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教師是課程資源的發現者和開發者
教師,作為一個社會人,有著豐富的社會生活經驗和閱歷;作為一位文化人,許多教師有著寬廣的知識面;作為一位學科教師,無疑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等等,這些構成了教師自身巨大的隱性課程資源庫,只要我們有心去開發和利用,就會取之不竭,用之不例盡!
教師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並且是最有生產力的課程資源,一個有強烈資源開發意識的教師隊伍將給學校創造無窮的課程資源。教師不僅僅本身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而且還是其他素材性課程資源和條件性課程資源的主要開發者。
首先,教師是教材的「選用者」和「駕馭者」,決定著與課程有關內容素材的識別、積累、選擇和利用,能夠將自己接觸到的各種思想、觀念等各種信息整合到自己的課程內容中來,稱為素材性課程資源的一部分。
其次,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將素材性課程資源與條件性課程資源、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人力與物資等各種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資源系統。這些都取決於教師對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態度與能力。
第三,在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學生的表現就是重要的隱性課程資源,只有教師才能發現和挖掘開發。例如,「插嘴」就是一種不可忽視的隱形課程資源。學生「插嘴」是他們身臨其境時的不自覺行為,是思維的真實表露。教師需要認真對待,在積極傾聽學生「插嘴」的過程中,發現哪些可以為教學所用,並作為有效資源加以開發利用,尤其是那些錯誤的、不合理的「插嘴」。因為錯誤的、不合理的「插嘴」
往往暴露出學生知識、認知中存在的缺陷,是學生認知的最近發展區,也許是我們教學最有效的切入點!
所以說教師是課程資源的發現者和開發者。
Ⅱ 如何讓課堂中生成的有效資源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
面對生成,需要教師運用教學智慧進行有效調控。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根據課堂中不斷傳遞出的各種信息,及時做出正確的判斷,採取得當的措施來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課堂中生成的有效資源成為有效的教學資源。所有的一切,卻無時無刻地在向教師的教學智慧挑戰。
一、全面敏銳關注,捕捉多方信息,推進學生深度探究。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是人與人心靈最微妙的相互接觸。」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和細膩的敏感,從學生的眼神、動作感受每位學生的處境,通過觀察、巡視,捕捉多方信息;通過轉化、引申,運用多方信息,引發學生深度探究學習。
1.全面關注,及時捕捉
教學中教師團亮要走下講台,走到學生中間去,這樣才能發現學生一些不易被發現的資源。如「情緒性資源」、「問題類資源」和「錯誤資源」。看到學生眉頭緊鎖,躲避你的目光,你會知道你的問題難住了誰,誰又碰到麻煩?看到學生迎著你的目光有所期待,你會知道誰胸有成竹,誰想表達。這些信息引導你採取行動,建立同學間的聯系,互幫互助。當你彎下腰細心看學生的練習,發現精彩的創新點,抑或一些出人意料的問題,你妥善運用它們,或拓展學生思維,或以點帶面糾正一些偏差,推進學生深度探究,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合理把握,果斷決策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師生間動態的及多種因素間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在課堂中,學生的各種信息都會不間斷地並且不經意地傳遞給教師和同學,這些來自學生的信息,有些是教師可以事先預設到的,但更多的可能是教師無法預設,關鍵是教師要能及時捕捉到這些來自於學生的信息,在最短的時間內判斷出生成的動態資源是否偏離教學目標?是否真有價值?這種價值體現在學生能否普遍從這一動態生成資源中獲得三維目標的提升?若無價值應……?判斷的敏捷與正確,基於教師對教材意圖的領會,對教學目標的合理把握,學生學情的全面預設。並且利用好這些信息,及時做出決策來靈活展開教學活動。
3.因勢利導,智慧引領
在互動生成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面對有價值的生塌者寬成能夠智慧引領才是成功的關鍵,如何引領正是教學的藝術,蘊含教者的智慧。若是個體的偏離要引領其盡快回到正確航向?若是暗藏價值,應調整預設,充分利用這一生成資源,使之發生無限精彩。
二、善待錯誤資源,靈活調控,在糾錯中完善認知。
學生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總難免會出現各種不同的錯誤,我認為教嫌槐師應改變以往對待錯誤的消極態度,站在新的視角對其進行新的探索,合理利用「錯誤」這一資源,促成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和諧發展。
1.在爭論中化解「錯誤」
課堂教學中,學生出現錯誤往往是典型的,而很多教師採用的方式仍然是就「節省時間」地「立馬糾正」,而這種方式卻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數學的意義,這正是教學中忽視了錯誤資源所存在的價值。此時,教師所要做的並不是急著解釋、下定論,而是把錯誤資源拋給學生,給他們爭論的時空,在爭論中明理,在爭論中內化知識。
2.在類比中糾正「錯誤」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因為題目類似出現的 一些錯誤,對於這樣的錯誤關鍵是教師要善於化解、巧妙利用,把錯誤資源轉化為新的教學資源,並善於借題發揮,適度由此引出一些相似或容易混淆的問題讓學生進行對比,使其為教學服務。這樣教學,既給予學生鼓勵,激發學生認錯,又有利於學生的思維的發展,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在准備中預防「錯誤」
學生有時出錯就是因為對語言敘述的不理解。找出這些錯誤的原因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能夠了解學生思維特點,更好地理解學生。學習相遇問題時,我感到一些學生對這個問題不是很理解,可是又找不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於是出一些條件讓學生自己提問並解答,准備從中發現問題。學生的錯誤性生成,作為珍貴的教學資源,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稍縱即逝的。因此,我們不僅要善待學生的錯誤,還要敏銳的發現錯誤背後的原因,挖掘學生錯題的價值。這樣可以使我們更好地了解學生,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有序反饋,合理安排,讓資源價值最優化。
面對相同的生成資源,反饋的順序不同,教學效果也會又差異。因此,教師在組織反饋時,要考慮反饋的順序。既要關注不同學生認知水平上的差異,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並及時掌握學習資源生成情況,合理安排反饋的先後順序。
1.先低後高
由於學生間存在差異,他們反饋的學習資源水平是有高低差異的。面對這些差異的生成性資源,一般應先反饋低學習水平的生成資源,再處理高水平的資源。這種解決方法能使中低下水平學生在有了鋪墊後易於接受高水平的學習資源,從而促使學生盡快掌握新的知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2.先重後輕
不同的生成性資源對達成目標的作用是有區別的,有的可以達成主要目標,有的則對達成次要目標有作用。因此,教師在安排反饋順序時,有輕重緩急考慮,一般地先考慮教學重點,以讓學生先期達到教學目標,然後關注對教學主要目標有效達成的其它資源。
3.先易後難
學生課堂即時生成的學習資源存在著接受與理解的難易。有的很容易,學生一目瞭然。而有的則相對較難,特別是相對優秀學生的反饋,對其他學生的學習可能帶來影響。面對這種生成資源,一般地應先反饋較容易的,在解決了容易的材料後,再反饋較難的,從而讓多數學生能掌握相關內容。
當然,在研究中還發現,課堂上的隨機生成具有良莠之分。課堂上,一些學生為了出風頭,信口雌黃,面對這些無意義的「意外」生成,教師不應立即予以肯定,而應及時加以引導。簡單的以「意外」就一定是「精彩」的,是站不住腳的。為了迎合少數學生的表現慾望或唯「生成」而忽視了由此對大多數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實在得不償失。因此,教學中,教師一方面應當承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建構;另一方面,要牢牢抓住價值引導這根權杖,引領學生的思維不斷朝著正確的方向延伸,習得智慧,實現發展。
Ⅲ 如何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
一、有效地挖掘和用好教材資源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主要資源,是教與學的重要依據。為了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教師必須首先通過研究和分析、理解和掌握新教材的編寫意圖。從編者的意圖來看,主要是想給廣大教師提供更為廣闊的創造空間,為教師的創造性教學提供機會。但這樣一來,也無形中增加了一些缺乏經驗的教師吃透教材的難度。
1、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
2、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
3、合理安排教學的順序。
4、深入挖掘教材中隱含的教育資源。
二、創造性地開發和利用其它教學資源
1、課堂生成資源的及時捕捉。
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
2、貼近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因此現實生活中許多事件或現象都和一定的數學知識相聯系,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素材,不僅能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而且還能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願望。
3、媒體、網路資源的合理開發
現實社會是一個網路化時代、信息化社會,課程資源除了包括文本資源中的教科書以外,還包括信息技術資源、生成性資源等。教師可以到網上收集一些與教學相關的題材,來充實、豐富課本內容,這是活用教材的新路子。
(3)教師如何去發現隱藏資源擴展閱讀
自從20世紀30年代視聽教育興起以來,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多,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教育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早期,教師被看成信息源,媒體只起單向傳遞作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
到了90年代,人們認識到教育技術是對與學習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資源已經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關心教學資源建設,加強對教學資源的認識和研究是極其迫切的任務。
Ⅳ 教師如何開發課程資源_教師要善於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進行數學教學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課程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准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主要包括各種實踐活動材料、錄像帶、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圖書館,以及報刊雜志判老、電視廣播、少年宮、博物館等。教材編寫者、學校管理者、教師和有關人員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有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需要教師用心去發現、挖掘與利用。沒有發現的意識,課程資源即使在身邊也會被埋沒;不善於挖掘,課程資源就會從身邊逃走;不會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就在身邊閑置、浪費。只要教師善於發現、勤於積累、勇於探索,抓住契機,課程資源就隨手可得。要想真正成功教好數學課,教師要善於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
(一)結合實際,靈活使用資源
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和理念,給教學提供了基本的教學內容、方法、規范和要求,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已充分顯示其優越性。尊重教材,深層次地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用理性的態度和全面分析的方法來理解教材、處理教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教材不是聖經,它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由於教材的編寫不可能適合各地區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可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變遷。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必須對教材進行再加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應結合實際,創造性地用活教材,對教材重組、整合,使其更好地為我所用。例如,講七年級數學「字母能表示什麼」一節,在導入新課時可並塵增添新的內容,藉助DVD光碟資源,截取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兒歌(讓學生看投影):「1隻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2隻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3隻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接下來,讓學生說出4隻、5隻、10隻……100隻、a只青蛙的嘴的數目、眼睛的數目、腿的數目、跳下水的次數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並用字母表示出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然後再舉出課本上的例子。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去問題便迎刃而解。
(二)搶抓機遇,巧妙利用資源
學校的一些活動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各學科間的教學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抓住這一縱橫交錯的紐帶,巧抓機遇,不失時機地借用活動資源、學科資源,用於數學教學。如在學校的《行事歷》上,有一周安排進行「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這是體育課教學的內容,也是數學課進行「統計與概率」教學的一次絕好機會。筆者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讓學生在接受體質健康測試時運用數學知識,主動地參與經歷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統計過程,根據實際問題設計調查表,然後統計結果進行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得出明確的結論。掘蔽升結果,有的學生調查了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男生、女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還有的學生將自己或是別人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與本班、本年級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產生了不同意見,給出了不同解釋,引出了許多問題,甚至發生了爭論。有一位學生還提出了向學校索要前幾年的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檔案資料,作進一步深入研究,寫出 調查報告 ,為學校制定決策提供依據,為學生、為家長的生活習慣提供參考資料,以指導和保護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發展。由此,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比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進行交流。這樣的巧妙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開展數學實踐活動,不僅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增強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行社會交際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同時,學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三)精心設計,恰當運用資源
隨著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一個信息化的網路時代已經到來。數學教學要充分利用寬頻衛星通信技術所提供的教學電視和多媒體數據廣播通道和網路所提供的教學環境,有效發揮現有各種教育資源,使其成為教師了解社會的平台、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從而使數學教學跟上時代的發展。同時,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與學。如可讓學生通過網路查找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解決自己不會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在計算機上做數學題,查找有關資料,解答歷年中考試題等。
教師在利用媒體資源時,不應簡單地追求形式,而要恰當地使用,要關注對其教學效果的優化,不要一味地照抄照搬。如在講前邊所提到的「字母能表示什麼」的第二個例子――用火柴搭正方形時,提出教材中的四個問題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解決問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各自的方法。學生的熱情很高,有的學生藉助拼擺解決問題,有的學生試圖尋找規律……之後再讓他們交流。等到學生的討論有了一些結果時,播放特級教師的DVD教學光碟片段,師生共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學得開心,記得牢固,教與學都收到了實效。
總之,教師要隨時留心身邊的事物,巧妙地運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充實自己的教學活動,才能使教與學互利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