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有用的行情資料,學習更多百科知識
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鹿邑礦產資源有多少
擴展閱讀
石油蛇油有什麼用 2025-02-24 05:01:43
草圖為什麼沒有工具 2025-02-24 04:24:16

鹿邑礦產資源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3-11-19 21:51:28

⑴ 請問,陝西地區主要有什麼礦產

陝西省已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產92種,其中能源礦產5種,金屬礦產27種,非金屬礦產57種,水氣礦產3種。該省礦產資源的主要特點是:資源分布廣泛,金屬、非金屬礦產特大型、大型礦少,中小型礦多,富礦少,中低品位礦多,單一礦少,共伴生礦多。
陝西省礦產資源分布區域特色明顯。陝北和渭北以優質煤、石油、天然氣、水泥灰岩、粘土類及鹽類礦產為主;關中以金、鉬、建材礦產和地下熱水、礦泉水為主;陝南秦嶺巴山地區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及各類非金屬礦產為主。陝西省已查明礦產資源儲量潛在總價值42萬億元,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居全國之首。
陝西省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列的重要礦產有:鹽礦、煤、石油、天然氣、鉬、汞、金、石灰岩、玻璃石英岩,高嶺土、石棉等,不僅資源儲量可觀,且品級、質量較好,在國內、省內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但有些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要礦產,如鐵、銅、錳、鋁、錫、鎢、鉑族金屬,螢石、鉀鹽、磷、金剛石等。或貧礦多、或探明儲量少無可供規劃礦區,或開發利用條件差,少數礦種仍未探明儲量。

⑵ 呂梁的自然資源

呂梁成礦地質條件好,礦產資源豐富,種類較多。全市已發現各種成因類型的礦產40種,產地407處,其中大型礦產地40處,中型礦產地63處,小型礦產地30處,礦點及礦化點274處。呂梁市突出的資源是煤、鐵礦、鋁土礦、耐火粘土、石灰岩、白雲岩、石棉、硅石和含鉀岩石等,已探明一定儲量,其他如硫鐵礦、石膏、大理石、蛭石等非金屬礦產,雖無探明儲量,但多年來一直被群眾採用利用。另外,煤層氣、膨潤土、紫砂陶土、石墨、花崗石等有一定的成礦遠景。

呂梁全市含煤面積11460平方公里,分布在河東煤田、霍西煤田、西山煤田、寧武煤田等四大煤田,佔全市總面積的54.3%。歷年提交過儲量的勘查報告在呂梁或涉及呂梁的共有23個(不包括煤礦擴建報告),勘查區探明儲量約404億噸,佔山西總儲量的15、26%。保有儲量399億噸,焦煤保有儲量159億噸。
鐵礦
呂梁市的鐵礦分布廣,蘊藏量大。已知的礦床13處,礦點及礦化點68處,已探明儲量9.81億噸,佔山西省已知鐵礦探明儲量的28.1%。其中嵐縣袁家村礦區探明儲量9億噸,是山西省已知鐵礦中規模最大的一座礦山。還有探明儲量分布在交城席麻嶺和孝義市西河底。交口、離石、柳林、中陽、臨縣都有鐵礦蘊藏,早被群眾開采利用。
鋁土礦
呂梁市鋁土礦資源豐富,在山西省內占首位。儲量大,質量好,大部分可露天開采,主要分布於興縣東部、中陽北部、孝義西部、交口東部,臨縣、離石、柳林也有分布。全市有38處,其中大型14處,中型14處,礦點10處,探明保有儲量4.4億噸,遠景儲量4.7億噸。礦石成分:三氧化二鋁60-80%,二氧化硅1-20%,鋁硅比在5成以上。並且普遍含有益元素鎵,含量為0.0047-0.0076%。
白雲岩
主要分布於嵐縣、離石、柳林、中陽、交口等地。嵐縣袁家村礦區探明儲量4936萬噸。氧化鎂含量一般為19-20%。
含鉀岩石
含鉀岩石礦區位於臨縣紫金山,求得儲量4.72億噸,是中國罕見的大型含鉀罟礦。氧化鉀含量最高15.2%,最低9%,平均12.95%。地質條件簡單,適宜露天開采。但由於經濟上還不具有效益,盡管礦床條件好,也只能作為潛在優勢資源。 動物資源
根據資料記載和1988年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呂梁市野生動物分屬4綱24目213種,資源比較豐富,主要集中在交城、交口、興縣、方山、嵐縣等地。.其中鳥類有14目16科160,獸類有6目16科36種,屬於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的有褐馬雞、金雕、黑鸛、金錢豹四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有蒼鷹、大鳶、雀鷹、烏雕、草原雕、白尾鷂、獵隼、紅腳隼、紅隼、鴛鴦、原麝、獐、黃羊等20種。
其中褐馬雞屬鳥綱雉科,是中國的國寶之一,山西省的特產,也是世界稀有珍禽。其分布僅見於山西省呂梁山系的蘆芽山、關帝山以及河北省西部的小五台山地區。交城縣龐泉溝一帶是褐馬雞的集中分布區,區內有褐馬雞2000餘只。
植物資源
根據1996年呂梁市林木種質資源普查結果和掌握的資料記載,呂梁市野生植物資源分屬129科945種,其中木本植物57科115屬294種,草本植物72科651種。
呂梁是山西省天然野生沙棘的中心分布區,素有沙棘寶庫之稱。據普查統計:呂梁全市有不同蓋度的天然沙棘面積84.73千公頃,約佔山西全省沙棘面積的五分之一,佔全國沙棘面積的十分之一。其中蓋度在90%以上的面積有6.47千公頃,蓋度在60-90%的面積有25.07千公頃,蓋度在40-60%的面積有26.3千公頃,蓋度在40%以下的面積有26.87千公頃,分別佔全市沙棘總面積的7.7%,29.6%,31.1%,31.6%。寶貴、豐富的潛在資源優勢為開發利用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呂梁市森林水平分布,主要樹種順序為:白皮鬆、油松、華北落葉松;從南到北,從低山到中山,暖溫帶的櫟類楊樺闊葉雜木林到中部、北部高寒山區的側柏,從櫟類楊樺闊葉林逐步過渡到關帝山的華北落葉松、油松為主的針葉混交林。黃河東岸殘垣溝壑區以紅棗為主,黃河丘陵區以刺槐、榆為主,離石三川河、臨縣淵水河、興縣蔚汾河西岸及嵐縣小盆地人工栽植有北京楊、新疆楊、加拿大楊為主的雜交品種。呂梁山東麓的孝義、汾陽、交口等縣(市)的黃土丘陵階地以核桃為主。汾河以西的交城、文水、汾陽、孝義的平川區則是北京楊、毛白楊等雜交楊占絕對優勢,間有旱柳、漳河柳的人工速生豐產林及農田林網。
呂梁市有林地總面積51.5萬公頃,其中成林面積30.3萬公頃,灌木林地18萬公頃,四旁樹4790萬株,摺合面積3.2公頃,森林覆蓋率24.4%。林木蓄積量1823.7萬立方米,其中天然林蓄積1716.4萬立方米。有疏林地3.2萬公頃,未成林造林1萬公頃,苗圃地0.1萬公頃,宜林地16.3萬公頃,25度以上陡坡地14.8萬公頃。有林地總面積51.5萬公頃中,用材林20.3萬公頃,主要分布於山西省直關帝山森林經營局、黑茶山森林經營局、呂梁山森林經營局所屬各林場和呂梁地區所屬交口峪岸坪、交城青沿、興縣惡虎灘等23個縣林場,主要樹種有油松、華北落葉松、山楊、遼東櫟、白樺等,油松居首位,總蓄積634.9萬立方米,面積9.6萬公頃。
呂梁市有古、大、奇、珍稀樹木412株,分布在13縣市的175處,分26科30屬40種,其中古、大、奇樹199株,珍稀樹213株。古、大、奇樹分別為國槐83株、側柏28株、小葉楊13株、油松12株、核桃8株、旱柳12株、白榆4株、揪樹3株、棗樹3株、垂柳2株、青楊2株、桑樹2株、文冠果2株、白皮鬆1株、杏1株、檸條1株、銀杏1株、柳葉鼠李1株、小葉朴1株、單被槭1株、臭椿1株、桃葉衛茅1株、樟樹1株、君迂子1株、細裂槭3株,珍稀樹種分別為單被槭2株、銀杏3株、核桃揪8株、杜仲3株、櫻桃1株、獼猴桃3株、刺五加2株、七葉樹1株、樟子松70株、皺皮木瓜3株、板栗18株、翅果油樹50株、玫瑰12株。

⑶ 山東礦產位居前五的有多少種

山東礦產資源居前五位:石油、黃金、煤炭、石膏、石墨。

山東省(Shandong)是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簡稱魯,省會濟南。位於中國東部沿海北緯34°22.9′-38°24.01′,東經114°47.5′-122°42.3′之間,自北而南與河北、河南、安徽、江蘇4省接壤。

山東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窪平坦,東部緩丘起伏,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東部是山東半島,西部及北部屬華北平原,中南部為山地丘陵,形成以山地丘陵為骨架,平原盆地交錯環列其間的地貌。

類型包括山地、丘陵、台地、盆地、平原、湖泊等多種類型;地跨淮河、黃河、海河、小清河和膠東五大水系;屬暖溫帶季風氣候。

截至2020年6月,山東省轄16個地級市,共58個市轄區、26個縣級市、52個縣,合計136個縣級行政區。664個街道、1092個鎮、68個鄉,合計1824個鄉級行政區。

礦產資源:

截至2010年底,山東省已發現礦產150種(貝殼砂、球石、彩石不在全國統計范圍內),查明資源儲量的有81種,其中石油、天然氣、煤炭、地熱等能源礦產7種。

金、鐵、銅、鋁、鋅等金屬礦產25種;石墨、石膏、滑石、金剛石、藍寶石等非金屬礦產46種; 地下水、礦泉水等水氣礦產3種。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產地2560處(不含供伴生礦產地數)。

山東查明的礦產資源儲量較豐富,資源儲量在全國佔有重要的地位。列全國前5位的有44種,列全國前10位的69種,以非金屬礦產居多。

國民經濟賴以發展的15種支柱性礦產山東均有查明資源儲量,其中石油、鐵、鋁、金、鉀鹽、鹽礦、石灰岩等礦產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前10位。

據2010年底全國保有資源總量統計,山東列全國第1位的礦產資源有金、鉿、自然硫、石膏等11種;列全國第2位的有菱鎂礦、金剛石等10種;列第3位的有石油、鈷、鋯等10種;列第4位的有耐火粘土、滑石、明礬石等5種。

列第5位的有油頁岩、鐵礦等8種;列第6位的有重晶石、鉀鹽等6種;列第7位的有鋁土礦、紅柱石等8種;列第8位的有鹽礦、長石等5種;列第9位的有方解石、石棉等5種;列第10位的有煤1種。

⑷ 保定市的礦產等資源是怎樣的

保定市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16.20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22.23億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29.78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6.32億立方米。

⑸ 膠東地區區域礦產

膠東地區貴金屬和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十分豐富,有金、銀、銅、鉛、鋅、鉬、鎢、鈦、鋯(鉿)、鈹、銻等。特別是金礦,保有資源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首位。另外,膠東地區也是山東省重要的鉬、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礦產地。

目前,膠東地區已發現岩金礦床200餘處,其中特大型—大型金礦40餘處,主要分布於萊州、招遠、蓬萊、棲霞、福山、牟平、乳山等地,礦床分布頻度、大型礦床數量均居國內首位。金礦床具有區域集中、規模大、富集強度高和成礦期短的特點,被我國地質學家稱為「中生代成礦大爆發」或「金屬異常巨量堆積」(翟明國等,2004a)。

膠東主要金礦床類型有破碎帶蝕變岩型(焦家式)和含金石英脈型(玲瓏式),此外,按照礦石主要特徵和控礦構造性質還劃分了破碎帶石英網脈帶型(河西式)、石英硫化物脈型(鄧格庄式)、層間滑脫拆離帶型(杜家崖式)、蝕變礫岩型(發雲夼式)、盆緣斷裂角礫岩型(蓬家夼式)等過渡類型金礦床(李士先等,2007)。蝕變岩型金礦石的工業類型為低硫型金礦石,含金石英脈型包括低—中硫型金礦石,石英硫化物脈型為高硫型金礦石,在地域分布上表現為自西向東礦石中硫含量逐漸增高的趨勢。礦床圍岩主要有早前寒武紀變質岩系、侏羅紀玲瓏花崗岩、白堊紀郭家嶺花崗岩,也有白堊紀萊陽群底部礫岩(發雲夼式)和白堊紀中基性脈岩。近年研究表明,不同類型金礦形成於同一時代、統一的構造背景(葉傑等,2002)或屬於同一構造-熱液成礦系統(張連昌等,2002a),是同一構造背景、同一成因、同一時代形成的產於不同構造部位、不同圍岩條件的不同自然類型(宋明春等,2010b)。流體包裹體研究表明,膠東金礦床的成礦流體為中溫、中壓以及低到中等鹽度(趙宏光等,2005),說明膠東金礦主要為中溫熱液金礦。

焦家式金礦是中國最重要的金礦類型,全國以往發現的資源儲量超過100 t的金礦中有二分之一以上為焦家式金礦。該類型金礦為受斷裂構造控制的金礦(宋明春等,2010c,2011a,b),一般產於斷裂主斷面下盤,礦床規模大,礦化連續穩定。礦床形態簡單,多為大脈狀或餅狀。礦石類型單一,礦石構造主要為細脈浸染狀和網脈狀。礦體傾角較緩,一般不超過50°。膠東金礦的主體,規模大於50 t的金礦床多為焦家式金礦床。

玲瓏式金礦床的主要特點是:礦床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個別大型(如玲瓏金礦田108號脈)礦體呈簡單的脈狀,多形成礦脈群。金礦床受主幹斷裂伴生、派生的低級別、低序次陡傾角斷裂控制,因而礦體也呈高角度傾斜。

膠東地區大量發育的北東—北北東走向斷裂構造是金礦成礦的有利部位,主要控礦斷裂有三山島斷裂、焦家斷裂、招平斷裂、西林斷裂、陡崖斷裂、金牛山斷裂等。膠東金礦主要成礦單元包括膠西北、棲蓬福、牟乳三個成礦小區,三山島、焦家、招平、棲霞—大柳行、桃村、牟乳六條成礦帶,三山島、焦家、靈北、鞍石、大莊子、玲瓏、大尹格庄、舊店、棲霞、大柳行、萊山、蓬家夼、鄧格庄十三處金礦田(圖2-5)。

圖2-5 膠東地區區域地質及金礦分布分區圖

(據宋明春等,2013,有修改)

1—第四系;2—新近系—古近系;3—白堊系;4—古—新元古界;5—新元古代含榴輝岩的花崗質片麻岩;6—太古宙花崗-綠岩帶;7—白堊紀嶗山花崗岩;8—白堊紀偉德山花崗岩;9—白堊紀郭家嶺花崗閃長岩;10—侏羅紀花崗岩類;11—三疊紀花崗岩類;12—整合/不整合地質界線;13—斷層;14—大—特大型金礦床/中小型金礦床;15—金成礦小區范圍及編號;16—金成礦礦帶位置及編號;17—金礦田編號。ME1—膠西北成礦小區;ME2—棲蓬福成礦小區;ME3—牟乳成礦小區。MB1—三山島金礦帶;MB2—焦家金礦帶;MB3—招平金礦帶;MB4—棲霞—大柳行金礦帶;MB5—桃村金礦帶;MB6—牟乳金礦帶。OF1—三山島金礦田;OF2—焦家金礦田;OF3—靈北金礦田;OF4—鞍石金礦田;OF5—大莊子金礦田;OF6—玲瓏金礦田;OF7—大尹格庄金礦田;OF8—舊店金礦田;OF9—棲霞金礦田;OF10—大柳行金礦田;OF11—萊山金礦田;OF12—蓬家夼金礦田;OF13—鄧格庄金礦田

膠東地區已查明資源儲量的鉬礦產地有五處,主要分布於膠東東部的煙台福山、牟平、棲霞及威海榮成等地(圖2-6)。其中大型礦床一處(福山邢家山鉬鎢礦),中型礦床一處(棲霞尚家莊鉬礦),其餘三處為小型,另有十餘處礦點和礦化點。已發現鉬礦床中煙台福山邢家山礦床與鎢礦共生(伴生鎢礦床達到中型規模)外,其他多為獨立鉬礦,如榮成冷家、大李家、團欒,威海廟後、西山後礦床(點)等(表2-6),有少數為鉛鋅、銅金等礦床的伴生礦,如牟平孔辛頭銅鉬礦床、棲霞香夼鉛鋅礦伴生鉬礦體等。礦床成因類型主要有接觸交代(矽卡岩)型、斑岩(細脈浸染)型及熱液充填型,以前兩類為主,有時兼具兩種成因特徵(孔慶友等,2006)。

圖2-6 膠東地區區域地質及主要金鉬礦床分布和成礦分區圖

(據宋明春等,2014,有修改)

1—第四系;2—新近系—古近系;3—白堊系;4—前寒武系;5—含榴輝岩的新元古代花崗質片麻岩;6—太古宙花崗-綠岩帶;7—白堊紀嶗山花崗岩;8—白堊紀偉德山花崗岩;9—白堊紀郭家嶺超單元;10—侏羅紀玲瓏花崗岩;11—三疊紀花崗岩類;12—地質界線;13—斷層;14—大—特大—中小型金礦/中小型銀礦/中小型多金屬(鉛鋅)礦/中小型銅礦/大型—中小型鉬礦;15—金礦成礦小區(J—膠西北成礦小區;Q—棲蓬福成礦小區;M—牟乳成礦小區);16—有色金屬礦成礦小區(QF—棲霞—福山成礦小區;R—榮成成礦小區)

表2-6 膠東地區主要鉬礦床(點)一覽表

續表

山東省銀礦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膠東地區,主要集中分布於煙台招遠、萊州、棲霞、龍口、福山、牟平和威海榮成、乳山等地。膠東地區銀礦多為金礦床和鉛、鋅、銅礦床的伴生礦種,已查明伴生銀礦床五十餘處,獨立銀礦床僅有三處(招遠十里堡、棲霞虎鹿夼和榮成老橫山)(表2-7)。銀礦床產出整體具有如下特點:①銀礦規模總體偏小,但儲量分布相對集中,已發現的中型礦床僅三處(福山王家莊銅礦床、萊州倉上金礦床及棲霞香夼鉛鋅礦床伴生的銀礦床),但其資源量佔到全省已查明總量的45%(截至2002年)。②獨立銀礦床資源量很少,90%以上為伴生銀礦,伴生銀礦產地中,與金礦伴生的銀資源量約占總伴生儲量的56%,與鉛、鋅、銅礦伴生的銀資源量約占總伴生儲量的43%。③與金礦伴生的銀礦礦石品位普遍較低(孔慶友等,2006)。

表2-7 膠東地區主要獨立銀礦床(點)一覽表

山東省銅礦資源不多,但礦床(點)分布較廣,全省已知銅礦點有230處左右,在魯東和魯西地區均有分布。已發現的銅礦床(點)有單獨的銅礦床、以銅為主的銅金及銅鉛鋅礦床、金礦中伴生的銅礦床、鐵礦中伴生的銅礦床、鉛鋅鉬及硫鐵礦中伴生的銅礦床等類型。膠東地區銅礦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海陽—乳山—榮成地區(多為熱液充填脈型銅礦)和萊州—招遠—棲霞地區(多為焦家式、玲瓏式等金礦床伴生的銅礦)。目前,除煙台福山王家莊銅礦、棲霞香夼鉛鋅礦共生銅礦達到中型規模外,其餘的均為小型銅礦床(表2-8)。

山東省已查明鉛礦區中,有主產礦區鉛礦(單一礦及鋅、銅、金等多金屬的共生礦)13處,伴生礦區鉛礦(金、銀、銅的伴生礦)24處。已查明鋅礦區中,有主產礦區鋅礦(鉛、銅、金、多金屬等的共生礦)10處,伴生礦區鋅礦(金、銀、銅的伴生礦)14處(孔慶友等,2006),已發現的鉛鋅礦床中主要為小型礦床和礦點。膠東地區鉛鋅礦床主要分布在煙台市的棲霞、招遠、龍口,青島市的平度,威海市的榮成、乳山等地,大致可以劃分為煙台福山—棲霞和威海—榮成兩個密集成礦(遠景)區。大部分礦床為鉛鋅的共生礦,獨立鉛礦或者鋅礦很少,有二分之一以上為金銀或銅礦床的伴生礦床(表2-8),如平度舊店金礦、平度謝格庄多金屬礦、招遠十里堡銀礦、招遠原疃金礦、招遠大尹格庄金礦、萊州留村金礦、棲霞百里店金礦、棲霞下瑤溝多金屬礦、棲霞虎鹿夼銀礦、牟平下雨村金礦、威海范家埠金礦、乳山白石金礦、榮成金角口多金屬礦等的共(伴)生鉛鋅礦。以鉛鋅礦為主的礦床主要有棲霞香夼鉛鋅礦、龍口鳳凰山鉛鋅礦及榮成產里鉛鋅礦等。

表2-8 膠東地區主要鉛鋅、銅礦床(點)一覽表

續表

膠東地區以金為主的多金屬礦較少,僅威海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鄧格金-銀-鉛鋅銅多金屬礦1處,為小型礦床。

⑹ 河南省的礦產資源有哪些它們被分部在哪裡它們是不是用不完

河南地層較齊全,地質構造復雜,找礦條件優越,是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省份之一,其特點如下:
礦產種類多,開采價值大。在河南境內已發現102種礦產,已探明儲量有78種。既有鋁、鉬、金、銀、銅、鉛、鋅、鎢、銻等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又有鐵、鈦、釩等黑色金屬礦產;既有煤、石油、天然氣等能源礦產,又有耐火粘土、螢石、天然鹼、珍珠岩、石墨、寶石等非金屬礦產。在河南多樣的礦產中,有不少礦產儲藏豐富,開采價值大,儲量居全國前8位的礦產達55種,鉬、藍晶石、珍珠岩、天然鹼、鑄型用砂等5種礦產儲量居全國第一位;煤炭、石油、天然氣、鋁、鉬、金、銀和水泥灰岩、耐火粘土、大理石等儲量也極為豐富。
地區分布既廣泛,又相對集中。各個地區都蘊藏有一定數量的礦產資源,分布比較廣泛,但不同的礦產資源在地區分布上又有相對集中的特點,例如全省96%的煤炭資源集中分布在京廣線以西;99%的鉬礦資源集中分布在欒川縣境內;石油、天然氣資源集中分布在豫東北和豫西南;鋁土礦集中分布在鄭州以西到三門峽一帶。礦產資源分布廣泛又相對集中,有利於揚長避短,發揮地區優勢,合理地進行產業布局。
共生、伴生礦床多,少數礦產儲量有限。河南礦床組成復雜,很多礦產以共生或伴生的形式出現。例如鋁土礦常常與耐火粘土、溶劑灰岩、煤等礦產共生,在金礦中常與銀、銅、鉛、鋅、鎢等多種礦產共生,這說明河南在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大有作為,在礦產資源的開發時注意綜合回收,變一礦為多礦。河南不少礦產儲量豐富,但有幾種礦產資源缺乏,鐵礦95%為貧礦;磷礦資源貧乏;錳、鎳、金剛石等礦產嚴重不足;銅、鉛、鋅的資源也比較緊張。
資源儲備條件較好,開發條件優越。河南多數煤層比較穩定,地質構造簡單,埋藏較淺,適合建設大中型礦井,易於機械化開采。石油、天然氣和鋁土礦等資源的貯存條件也比較好。河南交通四通八達,礦區的區位條件好,開發條件優越。

⑺ 河南洛陽有哪些自然資源

洛陽物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采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洛陽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天然葯物理學480餘種。水資源也很豐富,境內有黃河、洛河、伊河、廛河、澗河等河流和陸渾、故縣兩座大型水庫。洛陽位於豫西山區,東臨嵩岳,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復雜多變,孕育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北25公理有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及舉世矚目的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270平方里浩淼水面與崇山峻嶺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北方千島湖的壯觀畫面。東80公理有中嶽嵩山及少林寺名勝,青山疊翠,峰巒聳峙,寺廟巍巍,武校林立。南部和西部50到160公里范圍內,分布有國家森林公園白雲山、龍峪灣、花果山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伏牛山,有欒川老君山、洛寧神靈寨、嵩縣天池山、新安青要山等8個省級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還有「北國第一溶洞」雞冠洞、「北國水鄉重度溝和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等景點。這些勝景密布且景景相連的自然景觀,或山巍水澈,或峰奇水石怪,或谷狹洞幽,或竹翠林茂,或泉清瀑壯,融雄峻、奇險、秀麗於一爐,集豪野剛陽、明秀陰柔為一體,兼具南北自然風光之神韻。隨著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的逐步完善,特別是小浪底至南部自然景區旅遊快速通道的建設,這些久違人間的於生麗景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洛陽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名城,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稱。北臨嵯峨逶迤的邙嶺,南對亘古聳黛的嵩山。境內伊、洛、澗、湹諸水並流,其地廣衍,平夷洞達,土質肥美,物產豐饒。周山環繞,雄關林立,自古形勢甲於天下。
洛陽市地處河南省西部,橫跨黃河中游南北兩岸,東連鄭州市,西接三門峽市,南鄰南陽市、平頂山市,北界焦作市。市境東西最大橫距170公里,南北最大縱距168公里,總面積1.52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9%,其中耕地面積554萬畝。總人口636萬,其中市區人口146萬。現轄1市(偃師市)8縣(孟津縣、新安縣、伊川縣、宜陽縣、汝陽縣、欒川縣、嵩縣、洛寧縣)8區(郊區、吉利區、澗西區、西工區、老城區、湹河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省經濟技術開發區),�洛陽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有漢、回、滿、蒙古等32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少數民族人口中,回族人口最多,佔少數民族人口的70%以上。成立於1962年的廛河回族自治區是全市唯一的少數民族縣級行政區。
「永懷河洛間,煌煌祖宗業」。數萬年前,我們的祖先開始在這塊美麗富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漁獵稼穡,創造著人類幼年時期的文化。「崤函帝宅,河洛王國」,當中國進入階級社會時,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就在洛陽一帶立國。之後,商朝、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此建都。建都歷史長達1529年。建國以來,考古工作者,在洛陽發掘出十餘座古城遺址,其中的二里頭夏朝都城、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隋唐東都城,集歷代都城建設之精華,代表營國制度的發展進程,被譽為「洛陽五大古 城遺址」。洛陽是我國「七大古都」中,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時間最長的歷史文化名城。
洛陽在歷史上相當長的時期內,曾經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亦是道路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西周初期,在中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洛陽是其中心,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唐大運河上,舳艫相接,帆影聯翩,從洛陽東達於海,西至關隴,南下蘇杭,北朔幽燕;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
「天下名園重洛陽」,「洛陽牡丹甲天下」,名園代出,別饒幽趣,國色天香,艷冠群芳。西周至北宋,洛陽園囿,數以百計,或鳳閣龍樓,上連霄漢;或剔透玲瓏,奼紫嫣紅。歷代文人騷客,潑墨古剎,揮毫岩壁,為古城增添詩情畫意。
洛陽是文化的讀本。中華民族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就出自洛陽,被奉為「人文之祖」的伏羲氏,根據河圖和洛書畫成了八卦和九疇。從此,周公「制禮作樂」,老聃著術文章,孔子入周問禮,班固在這里寫出了中國第一部斷代史一《漢書》,司馬光在這里完成了歷史巨著--《資治通鑒》,著名的「建安七子」、「竹林七賢」,「金谷二十四友」曾雲集此地,譜寫華彩篇章,左思一篇《三都賦》,曾使「洛陽紙貴 」.....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成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更成為海外遊子尋根問祖的熱點

⑻ 臨沭縣的礦產等資源是怎樣的

臨沭縣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重晶石、金剛石、大理石、石英石、金紅石、雲母、陶土、粘土頁岩、優質礦泉水等20餘種,其中金紅石、陶土、粘土頁岩儲量十分豐富,質量非常好,具有很高的開采利用價值,聞名全國的「常林鑽石」(158.7860克拉,出土時中國最大、世界第二)就出土在臨沭縣曹庄鎮常林村,享有「鑽石之鄉」的美譽。

臨沭縣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3.19億立方米,可利用水量全年平均1.57億立方米;過境客水量沭河年平均11.22億立方米,分沂入沭水道0.93億立方米,自黃白溝流入500萬立方米,自青雲攔河壩引入1.0億立方米,總計13.2億立方米。地下水多年平均總儲量1.91億立方米,其中靜儲量1.43億立方米,可開采量為0.5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