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北方自然資源為什麼豐富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北方自然資源為什麼豐富

發布時間: 2023-09-15 16:54:12

⑴ 東北平原有哪些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和石油資源是東北平原最具優勢的自然資源。

平原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富含有機質。東部、北部以自然肥力較高的黑土為主,西部主要是黑鈣土和草甸土,南部遼河平原分布有草甸土一潮土。境內大部分地區地表水和地下水均較豐富,宜於引灌,據統計,尚有宜農荒地SJX)多萬畝,草原刁茄多萬公頃,草山草坡213萬公頃,農牧業開發潛力十分巨大。

石油是東北平原最重要的礦產資源。平原北部在中生代晚侏羅紀時已初步形成拗陷盆地,白堅紀進人大發展時期,湖泊及河流相沉積厚達6儀舊米,後因盆地抬升縮小,新生代沉積厚度約15(X)米,巨厚的沉積物,為石油生成提供了有利條件。據研究,松遼盆地總生油量可達8(X)、以刀億噸,按ro%的聚集系數計,總聚集量約80~叩億噸,天然氣儲量前景可在2《XX)億立方米以上。除大慶油田外,還有吉林油田、遼河油田。遼河油田所在的遼河平原也是沉降帶,它的下游,新生代沉積厚度超過2《IX)米,具有良好的生油環境。

糧食基地

松嫩平原是東北區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耕地面積大(1130×104hm2)占東北區耕地總面積的半數以上,農村人口人均耕地0.45hm2,耕地中黑土、黑鈣土、草甸土約佔83%,土壤自然肥力高。中溫帶半濕潤氣候適宜於一年一熟的喜涼作物和中、早熟的喜溫作物生長。作物以玉米為主,產量占東北區玉米總產量的64%左右,其次為水稻、小麥和大豆,產量分別占東北區水稻、小麥和大豆總產量的23%、25%和32%。松嫩平原也是甜菜、奶類的生產區,產量分別占東北區的64%、58%。可見松嫩平原是東北區的農業重要基地,在全國也具有重要地位[1]。

松嫩平原地勢低平,海拔一般在120~250m。黃土狀物質構成的台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切割,地表略有起伏。哈爾濱、齊齊哈爾和白城間的三角形以內地區,現在仍在沉降中,構成了向心水系。由於排水不暢,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沼澤化。

平原邊緣由於近期隆起,形成一系列台地。東部山前台地,地表微波狀起伏,海拔240~300m。台地表面上部為黃土狀亞粘土物質,下部為沙礫層。這里年降水量500×700mm,地帶性植被是森林草原,是著名的黑土帶,開發歷史較久,是重要的商品糧、經濟作物產區,具有農業綜合發展的條件。但這里水土流失比較嚴重,部分地區澇害嚴重。哈爾濱、長春等大城市水與大氣污染,以及松花江污染是國土整治的重點。應大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對松花江及其支流進行綜合治理,加強水利建設,抗洪排澇。

松嫩沖積湖積平原,經風力侵蝕與堆積作用,形成了淺崗地與封閉的淺碟形凹平地交錯的地表形態。雖有松嫩水系流過,但支流甚少,地表水多匯集於眾多的凹平地內,形成鹼水泡沼。實際上,它具有內陸型平原性質。濕地、沼澤、湖泡眾多,河曲發達是地貌上重要特徵。

松嫩平原土地資源雖然豐富,但土地生產率不高,土地利用不夠合理。在開發利用土地資源過程中又忽視治理、保護措施,致使生態環境受到破壞。

松嫩平原糧食產量不穩定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頻率高,伏旱、秋澇在有些年份亦較嚴重,低溫冷害頻繁。水資源雖較豐富,但開發利用率低,有效灌溉面積不足耕地的15%,抗災能力低,受旱、澇影響,糧食產量波動在20%~30%左右。本區自北向南≥10℃積溫大多在2000~3200℃之間,氣溫的年較差大,本區農作物栽培又以對低溫較敏感的玉米為主,而且近年將中晚熟品種盲目向北擴展,每遇低溫年份,常遭到嚴重低溫冷害而減產。

低溫冷害,一般是指氣溫在0℃以上,在作物整個生育期或某個生育期,低於作物所需要的臨界溫度而造成嚴重減產。低溫冷害年,農作物平均減產約13%~35%。東北的低溫冷害,可分延遲型和障礙型兩類型,有的年份兩種類型兼有,可稱混合型。延遲型冷害,主要是生育期氣溫較低,使作物抽穗期推遲和灌漿緩慢,以至秋霜前不能成熟,粒重降低,空批率大,成熟度低。障礙型冷害,是在作物孕穗、開花期遇到短期連續幾天的低溫,危害花器官,造成空粒大增,引起減產。研究表明,只有水稻和高粱存在障礙型冷害。而對作物產量影響最大的則是延遲型冷害。冷害年作物減產,除了溫度的直接影響外,還因氣溫低,限制光能資源的利用,間接影響產量。冷害的分布,有從南向北遞增的趨勢。嚴重的冷害頻率在10%~20%之間。低溫冷害對農業生產威脅很大,但只要掌握了它的規律,採取積極措施,就會大大減少損失。按各地氣溫條件合理布局作物及其品種,是戰勝冷害的戰略性措施。分析近幾十年來冷害減產的情況表明,其原因之一是作物品種布局不合理,生育期較長的偏晚熟品種越區種植。應開展作物區劃和作物品種區劃的研究,做到適地適種,採取增肥改土、選育、推廣早熟耐低溫的高產品種,適時早種,改革耕作制度,加強田間管理等措施。

松嫩平原在東北區農業開發歷史較早,外延開發的潛力已不大:今後主攻方向是深度開發,提高單產。目前糧食單產不夠高主要是由於農田投入不足,耕作管理粗放。本區土壤的自然肥力較高,但長期以來只用不養,地力下降。黑土帶土壤侵蝕較重,土壤有機質含量逐漸減低。化肥施用量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農家肥施用量更少,不施肥的白茬下種田約佔全區耕地的1/3,成為低產的主要原因。東部山前台地,年侵蝕模數約為6000t/km2,黑土層越來越薄,水土流失對商品糧基地建設影響很大,需要積極預防和治理。

搞好商品糧基地建設,必須從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出發,堅持開發利用、保護、治理相結合,堅持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統一,採取綜合治理措施,建立多層次多功能的復合生態結構。今後松嫩平原農業的發展,應立足於資源的深度開發,著重解決產量不穩不高的問題,主要是加強水利建設和建立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增強對旱、澇的抗禦能力;合理調整作物品種布局,避免、減輕低溫冷害;努力培肥地力並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在提高土地生產能力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勞動生產率;強化種植業和飼養業、農區和牧區的結合,加快畜牧業的發展;鞏固提高以玉米、水稻、小麥、大豆、甜菜以及肉、奶為主的農業綜合商品生產基地。

⑵ 我國北方地區資源的優勢

我國北方地區煤、鐵、石油等資源豐富,南方地區有色金屬和水能豐富.我國最大的林區位於東北地區.
故選:C.

⑶ 東北三省是不是我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地區

基本上說是
土地資源豐富,土壤肥沃,人均土地多;森林資源豐富,有中國最大林區;水資源豐富,降水較多,大部分是濕潤半濕潤地區,河流多,水量不小;礦產多,以鐵礦、煤礦和石油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