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特產屬於自然資源嗎
1 自然資源產業。主要包括林業和礦業。
2 土特產產業。主要模式應該是「以銷售帶動生產」,而不是從前的「先生產後銷售」。中國各地有非常多的土特產,這些大都在當地自給自足了。很多品牌雖然有著全國的聲譽,其實市場范圍也很有限,包括山西的汾酒和北京的同仁堂中葯。汾酒是四大名酒之一,但在中國很多地方的超市,是見不到汾酒的。汾酒和同仁堂葯品這幾年在市場開拓上有了很大進步,才使得市場佔有率有所提高,但和他們的知名度相比,我想還是不能夠相配的。
如果土特產的銷路能夠打開,對於地方經濟來說,就會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以牛肉來說,如果一個縣的牛肉品牌有了市場,就會刺激這個縣的牛肉加工業、肉牛養殖業、飼料業、包裝業、物流業等的發展;當地這些產業發展了,當地居民收入水平就提高了,就能帶動當地的內需,推動其它產業的發展。
而且,中國各地的土特產,雖然「土」了點,但營養價值是很高的,對於見慣了常規食品的城裡人來說,土特產也提供了一個「嘗鮮」的機會,而且是不錯的送禮的選擇。如果你拿了當地的土特產去拜訪老鄉,老鄉之間的感情也會更容易產生共鳴吧?
3 文化產業。前幾天看一個新聞,說趙本山的二人轉劇場挺進北京,選址在北京的陽平會館(山西會館在北京僅存的幾處之一)。想到趙本山通過二人轉,一方面火了東北文化,一方面也給東北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旅遊資源。還有郭德綱的小品劇場,等。中國各地有各種各樣的文化產業,像我們山西的四大梆子,威風鑼鼓,沁源秧歌等,都是非常好的文化資源。如果這些資源能夠得到很好的宣傳,對當地經濟來說也是非常大的帶動;更重要的是,鄉土文化產業的發展,拯救了這些瀕臨失傳的鄉土文化------而正是散落在中華大地的鄉土文化,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千古余韻。
發展鄉土產業,可以利用現代的方式來搞。比如土特產,就可以不僅局限於傳統渠道的銷售,發展網路銷售(線上銷售)也是很好的選擇;而且這個渠道是面向全國、全世界的,超越了地域的限制。剛剛出台的十大產業振興計劃中,最後一個就是「現代物流業」。物流業的發展,使網上銷售變得更加便捷,成本更加低廉,從而將推動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更快發展。
『貳』 礦產資源是人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是社會文明發展的物質基礎。因為社會物質資料無不來自於自然資源,而人類的生產活動又都是從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開始的。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離開了自然這個 「最大的材料庫」,就像俗話說的 「巧婦難做無米之炊」,人類不僅無法進行任何生產活動,也無法生存與發展。馬克思在 《資本論》中說: 「種種商品體,是自然物質和勞動這兩種要素的結合。」( 馬克思: 《資本論》節選本) 。恩格斯在批判 「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這一片面觀點時也指出: 「其實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三集) 。這些精闢的論斷,揭示了人類生產活動和自然資源之間的密切聯系,闡明了自然資源在社會生產和人類生活中的基礎地位。
確實,人類社會要想生存和發展,是離不開礦產資源的。特別是在科技飛速進步、生產迅速發展、人類對改善生活的要求日益增多的今天,尤其如此。人們的食、衣、住、行、用、醫這六個主要的方面都少不了礦產資源。俗話說 「民以食為天」。要解決吃飯這個問題,就離不開礦產資源。例如,灌溉就要用水、用地下水,種莊稼要用礦肥,這是很明顯的。1978 年我國農用化肥產量869. 3 萬噸,1990 年農用化肥產量1 912. 0 萬噸,為1978年的 2. 20 倍。近年來,通過農業地質的研究證明,許多微量元素及其組合與農作物的生長是有很大關系的。在四川,經過地質學家們的研究,在一定的地球化學背景下,棉花才能長得好。根據這個研究成果,把棉花的種植面積縮小了一半以上,而產量卻增加了兩倍多。於是建議調整棉花種植面積,被省里採納。1982 ~ 1988 年由 原 來 90 個 種 棉 縣 減 少到 35 個 縣,減 少 棉 田40% ,在農業科學以及其他學科科研人員共同努力下,使四川棉花產量由 173. 4 萬擔增加到 316. 2 萬擔,增加 82%。每畝產量由 24 千克增加到 64 千克,產值由 3 億元增加到 6. 2 億元。又如北京郊區種板栗,有的地方長得好,有的地方長不好。北京地礦局地質人員在調查北京市郊區農業地質背景時發現,板栗喜歡生長在由石英二長岩、石英閃長岩、黑雲母閃長岩風化的 pH =6. 5 左右的中—弱酸性土壤中,修正了原來認為板栗生長受花崗岩控制的傳統認識,並利用航片圈定出適宜種板栗的土地 5. 9 萬畝。從而為昌平縣發展板栗生產提供了指導意見。這個建議已被採納,如黑山寨鄉 1983 年畝產板栗只有 15. 5 千克,平均每畝7. 8 株,每株產 2 千克。1985 年新種植標准化板栗園 3 009 畝,每畝 110 株,8 年後畝產達 400 千克,其經濟效益比老果園提高25 倍。穿衣也離不開礦產資源。剛才說的種棉花就是一個例子。現在有不少用化纖原料做的衣料。而化纖就是用礦物原料生產的。化學纖維產量1978 年為28. 46 萬噸,1990 年增至162. 49 萬噸。住房就更不用說了。從一般的沙、石、粘土到花崗石、大理石等高級裝飾建築材料; 從水泥到鋼筋等材料都與礦物原料有關。水泥 1978 年產量為 6 524 萬噸,1990 年產量增至 20 290 萬噸,相當於 1978 年的 3. 11 倍。平板玻璃 1978 年產 1 784 萬箱,1990 年產 8 016 萬箱。交通更明顯,交通工具都是用與礦物原料有關的材料生產的。為了適應人們對交通、旅行運輸的需要,製造飛機、輪船、火車、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等工具都需要多種的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原料。在用的方面就更廣泛了,吃飯用的碗,做飯的鍋,喝茶的杯子都與礦產有關,需要鐵礦、鋁土礦、瓷土礦等多種礦產原料。又如,現在彩色電視機的顯像管就與稀土礦產有關。治療疾病,在古代,我們的祖先就懂得用礦物原料做葯,現在也還用礦物原料做葯。而且利用礦物直接作為葯品或利用礦物制礦物葯品已達相當數量的規模,長春地質學院和長春中醫學院合編的 《中國礦物葯》一書中所搜集的就有 54 種原礦物葯,16 種礦物製品葯,4 種礦物葯制劑。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還需要耗用煤、石油、天然氣、原子能、地熱等大量的能源資源。在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方面,礦產資源則更是不可缺少的,總之,礦產既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是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物質基礎,又是人類社會生產和生活資料的重要來源。人類不僅需要礦產資源,而且需要耗用大量的礦產資源。我國目前每年人均耗用 5 噸礦石。原蘇聯人均耗用 14 噸,據美國礦業局分析,目前美國人年均需要消耗 20 噸礦石 ( 不包括重復使用的金屬和建築材料在內) 。如果保持現有水平,每個人,一生中要耗費鉛 350 千克 ( 主要用於汽車蓄電瓶、焊接和電子設備) ,鋅 300 千克 ( 冶煉青銅、鋼構件鍍層、橡膠和塗料生產中使用) ,銅 700 千克以上 ( 主要消耗在電子設備、發電機、通訊設施和導線) ,鋁約 1. 5 噸 ( 飛機、折疊式傢具、啤酒、汁液及其他清涼飲料罐) ,鑄鐵 15 噸 ( 船舶和樓房建築、廚房用具和汽車) ,粘土 12 噸以上 ( 沒有它不僅不能生產磚瓦,也不能生產紙張、塗料、玻璃、陶瓷) ,鹽 13 噸左右 ( 主要不是用在食品上,而是製造塑料、清潔劑和築路) 。此外,不斷改進的建築需要,還不得不為每個人開采 500 噸以上的石頭、沙子、礫石、水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