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瑞金人力資源有哪些特點
擴展閱讀
液化石油氣走什麼科目 2025-02-02 01:05:16
曲奇分享資源怎麼下載 2025-02-02 00:23:52

瑞金人力資源有哪些特點

發布時間: 2023-09-24 21:04:32

⑴ 人力資源的特點

人力資源的特點有:生物性、可再生性、能動性、時效性。

1、生物性

人力資源的形成、開發和利用都會受到時間方面的限制。從個體角度看,因為一個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人力使用的有效期大約是16—60歲,最佳期為30—50歲,在這段時間內,如果人力資源得不到及時與適當的利用,個人所擁有的人力資源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降低,甚至喪失其作用。

⑵ 人力資源的基本特點有那些

人力資源的基本特點有那些?

特點如下:

人力資源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 、人力資源具有智力性 、人力資源具有能動性 、人力資源具有再生性 、人力資源具有時效性 、人力資源具有共享性 、人力資源具有可控性 。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簡稱HR)是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經濟學把為了創造物質財富而投入於生產活動中的一切要素通稱為資源。

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資訊資源、時間資源等,其中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

人力資源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體力和智力,從現實應用的狀態,包括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四個方面。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也具有特質性、可用性、有限性。

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不同,其開發和利用有自身的規律和特點。人力資源的基本特點表現在:
1、人力資源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
一方面,人力資源存在於人體之中,是一種"活"的資源,與人的自然生理特徵相聯絡,這即其生物性,也是人力資源的最基本特點。另一方面,人力資源還具有社會性。從一般意義上說,人力資源是處於一定社會范圍的,它的形成要依賴社會,它的分配(或配製)要通過社會,它的使用要處於社會經濟的分工體系之中。從本質上講,搜餘人力資源是一社會資源。
2、人力資源具有智力性。
即它包含著智力的內容,一般的動物只能靠自身的肢體運動作功,取得其生存資料。人類則把物質資料作為自己的手段。人類創造了工具,通過自身的智力,使器官得到延長、放大,從而使得自身的能力無限擴大,推動數量巨大的物質資料,獲得豐富的生活資料。人類的智力具有繼承性,這是指人力資源所具有的勞動能力隨著時間的推基漏配移的不斷積累,延續和增強。
3、人力資源具有能動性。
即能有目的地進行改造外部世界的活動。人具有意識,這種意識不是低水平的動物意識,而是對自身和外部世界具有清晰看法的,對自身行動作出抉擇的,調節自身與外部關系的社會意識。這種意識使人在社會生產中居於主體地位,使人力資源具有了能動作用,能夠讓社會經濟活動搏指按照人類自己的意願發展。
4、人力資源具有再生性。
人力資源是一種可再生資源,其再生性即人口的再生產和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人口總體內各個體的不斷替換更新和勞動力再生產的過程得以實現。人力資源的再生性不同於一般生物資源的再生性,除了遵守一般的生物學規律之外,它還受著人類意識的支配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5、人力資源具有時效性。
即它的形成、開發、使用都具有實踐方面的限制。從個體的角度看,作為生物有機體的人,有其生命的周期;而作為人力資源的人,能從事勞動的自然時間又被限定在生命周期的中間一段;能夠從事勞動的不同時期(青年、壯年、老年)其勞動能力也有所不同。
6、人力資源具有增值性。
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為寶貴的資源。這是因為,一切生產活動都是由人的活動引起和控制的過程。在生產中,作為勞動者的人,居於主體地位,與物的要素相比,人的要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由於有了人類的勞動,各種自然資源才成為經濟資源,才進入生產過程而成為生產要素。也正是由於有了高智慧的人類,各種經濟資源才能得到深層次的開發和利用,從而發揮出更大的效益。人力資源的再生產過程是一種增值的過程。從勞動者的數量來看,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多,勞動者人數會不斷增多,從而增大人力資源總量;從勞動者個人來看,隨著教育的普及和提高,科技的進步和勞動實踐經驗的積累,他的勞動能力會不斷提高,從而增大人力資源存量。
7、人力資源具有二重性
在社會生產過程中,人是作為勞動或生產者存在的。勞動者運用自己的體力和智慧,對各種以物的形式存在的經濟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生產出各種產品和提供服務,以滿足人類的社會需求。在對各種經濟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勞動者通過學習和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素質高的勞動者,又在新一輪社會生產過程中,把對經濟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提供更符合社會需要的產品和服務,如此迴圈往復,螺旋上升。
勞動者在進行生產的同時,還要不斷地進行生活消費,不僅本人要消費,而且要為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和尚未具備勞動能力的孩子提供必需的生活消費。因此,勞動者不僅是生產者,而且是消費者。
——來自搜搜網路

人力資源的基本特點包括生物性和( )兩個方面

C

海洋資源的基本特點

海洋資源的基本特點
海域遼闊,條件優越,資源豐富

我國股市的基本特點有那些?

1.我國股市正處於調整階段
我國的滬深股市是從一個地方股市發展而成為全國性的股市的。在1990年12月正式營業時,上市的股票數量只有為數很少的幾只,其規模很小,且上市的股票基本上都是上海或深圳的本地股,如上海老八股中只有一支是異地股票。在其股市的發展中,由於缺乏戰略性的考慮,造成了資金的擴容與股票的擴容不同步,特別是資金擴容,其速度遠遠快於股票擴容。在1991年至1996年的五年間 ,股票營業部從數十家擴充套件到現在的近3000家,入市資金從10多億元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億元,而上市公司卻只從當年的近20家增加到現在的400多家,上市流通的股票只有300億股。股市的供求關系極不平衡,這樣就造成了股價在最初兩年出現暴漲的局面。
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由於股價在開始兩年漲幅過度,伴隨著股票的擴容,在1993年上半年股價達到歷史性的高度後,股價就停步不前,滬深股市就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3年滬深股市收盤指數分別為833點和238點,1994年收盤指數分別為647點和140點,1995年的收盤指數分別為555點和113點。根據國外股票指數的上漲速度和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國股市這種調整估計還要相當時日。如國家不出現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上證綜合指數若要在1000點站穩,大概還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
2.供不應求
我國股市股民多、入市的資金額度大,而上市流通的股票少,股市呈現出明顯的股票供不應求局面。據初步統計,到1996年10月底,滬深股市登記在冊的股民約有1800萬,而同期滬深股市的流通股規模約為300億股,平均每個股民擁有的股票只有近1700股。據初步估算,我國上市公司1995年的每股稅後利潤不到0.30元,平攤下來,股民人均收益最多隻有500元,按人均入市資金20000元計算,股票投資的收益率(不計交易稅、費)只有2.5%,只相當於活期儲蓄利率。而由於股民在股市中頻繁交易,其上繳手續費及交易稅之總和往往比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之和還要多。
3.股市交投過旺
由於我國股民投機性較強,其入市的動機主要是以搏差價為主,所以許多股民以炒股票為業。股市稍有風吹草動,便買進殺出,追漲殺跌之風盛行,股市的交投極其活躍。如國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換手率不到40%,而我國股市的年均換手率卻超過600%,是國外成熟股市的15倍。
股市交投過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漲暴跌,如美國紐約股市從開辦到現在的200年間,日漲跌幅度超過3%的只有10次,而滬深股市漲跌幅超過3%的時間卻要佔整個交易日的20%以上。交投過旺的第二個後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1996年1-10月,滬深股市的股票成交量達1.3萬億元,股民上繳的交易稅、手續費近200億,而今年上市公司流通股的稅後利潤估計只有近100億。收入與支出相比,支出多100億,這樣就使整個股民稱為虧損一族。
4.股市尚待規范
我國股市是由地方股市發展起來的,且中央 *** 對股市的監管從1992年下半年才開始,股市的運作還尚待規范。從巨集觀管理方面來講,其一是對股市的規律還缺乏統一的認識,具體表現在相關的政策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如股市擴容及上市指標的控制仍沿用額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對股市的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如國家股、法人股並軌問題,沒有一個具體的實施計劃。其三是對股市的監管力度明顯不足,如對資訊披露的監管、對制止機構大戶聯手操縱股市等問題力度明顯不夠。
從證交所方面來講,雖然滬深股市已稱為全國性的股市,但證交所仍歸口地方管理,且證券交易稅的一半歸地方財政,證交所的地方利益傾向十分嚴重,主要表現在兩個交易所都將成交量的大小作為工作目標(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稅),所以對有利於活躍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規范行為的制止明顯不力。
從券商方面來講,其一方面在自營業務中利用資金實力對股價進行操縱,以從中漁利;另外為配合新股的順利發行,往往採用認為造市的方法,拉抬股價,引股民上鉤。
上市公司方面,為了新股的發行或配股的順利完成,在資訊披露方面一般是報喜不報憂,隱瞞一些重要的不利資訊,且經常高估利潤指標。而一旦股票上市發行成功,則發表宣告更改盈利預測或發表所謂的道歉宣告來掩蓋錯誤。

我國土地資源的基本特點

中國土地資源有四個基本特點: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型別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地區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一)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資源論,在面積位居世界前12位的國家中,中國居第11位。按利用型別區分的中國各類土地資源也都具有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
(二)型別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中國地形、氣候十分復雜,土地型別復雜多樣,為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型別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0%多些。
(三)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由於中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各地歷史發展過程的特殊性,中國土地資源利用的情況極為復雜。例如,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漢民族多利用耕地種植高粱、玉米等雜糧,而朝鮮族則多種植水稻。山東的農民種植花生經驗豐富,產量較高,河南、湖北的農民則種植芝麻且收益較好。在相近的自然條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區就形成了全國性的桑蠶飼養中心等等。
(四)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分布不均主要指兩個方面:其一,具體土地資源型別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地區,草原資源多分布在內蒙古高原的東部等。其二,人均佔有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中國林地少,森林資源不足。可是,在東北林區力爭采育平衡的同時,西南林區卻面臨過熟林比重大、林木資源浪費的問題。中國廣闊的草原資源利用不充分,畜牧業生產水平不高,然而,在區域性草原又面臨過度放牧、草場退化的問題。

詩的有那些基本特點?

⑶ 簡述人力資源具有的特點。

簡述人力資源具有的特點。
查看答案解析 【正確答案】 企業人力資源是指能夠推動整個企業發展的勞動者的能力的總稱,枯埋具有以下特點:
1)能動性。這是人力資源區別於非人力資源最重要特點。在與非人力資源結合的過程中,人力資源處於主動地位,非人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依靠人力資源的主觀能動性,另外,人力資源本身也具有自我開發和自我利用的能力。
2)可激勵性。從員工的需求出發,通過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可以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發其工作潛能。設計合理的激勵機制,可以讓員工在追求個人目標的同時,實現企業的目標。
3)時效性。在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勞動者的體能和智能是不相同的,其開發和利用的價值也是有差異的。這種時效性與勞動者的個體差異,職業選擇以及社會發展有關。
4)再生性。人力資源屬於段答再生資源,可以進行自我補償、自我更新、自我豐富和持續開發。
5)差異性。人力資源差異性表現為人與人之間在素質、能力、態度、績效、社會文化背景等各方面的千差萬別。
6)社會性。無論是在企業內部,還是在企業外部,企業的勞動者都處於廣泛的社會聯系中。
參見教材P114。
【答案解析】
本題知識點沒燃螞:人力資源的概念與特點,
我整理的相關歷年試題及答案解析,想了解相關資料請持續關注歷史新知。

⑷ 人力資源的基本特點有那些

特點如下:

人力資源具有生物性和社會性雙重屬性 、人力資源具有智力性 、人力資源具有能動性 、人力資源具有再生性 、人力資源具有時效性 、人力資源具有共享性 、人力資源具有可控性 。

人力資源(Human Resource ,簡稱HR)是指一定時期內組織中的人所擁有的能夠被企業所用,且對價值創造起貢獻作用的教育、能力、技能、經驗、體力等的總稱。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經濟學把為了創造物質財富而投入於生產活動中的一切要素通稱為資源。

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信息資源、時間資源等,其中人力資源是一切資源中最寶貴的資源,是第一資源。

人力資源包括數量和質量兩個方面。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體力和智力,從現實應用的狀態,包括體質、智力、知識、技能四個方面。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一樣也具有特質性、可用性、有限性。

⑸ 人力資源有哪些特徵

人力資源有哪些特徵

人力資源人力資源作為一個特殊部分,主要有以下6個特點,人力資源特點有能動性、社會性、再生性、生物性、動態性、智力性。本文是我精心編輯的人力資源有哪些特徵,希望能幫助到你!

人力資源有哪些特徵 篇1

(1)能動性是人力資源區別於其他資源的最根本的特徵。與其他資源相比,人力資源是唯一能起到創造作用的資源,人力資源能夠積極主動地、有意識地、有目的地認識世界和利用其他資源去改造世界,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因而在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中起著積極和主導的作用。人力資源的能動性具體體現在人能夠接受教育或主動學習以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技能,能夠自主地選擇職業,更重要的是人力資源能夠發揮主觀能動性,有目的、有意識地利用其他資源進行生產,能夠不斷地創造新工具、新技術,推動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2)人力資源的兩重性是指人力資源既是生產者,又是消費者。人力資源的生產性是指,人力資源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為人類或組織的生存和發展提供條件。人力資源的消費性是指,人力資源需要消耗一定的物質財富,維持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同時,消費性也是人力資源自身生產和再生產的條件。

(3)人力資源的時效性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一方面,人的生命經歷的時期從嬰幼兒期、少年期、青壯年期到老年期這些自然的時期,不同的時期人力資源的可利用程度不同。從個體成長的角度來看,對人力資源的使用也要經歷培訓期、試用期、最佳使用期和淘汰期的過程。另一方而,人力資源所擁有的知識、技能等要素相對於環境和時間來講是有時效性的,如果不及時更新就難以滿足不斷變化的要求。人擁有的知識技能如果得不到使用和發揮,也可能過時,或者使人的積極性降低。人力資源管理過程要尊重人力資源的時效性特徵。

(4)再生性是指人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磨損,既包括自然磨損、有形磨損,也包括無形磨損。自然磨損是指由於個體自身的疲勞、衰老、體質下降、機能退化等原因造成的勞動能力下降,無形磨損是指由於個人的知識、技能、經驗等相對滯後於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進步等現實而導致的勞動能力下降。與物質資源損耗不同的是,人力資源能夠實現自我補償、自我更新、持續開發。人力資源的自然磨損是不可抗拒的,但是人們可以通過醫療、保健和鍛煉等各種途徑來減緩這種自然磨損的進程。人力資源的無形磨損是可以積極防範甚至在鍛煉程度上予以避免的,人們可以通過不斷學習、積極進取、經驗積累和培訓開發等途徑不斷更新和豐富自己的知識、技能、經驗以消除或避免無形磨損。這些都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要重視員工培訓與開發以及醫療保健等方面。

(5)人力資源不同於其他資源的顯著特徵之一就是其社會性。人力資源的社會性是指人是社會人。從宏觀層而看,人力資源的獲取與配置要依賴於社會,人力資源的配置與使用從屬於社會分工體系,從微觀層面看,人類的.勞動是社會性勞動,不同的個體參與社會經濟活動中的社會分工。這些構成了人力資源社會性的客觀基礎。另一方面,人生活在社會與群體之中,每個群體或民族都有自身的文化特徵和價值取向,這些都會通過群體中的個人表現出來。個體不同的價值觀會影響到個體在社會活動中的行為。另外,因為人是社會人,除了追求經濟利益,人還要追求包括社會地位、聲譽、精神享受以及自我價值實現等多重目標的實現。在實現這些目標的過程中,個體能力和潛能的發揮不僅會帶來生產力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會產生社會性的外部效應,如人的素質的提高會提高社會文明程度、能夠使人有意識地保護並改善自然環境等。因此,從本質上說,人力資源是一種社會性資源。

人力資源有哪些特徵 篇2

與其他資源相比,人力資源變現出以下基本特徵:

1、人力資源生成過程的時代性與時間性,即任何人力資源的成長與成熟,都是在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條件下進行和完成的。

2、人力資源的能動性,能動性是人力資源的一個根本性質,體現了人力資源與其他一切資源的本質區別。

3、人力資源使用過程中的時效性。

4、人力資源開發過程的持續性。

5、人力資源閑置過程的消耗性。

6、人力資源的特殊資本性。

7、人力資源的資本性。

人力資源管理師

人力資源管理師是指從事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系管理等工作的管理人員。人力資源管理師共設四個等級,分別為:四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四級)、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三級)、二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一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一級)。大學生考人力資源管理師通常是從考三級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師開始,有些學霸同志會考完三級考二級。

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

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是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推出的職業資格證書之一,是由國家人力和社會保障部統一組織考試,全國統考一年兩次,分別為每年五月份和十一月份,考試合格後由國家人力和社會保障部頒發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職業資格證書。人力資源管理師等級職業資格證書是一種職業技能鑒定證明、勞動工種(崗位)操作技能證明。

工作內容

(1)編制並實施人力資源發展規劃;

(2)進行職務分析、工作評價與績效考評;

(3)進行組織機構、崗位和服務的設計與改善;

(4)進行職業資格和專業技術資格的設計評價;

(5)研究、制定並實施激勵與勞動報酬制度及標准;

(6)編制並實施人員選拔與培養計劃;

(7)編制、組合並實施職工教育、技術培訓和崗位培訓計劃等。

就業前景

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中的人事部門已轉化為人力資源部門,而掌握專業人力資源管理知識,擁有職業資格證書的從業人員極其稀少,據了解HR人才的缺口在全國達50萬人以上,僅上海保守估計缺口就在4萬人左右,大連已達到3萬人左右,目前全國已有13000多人參加了該職業的資格認證,該職業的人才已成為社會中的緊缺人才,經過專業培訓,擁有資格證書的HR人才,已成為企業爭奪的對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