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縣鄉中學缺乏優質的教師資源,該如何改善這種情況
我認為如果想要改善這種缺乏優質的教師資源的問題,可以給縣鄉中學的教師進行培訓,讓教師可以提高自己的學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我國也應該給這類教師一定的優惠和傾斜的政策,讓大家可以積極踴躍的報名縣鄉裡面擔任教師。
想要改善這種條件是非常難的,但是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只有大家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將這種情況改變,讓所有的孩子都接收到良好的教育。
㈡ 如何有效利用教學資源進行教育教學
內容如下:
一、認真地了解遠程教育的起源及發展慨況,掌握遠程教育與傳統教育的聯系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深入弄清遠程教育對我們的影響和輔助作用。
二、通過實踐操作對遠程教育的運用,每天抽取一定的空餘時間加強對遠程教育的學習,保證了學習的時間;在學習的過程中,盡力多學一些與自身教學有關的科研課題,只有採用這種循序漸進的學習方法,才能做到學為所用。
三、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對其重要的知識點加以歸納整理,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在上機操作上加以實踐,多次反復練習就會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從而促進自身教學的不斷提高。
四、充分地利用了音像教學設備和網路教學資源,豐富了自己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學習興趣,在開發語文課程資源時,充分利用信息和互聯網路,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方法。
㈢ 教師如何整合教學資源,提高教學質量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過程是一個動態需要不斷神笑調整的過程。 隨著課改的變化, 課堂教學的理念、內容、方法都在發生著改變; 應該將最先進的、最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最有利於學生發展的優質教學資源應用到課堂教學中, 並有機的整合在一起, 以促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應用先進教學理念,指導教學實踐。 教育教學理念必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教學理念的轉變是教師進一步課堂教學實踐的前提。培訓學游攔含校的教學提倡民主、科學、開放的教育理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勇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關注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學生的獨立追求、人格的自由發展,同時實現與社會的全面、和諧發展及可持續發展。 教師應首先明確及理解這些先進理念,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運用這些理念去思考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 並將這些理念融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之中。 二.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激發學習興趣. 學生在學習中,首先要擁有自信, 擁有自信學生才能進入狀態,專注學習。興趣會使學生對學習「全神貫注衡局」、「樂此不疲」。 合作互助、雙贏共進, 使學生在學習中內心穩定、快樂和諧。 堅強的毅力、不畏挫折,會使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困難、肯於堅持、在學習中勇於實踐、不斷進取。滿足學生智力及心理需求的教學內容,多種多樣活潑有趣的教學方法 教師和藹親切幽默鼓勵, 學習過程中成功的體驗,將有助於學生在教學中主動參與並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 三.選擇教學內容,合理安排進度 知識的價值在於讓學生同時獲得對現實生活的體驗,在於讓學生獲取進一步發展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傳授知識的過程不僅僅是根據教學目標,完成教學計劃的過程;不僅僅是用一本教材反復的教練過程,應該具有選擇的能力,能夠充分利用自身的、學生的、學校的、社會的各種資源, 如社區、學校、家庭、圖書館、書籍(書店)、公園、廣場、報刊、各種產品廣告、標牌、音像製品、網上資源、與他人交流等, 及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的、跨學科的知識, 在使用教材的同時,根據實際需要,將這些資源進行選擇之後整合到教學內容之中。教師對社會的發展與需求應該高度敏感,教師應感知學生的需求及社會的脈搏, 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及需要, 對教學內容和進度進行適當的調配、補充和整合。教學的內容和進度在達到新課標要求的同時,要跨越和超越新課標;在使用教材的同時,要跨越和超越教材。 四.優化知識結構,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 知識就是力量,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學習和探索知識的過程.教師應把握好知識點,突出重點、難點,精講、精選、精練、精評。將知識內部的概念、公式、原理橫向聯系、縱向遞進。通過教學計劃、講授課、復習課、活動課、研究課、輔導課、練習課、考試課、講評課、自習課、答疑課、試驗課 及課後反思,將知識歸納分類、綜合比較、拓展延伸、提煉精華。通過對知識的厚化與薄化過程,將知識系統化、網路化,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將知識內化和順化;通過協調的、知識量的積累,使學生的心智發生質的變化. 五、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指導學生主動獲得學習方法:. 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熟練與提升的自我管理過程,應該養成習慣, 從而成為自主自覺的學習過程。運用目標管理的方法將自主學習的基本程序分為學習計劃 ——預習——聽課——復習——作業——小結——拓展性學習——自我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計劃和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通過講解、訓練、鼓勵、提高、調整, 在學習的過程中使學生養成計劃性的學習習慣 、獨立鑽研、學求甚解的習慣 、專時專用注重學習效率的習慣、查閱工具書和資料的習慣和善於向他人請教的習慣。 六.注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學生所學的知識應基於生活、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因此學生要在學習中去體驗, 要在學習中去實踐。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運用各種教學內容和方法, 去培養學生的收集與處理信息、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的實踐能力。學生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創造, 在已有知識架構的基礎上去創造。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去激發這種創造性, 讓學生樂於去創造、易於去創造; 體驗創造的精彩、創造的激情、創造的奇跡。 七.應用成功教學方法和策略, 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目標教學、任務教學使學生在認知、技能及情感的層面上合理遞進,取得大多數學生都能學會的結果。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可以使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使後進生學有所得,提高學習興趣,優等生增強自學能力及吸取知識的獨立性,不斷超越自我, 飛的更高更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小組學習, 通過智慧的碰撞、心靈的溝通 使團隊精神、合作意識,互補共進、雙贏發展的理念內化到學生的真實的行為之中。在課堂教學中應用任務型教學, 學生主動融入與參與, 運用所學知識去理解生活、探究生活, 理解世界、探究世界。激發學生的興趣, 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研究性學習是讓學生在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在綜合運用學生知識及能力的同時,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強調從學生自已的思考與立場出發, 觀察生活、關注他人, 觀察自然、關注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 加大信息的沖擊力度 多媒體技術是一種把文字、圖像和聲音等多種信息媒體集合在一起,並由計算機綜合控制的技術。它不僅有傳統媒體:幻燈機、投影儀、錄音機、錄像機的全部優點,而且實現了集成和交互。它是把成熟的圖像處理技術、聲音處理技術、視頻技術革新和三維動畫技術等有機結合,同時在它們之間建立密切的邏輯關系,使這些本來互相游離的技術在計算機中相輔相成,形成有機的整體,使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結構等發生巨大變化,對實現數學教學現代化,提高教學質量,全面發展學生的個體的素質都帶來了革命性的進展。 多媒體、互聯網等現代化信息技術及設施的應用,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多種感官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情景多層次、多維度、直觀形象地展示於學生面前,這樣會在單位時間內給予學生最大容量的信息」沖擊」。 在虛擬情景中激發求知慾望。多媒體以其特有的功能,可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讓學生感到這些事就發生在自己身邊,喚起學習興趣。正如著名數學家哈爾莫斯說:「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思維才能有方向;有了問題,思維才有動力。」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地藉助現代教育手段設計問題情境,使學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促使其自始至終都能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喚起學習慾望,提高教學質量。 教學的資源是一個大的系統, 我們需要關注各個方面.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重點把握上述關鍵的教學環節, 選擇優質的理念、內容、方法,以有利於我們以點帶面, 事半功倍的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㈣ 教師怎樣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教師怎樣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
一、吃透教材:老師們不太敢去變動教材,去改變教材。一個好老師,必須越過這道坎兒。無論什麼教材拿到手,必須改變。但必須有個前提,那就是應該知道什麼樣的改變是的,有意慶答困義的。因此先吃透教材,然後在超越教材。
二、補充教材:有一種資源,它是老師自己個人的智慧。他的閱讀、他的記憶和他的思想的批判性,就是資源。教師要把課程變薄或者變厚,把課本變成「我的」,帶上我個人的智慧,補充相關的資源進去。每一個老師不一定都要有絕招,但每個老師都要過這一關:他必須能夠「補充資源」。
三、更新教材:更新教材或者叫更換教材,也可以叫開發教材,就是譽念重新開發一個教材出來。這跟一般意義上 的補充教材不同。一般意義上的補充教材就是做加法,「更新教材」不僅僅是做加法,它首先要做「減法」,把不好的減去。同時需要補充課程資源,但是,補充的課程資源要為學生提供方便,至少提供閱讀的方便。
㈤ 教師如何開發課程資源_教師要善於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進行數學教學
新課程標准明確指出:「數學課程資源是指依據數學課程標准所開發的各種教學材料以及數學課程可以利用的各種教學資源、工具和場所,主要包括各種實踐活動材料、錄像帶、多媒體光碟、計算機軟體及網路、圖書館,以及報刊雜志判老、電視廣播、少年宮、博物館等。教材編寫者、學校管理者、教師和有關人員應因地制宜,有意識、有目的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這就要求數學教師要有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需要教師用心去發現、挖掘與利用。沒有發現的意識,課程資源即使在身邊也會被埋沒;不善於挖掘,課程資源就會從身邊逃走;不會合理利用,課程資源就在身邊閑置、浪費。只要教師善於發現、勤於積累、勇於探索,抓住契機,課程資源就隨手可得。要想真正成功教好數學課,教師要善於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
(一)結合實際,靈活使用資源
教材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和理念,給教學提供了基本的教學內容、方法、規范和要求,是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主要依據。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新教材已充分顯示其優越性。尊重教材,深層次地鑽研教材、把握教材,用理性的態度和全面分析的方法來理解教材、處理教材,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但教材不是聖經,它已不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教材無非是個例子」。由於教材的編寫不可能適合各地區所有學生的實際情況,也不可能適應瞬息萬變的時代變遷。教師在課程實施中必須對教材進行再加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應結合實際,創造性地用活教材,對教材重組、整合,使其更好地為我所用。例如,講七年級數學「字母能表示什麼」一節,在導入新課時可並塵增添新的內容,藉助DVD光碟資源,截取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兒歌(讓學生看投影):「1隻青蛙1張嘴,2隻眼睛4條腿,1聲撲通跳下水;2隻青蛙2張嘴,4隻眼睛8條腿,2聲撲通跳下水;3隻青蛙3張嘴,6隻眼睛12條腿,3聲撲通跳下水……」接下來,讓學生說出4隻、5隻、10隻……100隻、a只青蛙的嘴的數目、眼睛的數目、腿的數目、跳下水的次數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並用字母表示出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用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然後再舉出課本上的例子。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去問題便迎刃而解。
(二)搶抓機遇,巧妙利用資源
學校的一些活動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各學科間的教學也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要抓住這一縱橫交錯的紐帶,巧抓機遇,不失時機地借用活動資源、學科資源,用於數學教學。如在學校的《行事歷》上,有一周安排進行「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這是體育課教學的內容,也是數學課進行「統計與概率」教學的一次絕好機會。筆者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讓學生在接受體質健康測試時運用數學知識,主動地參與經歷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統計過程,根據實際問題設計調查表,然後統計結果進行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得出明確的結論。掘蔽升結果,有的學生調查了不同班級、不同年級男生、女生的身高、體重、肺活量。還有的學生將自己或是別人的身高、體重、肺活量與本班、本年級的平均值進行比較,產生了不同意見,給出了不同解釋,引出了許多問題,甚至發生了爭論。有一位學生還提出了向學校索要前幾年的學生身高、體重、肺活量檔案資料,作進一步深入研究,寫出 調查報告 ,為學校制定決策提供依據,為學生、為家長的生活習慣提供參考資料,以指導和保護未成年人身心的健康發展。由此,學生體會到了統計對決策的作用,能比較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進行交流。這樣的巧妙利用校內外課程資源開展數學實踐活動,不僅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增強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進行社會交際的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應用意識,提高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同時,學生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樂,增強了學習的信心。
(三)精心設計,恰當運用資源
隨著農村中小學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一個信息化的網路時代已經到來。數學教學要充分利用寬頻衛星通信技術所提供的教學電視和多媒體數據廣播通道和網路所提供的教學環境,有效發揮現有各種教育資源,使其成為教師了解社會的平台、學生學習的得力助手,從而使數學教學跟上時代的發展。同時,教師要善於利用這些資源進行教與學。如可讓學生通過網路查找信息豐富自己的知識,解決自己不會的問題,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在計算機上做數學題,查找有關資料,解答歷年中考試題等。
教師在利用媒體資源時,不應簡單地追求形式,而要恰當地使用,要關注對其教學效果的優化,不要一味地照抄照搬。如在講前邊所提到的「字母能表示什麼」的第二個例子――用火柴搭正方形時,提出教材中的四個問題後,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解決問題,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各自的方法。學生的熱情很高,有的學生藉助拼擺解決問題,有的學生試圖尋找規律……之後再讓他們交流。等到學生的討論有了一些結果時,播放特級教師的DVD教學光碟片段,師生共同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學得開心,記得牢固,教與學都收到了實效。
總之,教師要隨時留心身邊的事物,巧妙地運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充實自己的教學活動,才能使教與學互利雙贏。
㈥ 教師如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師如何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是新課程改革中的熱點問題,也是教師教育教學實踐的重要內容。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需要教師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素養,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具體操作步驟。
一、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素養
教師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和教師的創造性,是影響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加強這些方面的素養,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並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1.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
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首先要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所謂「課程資源意識」,簡單說就是「什麼是課程資源」的意識,或者說是面對各種事物時考慮它「是否是課程資源」的意識。所謂「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是指面對各種資源時考慮它對課程教學有什麼價值和意義,怎樣才能把它挖掘出來使它為課程教學服務的意識。具有課程資源意識、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是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基本前提。缺乏這些意識即使身邊存在大量的課程資源教師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教師確立強烈的課程資源意識、課程資源開發意識,有助於教師形成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更好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課程資源開發意識的確立需要教師在頭腦中形成課程資源概念,就課程資源對課程教學的意義有深刻的認識。確立意識需要相關知識的支持。因此,教師應學習課程資源的相關知識,加深對課程資源的認識,通過實踐強化、鞏固課程資源意識和課程資源開發意識。
2.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並不是價值中立的,也並不是客觀的,而是具有極強的主觀性與個性色彩。教師如何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和教師的教育觀念、課程教學觀及教育價值取向等密切相連。具有不同教育理想、教育價值觀念的教師在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時所傾向的課程資源不同,不同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對課程教學的影響也不同。因此,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時要注意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
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取向一般有如下四種。(1)內容取向。當圍繞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即是內容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中心是課程內容。開發課程資源是為了豐富優化課程內容或課程設計,利用課程資源是為了完成課程教學內容。即使在內容取向上,不同教師也會傾向於開發與利用不同的課程資源。新課標提出課程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師在實際操作中並不一定能夠很好地平衡三者的關系。由於教師在個人興趣、愛好、特長及教育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造成教師在實際課程教學中對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會有所偏重。比如,重視知識與能力的教師可能注重知識資源和能力資源的開發利用,而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師可能注重這方面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2)學生取向。當圍繞學生的心理邏輯、學生的興趣和發展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時,就是學生取向的。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關注的中心是學生的發展。開發課程資源是圍繞學生的發展需要,利用課程資源也是為了促進學生的發展。(3)教師取向。當圍繞教師的需要、興趣、愛好和特長等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就是教師取向的。這種取向過多地關注教師自身的情況,而對課程內容和學生需要關注較少。一般而言,新手教師往往以自我為中心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與教師的專業發展處在自我求生的階段相關。(4)混合取向。當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充分考慮到課程教學內容的需要、學生的需要和教師的實際情況時,就是混合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種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謀求課程內容、學生需要與教師實際的協調與整合。
實際上,任何取向的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都含有混合的性質,前三種取向並不完全否認其他因素的重要性。我們只是根據側重點的不同做出上述區分。前三種取向中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關注點相對集中,但由於眾多因素的相互照應不足,往往會影響課程教學效果。因此,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宜採取混合取向,但也應看到混合取向的操作難度較大。這就需要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加以平衡,或採取適當傾斜以謀求最佳的開發與利用效果。
3.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是有限的也是無限的。說它是有限的,因為並不是所有事物都能夠直接為課程教學服務;說它是無限的,因為生活中課程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關鍵是教師要能夠發現、挖掘、利用。資源無限,貴在選擇;資源有限,創意無窮。不論是選擇還是創意都需要教師智慧的投入。在現實課程教學中,課程資源是有限的,但人的創造性是無限的。有限的資源經過無限的創意可以生成充裕的課程資源。創造性應內含於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之中。創造性是一切教學活動的靈魂,也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靈魂。沒有創造性,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沒有前途。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才能使課程資源化匱乏為豐富,化平淡為精彩,化腐朽為神奇。
開發課程資源是利用課程資源的前提,利用課程資源是課程資源開發價值的實現。相對於傳統的沒有課程資源開發意識而言,我們強調要創造性地開發各種類型的資源或者創生所需資源;相對於傳統的課程教學的「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照本宣科」,我們強調要創造性地利用課程資源。如果得到豐富的課程資源還像原來那樣繼續「照本宣科」,那麼,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價值和意義就沒有得到很好體現,並且課程資源的價值也沒有得到體現。
要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解放思想,打破束縛,堅持創新。因循守舊、缺乏創新、沒有個性,也就沒有突破、沒有發展。思想上辭舊迎新是行動上發展的前提。馬爾庫賽說過思想不能改變現實,但思想可以改變人,而人是可以改變現實的。因此,教師要確立生活中處處有課程資源的觀念、確立用課程資源教學的思想,通過創造性地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使課程教學不斷呈現出新的面貌。
二、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步驟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教師若能把握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一般步驟則會有助於開發與利用工作的展開。根據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過程,教師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時可把握以下步驟。
1.解讀課程教學目標
課程教學目標決定了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及課程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同樣也決定了課程資源的選擇與利用。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總需要一定課程資源的支撐,課程資源總是服務於某一特定的課程教學目標。所以,教師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首先要從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解讀開始。對課程教學目標的解讀應該是多維度的,每一維度的目標所需要的課程資源是不同的。新課程改革之前,人們往往採用布魯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從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三個維度進行解讀;新課程標准頒布後,可以考慮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解讀。通過解讀會分解出許多具體目標,在此基礎上需要考慮以下問題:為了實現具體的和整體的課程教學目標,需要什麼樣的課程資源?需要多少課程資源?怎樣開發這些課程資源?這些課程資源怎樣進入課程教學過程?通過什麼方式利用這些課程資源最有效?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會為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指導與定位。
2.根據目標尋找資源線索
課程教學目標規定了基本的課程資源,也即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必須針對課程教學目標進行。圍繞課程目標的實現,教師應多方面尋找課程資源的線索。課程資源線索是開發課程資源的基本前提,教師應該知道從何處可以找到課程資源。
課程資源線索具有多樣性、差異性的特徵。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不同的教學需要、教師素養的不同等多重因素,決定了課程資源線索的多樣性與差異性。因此,尋找課程資源線索的途徑與方法因人因事而異。一般而言,課程資源的線索是比較豐富的,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從教學內容出發,從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策略出發等等尋找課程資源線索都是可以的。教學一篇課文與它相關的一切內容都可能成為課程資源開發的線索。如,《荔枝蜜》一文的導語設計需要相關課程資源的支持,教師可選擇以作者為線索、以荔枝為線索、以蜜蜂為線索、以蜂蜜為線索等眾多線索中的一種或多種進行課程資源的開發。在動態課程資源的開發中,教學情境、教學氛圍、教學靈感、突發事件、學生的問答及插嘴等都是很好的課程資源線索。
尋找課程資源線索時,會出現線索中帶出線索的情況,比如,查找某方面的文獻資源,在某一文章的注釋或行文中還會提及其他相關資源,這些注釋或行文話語就成為尋找課程資源的新線索。如果需要更多更詳細的資源可以根據新線索繼續查尋。當然,課程資源線索也可能會在開發過程中斷掉。這時就需要從其他方面想辦法繼續尋找該線索或重新尋找新線索,或尋找相關資源線索。課程資源線索是課程資源開發非常重要的因素,應給予充分重視。
3.依據線索多途徑開發資源
線索只是一種端緒,一個引子。要開發出翔實、具體、豐富的課程資源還必須進行實際的開發工作。所以,在尋找到課程資源線索之後,就要通過鑒定、篩選、挖掘及捕捉等基本方式開發課程資源。具體到各種類型的課程資源的開發,還有許多具體的途徑。參觀、訪問、調查、文獻檢索、網路查尋以及活動實踐等都是基本的課程資源開發途徑。教師要掌握不同類型的課程資源開發途徑,合理、有效地進行課程資源開發。
4.實現課程資源與課程內容的結合
開發出課程資源只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一個步驟。課程資源畢竟還不是課程教學內容,從課程資源到課程教學內容還有一個轉化過程。因此,面對開發出的課程資源,教師必須實現課程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的結合。這一工作至少存在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把開發出的課程資源直接轉化為課程內容。如,教師選擇教科書之外的期刊或書籍上的文章進行某一課程教學目標的教學。教師對課文替代文章的選擇過程即課程資源的開發過程。這一課程資源直接進入課程教學實施過程就實現了課程資源到課程內容的轉變。第二種情況是,教師對課程資源進行加工之後把它變成課程內容,即把課程資源與現有的課程內容進行結合,使課程資源對現有課程內容進行補充、替換、滲透等。如,教師以課文為課程教學內容,同時又吸納其他課程資源與課文內容共同構成課程教學內容。課程資源與課程教學內容的結合是以實現課程教學目標為根本鵠的的。
5.創造性多方式利用資源
課程資源的利用千人千法、萬人萬樣。課程資源的利用貴在創造性。掌握多種課程資源利用的基本方式對課程資源的利用是必須的,但通過教師的創造性勞動開創更多具體的、獨具特色的課程資源利用方式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教師應在掌握基本課程資源利用方式的基礎上,開動腦筋,發揮聰明才智,創造性地利用各種課程資源。只有靈活多變地採取各種策略和措施,創造性地進行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教師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能力才能不斷發展、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才能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走向一次又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