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湖北省的資源是怎麼分的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湖北省的資源是怎麼分的

發布時間: 2023-09-06 08:17:10

1. 湖北省年國土資源綜合統計分析報告

湖北省地處長江中游洞庭湖之北,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截至2005年年底,全省總人口6 031萬人(常住人口5 710萬人)。

湖北省在地貌上中部為平原,南東、南西及北三面環山,呈向南敞開的馬蹄形盆地,省內土地類型多樣,總體構成「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土地利用結構。礦產資源總量較豐富,總體上呈「種類多、分布廣、規模小、主礦集中、支柱礦產短缺、難采選礦多、開發利用難」的特點。

國土資源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為了貫徹中央關於人口、資源、環境的基本國策,充分發揮國土資源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全省在認真執行《土地管理法》、《礦產資源法》及相關配套法規的同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全面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通知》精神,有力地規范和加強了全省國土資源管理與保護工作,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方式和利用方式的轉變。

2005年,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取得以下進展:

●礦產資源調查評價取得一定進展,新發現礦產地4處。

●油氣勘探取得新進展,新發現兩個含油區帶。

●深部找礦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大冶鐵礦深部找礦發現厚大鐵礦體。

●正確處理耕地保護與經濟發展、生態建設的關系,連續七年實現耕地佔補平衡。

●全省規劃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4 008 666.67公頃,2005年末實際基本農田保護面積4 017 079.00公頃。

●2005年規劃設計與預算的高產農田建設項目67個,預算16.962 9億元。

●完成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前期工作。

●編制完成《湖北省農村建設用地減少與城市建設用地增加掛鉤試點方案》,並獲國土資源部批准。

●全省95個縣(市)級礦產資源總體規劃編制、上報工作基本結束。

●編制完成《2005~2015年湖北省磷礦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規劃》。

●編制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報告或簡報290 余份,為地方政府防災減災提供了決策依據。

●成功預報206 起地質災害,組織轉移群眾7 615人,避免直接經濟和財產損失11 302萬元。

●對納入國家三峽庫區地質災害二期地質災害治理的56個崩滑體項目進行了省級竣工最終驗收,工程質量全部合格,優良率達92.06%。

一、土地資源

(一)土地資源狀況

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2005年湖北省主要地類情況見表1。與2004年相比,耕地減少15 820.00公頃;林地增加20 046.67公頃;園地減少1 906.67公頃;居民點及工礦用地增加8 360.00公頃。各地類構成見圖1。

表3 湖北省主要礦產資源儲量

註:表中數據均來自湖北省礦產資源年報,其中,2003、2004年煤的資源儲量數據包含石煤儲量。

(二)地質勘查投入與勘查成果

2005年,全省地質勘查共投入地勘費3 839.5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撥款2 339萬元),其中按礦種投向是:煤145萬元,地熱185萬元,金587萬元,銅248萬元,鐵92萬元,鉛鋅515萬元,鍶190萬元,多金屬礦32萬元,磷礦472.5萬元,岩鹽180萬元,石墨10萬元,石膏185.9萬元,方解石10萬元,板岩6.1萬元,溶劑用灰岩100萬元,冶金用白雲岩19萬元,水泥用灰岩93萬元,其他礦種769萬元。地質勘查工作有所加強,商業性勘查走出低谷,逐步趨向活躍,地勘企事業投入1 015.50萬元。

(三)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情況

1.頒發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情況

2005年,全省有效的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發證分別為377個和4 471個,見表4。

表4 2005年湖北省勘查許可證和采礦許可證發證情況(有效證)

2.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基本情況

2005年全省有各類礦山企業5 088家,比2004年的4 677家增加了8.79%;工業總產值933 185.43萬元,比 2004年的 744 602.41萬元增加了 25.33%;礦產品銷售收入868 828.15萬元,比2004年的678 228.21萬元增加28.10%;利潤總額83 318.12萬元,較2004年的65 421.48萬元增加了27.36%,增長幅度較大;從事礦業活動人數為222 577人,較2004年的229 047人減少了2.82%。

根據礦山年報數據分析,2005年全省在石油、天然氣未納入統計的情況下,工業總產值、銷售收入、利潤總額均有所增加,究其原因主要是礦產品價格的上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礦業市場的快速發展。2005年全省的主導礦產,如磷礦、煤、鐵、金、銅等礦產品的銷售價格明顯上揚,尤其是磷礦、煤礦、鐵礦價格增長幅度較大。

2005年,全省開展專項治理整頓工作,嚴格實施礦產資源規劃,整合了部分不符合規劃的礦山,關閉了部分公路、鐵路兩旁的採石場和磚瓦粘土廠。但是,由於大量的採石場和磚瓦粘土廠逐一統計數以前未按鄉合並統計,因此,2005年統計的礦山總數較2004年有所增加。

三、國土資源市場

(一)土地市場

1.土地市場建設

2005年,全省採取各種措施加強了土地市場規范化建設和土地市場制度建設:①嚴格土地管理供應管理,制定《湖北省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指標(試行)》,並作為國土資源部門核定工業項目用地規模的重要指標;②專門下發了《進一步加強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工作的通知》,在重點城市初步建立了城市地價動態監測系統;③與省監察廳聯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規范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通知》,進一步規范招拍掛出讓程序,不斷擴大招拍掛出讓信息公開度和覆蓋面;④各地建立土地收購制度,增強政府壟斷土地市場的能力,同時,有效利用土地儲備,盤活存量用地;⑤結合實際,制定全省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標准,加強協議出讓土地的管理。

2.土地一級市場

2005年,全省建設用地供應總量為5 946公頃,其中,依法出讓供地4 791.83公頃,占供地總量的81%;協議出讓供地3 109公頃,占出讓供地總量的65%,全年土地成交價款164.27億元,純收益57.59億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面積1 680.31公頃,成交價款100.97億元,純收益35.83億元。按招拍掛出讓的土地用途構成,住房用地佔招拍掛出讓總量50%左右,商服用地佔23%,工礦倉儲用地佔13%。

3.土地二級市場

2005年,全省土地轉讓面積1 362.09公頃,轉讓金額31.19億元;土地出租面積261.01公頃,出租金額3 982萬元;土地抵押面積6 495.51公頃,抵押價款324.6億元,貸款金額144.9億元。與2004年度相比,抵押土地面積略有增加,但收益有顯著增加,抵押土地宗數、出租和轉讓土地宗數、面積及收益有所減少。

2005年,全省土地轉讓面積所佔比例較大的為工礦倉儲用地,面積696.92公頃(佔49.69%),其次為住宅用地,面積424.86公頃(佔30.29%);轉讓金所佔比例較大的為住宅用地,轉讓金額 174 021.85萬元(占 53.59%),其次為普通商品房,轉讓金額134 872.47萬元(佔41.53%)。

(二)探礦權采礦權市場

1.探礦權采礦權市場建設

2005年是全面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工作的第一年,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秩序進一步好轉,省廳出台一系列政策,嚴格礦業權管理:①實行礦產分類管理,推進礦業權一級市場建設,以風險勘查申報在先,低風險勘查有償出讓探礦權,無風險且無須勘查就直接出讓采礦權的思路,分類出讓礦業權;②加強轉讓管理,規范礦業權二級市場。通過以上措施,礦業權市場建設取得了新進展:礦產資源商業性勘查趨向活躍,社會投資顯著增加;礦業權有償使用取得較好的成績,兩權有償出讓金額達3.42億元。

2.探礦權采礦權一級市場

2005年,探礦權出讓67宗,合同金額10 416.41萬元,其中,煤礦47宗,6 401.21萬元,熔劑用石灰岩3宗,1 066.78萬元,磷礦3宗,157.39萬元。

2005年,采礦權共出讓1 456宗,出讓金額23 766.59萬元,其中,拍賣出讓2宗,出讓金額170.20萬元;掛牌出讓158宗,出讓金額2 947.66萬元。招、拍、掛的宗數、金額分別占總數的10.99%、13.12%。主要涉及礦種為煤、石煤、鐵、磷、重晶石、硅灰石、方解石、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建築用白雲岩、建築用砂、磚瓦用粘土、建築用輝綠岩、大理石、建築飾面用大理石等。

3.探礦權采礦權二級市場

2005年,探礦權轉讓共6宗,價款1 895萬元,其中鐵礦1宗,1 400萬元;磷礦2宗,375萬元;金礦1宗,45萬元,銅礦1宗,40萬元;釩礦1宗,35萬元。

2005年,采礦權轉讓2宗,價款185萬元,全部為建築石料用灰岩。

四、國土資源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1.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省共發現土地違法案件3 687件(歷年隱漏619件,本年發生3 068件),涉及土地面積1 991.56公頃,其中耕地939.59公頃。本年立案3 436件,本年結案3 464件(含部分上年未結案件)。土地違法案件與去年相比增加了32%,通過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全省共拆除建築物120 356.13平方米,沒收建築物98 349平方米,收回土地44.99公頃(其中耕地15.36公頃),罰款2 449.1萬元。動態巡查發現3 094件,發現率84%,動態巡查制止2 801件,制止率為91%,挽回經濟損失1 016.48萬元。

2.地礦違法案件查處情況

2005年全省共發生各類礦產違法案件284件。按礦產違法案件主體劃分:企事業單位58件,集體違法案件34件,個人違法案件192件(佔全年礦產違法案件的68%);按礦產違法案件性質劃分:無證開采217件(佔全年礦產違法案件的76%),越界開采37件,非法轉讓采礦權11件,其他14件。

在依法查處國土資源違法案件的過程中,全省處理有關違法責任人15人。其中,行政處分6人,刑事案件移交7人,刑事處罰2人。

五、國土資源行政復議情況

2005年,全省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收到行政復議共48件,受理行政復議案件共35件,占申請總數的72.92%。其中,省廳收到行政復議共12件(其中,受理行政復議案件8件),占申請總數的25%;市(州)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收到行政復議共36件(其中,受理行政復議案件共27件),占申請總數的75%。

2005年,全省各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共審理行政復議案件52件(包括上年未審結的4件)。今年審結的行政復議案件有32件,結案率61.54%。其中,復議機關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佔多數,有21件,維持率為65.63%;申請人撤回申請的有5件,占審結案件總數的 15.63%;復議機關撤銷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有5件,占審結案件總數的15.63%;此外,尚有7件案件未審結,占今年審理案件總數的13.46%。

從今年的行政復議案件來看,全省今年行政復議主要有以下特點:①申請復議的總數和受理的案件較去年有大幅增加;②申請行政復議案件中因行政處罰引起的呈上升趨勢;③申請復議案件無行政收費和行政強制引起的行政復議,不作為的行為引起的行政復議僅為1件;④處理方式多樣,仍以維持佔主要,但撤銷和撤回申請的行政行為明顯增加。

六、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和人員培訓情況

1.管理機構與從業人員情況

2005年全省國土資源行政管理從業人員5 394人,其中,具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4 053人,占總數的75.14%。另外,全省鄉級國土資源所1 014個,人員10 404人,其中,專職10 260人,兼職114人。人員知識結構構成總體特點是:隨著管理機構級別下降,從業人員學歷平均水平同步降低,見表5。

表5 2005年湖北省國土資源管理機構、人員知識結構

註:省直屬指仙桃、天門、潛江市、神農架林區國土資源局、沙洋監獄局國土資源局。

2.經費來源與使用情況

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機構及其所屬事業單位基本經費實行屬地化,納入地方財政預算管理。日常工作經費由財政根據預算編制人數按規定的預算標准進行核定,不足部分一般由預算外資金彌補;專項項目經費主要來源於專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基金、專項收入等。其使用按規定用途專款專用,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對其實行監督管理。

3.學歷教育和培訓情況

2005年,全省國土資源系統接受培訓及學歷教育人數分別為1 529人和580人。學歷教育主要是大專生和大學生,分別為354人和211人;培訓主要是業務培訓和黨校/行政學院培訓,分別為1 040人次、423人次和66人次,其中國外業務培訓學習38人次。

七、問題和建議

(1)基層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經費不足,體制不順,職能沒有完全到位 ①部分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未設置礦政管理科室,相應的管理職能未到位;②部分縣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核定人員編制過緊,預算經費不足,運轉困難。建議國土資源部組織開展國土資源管理職能到位情況大檢查,促進礦政管理職能到位。

(2)國土資源管理存在「執法難、難執法」 的問題 應大力改革現行的國土資源管理體制,尤其是土地監察體制。強化土地監察垂直管理和部門間的聯合執法,同時不斷提高執法隊伍整體素質,積極推行大要案交叉查處辦案的方法。

(3)國土資源監督體制不健全,監督難度較大 由於缺乏統一的,相對比較完善的監督體系和制度,對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和土地利用過程中的違法行為舉報渠道單一或不暢通,加之其涉及多方利益,致使現有的國土資源監督體系,特別是礦政監督體制不能適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後續監督,急需建立健全一套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監督體制。

(4)規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的作用有待進一步深化和強化 目前,雖然全省已經建立了比較系統的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和礦產資源規劃體系,但是,由於各地規劃意識存在較大差異,使得規劃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的宏觀調控作用和指導作用未能充分體現,特別是礦產資源規劃未能延伸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的後續管理中,致使礦業權設置後,礦業活動是否完全遵循規劃尚不清楚,同時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規劃的約束力和權威性。

(5)全省國土資源市場建設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問題 突出表現在四個方面:①土地出讓中協議出讓多,招標拍賣少,土地資產顯化程度不夠;②探礦權采礦權出讓以協議出讓居多,招標拍賣掛牌出讓比重仍然較低;③礦產資源有償使用費用過低,利潤大,礦業活動中的違規操作現象比較嚴重,加之礦業活動監督體系不完善,查處難度較大;④現有《礦產資源法》不能適應礦業市場的發展,與之配套的相關政策、措施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對礦政管理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活動中的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過輕,約束力不強,嚴重阻礙了礦業權市場的有償有序發展。

建議加大國土資源資產化管理力度,積極促進《礦產資源法》的修改工作,頒布和出台相關的法律法規和管理暫行辦法,以及比較明細的處罰措施,逐步完善國土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同時,大力培育國土資源市場,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監督有償舉報機制,加大宣傳力度,公示舉報電話、舉報渠道等,確保國土資源有序、有償、合理開發。

2.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圖及相應礦產的地名

鐵礦:全國已探明的鐵礦區有1834處。大型和超大型鐵礦區主要有:遼寧鞍山一本溪鐵礦區、冀東一北京鐵礦區、河北邯鄲一刑台鐵礦區、山西靈丘平型關鐵礦、山西五台一嵐縣鐵礦區、內蒙古包頭一白雲鄂博鐵銹稀土礦、山東魯中鐵礦區、寧蕪一廬縱鐵礦區、安徽霍丘鐵礦、湖北鄂東鐵礦區、江西新餘一吉安鐵礦區、福建閩南鐵礦區、海南石碌鐵礦、四川攀枝花一西昌釩鈦磁鐵礦、雲南滇中鐵礦區、雲南大勐龍鐵礦、陝西略陽魚洞子鐵礦、甘肅紅山鐵礦、甘肅鏡鐵山鐵礦、新疆哈密天湖鐵礦,等等。

錳礦:全國已探明的錳礦區共有213處,主要有:遼寧瓦房子錳礦;福建連城錳礦;湖南湘潭、民樂、瑪瑙山、響濤園等錳礦;廣東有小帶、新椿等錳礦;廣西八一、下雷、荔浦等錳礦;四川高燕和轎頂山錳礦;貴州遵義錳礦。

鉻鐵礦:有56處產地,主要是新疆薩爾托海、西藏羅布莎、內蒙古賀根山、甘肅大道爾吉等鉻礦。

銅礦:已探明礦區910處,主要為:黑龍江省多寶山;內蒙古自治區烏奴格吐山、霍各氣;遼寧省紅透山;安徽省銅陵銅礦集中區;江西省德興、城門山、武山、水平;湖北省大冶一陽新銅礦集中區;廣東省石菉;山西省中條山地區;雲南省東川、易門、大紅山;西藏自治區玉龍、馬拉松多、多霞松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舍勒等銅礦。

鋁土礦:有310處產地,主要為:山西省的克俄、石公、相王、西河底、太湖石、郭偏梁一雷家蘇、寬草坪;河南省的曹窯、馬行溝、賈溝、石寺、竹林溝、夾溝、支建;山東省的淄博;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平果那豆;貴州省的遵義(團溪)、林歹、小山壩等鋁土礦區。

鉛鋅礦:有產地700多處,主要為:黑龍江省的西林;遼寧省的紅透山、青城子;河北省的蔡家營子;內蒙古自治區的白音諾、東升廟、甲生盤、炭窯口;甘肅省的西成(廠壩);陝西省鉛硐山;青海省的錫鐵山;湖南省的水口山、黃沙坪;廣東省的凡口;浙江省的五部;江西省的冷水坑;江蘇省的棲霞山;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大廠;雲南省的蘭坪、會澤、都龍;四川省的大梁子、呷村等鉛鋅礦。

鎳礦:有產地近百處。主要是吉林省的紅旗嶺、赤柏松;甘肅省的金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喀拉通克、黃山;四川省的冷水菁、楊坪;雲南省的白馬寨、墨江等鎳礦。

鉬礦:有產地222處,主要是吉林大黑山;遼寧省楊家杖子、蘭家溝;陝西省金堆城;河南省欒川等鉬礦。

鎢礦:探明產地252處,主要是江西省西華山、漂塘、大吉山、盤古山、畫眉坳、滸坑、下桐嶺、巋美山;福建省行洛坑;湖南省柿竹園、新田嶺、瑤崗仙;廣東省鋸板坑、蓮花山;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明山、珊瑚;甘肅省塔兒溝等鎢礦。

錫礦:探明產地293處,主要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珊瑚、水岩壩;雲南省東川;湖南省香花嶺、紅旗嶺、野雞尾等錫礦。

汞、銻礦:探明汞產地103處、銻產地111處。主要是貴州萬山、務川、丹寨、銅仁;湖南省新晃等汞礦,湖南省錫礦山、板溪;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廠;甘肅省崖灣等銻礦。陝西省旬陽汞銻礦。

金礦:探明礦區1265處,主要有黑龍江省烏拉嘎、大安河、老柞山、呼瑪;吉林省夾皮溝、琿春;遼寧省五龍;河北省張家口、遷西;山東省玲瓏、焦家、新城、三家島、尹格庄;河南省文峪、桐溝、金渠、秦嶺、上宮;廣東省河台;湖南省湘西;雲南省墨江;四川省東北寨;青海省斑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希、哈密等金礦。

銀礦,探明產地569處,主要有陝西省銀硐子;河南省破山;湖北省銀洞溝、白果園;四川省砷村;江西省貴溪;吉林省山門;廣東省龐西洞等銀礦。

稀土、稀有金屬: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白雲鄂博、801)、山東省(微山)、江西省(贛南、宜春)、廣東省(粵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富蘊)等地。

http://www.wyex.com/intel/yuzhuolie/new_page_2.htm

3. 湖北隨州有沒有稀土資源

隨州市礦產資源較為豐富,截止2007年6月底,已發現各類礦產58種,礦產地和礦(化)點242處,其中金屬礦產21種,礦產地和礦(化)點110處,非金屬礦產34種,礦產地和礦(化)點126處,能源礦產2種,礦產地和礦(化)點5處;水氣礦產1種,礦產地和礦(化)點1處。全市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共12種,分別為金、銀、鐵、鋁、重稀土、瑩石、冶金用白雲岩、硫鐵礦、重晶石、磷礦、石墨、長石等,尚有13種礦產估算了地質儲量,因工作程度低而未上礦產儲量表。已探明並上《湖北省礦產資源儲礦產有9種,礦產地19處,總儲量約3880萬噸。

1、金屬礦產

隨州市的金屬礦產主要有金、銀、鐵、鋁、重稀土等,其次為釩、鉬、鋅、鉛,還有少量的錳、鈦、鈹、鉑、汞硒。

金礦查明資源儲量7336千克,主要分布在曾都區東北部的小林淮河鎮,北部萬和鎮的黑龍潭、棗園、汪家灣,封江鄉的卸甲溝,西北部的吳山鎮和新城鎮等地,常有銀、銅、鉬等以共生或伴生礦產的形式與之共同產出。現有金礦企業3家,全部為小型規模。

鐵礦主要分布在曾都區東北部的淮河鎮,西南部的雙河鎮,礦石的主要成分為磁鐵礦、赤鐵礦。截止2007年底,開發利用的鐵礦礦產地3處,現有鐵礦山企業3家。

鋁土礦探明儲量1623千噸,主要分布在曾都區西南部雙河鎮的張家泉,目前尚未開采利用。

釩礦主要分布在曾都區三里崗鎮的冬青廟和青山寨,兩處均為小型礦床,銅礦零星地分布於北部的萬和鎮、吳山鎮、小林鎮,規模較小,主要為礦點或礦化點,且常與鐵、鉬、金等以共生的伴生礦產的形式產出。

重稀土礦是湖北省唯一的1個礦區,累計探明儲量30541千噸,分布在廣水市廣水辦事處,目前尚未開采利用。

2、非金屬礦產

隨州市的非金屬礦產,主要有冶金輔助原礦產冶金用白雲岩和螢石;化工原料礦產重晶石、磷礦、石墨礦、硫鐵礦、含鉀岩石等;建材和其他非金屬礦產,大理石、花崗石、輝綠岩、石灰石、瓷石、長石和粘土等,還有少量石棉、硅石、蛭石、墨玉和天河石等。白雲岩礦主要分布在廣水市余店鎮劉家沖和曾都區南部襄廣斷裂以南的揚子地台區的燈影組,礦石質量優良,目前尚未開采利用。

重晶石礦累計探明儲量10778千噸,保有儲量3062千噸,主要分布在曾都區南部的柳林鎮、何店鎮和洛陽鎮等地。柳林重晶石礦產於寒武系大堰角組底部。全市有重晶石礦山企業4家,開采礦山儲量消耗較大,後備資源嚴重不足,面臨著資源枯竭的問題,如柳林重晶石礦金橋嶺礦段,剩餘可以開採的礦石量僅有20萬噸,其中5萬噸由於礦井被淹,也已無法開采。鉀長石礦截止2003年底內蘊經濟資源量2783.9萬噸,主要分布在曾都區西北部吳山鎮、唐縣鎮和厲山鎮等地。唐鎮-華寶-吳山-汪家灣新集-溫家灣-三合店地區的鉀長石礦,分布廣,埋藏淺,量大質優。由於吳山鎮三合店岩體的邊緣相分布面積較大,故礦區潛在的鉀長石礦資源量(334)將有近億噸。截止目前,我市長石資源尚未開發利用。

大理石礦主要分布在曾都區北部唐鎮的華寶、淮河鎮的紅石及南部洛陽鎮。已開發的均為小型以下規模。

花崗岩礦在境內分布廣泛,主要出露在曾都區北部的萬和鎮、草店鎮、淮河鎮,以及廣水市武勝關鎮、吳店鎮、陳巷鎮、太平鄉等地,岩石類型為似斑狀鉀長花崗石、輝長輝綠岩、片麻花崗岩,是良好的建築裝飾材料。目前已開發利用礦區主要有:吳山—萬和花崗岩礦區、草店花崗岩礦區。

石灰岩廣泛地分布在曾都區南部地區,量大質優,出露地表,最適合露天大量開采。區內有石灰岩大型、小型礦床各1處。

我市的輝綠岩資源較為豐富,在廣水、曾都區西南部大面積分布。目前利用率普遍不高,主要用來做建築石料。河砂在市內也有分布,資源豐富,量大質優,估算儲量達4.2億噸以上。

磷礦主要分布在曾都區長崗鎮和廣水市廣水辦事處冷棚。截至2005年底,累計探明儲量687.3萬噸,保有資源量546.7萬噸。已開發利用大洪山西北坡礦區張三坡礦段、田家灣礦區,有磷礦企業2家。該礦產屬國家保護性限量開采品種。

3、水氣礦產

隨州市地下水資源面積為6989平方公里,地下水類型為孔隙含水層、裂隙含水層。主要含水特徵為第四系全新統,上更新統孔隙潛水層;岩性為砂礫、卵石、亞砂土;泉流量為1.16—5.79l/s,,單位涌水量2.6—118.5m3/a.m。水化學類型為HCO3-Ca型,礦化度小於1g/l。曾都區萬店鎮泉水寺礦泉水為地下承壓水,含水層類型為岩溶裂隙含水層,存在於震旦系大理岩裂隙中,泉流量180.62m3/a,為含鍶的重碳酸鈣鎂飲用天然礦泉水,礦化度0.305—0.356g/l,總硬度293.8—240.2mg/l,鍶含量0.21—0.27mg/l。

4、能源礦產

隨州市有少量煤礦點和石煤礦點分布,但含硫量高,不能燃燒,無開采價值。隨州境內還有地熱1處,處於曾都區洪山鎮新陽店。

4. 湖北省簡介

湖北,簡稱「鄂」,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武漢,位於中國中部地區,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介於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西長約740千米,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佔中國總面積的1.94%。

湖北省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佔56%,丘陵佔24%,平原湖區佔20%,屬長江水系。

截至2018年末,湖北省下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25個縣級市、36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常住人口5917萬人。

(4)湖北省的資源是怎麼分的擴展閱讀:

湖北省的自然資源

1、水資源

2015年,湖北省地表水資源量991.15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533.2毫米,比2014年偏多11.9%。其中長江流域地表水資源量986.29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534.4毫米,偏多11.9%;淮河流域地表水資源量4.87億立方米,摺合徑流深359.2毫米,偏多7.8%。

2、植物資源

湖北省已發現的木本植物有105科、370屬、1300種,其中喬木425種、灌木760種、木質藤本115種。這在全球同一緯度所佔比重是最大的。全省不僅樹種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貴、稀有孑遺植物。

3、動物資源

湖北省在動物地理區劃系統中屬東澤界、華中區,有陸生脊椎動物687種,其中兩棲類48種、鳥類456種、爬行類62種,獸類121種。全省被國家列為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112種。

4、礦產資源

湖北省礦產資源豐富,全省已發現礦產136種(不含亞礦種,下同),約佔全國已發現礦種數的81%;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有87種,約佔全國已查明資源儲量礦產的56%;已發現但尚未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有49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湖北

5. 湖北省武漢的自然資源

地質、地貌:武漢市地質結構以新華夏構造體系為主,幾乎控制全市地質構造的輪廓。地貌屬鄂東南丘陵經漢江平原東緣向大別山南麓低山丘陵過渡地區,中間低平、南北丘陵、崗壟環抱,北部低山林立。全市低山、丘陵、壟崗平原與平坦平原的面積分別占土地總面積的5.8%、12.3%、42.6%和39.3%。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
氣候:武漢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光熱同季、冬冷夏熱、四季分明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5.8℃ -17.5℃,極端最高氣溫41.3℃(1934年8月1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0日)。年無霜期一般為2ll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年總輻射104千卡/平方厘米-113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l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佔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
土壤:武漢市土壤種類繁多,共有8個土類、17個亞類、56個土屬、323個土種。其中水稻土地面積占總面積的45.5%;其次為黃棕壤佔24.8%,潮土佔17.0%,紅壤佔11.2%;其他有石灰土、紫色土、草甸土、沼澤土等共佔1.5%。
植被:武漢市植物區系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向北亞熱帶落葉闊葉林過渡的地帶。據統計,全市的蕨類和種子植物有106科、607屬、1066種,兼具南方和北方植物區系成份。常綠闊葉林和落葉闊葉林組成的混交林是全市典型的植被類型。長江、漢水以南以樟樹、楠竹、杉木、葉茶、油茶、女貞、柑桔為代表;長江、漢水以北以馬尾松、水杉、法桐、落羽松、櫟、柿、栗等樹種為主。
動物資源:武漢市動物資源種類繁多,有畜禽、水生、葯用、毛皮羽用、害蟲天敵、國家保護動物等動物資源。畜禽動物主要有豬、牛、雞等10餘種、70多個品種。魚類資源有11目、22科、88種,主要經濟魚類有草、青、鰱等20餘種。「武昌魚」(團頭魴)是經濟名貴魚種,在國際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水禽有雁、鸛、鵜等8目、14科、54種。白鸛是國家一類保護的珍貴稀有水禽。特種經濟水生物有白鰭豚、江豚、鱉等。白鰭豚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江豚屬國家二類保護動物。在野生動物資源中,毛皮獸類很少,主要是葯用動物、農林害蟲等。
水資源:武漢市江河縱橫,河港溝渠交織,湖泊庫塘星布,灄水、府河、倒水、舉水、金水、東荊河等從市區兩側匯入長江,形成以長江為幹流的龐大水網。總水域面積達2217.6平方千米,佔全市土地面積的26.1%。其中,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165條;有湖泊166個,其中城區內有湖泊43個;各類水庫273座,其中大型水庫3座,中型水庫6座,總容量9.25億立方米;共有塘堰8.51萬口,蓄水能力3.3億立方米;據測算分析,在正常年景,地下水靜儲量128億立方米,地表水總量達7145億立方米,其中境內降雨徑流38億立方米,過境客水7047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萬千瓦。
礦藏:全市已發現礦產33種,礦點154處,潛在經濟價值8400多億元。其中,冶金輔料和建築材料儲量最大,擁有全國最大的熔劑石灰石、白雲岩、石英砂岩基地,膨潤土礦儲量1.18多億噸,居全國第一位。已發現優質礦泉水、熱泉8處,金礦點11處,銅礦點9處,錳礦、磷礦點各2處,並有5處發現石油、天然氣的「油氣顯示」。

6. 中國湖北發現重要寶藏,儲量高達世界第二,當地的磷礦資源有哪些

我國湖北發生了一件非常重大的事件,那就是發現了儲量為6億噸的寶藏!這件事情發生之後,很多的外國媒體都說中國是缺啥來啥,讓他們很是羨慕。想必大家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的國家,很多的地方都擁有超級豐富的資源,比如最早的時候在大慶發現的油田。當時油田的發現,直接讓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又得到了提高。這一次在湖北發現的是一座巨型的磷礦,磷礦可是非常有意義的資源,他是繼稀土、螢石之後,又一個受市場關注的資源品,分析人士認為,磷礦整合的步伐將會加快並體現出磷礦的稀缺性。那麼湖北當地的磷礦資源有哪些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