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1、對於水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最有前景的應該是開發那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開發和採集,以及兩極冰川的利用。變不可用水為可用水是一大方法。2、號召人們解決用水和重復利用。3、防止水污染,水污染是導致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導致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
1、自然原因:
(1)空間分布要少:水資源主要來自降水,我國降水東多西少,東部地區又是南多北少,特別是我國雨季南方長北方短,故水資源北方比南方少;
(2)時間分配要少:我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節,水資源則夏秋多,冬春少;且降水的年際變化南方小,北方大,北方缺水情況更嚴重。
2、人為原因:
(1)水土資源配合不協調:北方水資源不如南方豐富,但耕地又主要集中在北方。而農業用水佔了用水量的大頭。
(2)水資源分配不合理、浪費大、污染嚴重等等。
解決措施:根據以上造成水資源短缺的原因,有的放矢採取以下措施。
1、針對自然原因:
(1)跨流域調水:如最大工程南水北調,將長江水調入缺水的北方、西北地區。
(2)興建水庫:將夏秋多的降水通過水庫蓄積起來,等到冬春少水時利用。
2、針對人為原因:發展節水農業,合理調配水資源,一水多用,水的循環利用,防治水污染等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
第十四條 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應當按照流域、區域統一制定規劃。規劃分為流域規劃和區域規劃。流域規劃包括流域綜合規劃和流域專業規劃;區域規劃包括區域綜合規劃和區域專業規劃。
前款所稱綜合規劃,是指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編制的開發、利用、節約、保護水資源和防治水害的總體部署。前款所稱專業規劃,是指防洪、治澇、灌溉、航運、供水、水力發電、竹木流放、漁業、水資源保護、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節約用水等規劃。
『貳』 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我國是目前高笑世界上淡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不足。全國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個城市存在供水不足問題,北方地區尤為嚴重。由於我國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水資源時間和空間分布不均,旱澇災害頻發,往往容易形成南澇北旱的現象。加上人類不合理利用水資源,水資源污染、浪費嚴重。近年來由於毀燃念知林開荒、濫砍濫現象不斷發生,致使水土流失加劇,部分地區河流斷流、湖泊水域面積萎縮,造成我國部分地區水資源嚴重匱乏,人畜飲水困難。
建議:一、節約:1、適度提高家庭和企業用水標准;2、提倡噴灌滴灌等節水技術;3、水資源循環利用;4、擴大綠色植被覆蓋度,涵養皮消水源;5、擴大節約用水宣傳力度。
二、治理:1、加大污水處理力度,提高污水排放標准;2、積極研發海水淡化技術,降低淡化成本;3、修建水庫與蓄水池,跨流域調水。
『叄』 解決水資源短缺的措施
1.退耕還林還木,改善植被、水源和生態環境,減少水資源短缺的時間空。2.減少污染源,對僅有的工農業生產和生活污水進行無害化處理和循環利用,相應增加水資源總量。①工業污染是水污染的主要組成部分,控制工業污染對水污染的防治起著關鍵作用。針對工業污染,加強後期管理和水處理非常重要。首先要依法加強工業污水排放監管,對不嚴格處理污水的企業嚴肅處理。二是加強水處理研究,設置足夠的污水處理廠,將污水處理成本降到最低(污水處理成本高是污水排放不合格的主要原因)。第三,工業處理後的污水可以用於其他目的。只要指標合格,就可以用於城市道路清掃和建築清洗,這對節約水資源非常重要。②治理農業污染,主要是改進農業生產方式,採用噴灌、滴灌等方式節水,派技術人員指導農民合理使用化肥、農葯,鼓勵農民發展生物農業,用生物肥料和生物病蟲害防治替代化肥、農葯。③生活污水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因此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對於減少生活污水的排放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選擇環保清洗劑,如使用無磷洗衣粉,對人畜糞便無害化處理。同時節約生活用水。比如刷牙時,請關掉水龍頭;一水多用,洗衣服後的水可以繼續沖馬桶,淘米的水可以繼續澆花。④依法治污。對水污染的嚴重性沒有異議。我們要圍繞如何優化水系統的運行,如何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如何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等作為節水工作的重點,積極組織技術攻關,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制度,對產品水消耗實行定額管理,並作為一項技術經濟指標進行考核,減少浪費現象。
【法律依據】:中國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水污染方面也有相關法律對水污染的處理和污水的排放進行規范,對污染水體的人進行應有的懲罰,確保水污染治理的有效實施。
『肆』 水資源短缺成為我國城市發展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水源
我認為保護水資源的方法有以下幾種:一是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在水庫、江河區域設置標牌,禁止排放工業污染物,禁止亂扔生活、工業垃圾。
『伍』 緩解當前我國水資源緊缺的正確措施是什麼
緩解當前我國水資源緊缺的正確措施如下:
水資源緊缺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各國都在積極尋求緩解水資源緊缺的對策。以下是幾種緩槐賀解水資源緊缺的對策:
4、提高公眾水資源保護意識。加強水資源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減少浪費用水行為,推動節約用水和水資源保護的全民行動。
5、聯合治理跨界水資源。水資源是具有跨界性的自然資源,需要加強各國和各地區之間的合作與聯合治理,共同推進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以上是緩解水資源緊缺的幾種對策,這些措施需要政府、企業、科研機構和公眾等多方共同參與和推動,才能夠取得實際效果,確保全球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保護。
『陸』 如何緩解淡水資源危機
解決淡水緊缺問題有很多途徑,核心原則是\"開源節流\",地表水資源較豐富地區,可建儲水工程;地表水資源貧乏地區,可實施跨流域調水、海水和苦鹹水淡化,此外還有廢水利用、治理水污染、節約用水等。
在我國地下取水己受到越來越多的限制,為此幾十年來興建了一批大型蓄水工程和跨流域調水工程,但興建新的蓄調水工程,投資比過去大大增加,而跨流域引水則隨著調水距離越來越遠,調水成本越來越高,加上被引水地區的環境危害和間接經濟影響以及引水的質量問題,遠距離調水的傳統方法正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而最為關鍵的是,這些措施並沒有從根本上增加淡水資源的總量,淡水緊缺的問題依然十分嚴峻。所以海水淡化和廢水利用是解決淡水緊缺比較實用的方法。
2.1 海水淡化
(1) 採用海水淡化的原因
1/4
地球表面的2/3被水覆蓋,可謂水資源極為豐富,但地球上的總儲量中97%是鹹水(包括海水和苦鹹水),在餘下的3%的淡水中,又有77%是人類難以利用的兩極冰蓋、冰川、冰雪。人類實際可利用的淡水只佔全球水總量的0.7%,而且大部分屬於不可再生的枯竭性地下水。
我國海岸線的總長為 32647公里,被列為海洋大國,而且沿海和中西部地區擁有極為豐富的地下苦鹹水資源,在地下取水和跨區域調水受到越來越多的條件限制的情況下,開發和利用海水和苦鹹水資源,進行海水(苦鹹水)淡化就成為開源節流、解決我國淡水緊缺的一條有效的重要戰略途徑。而且,發展海水(苦鹹水)淡化技術,向大海要淡水也己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的共識。
(2) 海水淡化技術和發展
海水淡化,亦稱海水脫鹽,是通過裝置和除去海水中鹽分並獲得淡水的工藝過程。海水淡化的方法可分為蒸餾法和膜法。
海水淡化的蒸餾法主要有:多級閃蒸(MSF)、低溫多效(LT-MED)和壓汽蒸餾(MVC)三種技術。前兩種技術採用蒸汽做汽源,多與電廠結合、抽取透平的乏汽製造蒸餾水。壓汽蒸餾技術是利用熱泵蒸發技術,它僅使用電能,應用對象主要是沒有熱源的島嶼地區。膜法主要指反滲透(RO)技術,它利用半透膜,在壓力下允許水透過而使鹽分和雜質截留的技術。
海水淡化是當今世界競相研究的高新技術,美、法、日、以色列等國的技術已經非常發達,而且已形成海水淡化產業。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研究始於50年代,經過40多年的發展,鍛煉了自己的海水淡化專門人才,組建了一些專門研究開發機構,在蒸餾淡化、反滲透兩大技術領域,經過幾個五年計劃的攻關,多項工程的實踐,已經具有豐富的經驗。但由於人們對海水淡化技術的認識不完全,國家經費投入少,使這項技術不能得到很快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