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西江水資源利用率為什麼那麼低
擴展閱讀
slb可以關聯哪些資源 2024-11-30 07:24:56
進口電子產品稅點多少 2024-11-30 07:23:31

西江水資源利用率為什麼那麼低

發布時間: 2024-01-09 11:21:47

① 珠江三角洲水資源較為豐富,但部分城市仍出現缺水現象,原因除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水多外,還有什麼

連日來,特大咸潮侵襲珠江三角洲地區。2005年12月28日,位於西江下游的珠海市磨刀門水道的大涌口水閘,每升水含氯度高達7000毫克,超標27倍;12月30日,每升水含氯度高達7520毫克,創歷史之最。珠海、東莞等城市的幾個水廠相繼停產,陷入了「守著珠江無水喝」的尷尬局面。

所謂咸潮,是指由於上游江河來水量少、水位降低,而導致的海水上涌倒灌。近年來,珠三角咸潮呈加劇之勢。2003年年底發生的咸潮在當時被稱為20年來最大的一次咸潮;2004年底持續旱情引發的咸潮,再次「破紀錄」,成為42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咸潮;2005年的咸潮也是來勢洶洶,自9月18日以來就開始襲擊西江下游中山、珠海等市,濃度不斷增大而且始終不退,一直持續到新一年。

廣東素有水資源大省之稱,珠江三角洲地區河流更是星羅棋布,全省年平均降雨量1774毫米,為全國平均值的2.74倍,地表水資源為全國平均值的3.5倍。廣東怎麼也會面臨乾旱威脅,連年喊「渴」呢?

「珠江三角洲的缺水問題,已不是單純的降雨量多少的問題。自然原因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經濟快速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力不協調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導致水資源緊張。」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主任岳中明這樣認為。

據分析,由於近年來珠江流域生態受到人為破壞,沿岸大量的非法采沙致使河床下降,以及工業開發用水量加大,咸潮從過去的難得一見演變成現在的頻頻來襲。而水資源日益緊缺,用水量不斷加大,水污染嚴重,這些威脅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的因素,更加劇了廣東的缺水危機。

數據表明,2004年,廣東年總用水量達464.8億立方米,用水量居全國第三;人均綜合用水量560立方米,遠高於全國427立方米的平均水平;河源、梅州、韶關等欠發達地區,每萬元GDP取水量在1000立方米以上,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5倍。此外,水污染也帶來了水質性缺水,2004年珠江流域廢污水排放總量182億多噸,超過珠江河口的自凈能力。

憂水——農業常年缺水300多億立方米,缺水影響工業產值2000億元

珠三角水資源緊張的現象只是一個縮影。事實上,不只是在廣東,全國的水資源現狀都不容樂觀。

水利部最新發布的《2004年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04年全國水資源總量為24130億立方米,比常年值減少12.9%;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餘座供水不足,其中比較嚴重缺水的有110座。

農業用水告急——我國平均每年受旱面積3300多萬公頃,因旱災糧食減產約5%;經濟社會發展大量擠占農業灌溉水源,使農業缺水的壓力進一步增大;正常年份全國農業缺水約300億立方米。

工業用水緊張——正常年份我國工業年缺水至少60億立方米,影響工業產值2000億元。

一方面是乾旱缺水嚴重,另一方面則是浪費水的現象仍比較普遍。統計顯示,我國農業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僅為45%左右,遠低於發達國家70%至80%的水平,全國平均每畝實際灌水量達到450至500立方米,超過了實際需水量的1倍左右,有的地區高達2倍以上;我國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至10倍;萬元GDP用水量差別較大,東、中、西部分別為221、392、645立方米,其中新疆、寧夏、西藏等3個自治區,大於1000立方米。

而水資源的不合理開發和保護不力,還造成了河道斷流、濕地萎縮、草地退化、地下水超采及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態和環境問題。目前,全國湖泊面積比20世紀50年代減少了15%,全國可利用草原中有90%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地下水超采區面積已擴展到19萬平方公里。

節水——量水而行,以水定發展,抓緊建設節水型社會

過去,喊「缺水」的主要是中西部水資源貧乏的省份,現在幾乎是所有的地方都產生水危機。對此,水利部部長汪恕誠指出,水生態和水環境問題已嚴重威脅到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今後不論是豐水地區還是缺水地區,都要抓緊建設節水型社會。

據了解,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總體目標是:到2010年,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45提高到0.5,基本實現全國灌溉用水總量零增長;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由173立方米降低到120立方米以下;到2020年,初步建成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節水型社會,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用水零增長。

汪恕誠認為,建設節水型社會,要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以水權制度和水市場建設為重點,創新用水管理制度。其中,明確初始水權是關鍵。比如黃河580億立方米水資源中,有多少用於生態、每個省能分配多少水量,都需要合理分配、統一調控。然後,各地科學分析當地水資源承載力,制定水資源控制指標。當地能夠發展多少工業,發展什麼樣的農業,耗水量是多少,如煉1噸鋼的用水定額是多少、種1畝小麥的定額是多少,都要仔細算賬。節約的水量,可以有償轉讓,超額用水,就要付出成倍的費用。這樣,節水型社會就有了量化指標,水資源的使用就會自動流向高效率、高效益的地方。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已開始起步並初見成效。不僅缺水地區在想方設法節水,過去不發愁用水的省份也行動起來。深受咸潮之苦的廣東省已提出,到2010年全省每萬元GDP的取水量由目前的290噸下降到200噸,並明確要通過節水來實現這一目標。天津則在積極推進由行政調控節水向市場配置節水轉變,規定超定額用水要累進加價,最高的是原來標准水價的10倍。

② 水資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人口增長過快、生態環境惡化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率低,浪費和污染嚴重。

水資源的稀缺是一種水資源匱乏的現象,因為地球上水的總量一定,飲用淡水的總量則更少,隨著利用和不合理浪費越來越劇烈,水資源缺乏問題日益明顯。

簡介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口的增加,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再加上存在對水資源的不合理開采和利用,很多國家和地區出現不同程度的缺水問題,這種現象稱為水資源短缺。

水資源短缺主要分為兩個方面:資源性缺水和水質性缺水,資源型缺水主要是由於水資源分布的地域性差異性導致的局部區域水源分布較少而引起的缺水水質性缺水則是由於區域內水資源的物理形態或水質惡化導致水資源無法利用引起的缺水,水質性缺水往往發生在豐水區。

③ 廣東水資源及其利用狀況

(一)全省水資源總量及特點。
廣東省年均降雨量為1771毫米,年均水資源總量為1830億立方米,年均入境水資源總量為2361億立方米。流經廣東省的西江、北江、東江和韓江年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分別為708.4億立方米、144.3億立方米、134.4億立方米和86.1億立方米。廣東省水資源利用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人均佔有水資源量較低。全省人均本地水資源佔有量為2100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資源佔有量。二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徑流佔全年的70%—85%,主要以洪水的形式出現;枯水期易出現旱情。各區域自然分布的水資源與各行政區的需水量不一致。三是水質總體較好,局部河段污染嚴重。全省各江河水質良好,其中,19個地級以上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漠陽江、潭江等江河幹流水道水質一般優於III類,除個別河段外跨省界河流水質均達到II類至III類。但局部地區河段污染嚴重,流經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河流江段及水量較小的跨市河流水質一般為IV類、V類。
(二)需水預測。
以2005年為基準年,在正常來水年份情況下,預計2010年和2020年全省河道外需水量分別為494億立方米和51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需水量分別為230億立方米和195億立方米,工業需水量分別為168億立方米和223億立方米,生活需水量(含生態用水)分別為96億立方米和99億立方米。
(三)主要成效。
1.水資源調配體系綜合利用能力進一步加強。至2005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64.07萬公頃增加到162.87萬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的77.5%.現有引水、提水和調水的工程規模達512億立方米,基本滿足全省城鄉用水需求;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8.8%;農村飲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基本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東深供水四期改造等工程的建成使用,有效加強了對香港和深圳等地的供水保障;通過合理調配主要水系,河道生態需水保證率達到80%,江河通航能力進一步提高,小水電開發成效顯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環境建設取得較大進展。
2.防洪排澇體系不斷完善。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已建成江海堤防1.6萬公里,大中型水庫317座、總庫容達358.6億立方米;已建成機電排灌工程3.6萬宗、總裝機容量達126.8萬千瓦。全省水文站網、重點江河洪水預警預報系統和重點水庫洪水調度系統初步建成,建立並逐步完善了大江大河、重點地區、重要防洪工程體系和洪水調度方案及各類應急預案。
3.水資源非工程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全省已初步形成區域和流域相結合,以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水生態保護和防治水害為主體的水資源管理機制;初步建立起水政策法規體系和覆蓋全省的三防指揮系統;編制完成了水功能區劃和水源保護區設置規劃,開始實施限制排污總量方案和排污口監督管理。
(四)主要問題。
受全球氣候變化和區域水環境改變的影響,全省防治洪澇、乾旱、水污染和咸潮上溯等水患的任務艱巨;隨著全省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綜合利用中供、用、排、耗關系和用水結構出現重大變化,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環境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部分區域水生生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1.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資源配置能力亟待提高。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用水需求量激增,但蓄水能力不足,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粵北山區調蓄能力相對較強,但需水量相對較小,水資源未充分利用;東江流域和雷州半島資源性缺水嚴重;西江水量豐富,但利用率低;農村供水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自來水普及率僅為738%,大部分地區缺少備用應急水源。
2.部分水域水質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亟待解決。全省主要江河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僅為57.6%,城鎮污水處理率僅為40.2%,大中城市河段污染較為嚴重,生態環境建設及生態恢復能力不足,部分水庫水質呈現富營養化狀態,水生生態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珠江三角洲及粵東等地區水土資源過度開發,水土流失嚴重,已出現水質性缺水問題。
3.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城鄉人均耗水量偏大。全省水資源已利用量佔主要江河可利用量的30%,其中,西江利用率僅為1.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47%,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不足0.5.廣東省年人均用水量為499立方米,高於全國人均427立方米用水量;城鄉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別為每日227升和每日147升,分別高於全國城鄉人均每日212升和每日68升的生活用水量。
4.防洪減災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江河防洪工程體系不完善,防洪(潮)能力不強。縣級以上城市防洪標准達標率僅為40%;部分水利工程設施老化,配套不全,存在重工程建設輕工程管理的現象;水情監測預報能力和防治山洪災害能力不強,城市與農村、沿海地區與山區的水利防災減災能力發展不平衡。
5.水資源管理體制有待完善。各涉水部門協調機制以及江河水庫水資源統一調度機制需進一步完善,基層水資源管理組織亟待健全,水資源現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設需進一步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