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有效利用網路資源,更好地開展各項幼兒園教學活動
1、豐富自有資源,達到有效記錄與共享的目的 自有資源包括:教學活動ppt、音像資料、每一次活動的原始資料等,它們記錄幼兒探究的過程,反映家長參與的過程,體現教師反思的經過。它們以主題包形式被收集到課程資源庫中幼兒。
2、整合外來資源,合理利用多媒體教學,有機滲透在各個領域活動中 ①在語言領域中的運用 《新綱要》明確提出了「要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為幼兒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並能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進行集體教學,更大程度上調幼兒的積極性:
在日常教學工作中,老師們積極在網上收集優秀的教案和課件,並恰當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例如在故事《雲朵棉花糖》這一活動中,通過下載網上的優質課件,利用動畫為幼兒創設一個生動地教學情境,隨著滑鼠的點擊,呈現給孩子們一個森林王國還有可愛的小老鼠。
這樣的畫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調動了他們思考想像的積極性。幼兒很快就能理解故事內容,也讓整個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將搜集到的課件和教案,放在自己的電子文件庫里,方便查閱和管理,也便於老師之間對資源的共享。
㈡ 如何有效進行教學資源的整合
1.運用多媒體的聲像效果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在每節課的開始階段,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把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激發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對一堂課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運用多媒體的聲光、色形、圖像的翻滾、閃爍、定格及色彩變化、聲響效果更能有效地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由被動到主動,輕松愉快地進入新知識的學習。人機交互、立即反饋是多媒體教學的顯著特點。多媒體教學可以利用畫面的不斷切換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學生的情緒一般說來始終處於一種亢奮狀態,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調動起來,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所以,多媒體教學人機交互的特點為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揮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2.圖形直觀、動態,便於學生理解
採用多媒體教學可以啟發學生的想像力,達到理解知識的目的。多媒體教學就是把抽象的文字信息轉化為形象的圖像、感性的音樂,從而使學生把握教材的內涵,理解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利用計算機進行課堂演示,通過精心設計的動畫、插圖和音頻等,可以使抽象深奧的詞語以簡單明了、直觀的形式出現,縮短了客觀事物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更好地幫助學生思考知識間的聯系,促進新的認知結構的形成。計算機的動態變化可以將具體與抽象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由形象的認識提高為抽象的概括,這對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㈢ 如何有效使用網路教育資源
因而如何有效利用網路教育資源進行教育教學至關重要。
一、利用網路教育對教師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隨著社會的發展信息技術課已經悄悄進入課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給學生一杯水老師必須要有一條奔騰的江水,這就迫切需要我們不斷充電。要使教師學會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組織課堂教學和上課,對於大部分教師而言,無異於是思想領域的一場深刻革命。對於農村中小學來說信息比較閉塞,教師根本沒有大量的時間進行計算機培訓,即使培訓了因為沒有機會接觸計算機很快就忘了。因而可利用網路教育對教師進行計算機基礎知識和技能進行培訓。具體實施步驟如下: 1、網路教育管理員制定培訓計劃和實施方案,由網路教育管理員擔任輔導教師,有條件的學校可利用多媒體教室進行教學。培訓時要結合教師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塊分類教學。 2、培訓過程中要注重教師的動手操作能力、學會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如計算機開關的操作、word文字處理、IE瀏覽器的使用、文件的下載和解壓縮處理、學會利用幻燈片製作課件。把培訓的內容與網路教育資源緊密結合起來,避免教師學了不會應用,從而失去學習計算機的信心。
二、利用網路教育資源進行集體備課,提高教學質量。 以往,教師在備課時往往以抄現成的教案為主,來應付即將到來的檢查。而上課時,還是憑借平時一貫的經驗來從事教學,備課僅成了一種被動的為了檢查而備的手段,早以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其次,教師的思想觀念滯後,將先進技術工具帶入課堂的積極性遠遠不夠,寧願這些儀器設備躺在貯藏室里耗費小學教育論文小學教育論文,也不願將它們帶進課堂而上一次漂亮的課。針對農村中小學的課堂教學現狀,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1、學校領導應大膽創新,積極改革,開展利用網路教育資源進行集體備課論文的格式免費論文下載。備課前,要求教師認真查閱網路教育資源;備課中,先集體討論,給每一位教師充分表達的空間,針對每一課發表各自的見解,集思廣益。並且,每備一課,做到與農村網路教育資源的有機結合,為每一份新型教案的誕生的質量和可行性打下堅實的基礎。2、在集體討論的基礎上,小組再分任務執筆,執筆人根據討論意見來完善教學設計。這種舉措,讓種種教學經驗密切地交流,很好的上升為一種適合農村本土教學教案的藍本,為今後的實際教學提供了十分有益的設計框架。3、將各小組通過討論、反復修改得來的教案進行匯總,再進行指導性的審核,並提出意見,經過修改,最後存入電腦,作為永久性資料。在整個備課過程中,集體備課要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它既解決了應付、抄襲的現象,又有效地減輕了教師教學負擔,從而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推動了網路教育資源的縱深發展,促進了教育教學工作邁向了新的台階。
三、利用網路教育資源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否合理地處理教材,也是影響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點、突破難點是至關重要的。而有效地利用網路教育技術,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就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材重點、突破教學難點的有效手段。多媒體課件具有文字、圖片、動畫、聲音、圖像等直觀媒體信息可同步進行的優點。在同一屏幕上同時顯示相關的文本、圖像或動畫,這是其它教學媒體無法達到的。教學中,若能充分利用這一優點,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通過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如六年級下冊《思品與社會》中《動物的滅絕》,這是一篇關於環境保護的課文,其中「酸雨」產生的原因是這篇課文理解的難點,特別是產生的原因這個科學性的知識點學生不易理解小學教育論文小學教育論文,運用了多媒體,利用計算機中光碟中形象的影像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情景之中,把抽象的知識變成了形象的畫面,親眼目睹它的變化,如身臨其境,使學生對這一自然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通過閱讀課文的環節,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再如「日本的水俁病」、「長江被污染的水面」等。課文僅用了幾句話敘述,這對於知識貧乏的學生來說,單靠教師採用傳授、口述等一般媒體設境進行這一段語言文字教學,是難以掌握課文摘要以網路教育資源為平台,學科教研組學習為載體,促進教師與資源對話、與同伴對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批評,各抒己見。以教師提出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入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 網路教育為農村中小學帶來了先進的文明之光,是廣大師生了解世界和認識世界的窗口,是提高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技術手段,是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