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三十)河北省遵化-建昌營一帶鐵礦實物地質資料
河北省遵化-建昌營一帶鐵礦位於河北省唐山市東北部,計劃項目實施單位為天津地質調查中心,工作項目由河北省地質調查院承擔。礦區自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進行地質普查、勘探工作,至今已取得非常好的勘探效果,盡管礦床個數較少,但規模巨大,多為大、中型或超大型礦床。該區鐵礦屬於冀東鐵礦成礦區,以沉積變質型鐵礦為主攻礦種,已探明鐵礦資源量約40×108t,潛在鐵礦資源量巨大。針對遵化-建昌營鐵礦開展的實物地質資料採集工作不僅展示了礦床地質面貌和危礦工作成果,更可為今後礦區的深邊部找礦及成礦規律研究提供實物依據。
1.礦區地質
(1)構造背景
該區位於中朝准地台之燕山裂陷帶(Ⅱ級大地構造單元)以南的遷西陸核內。構造變形以斷裂和褶皺為主。區內規模比較大的斷裂有密雲-喜峰口深大斷裂、固安-昌黎隱伏深大斷裂和青龍河大斷裂;而區內對基底構造格架影響較明顯的褶皺作用主要有3期:遷西期褶皺、阜平期褶皺和五台期—呂梁期褶皺。
河北遵化-建昌營一帶鐵礦地處司家營-長凝成礦帶西南部,固安-昌黎大斷裂帶在本區東南部通過,斷裂以北為隆起區,以南為第四系凹陷區。其基底由太古宇、古元古界變質表殼岩和變質深成岩組成。依據變質岩系原岩建造類型及其所經歷的地質改造作用的差異,大體可劃分出兩個變質岩區。基本以青龍河北北東向大斷裂為界,以西為遵化-遷安中高級變質岩區,以東為青龍河花崗-綠岩帶。
(2)礦區地層
該地區含礦層位以遷西岩群(Ar2Q)、灤縣岩群(Ar3L)和遵化岩群(Ar3Z)為主,朱杖子岩群(Ar3Z)次之,曹庄岩組(Ar1c)中未見成型礦床。
本區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含礦地層是灤縣岩群:分布在灤縣、盧龍縣和灤南縣一帶,分上下兩組,下部是陽山岩組,上為魯杖子岩組。下部陽山岩組是冀東地區最重要的含礦層位,礦床資源量最大,如灤縣司家營-大賈庄等大型鐵礦床。
陽山岩組岩性主要為黑雲斜長變粒岩,局部為石榴子黑雲變粒岩、黑雲角閃變粒岩、角閃變粒岩、二雲變粒岩和淺粒岩等,夾斜長角閃岩和磁鐵石英岩。在其上部有的夾有片岩、透鏡狀的白雲大理岩。
(3)岩漿岩
河北省遵化-建昌營一帶鐵礦區內岩漿活動主要以中生代為主,其中印支期以岩漿侵入活動為主,燕山期火山噴發及岩漿侵入活動兼而有之。印支期侵入岩主要為都山超單元(T3DS),以青龍縣都山岩體為代表,出露面積300km2以上,為一大型復式岩基。根據岩漿演化特點自早而晚劃分為小桲欏樹細粒石英二長閃長岩→石城子溝含斑石英二長岩→五道嶺中細粒二長花崗岩→石杖子中粗粒二長花崗岩→楊樹溝中粗粒正長花崗岩5個岩石單元。各單元在空間上呈套疊狀產出。燕山期火山-侵入岩大致劃分為早侏羅世、中侏羅世、晚侏羅世、早白堊世4個火山-侵入旋迴。
總之,區內燕山期岩漿岩比較發育,對形成內生鐵礦比較有利。如肖營子超單元,壽王墳超單元與元古宇碳酸鹽岩地層接觸帶部位可以尋找接觸交代型鐵礦。
2.實物地質資料篩選採集
1)NTZK001鑽孔全孔岩心。該孔為坑內鑽,孔深1001.54m,終孔傾角90°,全孔岩心長893.37m,岩心採取率約89.2%。見礦良好,在孔深802.85~881.5m段,見到了磁鐵石英砂岩,磁鐵礦呈條帶狀不均勻分布,含量變化大,平均在10%~50% 之間;孔深902.39~919.41 m段,磁鐵礦含量為10%~30%,石英40%~80%,綠泥石10%~30%;
2)DHZK001鑽孔全孔岩心。該孔為坑內鑽,孔深1250.09m,終孔傾角90°,全孔岩心長1075.08m,岩心採取率約86.0%。見礦良好,在孔深739.31~784.05m段,見到磁鐵礦,磁鐵礦平均在30%~40%,可見細粒狀黃鐵礦。
NTZK001鑽孔和DHZK001鑽孔兩個鑽孔礦石類型復雜,有用礦物很多,含量較高;見有礦區內各種類型圍岩及圍岩蝕變,為礦區內極具代表性的鑽孔,完全符合鑽孔採集的基本要求。
3.相關資料
1)NTZK001鑽孔地質記錄表;
2)DHZK001鑽孔地質記錄表;
3)宋道口平面圖;
4)司各庄-宋道口地質圖;
5)司各庄平面圖;
6)杜蒿坨鐵礦剖面(電子);
7)NTZK001鑽孔柱狀圖;
8)DHZK001鑽孔柱狀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