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華為人力資源怎麼樣
擴展閱讀
持股成本為什麼負數 2025-01-20 16:32:51
行政處罰廣告費用怎麼算 2025-01-20 16:27:19

華為人力資源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4-04-30 03:57:07

⑴ 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什麼獨到之處

  1. 組織基礎 建立一個人力資源體系,首先面臨的是組織基礎問題。各級人力資源部門怎樣設置、怎樣管理,選什麼樣的人做人力資源管理者?華為的HR組織基礎十分獨特,三個關鍵詞是:人力資源委員會、行政與業務關系分離、懂業務的HR。

  2. 人力資源委員會。華為實行委員會制,分為五級,公司層面由總裁、副總裁組成,二級委員會由業務部門主要決策層的經理們組成,如此往下,直到由事業部的主任、副主任,業務經理組成的五級委員會。委員會是決策和評價的機構,通過集體決議來貫徹公正、公平的理念。 委員會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發出聲音,因此是公平的;但如同這個故事所表現的,它同時也要服從華為的另一個關鍵原則:從賢不從眾。

  3. 行政與業務關系分離。華為的人力資源部門分多個層次,從功能齊全的公司層面人力資源部,到各事業部、職能部門內的幹部部。人力資源總部和各部門人力資源部的關系是「行政與業務關系分離」。 各級幹部部的行政隸屬關系歸各所屬事業部或職能部門,其個人的業績考核、工資與獎金由所 屬部門直接負責,而其人力資源業務管理歸總部人力資源部直接領導。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各級部門HR們在業務歸屬上被認為是人力資源總部自己的人,這令他們 能夠更好地融入到人力資源總部中,從而加強了他們的歸屬感。否則,各部門HR們會把人力資源工作看成是「上面」的要求,工作就很難落到實處。另外一個原因 是,各個部門的考核指標是不同的,由本部門內的人力資源部來定,也能更有針對性。

  4. 懂業務的HR。什麼樣的人能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首先,人力資源總監應該是本系統的二把手,也就是「一 把手管業務,二把手管幹部」。其次,人力資源者必須懂業務,必須「沉」到戰略決策過程中去,才能成為企業的戰略夥伴——事實上,目前流行全國的「戰略伙 伴」觀念,在前些年彭劍鋒劍鋒教授為華為做咨詢時就已經提出了。

  5. 人力資源機構。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在集體決議、業務與行政與業務關系分離的基礎上,簡單的說就四 個字:選育用留。沒用頓號?確實沒有,因為這四個職能是緊密聯系的,滲透到人力資源各個部門中去。它們糾纏得如此緊密,以至於難以單獨把每個功能抓出來 談。比如一個「選」字,就貫穿了招聘、調配、任職資格標准、績效考核;而一個「留」字,則從新員工培訓,到職業生涯設計、薪酬、榮譽激勵,事實上還要算上 「掠奪畢業生」的招聘策略……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又豈是4個字了得!不過,只要您真正了解了華為人力資源部的各個機構,這4個字就很容易理解了。 當各級人力資源部門真正成為戰略夥伴之後,各個機構便開始發揮自己的功能。公司層面的人 力資源部包括招聘調配部、薪酬考核部、任職資格管理部、員工培訓部這四大支柱,此外還有榮譽部和人事處等。每一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因解決華為成長 過程中的問題而生,為華為企業文化的落地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6. 公平與效率之源——考核薪酬。和其他很多快速成長的企業一樣,最先挑戰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是薪酬和考核。問題一:如何分配銷售人員獎金?1994年時的華為進入了一個快速增長的時期,但到年底碰到了一個獎金分配的難題。 起因如下:兩名業務員分別被派往上海和烏魯木齊對一種農業化設備進行銷售。在烏魯木齊銷 售得很成功,而在上海銷售量只有幾台。若按照以前銷售越多獎金越多的分配政策,被派往烏魯木齊的銷售員可以獲得20多萬元獎金,而去上海的銷售員只會獲得 幾千元獎金。公平嗎?顯然不。這種現象將嚴重打擊銷售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華為認識到,銷售業績只是對銷售人員考核的一個方面,而市場開拓難易度、客戶滿意度、人 員努力程度、渠道建設等應都是考核的重要標准。因此,在1995年,公司邀請外部咨詢公司做了績效考核的解決方案,建立了一套以績效目標為導向的考核機 制,將業績考核納入到日常管理工作中去。具體包括:(1)把考核作為一個管理過程,循環不斷的「PDCA」過程使得業務工作與考核工作密結合起來;(2)工作績效的考證側重在績效的改進上;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考評側重在長期表現上;(3)公司的戰略目標和顧客滿意度是建立績效改進考核指標體系的兩個基本出發點。在對戰略目標層層分解的基礎上確定公司各部門的目標,在對顧客滿意度節節展開的基礎上,確定流程各環節和崗位的目標(4)績效改進考核目標必須是可度量的和重點突出的。指標水平應當是遞進的和具有挑戰性的。有了這套考核機制,獎金的分配自然有了公平的依據。華為的薪酬考核部,也就以二位一體的形式運作起來。問題二 如何調整員工工資?到了1996年,公司人員規模進一步擴張,這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員工工資如何進行調整?由 於人數已經不是創業時的幾十個人,老闆不可能對每一個人的績效都熟悉,沒法在薪資單上 簽字!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薪酬方案制度勢在必行。此時,公司專門成立了由高層管理者組成的工資效率小組,三個月開了十幾次會,每次都吵架,每次都無所得。 直到1998年,華為找到了HAY。著 名國際管理咨詢公司HAY為華為提供了解決方案,即以崗位價值為導向的薪酬體系,這種 薪酬體系的最大特點是堅持「人與職位分開」原則,也就是三要素評估法。即:知識能力(投入)、解決問題(做事)、應負責任(產出)。經過這樣的評估後,把 計算出的每個職位的分數製成職位系列表,從而得出哪些職位等級是平行的,哪些職位是重疊的,在平行職位上的就可以實行薪酬相等。在 這種當時世界最先進的價值評價體系下,工資的分配依據不再是年齡、工齡和學歷等個人自 然因素和歷史因素,而是依據個人的職務執行能力和實際貢獻。對員工工資支出不再表現為簡單的人工成本,而成為人力資本投資。從這時開始,人與職位分離、把 人力投入看作投資而非成本等觀念,成為了華為珍貴的管理原則。從1996年開始,隨著華為風起雲涌的人力資源體系建設,華為的薪酬管理漸漸顯得卓爾不群。高薪策略和員工持股開始了。高薪策略:源自企業家精神的高效手段在 華為工作標志著「高額收入」。在華為,只要是本科畢業,年薪起點就在10萬元,這是招 應屆大學生的標准(從社會上特招過來的更高),至於工作一兩年後達到20萬元以上是很輕松的事。2002年後,內部股改為期權,新來的員工收入要少一些, 但達到年薪15萬元也不是難事。在華為,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以千人計;其他人,雖沒有年薪10萬元,絕大多數也不會少於年薪5萬元。本 質上,華為的高薪來源於總裁任正非的企業家精神。《華為基本法》第六十九條:「華為公 司保證在經濟景氣時期和事業發展良好的階段,員工的人均年收入高於區域行業相應的最高水平。」一位評論家說:「任正非掌握了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根本的東 西,那就是價值分享,要敢於與他人分享財富和事業的價值。」高 薪體現了華為高效率用人之道。楊東龍認為:「企業僱傭一個人,不僅是要雇身體、雙手, 更要雇心和腦,拿什麼東西能夠解決呢?就是錢。」工作與生活緊密不可分,如果員工為生活擔憂得多一些,工作上用心就一定減少。給他3000元,只能發揮 30%,給他5000元真的能發揮100%,甚至120%。華為的高薪,讓人全身心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員工成本除了支付薪水外,還有相當大的部分在於對管理的投入,無論員工產出多少,管理和溝通成本都不會明顯變化。高薪便成為挖掘潛力的最好方式,同時,也避免了人才流失帶來的損失。華為人雖然流動性也大,但往往是出去創業,很少是被「挖」走的!2員工持股計劃:知本主義華 為很早便實施員工內部持股計劃。一個剛剛畢業,一無所有的大學生,在華為工作一兩年後 就能獲得股權。員工收入中,除工資和獎金之外,股票分紅的收入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股票如何發,是綜合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和任職資格狀況多種因素綜合決定 的。在華為看來,知識能產生巨大的增殖價值,讓員工通過知識獲取資本,可以極大地激勵和凝聚員工,這就是「知本主義」的涵義。2001 年前華為處在高速上升期,華為原薪酬結構中股票發揮了極其有效的激勵作用,這段 時間的華為有種1+1+1的說法,即員工的收入中,工資、獎金、股票分紅的收入是相當的。其中股票是當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 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按一元每股的價格派發,一般是用員工的年度獎金來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還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會貸款給員工,而員工也是很樂意 於這種貸款。員工憑什麼能獲得這些?憑借的是他的知識和能力,在華為,「知本」能夠轉化為「資本」。3績效考核:優劣分明,持續改進高薪和股權使華為的薪酬對外具有極大優勢,但要保證內部公平性,考核不可或缺,它是重要的報酬決定因素之一。在薪酬考核部,績效考核與報酬管理二位一體,他們的一個信念是:「決不讓雷鋒吃虧」。華為對學雷鋒的文化假設是:雷鋒精神的核心本質就是奉獻,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奉獻,踏踏實實地做好了本職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鋒精神。而績效考核與報酬分配系統要保證使這種奉獻得到合理的回報。另一個信念則是:「通過5%的落後分子促進全體員工努力前進」。跑得慢的會被吃掉。華為人並不是生來就是一條條狼。原華為副總裁兼人力資源總監張建國建國建國說:「要把一群食草動物轉變為一個狼性組織,必須有狼的出現。也就必須有被狼「吃掉」的個體!」在華為公司,考評體系的建立依據以下假設:>> 華為絕大多數員工是願意負責和願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強烈成就慾望的。>>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點突出的人往往缺點也很明顯。>> 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應該體現在工作績效的改進上。>> 失敗鋪就成功,但重犯同樣的錯誤是不應該的。>> 員工未能達到考評標准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責任。員工的成績就是管理者的成績。員工和幹部的考評,是按照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對每個員工和幹部的工作績效、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的例行考核與評價。工作績效的考評側重在績效的改進上,宜細不宜粗;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考評側重在長期表現上,宜粗不宜細。考核和薪酬緊密聯系,並不意味著考核僅僅是為報酬服務。華為的績效考核以績效的改進為目標。主管要對下屬進行輔導、檢查,再做出評價。和下屬的溝通列入了對各級主管的考評。4員工職業化能力助推器——任職資格管理部1998 年,任職資格管理的第一個使命,是解決秘書問題。1998年,意識到員工的職業 化能力問題的,首先是秘書職位。華為的秘書基本是大學本科畢業的,一開始進華為往往圖工資高,說自己什麼都能做,便做了秘書。幾個月後,覺得秘書好像就是 打雜,便不想做了——但他們的職業能力實際上並沒有提高。後來人力資源部便開始探索秘書的任職資格:打字速度、會議通知、會議所用的文具、會議過程管理、 做會議紀要的方法,辦公室信息管理、各個部門的流程的連接。比如開會前半小時打電話落實一下,職業化水平就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中。資格體系做好後,秘書們終 於明白了自己發展的方向。後來,華為的秘書一個頂仨。像電腦管理、文檔管理、電話處理,別的單位得招3個人來做,在華為一人足矣。省下了工資、管理費用、 工作空間,效率還更高。秘 書問題解決後,人力資源部成立了兩個任職資格研究小組,每組三人,開始制訂其他人員的 任職資格體系。全國各地選出了20名優秀的銷售人員,研究小組人員跑到各辦事處,和這些優秀銷售人員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看他們怎樣拜訪客戶,怎樣談判, 最後訂出一到五級的任職資格標准。後來正式成立了任職資格管理部。為了使員工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價值,有一個更大更廣的發展空間,任職資格管理部設計了管理與專業技術雙重職業發展通道。員工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結合業務發展,為自己設計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通道,逐步實現職業發展規劃。華 為,6個培訓中心統統歸屬於任職資格管理部之下,乍看不可思議,其實順理成章。許多企 業都為之頭痛的培訓無效問題,往往是由於缺少任職資格體系,無法得知「現有」和「應有」的差距。而在華為,有了任職資格體系,從某一級升到上一級,需要提 高的能力一目瞭然,培訓便具有針對性。任職資格標准牽引推動,培訓體系支持配合,強調開發功能,真正解決員工職業發展問題。到1999年,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架構基本成形,績效管理體系、薪酬分配體系和任職資格評價體系互通互聯,三位一體形成動態的結構。這套標準的優越性在於,華為對員工的評價、待遇和職位不一定具有必然的關聯性,在擺脫利益裙帶關系之後,職位只是企業中做事的一個簡單標志。去除了官本位後的任職機制,員工上升通道自然打開。5人與崗位的匹配——招聘調配部大量進人,大量出人是華為的特點——似乎也是很多招聘草率、留不住人的企業的特徵。然而兩者存在根本區別。華為進人多,是「集中優勢力量壓倒對手」的狼群方針的體現,具體的招聘過程非常嚴謹。華 為在招聘和錄用中,注重人的素質、潛能、品格、學歷和經驗。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在人 才使用、培養與發展上,提供客觀且對等的承諾。公司有嚴格的面試流程,一個應聘者經過人力資源部、業務部門的主管等四個環節的面試,以及公司人力資源部總 裁審批才能正式加盟華為。為保證招聘質量,公司針對主要的崗位建立素質模型,對素質模型中的主要素質進行分級定義,統一各面試考官的考核標准,從而提高面 試考核的針對性和准確性。有了標准,還得有執行標準的人才行。華為建立了「面試資格人」管理制度,對所有的面試考官進行培訓,合格者才能獲得面試資格。而 且每年對面試考官進行資格年審,考核把關不嚴者將取消面試資格。人才進來後,會不斷流動,能上能下,征伐四方。華為的調配和一般公司不同,往往不是把差的人調走,而是把最好的員工「發配」各地。一 位華為的工程師在文章里寫道:「我們開始都不理解,為什麼公司派最好的人去農村、去基 層……後來終於明白了任總的苦心:只有最好的人去,才能有感受,有學**,真正了解基層,回來以後才能真正改進工作。」另一位員工感言:「在華為的短短4 年,我得到了難以想像的豐富經歷,從研發、到市場、到服務,在其他企業是完全不可能的。」華為的人員調配致力於鍛煉優秀者,攪活「沉澱層」。6狼群訓練營——員工培訓中心事實上,華為人的心理契約,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就開始逐漸形成了。員 工培訓中心專門做新員工培訓,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華為非常重視校園招聘,因為應屆畢 業生有自己天然的優勢:充滿活力、充滿**、容易培養,很快就能成為公司的骨幹力量。華為1997年招聘應屆生700人,1998年為2000 人,1999年為4000人,到2000年竟達近7000人。關於華為「圈人」的氣勢,業內流傳了一個傳說,華為到一個知名高校,便說出這樣的「狂語」: 「工科碩士研究生全要,本科的前十名也全要。」華為的「洗腦」是出名的,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學校,還保留著大學生桀驁個性的新員工,如何就變成了像是一個模子出來的華為人呢?新「生」入職開始接受培訓,首先進入一個大隊接受企業文化以及相關的制度法規教育等綜合性培訓。這一環節最關鍵的是教授大家做人。通過普通員工和高層領導多次現身說法,「讓你知道華為公司的理念,華為公司的做人方式」。讓員工成為一個正直、誠實的人,一個有大事業的人。下 一步是技能培訓。做市場進入培訓一營,不是教授銷售技巧,而是教授產品,即使是文科生 都要接受產品技術培訓,從通訊原理開始,直到工廠參觀。光讓新人知道技術還不成,還要知道客戶在想什麼。3個月後,華為會把新人派到「用戶服務」前線去, 到地方,和用戶服務工程師一起干。再3個月才能調回總部。進入二營,內容轉為市場和客戶服務,觀看膠片和VCD,一遍一遍地聽老師介紹,私下彼此輔助交流,被安排到客戶服務展廳去,向客戶講產品。後面還會根據不同的崗位接受不同的考驗。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新人幾乎一年內「白吃白喝」,就是學**。華為光這一項培訓投入花費就很可觀。但這一步工作幫助了華為的新人「洗腦」。有人對這樣的洗腦頗有異議,然而,如果一個人能夠變得更加正直、更加積極,如果一個人的夢想和榮耀能夠被重新點燃,那麼,這樣的洗腦有什麼不好嗎?7精明強干——人事處華 為整體人力資源部的人員編制是按照1%的比例配備的,人力資源部員工總共有200餘 人。合同管理、勞動保險以及辦理各種證卡等工作是由人事處來負責的,也許對許多企業來說,這便是人事工作的全部了。然而在擁有2000餘名員工的華為,做 這些事只用4個人!華為人的精明強干由此可見一斑。8持續的鼓勵——榮譽部華 為的「狼文化」在業內幾乎無人不曉。學雷鋒、講奉獻;團隊奮斗、「勝則舉杯相慶,敗則 捨身相救」;搞研發的,板凳要坐十年冷;做市場的,幹部集體大辭職。講出來,驚心動魄,對外人而言,甚至有些不可思議。這樣的企業文化如何落地生根?很大 程度上靠的是「榮譽部」,它專門做三件事情:一、經常發榮譽獎。每個業務領域都可以申報,一張獎狀,200多塊錢,似乎平淡無奇。但在華為,小小獎狀預兆著大家投向得獎者的欽佩眼神,200塊錢則會變成大排擋上一幫同事的整晚狂歡。二、 先進典型事件報道。任正非在一篇講話中說:「什麼是華為的英雄,是誰推動了華為的前 進?不是一、二個企業家創造了歷史,而是70%以上的優秀員工,互動著推動了華為的前進,他們就是真正的英雄……英雄就在我們的身邊,天天和我們相處,他 身上就有一點值得您學**。」典型報道對象往往是普通的員工,普通的華為英雄。三、 專家輔導。請什麼專家呢?業內強人?心理醫生?職業指導師?非也。華為請的是老專 家,來自高校或者其他單位,與IT行業不怎麼搭界的老專家。來自綿陽導彈基地等地,令人肅然起敬的退休老專家,思想十分純凈,並且非常樂意和後輩交流。老 人是人類的財富,他們的歲月轉化成了智慧。來自老專家的咨詢,總讓年輕的華為人豁然開朗。9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創造傳說 人們普遍認為,高效的薪酬激勵制度和高度激發員工鬥志的精神教育是華為進行員工激勵的兩 大法寶。綜觀華為的人力資源體系,任職資格體系疏通了職業發展道路、科學的考核方法保證了競爭的公平,榮譽部使員工的鬥志可以持續地保持下去,人事處提供 了高效的基礎服務,所有這些結合在一起,構成了兩大法寶生效的前提。華為公司的輝煌傳說,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功不可沒。 隨著社會環境和內部環境的變化,行業利潤率的普遍下降,使華為不可能繼續在業內維持遠遠 高出競爭對手的薪資水平,並且接班人問題的存在使得人們對精神教育能否在後任正非時代繼續發揮作用產生了疑問。那麼,這面讓華為在商場上叱詫風雲的大旗能 否繼續飄揚呢?華為仍然堅持著它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並努力與國際接軌,例如於2002年將員工股票轉化為期權。即使旗幟被冬天的寒風壓倒,只要穩固的基 座還在,只要優秀的旗手能夠接班,相信華為能書寫新的傳奇。

⑵ 如何評價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及其相應的薪酬戰略

華為人力資源體系最成功的是三點,一點是人力資源儲備,一是人員長期激勵,一是強勢的優秀企業文化的建立和貫徹。

1,在1999年,華為開出的本科薪水是4000,還包括800的飯補,應該是優於絕大多數的企業的,對當時上學一個月消費300塊的我們來說,是有巨大誘惑的。公司在2001年左右更是開始了所謂海量招聘,優秀大學的相關專業甚至出現一鍋端的現象,人才的爭奪本質上是企業競爭第一,也是根本的環節。

2,人員長期激勵,現在華為中層年收入百萬以上的,我認為肯定是以千記的,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長期的股權激勵。華為有一套非常「刺激的」期權激勵計劃,曾經一度每股分紅3塊多。這些長期的激勵為華為留住了大量的人才。

3,華為的企業文化是上兩點的重要支撐,特別是當一個企業一年新招幾千名本科生的時候,必須要有強大的企業文化來影響,規范,培訓這些職場新人的行為。吃得多不是本事,消化的好才是:)其實華為政策里沒有海量招聘海量淘汰的東西存在,過去十年華為的人員增長了10倍,每個培養過的人都很有價值。

組織基礎

建立一個人力資源體系,首先面臨的是組織基礎問題。各級人力資源部門怎樣設置、怎樣管理,選什麼樣的人做人力資源管理者?華為的HR組織基礎十分獨特,三個關鍵詞是:人力資源委員會、行政與業務關系分離、懂業務的HR。

人力資源委員會

華為實行委員會制,分為五級,公司層面由總裁、副總裁組成,二級委員會由業務部門主要決策層的經理們組成,如此往下,直到由事業部的主任、副主任,業務經理組成的五級委員會。委員會是決策和評價的機構,通過集體決議來貫徹公正、公平的理念。

委員會讓每一個人都可以發出聲音,因此是公平的;但如同這個故事所表現的,它同時也要服從華為的另一個關鍵原則:從賢不從眾。

行政與業務關系分離

華為的人力資源部門分多個層次,從功能齊全的公司層面人力資源部,到各事業部、職能部門內的幹部部。人力資源總部和各部門人力資源部的關系是「行政與業務關系分離」。

各級幹部部的行政隸屬關系歸各所屬事業部或職能部門,其個人的業績考核、工資與獎金由所屬部門直接負責,而其人力資源業務管理歸總部人力資源部直接領導。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各級部門HR們在業務歸屬上被認為是人力資源總部自己的人,這令他們能夠更好地融入到人力資源總部中,從而加強了他們的歸屬感。否則,各部門HR們會把人力資源工作看成是「上面」的要求,工作就很難落到實處。另外一個原因是,各個部門的考核指標是不同的,由本部門內的人力資源部來定,也能更有針對性。

懂業務的HR

什麼樣的人能做人力資源管理工作?首先,人力資源總監應該是本系統的二把手,也就是「一把手管業務,二把手管幹部」。其次,人力資源者必須懂業務,必須「沉」到戰略決策過程中去,才能成為企業的戰略夥伴——事實上,目前流行全國的「戰略夥伴」觀念,在前些年彭劍鋒劍鋒教授為華為做咨詢時就已經提出了。

人力資源機構

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在集體決議、業務與行政與業務關系分離的基礎上,簡單的說就四個字:選育用留。沒用頓號?確實沒有,因為這四個職能是緊密聯系的,滲透到人力資源各個部門中去。它們糾纏得如此緊密,以至於難以單獨把每個功能抓出來談。比如一個「選」字,就貫穿了招聘、調配、任職資格標准、績效考核;而一個「留」字,則從新員工培訓,到職業生涯設計、薪酬、榮譽激勵,事實上還要算上「掠奪畢業生」的招聘策略……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又豈是4個字了得!

不過,只要您真正了解了華為人力資源部的各個機構,這4個字就很容易理解了。

當各級人力資源部門真正成為戰略夥伴之後,各個機構便開始發揮自己的功能。公司層面的人力資源部包括招聘調配部、薪酬考核部、任職資格管理部、員工培訓部這四大支柱,此外還有榮譽部和人事處等。每一個部門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因解決華為成長過程中的問題而生,為華為企業文化的落地發揮著各自的作用。

公平與效率之源——考核薪酬處

和其他很多快速成長的企業一樣,最先挑戰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問題,是薪酬和考核。

高薪策略:源自企業家精神的高效手段

在華為工作標志著「高額收入」。在華為,只要是本科畢業,年薪起點就在10萬元,這是招應屆大學生的標准(從社會上特招過來的更高),至於工作一兩年後達到20萬元以上是很輕松的事。2002年後,內部股改為期權,新來的員工收入要少一些,但達到年薪15萬元也不是難事。在華為,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以千人計;其他人,雖沒有年薪10萬元,絕大多數也不會少於年薪5萬元。

本質上,華為的高薪來源於總裁任正非的企業家精神。《華為基本法》第六十九條:「華為公司保證在經濟景氣時期和事業發展良好的階段,員工的人均年收入高於區域行業相應的最高水平。」一位評論家說:「任正非掌握了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根本的東西,那就是價值分享,要敢於與他人分享財富和事業的價值。」

高薪體現了華為高效率用人之道。楊東龍認為:「企業僱傭一個人,不僅是要雇身體、雙手,更要雇心和腦,拿什麼東西能夠解決呢?就是錢。」工作與生活緊密不可分,如果員工為生活擔憂得多一些,工作上用心就一定減少。給他3000元,只能發揮30%,給他5000元真的能發揮100%,甚至120%。華為的高薪,讓人全身心全力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員工成本除了支付薪水外,還有相當大的部分在於對管理的投入,無論員工產出多少,管理和溝通成本都不會明顯變化。高薪便成為挖掘潛力的最好方式,同時,也避免了人才流失帶來的損失。華為人雖然流動性也大,但往往是出去創業,很少是被「挖」走的!

員工持股計劃:知本主義

華為很早便實施員工內部持股計劃。一個剛剛畢業,一無所有的大學生,在華為工作一兩年後就能獲得股權。員工收入中,除工資和獎金之外,股票分紅的收入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股票如何發,是綜合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和任職資格狀況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在華為看來,知識能產生巨大的增殖價值,讓員工通過知識獲取資本,可以極大地激勵和凝聚員工,這就是「知本主義」的涵義。

2001年前華為處在高速上升期,華為原薪酬結構中股票發揮了極其有效的激勵作用,這段時間的華為有種1+1+1的說法,即員工的收入中,工資、獎金、股票分紅的收入是相當的。其中股票是當員工進入公司一年以後,依據員工的職位、季度績效、任職資格狀況等因素按一元每股的價格派發,一般是用員工的年度獎金來購買。如果新員工的年度獎金還不夠派發的股票額,公司會貸款給員工,而員工也是很樂意於這種貸款。員工憑什麼能獲得這些?憑借的是他的知識和能力,在華為,「知本」能夠轉化為「資本」。

績效考核:優劣分明,持續改進

高薪和股權使華為的薪酬對外具有極大優勢,但要保證內部公平性,考核不可或缺,它是重要的報酬決定因素之一。在薪酬考核部,績效考核與報酬管理二位一體,他們的一個信念是:「決不讓雷鋒吃虧」。

華為對學雷鋒的文化假設是:雷鋒精神的核心本質就是奉獻,做好本職工作就是奉獻,踏踏實實地做好了本職工作的精神,就是雷鋒精神。而績效考核與報酬分配系統要保證使這種奉獻得到合理的回報。

另一個信念則是:「通過5%的落後分子促進全體員工努力前進」。跑得慢的會被吃掉。華為人並不是生來就是一條條狼。原華為副總裁兼人力資源總監張建國建國建國說:「要把一群食草動物轉變為一個狼性組織,必須有狼的出現。也就必須有被狼「吃掉」的個體!」

在華為公司,考評體系的建立依據以下假設:

>> 華為絕大多數員工是願意負責和願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強烈成就慾望的。

>>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優點突出的人往往缺點也很明顯。

>> 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應該體現在工作績效的改進上。

>> 失敗鋪就成功,但重犯同樣的錯誤是不應該的。

>> 員工未能達到考評標准要求,也有管理者的責任。員工的成績就是管理者的成績。

員工和幹部的考評,是按照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對每個員工和幹部的工作績效、工作態度、工作能力的例行考核與評價。工作績效的考評側重在績效的改進上,宜細不宜粗;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考評側重在長期表現上,宜粗不宜細。

考核和薪酬緊密聯系,並不意味著考核僅僅是為報酬服務。華為的績效考核以績效的改進為目標。主管要對下屬進行輔導、檢查,再做出評價。和下屬的溝通列入了對各級主管的考評。

員工職業化能力助推器——任職資格管理部

1998年,任職資格管理的第一個使命,是解決秘書問題。1998年,意識到員工的職業化能力問題的,首先是秘書職位。華為的秘書基本是大學本科畢業的,一開始進華為往往圖工資高,說自己什麼都能做,便做了秘書。幾個月後,覺得秘書好像就是打雜,便不想做了——但他們的職業能力實際上並沒有提高。後來人力資源部便開始探索秘書的任職資格:打字速度、會議通知、會議所用的文具、會議過程管理、做會議紀要的方法,辦公室信息管理、各個部門的流程的連接。比如開會前半小時打電話落實一下,職業化水平就體現在這樣的細節中。資格體系做好後,秘書們終於明白了自己發展的方向。後來,華為的秘書一個頂仨。像電腦管理、文檔管理、電話處理,別的單位得招3個人來做,在華為一人足矣。省下了工資、管理費用、工作空間,效率還更高。

秘書問題解決後,人力資源部成立了兩個任職資格研究小組,每組三人,開始制訂其他人員的任職資格體系。全國各地選出了20名優秀的銷售人員,研究小組人員跑到各辦事處,和這些優秀銷售人員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看他們怎樣拜訪客戶,怎樣談判,最後訂出一到五級的任職資格標准。後來正式成立了任職資格管理部。

為了使員工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價值,有一個更大更廣的發展空間,任職資格管理部設計了管理與專業技術雙重職業發展通道。員工可以根據自身特點,結合業務發展,為自己設計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通道,逐步實現職業發展規劃。

華為,6個培訓中心統統歸屬於任職資格管理部之下,乍看不可思議,其實順理成章。許多企業都為之頭痛的培訓無效問題,往往是由於缺少任職資格體系,無法得知「現有」和「應有」的差距。而在華為,有了任職資格體系,從某一級升到上一級,需要提高的能力一目瞭然,培訓便具有針對性。任職資格標准牽引推動,培訓體系支持配合,強調開發功能,真正解決員工職業發展問題。

到1999年,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架構基本成形,績效管理體系、薪酬分配體系和任職資格評價體系互通互聯,三位一體形成動態的結構。

這套標準的優越性在於,華為對員工的評價、待遇和職位不一定具有必然的關聯性,在擺脫利益裙帶關系之後,職位只是企業中做事的一個簡單標志。去除了官本位後的任職機制,員工上升通道自然打開。

人與崗位的匹配——招聘調配部

大量進人,大量出人是華為的特點——似乎也是很多招聘草率、留不住人的企業的特徵。然而兩者存在根本區別。華為進人多,是「集中優勢力量壓倒對手」的狼群方針的體現,具體的招聘過程非常嚴謹。

華為在招聘和錄用中,注重人的素質、潛能、品格、學歷和經驗。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在人才使用、培養與發展上,提供客觀且對等的承諾。公司有嚴格的面試流程,一個應聘者經過人力資源部、業務部門的主管等四個環節的面試,以及公司人力資源部總裁審批才能正式加盟華為。為保證招聘質量,公司針對主要的崗位建立素質模型,對素質模型中的主要素質進行分級定義,統一各面試考官的考核標准,從而提高面試考核的針對性和准確性。有了標准,還得有執行標準的人才行。華為建立了「面試資格人」管理制度,對所有的面試考官進行培訓,合格者才能獲得面試資格。而且每年對面試考官進行資格年審,考核把關不嚴者將取消面試資格。

人才進來後,會不斷流動,能上能下,征伐四方。華為的調配和一般公司不同,往往不是把差的人調走,而是把最好的員工「發配」各地。

一位華為的工程師在文章里寫道:「我們開始都不理解,為什麼公司派最好的人去農村、去基層……後來終於明白了任總的苦心:只有最好的人去,才能有感受,有學習,真正了解基層,回來以後才能真正改進工作。」另一位員工感言:「在華為的短短4年,我得到了難以想像的豐富經歷,從研發、到市場、到服務,在其他企業是完全不可能的。」華為的人員調配致力於鍛煉優秀者,攪活「沉澱層」。

狼群訓練營——員工培訓中心

事實上,華為人的心理契約,從進入公司的第一天就開始逐漸形成了。

員工培訓中心專門做新員工培訓,主要針對應屆畢業生。華為非常重視校園招聘,因為應屆畢業生有自己天然的優勢:充滿活力、充滿激情、容易培養,很快就能成為公司的骨幹力量。華為1997年招聘應屆生700人,1998年為2000人,1999年為4000人,到2000年竟達近7000人。關於華為「圈人」的氣勢,業內流傳了一個傳說,華為到一個知名高校,便說出這樣的「狂語」:「工科碩士研究生全要,本科的前十名也全要。」

華為的「洗腦」是出名的,來自不同地方、不同學校,還保留著大學生桀驁個性的新員工,如何就變成了像是一個模子出來的華為人呢?

新「生」入職開始接受培訓,首先進入一個大隊接受企業文化以及相關的制度法規教育等綜合性培訓。這一環節最關鍵的是教授大家做人。通過普通員工和高層領導多次現身說法,「讓你知道華為公司的理念,華為公司的做人方式」。讓員工成為一個正直、誠實的人,一個有大事業的人。

下一步是技能培訓。做市場進入培訓一營,不是教授銷售技巧,而是教授產品,即使是文科生都要接受產品技術培訓,從通訊原理開始,直到工廠參觀。光讓新人知道技術還不成,還要知道客戶在想什麼。3個月後,華為會把新人派到「用戶服務」前線去,到地方,和用戶服務工程師一起干。再3個月才能調回總部。

進入二營,內容轉為市場和客戶服務,觀看膠片和VCD,一遍一遍地聽老師介紹,私下彼此輔助交流,被安排到客戶服務展廳去,向客戶講產品。後面還會根據不同的崗位接受不同的考驗。

在整個培訓過程中,新人幾乎一年內「白吃白喝」,就是學習。華為光這一項培訓投入花費就很可觀。但這一步工作幫助了華為的新人「洗腦」。

有人對這樣的洗腦頗有異議,然而,如果一個人能夠變得更加正直、更加積極,如果一個人的夢想和榮耀能夠被重新點燃,那麼,這樣的洗腦有什麼不好嗎?

⑶ 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什麼獨到之處

華為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有什麼獨到之處?

1、不能讓雷鋒吃虧。指的是要讓有奉獻的人有回報。華為的激勵是深入骨髓的,從短期激勵、中期激勵、長期激勵,體系建得很全。

2、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來。形容有專業,有能力,但是產生不了價值。

3、讓聽得見炮聲的人到一線去指揮。

4、宰相必起於州郡,猛將必發於行伍。大致意思就是沒有一線業務員的經驗,不能當業務經理,沒有業務經理的經驗,不能當銷售總監,以此類推。

5、利出一孔,力出一孔.企業所有的財富都是依靠市場掙得,員工也是一樣,無論是誰,都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酬勞

6、勝則舉杯同慶,敗者拚死相救。這是列入到了華為基本法的。體現的是最高標準的員工行為准則。這是一種團結協作的,集體奮斗者的靈魂吶喊。

拓展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銷售通訊裝置的民營通訊科技公司,於1987年正式注冊成立,總部位於中國深圳市龍崗區阪田華為基地。2013年,華為首超全球第一大電信裝置商愛立信,排名《財富》世界500強第315位。

在消費者業務領域,華為攜手時尚、汽車、家電等行業的國際領先品牌在智慧手機、智慧手錶、智慧家居、車聯 網等領域進行跨界合作與聯合創新,將各領域的前沿科技以及完美的產品體驗帶給全球消費者。

麥當勞的人力資源管理的案例中的獨到之處的核心是什麼

麥當勞公司是全球規模最大、最著名的快餐集團,自1955年成立以來,黃金雙拱門下的美味漢堡和親切服務,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歡迎。現在,麥當勞在全球1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萬家餐廳,每天為4300萬以上的顧客提供服務。麥當勞公司1990年進入中國,2004年當選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跨國公司」之一,在連鎖餐飲業中獨此一家。麥當勞的成功來自於出色的品牌推廣,同樣來自於獨特的用人機制和觀念。
目前,麥當勞在中國開設的連鎖餐廳總數已超過600家,隨著麥當勞在中國的快速發展,需要大批優秀的人才加入,特別在營運部門(餐廳)、人力資源部、財務部、市場部、地產部、工程裝置部、采購部、資訊服務等部門,大量的職位虛席以待。那麼,麥當勞青睞什麼樣的人才?對此,陳清慧介紹說,在招聘人才時,麥當勞最看重以下素質:
熱情的工作態度
對於那些希望加入麥當勞大家庭的人員,陳清慧代表公司提出的要求是:「熱情,開朗,能主動關注顧客的需求,認可麥當勞的企業文化。」
全面的工作能力
在招聘人才時,對於那些具有良好教育背景和大公司經歷的人員,麥當勞並沒有另眼相看。相比這些條件,麥當勞更注重個人的價值觀、對服務理念的理解、實際工作能力等綜合能力。在人才的篩選過程中,更關注他以前的工作經歷,還會安排他在餐廳工作3天,考察他的工作情況,從而全面了解應聘者。
良好的團隊精神
麥當勞特別青睞具有團隊精神的員工。陳清慧解釋說:「在餐廳的環境中,團隊精神非常重要。給顧客提供優質服務是麥當勞的追求,要提供好的服務,員工必須具有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而且,麥當勞員工的年齡跨度很大,從18歲到45歲,員工只有學會互相信任、互相配合、融洽相處並團結一致,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麥當勞提供哪些發展機會
麥當勞雖是著名的跨國企業,但許多求職者對其的認識,大多隻局限於黃金雙拱的標志和美味可口的漢堡,而對麥當勞能提供怎樣的發展機會了解不多。對此,陳清慧表示:對麥當勞來說,人才是最大的資源。麥當勞珍視每一位員工的成長和貢獻,並積極為員工創造學習發展和個人成長的機會,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豐富的培訓機會
麥當勞非常重視員工培訓,並為此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以上海公司為例,2004年,公司在員工培訓和員工激勵方面的投入約150萬元。據統計,一位麥當勞餐廳經理的誕生,需要接受超過450小時的訓練,而企業至少需要投入100萬元,其中包括在麥當勞訓練中心接受營運及管理方面的培訓、派往香港的漢堡大學接受專業訓練等。對於不同崗位的員工,麥當勞都有不同的培訓計劃,幫助其成為全方位發展的優秀人才。
此外,麥當勞還為員工提供了諸多的激勵活動。對店經理、副經理等管理人員,定期參加國內外的麥當勞年會,在交流中提升自我。對員工,麥當勞每年都會舉辦全明星大賽,組織餐廳的員工參加技能比賽,在活動中完善自我。2004年,麥當勞選派了15位中國的冠軍員工前往雅典,參與麥當勞雅典奧運服務團隊工作。每個季度,公司還會舉辦各種員工活動,如郊遊、禮品拍賣會等。這些激勵活動,為麥當勞的員工提供了寬廣的發展空間,使他們增長見識,完善自我,同時有助於保持更旺盛的工作熱情。
完善的薪酬制度
在員工薪酬福利上,麥當勞的有兩條原則,一是保持工資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這包括至少每年進行一次薪酬方面的調查;更重要的是,麥當勞倡導員工以自己的工作表現和績效來實現收入的增加。麥當勞按工作表現付酬,每年的績效考核和工資掛鉤。麥當勞在績效考核方面是市場的領先者。公司每年進行一次績效評估,並和員工討論其工作表現,評估時採用五個評估等級:傑出(QOTSTANDING)、優秀(EXCELLENT)、良好(GOOD)、需要改進(NEEDS
IMPROVEMENT)、不滿意(UNSATISFACTORY)。員工的工作表現被評為「良好」或以上等級,將被考慮加薪或獎勵。對於表現不夠理想的員工,公司有一個工作表現改進計劃(PIP)。通過PIP計劃,麥當勞積極幫助工作表現需要改進或不滿意的員工克服客觀的困難,改進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減少差錯。這樣的薪酬制度,能為員工提供一個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員工能不斷自我加壓,然後不斷提升自我。

請問:有沒有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認證

可以的。任何型別的公司、工廠、單位都可以對進行ISO9001質量管理,經過認證公司稽核通過後,即可取得認證證書。

基於全面質量管理體系下的人力資源管理如何翻譯

在人力資源體系實施方面,包括個人能力素質模型的設計、薪酬福利和激勵機制的建立,人員配置和培訓等。經營管理者和員工的工作效果和業績是工資績效。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目的就是提高個人的工作績效。影響個人工作績效的因素有三個:個人特點、組織特點和工作特點。這三個相對獨立的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最終產生了現實的工作績效。因而,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物件就是個人、組織和工作。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技術有三個層次。即分析和評價層次、開發和干預層次、激勵和控制層次。

人力資源管理有什麼實用體系或實戰方案

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指圍繞人力資源管理六大模組而建立起來的一套人事管理體系,包括薪酬、績效、素質測評、培訓及招聘等。

請問有沒有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評價表(表格形式)

我這有一部分 但是不知道你要是什麼樣 我這有360考核評價表 工作評價表

為什麼說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本質上是一套交易制度

人力資源的各大模組的工作各有側重點,但是各大模組是不可分割的,就像生物鏈一樣,任何一個環節的缺失都會影響整個系統的失衡。HR工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個環節的工作都必須到位,同時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不斷地調整工作的重點,才能保證人力資源管理保持良性運作,並支援企業戰略目標的最終實現!
(1)、人力資源規劃:1、組織機構的設定,2、企業組織機構的調整與分析,3、企業人員供給需求分析,4、企業人力資源制度的制定,5、人力資源管理費用預算的編制與執行;
(國際人力資源管理1、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2、組織內部評估3、組織發展與變革; 4、計劃組織職業發展;5、比較國際人力資源管理綜述 6、開發人力資源發展戰略計劃7、工作中的績效因素 8、員工授權與監管)
(2)、招聘與配置:1、招聘需求分析,2、工作分析和勝任能力分析,3、招聘程式和策略、4、招聘渠道分析與選擇,5、招聘實施,6、特殊政策與應變方案,7、離職面談,8、降低員工流失的措施
(3)、培訓和開發 1、理論學習,2、專案評估,3、調查與評估,4、培訓與發展,5、需求評估與培訓,6、培訓建議的構成,7、培訓、發展與員工教育,8、培訓的設計、系統方法,9、開發管理與企業領導;開發自己和他人,10、專案管理:專案開發與管理慣例。
(4)、績效管理:1、績效管理准備階段,2、實施階段,3、考評階段,4、總結階段,5、應用開發階段,6、績效管理的面談,7、績效改進的方法,8、行為導向型考評方法,9、結果導向型考評方法。
(5)、薪資福利管理:(補償、激勵和收益)1、薪酬,2、構建全面的薪酬體系(崗位評價與薪酬等級、薪酬調查、薪酬計劃、薪酬結構、薪酬制度的制定、薪酬制度的調整、人工成本核算),3、福利和其它薪酬問題(福利保險管理、企業福利專案的設計、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的設計)4、評估績效和提供反饋。
(6)、勞動關系:1、就業法,2、勞動關系和社會,3、行業關系和社會,4、勞資談判,5、工會化和勞資談判(安全、保安和健康、安全和健康專案 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環境 促進工作場所的安全和健康 管理執業健康和安全)人力資源管理與競爭 1、人力資源管理與競爭優勢,2、人力資源管理的發令以及環境,3、人力資源規劃,4、工作分析,5、人員招聘6、培訓和發展員工 7、員工績效評估 8、提高生產力方案。

中小企業應如何建立流程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中小企業管理沒有必要作到流程化管理,中小企業的優勢就是可以靈活應用市場環境變化 。體量小,資訊溝通便捷並且溝通過程中不容易失真。能夠使企業負責人及時改變經營策略。當然能做到流程化管理與靈活型經營的平衡,是最好不過的。
1、首先獲取企業負責人的充分支援。中小企業的企業負責人往往都使用集權模式進行管理。方便企業的決策思想統一。幫助老闆掌握企業的方方面面。所以如果想建立標准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首先應獲取老闆的支援。
2、根據企業的行業特性、服務特性、經營特性。設計基於業務和市場服務的組織架構 。在人力資源規劃需要考慮現在、未來的人力現狀與需求。
3、依據設定好的組織架構。在充分了解業務和經營方針的前題下設計崗位、分工、編制等。
4、這一點很重要,流程化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要求管理人員有不同的人力資源管理許可權。根據公司管理風格(集權、分權)設計管理層級的人力資源管理許可權。未來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流程,根據各管理人員管理許可權的不同,進行設計。
5、各管理人員許可權、標准確定好後,即可進行培訓體系、薪酬體系、績效體系的建設,

《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標准》及其《實施指南》適用於什麼樣的企業?

就目前來看,該標准適用於各類企業及大部分事業單位。原因如下:
什麼是HRMS標准
HRMS標准(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標准)是指「在各類組織中施行人力資源管理時所參照的管理標准」。
通過制定管理體系標准並實施、稽核、改進,是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非常流行的系統管理方法,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標准之一。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標准就是成功借鑒這一系統管理方法開發的管理標准。
同ISO9000類似,該標准可幫助組織實施並有效執行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通用的要求和指南。它不受具體的國家和地區、行業、組織的性質等限制,可廣泛適用於各型別和規模的組織,並在國內和國際組織中促進相互理解和信任。

HRMS標准包括以下兩個部分:
1、《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標准 要求》(HRMS-01):它對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要求進行了規定,通過它可以證實組織有完善的和適用法律法規要求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並且,通過對體系的有效應用與持續改進,能夠達成工作目標;同時建立與維持良好的組織與雇員的關系。
2、《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標准 實施指南》(HRMS-02),針對上一標准與提出的「要求」,提供體系實施有效性和效率兩方面的指南,從而促進組織改進業績和達成工作目標。
截止目前,這一標準的最新版本為2011年推出的,該版本是在2007年的第一版本的基礎上經過修訂而成的。
HRMS標準的特點及目標
從結構和內容上看,HRMS標准具有以下特點:
1.可適用於各種性質、不同規模和各種型別的組織;
2.強調了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是組織綜合管理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便於與其他管理體系相容;
3.注重人力資源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續改進;
4.將「要求(HRMS-01)」和「實施指南(HRMS-02)」這兩個標准,作為協調一致的標准使用。
作為這一標準的制定者和推廣者,我們的目標是:「要讓全世界接受和使用HRMS標准;為提高組織的管理水平提供有效的方法;提高組織發展透明度,增強組織持續發展的動力,消除組織發展的法律風險及隱患。」
《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標准》的具體作用:
指導企業從無到有建立人力資源管理體系;
規范人力資源管理體系的檔案體系及日常運作;
建立統一標准,以使經濟活動中的各相關方在企業管理方面達成共識;
通過第三方稽核機構對分子公司進行稽核,以方便母公司管理;
通過第三方稽核機構對待並購、重組公司進行稽核,以深入了解企業實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