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土地治理需要整合哪些資源
擴展閱讀
曲奇分享資源怎麼下載 2025-02-02 00:23:52

土地治理需要整合哪些資源

發布時間: 2023-09-25 08:48:10

『壹』 土地資源的組成要素有哪些

哈哈,拿去參考吧
土地資源自然組成要素對土地利用的影響
土地資源自然組成要素主要包括:氣候、土壤、基礎地質、地形地貌、水文、生物。這些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共同影響著對土地的利用。
1.氣候
氣候是土地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影響土地資源特徵的氣候要素是光、熱量、降水3要素。
1.1光照長度
光照長度對農作物影響較大,大多數農作物生長都需要足夠的光照長度。而光照質量的好壞則影響作物質量的高低,對農業均有影響。
1.2熱量
熱量受到氣候、地形等的影響,一個地區積溫的大小、年溫差、日溫差決定了這個地區的種植制度及適宜生長的作物。
1.3降水
降水決定土地資源的水文條件,降水的時間分布和空間分布對土地利用有著重要的影響。
2土壤
土壤是在生物、氣候、地形、母質、時間等五大成土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歷史自然體。土壤資源的種類制約了土地資源的利用方向,土壤的理化性質也制約著土地資源的利用方向,土壤對城市土地的利用中,除作為城市綠地的部分,作為地基需要有著較大的承載力,而承載力小的土壤則予以開挖清除。
3地質
地質制約著土地資源的利用及其生產力,地表的岩性、礦物質組成及風化母質具有顯著的襪歲影響。它還從影響地下水儲存條件及水質來制約著土地利用。
4地形地貌因素主要從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類型來影響土地利用。
4.1海拔高度
影響著氣溫和降水,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溫逐漸降低,而且自然環境越加惡劣,越加制約著人類活動。
4.2地面坡度
地勢起伏對農業生產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地表侵蝕程度和農田基本建設條件、灌溉條件、機耕等方面。建設用地一般需要地勢平坦、排水良好,這樣工程量少,可以節省開發投資。
4.3地形
坡度小於7度的地形適合作為農用地;5到25度的坡度的地形可以農用,但一般需要具有工程和保水設施;而坡度大於25度的地形易產生滑坡等重力侵蝕,不適合農用。沖積平原一般作為主要農用區,山地適合發展林業。
5水文
土地資源的水文條件,包括地表水資源和地下水水文地質。
5.1地表水資源
地表水資源是土地資源中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質量巧好段、多少、分布及其季節變化與土地利用關系密切。地表水資源的豐缺狀況與農業灌溉用水以及乾旱、洪澇災害關系密切。地表水的沖刷作用會引起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
5.2地下水
地下水是水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農業的影響主要從水量、水質和埋藏深度幾個方面來進行評價,直接決定供給的保證率,使用范圍與開發成本。
6
生物
生物要素對土地資源利用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區域生物物種或生態系統或生物多樣性的變化直接引起土地利用方式的變化。
6.1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態系統多樣性是形成景觀多樣性的直接原因,也是土地利用類型或土地資源類型劃分的主要依據。
6.2植被
植被是土地資源的重要組成要素,土地資源質量又是其孝譽綜合特徵反映,並指示出土地演替歷史。有機物質以植物殘體的形態回歸到陸地表面的土壤中,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土壤肥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植被還具有生態調節功能。土地資源的區域性隨植被的覆蓋特徵,在不同氣候、水、土等特徵的綜合作用下,使農業土地利用也表現出明顯的地域差異。

『貳』 如何整合資源,更有效地管理好集體土地

深度整合農村土地資源,充分發揮閑置土地的作用,為保增長、保民生、保就業、保穩定創造更多的有利條件.
通過農村土地整理,使廣袤的農村「路成框、田成方、渠成網、樹成行」,達到高產穩產農田要求,做到旱能灌、澇能排、產能運,可以大大地提高耕地的生產能力。整理出來的農地特別是新增農地,可以在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調整土地產權關系,調整生產關系,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質高效農業,走農業產業化、經營集約化、耕作現代化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