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北海海域有什麼自然資源
擴展閱讀
什麼是4v鑽石 2025-02-01 14:31:41
虛擬試衣成本有哪些 2025-02-01 14:13:44
義烏哪裡產品最好 2025-02-01 14:12:07

北海海域有什麼自然資源

發布時間: 2023-10-11 02:02:06

① 廣西北海市有哪些旅遊資源

北海市旅遊資源北海是一個浪漫的城市,風光旖旎,氣候宜人。 北海地處熱帶,陽光充沛,雨量充足,植被豐茂。全年花繁葉綠,四季瓜果飄香。自然環境得到很好的保護,大陸和海島沿岸有眾多天然優良海灘,海水溫凈碧透,浪軟 城市風景2(20張)如毯,自凈力強,水質為國家一級標准。北海海洋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怡人,負氧離子含量高,堪稱中國最大的城市氧吧,享有「中國最適宜居住城市」美稱,是中國可適宜居住城市的「三海一門」(即珠海、北海、威海、廈門)中的一海。北海市是一個美麗富饒、四季如春、風景如畫的海濱城市,是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是我國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北海市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東鄰廣東,西瀕越南,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處於大西南、海南及東南亞的中樞位置,是西南地區對外貿易最為便捷的出海通道,在中國西南和亞太經濟區域中,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是北部灣畔一顆璀璨的明珠。 主要的旅遊景點: 北海銀灘 </B>北海銀灘位於風景秀麗的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內,分為海灘公園和銀灘公園。北海銀灘西起僑港鎮漁港,東至大冠沙,由西區、東區和海域沙灘區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面積超過大連、煙台、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凈、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灘」。廣西北海銀灘,由前國家主席楊尚昆在1997年1月4日視察北海時揮毫提名"天下第一灘"。 北海潿洲島 潿洲島位於廣西北海市正南面21海里的海面上,距北海市區36海里,是中國最年輕的火山島,也是廣西最大的海島。潿洲島與火山噴發堆積和珊瑚沉積融為一體,使島南部的高峻險奇與北部的開闊平緩形成鮮明對比,其沿海海水碧藍 見底,海底活珊瑚、名貴海產瑰麗神奇,種類繁多。堪稱人間天堂、它與距離他東南方向約9海里處的斜陽島合稱為大小蓬萊。 合浦星島湖 星島湖位於北海市合浦縣西北部24公里處的洪潮江水庫,距離北海市區50公里,約1小時的車程。大大小小1026個島嶼宛如一顆顆璀璨的星星撒落在方圓600平方公里的綠水碧波上,因成於丘陵地區,地形起伏交錯,形狀各異,林木蒼翠。星島湖因此得名。 星島湖是中央電視台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中「水泊梁山寨」的外景拍攝基地之一。

② 海洋里有哪些資源

1、水資源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海水不僅是寶貴的水資源,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化學資源。加強對海水(包括苦鹹水,下同)資源的開發利用,是解決沿海和西部苦鹹水地區淡水危機和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是實現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證。海水淡化,是開發新水源、解決沿海地區淡水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

2、食物資源

僅位於近海水域自然生長的海藻,年產量已相當於世界年產小麥總量的15倍以上,如果把這些藻類加工成食品,就能為人們提供充足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礦物質,海洋中還有豐富的肉眼看不見的浮游生物,加工成食品,足可滿足300億人的需要,海洋中還有眾多的魚蝦,真是人類未來的糧倉。還有南極的磷蝦,每年都產50多億,我們只捕撈1億~1.5億噸,就能達到全世界魚蝦捕撈量的一倍還多。

3、油氣

世界海洋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油氣資源,其石油資源量約佔全球石油資源總量的34%。世界海洋油氣與陸上油氣資源一樣,分布極不均衡。在四大洋及數十處近海海域中,石油、天然氣含量最豐富的數波斯灣海域,約占總貯量的一半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亞太、西非等海域。

4、錳結核

世界大洋海底錳結核的總儲量達30000億噸,僅太平洋就有17000億噸,其中含錳4000億噸,鎳164億噸,銅88億噸,鈷58億噸。主要分布於太平洋,其次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水深超過3000米的深海底部。以太平洋中部北緯6°30′~20°、西經110°~180°海區最為富集。估計該地區約有600萬平方千米富集高品位錳結核,其覆蓋率有時高達90%以上。

5、砂礦

主要來源於陸上的岩礦碎屑,經河流、海水(包括海流與潮汐)、冰川和風的搬運與分選,最後在海濱或陸架區的最宜地段沉積富集而成。如砂金、砂鉑、金剛石、砂錫與砂鐵礦,及鈦鐵石與鋯石、金紅石與獨居石等共生復合型砂礦。

③ 北冰洋的海洋資源有哪些

德國地理學家瓦倫紐斯在1650年將大熊星座正對著的海洋劃成了獨立的海洋,並將其稱作北冰洋。北冰洋是四大洋中位置最往被的海洋,因為這個地區的氣候嚴寒,海洋表面常年覆蓋著冰層,所以人們經常將其稱為北冰洋。

1.概況

德國地理學家瓦倫紐斯在1650年將大熊星座正對著的海洋劃成了獨立的海洋,並將其稱作北冰洋。北冰洋是四大洋中位置最往被的海洋,因為這個地區的氣候嚴寒,海洋表面常年覆蓋著冰層,所以人們經常將其稱為北冰洋。

北冰洋的形成和北半球勞亞古陸的破裂和解體有著密切的聯系。海底的過程最早起源於古生代晚起,但是它的形成時期卻是在新生代實現的。

北冰洋的以地球的北極為中心,通過亞歐板塊和北美板塊的洋底擴張,從而產生了北冰洋的海盆。現在在北冰洋中所發現的北冰洋的「中脊」,也就是產生北冰洋洋底地殼的中心線。北冰洋出處在不斷的擴張運動中,而且在北冰洋的生成期間,它不僅只是進行過一次擴張。

北冰洋以北極為中心,被亞洲、歐洲和北美洲所環抱。北冰洋的面積是1310平方千米,是地球海洋中最小,同時也是最淺的海洋,它的總面積約是太平洋面積的十分之一,是世界海洋總面積的4.1%。

北冰洋處於半封閉狀態,因為它被陸地所包圍著。它是通過挪威海、格陵蘭海的巴芬灣連接,以狹窄的白令海峽連接著太平洋,通過冰島——法羅海檻和湯姆遜海嶺同大西洋分隔開來。

北冰洋的平均深度約為1200米,在北冰洋中最深點就是南森海盆。北冰洋的海盆可以分為歐亞海盆和美亞海盆,歐亞海盆被一條從大西洋延伸過來的南森海底山脈分為南森海盆和非拉姆海盆。美亞海盆被阿爾法山脈分為馬卡羅夫海盆和加拿大海北冰洋上空盆。

由於北冰洋獨特的氣候條件,因此,可以將北冰洋的海水分為三層:表層200公尺,由於降水和冰凍等因素,大洋表層的溫度變化比較大,高溫和低溫之間相差4℃;中層200公尺~900公尺,在中層之間有大西洋流入的海水,溫度在1℃~3℃之間;底層的溫度最低,在0℃以下。

因為在北冰洋的海平面覆蓋著的冰層反射的陽光,海水的溫度也比較低,所以北冰洋的浮游生物只有其他海洋的十分之一。在北冰洋生活的魚類只有北極鮭和北極鱈,哺乳動物有海豹和各種鯨魚,棲息在陸地上的有北極熊和北極狐。這些動物都是生活在那裡的愛斯基摩人的狩獵的對象。

地理特點

根據北冰洋的自然的地理特點,北冰洋可以被劃分為北極海區和北歐海區。屬於北極海區的海峽有:喀啦海、拉普捷夫海、東西伯利亞海、楚科奇海、波弗特海及加拿大北極群島各海峽;屬於北歐海區的海峽有:格陵蘭海、挪威海、巴倫支海和白海屬北歐海區。

在北極圈以北的地區稱為北極地區,它主要包括北冰洋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大陸北部及北冰洋中的許多島嶼。北極地區分布著幾十種不同的民族,但分布最廣的就是因紐特人。

2.自然環境

自然環境

北冰洋地區的大陸和島嶼的海岸線曲折,沿亞洲和北美洲的海岸都有較寬的大陸架。北冰洋的陸棚很發達,最寬的在1200千米以上。

北冰洋的中央橫亘羅蒙諾索夫海嶺,從亞洲的新西伯利亞群島橫穿北極直抵北極洲的格陵蘭島北岸。在北冰洋,峰頂一般距水面1000米~2000米,但也有個別的峰頂距水面僅有900多米。在北冰洋地區經常會有火山和地震活動。在北歐海區的東北部為大陸架,西北部為深水區,以格陵蘭島海最深,最深可達5.527米。

北冰洋的氣候非常的寒冷,海洋表面常年被一層厚厚的冰所覆蓋。在北極地區海區最寒冷的月份,平均氣溫可達零下20℃到零下40℃,即使是在暖季,氣溫也只是在8℃以下。北冰洋的降水量特別的少,年平均降水量僅是75毫米~200毫米,但是格陵蘭海的降水量相對要高一些,可達到500毫米。

在北歐海區,寒季經常會有暴風,因為經常受到北冰洋暖流的影響,水溫和氣溫都較高,降水也比較多,洋面結冰的情況還不是很嚴重;在暖季的時候,在海平面上經常會霧,有的時候甚至是幾天幾夜都是大霧不斷。在北極海區,濱海地帶的水面全年的變動很大,從1.5℃到8℃不等。北歐海區的水面全年都在2℃~12℃之間。

洋流

北冰洋的洋流系統是由挪威暖流、斯匹次卑爾根暖流、北角暖流和東格陵蘭寒流等組成。北冰洋洋流進入大西洋,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水流偏向右方,而格陵蘭島南下的洋流,在地理學上被稱為拉布拉多寒流。

冰蓋與冰川

由於北冰洋的氣候寒冷,它最大的水文最大特點是有常年不化的冰蓋,冰蓋面積占總面積的2/3左右。其餘海面上分布有自東向西漂流的冰山和浮冰;就只有巴倫支海地區受北角暖流的影響,常年不受封凍。北冰洋大部分島嶼上遍布冰川和冰蓋,北冰洋沿岸地區則多為永凍土帶,永凍層厚度可達數百米。

極光

許多的探險家經常去北極點探險,因為那裡每年近六個月都是黑夜,在這段時間,空中經常會有光彩奪目的激光出現。極光一般都是呈帶狀、弧狀或者是放射狀,極光最好的觀測點就是北緯70°附近。相反,在北極點附近,除了漫長的黑夜則是白晝。

3.海洋資源

海洋資源

在北冰洋的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而和天然氣,沿海岸地區的則有豐富的煤、鐵、磷酸鹽、泥炭和有色金屬。比如:在伯朝拉河流域、斯瓦爾巴群島與格陵蘭島上的煤田,科拉半島上的磷酸鹽,阿拉斯加的石油和金礦等。所以說北冰洋是一個礦物質非常豐富的「寶地」。

世界上的豐富的石油資源在中東地區分布的比較多,但是,北冰洋海域也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科學家們在北冰洋的海底發現了錳結核,主要是在巴倫支海、白海和喀啦海海底。美國曾經以低價購買了阿拉斯加,現在已經在該海域的北海灣進行石油開采。雖然北冰洋的氣溫比較低,但是有暖流匯入的海域也是北冰洋重要的漁場,如:巴倫支海。

海洋生物

海象

海象別名海馬,是海洋中除了鯨類以外最大的哺乳動物。頭部扁平,嘴巴短而闊,鼻子粗大,上犬齒形成長達40厘米~90厘米的獠牙,雄雌皆很大,每隻4公斤以上。

雖然北極地區的非常的寒冷,但是,那裏海洋生物相當豐富,以靠近陸地為最多,越深入北冰洋則越少。鄰近大西洋邊緣地區有范圍遼闊的漁區,還有分布有茂密的藻類。海洋里動物有白熊、海象、海豹、鯨、鯡、鱈等。苔原中多皮毛貴重的雪兔、北極狐,除此之外還有馴鹿、極犬等。

4.交通運輸

北冰洋聯系的亞、歐、美三個大洲的最短的航線,所以說,北冰洋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目前,在北冰洋地區已經有了自己的固定的航海線和航空線,主要的航線有從摩爾曼斯克至海參崴的北冰洋航線和摩爾曼斯克直達斯瓦爾巴群島、雷克雅維克和倫敦航線。

對於普通人來說,想進入北冰洋就需要乘坐破冰船進入大洋內。世界上惟一的一艘以商業性質運營的核動力破冰船就是俄羅斯的「五十年勝利號」。它有巨大的重量和動能,行駛起來很容易就能在洋面上開辟出一道路來,而且乘坐起來也不像南極那些小型的破冰船一樣非常的顛簸,它是非常的平穩和舒適的。

俄羅斯北冰洋底插旗引發北極科考熱

俄羅斯北極考察團在2007年的時候,在北極點附近成功的下潛了兩艘微型的潛艇,並將俄羅斯的國旗插在了北極點下的海床上。以此來證明了俄羅斯國家對該海域的擁有權。

潛艇返回比下潛更困難

俄羅斯北極考察團中的一位考察專家說「由於潛艇所能供應的氧氣是有限的,他們必須在潛下之後立即返回,如果在返回過程中潛艇被海洋的冰層卡住,他們就無法找到他們下潛的通道,他們也會面臨著危險。」所以,在潛艇在海底停留了大概一個小時左右,他們就立即返回了。

④ 海洋里有哪些寶藏資源

礦產資源

海洋中所蘊藏的礦產資源,其種類之繁多,含量之豐富,令人咋舌。在地球上已發現的百餘種元素中,有80餘種存在海洋中,其中可提取的有60餘種,這些豐富的礦產資源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海洋礦產資源在未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中將佔有重要地位。主要種類有以下幾種。

石油、天然氣

石油和天然氣是不可再生性能源,是現代工業的命脈。據估算,世界石油極限儲量達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20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海域油氣資源儲藏量約40~50億噸。

海底的石油和天然氣是海洋中的有機物質在合適的環境下演變所產生的。這些有機物質包括陸生和水生的低等植物,死亡後從陸地搬運下來,或被江河沖積下來,同泥砂和其他礦物質一起,在低窪的淺海或陸地上的湖泊中沉積,逐漸使此處淤泥的中形成有機質含量。這種有機淤泥又被新的沉積物覆蓋、埋藏起來,造成一種不含氧或含極微量游離氧的還原環境。隨著低窪地區的不斷下沉、沉積物不斷堆積,有機淤泥所承受的壓力和溫度不斷增大,處在還原環境中的有機物質經過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慢慢地轉化成對人類影響甚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經過數百萬年漫長時間的萬物更迭的交替變化,有機淤泥經過壓實和固結作用後,變成沉積岩,並進一步生油岩層。沉積盆地是指沉積物的堆積速率明顯大於其周圍區域,。

在一定特定時期,沉積岩沉積在像盆一樣的海洋或湖泊等低窪地區,並具有較厚沉積物的構造單元,稱為沉積盆地。沉積盆地在漫長的地質演變過程中,隨著地殼運動抬升,海洋變成陸地,湖盆變成高山,一層層水平狀的沉積岩層也跟著發生規模不等的撓曲、褶皺和斷裂等形變,從而使摻雜在泥砂之中具有流動性的點滴油氣離開它們的原生地帶(生油層),經「油氣搬家」再集中起來,儲集到儲油構造當中,形成可供開採的油氣礦藏,所以說,這一個個沉積盆地就像是一個個聚寶盆。

在儲油構造里,由於油、氣、水所佔比重不同,因此各自的分布也有不同:氣在上部,水在下部,而石油層在中間。儲油構造包括油氣居住的岩層——儲集層;覆蓋在儲集層之上避免油氣向上逸散的保護層——蓋層;以及遮擋油氣進入後不再跑掉的「牆」——封閉條件。只要能找到儲油構造,就不難找到油氣藏。油氣藏通常是多種類型的油氣藏復合出現,我們將多個油氣藏的組合稱為油氣田。

世界上,海洋油氣同陸地油氣資源一樣,分布極為不均。在四大洋及多個近海海域中,波斯灣海域的石油、天然氣含量最為豐富,約占總貯量的50%左右;第二位是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海域;第三位是北海海域;第四位是墨西哥灣海域;其次是亞太、西非等海域。據中國南海油氣資源也有巨大的發展遠景,是世界海洋油氣主要聚集中心之一。石油和天然氣是人們向海洋索取資源的一大重要成果。

濱海砂礦

在淺海礦產資源中,濱海砂礦的價值僅次於石油、天然氣,位居第二。

濱海砂礦種類繁多,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它們多隱藏在砂堤、沙灘和海灣之中。那麼,這些砂礦是如何產生的呢?這些砂礦最初都是陸地上的岩石和礦體,經過上千萬年漫長的風化剝蝕、分崩離析,大的碎塊變小,小的碎屑變成砂粒。它們在風力和流水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隨著江河順流而下,從不同的方向流入海河口、海灣,堆積在淺海地帶而逐漸形成的。在這個蔚藍的星球上,每1分鍾大約有3萬立方米的泥砂被河流帶到海洋。這些含礦碎屑物在海流、潮流和海浪循環交替的作用下,按照它們比重、形狀和大小的不同,進行自然分選。比重和大小比較接近的有用礦物,會自然聚集到一起,在一定的有利地貌部位,如古河床、砂堤、沙嘴、海灘、淺灣、岬角等,形成一種新的沉積礦床,這就是濱海砂礦。當它們的儲量充足具有工業意義和經濟價值時,人們便會對其進行開采利用。

海濱砂礦是一種很重要的礦產類型,許多有名的礦種就來自海濱砂礦。如,錫礦石主要分布於東南亞海岸;鋯石、獨居石和鈦鐵礦也產自海濱砂礦中,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和印度沿海;金剛石砂礦主要產於西南非洲海岸;美國沿海還是砂金、砂鉑的著名產地。在我國廣闊的海岸線上,也蘊藏著豐富的海濱砂礦,目前已經發現有鋯石、獨居石、鉻鐵礦、鈦鐵礦、錫石、磷釔礦、石英砂等十幾種經濟價值極高的砂礦。

煤、鐵等固體礦產

我們知道,大陸架在岩石成分和地質構造上,都是大陸向下水的延伸。它的礦產的形成方式及種類與大陸一樣,而與大洋礦產大相徑庭。這類礦產有煤礦、鐵礦、錫礦、硫礦等。在世界上許多近岸海底,已陸續開采出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其他國家如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亞洲一些國家在其近海海域還發現許多錫礦。全世界已發現的海底固體礦產共有20多種。我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布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

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

在廣闊的海洋底部,蘊藏著一種獨特的資源,這就是多金屬結核,又稱為錳結核。它是一種由包圍核心的鐵、錳氫氧化物殼層組成的核形石。核心可能極小,有時完全晶化成錳礦。肉眼可以看到的可能是微化石(放射蟲或有孔蟲)介殼、磷化鯊魚牙齒、玄武岩碎屑,或是先前結核的碎片。殼層的厚度和勻稱性由於生成的時間不同而有所差異。有些結核的殼層間斷,兩面明顯不同。結核大小不等,小的顆粒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大的球體直徑可超過20厘米。結核直徑一般在5~10厘米之間,呈棕黑色,像馬鈴薯、姜塊一樣堅硬。表面多為光滑,也有粗糙、呈橢圓狀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底部長期埋在沉積物中,看起來要比頂部粗糙許多。

錳結核是如果產生的呢?科學家們認為,它是一種自生礦物,它的分布與海水深度、地質構造、海底洋流有關,通常在水深4000~6000米處有它們的蹤跡,其形成則與生物化學作用有關。目前,通過深海勘測,已經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許多海區內發現了錳結核,儲量約3萬億噸。我國從70年代起,就開始對錳結核進行勘探和預采,可以預見,在21世紀這種深海礦產資源將會得到有效的開采和利用。

富鈷錳結殼是除多金屬結核之外又一種重要的潛在新型礦產資源,多產於海山、海嶺和海底台地的頂部和上部斜坡區,通常以坡度較小、基岩長期裸露、缺乏沉積物或沉積層很薄的部位最富集。從地理緯度看,它們大多分布於赤道附近的低緯區,以中太平洋海山區最富集,在印度洋和大西洋局部海區也有發現。富鈷錳結殼的開采起為容易,美日等國目前已設計出一些開采系統。由於其經濟價值更高,又生長在較淺的海山上,較為容易開采,人們普遍認為它將比結核資源更早地投入商業性開采,因此各國都對它較為關注。

熱液礦藏

打一個形象的比喻,海底熱液就像海底的金屬「溫泉」,它像地表的溫泉一樣,但流出來的不是溫水,而是具有工業應用價值的金屬硫化物。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海洋調查船在非洲東北邊上的紅海,首次發現了深海熱液礦藏。而後,一些國家又陸續在其他大洋發現這種礦藏,一共有30多處。

熱液礦藏是火山性的金屬硫化物,因此又被稱為「重金屬泥」。它的形成是由於地下岩漿沿海底地殼裂縫滲到地層深處,把岩漿中的鹽類和金屬溶解,變成含礦溶液,然後受地層深處高溫高壓作用噴到海底,在深海處泥土中形成豐富的多種金屬。通常,深海外溫度較低,而這些地方由於岩漿的高溫,可使溫度高達50℃,故被稱為熱液礦藏。

熱液礦產在世界各地水深數百米至3500米的海洋領域均有分布,開采起來比較容易,是一種具有遠景意義的海底多金屬礦產資源。主要元素為銅、鋅、鐵、錳等,另外還有銀、金、鈷、鎳、鉑等,所以又有「海底金銀庫」之稱。饒有趣味的是,重金屬色彩鮮艷,有黃、藍、紅、黑、白等多種顏色。因此,在近年來,熱液礦產頗為引人注目。

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當下人們還不能對海底熱液礦藏立即進行開采,但它卻是一種具有潛在力的海底資源寶庫。一旦能夠進行工業性開采,它將同海底石油、深海錳結核和海底砂礦共同成為海底四大礦種,發揮出它巨大的作用。

可燃冰

可燃冰看起來像一塊冰霜,是水與天然氣在0℃和30個大氣壓的作用下形成的晶體物質,學名為天然氣水合物。可燃冰里甲烷佔80%~99.9%,可直接點燃,燃燒後幾乎不產生任何殘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氣要小得多,是未來潔凈的新能源。

可燃冰是一種甲烷水合物,它是由海洋板塊活動而成的。當海洋板塊下沉時,較古老的海底地殼會下沉到地球內部,海底石油和天然氣便隨板塊的邊緣湧上表面。在深海中低溫、高壓的條件下,天然氣與海水產生化學作用,就形成水合物。這些水合物像一個個淡灰色的冰球,因此稱為可燃冰。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可燃冰相當於170立方米的天然氣。經粗略統計,在地殼表面,可燃冰儲層中所含的有機碳總量,大約是全球石油、天然氣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兩倍。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圍約4000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10%,海底可燃冰的儲量夠人類使用1000年,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據相關調查表明,全世界石油總儲量在2700億~6500億噸之間。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不過50~60年,全世界的石油資源將消耗殆盡。可燃冰的發現,無疑讓陷入能源危機的人類看到了新的曙光。

可燃冰主要有三種開采方案。第一是熱解法,即利用可燃冰在加溫時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態分解出甲烷蒸汽。但這種方法的弊端在於不好收集。第二種方法是降壓法。有科學家提出將核廢料埋入地底,利用核輻射效應使其分解。但它們都面臨著和熱解法同樣同樣的難題。第三種方法是置換法。想辦法將二氧化碳液化注入「天燃冰」儲層,用二氧化碳將甲烷分子置換出來。無論採用哪種方案,由於可燃冰結構的特殊性和海底環境的復雜性,對可燃冰礦藏的開采將極其困難。與陸地上的常規開采相比,可能會破壞地殼穩定平衡,造成大陸架邊緣動盪而引發海底塌方,甚至導致大規模海嘯,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可燃冰的開采就像一柄雙刃劍,在考慮其資源價值的同時,必須充分重視它的開采將給人類帶來的嚴重環境災難。

我們已知,海底可燃冰的開采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所以目前仍處於發展階段,很可能在10年之後才能投入商業開采。其實,中國、美國、加拿大、印度、韓國、挪威和日本已開始各自的可燃冰研究計劃,其中日本建成7口探井,期望在2010年投入商業開采,美國近年也在緊急籌備相當事宜,希望在2015年對可燃冰進行商業開采。

可燃冰帶給人類的不僅是美好的一面,同樣也有不可低估的困難,只有合理、科學地開發和利用,才能真正造福人類。

食物資源

地球上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從第一個有生命力的細胞誕生至今,仍有20多萬種生物生活在海洋中。從低等植物到高等植物,從植食動物到肉食動物,加上海洋微生物,構成了一個龐大的海洋生態系統,蘊藏著不可限量的生物資源。據估計,全球海洋浮游生物的年生產量(鮮重)為5000億噸,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條件下,每年可提供給人類夠300億人食用的水產品,可以說這是一座極其誘人的食物寶庫。

⑤ 廣西北海海洋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性及對北海發展的意義

廣西南臨北部灣,擁有陸地海岸線1595公里,佔全國陸地海岸線總長近十分之一。環渤海經濟區、長江三角洲經濟區去年海洋生產總值均超過6500億元,均比我區同年國內生產總值還要高三分之一以上。可見,如果廣西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將大大提高廣西的增長額。

過去對廣西的認識,僅僅停在「八山一水一分田」上,現在還要加上「一片海」。北部灣海洋生物資源、旅遊資源、港口資源、油氣資源、礦產資源、海島資源和生態環境質量都具有突出的優勢,廣西在繼續發展壯大海洋漁業、濱海旅遊業、港口運輸業的同時,臨海工業正在迅速崛起,海洋油氣業及濱海礦產開發前景可觀……廣西進入「十一五」,北部灣海洋經濟風生水起。

第二、廣西沿海的特有區位,將給廣西帶來多區域經濟合作的機遇,廣闊的發展前景。廣西沿海三個港口城市,加上南寧的腹地樞紐,崇左玉林的兩翼展開,將提升廣西在與東盟國家經濟合作、提升廣西在我國面向東盟開放中的地位。進一步密切廣西與外部的經貿關系。

第三、成為增強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的重要砝碼。廣西沿海港口群是西南地區出海大通道的橋頭堡,這條大通道吸引力不夠,不是通道本身的問題,而是橋頭堡的作用不強,發展海洋經濟就是增強其作用的基本途徑。

第四、沿海地區是產業布局的重心,對經濟開發起到龍頭帶動作用。廣西發展海洋經濟,與提高廣西的對外開放度緊密相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