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影響資源配置的因素
在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資源配置有兩種方式:
①計劃配置方式。計劃部門根據社會需要和可能,以計劃配額、行政命令來統管資源和分配資源。在一定條件下,這種方式有可能從整體利益上協調經濟發展,集中力量完成重點工程項目。但是,配額排斥選擇,統管取代競爭,市場處於消極被動的地位,從而易於出現資源閑置或浪費的現象。
②市場配置方式。依靠市場運行機制進行資源配置的方式。這種方式可以使企業與市場發生直接的聯系,企業根據市場上供求關系的變化狀況,根據市場上產品價格的信息,在競爭中實現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但這種方式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由於市場機製作用的盲目性和滯後性,有可能產生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失衡,產業結構不合理,以及市場秩序混亂等現象。
戰略性資源配置是個相對宏觀、整體概念,是資源配置的方法論或前瞻規劃。
戰術性資源配置是個實踐性命題,是資源配置的即時操作辦法、形式。
『貳』 單一資源理論認為哪些因素會決定資源分配方案
要素價格的決定問題,因為要素的價格和使用量是決定消費者收入水平的重要因素,所以要素價格理論在西方經濟學中又被看成是所謂的「分配理論」。在第一章咱們講過,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樣生產」和「為誰生產」這樣三個問題。前面幾章解決的是「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樣生產」這兩個問題,這一章要解決的是「為誰生產」這個問題,也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如何在社會各階級中分配的問題。西方經濟學家認為,社會各界及作為生產要素的所有者,以他們在生產中所提供的要素作出了貢獻,並根據貢獻的大小而獲得收入。這種收入就是生產要素的價格,所以解決分配問題就是解決生產要素的價格決定問題。
西方經濟學中的分配理論一種是由20世紀初美國經濟學家克拉克所提出的以邊際生產力理論為基礎的分配理論;另一種是由馬歇爾所提出的以均衡價格理論為基礎的分配理論。這兩種理論盡管有所區別,但在否認資本家對工人的剝削,論證資本主義的分配「公正合理」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叄』 影響資源合理配置的因素有哪些
①資源配置方式②財產關系③決策結構④信息結構⑤競爭與壟斷
『肆』 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的原因有哪些可以採取哪些行之有效的配合方法
導致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我們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第三如何解決分配不均問題已經有了一些方案。既然有了問題那就要進行解決,經過了長時間的研究和討論以及實踐之後,對方案的分配問題已經有了預案。首先要對整體資源的解決,加大整體資源在社會的體量,這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環節資源的分配問題。但是僅僅是加大整體資源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解決分配階段的分配不均才是從病根入手,加強對分配資源的監管力度,使得人們都能夠獲得自己的資源,同時完善資源的分配方案,制定更具體的規章制度,分配階段公開透明,這樣才能夠有效的緩解分配階段所出現的問題。所以這樣多個舉措同時進行才能夠更為有效的解決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