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解決我國土地資源存在問題
1、完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
2、完善土地管理體制建設;
3、加大土地管理執法力度;
4、提升管理人員素質。
2. 應對土地資源危機的措施
保護土地資源的基本措施
1、因地制宜地安排各業用地。土地利用應以土地評價為基礎,作出科學的利用規劃,因地制宜地安排土地利用類型。凡是違背自然法則利用土地,都將受到自然的報復。
2、適宜的土地開發和利用強度。土地利用既受土地自然特性的制約,也同時受氣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對土地開發利用要適度,才能用一定的投入,獲取相應搞的收益。草場的超載放牧,招致草場退化,就是土地超負荷利用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3、應用生物技術保護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的生物技術措施不斷豐富和發展。如營造防護林、抗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調節農田小氣候;利用害蟲的天敵防治害蟲,利用生物農葯捕殺病蟲害和草害,逐步取代化學農葯,是發展無公害農業,有效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土地資源不受污染的重要措施。此外,種植綠肥,開發生物肥料,擴大肥源,改良土地,都已有許多成功經驗和發展的潛力。
4、合理用水。水體是土地構成因素之一,水量和水質使用是否恰當,對土地質量會產生顯著影響。合理用水,體現三方面:(1)水資源的供需平衡,供水期與需水期吻合,供水量與需水量吻合,水質符合要求。(2)推行節約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3)防止水污染,大力保護水資源的純潔性,保護農田不受污染水的危害。
5、水土保持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管理措施等。工程措施基本是治標,生物措施才能治本。在水土治理中,要綜合運用各種措施,標本兼治。
6、加強土地資源管理。這是控制非農業用地急劇增長趨勢的根本,也是減緩災害和污染對土地資源破壞的有效措施。土地資源管理包括兩大方面:(1)健全土地管理法規,如制定土地法、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等;(2)切實執行土地管理的法律和規章制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3. 解決我國土地資源存在問題的措施是
土地資源現狀存在的問題:耕地不斷減少、土地利用結構不合理、土地營養失調、土地污染嚴重.保護措施:科學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嚴格使用審批手續。
有效控制土地減少趨勢,抑制交通,城建用地過快增長,合理開發荒地、閑散廢棄地和復墾;完善法制建設,嚴格依法管理、調整現行土地稅費體系;採取有力措施防治鄉鎮、企業水污染、化肥污染、應用薄膜污染等。
(3)土地資源緊缺縣長該如何應對擴展閱讀:
土地資源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在中國較普遍的是採用地形分類和土地利用類型分類:
(1)按地形,土地資源可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這種分類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礎。一般而言,山地宜發展林牧業,平原、盆地宜發展耕作業。
(2)按土地類型利用,土地資源可分為已利用土地耕地、林地、草地、工礦交通居民點用地等;宜開發利用土地、宜墾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澤灘塗水域等;暫時難利用土地棗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
這種分類著眼於土地的開發、利用,著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評價已利用土地資源的方式、生產潛力,調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以及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方向途徑。
查明暫不能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分布,探討今後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對深入挖掘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合理安排生產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學依據。
4. 如何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保護土地資源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一)嚴格執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規。(二)切實保護基本農田。(三)改革和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四)運用價格機制調控用地。(五)維護國有和集體土地所有者權益。(六)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利益。(七)大力推進節約和合理用地。(八)繼續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為此,我們要牢固樹立保護資源就是保護發展的觀念,促進國土資源在保護中開發利用,在開發利用中有效保護;要正確把握神農架國土資源形勢,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認識基本農田在保護工作中的重要性。面對我區耕地資源不足的嚴峻形勢,我們要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管理辦法,切實保護耕地。既要一手抓節約用地,又要抓占補平衡。切實當好土地衛士,確保實現我區耕地總量不減少的目標。
一、向「閑置」要土地。我們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措施,借鑒浙江紹興經驗,對違反出讓合同約定,逾期不開發建設,甚至長期閑置的土地,要通過收取閑置費,協議收回、無償收回、公開出讓等到方式予以處置,從而盤活神農架的閑置土地,做好項目有地可用,老項目集約用地。
二、向空間要土地。引導企業確立立體的用地觀,在保持統一規劃的前提下,要節約用地空間,真正做到一寸土地一寸金,使神農架土地在保護開發利用中佔有特殊的地位。
三、向時間要土地。我們要不斷加快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投入速度,加快項目建設周期,使有限的土地在短期內產生可觀的效益。加快推進土地管理體制改革,縮短土地等各項審批程序,為企業發展和神農架經濟發展贏得時間。
四、向管理要土地。加強國土資源管理,法制是根本。一是要嚴格依法行政,健全和完善行政執法的各項規章制度。二是嚴格執行公開、公正辦事制度,增加社會透明度,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服務意識。三是要加大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力度,不斷提高全社會保護和合理利用國土資源的法制觀念,切實鞏固宏觀調控成果。
五、向科技和規劃要土地。首先要從招商源頭入手,引進佔地少,科技含量商,附加值高的產業和企業,努力提升現有企業用地的集聚度、項目的科技含量和土地利用率,實現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同時,引導城鎮和企業通過合理規劃集約用地。
六、向機制要土地。我們要建立審查報批機制,加強建設用地全程管理,嚴把用地審批關,要求新增建設用地的項目必須建立現有閑置土地已充分消化的基礎上。既要建立適當准入機制,又要建立土地市場化運作機制,對土地使用設置多道「門檻」,以把有限的土地真正用在刀刃上,積極支持林區重點項目用地,為重點項目提供用地保障,真正為林區經濟建設發揮應有的作用。
5. 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資源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緊缺與嚴重浪費土地而出現人地矛盾,積極探索土地資源的科學管理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1、總體規劃,合理配置土地資源
由縣政府組織,聯合農業、國土資源、工信、財政等部門,聘請相關專家,召集各鄉鎮相關負責人,在實地考察的基礎上,結合縣域經濟的發展現狀,認真分析,科學對全縣的農村土地資源利用進行總體規劃,各鄉鎮對其土地資源使用進行詳細規劃。
規劃過程應堅持節約用地、集約用地,因地制宜,科學發展與合理布局,同時考慮到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
2、嚴格永久基本農田保護
對永久基本農田實行重點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佔用或者改變用途。一般建設項目不得佔用永久基本農田,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確實難以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的,在可行性研究階段,必須對佔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補劃方案的可行性進行嚴格論證,報自然資源部預審
3、引導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土地流轉
土地流轉的目的是使土地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現代科技支撐,而農民在這方面的能力很有限。如果引進工商資本進入農村土地流轉,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公司+農戶」等合作方式,農民負責按標准生產,並按合理價格定向售出,這樣能有效發揮各自優勢。
4、加強土地整治與基礎設施建設
土地整治主要是針對溝系交錯、地類交叉、渠系老化等土地現狀,進行水利設施配置、道路和林網建設,從而改變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降低生產成本,使其易於實現機械化生產,擴大農田面積,實現農業增產增效。
目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
1、土地資源流失現象嚴重
土地資源作為一種有限的資源,一旦對其進行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則會導致土地資源數量減少。當前土地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土地資源流失的現象,這是由於人類的亂砍濫伐導致地面上植被減少,造成水土嚴重流失。
同時城鎮化和工業的快速發展,人類過度開發,導致耕地和基本農田被佔用,使耕地面積銳減。
2、土地資源的質量不斷下降
當前工業的快速發展及人口數量的增多,導致廢棄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這對土地資源帶來較大的污染,造成土地資源質量下降。再加之農業、林業和牧業發展過程中粗放式的經營模式,導致土地資源流失、鹽漬化和荒漠化現象不斷出現,影響了土地的生產能力和收益。
3、土地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在當前城市建設過程中,存在非法佔用耕地和土地空置浪費的現象,這不僅無法有效的發揮出土地資源的價值,而且還會造成土地資源後備不足問題,會對社會和經濟的發展帶來較大的制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