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家戰略儲備都需要儲備哪些東西
原油及原油製品、外匯、金屬(釩、鉻、錳、鈷、鎳、鉬、白金、銀、銅、鋅、鉛、鎢、銦以及稀土等)、棉花、橡膠、食鹽、煤炭、醫療器械、葯品...這些列出的是國家各種法律上明確提出的戰略物資。
戰略儲備是指國家為了應付戰爭和其他意外情況,保障國民經濟正常運行和國防需求,而在平時有計劃地建立的一定數量的物資、貨幣、能源、人力等方面的儲存或積蓄,主要包括物資儲備、財力儲備和能源儲備等幾個方面。
拓展資料:
如何做好戰略儲備?
完善儲備立法。長期以來,我國主要依靠政策而不是法律調整物資儲備,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部專門的戰略物資儲備法律。
除突發事件應對法第32條規定「國家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儲備保障制度,完善重要應急物資的監管、生產、儲備、調撥和緊急配送體系」。
國防動員法第33至36條對「戰略物資儲備與調用」進行了原則規定外,對戰略物資儲備和調用的規定散見於相關的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中,如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中央儲備肉管理辦法、中央儲備糖管理辦法、國家物資儲備管理規定等,存在立法分散、立法滯後、立法位階偏低等問題。
這種立法現狀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各類儲備統籌協調,也不利於各類儲備的規范管理和更好發揮作用。
有必要在系統梳理目前我國戰略物資儲備立法基礎上,盡快建立健全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法律法規,對戰略物資儲備的管理體制、存儲數量、輪換周期、資金保障、統計報告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使國家戰略物資儲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便於監督檢查。
堅持「一盤棋」推進。在緊急情況下,國家戰略物資的投放是帶有應急性質的,必須快速響應,及時高效地提供由於突發性因素產生的物資需求,以及為調用這些物資而進行的物流活動等。
快速響應體現在當國家需要時,能拿得出、用得上,哪裡有需要,就能及時調撥到哪裡;什麼時候有需要,就能保證運能運量,及時送達。
調用儲備往往涉及多個部門、多個環節、多個儲備物資品種與儲備運行管理的多種資源,需要有一套協同高效的指揮協調機制,跳出各部門自身的利益訴求,樹立「大儲備」意識,堅持「一盤棋」推進。建議成立中央層面的儲備領導協調指揮機構,統一指揮,以增強戰略物資儲備的系統性、整體性與協同性。
建立儲備資金保障體系。完善國家戰略物資儲備體系,資金保障是關鍵。建議在進行儲備立法時,明確規定每年從國家財政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國家戰略儲備資金積累。
收儲戰略物資的資金可通過財政撥款、貸款貼息等方式給予保證。
戰略儲備物資在出庫、輪換中出現的資金盈虧也應由國家掌控,繳納盈餘,彌補虧損。在儲備加強的趨勢下,財政應確保倉庫運行資金逐年增長。
國家戰略物資儲備作為國家儲備的一種重要形式,建議與黃金儲備、外匯儲備等放在一起統籌考慮。
我國作為全球第一大外匯儲備國,利用外匯在全球范圍內購買所需的戰略物資,既可實現外匯儲備運用多元化的目的,又能提高國家戰略物資儲備實力,確保國家安全。
優化戰略儲備物資品種。戰略儲備物資的品種選擇主要取決於國內物資稟賦、供求狀況、在經濟發展和國防安全領域的重要性、國際物資的可得性等因素。
物資的稀缺狀況、本國儲量佔世界總儲量比重、本國物資消費佔世界總消費的比重、物資的進口集中度、國際市場的價格變化以及主要物資生產國的政治經濟穩定性等,都會直接影響到相關物資的戰略重要性程度.
所以要在科學研判世情、國情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戰略儲備物資的品種結構,根據國家戰略安全的需要適時調整戰略物資儲備的品種與規模,進一步提高響應能力。
提升動態管理水平。戰略儲備物資的收儲、發運、質量管理等固然重要,但要實現應對突發事件的快速響應,還需提升面對復雜狀況的動態管理水平。
大數據的出現和應用為戰略儲備的動態管理、科學化決策提供了技術支撐。
建議結合我國戰略物資儲備發展現狀,統一標准和規則,滿足大數據應用對基礎設施建設和數據採集的要求,在此基礎上,以推動戰略物資儲備流程標准化為切入點,構建科學高效的儲備信息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