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擴展閱讀
亮光對鑽石有什麼影響 2025-01-22 14:41:40
疫情國家治療費用多少 2025-01-22 14:25:23

資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發布時間: 2024-03-12 13:16:11

⑴ 資源和資產的區別與聯系

聯系:資源定義大些,包含資產。

區別:

1、概念不同:

資源,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資產,是指由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

2、性質不同:

資源,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資產,不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不能作為資產,是企業的權利。資產按照流動性可以劃分為流動資產、長期投資、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資產。

3、系統不同:

資源,在人類經濟活動中,各種各樣的資源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一個結構復雜的資源系統。每一種資源內部又有自己的子系統。資源系統可從性質、用途等不同角度進行不同的分類。

資產,是指企業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由企業擁有或控制的,預期會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資源。任何營商單位、企業或個人擁有的各種具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

⑵ 旅遊資源是什麼

資源(resources)通常是指可供開發利用,並能夠為人類服務的各種物質的來源,按照是否具有可重復利用性,又可將資源劃分為可更新資源和一次性資源。旅遊資源也是一種資源類型。在旅遊產業開發和利用的特定條件下,旅遊資源不僅包括可更新和不可更新的自然資源,而且還包括各類人文資源、社會資源等。

旅遊資源是發展旅遊的基礎條件,沒有特色性的旅遊資源,就不可能發展旅遊產業。由於旅遊產業是新興產業,因而相對於傳統的資源概念,旅遊資源在內容和構成上都要復雜得多,其確切的定義目前國內外還難以形成統一的表述,但通常可以分為狹義和廣義兩類。所謂的狹義旅遊資源就是能夠有效創造、保持對旅遊者吸引力的各種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會因素、人文因素等。而廣義的旅遊資源則應包括所有能夠促進和產生旅遊吸引力的要素。

狹義的旅遊資源是單純從旅遊行為的角度考慮。按照傳統觀點可以分為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風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現代旅遊產業的角度出發則可分為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型旅遊資源、特種旅遊資源和專項旅遊資源等。按照成因或屬性,旅遊資源又可分為自然旅遊資源和人文旅遊資源兩大類型。自然旅遊資源是指地形地貌、水體、氣候、動植物等由自然地理、環境要素所構成的各類天然景觀,具有明顯的天賦屬性;人文旅遊資源則廣泛、豐富得多,如各種歷史古跡、特色建築、民族風情、特色傳統等,這類資源是特定環境中的人們長期活動所形成的藝術結晶與文化成就。狹義的旅遊資源是旅遊產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是旅遊產業產生的物質基礎,是旅遊的客體,也是旅遊產品和旅遊活動的基本要素。因此,某一因素構成旅遊資源需要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能夠激發旅遊者的旅遊沖動;第二,具有可利用性,隨著旅遊者旅遊愛好和習慣的改變,該因素的包容範疇可以不斷擴大;第三,資源的開發能夠產生足夠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以保證該因素開發利用的可持續性。

廣義的旅遊資源則涵蓋了旅遊產業的各個環節,狹義的旅遊資源僅僅是旅遊行為的發生環節,實際上,在旅遊產生之前還有大量的支持性旅遊資源,如交通資源、科技資源、市場(客源)資源、資金資源等。旅遊首先要解決遊客的通達問題,這就需要具有一定的交通設施,交通不便將對遊客的吸引力大打折扣。以黃山風景區為例,在合肥—黃山高速公路開通前,從合肥到黃山需要7~9個小時,合肥與黃山之間的旅遊活動往返一次需要3天時間,如果2天往返的話,則需在前一天下午3~4點之間上山,第二天中午12點左右下山,在山上只能遊玩兩個小半天,返回合肥已經是晚上10點左右,對於空閑時間只有周末兩天的工薪階層而言,返回後第二天一早就要上班工作,非常疲憊。因此盡管黃山風景區的吸引力巨大,但是由於往返時間過長,導致對遊客的吸引力減小。而在合肥—黃山高速公路開通後,從合肥可以3小時直達黃山,一般旅遊團隊在中午12點左右即可到上山進行觀光活動,第二天12點下山,在下午6~7點即可返回合肥,在風景區的有效旅遊時間增加40%以上。由於交通便捷,便開發了黃山「一日游」,即一早出發,於9~10點到達風景區,下午5點左右下山,於晚上10點左右返回合肥,在風景區的有效旅遊觀光時間與二日游基本相當,因而頗受歡迎。市場(客源)資源是旅遊產業生存的基礎,沒有穩定的客源,旅遊景點就不能長期維持。合肥郊區三十崗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政府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發展特色農產品種植業,經過多年的努力,其特色種植業在合肥市場取得一定知名度,逐漸有城市居民自發到該地區交友,當地政府部門適時引導,逐步推出了以採摘農家土菜等為主題的特色農家游,並通過交通等部門的通力協作,將合肥市的公交線路向該地區延伸,以便捷的交通、無公害特色種養業培育了穩定的城市客源,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隨著時代的變化,旅遊資源的概念也在不斷更新、擴大,越來越多的領域被納入旅遊資源的范疇。如隨著人們對健康的日益關注,保健旅遊開始盛行,到一些長壽之鄉訪問百歲老人、參觀中葯材博物館、「森林浴」、「日光浴」等悄然興起。參與性的旅遊活動也已不僅僅局限於滑冰、滑雪、沖浪、游泳等,又出現了滑沙、滑草、放風箏、田園作業等項目。旅遊活動也不僅只局限於地面上,已經開始向水下、高空發展:如乘坐飛機或飛艇體驗飛行、觀賞風景;潛水觀看海底世界;甚至邀游太空也已經成為現實;西安的衛星測控中心、酒泉與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等也局部對遊客開放,成為新的旅遊景點;集優美的環境、現代高科技、深厚的文化內涵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城也有繼續擴大的趨勢,某些現在看來不是旅遊資源的因素,很可能以後會成為活躍的旅遊資源。

在現代旅遊產業中,人們一般更注重狹義的旅遊資源,將其列為旅遊資源,而不將市場(客源)資源、基礎設施資源、科技資源、資金資源等列為旅遊資源。這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相當的局限性,為不引起歧義,以下在討論旅遊資源時均指狹義的旅遊資源,其他的資源則成為輔助性旅遊資源。

⑶ 什麼叫資源,資源有哪些類型,資源科學體系請簡述

資源: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社會得以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客觀基礎。

廣義的資源---指人類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要素。

狹義的資源僅指自然資源。

資源的類型:

一、按照自然資源的概念和特徵及應用的目的進行多種科學分類:

1、根據自然資源的賦存條件及其特徵可以將自然資源分為:地下資源和地表資源;

2、根據自然資源的國民經濟用途可將其劃分為:

農業資源 (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
工業資源(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林產品資源、草原產品資源)旅遊資源;

二、根據自然資源與人類的經濟關系,即按照資源的性質,劃分為四類:

1、環境資源:如太陽光,地熱,空氣和天然水等。這類資源比較穩定。

2、生物資源:如動物、森林、草場等。這類資源人類使用之後可以通過本身的生產繁殖再

生產出來。

3、土地資源:包括農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4、礦藏資源:包括能源、各種礦物等。它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其儲量有限,開

發利用之後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⑷ 資源的含義與本質

資源是指任何一種有形或者無形、可利用性有限的物體,或者是任何有助於維持生計的事物。在大多數情況下,在商業上或者甚至出於道德規范方面的因素會要求通過資源管理來實現資源分配。

資源的本質:

1、資源對於人類來說非常重要,因此我們將某些信息價值(經濟學)與其聯系在一起。資源有助於生產商品,因而具有經濟價值。

2、森林、山脈之類的自然資源如此之美,因而具有審美價值。大自然的饋贈,諸如水資源,還具有法律價值,因為我們有權享用之。

3、另一方面,資源還具有倫理價值,為後世子孫保護和保留這些資源是基於道德上的責任。資源包含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可再生資源使用後可以循環利用,比如水,不可再生資源使用後就消失了,比如石油。

(4)資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擴展閱讀:

資源的特性:

1、實用性、數量(常常依據的是其可利用性)以及在生產其他資源方面的用途。不過,有些人並不接受這種定義。

2、例如,生態學家(英語:deepecologists)就認為非人為要素獨立於人類價值。一種資源的數量指的是特定某種原材料的總量,而不是經濟學上所說的儲備量。

3、在資源數量方面,可能會發生瓶頸問題,使一些資源無法獲得,造成供應緊張。隨著投機者提高資源的商品價值,或者當地緣政治問題等造成風險時,資源價格往往會出現上漲。資源價格被視為一個與資源供應的安全有關的影響因素。資源就是那些可以真正組合起來,用於生產商品和服務的事物。

⑸ 資源是什麼意思

「資源」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

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

資源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

(5)資源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擴展閱讀

人類早期的資源以自然資源和生活資源為主,如土地、森林、獵物等。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復雜化,人類自身創造的資源越來越重要,其的構成也越來越復雜、多樣。

符號化知識、經驗型技能、創新型能力、通訊手段、社會組織系統等等,都成為了生產的要素即生產的資源。不僅有經濟生產方面的資源,而且有社會生活方面的資源,如政治資源、文化資源等。

因此,人類積累的一切創造發明成果,都成了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活動進一步發展的資源。

總之,資源是指「資財的來源」,即包括自然資源如土地、森林、礦藏、水域等,也包括各類社會資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種社會資源,它也同時體現為有形的物質載體和無形的精神資產。

⑹ 資源的含義

關於「資源」的概念,至今還沒有嚴格的、明確的、公認的定義。從詞義上看,中文中的「資源」是指「資財的來源」。《辭海》對資源的解釋是:「資財之源,一般指天然的財源」。英文里的「資源」一詞為resource,它由re和source組成,前綴「re」含有「再」的意思,「source」表示來源;俄文里的「資源」一詞為ресýрсы,也是指「財富的來源」。可見,「資源」一詞在不同民族語言中的詞義是很相近的。

但人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角度存在著差別,因此在資源的概念上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理解。資源通常有廣義、狹義之分。

廣義的資源是指人類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要素。也就是說,在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有用物即資源,無用物即非資源。因此,資源既包括一切為人類所需要的自然物,如陽光、空氣、水、礦產、土壤、植物及動物等,也包括以人類勞動產品形式出現的一切有用物,如各種房屋、設備、其他消費性商品及生產資料性商品,還包括無形的資財,如信息、知識和技術,以及人類本身的體力和智力。關於廣義資源的概念,歷史上早有一些間接的論述,英國的威廉·配第曾經指出:「土地是財富之母,勞動是財富之父」。馬克思在論述資本主義剩餘價值的產生時指出:「勞動力和土地是形成財富的兩個原始要素,是一切財富的源泉」。恩格斯則進一步明確指出:「其實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馬克思和恩格斯雖然沒有專門給資源下定義,但已經把勞動力和土地、勞動和自然界肯定為形成財富的源泉。這種論述和我們現代人的理解是非常接近的。因此人類社會財富的創造不僅來源於自然界,而且還來源於人類社會,資源不僅包括物質的要素,也包括非物質的要素。

也有學者提出「總資源」的概念,認為「總資源是構成社會、經濟、生態環境三大運行系統基本要素的總和」,實際上這也是一種廣義的資源。

狹義的資源僅指自然資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資源下過這樣的定義:「所謂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的時間、地點的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的、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的總稱」。這是一種狹義的資源的定義,僅指自然資源,而且還排除了那些目前進行開采、在經濟上還不合算,但在技術上能夠加以開採的那部分礦產資源,以及目前無法開墾利用,但卻有觀賞、探險獵奇、考察研究等功能,能作為旅遊資源的沙漠、冰雪覆蓋地等。

目前,在「資源」這一概念的解釋和使用上,大體存在以下幾種情況:

(1)把資源當作廣義的資源。認為資源不僅包括自然資源,還包括社會資源。這一理解在資源經濟學及生態經濟學中被普遍運用。因為僅將資源理解為自然資源或社會經濟資源難以解釋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如何實現協調發展的很多基本理論和實際問題,只有使這兩大類資源實現合理組合和優化配置,才能最終實現資源生態經濟的協調發展。

(2)把資源當作自然資源的代名詞。美國經濟學家阿蘭·蘭德爾說:「資源是人們發現的有用途和有價值的物質」。其實,他的著作所探討的通篇都是自然資源。我國不少學者的著作,書名上標的是「資源」,而實際上論述的則是自然資源。有的權威性辭書,把「資源」條目解釋為:「生產資料或生活資料的來源」,顯然,指的也是自然資源。在許多場合下,談論某一國傢具有資源優勢,或某一地區屬於資源豐富地區等問題時,所指的實際上也是自然資源。

(3)把資源當作生產資源。西方經濟學家赫帝(E.O.Heady)認為:資源與生產要素同義,是指使用於生產過程中的任何原動力。可見,在這里所談的「資源」實際上是生產資源。現代西方微觀經濟學,尤其是「帕累托最適度」狀態理論,正是研究生產資源的配置效率最大化的問題。

(4)把資源等同於產品,即原料。社會上通常所說的資源或自然資源,很多時候指的實際上是資源產品,即原料。

總之,資源是一個具有廣泛意義的詞彙。那麼,該如何理解它的含義呢?

劉治蘭(2002)將自然資源概括為,是人類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這些成分的源泉的環境功能。上文提到,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資源的定義:「所謂自然資源,是指在一定時間、地點的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的、以提高人類當前和將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下的總稱」,這里對人類的效用,也就是社會性效用,也就是說,資源一開始便與人口問題聯系在一起。對於人文性質的資源,更是具有直接而普遍的社會效用,比如勞動力和資金是構成經濟活動的兩大基本要素,可以說是經濟效用的代名詞;又比如文化古跡資源,其主要效用是社會和心理,同時也具有發展旅遊業的經濟價值。其次,資源具有相對稀缺性,這是資源與人口必然聯系的另一個側面。陽光與空氣這類事物雖然對人類具有極重要的社會效用,但人們並不視其為資源,這是因為與人類的需求相比,它們的供給是充分的,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才表現出相對的稀缺性或潛在的限制性,並被視為資源,比如陽光作為太陽能開發或日光被利用時就顯示出相對的稀缺性。

必須注意,資源是個歷史的范疇,又是社會的產物,它的內涵與外延並非一成不變,它隨技術經濟的提高而不斷擴展、深化。早在原始社會末期,由於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私有制的形成,為天然物產作為商品進行交換創造了條件,人們開始意識到自然物質是「資財的源泉」,從而形成了自然資源的概念。而後,在社會發展進程中,隨著認識水平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先前尚不知其用途的自然物質逐漸被人類發現和利用,自然資源的種類日益增多,自然資源范疇也愈加擴大。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的漫長歲月里,發展條件的研究始終把自然資源放在中心地位;後來,由於能源和礦產資源相對充裕,只要有資本,就能從市場上買到勞動力和原材料,把賺錢的機器開動起來,因此,資本被視為發展的主體,「資本萬能論」開始流行,雖然「能源危機」和一些礦產資源面臨枯竭,增強了人們對自然資源重要性的認識,但新材料、新能源的出現,又繼續使資本在經濟中的核心地位得以鞏固。因此,這一時期,資本資源在資源的概念中,處於核心的位置。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人口急劇增加,工業和城市迅速發展,人類用掠奪的方式開采自然資源,以對資源的大量消耗來換取經濟的增長,使陸地上的自然資源承受著空前的壓力,許多資源趨於枯竭,全球性「資源危機」威脅著人類的命運。從而,人們把人類美好的前景寄希望於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一些主要沿海國家中,海洋資源已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資源支柱,它對穩定和發展國民經濟已經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把海洋作為一個獨特的資源系統歸屬於自然資源研究范疇,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海洋資源已成為現代自然資源研究的基本內容之一。

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地阻礙了經濟的發展,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必須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協調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三者之間關系,才能保證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自然資源的概念發生了變化,不僅是指可利用於人類生產和生活部分的自然資源,也包括了能給予人類精神文明享受的自然環境部分。隨著世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旅遊業已成為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經濟部門,政府和人民十分關注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與建設保護。從而旅遊資源也納入到自然資源概念之中,並成為自然資源研究的內容。

近些年來,以微電子技術為主導,微電子、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為三大基礎,電子計算機、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光導纖維、海洋工程為代表的一系列新興技術迅猛發展,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第三產業的蓬勃興起為龍頭的現代產業的發展,不僅依賴自然資源和資本,而且越來越多地依賴人的智力、信息、技術管理和組織能力。目前,可持續發展戰略已被全球所接受,許多國家正在實施。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思想就是要合理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要做到這一點,必須要有先進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自然資源只是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可能,而先進的科技水平、管理水平,能夠使自然資源得到更合理的開發利用,並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因此,資源的含義又得到了擴展,智力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管理資源都納入了資源的范疇,並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可以把資源的概念歸納為: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能被人類開發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種稀缺性的、受社會約束的各種環境要素或事物的總稱。資源的根本性質是社會化的效用性和對於人類的相對稀缺性,而兩者均依人類的需要而成立,從而構成人口與資源這一對地理學的重要范疇。

⑺ 自然資源的概念

自然資源泛指存在於自然界、能為人類利用的自然條件(自然環境要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

1、自然資源按照實物類型一般分以下8類:土地資源、氣候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能源資源、旅遊資源等

2、空間分布

地面資源—氣候、水、土地、生物等資源

地下資源—地下礦藏、地熱、地下水等

自然資源的概念: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
自然資源和能源資源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有的自然資源同時也是能源,比如煤炭、喊橡激石油、天然氣;有的自然資源不是能源,比如鐵等金屬礦產、氣候資源、土地資源等;有的能源資源也不屬於自然資源,比如電能;沼氣等經過加工的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