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山東泰安市寧陽縣
總體介紹
寧陽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五嶽之尊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轄3鄉9鎮,566個行政村,人口80.4萬。
寧陽縣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煤炭、機械、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多家。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2萬噸/年神農丹(涕滅威)生產裝置世界第二、亞洲唯一;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產規模4.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油料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並先後被國家和省、市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桑蠶、大棗、魯西黃牛八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總產50萬噸,蔬菜制種50多個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佔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寧陽大棗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被國家衛生部定為「保健用棗」。
寧陽縣交通發達,京滬、磁萊鐵路在境內交軌,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濟微公路縱橫南北,蒙館公路橫跨東西, 京滬高速鐵路穿過縣境東部;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里程614.5公里。縣城和鄉鎮已全部開通光纖通訊,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1.75萬門。全縣建有坑口電廠1處、熱電廠2處,城區供水公司2處;電網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務,可滿足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寧陽縣有耕地面積6.03萬公頃,是黃淮海平原主要的糧、棉、油集中產區;全縣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多種,其中優質煤儲量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境內磁窯鎮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
為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寧陽縣規劃建設了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八仙橋項目聚集區。八仙橋項目聚集地處縣城,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京福高速公路兩側,交通便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和商業、醫療、教育、娛樂等服務設施配套,為中外客商投資和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
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寧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縣經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 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通過不斷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力度,全縣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寧陽縣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自然條件
(1) 地理位置:
寧陽縣位於魯中偏西,泰安市南部。地理位置東經116°36』 —117°38』 ,北緯35°40』—35°37』 ;東鄰新泰市,西連汶上縣,南與兗州市交界,東南與曲阜市、泗水縣接壤,北以大汶河為界與岱嶽區、肥城市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縣城距泰山56公里 、曲阜25公里、水泊梁山40公里,處於泰山、曲阜、水泊梁山旅遊三角中心。
(2) 地勢地貌:
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多為低山、丘陵,西部多為平原。主要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境內最高峰為東部鳳仙山,海拔608米;最低處為東疏鎮胡茂南窪,海拔46米。大小山峰146座,面積138平方公里;丘陵多分布於低山周圍,海拔70—200米,面積432平方公里;較大河流15條,總長204.6公里, 流域面積1021.3平方公里,屬黃河、淮河流域水系。
(3) 氣溫降水
寧陽縣屬暖溫帶濕潤季節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4°C,1月份平均氣溫-2.1°C,7月份平均氣溫26.8°C;極端最低氣溫為—19°C,極端最高氣溫為40.7°C。年日照時數2679.3小時,年無霜期199天,平均降水量689.6毫米。春、夏季多東南風,秋、冬季東南風和北風較多。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全縣地壤普查總面積1687847.2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394542.5畝,占總面積的82.6%。可耕地1075735.5畝,占總面積的63.73%。
(2)水資源
全縣年平均地上、地下水資源總量為3804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6.13萬立方米(包括引汶客水),地下水2143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28031萬立方米。抽樣化驗,寧陽地下水礦化指標在0.4克/升以下,總硬度為10—20德度,PH值在6.7—7.3之間,絕大多數為中性水。
(3)礦藏資源
境內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0多種,主要有煤、鐵、金、石英石、鉀長石、水晶石、雲田、鋁土、硅石、石膏、花崗岩、石灰岩、硫磺、陶土、耐火土、砂子等。其中優質煤儲量達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人口民族
寧陽縣有人口80.4萬人,人口性別男性高於女性。
全縣有漢族、回族、藏族、苗族、壯族、滿族、水族、朝鮮族等8個民族,以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
社會經濟
三中全會以來,寧陽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矢志不渝地推動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科技教育、開展招商引資,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縣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007年,200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1.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可用財力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6%、24.9%、20.3%,分別是2002年的2.2倍、2.9倍、3.5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46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46元,分別增長27.6%、12.3%,分別是2002年的2.1倍、1.5倍;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20.8:51.3:27.9發展為19.3:50.5:30.2,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發展。以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為目標,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逐步從難以發揮優勢的競爭性領域退出,個體私營民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所有制經濟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
展望未來,寧陽縣將緊緊抓住西部開發和我國加入WTO的機遇,開拓創新,努力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跨越。今年全縣經濟工作總的任務目標是:繼續堅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兩個百分點以上。具體為: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7.5%,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6.2:51.9:3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萬元GDP能耗、取水量分別下降5.2%和8.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招商引資國內到位資金、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5%。
行政區劃
寧陽縣是山東省泰安市市轄縣,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下轄3鄉9鎮,即寧陽鎮、泗店鎮、東疏鎮、合山鄉、伏山鎮、罡城鎮、蔣集鎮、磁窯鎮、華豐鎮、東庄鄉、葛石鎮、鄉飲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