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申請家長拼資源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如何申請家長拼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9-07 09:33:05

⑴ 教育機構經常打電話向家長推銷課程,這些家長資源是在哪找的

其實我以前做過教育機構的課程顧問,很累的,相當於房產銷售,每天就是撥打家長的電話名單。教育機構的這些家長資源有些是從學校門口發傳單收集的,有些是從網上獲取的。還有一些大型的教育機構使用的小話統電銷系統,其千萬企業名錄可以幫助找到海量的客戶資源,同時小話統電銷系統的自動批量外呼可以在同一工作時間內根據自動外呼設置批量外呼客戶電話,等客戶接聽電話之後就分給銷售人員進行銷售,合理分配工作量。

⑵ 教育培訓機構如何通過家長的資源獲取生源

教育機構的發展近幾年如雨後春筍般,但也是在不斷地優勝劣汰,競爭愈發的激烈。培訓機構在局部市場的競爭主要集中在生源的獲取上。而利用家長的轉介紹也是培訓機構獲取生源的一個重要渠道,所有的培訓機構都在充分利用和深挖家長的人脈資源。

總之,家長是支付著學費讓孩子在培訓機構學習的,培訓機構需要努力去幫助孩子改善成績,而家長從主觀上來說並沒有義務利用自己的人脈為你去轉介紹生源,除非你能承諾為他的孩子去做更好的改善,或者給予他一些額外的東西。這樣對他們來說才有吸引力,獲取生源才能有希望。

疫情之後的培訓機構壓力重重,這個暑假是一個關鍵期,能否把握住生源獲取將直接決定著生存。

⑶ 農村的教育資源匱乏,對孩子們的影響,家長分3步進行資源彌補

隨著現如今我們國家的不斷發展,農村的發展也是越來越快,慢慢開始逐漸向城市靠攏,但是無可否認,城市與農村的差距仍舊是很大。而且這個差距體現在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教育問題則是人們尤為關注的,畢竟孩子是國家的未來,所以有很多家長都有一種憂慮:孩子生在農村,受到的教育不及城市應該怎麼辦?

小豆是一個山區里的農村孩子,家裡世代都是農民,生活很貧困。當時爸爸媽媽出去打工的時候生下了他,沒有辦法撫養就送回了農村的老家給爺爺奶奶帶,但是他們卻希望以後小豆能好好學習,考上大學,以後就再也不用吃苦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小豆長大了,小學離家很遠,要走1個小時的路程,開始是奶奶送他,後來自己上下學。學校里就幾個老師,教幾十個孩子所有年紀所有科目,就這樣小豆一直念到了初中,還很爭氣的考上了城裡的高中。可是沒多久,小豆爸媽就接到了兒子的電話:「我不想念了,跟不上,我發現和他們比,我的基礎差太多了,這樣沒意思,我去找你們也去打工吧!」

小豆的這個問題非常現實,雖然他憑借著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高中,可是教育資源的匱乏卻對他有極大的限制。雖然如今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之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農村支教,或者書本等學習資源的捐贈,但是卻仍舊無法使農村與城市的學校的教育資源達到同步,農村的孩子仍舊是面臨著教育資源匱乏的現象。

1、 學校條件簡陋

農村的經濟條件不上城市,學校的條件往往也十分簡陋,而這種簡陋直接就會限制孩子的視野以及他們知識的接收程度。比如說要進行科學項目的實驗室,農村的學校很少有能夠配備實驗室,甚至有很多學校連相應的儀器設備都不具有,所以說農村的孩子很難從實踐中得到真理,掌握知識自然沒有那麼牢固。

2、 缺乏師資力量

人都是向上走的,在農村與城市如此巨大的差異條件下,優秀的人才都是向發達的城市靠攏的,選擇去農村任教的實在是太少,導致農村嚴重的缺乏教師資源。但是城市就不一樣了,那裡聚集了無數人才,組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教師團隊,孩子在這種教育之下,學的會更多、更好、更精、視野也更加開闊。

3、 缺乏教學資源

因為經濟跟不上,縱使人們都非常重視教育,但是在農村的學校中,教育資源的缺乏也是一種極為常見的現象。比如說在農村的學校中基本都不會開設實驗課,此外教師在教學中所要應用到的各種設施學校也很難配全。也是因為這種原因,農村孩子對於接受知識的程度以及理解的程度,都遠遠比不上城市的孩子。

所以說現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拼盡全力將孩子送到城裡的學校,就是為了孩子能夠接受更好的教育。人們的觀念都在發生變化,農民們對於後代的教育問題也看得越來越重要,知道知識是改變人命運的唯一辦法。在城市學校中,上課已經用電腦、用投影儀,可是在農村仍舊只能用粉筆,就連圖書館都沒有,而這些對於孩子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1、 孩子容易產生厭學心理

學校教育資源的匱乏也是孩子產生厭學心理的主要原因,首先上學很不方便,就讓很多孩子打起了退堂鼓。學校的教育資源跟不上,也為孩子的學習增添了難度,種種原因加在一起,很多孩子對學習沒有一點興趣。

2、孩子的視野得不到擴大

由於學校的教育資源缺乏,教師人數的不足,農村孩子在學校很難得到優質的教育。多數農村學校的老師都是本地人,他們本身的視野就是有限的,很難幫助孩子開闊視野。而且在城裡的孩子都在用電子設備時,農村的孩子也跟不上時代,視野很難得到開闊。

3、孩子學習落後於城市同齡人

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農村孩子在學習上的許多方面都很欠缺。當城裡的孩子在補課,在開發大腦時,農村孩子卻並沒有這個條件。當城市孩子在做實踐時,農村孩子只能聽老師將書本上的理論,這些原因都會促使農村孩子的學習落後於城市裡同齡的孩子。

不過這種現狀並不是短時間就可以得到解決的,雖然國家一直在重視並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由於我國人口基數太大,農村學校太多,很難盡快得到落實。在這個條件之下,家庭的教育就顯得尤為關鍵,家長們應該如何彌補這方面的落後呢?

1、首先要改變自己的觀念

在很多農村家長的心中,因為自己的孩子生於農村,就覺得他們比不上城裡的孩子,這種不正確的觀念一定要改正。要知道,真正能決定孩子未來的是孩子自身,而不是他們的出身,如果家長有這種觀念,很容易就讓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那麼就算有能力,孩子也會沒有勇氣向前進。

2、 培養孩子自信心

當家長改變了自己的觀念之後,接下來就要改變孩子的觀念,家長們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一切都是要靠自己去獲得,並讓孩子相信他們可以做到。家長們可以用認可孩子能力的辦法,使孩子重拾自信,這樣孩子在今後的人生道路上也會一往無前。

3、 注意家庭教育

學校的教育現狀是家長不能左右的,但是家長卻可以左右孩子的家庭教育,或許家長不能夠幫孩子輔導學習,但是家長卻可以把孩子塑造成一個品性優秀的人。家長應該要以身作則,通過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充滿正能量,畢竟先成人再成才這句話不是說說而已。

所以說就算身在農村,就算孩子學校的教育資源匱乏,那麼家長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孩子,通過家長的彌補,孩子也完全可以實現逆轉,重新掌握自己的人生。當孩子成為一個有自信心的人時,他們就會不斷的前進,不斷的向上,最終收獲成功。

今日互動話題:大家覺得,當教育資源跟不上時,家長應該如何做才會幫孩子實現逆轉呢?歡迎留言分享!

⑷ 幼兒園教學中,家長資源如何開發

在新的教學條件下,幼稚園新課改的需求持續提升和健全,文化教育課堂教學品質持續提升。大班區域活動早已成為了關鍵的教學方式,並加入到教學活動中。大家愈來愈意識到通過學習為少年兒童的進步造就地區的必要性。大家都知道,家長是家中協作教學的響應者,參與者和教育者。因而,怎樣有效利用家長資源,正確引導家長積極主動參與班集體地區的建立,是人們必須探究的。

妙用方式激起她們參與幼兒園活動的興趣愛好,我認為要從家長的視角考慮到,掌握她們「為小孩搞好一切」的心理狀態,讓它們明白自已在孩子的教育發展中的關鍵影響力,確立家中合作的意義,了解其寶貴的一面。在這里學年的「佳園共鑄區」主題活動中,做為老師的我一開始就很迷茫。收到這種工作的情況下,我都不可以逐漸,由於家長的參與一般全是搜集信息和觀查主題活動,而從來沒有參與過幼稚園老師的具體工作中

⑸ 班級工作中如何開發家長資源

為順應時代要求,做好班主任工作,我在工作中引進家長這一教育資源,通過充分開發,有效利用,從而推進家校共育,發揮班級教育的合力,切實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實效性。那麼在班級工作中,我們該怎樣引領家長走進校園,走進班級,愉快而又無悔地為我們獻計獻策、傾囊相助呢?在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我盡量採取有效方法,提高家長對教育的認識。 (一)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由於每對夫妻只有一個孩子,望子成龍的家長會自覺或不自覺加入到強加教育的行列中,而對小學教育不甚了解的家長認為強加教育就是讓孩子學得越多越好,如能背多少詩詞,能識多少漢字,能做多難的奧數。家訪中我們也發現,較多的家長只重視孩子智力因素的培養,片面開發孩子智力,而忽視了非智力因素的培養。針對這種教育觀,我們邀請家長來校觀察孩子的一天學習生活情況,使家長初步認識到學校教育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對孩子實行體、智、德、美、勞等全面發展的教育,幫助家長逐漸轉變教育行為,提高家長的教育技能,從而讓家長 (二)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這里所說的教育意識是指家長能夠抓住學生生活中的一切因素進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比如,同樣是帶孩子散步,有的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少,而有的家長則會及時與孩子聊天,讓孩子談一談一日生活情況:今天過得怎樣?什麼事使你開心?今天你向老師提了哪些問題?等。針對家長文化素養、教育意識等因素的差異,我主要採取了家長會、家長專欄、經驗交流會等形式向家長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增強家長的教育意識。 (三)指導家長採用有效、適宜的教育方法。比如,愛聽故事是大多數孩子的天性,有的家長給孩子講故事只是機械地講,孩子被動地聽;而有的家長講故事時繪聲繪色,常常講到某個段落就嘎然而止,把後面的情節留給小聽眾自由想像,長此以往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想像力,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具有極大的好處。 除了上述的方法外,在家長會上,我通常會潛移默化地給家長講解課標要求的理念,讓家長知道,班級是大家的,班級建設要靠大家一起來努力,每一個家長都是班級的管理者,教育者,參與者,增強家長參與管理班級建設的意識。家長會上,我的真誠獲取家長朋友的認可,也取得家長的信任,讓家長知道為班級出力的重要性。尤其在開學初,我給每位家長朋友寫了一封信,將自己一學期班級工作開展的設想和大家一起協商,讓家長了解一學期的班級工作外,也旨在請家長群策群力,共建我們的班集體。最後,我分析每一位家長以及每一封回信,看見有價值的回信進行再溝通,一直引導他們不知不覺已經開始在為班級出謀劃策為止。 實踐經驗告訴我:要合理開發利用家長資源,班主任首先要進行必要的理論學習,使自己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其次還要有正確的工作方法,尊重家長,溝通家長,使家長樂於交流,讓其意見變為班級的具體行動。再則要讓家長積極參與班級經營,教師理當身先士卒,只有當家長真正感受到教師的無私奉獻與苦心經營後,家長才有可能與教師建立起真正良好的夥伴關系,這也正是開發利用家長資源促班主任工作的關鍵所在。 美國一些教育研究者提出:家長對教師來說是寶貴的可用資源,他們會主動花時間輔導自己的孩子,幫助教師列印材料,並就某一個主題和孩子分享他們的經歷。另一方面,孩子對學校的態度通常受到家長的影響。當家長對學校和學校的教師感到滿意時,他們的孩子就很有可能遵守學校的規則,在學校有良好的表現,並對學校的鼓勵和支持有積極的反應。由此可見,家長是教育不可或缺的資源,而如果利用家長資源進行班級建設,將也會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畢竟依靠家長的力量去進行班集體建設,可實現教育的相互銜接、和諧融合。下面我談談幾年班主任工作的嘗試,我對於家長資源開發及利用的實踐與思考: (一)家長是班級的管理者,密切聯系家長,共同研究。 班主任在積極開展家長資源共建班集體的過程中,必須要有做好家庭與學校聯系紐帶的強烈意識。通過各種途徑,力求將班主任的工作情況,及時通報給學生家長,並努力創設條件,讓家長積極參與班級的管理當中來,讓家長做班級實實在在的管理者。具體措施有: 2、採用家校聯系卡。這不僅適用於班內的困難學生、中等生,還適用於優等生。不要把家校聯系卡當作是告狀的狀書,它應該是家校溝通的橋梁。通過它,讓家長和老師都能全面地正確地認識孩子,從而因材施教。 3、創辦網路家校通。這是目前班主任與家長之間最便捷的一種聯系方式。班主任可商定好時間,約好家長在網上交流探討班級體的建設,讓家長與自己共同研究探討班級管理建設好的方針政策。也可在班級網站中開設班級建設你我他專欄,方便家長不定期留言關注。 總之,方法有很多,我們可以在實踐中不斷地思索探索。 (二)家長是班級的教育者,參與班級班隊活動課,共同探討。 班級建設中,不是教師孤軍奮戰,而是教師與家長攜手共育。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利用家長會向家長傾吐自己的心聲,要求家長與教師聯手全面地關心孩子的成長,並讓家長就如何豐富孩子的生活,開拓孩子的視野,增長孩子的見識獻計獻策,沒想到,我的倡議得到了家長的熱烈反應,他們的積極性很高。第二天就有一位家長自發設計了一份家長特長進課堂的登記表,印發到每一位學生手中,讓他們帶回家讓家長填寫。在表中,家長們有的寫道能為學生做電腦初級知識的講座,輔導學生怎樣上網;有婦產科醫生家長寫道願意為學生上我是這樣來到世界的生理健康教育課;有在環保局工作的家長願意給學生上環境保護課;有民政局的家長願意來班級宣傳關心殘疾人的課;有做風箏買賣的家長願意給學生講解怎樣製作風箏;有部隊里的軍官家長願意給學生上軍事知識的課;有的寫道能為學生做普及法律知識講座,有的寫道能帶學生到現代化的農村卻看一看,住一住,有的寫道能帶領學生參觀開發區,有的寫道能帶領學生進行籃球比賽有一位家長在表中寫道:我沒有什麼特長,也沒什麼關系,但我能為孩子的活動作後勤工作。 家長的能力是不可估量的,讓每位家長都成為學校不在編的教師,充分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建立起學校家庭合作教育的同盟軍,使家長成為班級教育的合作夥伴,共同擔負教育的重任,增強教育實效。在活動中,學生的合作意識增強了,口頭表達能力,動手能力提高了。不同的知識結構也為孩子們打開了廣闊的視野,拓展孩子的思維空間,激發孩子對各種知識的濃厚興趣,更增強他們對不同職業深層次地理解。 讓家長成為班級的教育者,參與班級活動課,我欣喜地發現班級學生與家長之間的距離縮短了,共同語言變多了,感情得到了升華。特別是由家長做講座,學生聽起來感到特別親切,也真切地感受到家長中能人輩出,榜樣就在我們身邊。許多家長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學生,要想在社會立足,要想有所作為,必須靠不懈的努力。通過活動,也讓班級學生對自己的父母有了更全面地認識,也更懂得尊重父母,他們由然地相互評論著父母的優點。同時,小朋友自身的自豪感、自信心也得到增強。 (三)家長是班級引導者,引導班級正確輿論,共同成長。 我班就曾有一個特別愛說臟話的孩子,而且在全班造成了不良影響,在他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有段時間班級里很多孩子都會不自覺地隨口一句臟話,作為班主任的我總是自己想盡辦法耐心教育,然而效果並不明顯。殊不知,我忽略了對一個人的培養,是需要多方面的教育。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所承擔的應該僅僅是孩子成長教育的一部分。任何教育都無法替代家庭教育這一重要部分。而我們的家長團隊正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主要引導者,教育者。所以,意識到這一點,我便及時利用家長這個有利的團隊資源。 所以,在一次家長來接孩子放學時間,我請來家長,把孩子的這個不好的習慣以及帶來的負面影響告訴家長。家長反應默然,當著全班孩子的面,和藹可親地對著孩子說了一句:你咋個這種記性呢?媽媽告訴過你,隨便說臟話的孩子,人都變臭了,看看這么多的同學看到你這樣,多害羞啊!孩子摸摸自己的腦袋,不好意思地說:好了,媽媽,別說了啦!。這時,我趁熱打鐵,對全班同學說:孩子們,某某同學今天已經改正說臟話的缺點了,你看在家有他媽媽監督幫助他,在學校咱們也一起禁口不說臟話,一起改正好嗎?果不其然。班級的孩子還真換來個樣,說臟話的沒了,班級也有了更好的輿論氛圍,更加和諧融洽了。 由此可見,教師雖有有教師的教育方式,他面向大眾學生,積極向上,健康有形。而我們的家長面對自己的孩子,也有他們的個性教育方式。如果教師不及時溝通,取得家長的通力合作,那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將是脫節的,游離的。沒有溝通,各行其道,單一的學校教育和脫離家長資源教育必將因為教育者不全面了解孩子而導致教育的失敗和無助! 綜上所述,班主任工作表面上看來是一種個體的勞動,但本質上是集體協作的勞動。合理開發利用家長資源,發揮班主任的紐帶作用,是班級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在實際工作中我更體會到:只有相互理解、懂得包容、願意合作,教師和家長才可能相處愉快,家長才有可能充分發揮在班級建設中的主動性。而多方位、多渠道地做好家長工作,更能增強家長們重視共同教育的意識,促使家長有一種責任感和緊迫感,從而積極主動地走進班級、走進校園。 花有花的光彩,葉有葉的榮耀,而根也有根的驕傲。班主任就是根的事業,它沒有花的耀眼,果的豐腴,有的是無怨的奉獻和深沉的躬耕。特別是現在做班主任,光有愛心、責任心那隻是底線,時代又賦予了班主任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班級工作者,我們更應順應時代的發展,更新教育觀念,開發身邊有效的資源,促進班級體的建設。如家長資源就是促進班級體建設的一片沃土,值得我們班主任去開發和利用。相信只要我們不斷探索實踐、反思總結。

⑹ 幼兒園家長資源如何填寫範文

1、首先要感謝老師對孩子的引導和教育並對學校的教育給予肯定。
2、其次要針對孩子的實際情況總結孩子的優點和不足。
3、然後針對孩子的問題提出教育的方法和策略,並對孩子提出更高一級別的要求。
4、最後要寫一些對於加強家校溝通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