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財務管理 什麼叫eva,列出其計算公式,並論述eva在企業績效考核中的意義
一、經濟附加值:
EVA(Economic Value Added)是經濟增加值的英文縮寫,指從稅後凈營業利潤中扣除包括股權和債務的全部投入資本成本後的所得。其核心是資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業的盈利只有高於其資本成本(包括股權成本和債務成本)時才會為股東創造價值。
二、經濟附加值的計算:
經濟附加值(EVA)的計算公式:
EVA = 稅後凈營業利潤(NOPAT)-(【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投資資本總額】TC)
其中,稅後凈營業利潤(NOPAT) =營業利潤+財務費用+投資收益- EVA稅收調整
或者:
稅後凈營業利潤 = 銷售額 - 營運費用 - 稅收
或者:
稅後凈營業利潤 =營運收入 ×(1-所得稅率)
經過拓展後可有公式:
稅後凈營業利潤 =息稅前利潤(EBIT)×(1 - 所得稅率)+ 遞延稅款的增加
EVA稅收調整 = 利潤表上所得稅 + 稅率 ×(財務費用 + 營業外支出 - 營業外收入)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 = 債務資本成本率 ×(債務資本市值/總市值)×(1-稅率)+股本資本成本率 ×(股本資本市值/總市值)。
三、eva在企業績效考核中的意義:
採用EVA指標評價財務業績,具有一定的優勢:
1、考慮了權益資本成本:
我國現行的財務會計只確認和計量債務資本的成本,沒有將權益資本成本從營業利潤中扣除,這樣計算出來的會計利潤不能真實評價公司的經營業績。同時也會使經營者誤認為權益資本是一種免費資本,不重視資本的有效使用。
EVA能將股東利益與經理業績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由於經濟增加值是一個絕對值,所以,EVA的使用能有效解決決策次優化問題。因為,增加EVA的決策也必然將增加股東財富。例如,採用投資報酬率作為部門經理業績考核指標時,部門經理將會放棄高於資金成本而低於目前部門投資報酬率的投資機會,或者減少現有的投資報酬率較低但高於資金成本的某些資產,以提高本部門的業績,但卻損害了股東的利益。EVA可以避免內部決策與執行的沖突,使各部門目標與整個企業目標一致。
表:部門經理基於ROI或EVA做出的決策及其結果:
註:ROI1為在不考慮新投資機會情況下的計劃投資回報率;ROI2為新投資機會的投資回報率。
2、能較准確地反映公司在一定時期內創造的價值:
傳統業績評價體系以利潤作為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主要指標,容易導致經營者為粉飾業績而操縱利潤。而EVA在計算式,需要對財務報表的相關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避免了會計信息的失真。調整的目的在於創造一種能使管理者像所有者一樣行動的業績計量方式,其具體目的包括:調整穩健會計的影響(如研發費用資本化、先進先出法)、防止盈餘管理(如不提壞賬准備)、消除過去的會計誤差對決策的影響(如防止資產賬面價值不實)等。
3、能較好地解決上市公司分散經營中的問題:
公司下屬的各部門均可根據各自的資本成本來確定部門的EVA財務目標,這些目標還應該通過部門間的而溝通來互相協調和互補。每個部門可同時制定長、中、短期目標,用於不同的財務目的。公司總部則可根據公司的總體規劃和總資產以及部門的EVA指標,綜合制定公司的EVA目標。因此,許多經營上的問題,如是否接受新的投資項目、公司的分散經營范圍如何確定、是否放棄某個部門或某項投資,其答案都取決於股東的價值是否增值、EVA能否實現。
4、可作為財務預警指標:
首先,EVA作為一種創值指標,由於它不僅考慮了公司使用的全部資本,充分利用了公司提供的全部公開信息,而且考慮了風險、含有企業外部的市場信息。而傳統的創利指標完全依賴於企業內部的報表信息。所以相對於傳統的財務指標,EVA更具有信息可靠性;
其次,由於EVA針對現行的會計政策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減少了企業通過改變會計政策的選擇,改變資本結構,進行盈餘管理的空間,相對於傳統會計指標,它能更真實的反映企業的經營狀況;
最後,EVA相對於傳統的創利指標,特別是企業處於規模擴張的情況下,能較早地發現企業的經營狀況不佳。
5、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
目前國內大多數企業的薪酬制度是固定薪金制,不能對經營者形成有效激勵。而EVA激勵機制可以用EVA的增長數額來衡量經營者的貢獻,並按此數額的固定比例作為獎勵給經營者的獎金,使經營者利益和股東利益掛鉤,激勵經營者從企業角度出發,創造更多的價值,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方式。
6、能真正反映企業的經營業績:
EVA與基於利潤的企業業績評價指標的最大區別在於它將權益資本成本(機會成本)也計入資本成本,有利於減少傳統會計指標對經濟效率的扭曲,從而能夠更准確地評價企業或部門的經營業績,反映企業或部門的資產運作效率。
7、注重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EVA不鼓勵以犧牲長期業績的代價來誇大短期效果,也就少不鼓勵注入削減研究和開發費用的行為。EVA著眼於企業的長遠發展,鼓勵企業經營者進行能給企業帶來長遠利益的投資決策,如新產品的開發研究、人力資源的培養等,這樣杜絕了企業經營者短期行為的發生。因此,應用EVA不但符合企業的長期發展利益,而且也符合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有利於整個社會技術的進步,從整體上增進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與加快社會產業結構的調整。
⑵ 銀行eva是什麼意思
銀行EVA即銀行使用的EVA管理。 EVA管理(Economic Value Added),又稱經濟增加值,是美國思騰思特咨詢公司(Stern Stewart&Co.)於1982年提出並實施的一套以經濟增加值理念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系統、決策機制及激勵報酬制度。
【拓展資料】
銀行EVA指標即銀行使用的EVA管理。EVA管理,又稱經濟增加值,是美國思騰思特咨詢公司於1982年提出並實施的一套以經濟增加值理念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系統、決策機制及激勵報酬制度。
EVA是基於稅後營業凈利潤和產生這些利潤所需資本投入總成本的一種企業績效財務評價方法。公司每年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等於稅後凈營業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中資本成本包括債務資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資本的成本。
在我國,企業和銀行界對EVA已不再陌生。2010年,國資委在全國央企中普遍推行EVA考核;早在5年前,我國銀行業已開始引入EVA對經營機構進行績效評價,並在資源分配上廣泛應用。但我們對EVA的認識和研究還很不夠,在實際應用上還停留在初級階段。在基層,從管理層到一線員工對EVA知之甚少,至於如何提高EVA回報,更顯手足無措。
商業銀行經濟增加值運用 EVA法分析銀行經營績效時, 應該注意到銀行與一般工業企業之間的最大區別在於銀行的存款業務本身就是銀行的負債, 所以其計算公式應該相應地進行調整。
NOPAT(稅後凈營業利潤) =稅後利潤總額 +貸款呆帳准備的當年變化數 + 壞帳准備的當年變化數 + 其他資產減值准備的當年變化數(投資減值准備/投資風險准備、 在建過程減值准備等) + ( - ) 營業外支出(收入)- ( + )稅率3營業外支出(收入)
資本總額=股東權益+ 年末的貸款呆帳准備+ 年末的壞帳准備 + 年末的其他資產減值准備(長期投資減值准備/投資風險准備、 在建過程減值准備等) + ( - ) 累計的營業外支出(收入)
資本成本率=股本資本成本率=無風險收益率+ BETA系數 ×(市場風險溢價)
EVA=NOPAT- CAP× WACC
該計算公式經SternStewart 公司核實並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