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代旅遊資源有哪幾方面的作用
現代旅遊的作用
(一)滿足人類需求
現代社會工作節奏快、強度高,人們需要利用閑暇時間出去旅遊,已達到休養生息、彌補消耗、恢復體力和腦力的目的,這一點需求主要是針對參與社會工作的旅遊者而言的。我們可把此歸結為「滿足人類補償性消費需求」再者,人們積累文化知識,提高科學水平,往往是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和接受培訓來實現的。旅遊活動為人們在閑暇時間獲得全面、綜合發展開辟了廣闊的天地。這說明了旅遊活動還能「滿足人們的發展性需求」。 第三,多數人是為了豐富文化生活,鍛煉身體,而進行的旅遊。即「滿足人類娛樂、鍛煉等方面的需求」。
(二)促進經濟發展
1.發展進口旅遊——可增加外匯收入
據統計從1950年至2000年,國際旅遊收入從21億美元猛增到4000多億美元。這表明,國際旅遊業在世界范圍內造成了國民收入的再分配,從而大大增加了旅遊接待國的國民收入。
2.國內旅遊——回籠貨幣、穩定市場
2000年「五一」期間,國內旅遊者每天花掉20多億元人民幣,國內旅遊收入高達180億元人民幣。現在,中國花在旅遊上的消費人均約142.65元。
3.擴大就業
旅遊業基本上就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性行業,需大量勞動力,而且它們都具有資金需要量少,勞動力需要量大,以及技術限制較小,人員培訓期短的特點。因此,發展旅遊業是解決社會就業的一條主要途徑。
4.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現已形成了旅遊一動百業興的局勢。旅遊是綜合性產業,它不僅能帶動酒店、餐飲交通運輸、建築、商品貿易、金融等第三產業的發展,而且能促進農副產品加工業、建材、交通機械等工業部門,以及為旅遊業培養各類管理人員的旅遊教育的發展。
(三)擴大交流
旅遊業可以使人們增進了解,擴大交流。旅遊是和平的使者、友誼的橋梁,在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政治、文化、外交大局方面能夠發揮獨特的作用。旅遊是民間對民間、人民對人民友好交往、傳遞友誼的渠道,是開展民間外交的有效途徑。隨著中國公民出國旅遊市場快速發展,成為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目的地國家,是世界許多國家與中方高層會談的重要內容。
旅遊是現代社會人們生活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產物,必然伴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充實新的內容,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也影響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方式和習慣的改變。
補充:
旅遊資源分類
1.按基本成因和屬性分類: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地文景觀類——山嶽形勝、岩溶景觀、風沙地貌、海濱沙灘、特殊的地質現象和地貌類型等。
水域風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澗、冰川、濱海等
生物景觀——森林、草原、珍稀樹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氣候與天象景觀——適宜於避暑避寒療養治病的氣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游覽型的宗教建築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 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築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佈道求法,現代旅遊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城鄉風貌:具有視覺形象的歷史文化名城、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風光,具有清新質朴的田園風光、古鎮村落等。
現代人造設施:富有特色、具有規模、某種特殊意義和影響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設施。
有影響的國際性體育和文化事件:
飲食購物:包括各種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特產名品、特色市場與著名店鋪等。
2.根據旅遊活動內容而劃分
游覽鑒賞型: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古代建築、遺址及園林、現代城鎮景觀、山水田園、以攬勝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寺廟等為主。
知識型:以文物古跡、博物展覽、科學技術、自然奇觀、精湛的文學藝木作品等為主。
體驗型:以民風民俗、社會時尚、節慶活動、風味飲食、宗教儀式等為主。
康樂型:以文體活動、度假療養、康復保健、人造樂園等為主。
3、以旅遊活動的性質作為分類標准
觀賞型旅遊資源,運動型旅遊資源,休(療)養型旅遊資源,娛樂型旅遊資源和特殊型旅遊資源。
4、其他不同分類標准
◎按傳統旅遊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
◎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
◎魏向東版按照旅遊資源基本屬性劃分為三類: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社會旅遊資源
◎按照旅遊資源質量和級別分類
1999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准。按照旅遊資源品位、旅遊交通、游覽、旅遊安全、衛生、通訊、旅遊購物、綜合管理、年旅遊人數、旅遊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條件,將中國旅遊區劃分為一、二、三、四個等級。
一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50萬以上。
二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國內具有代表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30萬以上。
三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本級行政區具有代表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10萬以上。
四級旅遊區: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該地區具有重要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該地區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3萬以上。
② 旅遊資源有哪些
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
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
一、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游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地文景觀類——山嶽形勝、岩溶景觀、風沙地貌、海濱沙灘、特殊的地質現象和地貌類型等。
水域風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澗、冰川、濱海等
生物景觀——森林、草陵畢原、珍稀樹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氣候與天象景觀——適宜於避暑避寒療養治病的氣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二、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跡——歷史遺跡、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返汪銷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2)現實旅遊資源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旅遊資源基本類型:旅遊內容分類:
1、游覽鑒賞型: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古代建築漏游、遺址及園林、現代城鎮景觀、山水田園、以攬勝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寺廟等為主。
2、知識型:以文物古跡、博物展覽、科學技術、自然奇觀、精湛的文學藝術作品等為主。
3、體驗型:以民風民俗、社會時尚、節慶活動、風味飲食、宗教儀式等為主。
4、康樂型:以文體活動、度假療養、康復保健、人造樂園等為主。
③ 我國的旅遊資源有哪些
按傳統旅遊資源觀分類,我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我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
學術界按旅遊資源的成因或其屬性分類,將旅遊資源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前者是指地貌、水體、氣候、動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構成的、吸引人們前往進行旅遊活動的天然景觀,具有明顯的天賦性質;後者內容廣泛、類型多樣,包括各種歷史古跡、古今偉大建築、民族風俗等等,是人類活動的藝術結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將其分為三類,除上述兩大類型外,還有復合型旅遊資源。
④ 名詞解釋什麼是現實旅遊資源
(一)地貌旅遊資源
地貌是構成風景總特徵的基本條件。一個地區天然景觀的外貌,均與地貌過程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民族地區地貌輪廊的基本特徵是以山地、高原、盆地為主,多在海拔1000-2000米以上。在獨特的自然條件下,發育了典型的高山地貌、山嶽冰川地貌、風沙地貌、黃土地貌、岩溶地貌。各種地貌類型構成了各具魅力的自然景色,為開展各類型旅遊提供了自然環境基礎。
1.登山旅遊資源。一般必須是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這些山體峰高坡陡,終年積雪,冰峰林立,景色壯觀,人跡罕至,特別適合開展登山活動和山地科學考察活動。我國的極高山資源主要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的喜馬拉雅山脈、喀拉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等,都在民族地區。因此民族地區開展登山旅遊有著極好的條件,在全國獨占鰲頭。
2.風景名山旅遊資源。名山是指具有美感、以典型山嶽自然景觀為基礎、滲透著人文景觀美的山地空間綜合體。我國被社會公認的名山都具有「景、僧、史、寶」四特徵中的一個或幾個。「景」,就是指風景優美,這是名山的基礎和決定性因素;「僧」是指宗教活動中心和勝地,「天下名山僧佔多」,「山無寺不名」;「史」,是指與重大的歷史事件和著名的歷史人物有一定的聯系;「寶」,是說山中藏有寶藏,或名貴的物產。
民族地區的風景名山旅遊資源,總的來說數量不多,主要有:位於湘西土家族聚居地區以張家界為代表的五陵源風景區,位於新疆天山山地和位於吉林延邊的長白山地等。
3.岩溶地貌旅遊資源。岩溶地貌指可溶性的碳酸鹽岩類,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各種地形。我國的碳酸岩類分布很廣。但岩溶地貌的發育程度因氣候和岩性條件的不同,各地差異很大。其中尤以廣西、貴州、雲南與湘西、鄂西等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發育最完善。形成了這些地區以石林、峰林和溶洞三種類型最有觀賞意義的岩溶風景區。其景色之優美在世界天然造型的岩溶景觀中都是少有的。主要有:
桂林山水,這是聞名世界的發育最典型的岩溶地貌之一。那裡山青、水秀、石美、洞奇;雲南路南石林為另一種類型的岩溶地貌奇觀,石林皆似刀鋒劍林,姿態萬千;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境內的石灰華,為一種特殊的岩溶地貌,析出的碳酸鈣沉積物,呈現五彩斑斕的色調,景色壯麗。廣西武鳴伊嶺岩、桂林蘆笛岩、七星岩;雲南文山三元洞;貴州銅仁九龍洞、織金縣織金洞、安順龍宮、貴陽地下公園等都是著名的溶洞奇景。
4.火山地貌旅遊資源。包括現代火山噴發時的壯麗景觀和歷史上火山噴發後留下來的遺跡。我國火山活動的遺跡主要有位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與朝鮮邊境上的長白山天池,雲南騰沖火山群遺跡等。
5.地震遺跡旅遊資源。是指地震後留下來的遺跡
⑤ 旅遊資源有哪些類型
(1)按地理范圍分類。按旅遊者到達目的地的地理范圍劃分,旅遊活動可以分為國際旅遊和國內旅遊。
國際旅遊。國際旅遊是指跨越國界的旅遊活動,分為入境旅遊和出境旅遊。入境旅遊是指他國公民到本國進行的旅遊活動,出境旅遊是指本國公民到他國的旅遊活動。
國內旅遊。國內旅遊是指人們在居住國內進行的旅遊活動,包括本國公民在國內的旅遊活動,也指在一國長期居住、工作的外國人在該國內進行的旅遊活動。從旅遊發展的歷程看,國內旅遊是一國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國際旅遊是國內旅遊的延伸和發展。
(2)按旅遊性質和目的分類按旅遊性質和人們出遊的目的劃分,旅遊活動可分為六大類:
一是休閑、娛樂、度假類。屬於這一類旅遊活動的有觀光旅遊、度假旅遊、娛樂旅遊等。
二是探親、訪友類。這是一種以探親、訪友為主要目的的旅遊活動。
三是商務、專業訪問類。屬於這一類的旅遊活動有商務旅遊、公務旅遊、會議旅遊、修學旅遊、考察旅遊、專項旅遊等,也可將獎勵旅遊歸入這一類,因為獎勵旅遊與遊客個人職業及所在單位的經濟活動存在緊密關系。
四是健康醫療類。主要是指體育旅遊、保健旅遊、生態旅遊等。
五是宗教朝聖類。主要是指宗教界人士進行的以朝聖、傳經佈道為主要目的的旅遊活動。
六是其他類。上述五類沒有包括的其他旅遊活動,例如探險旅遊等。
(3)按人數分類。按參加一次旅遊活動的人數劃分,旅遊活動可分為團隊旅遊、散客旅遊和自助旅遊。
團隊旅遊。團隊旅遊是由旅行社或旅遊中介機構將購買同一旅遊路線或旅遊項目的10名以上(含10名)遊客組成旅遊團隊進行集體活動的旅遊形式。團隊旅遊一般以包價形式出現,具有方便、舒適、相對安全、價格便宜等特點,但遊客的自由度小。
散客旅遊。散客旅遊是由旅行社為遊客提供一項或多項旅遊服務,特點是預定期短、規模小、要求多、變化大、自由度高,但費用較高。
自助旅遊。人們不經過旅行社,完全由自己安排旅遊行程,按個人意願進行活動的旅遊形式,例如背包旅遊,特點是自由、靈活、豐儉由人,很多人認為自助旅遊是一種省錢的旅遊方式,旅遊內容粗糙,可能會有很多危險,旅館沒有預定會有不安全的感覺,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其實,如果深入了解自助旅遊特性,會發現自助旅遊是一種相當精緻有特色的旅遊形態。自助旅遊使所有的花費都可依自己的喜好來支配,行程可彈性調整,又可深入了解當地民情風俗。自助旅遊絕非玩得多、花得少的旅遊方式,而是一種在同一地方花上較多的時間深入了解該地的特色,接觸當地的人與事,看自己想看的東西,走自己想走的路。
⑥ 旅遊資源的分類有哪些
按成因和屬性可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自然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形成的、能使人產生美感的自然環境和物象地域組合,如山、石、水、氣、光、動物、植物等;人文旅遊資源是指古今人類創造的、能激發人們旅遊動機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如歷史古跡、民俗風情、文化藝術、建築園林等。按資源性狀如旅遊資源的現存狀況、形態、特性、特徵來劃分,可分為地文景觀、水域風光、生物景觀、天象與氣候景觀、遺址遺跡、建築與設施、旅遊商品、人類活動等。全國旅遊標准化委員會頒發國標GB/T18972—2003《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中所採用的就是這種分類方案,它將旅遊資源分為8主類、31亞類、155個基本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