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沒有了水資源會有什麼危害

沒有了水資源會有什麼危害

發布時間: 2023-12-16 14:54:34

Ⅰ 水資源缺乏會導致哪些後果

報告表明,在未來,水資源的缺乏可能會導致一些嚴重的後果。首先它可能會產生更多的健康問題。水資源的缺乏就意味著飲用水不再有保障。安格曼先生說,諸如霍亂等在水中傳播的疾病會使世界出現許多問題。水缺乏也會引起更多的國際紛爭。各國可能由於水而發動戰爭。現在有些國家,例如埃及,荷蘭,柬埔寨,敘利亞,蘇丹和伊拉克等,60%的純凈水是從國外進口的。報告認為水缺乏將影響發展國家發展經濟的能力。這是因為新工業在開始階段經常需要大量的水。 水和空氣一樣,是人和一切生物所必需的。人離不開水,動植物也離不開水,科學家早已證實,早期的原始生命緣於水。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水是生命之源。在自然界中,大海、江河、湖泊、冰川以及地下水,構成了一個水的世界,科學家稱它們為水圈。水圈和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世界。
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在海洋出現之前,地球和太陽系中的其它行星一樣,沒有任何生命。海洋的暖濕氣流是形成雲雨的主要因素。在陽光的照射下,大量的水蒸氣湧向天空,隨著氣流飄向大陸,在冷空氣的作用下,形成降雨,一部分雨水通過江河重新回到兩極和大海,另一部分則滲透到地下,成為地下水。而在南北兩極和大陸高寒地帶,降水是以雪的形式出現的。由於氣溫過低,大量的積雪又難以變成堅冰,於是便形成了冰川。我國的喜馬拉雅山和昆侖山上的冰川,是青藏高原和新疆地區的主要水源地,連我們的母親河黃河、長江,也發源於青藏高原的冰峰雪線。每年夏季,當太陽的光輝照射到冰峰的時候,融化的冰雪順著溝壑江河,流向原野,流向牧場,成了當地人畜飲用和農牧灌溉的主要水源。
豐富的水資源給萬物帶來生機,使生態保持平衡。從太空觀察,地球是一個藍色的星球,71%的地球面積為水所覆蓋,然而,人們很難想像,傳統觀念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已開始成為稀有資源,水資源保護已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據科學家估計,地球儲水總量13.7億立方公里,而淡水卻只佔其中的2.5%。淡水的68.7%又封存於兩極冰川和高山永久性積雪之中,這么一來,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可利用淡水,存在於地下蓄水層、河流、湖泊、土壤、沼澤、植物和大氣層中,這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不易取得。根據聯合國關於一個國家如果每人每年供水不足1000立方即為缺水國家的標准來看,中國人口佔世界總人口的22%,而淡水佔有量僅佔世界的8%,人均淡水佔有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3,是眾所周知的貧水國家。
水資源短缺造成的最為嚴重的後果,便是一些國家的人民身體健康狀況惡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發現,現在發展中國家有10億人喝不上淡水,全世界每年有1000萬人死於因飲用臟水或污染水引起的疾病。而更令人不安的是,在世界許多地區,都隱伏著國與國之間為爭奪水資源而發生沖突的危機。水資源危機中另一個不可忽視的方面便是城市缺水問題,在聯合國列出的最有可能面臨缺水問題的城市名單中包括我國的北京和上海,另外還有開羅、孟買、雅加達、墨西哥等特大城市。
我國是個多山多河的國家,流域面積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江河有1500多條。但我國人口眾多,相對而言,水資源比較貧乏。就全世界而言,工業的高度發展,不僅對淡水的使用量越來越大,排放的大量污水對江河湖泊以及大海的污染也日甚一日,以至使大海出現赤潮,江河魚蝦絕跡,有的甚至成為臭河、死河。
保護水資源,防止水污染,已成了環保工作的重中之重。
■整個地球的水大約有14×1017立方米,其中97%以上是人類不能飲用的海水,餘下的3%雖為淡水,但淡水中的77.2%又存在於冰川雪山之中,22.4%的水為土壤中的水和地下水,其餘0.4%為地表水。實際上,地球上可供人類開發和利用的淡水資源僅佔地球總儲水量的0.77%。
■我國水資源總量約為2.7×1012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佔有水量很少,僅為世界人均的1/4,居世界第八十八位,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每年缺水量約為300×108立方米,受旱農田有2—3億畝,8000萬農村人口飲水很困難。城市供水不足,全國517個城市有300多個缺水,每年缺水量為58×108立方米。
水環境容量是指在不影響水的正常用途的情況下,水體所能容納的污染物的量或自身調節凈化並保持生態平衡的能力。水環境容量是制定地方性、專業性水域排放標準的依據之一,環境管理部門還利用它確定在固定水域到底允許排入多少污染物。
地球上約有1.36×108立方公里的水,水主要分布於海洋、冰川、地面、地下及大氣之中。人類使用的水,基本上都是淡水,而淡水質量僅佔地球總水質量的0.63%。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用水量迅速增加,淡水資源日趨緊張。同時,由於污染,使可用水量減少,這就更激化了水源短缺的矛盾。
我國的水資源形勢也相當嚴峻。我國的淡水資源儲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於人口眾多,因此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
人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隨著飲水和食物,把水中的各種元素通過消化道進入人體的各個部分。當水中缺乏某些或某種人體生命過程所必需的元素時,都會影響人體健康。例如,有些地區水中缺碘,長期飲用這種水,就會導致「大脖子病」,就是醫學上所稱的「地方性甲狀腺腫」。當水中含有有害物質時,對人體的危害更大。致癌物質可以通過食用受污染的食物(糧食、蔬菜、魚肉等),帶入人體,還可以通過飲水進入人體。據調查,飲用受污染水的人,患肝癌和胃癌等癌症的發病率,要比飲用清潔水的高出61.5%左右。當污水中含有汞、鎘等元素排入河流和湖泊時,水生植物就把汞、鎘等元素吸收和富集起來,魚吃水生植物後,又在其體內進一步富集,人吃了中毒的魚後,汞、鎘等元素在人體內富集,使人體患病而死亡。這樣,從水生植物->水生小動物->小魚->大魚->人體,形成了一條食物鏈。人體最後成了汞、鎘等元素的「落腳點」。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護、改良與合理利用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水土資源,維護和提高土地生產力,以利於充分發揮水土資源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建立良好生態環境的綜合性科學技術。目前水土保持由三大類措施組成: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主要是水土保持耕作法。結合耕作,在坡耕地上修成有一定蓄水能力的臨時性小地形,如區田、畦田、溝壟種植等。美國、蘇聯等國還廣泛採用覆蓋耕作、免大躍進法和少大躍進法等。此外,還有深耕、密植、間作套種、增施肥料、草田輪作等,都是水土保持農業技術措施。水土保持林草措施,或稱水土保持植物或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是,改善大地植被,增大地表糙率,從而減輕雨滴對地面的打擊,增加土壤入滲,減少地表徑流量,減緩流速和削弱沖刷力。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主要作用是通過修建各類工程改變小地形,攔蓄地表徑流,增加土壤入滲,從而達到減輕或制止水土流失,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的目的。根據所在位置和作用,可分坡面治理工程、溝道治理工程和護岸工程3大類。各類措施特別是工程措施與林草措施之間,始終存在著互相依賴,相輔相成的關系。
水土保持工作對發展山區、丘陵區和風沙區的生產和建設,整治國土、治理江河、減少乾旱和風沙災害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Ⅱ 水資源缺乏的危害

水資源缺乏的危害
水資源缺乏的危害日趨加劇的水污染,已對人類的生存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成為人類健康、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障礙。據世界權威機構調查,在發展中國家,各類疾病有8%是因為飲用了不衛生的水而傳播的,每年因飲用不衛生水至少造成全球2000萬人死亡,因此,水污染被稱作"世界頭號殺手"。
水體污染影響工業生產、增大設備腐蝕、影響產品質量,甚至使生產不能進行下去。水的污染,又影響人民生活,破壞生態,直接危害人的健康,損害很大。
(1)危害人的健康水污染後,通過飲水或食物鏈,污染物進入人體,使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鉻、銨類、笨並(a)芘等,還可誘發癌症。被寄生蟲、病毒或其它致病菌污染的水,會引起多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重金屬污染的水,對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鎘污染的水、食物,人飲食後,會造成腎、骨骼病變,攝入硫酸鎘20毫克,就會造成死亡。鉛造成的中毒,引起貧血,神經錯亂。六價鉻有很大毒性,引起皮膚潰瘍,還有致癌作用。飲用含砷的水,會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許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機體代謝障礙,皮膚角質化,引發皮膚癌。有機磷農葯會造成神經中毒,有機氯農葯會在脂肪中蓄積,對人和動物的內分泌、免疫功能、生殖機能均造成危害。稠環芳烴多數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劇毒物質,進入血液後,與細胞的色素氧化酶結合,使呼吸中斷,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們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與水有關。傷寒、霍亂、胃腸炎、痢疾、傳染性肝類是人類五大疾病,均由水的不潔引起。
(2)對工農業生產的危害水質污染後,工業用水必須投入更多的處理費用,造成資源、能源的浪費,食品工業用水要求更為嚴格,水質不合格,會使生產停頓。這也是工業企業效益不高,質量不好的因素。農業使用污水,使作物減產,品質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農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質量。海洋污染的後果也十分嚴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鳥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營養化的危害在正常情況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條件,而且氧參加水中的各種氧化-還原反應,促進污染物轉化降解,是天然水體具有自凈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鉀的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有機物在水中降解放出營養元素,促進水中藻類叢生,植物瘋長,使水體通氣不良,溶解氧下降,甚至出現無氧層。以致使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發黑,水體發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進而變成沼澤。這種現象稱為水的富營養化。富營養化的水臭味大、顏色深、細菌多,這種水的水質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斷魚大量死亡。
寫水資源缺乏的國家非洲的這些國家都很缺的呀,其實水資源缺的國家很多的,就連我們國家都算是確實水資源的呀
水資源的缺乏會帶來什麼危害?大便後沒水可沖的痛苦
諾魯水資源缺乏的原因因為諾魯是海島國家,島內沒什麼資源,唯一的就是鳥糞,還有海水可不是水資源,海水是海水,水資源是說的淡水資源,該國沒河水沒冰川,故
水資源缺乏的主要原因土地越來越沙漠化了.樹被砍光了,都變成沙漠了,就沒有水了!
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程度中國水資源總量占降水總量的44.2%,平均每平方公里產水29萬立方米。淡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立方米,佔世界第6位,人均佔有量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1/4,排在第88位。
中國幅員廣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植被種類豐富,分布錯綜復雜。在東部季風區,有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中、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亞熱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以及亞高山針葉林、溫帶森林草原等植被類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區,有乾草原、半荒漠草原灌叢、干荒漠草原灌叢、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叢等植被類型。
植物種類多,據統計,有種子植物300個科、2980個屬、24600個種。其中被子植物2946屬(佔世界被子植物總屬的23.6%)。比較古老的植物,約佔世界總屬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銀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區現代已經絕滅,都是殘存於中國的「活化石」。種子植物兼有寒、溫、熱三帶的植物,種類比全歐洲多得多。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栽培植物。從用途來說,有用材林木1000多種,葯用植物4000多種,果品植物300多種,纖維植物500多種,澱粉植物300多種,油脂植物600多種,蔬菜植物也不下80餘種,成為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關於水資源缺乏的成語山窮水盡shānqióngshuǐjìn
[釋義]山和水都到了盡頭;已沒有路可走。比喻陷入絕境。
[語出]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李八缸》:「苟不至山窮水盡時;勿望給與也。」
[正音]水;不能讀作「suǐ」。
[辨形]盡;不能寫作「勁」。
[近義]日暮途窮窮途末路
[反義]柳暗花明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聯合式。
中國水資源缺乏的原因我國水資源現狀及面臨的問題:我國擁有大量的江河湖泊,水資源豐富,但是由於人口眾多,人均佔有水量僅為世界人均佔有水量的1/4。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造成不同地區的水患與水旱相繼發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的迅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使水資源供需矛盾進一步突出。我國水資源面臨的問題主要包括:防洪安全仍缺乏保障;水資源緊缺與用水嚴重浪費並存;水資源過渡開發造成生態環境資源的破壞嚴重;水質污染發展迅速,已到極為嚴重的程度。
中國水資源缺乏的原因分兩方面
自然原因:1水資源人均量低.我國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若按人均水資源量計算,人均佔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
2水資源分布不平衡.我國水資源分布同人口、耕地分布極不協調,長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珠江流域、浙閩台諸河、西南諸河等流域,國土面積、耕地和人口分別佔全國的36.5%、36%和54.4%,但水資源總量卻佔全國的81%,人均水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畝均佔有量是全國平均值2.3倍;遼河、海灤河、黃河、淮河流域,面積為全國的18.7%(相當於南方的一半),水資源總量卻只為南方4片的10%;北方耕地佔全國的45.2%,人口佔全國的38.4%,水資源總量更少,特別是海灤河流域尤為明顯,人均佔有水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畝均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4%,水資源這種不均衡分布,嚴重地制約了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
人為原因:水資源污染嚴重、用水效率低下.1.一些地區不顧自身的水資源條件,盲目發展高耗水、高污染項目;有些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沒有充分重視節水問題,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識。2節水設施的投入嚴重不足.3.宣傳教育力度不夠,公眾節水意識不強,浪費水資源的現象普遍存在,還沒有形成全社會節水的良好風氣。
中亞水資源缺乏的政治原因中亞水資源沖突和沖突升級的原因
中亞五國水資源沖突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有水資源分布不均造成的客觀原因,還有各國經濟發展戰略、水資源利用開發、人口快速增長和環境約束等社會經濟原因。
(一)中亞水資源自然分布、開發利用和消費水平不均衡
一是中亞水資源分布不均勻導致河流下游國家的水資源短缺。烏茲別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為704立方米,土庫曼為232立方米。相比之下,哈薩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為4484立方米,塔吉克為1.1171萬立方米,吉爾吉斯斯坦為1.0394萬立方米[2]。二是中亞各國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量存在差異。屬於上游國家的塔吉克和吉爾吉斯斯坦水資源使用量總共佔17%,而下游國家即烏茲別克、哈薩克和土庫曼水資源使用量分別佔52%、20%和10%。三是中亞各國水資源利用效率很低。從目前情況看,中亞五國水資源利用效率都很難達到聯合國《關於非航海用國際水資源開發利用條例》所規定的公平性標准。
(二)獨立之前的農業區域差異化戰略
沙皇時代對中亞國家實施的農業政策——棉花資源戰略是中亞水資源沖突激化的開端[3]。蘇聯時期區域之間的農業分工和動力分工體系及盲目的灌溉農業擴張戰略更加劇了水資源的不均衡利用。1998年,俄羅斯學者科特爾亞科夫(Kotljakov)認為,蘇聯時期的灌溉農業開發政策是中亞農業用水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4]。20世紀60年代初期,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的灌溉農業區均增加1.5倍,哈薩克增加1.7倍,土庫曼增加2.4倍。90年代初獨立後,這一狀況並沒有得到遏制。當前,中亞五國的灌溉土地面積在1990年的基礎上增加了250萬公頃。
(三)政治方案的缺失
長期以來,聯合國和中亞五國過度關注技術效率和灌溉面積的縮小,而沒有關注真正意義上的政治解決方案。聯合國中亞問題專家溫薩爾(Weinthal)於2006年認為,中亞水資源專家總是把簡單的技術解決方案等同於復雜的政治解決方案。因為社會經濟結構調整不僅遇到技術層面問題,還會為保守的政治家所左右。世界銀行承認減少水稻灌溉和棉花種植面積是不可能的。也有人認為,棉花不僅保證了政治和社會的穩定性,還會帶來豐厚的外貿收入。因此,中亞各國政治家不願意支付更高的改革成本以支持社會政治變革[5]。
(四)各國繼續強調糧食安全和食物自給自足的農業政策
獨立後,吉爾吉斯斯坦農產品的結構變化非常快。例如,棉花種植面積增加近25%,小麥種植面積增加75%,水稻種植面積增加219%,蔬菜種植面積增加129%,導致水資源依賴性農業的迅速擴張。土庫曼灌溉農田面積從150萬公頃增至180萬公頃。土雖然採用穩定政策,使棉花種植面積始終保持在57萬公頃,但小麥種植面積卻從35萬公頃增加到55萬公頃。1991年,烏茲別克擁有灌溉農業土地420萬公頃,2000年擴大到450萬公頃,2005年進一步擴大到492萬公頃。在快速實現食品自給自足的政策指引下,烏茲別克棉花種植面積減少了10%(1992年為166.67萬公頃,目前為142.5萬公頃左右),但規模仍然很大;嚴重依賴水資源的小麥、水稻和蔬菜等種植面積增長過快,平均增加了30%左右。
(五)環境包容和人口增長之間的矛盾
一方面,中亞五國人口增長較快,聯合國經濟環境和社會合作組織的最低估算為1.7%[6]。按照這一估算,到2025年,中亞五國人口將達到7000萬。另一方面,化肥和有害殺蟲劑使用量增加。目前,中亞各國,尤其是烏茲別克、土庫曼灌溉農業區化肥使用量是1992年的兩倍之多,且呈現繼續增長的態勢。過多的化肥和農葯滲透到地下,導致地下水資源的二次污染。根據荷蘭經濟學家斯普爾(Spoor)2000年的估計,每年至少總量達8400萬噸的咸鹽流入河流。上游國家工業企業和采礦企業排放的污染物導致中下游國家灌溉水和飲用水的污染。再說,河水已經出現斷流。1960年,錫爾河有560億立方米河水流入鹹海。到1970年,錫爾河河水不再流入鹹海。而到1980年,阿姆河河水也不再流入鹹海。1980年,鹹海或分為兩個部分:北部小海和南部大海。鹹海的生態災難已經很嚴重,如鹹海鹽鹼度提高,至少24種鹹海魚種被滅絕。目前,至少200萬人口生存在惡劣的環境中,承受著由飲用水導致的腫瘤、呼吸道綜合症、偏癱和痴呆症等慢性病折磨,鹹海區域嬰兒的死亡率達到10‰[7]。
(六)中亞各國從自身利益出發實施的一系列能源開發和灌溉區開發項目
一是塔吉克於2003年重新啟動的羅貢和桑圖達()水力發電項目[8]需要大量水資源。二是土庫曼於2000年啟動的金世紀湖項目對阿姆河的影響甚大,直接影響烏茲別克的利益。三是阿富汗經濟重振導致水資源利用量的增加。阿富汗2007年提出的有關水資源管理方面的新政策顯然對阿姆河產生深遠的影響。例如,新政策提出的「仙女山」(GoodHill)項目,將從阿姆河支流抽水送達阿富汗的重要農業區——馬扎里謝利普。
(七)中亞各國水資源相關設施的主權控制
一是吉爾吉斯斯坦利用其所控制的錫爾河河壩和大量的水庫水力發電,導致下游國家的水資源短缺。二是塔吉克控制卡拉庫姆(Kayrakum)水庫,直接影響烏茲別克農業用水。根據有關協議,該水庫每年只能調用60億立方米的水流量,實際年調用水流量為120億立方米(如果土庫曼的灌溉農業區開發計劃一旦實施,這一協議就得調整)。烏茲別克控制圖亞穆雲(Tuyamuyun)水庫,影響土庫曼的水資源利用。而哈薩克控制恰爾達拉(Chardara)湖,也影響烏茲別克的水資源利用。這些水庫和湖泊的主權控制導致民族之間的嚴重對抗和糾紛。世界銀行的相關報告認為,中亞國家的許多改革不是為了節約水資源,實際上正在提高農業水資源利用量[9]。
總之,在中亞地區,對水資源貢獻最大的國家水資源開發利用最少,而對水資源貢獻最少的國家水資源實際使用量卻很高。中亞水資源問題容易引發小范圍的沖突,進而演變為國際沖突的可能性增大。中亞各國獨立後實行的土地私有化催生了無數的小農場主。隨著小農場主的發展,中亞各國面臨新的水資源沖突。小農場主對設施農業的成本敏感性導致傳統灌溉技術投入不足。目前,下游國家的灌溉農業區小農場主已經對水資源的短缺和水資源質量表現出極大的不滿[10]。中亞各國雜居的民族多樣性可能使小范圍的沖突進一步變成村級,甚至是局部的區域型沖突[11]。因此,如何協調這一矛盾,將是避免沖突升級,實現區域長久穩定的關鍵。
三中亞水資源合作開發進程
獨立初期,中亞五國就感覺到水資源開發合作將是一切合作的核心,因而簽署了框架性的合作協議,並不斷商定、不斷探索新的高效率的合作框架。這一過程探索出了一些有意義的合作模式。但是,所有合作協議或多或少存在不確定性。
新加坡水資源缺乏的原因新加坡國土面積狹小,人口稠密,雖說是熱帶雨林氣候,但儲水的水庫很少,又不能開發地下水,因為地下水的過度開采會導致地面下陷,這對一個島國來說是滅頂之災.為此,新加坡不得不高價從馬來西亞進口淡水.

Ⅲ 破壞水資源會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1、酸、鹼、鹽等無機物污染及危害

水體中酸、鹼、鹽等無機物的污染,主要來自冶金、化學纖維、造紙、印染、煉油、農葯等工業廢水及酸雨。水體的pH小於6.5或大於8.5時,都會使水生生物受到不良影響,嚴重時造成魚蝦絕跡。水體含鹽量增高,影響工農業及生活用水的水質,用其灌溉農田會使土地鹽鹼化。

2、重金屬污染及危害

污染水體的重金屬有:汞、鎘、鉛、鉻、釩、鈷、鋇等。其中汞的毒性最大,鎘、鉛、鉻也有較大毒性。重金屬在工廠、礦山生產過程中隨廢水排出,進入水體後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經食物鏈的富集作用,能逐級在較高生物體內千百倍地增加含量,最終進入人體。

3、耗氧物質污染及危害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懸浮或溶解於污水中,經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類污染物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

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將進行厭氧分解,產生H2S、NH3和一些有難聞氣味的有機物,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4、植物營養物質污染及危害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經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等植物營養物質;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中,常含有磷和氮;含洗滌劑的污水中也有不少的磷。

水體中過量的磷和氮,為水中微生物和藻類提供了營養,使得藍綠藻和紅藻迅速生長,它們的繁殖、生長、腐敗,引起水中氧氣大量減少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死亡、水質惡化。這種由於水體中植物營養物質過多蓄積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體的「富營養化」。這種現象在海灣出現叫做「赤潮」。

(3)沒有了水資源會有什麼危害擴展閱讀

保護途徑

1、國家要加強立法,將水資源的污染和治理寫入法律。要強化監督和執法,以法律老控制污染,最終保護我們的水資源,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行水污染控制,要注意防治結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技術和教育的手段,對各行業進行污染監督,預防新的污染產生。

加強對經濟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還應包括重要建設政策的評價,防患於未然,對危害環境的策略不得予以通過,不進行危害環境與資源的項目建設。通過科學的評估,積極監督水污染的發生,科學開展治理活動,加強國家的生態保護。

2、要大力推行清潔生產,要預防污染。首先要對工業污染的源頭進行控制,實現對資源的合理利用,而不是著眼於廢水濃度的達標排放。在水污染物的排放標准制定上面,由單一的濃度和污染指標的控制轉向污染總量控制和各項污染指標嚴格控制相結合。

由於我國的工業經濟還是比較落後的,要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走出一條以保護資源與環境為目標的全新的發展道路來。

3、要大力倡導節水型產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由於環境的承載力是有限的,國家管理機構負責建立水域安全利用指標,對水資源的使用量要加以限定,我們應鼓勵企業創新技術,加大水資源的利用率,實現循環利用,節約用水。

加快建設城市廢水處理廠,城市的廢水要在處理的過程中實現循環利用,在缺水地區更應大力實現廢水的資源化,利用處理後的廢水拿來開展市政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緩解水資源的矛盾。 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節約、保護水資源。如果家裡水管有漏水現象,要馬上找人修理;

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不隨便浪費水資源(如玩水槍,洗菜、衣服的水可以用來沖廁所等)。 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是生命之源。保護水資源不僅是國家的事,更是我們每個人的事。保護水資源,防治污染,人人有責。我們要從點滴做起。

4、世界各國水污染防治發展的特點是從局部治理發展為區域治理,從單項單源治理發展為綜合防治,即對區域水資源狀況、利用現狀、污染程度、凈化處理和自然凈化能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以求得整體最優的防治方案。

英國晤士河、美國特拉華河等,都是在多年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系統工程的原理與方法,對復雜的水環境進行綜合系統分析與模擬,對治理方案進行了優化選擇,花費較少的投資與時間,獲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