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項目資源估算有哪些依據
擴展閱讀
同比增長率如何扣除價格 2024-11-30 11:09:47

項目資源估算有哪些依據

發布時間: 2023-12-30 18:40:24

Ⅰ 有關資源量估算的概念和原則

按照《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和《煤、泥炭地質勘查規范》的規定含義,煤炭資源劃分為儲量、基礎儲量和資源量。具體項目中估算的資源究竟屬哪一類,不僅取決於它的地質可靠程度,還要取決於它的可行性評價程度。只有在地質可靠程度達到控制的、探明的,經濟意義在邊際經濟的以上(含邊際經濟的),煤炭才能劃為基礎儲量。經濟的基礎儲量在扣除設計、采礦損失後就得到儲量。未進行可行性研究(預可行性研究)時,只能定為資源量。由於在預查、普查階段獲得的地質信息和基礎資料較少,對煤炭資源開發的經濟意義只能進行概略研究,因此,新規范規定的資源量估算指標界定在預查和普查階段使用。

礦產資源是埋藏在地下的,難以直觀衡量,因此,原規范的「儲量計算」,新規范改為「資源量估算」,「估算」一詞是國外表示儲量計算的名詞,對於以點、線的觀察和采樣測試,推斷塊體的地質特徵和礦產質、量的勘查工作來說,用「估算」去表述取得具有相當誤差的資源儲量數據的數學過程可能更為貼切,同時在國際上也易於交流。但要說明的是:「估算」不代表勘查過程的低質量、高誤差,不代表取得資源儲量數據的數學過程的粗糙和低精度。估算的方法、參數的確定、運算過程與過去的儲量計算一樣,仍然是嚴格按照有關的規定進行。「估算」一詞更多的體現了資源的統計性、不確定性及風險性等含義。

出於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要求,新規范在資源量估算指標中,增加了煤層的最低發熱量和最高硫分的指標。因為,燃燒高硫煤帶來的對生態環境、工業設備的危害,使我們正為此付出代價。近年來,國務院對開采高硫煤作出了規定,「禁止新建煤層含硫分大於3%的礦井,已建成的生產煤層含硫分大於3%的礦井,逐步實行限產或關停。新建、改造含硫大於1.5%的煤礦,應配套建設相應規模的洗選設施。」加快潔凈煤生產步伐,據此,新規范已將最高硫分3%列入了工業指標。

昭通地區的硬煤(主要是無煙煤)大部分為高硫煤和中高硫煤,全部估算了資源量,因為正針對性地開展「煤中硫成因及脫硫可能性」方面的課題研究,煤礦配套建相應能力的洗選廠,對燃用含硫大於1.5%的電廠提出安裝脫硫除塵裝置的建議。並且利用洗出的硫鐵礦和回收的硫發展硫化工工業。

調查評價估算的資源量,相當於預查階段的資源量。由於以往勘查程度很低,難以掌握礦區全部可採煤層的確切情況,尤其是大部可采及局部可採煤層的情況,因此,估算以掌握較好的主要煤層為主,如鎮雄煤田洛旺向斜以東以估算C5、C6煤層為主,以西包括C5及其以上長興組中出現的可採煤層,使資源量「寧穩莫濫」,供規劃決策使用,使主要礦區將來進一步勘查時獲得的資源量,不致低於現在估算的資源量。

Ⅱ  資源量估算

一、資源量估算的級別

資源量估算是根據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二地質大隊1998年薩瓦亞爾頓金礦普查成果及作者科研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資源量分級採用國家技術監督局1999年12月1日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准——《固體礦產資源量/儲量分類》(GBT1776—1999)標准。

薩瓦亞爾頓礦區普查階段已施工了大量的探槽進行地表控制,並對礦化較富集的地段採用了少量的鑽孔和平硐進行深部揭露。以探槽間距小於60m並有鑽探控制或/和平硐控制的礦化區段內估算出的資源量定為控制的資源量(332);由控制資源量分布區外推以及探槽間距為100m左右且無深部工程式控制制的區段內所估算出的資源量,定義為推斷的資源量(333);地表只採用稀疏探槽控制,具有較明顯的圍岩蝕變和地球化學異常的地段內估算出的資源量為預測的資源量(334)(?)。

二、圈定礦化體的原則

1.礦化地質體邊界品位的確定

確定礦化體邊界品位時充分考慮到了下列因素:

(1)礦化體的圈定能夠正確地反映本礦床成礦特點和礦化體賦存規律,利於勘查工作的進一步開展;

(2)主礦體(Ⅳ號礦體)規模大、厚度和品位變化較均勻(厚度變化系數為50%;金品位變化系數為76%);

(3)礦體埋藏淺、厚度大、形態簡單,可以採用露采方式開采主礦體,開采技術條件比較簡單;

(4)礦石類型簡單,選冶加工技術比較成熟,預計有較高的選冶回收率;

(5)國內黃金市場需求大於供給;

(6)本次資源量估算主要是從科學研究的角度考慮。

綜合上述因素,礦體邊界採用1.0×10-6的品位指標進行圈定。

2.礦化體圈定遵循下述原則

(1)圈定礦體時充分注意到本礦區的成礦特徵和控礦因素,在認真研究礦化體形態、分支復合特點的基礎上,在見礦工程與無礦工程之間採用外推法,視見礦工程品位的高低及礦化體穩定情況外推工程間距的1/3、1/2或2/3;對於見礦工程以外,則以1/2的工程間距無限外推礦化體邊界;

(2)對於預測的資源量(334)(?)分布地段,主要依據構造蝕變帶的形態和產狀以及已施工的探槽的資料推定礦化體邊界;

(3)反映出礦化的客觀規律,盡可能地展示其完整性和連續性。

3.礦塊深度的推定原則

(1)根據深部工程截穿礦化體的深度確定控制資源量(332)礦塊的深度界線;以1/2的沿傾向方向工程間距無限外推確定推定資源量(333)礦塊的深部邊界,外推時還考慮了當前技術經濟條件。

(2)預測資源量(334)(?)礦塊深部邊界的確定可分為兩種情況考慮:(a)Ⅳ號礦帶由於規模大、厚度和品位變化較均勻,根據可預見未來的技術經濟條件以及礦帶的賦存狀態,其預測資源量礦塊的深部邊界為2900m水平;(b)其餘礦帶由於規模小、品位低,其預測資源量礦塊視具體條件進行推定。

三、資源量估算參數的確定

(1)礦化體面積:在垂直縱投影圖上劃分地質塊段,採用幾何法計算各塊段面積;

(2)礦化體厚度:以塊段內各見礦工程的平均厚度作為塊段的平均厚度;

(3)礦化體平均品位:以塊段內各見礦工程的平均品位作為該塊段的平均品位;

(4)礦石體重:根據礦區內10個小體重樣的測定結果(表5.25),取其平均值2.51t/m3作為本礦區的礦石體重值。

表5.25薩瓦亞爾頓金礦區小體重樣品測定結果

註:數據引自新疆地礦局第二地質大隊

四、資源量估算方法

如前所述,薩瓦亞爾頓金礦區內展布的礦化帶眾多,但多數礦化帶工作程度很低。為此,我們決定選擇工作程度相對較高、可圈定出的金礦體規模較大,可以優先開採的Ⅳ號帶和I號帶進行資源量的估算。其餘礦帶未予進行估算。

資源量估算方法,採用地質塊段法進行。根據深部工程截穿礦體的深度確定控制資源量(332)礦塊的深度界線;以1/2的沿傾向工程間距無限外推確定推定資源量(333)礦塊的深部邊界,並認為3100m水平以上的礦塊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開采是可行的。見圖5.16和圖5.17所示。

圖5.16薩瓦亞爾頓金礦床Ⅳ號金礦帶垂直縱投影圖

1—控制的資源量塊段;2—推定的資源量塊段

圖5.17薩瓦亞爾頓金礦床I號金礦帶垂直縱投影圖

1—控制的資源量塊段;2—預測的資源量塊段

五、Ⅳ號礦帶金資源量估算

Ⅳ號金礦帶是目前薩瓦亞爾頓金礦區最大的金礦帶。也是迄今研究程度較詳、工程式控制制較多的一個金礦帶。圖5.18示Ⅳ號帶展布和勘查工程平面分布情況。圖5.19~5.20示金礦體向深部延伸的情況。

1.Ⅳ號礦帶的工程式控制製程度

Ⅳ號礦帶地表展布與化探Au47,Sb16異常吻合,也與甚低頻測量異常一致。南起肖爾布拉克,向北斜切薩瓦亞爾頓河、玉奇坎盆至薩瓦亞爾頓山口,全長約4200m。其全面特徵詳見第四章所述。

礦帶地表出露最高點至最低點(侵蝕基準面)的高差約為278m。地表處按60~120m間距採用探槽進行系統揭露(近年已適度作了加密),控制礦化體長度達2580m,其中以60m間距控制的地段為800m。在第27線和0線上施工有深部鑽孔(圖5.19和圖5.20),控制礦體斜深為300m。在3406m標高處,按60~180m間距施工穿脈7條,沿脈2條,控制長度約600m(12線—27線之間)。

2.塊段的劃分及其資源量估算

(1)控制的資源量塊段Ⅳ-1,此塊段(圖5.16)分布於第28勘探線至第35勘探線之間,長度為800m,以3200m標高(即以第27線上ZK2702號鑽孔截穿礦化體的深度水平)作為該塊段的下界。該礦塊在地表採用間距為60m左右的探槽進行控制,深部施工了二個鑽孔並在3406m水平採用系統的坑探工程進行了揭露,其資源量級別達到控制的資源量(332)級。礦塊的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是根據該塊段內已有勘查工程所獲得的數據(見表5.26)計算出的算術平均值;塊段面積採用幾何法求出;礦石體重採用小體重法測定值。該塊段資源量估算結果見表5.27。

表5.26薩瓦亞爾頓金礦床Ⅳ號礦化帶Ⅳ-1塊段平均厚度和品位

(2)塊段Ⅳ-2:位於塊段Ⅳ-1(圖5.16)之下部。考慮到塊段Ⅳ-1的厚度和品位均相對比較穩定,礦石類型比較簡單,同時考慮到當前開采技術條件,採用無限外推方法以3100m標高為下界圈定塊段Ⅳ-2。該塊段資源量級別為333,即推定的資源量,並參照塊段Ⅳ-1的平均厚度和品位估算該礦段的資源量,其估算結果見表5.27。

圖5.18Ⅳ號金礦帶勘查工程平面分布圖

圖5.19Ⅳ號金礦帶0號勘探線剖面圖

(3)塊段Ⅳ-3:位於塊段Ⅳ-1和Ⅳ-2的東側,切過玉奇坎盆至薩瓦亞爾頓山口,長度為1500m。地表進行了比較詳細的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研究,但只採用了少數幾個探槽進行揭露,深部無工程式控制制(圖5.18)。該塊段平均品位和厚度的計算只是基於現有幾個探槽所獲得的數據(見表5.28),並參照塊段Ⅳ-2以3100m標高作為該塊段的底界。其資源估算結果列於表5.27,資源量級別為預測的資源量(334)?。

圖5.20Ⅳ號金礦帶27號勘探線剖面圖

表5.27薩瓦亞爾頓金礦床Ⅳ號礦帶資源量估算表

(4)塊段Ⅳ-4:位於塊段Ⅳ-1和Ⅳ-2的西側,向南至肖爾布拉克,長度為1050m。該塊段已進行比較詳細的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方面的研究,並採用3120m或更小間距的探槽進行揭露,深部無工程式控制制。現有資料表明,該塊段的品位和厚度變化相對比較均勻和穩定。塊段的底界參照塊段Ⅳ-2以3100m標高確定,並利用塊段內施工的探槽獲得的數據採用算術平均法計算塊段平均厚度和品位,採用幾何法確定塊段面積。表5.28中列出了該塊段資源量估算結果,其級別為推定資源量(333)。

表5.28薩瓦亞爾頓金礦Ⅳ-3、Ⅳ-4塊段平均品位和厚度

六、Ⅰ號礦帶資源量估算

Ⅰ號礦帶是迄今礦區中僅次於Ⅳ號帶的金礦帶,在地表和近地表有一定的探槽、淺井和坑道工程進行控制。Ⅰ號金礦帶的展布和地表工程示於圖5.21中。

1.Ⅰ號礦化帶工程式控制製程度

Ⅰ號礦化帶位於Ⅳ號礦化帶東部,地表斷續出露於納扎爾加依洛溝東部山坡上,與79號、54號、25號金異常以及18號、25號、13號銻異常相對應。礦化帶受構造蝕變帶控制,走向N32°~40°E,傾向北西,傾角68°~75°。

地表按40~300m不等間距施工探槽22條、淺井2個,並在8號勘探線上施工穿脈—條,控制長度為1810m。礦化類型主要以硅化蝕變岩型為主,少量硫化物石英脈型。

2.塊段劃分及其金礦資源量估算

(1)塊段Ⅰ-1:位於0號和32號勘探線之間,長度為800m,槽探工程間距為40m,部分為80m;在24線和32線上各施工一個淺井,控制深度為10m,在8號線3820m水平上施工了一條穿脈(CM801)揭露礦體。塊段品位和厚度變化相對比較均勻(品位變化系數為37%;厚度變化系數為88%)。以3820m標高為底界圈定該塊段,其資源級別為控制的資源量(332)。

礦塊的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是根據塊段內已有工程所獲得的數據(表5.30)計算,面積採用幾何法求出,礦石體重採用礦區內小體重測定值(2.51t/m3),其資源量估算結果列於表5.29。

(2)塊段Ⅰ-2:位於塊段Ⅰ-1之下,考慮到塊段Ⅰ-1的厚度和品位均相對比較穩定,礦石類型比較簡單,並考慮到當前和未來技術經濟條件,採用無限外推法以3700m標高作為該塊段的底界,以塊段Ⅰ-1的平均厚度和品位作為該塊段的平均厚度和品位,以礦區測定的小體重值作為該塊段的礦石體重,其資源量估算結果列於表5.29中。由於該塊段缺乏工程式控制制,所採用的平均品位較低(1.75g/t),其工業價值尚難確定,故該塊段為預測的資源量(334)(?)。

圖5.21薩瓦亞爾頓金礦區Ⅰ、Ⅱ號金礦帶平面展布圖

表5.29薩瓦亞爾頓金礦床I號礦帶資源量估算表

礦區內其他礦化帶中也圈定出若干金礦體,現有資料表明,其品位在1g/t左右,厚度也只有1.0m左右(局部可能達到5m),其傾角很陡(70°~75°),在可預見的未來技術經濟條件下尚難以開發利用,故未進行資源量估算。

綜上所述,本次資源量估算結果為:控制的資源量+推斷的資源量+預測的資源量=123.44(t)。這些資源量都有相應的工程式控制制和較深入的研究,估算的依據比較充分,因此,其結果具有相當的可信度。

必須指出,本資源量的計算僅僅涉及到薩瓦亞爾頓礦區2條主要礦帶中礦體的儲量,計算深度不超過400m。按照目前鑽孔揭露情況,礦體延深較好,因此,實際上Ⅳ號和工號帶尚保有相當數量的遠景資源量未予計算。

此外,礦區中尚有大量礦化破碎帶及預測隱伏的礦化破碎帶。倘若這些礦化破碎帶進一步工程揭露並加以證實,則薩瓦亞爾頓礦床的金的儲量將可能大幅度地增加,其遠景相當可觀。

表5.30薩瓦亞爾頓礦床I號礦化帶見礦工程平均品位和厚度數據表

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