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為什麼說末端治理是被動的資源
擴展閱讀
公司資源計劃從哪裡來 2024-11-29 16:49:27
想做一個劍需要什麼工具 2024-11-29 14:51:47
怎麼玩典韋打鑽石 2024-11-29 14:48:37

為什麼說末端治理是被動的資源

發布時間: 2024-02-03 18:23:10

A. 中國環境污染問題的分析

中國面臨的最大環境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環境污染中,空氣污染和水污染是最大的問題。
造成嚴重污染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有八個方面的原因:
1、發達國家的污染環境的企業,大量搬遷到發展中國家。我們一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經濟,大量引進這類企業,還給予各種優惠政策。
2、國內一些中小企業,不重視保護環境。甚至凈化污染物的設備只是擺設,是為了應付檢查而設置的,平時隨意排污。
3、政府有關部門只追求經濟指標,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凡是出現的重大污染事件,都與政府有關部門的瀆職有關。
4、對於造成污染的企業,處理不力。發生了大的污染事故,只是象徵性的罰款,起不了警示作用,當地政府甚至於包庇縱容。
5、對於洋垃圾走私的處理不力,以至於有的地方、有的人敢於從國外搞了洋垃圾來賺錢,卻污染了自己的環境。
6、城市的盲目擴大、發展,忽視公共交通,不切實際地發展私家車,造成交通堵塞,機動車尾氣排放嚴重污染大氣環境。
7、農葯、化肥的過量使用。
8、城市垃圾沒有好好處理,沒有分類收集,造成垃圾污染。

中國環境問題及水資源問題解決中國環境十大問題
1、大氣污染問題:

2000年我國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95萬噸,居世界第一位。據專家測算,要滿足全國天氣的環境容量要求,二氧化硫排放量要在現有基礎上至少削減40%。此外,2000年中國煙塵排放量為1165萬噸,工業粉塵的排放量為1092萬噸。大氣污染是中國目前第一大環境問題。

2、水環境污染問題:

中國七大水系的污染程度依次是: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珠江、長江,其中42%的水質超過3類標准(不能做飲用水源),全國有36%的城市河段為劣5類水質,喪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庫)和城市湖泊水質普遍較差,75%以上的湖泊富營養化加劇,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3、垃圾處理問題:

中國全國工業固體廢物年產生量達8.2億噸,綜合利用率約46%。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生量為1.4億噸,達到無害化處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裝物和農膜導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國各地。

4、土地荒漠化和沙災問題:

目前,中國國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佔國土陸地總面積的27.3%,而且,荒漠化面積還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長。中國每年遭受的強沙塵暴天氣由50年代的5次增加到了90年代的23次。土地沙化造成了內蒙古一些地區的居民被迫遷移他鄉。

5、水土流失問題:

中國全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多億噸,每年流失的土壤養分為4000萬噸標准化肥(相當於全國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來,中國水土流失毀掉的耕地總量達4000萬畝,這對中國的農業是極大損失。

6、旱災和水災問題:

20世紀50年代中國年均受旱災的農田為1.2億畝,90年代上升為3.8億畝。1972年黃河發生第一次斷流,1985年後年年斷流,1997年斷流天數達227天。有關專家經調查推測:未來15年內中國將持續乾旱。而長江流域的水災發生頻率卻明顯增加,500多年來,長江流域共發生的大洪水為53次,但近50年來,每三年就出現一次大澇,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7、生物多樣性破壞問題:

中國是生物多樣性破壞較嚴重的國家,高等植物中瀕危或接近瀕危的物種達4000-5000種,約佔中國擁有的物種總數的15%-20%,高於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聯合國40種世界瀕危物種中,中國有156種,約占總數的1/4。中國濫捕亂殺野生動物和大量捕食野生動物的現象仍然十分嚴重,屢禁不止。

8, WTO與環境問題:

中國加入WTO將面臨兩方面新的環境問題。一方面是國際上的"綠色貿易壁壘"。由於中國目前的環境標准普遍低於發達國家的標准,中國的食品、機電、紡織、皮革、陶瓷、煙草、玩具、鞋業等行業的產品將在出口貿易中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由於國際市場對中國的礦產、石材、葯用植物、農產品、畜牧產品的大量需求,可能會加重中國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同時,中國可能成為國外污染密集型企業轉移的地點和大量的國外工業廢物"來料加工"的地點,這將極大地加重中國的環境問題。

9、三峽庫區的環境問題:

三峽工程是中國目前正在實施的巨大的水利工程。該工程定於2003年開始發電。三峽建成後對地質環境、水資源環境、生態環境(涉及庫區兩岸和整個上游地區)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防治庫區污染是目前擺在三峽建設者面前的大課題。三峽工程已成為世界矚目的環境問題。

10、持久性有機物污染問題: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難降解的持久性有機物污染開始顯現。國際上今年簽署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其中確定的首批禁止使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在中國的環境介質中多有檢出,中國是公約的簽字國。這類有機污染物具有轉移到下一代體內,並在多年後顯現其危害的特點,也被稱為"環境激素"或"環境荷爾蒙",危害嚴重。目前這類有機污染物廣泛存在於工農業和城市建設等使用的化學品之中。

下面就中國水資源問題以及解決方法加以論述

資源有限

中國水源短缺和水源污染問題,已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地區,由於水資源短缺與過度開發及水污染問題加劇,目前城鎮供水安全保障面臨嚴峻挑戰。中國的水資源非常有限,根本無法滿足十三億人口,目前人均水資源只有二千二百立方公尺,只是世界人均水資源的四分之一。由於水資源分布極端不均,主要集中在雲南、西藏、青海等西部地方,而七大河川中的五大河流都嚴重受污染。在先天不足而又後天殘缺的問題下,高速城市化又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這為水資源帶來更巨大的壓力。目前中國六百多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已達百分之四十五點七,但還有近三百個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絕大多數的鎮沒有污水處理廠,地下水污染嚴重;不少城市已建的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狀況不佳,污水處理的監管機制亟待建立。

浪費嚴重

專家指出,我國現在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十分嚴重。農業是水資源的浪費大戶。在我國,「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的農業灌溉方式目前仍在普遍沿用,灌溉用水一半在輸水過程中就滲漏損失了,耕地自然降水利用率只有45%左右。 因為現有用水設施技術落後,目前我國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為103立方米,日本只有6立方米;目前,我國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僅為55%左右,而發達國家平均為75%—85%。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不講節約、鋪張浪費的現象也十分嚴重。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項每年就損失上億立方米。專家坦言,我國多數城市水資源實際漏失率全國平均數應在30%以上。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唯一出路

水利部長汪恕誠日前再次強調,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中國水資源問題的根本出路。由43位院士和300名專家提交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報告》認為,解決我國水的問題,核心是提高用水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建設節水型社會是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實踐證明,建設節水型社會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解決乾旱缺水問題唯一的選擇。通過建設節水型社會,使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從而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

專家也指出,目前,隨著全社會節水意識的提高和政府相關措施的落實,在國民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的情況下,全國年用水總量正在得到控制,用水效率在不斷提高,節水工作已經初見成效。國民經濟近年來以7%以上的速度增長,而全國年用水量(不含工業的重復用水量)並未出現大的變化,穩定在5500億立方米左右。這主要是因為我國農業節水初見成效,工業用水實現「增產不增水」,萬元工業增加值取水量年均遞減9%

中國面臨著水資源的嚴重短缺和污染,人均水資源量為21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由於地區間和年際間分布嚴重不均衡,北方和沿海地區的水資源供需矛盾猶為突出。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形象化的表述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造成這種現象有自然的因素,有人為的因素。據水利部大壩安全管理中心人士介紹,中國的水壩數量世界第一,全世界12萬座的各類水庫中,中國就佔了一半。以淮河為例,治淮半個世紀,淮河流域建成大中小水庫5300多座。在這些大壩的控制下,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質被改變,水體稀釋自凈能力急劇下降。枯水季節,整條淮河基本不流動,成了死水,不僅「五毒俱全」,而且濃度極高。豐水季節,尤其上中游泄洪時,高濃度污染團順流而下,形成令人難以置信的惡性污染。

實事求是地說,解決中國當下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的焦點有三個:開源、節流、治污。這三個基本問題的解決與目前的管理體制問題關聯性不大,著力渲染「一龍治水」,對中國水資源短缺和水污染問題的解決沒有益處!

下面從互相關聯的三個方面加以簡要的說明:

開源:

眾所周知,在一個國家裡決定水資源總量,天然因素佔了絕對的成份。解決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在開源方面有兩個思路:一是實施遠距離調水,築壩蓄水是必備條件;一個是尋求新的水源包括污水資源化、海水(苦鹹水)淡化等。積極推動污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以及海水綜合利用增加了實際「可用」的水資源量,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源。如何在盡量減少對自然的干預和擾動的條件下,增加可用的水資源量,需要政府各部門、各行業和科研院校的合作與努力。實際上,調水並沒有開發新的水源,只是對水資源存量的重新配置,這種重新配置可以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採用。必須指出的是,遠距離調水特別是跨省、市的調水成為必要時,不可能由政府哪一個部門,獨自主宰,甚至簡單地發一紙文件就能解決。強勢政府的存在是水資源重新配置得以實施的重要支撐,協商機制、市場調控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地區利益的博弈,相關地區政府之間的友好協作等等是水資源重新配置得以實施的重要因素。當然,政府主管部門必要的技術性工作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期望「一龍管水」解決水資源的配置問題並進而解決開源問題簡直是異想天開!

節流:

從全局上說,節約用水主要體現在三大部分:一是農業用水,一是工業用水,一是城市居民用水。概括地說,節約用水要重點解決以下問題:即用水主體觀念上的革新和重視,節約用水習慣的養成,技術進步和設備改造更新,用水價格調節作用的發揮等等。在這些方面上,政府、企業l單位、居民必須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農業用水是中國水資源消耗最大的產業部門,農業用水的集約化、科學化,對解決中國水資源短缺意義十分重大,而這有賴於農業灌溉方式的變革和種植結構的調整。農業灌溉方式的變革受制於農民成本收益的計算、農民的承受能力和技術革新及其推廣應用;種植結構的調整受制於地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結構調整,與三農問題緊密相關。在農村地區我國歷來實行「一龍治水」,水利部門為此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農業節水的潛力挖掘和行動實施及其所做的貢獻距離解決中國水資源短缺問題的要求相距甚遠。工業節水,一與國民經濟布局相關——水資源缺乏地區不上高耗水項目,二與推動企業技術進步和設備改造相關——科學利用工業循環水,三與水價密切相關——超定額加價是基本手段。這些方面與政府的決策密切相關,已經成為城市節約用水部門和相關管理部門互相配合開展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居民節水,主要與城市居民的節約用水觀念和習慣,與水價的高低和構成有關。另外,從大概念上說,與城市規劃、建築物的構造、城市水系統的管理和維護、城市水處理單位的運營績效等也很有關系。目前,階梯水價已經在越來越多的城市發揮杠桿調節作用。城市供水管網漏損控製得到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供水管網改造的國債資金已經陸續到位,建設部對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的控製做了明確規定和要求,城市供水企業正在積極行動,目前的主要問題是供水企業資金的籌措和落實。必須說明的是,漏損控制也還要考慮經濟核算的合理性問題,換言之,並不是漏損率越低越好。

治污:

農業污染、工業污染、居民生活用水污染是中國水污染的三大主體。污染治理既有生態環境保護的意義,又有水源保護的意義。在農村地區我國歷來實行「一龍治水」,但農業的水污染問題依然十分嚴重,不僅對農村的環境造成損害,對城市水源也構成很大的威脅,只不過由於農村地域廣大,大部分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對低下,農業用水污染問題尚未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工業污染治理,包括城市裡的工業企業和位於農村的鄉鎮企業污染治理。工業廢水治理的關鍵是革除地方保護主義。一些地方政府的相關部門屈從於當地政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畸形發展經濟的壓力,對企業違法排污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遠不是「一龍治水」就能解決的。城市居民生活污水處理已經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近年來,各級城市建設管理部門按照中央的部署,將城市污水處理設施作為重要的城市公用設施納入城市規劃,鼓勵各種資本參與投資、建設,實行市場化運營,改革成效顯著,城市污水處理率穩步提高。目前,城市居民污水處理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價格體系和監管體制,在設施建設上進一步完善污水管網的配套,加快提高處理率,在市場化改革方面進一步加以規范和提高水平。

解決中國水資源短缺和污染問題是一個巨大的系統工程,事關中國可持續發展的大局,應該及時釐清和把握存在的主要問題,堅決舍棄「一怎麼樣就怎麼樣」的不切實際的想法,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強化公眾參與,積極尋求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政府各部門更應該立足大局,立足「三個代表」,超越門戶之見,各盡所能,協同作戰,扎扎實實、勤勤懇懇為國家、為人民做有益的事。

我國正處於改革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必須加強科學性,適應社會經濟改革和發展的實際需要;必須實事求是,全面統籌,避免不必要的行政管理體制改變對政府正常工作的負面影響,避免為不必要的行政管理體制改變支付昂貴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