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為什麼要查種質資源調查
擴展閱讀
鑽石段位到底是什麼 2025-02-02 03:16:58
買摩托車有哪些養車成本 2025-02-02 03:07:23

為什麼要查種質資源調查

發布時間: 2023-09-27 21:51:18

1. 魚類種質資源的重要意義

今後行業應重點落實「四大核心任務」:

一是開展水產種質資源系統收集與保護,實現應保盡保。全面系統地開展水產種質資源普查、詳查和收集,制定全國水產種質資源調查與收集方案,建立水產種質資源調查技術規范,加快查清資源家底,加大珍稀、瀕危、特有、重要資源與特色地方品種收集力度,確保資源不喪失。

二是建立健全水產種質資源保護體系。建立健全水產種質資源國家統籌、分級負責、有機銜接的分類分級保護機制和體系,制定我國水產種質資源分類分級保護名錄,開展水產種質資源中長期安全保存;統籌布局種質資源總庫,分類布局保種場、保護區,分區布局綜合性、專業性基因庫。依託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等項目,新建、改擴建一批水產種質資源場(區、庫),加快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啟動國家淡水漁業生物種質庫建設。

三是強化水產種質資源鑒定評價。以優勢水產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科研技術團隊為依託,深化重要經濟性狀形成機制等研究,加快高通量鑒定、等位基因規模化發掘等技術的推廣應用。圍繞生長、品質、抗病、抗逆等性狀以及遺傳多樣性等開展水產種質資源表型與基因型精準鑒定評價,深度發掘優異種質、優異基因,構建分子指紋圖譜庫,強化育種創新基礎。

2. 園藝植物種質資源研究的意義

1 .種質資源是開展育種工作的物質基礎

沒有好的種質資源,就不可能育成好的品種;

植物育種發展進程的事實表明,突破性成就決定於關鍵性基因資源的發現和利用畝碰。如現代月季的育種實踐。

2 .種質資源是不斷發展新觀賞植物的主要來源

據統計,全球植物有 35 ~ 40 萬種,其中 1/6 具有觀賞性;這些花卉植物有許多還處於野生狀態,尚待人們對其進行調查、收集、保存、研察碰究和利用。

我國野生的觀敗耐談賞植物資源極為豐富,通過引種、馴化,選拔野花進花園。

植物 種質資源是人類的寶貴財富。 JR Harlan ( 1970 )認為: 「 人類的命運將取決於人類理解和發掘植物種質資源的能力 」 。

3. 種質資源怎樣進行調查

查清和整理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范圍內果樹種類和品種的數量、分布、特徵和特性的工作過程。是種質資源研究的基礎工作。

世界各國都很重視本國的果樹資源,進行了許多調查工作,以便更好地利用。為了引種、育種方面的需要,還向本國以外地區,特別是各類果樹的栽培起源中心和次生中心進行調查(見栽培果樹起源)。這些調查的目的,一般在於了解資源情況,調查後作出調查報告或進一步編寫果樹志等,供果樹生產規劃決策或開發、利用的參考。調查中雖然也採集、製作植物標本、果實標本等,但並不一定收集和保存活的材料。如中國於1956~1962年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果樹資源普查工作,發現和整理了果樹品種多至萬計。除了全國和地區性的普查外,還有一些專門性的果樹資源調查,如野生果樹資源調查、蘋果砧木資源調查等,這些調查結果,都是果樹種質資源研究的基本資料。另一類調查,目的在於提高果樹生產,改進果樹品種,有計劃地調查、收集有用的育種原始材料。在調查的同時就重視收集活的材料,隨後加以選擇、試驗、利用。如蘋果抗寒砧木資源調查、果樹抗病蟲害種質資源調查等。根據既定目標,調查的目的更為具體明確。這類調查雖然收集活的材料,並且加以利用。但由於應用目標很明確,一般並不長期保存它們。

鑒於植物種質資源不斷損失的嚴重性,人們對保存種質資源的工作,日益重視,對各種作物種質資源的調查有了新的發展。美國從1958年起確立了用種子來長期保存種質資源的體系,使調查、收集起到為人類未來需要服務的作用。1970年以後,許多國家相繼設立了種質庫。收集和保存的范圍較過去的一般品種資源圃大為擴大,成為永久性的種質資源保存中心。

比起農作物來,果樹種質資源的調查、探索工作要落後許多。世界上許多果樹的種質在沒有充分利用或沒有被充分調查了解之前就已歸於消失。許多地方品種,加上相當大一部分果樹種質資源,一度曾被調查和收集,隨後又因育種工作者未能從中得到所尋求的性狀而丟失。從豐富種質資源角度看,都有必要長期保存。為了保存包括無性系在內的種質資源,許多國家已建立起果樹種質庫。

根據近代果樹種質資源保存的原則,現在對果樹種質資源調查的要求,其重點和方法都有了很大發展。過去的調查大多重視現有栽培品種,忽視近緣野生種和一些有若幹缺點的地方品種。為長遠利益計,近緣野生種和各地發展了的原始栽培品種、地方品種特別值得珍視。過去果樹種質資源調查大部分採用群體的偏倚取樣。調查者尋找的是某些特殊性狀,而這些性狀在自然界是否存在、是根據植株的表現型來判斷的。這種方法完全忽視了雜合性強的果樹植物的隱性基因。種質資源調查的最終目的不僅要求解決當前存在於果樹生產、育種上的各種問題,還要能提供未來的、目前還不能預見的潛在的需要。偏倚取樣的對象,只調查收集那些主觀上認可的表現型性狀和近期所期望的材料,因此這種方法有局限性。為此,果樹種質資源的探索者就推薦了隨機取樣的方法。這一方法做起來雖然較復雜,但對保存種質的多樣性更為有效,特別對於野生果樹和一些至今還用種子繁殖的果樹(如堅果類等)更有必要。但並不意味著完全摒棄偏倚法,因為對於那些在個體價值很容易辨認的情況下,它仍是很簡便有用的方法。

調查、採集和保存果樹種質資源的基本要求是能代表遺傳的多樣性。根據土耳其伊茲密爾農業研究和引種中心的經驗,應該在調查中特別重視有可能獲得特殊種質資源的地區。例如土耳其的9個農業地區都有核桃的分布,表明當地核桃種質有顯著的適應性。而土耳其的4個主要地區有24個不同氣候型,因此在東北部的抗寒型和東南部的耐旱型就值得注意去探索。又如土耳其的歐洲栗的總產量中只有2%來自4個東南部農業區的少數栗樹;但由於當地夏季高溫和少雨,這啟示人們可以從這一地區獲得潛在的抗旱品種和有用的種質資源。調查還要特別重視種質集中地的邊緣地區,那裡的品種、類型常常具有重要的抗病性。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由於風俗習慣、文化傳統的不同,往往保留不少很有價值的原始栽培品種和特殊類型。古寺廟、陵園、古典園林和名勝區的調查也十分重要。這些地方常保存有古樹名木,在其他地方久已失去這類有價值的種質資源。

與一般引種不同,考慮到果樹種質的多樣性,調查、採集方式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變化很大。按照經典分類及其慣用的方式,對一個分類單位,只調查收集有限幾個樣本已足夠。現在對果樹,特別是野生果樹和地方品種,要很好地調查其變異幅度,再確定取樣採集。從保存種質要求看,調查取樣太少就不能達到目的,所以要求對較大的群體,作細致的調查,才能把變異性保留下來,避免種質損失。

需要同時進行活植物標本採集的調查,以及由於調查區域地理環境,交通情況等估計很難再次進行調查採集的地區,應注意確定最適當的調查時間。通常對熱帶雨林應在雨季後進行:溫帶主要在秋季進行,利於同時收集種子、果實;凡需採集營養器官的,更需注意保障調查,採集到的材料能夠成活。對於抗逆性種質資源的調查,除了前述注意選擇地區外,抓住時機,在出現特殊災害性年份,如大寒、大旱年份之後進行調查,往往可以得到依靠實驗技術多年也難以獲得的可貴資料。

4. 果樹種質資源考察的目的和意義是怎麼樣的

我國土地遼闊,自然條件錯綜復雜,落葉果樹種質資源極其豐富,有溫帶、亞寒帶果樹如蘋果、梨、葡萄、核桃、柿、棗等,還有耐寒的秋子梨、李、樹莓、醋栗等;有長期以來經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培育出的許多地方名優品種,如河北鴨梨、山東肥城桃等,也有遍及叢山峻嶺的野生果樹種質資源,如東北的山葡萄、天山的原始蘋果林等。資源考察的目的是要摸清資源的情況,包括起源、種類、數量、分布、利用價值等,這是果樹資源開發利用前必須進行的工作,從而為果樹生產、育種及果品加工利用提供種質。

(1)通過資源考察,摸清當地的果樹資源,包括總儲量、經濟儲量和經營儲量,可以直接或間接應用於生產。有的可以直接利用,如長白山的山葡萄經採集後用於製造優質的山葡萄酒,並且已經人工馴化栽培成功。有的可用作砧木,目前果樹生產中所用的砧木多來自野生種。有的還可用作雜交親本,培育新品種。除野生果樹外,對當地的優良栽培品種、品系或樹種經鑒定後,有推廣價值的可直接推廣或作育種的原始材料。

(2)資源考察可為果樹發展規劃或品種區域化提供資料。通過考察可了解和掌握目前果樹生產概況,當地與果樹栽培有關的自然條件,各有關樹種和品種在當地的表現,從而可以確定今後發展什麼樹種,制定開發利用和發展果樹規劃,包括現在、近期和遠期開發的種質等。另外通過考察有關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樹種或品種的表現後,還可為引進品種提供有關資料,加大引種成功的可能性。

(3)通過資源考察,可以研究果樹的起源和演化。如在雲南的西雙版納發現紅河大翼橙,證明我國西南河谷地區有野生柑桔原始種,柑桔的原生中樞在中國。

(4)通過資源考察,經過鑒定、整理,可編寫成果樹志,或整理成文章發表,這不僅為本地進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資料,也為其它地區引種,或選用育種的原始材料提供了基因資源信息。

5. 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已收集超11萬份資源,收集這些資源有什麼意義

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已收集超11萬份資源,收集這些資源有研究、鑒定的意義。

野生稻是未來水稻育種和生物技術研究最基本的天然材料。我們以搶救的方式收集,安全有效的保存。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清文介紹,該項目將搭建一個國際一流的野生稻優異種質資源收集、鑒定、開發和利用平台。以上就是對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已收集超11萬份資源,收集這些資源有什麼意義這個問題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