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解決資源短缺與供應不足問題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如何解決資源短缺與供應不足問題

發布時間: 2023-09-12 18:29:47

⑴ 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1、對於水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最有前景的應該是開發那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開發和採集,以及兩極冰川的利用。變不可用水為可用水是一大方法。
2、號召人們解決用水和重復利用。
3、防止水污染,水污染是導致水資源短缺乎薯的重要原因
導致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自然原因:
(1)空間分布要少:水資源歲首者主要來自降水,我國降水東多西少,東部地區又是南多北少,特別是我國雨季南方長北方短,故水資源北方比南方少;
(2)時間分配要少: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水資源則夏秋芹段多,冬春少;且降水的年際變化南方小,北方大,北方缺水情況更嚴重。
2、人為原因:
(1)水土資源配合不協調:北方水資源不如南方豐富,但耕地又主要集中在北方。而農業用水佔了用水量的大頭。
(2)水資源分配不合理、浪費大、污染嚴重等等。前款所稱綜合規劃,是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編制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總體部署。前款所稱專業規劃,是指防洪、治澇、灌溉、航運、供水、水力發電、竹木流放、漁業、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節約用水等規劃。
根據以上造成水資源短缺的原因,有的放矢採取以下措施。
1、針對自然原因:
(1)跨流域調水:如最大工程南水北調,將長江水調入缺水的北方、西北地區。
(2)興建水庫:將夏秋多的降水通過水庫蓄積起來,等到冬春少水時利用。
2、針對人為原因:發展節水農業,合理調配水資源,一水多用,水的循環利用,防治水污染等等。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十四條 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按照流域、區域統一制定規劃。規劃分為流域規劃和區域規劃。流域規劃包括流域綜合規劃和流域專業規劃;區域規劃包括區域綜合規劃和區域專業規劃。

⑵ 解決全球資源短缺問題的方法

解決資源短缺問題應分三步走新華社 2005-06-07 00:00:00.0
一、樹立科學能源觀
具體而言,應該做到以下5個方面:1.符合和平與發展的時代潮流。在經濟轉型期,會出現新的矛盾和不確定因素,必須從戰略高度、人類文明的高度來謀劃或制定資源戰略。2.符合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世界是個整體,要從全球的思維方式來思考,藉助外力,加強內力,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和信息時代的各種資源。3.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發展循環經濟,不能走重工業道路。要對資源進行科學開發、科學利用、科學配置和科學管理,濫肆開發資源,破壞生態平衡,是不可能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4.符合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資源戰略要為子孫後代的生存發展負責,既要創造物質文明,也要創造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扎扎實實的符合民眾的意願和需要。5.符合科學規律。要完善機制、調整結構、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減少能耗。實行開發與節約並舉,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發展資源戰略,要立足國內,發展不是免費的午餐,發展也要計算自然成本。科學發展觀和科學能源觀的核心是科學,目標是可持續發展,重點是能源與環保、資源、經濟發展、民眾承受能力協調發展。
二、開源節流
中科院高級研究員劉建明提出,應對資源短缺,開源節流是出路。節流就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變粗放式為節約型。開源則是獲得更多的可利用資源。
就礦產資源問題可具體細化為三個方面:第一,立足國內,獲得更多可利用的礦產資源;第二,開拓境外,以更經濟、更安全的方式,如投資、合作、期貨、現貨等多種方式獲得更多的國外資源;第三,積極開拓新型的替代資源。
劉建明表示,礦產資源安全直接關系著國家的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礦產資源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經濟發展和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中國的資源戰略都必須立足國內,不能過度依賴國際市場。劉建明提出,創新政府投資機制,加強科技支持,激活繁榮我國商業性探礦市場。在目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應該是以市場運作的商業性投資為主,政府投資為輔。
為了激活繁榮商業性探礦市場,政府投資的方向首先是提高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其次是不斷推出風險小、資源前景好的商業性探礦項目,招商引資;第三,提供找礦勘查的高新技術支撐。
尋求新型的、非常規的替代資源,是解決人類礦產資源短缺的嶄新思路,也是新興產業崛起的需求。一方面,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傳統礦產資源將隨其不斷消費而枯竭。另一方面,新興產業的崛起又提出了新型礦物原料的要求,如納米產業對天然納米礦物原料、環保產業對環境礦物原料的需求,並且將隨著經濟結構-產業結構的調整而越來越迫切。因此,不斷開拓新型的、非常規的替代資源勢在必行。
三、充分利用市場機制
中國期貨業協會副會長、中國農大期貨市場研究中心常清教授提出:中國必須建立自己的能源定價中心。此次全球能源價格上漲與「中國因素」的內在聯系,以及在此環境下的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都充分說明了能源問題是中國目前所進行的經濟模式轉換所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之一。由於過去幾十年我國經濟傳統增長模式存在諸多弊端,2004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再次提出「大力推進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實行可持續發展與新能源價格政策是我們在經濟模式轉換中應對全球能源危機的基本措施之一,而與之相配套的,是以國際慣例為基礎,通過改革市場體制和規則體系,大力發展我國期貨市場,建立自己的能源定價中心。
資源市場本身是個問題,但更大的問題是價格機制,這其中充滿了機會,但同時也存在風險。資源行業其實是一個對匯率制度和國家政策都高度敏感的行業,因此要深入分析資源問題,應該同時關注匯率問題和其他經濟政策,關注中國的經濟特點。

⑶ 如何解決教育資源短缺問題

教育需求無限膨脹與教育資源短缺矛盾和教育供求中的結構性矛盾。

解決辦法:

一、國家經濟發展的宏觀政策應適度向農村傾斜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然而,當前我國的農業經濟還相當落後,農業經營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手播畜耕,農產品大部分只作自給自足之用,農民收入一直是低谷徘徊,有些農戶甚至入不敷出,農業生產環境日益惡化。這與我國的財政政策長侍肆期以來忽視向農村傾斜不無關系。

二、大力落實相關政策,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當前,緩解或轉變農村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較為實際的做法是減輕農民負擔,從保障農民既得利益入手,相對增強農民對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國家在減輕農民負擔方面的相關政策並不缺乏,而且有些是非常科學可行的。

(3)如何解決資源短缺與供應不足問題擴展閱讀:

我國的教育是一個龐大的多層次的復雜系統,因而我國的教老肢轎育供求矛盾也相應呈現為一個龐大的多層次的復雜系統。在這一矛盾系統中,我們只有找出最主要的矛盾及其表現形式,分析其形成原因,對症下葯,方能謀求眾多矛盾的緩解和消除。

當前人們對教育供求矛盾飢冊有兩種理解:

一是社會對畢業生的需求與學校的畢業生供給之間的矛盾,這是社會角度或者說是從教育產品的角度的一種理解;

二是個人對教育機會的需求與國家教育機會的供給之間的矛盾,這是從個體需求亦即從教育機會的角度的一種理解。

⑷ 面對中國資源短缺現狀,為保障自然資源的供給,你有什麼對策

我國自然資源的現狀是自然資源總量豐富、人均不足;與世界平均相比,我國在資源利用上存在的問題是:我國淡水、土地、能源、礦產等資源不足的矛盾突出,環境壓力日益增大.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資源消耗高、浪費大、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今後我國在資源利用方面應該做到:要合理使用資源,節約資源,在生產、生活中多使用效率高的方式進行利用資源.
故答案為:要合理使用資源,節約資源,在生產、生活中多使用效率高的方式進行利用資源.

⑸ 人力資源供給不足時的解決方案有哪些

1.充分利用現有人員,提高現有人員的工作效率
. 將員工從人員過剩的部門或崗位調到人員短缺的部門或崗位
. 對員工進行培訓,使其勝任新崗位的工作
. 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增加工作時間
. 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
2.增加僱傭,補充人力資源的不足
. 招聘新員工
. 招聘臨時工或小時工
3.減少人力資源需求量
. 將生產任務轉包給其他企業
. 安裝生產設備,用機械生產代替人工勞動

⑹ 工作中面臨資源缺乏問題時如何處置

1、審視問題

審視問題最快的方法就是拆分問題。當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這個問題的原因、背景、解決的關鍵點,然後將問題拆分成幾個可解決且易分析的問題。
2、正視問題

在遇到問題時,應勇於承擔問題,正視你的問題,勇敢地面對,不要選擇逃避。
迴避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這種置之不理會帶來的傷害更大,更持久。所以在遇到問題,面對問題時應勇敢堅強。
3、總結問題

犯錯是我們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我們首先要弄清楚事情的本質,出現錯誤是因為同事之間配合出現了問題,還是公司里的規則不夠完善,只有把本質弄清楚了,我們也才能更快更准確的找到切入點來彌補,而且還可以總結經驗,減少以後出現相同錯誤的可能。所以說,大家在工作中出現失誤之後,都要在第一時間進行總結。

⑺ 你認為那些原因導致資源供應緊張如何解決

一、資源供應緊張的原因

1、能源在地區分布上不平衡
2、能源生產在地區分布上不平衡
3、能源消費在地區分布上不平衡
4、能源生產與需求不平衡

二、解決措施

1、樹立科學能源觀

2、開源節流

3、充分利用市場機制

三、能源危機概述

能源危機是指因為能源供應短缺或是價格上漲而影響經濟。這通常涉及到石油、電力或其他自然資源的短缺。能源危機通常會造成經濟衰退。

從消費者的觀點,汽車或其它交通工具所使用的石油產品價格的上漲降低了消費者的信心和增加了他們的開銷。市場經濟的能源價格是受供需關系的影響,而供需關系中的供或需改變都可以導致能源價格的突然變化。

四、經濟影響

雖然一些能源危機是由於市場應對短缺的價格調節而產生,但在某些情況下,危機可能是市場的流通不暢通、缺乏自由市場而導致。一些經濟學家的觀點認為價格控制是1972年的能源危機的重要因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能源危機



⑻ 解決我國自然資源短缺的途徑有哪些

我認為資源短缺包括:

1、人均化短缺

2、結構化短缺

3、浪費型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