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水利資源如何發展
擴展閱讀
為什麼石油突然大漲 2025-01-20 16:23:18
不良成本損失率怎麼算 2025-01-20 16:09:49
退餐費屬於什麼費用 2025-01-20 16:09:13

水利資源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 2024-05-02 00:45:27

❶ 如何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

1 減少污水的排放,運用保護水體的方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工業的用水量越來越多,導致了水體的嚴重污染。水體的污染為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阻礙,如果人類生存環境周邊的水體受到了嚴重的污染,那麼只能實施遠距離取水的計劃,這樣給生活和生產環境都帶來了很大的不便。所以,合理利用水資源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減少污水的排放。
2 管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據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提供的資料,農業用水約佔用了全球淡水資源的70%。聯合國預計,在未來20年內,世界需要增加17%的淡水灌溉農作物以滿足人類對糧食的消費,農業節水尤為重要,應該根據不同農作物具有不同的需水量這一規律,把各種農作物進行優化配置,使產量和用水量達到最佳,從而提高灌溉用水效益,並大力推廣優化技術與計算機在灌溉用水管理中的應用,提高水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同時,應重視發展高科技節水技術。
在全球水資源日趨匱乏的今天,合理用水、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成為世界各國的必然選擇,而合理用水的關鍵在於管理。
首先是強調水資源的公共性。鑒於水具有流動性、多功能性以及地表水、地下水、大氣水、海洋水之間的相互轉化性等特點,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強調水資源的公共性。強調水的公有性的實質,是為了消除各種以犧牲更大的社會利益為代價,追求狹義的個人利益最大化的行為,提高水資源的配置效率,協調水資源利用上的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堅持水利共享、水害共當的原則。
其次是實行流域水資源統一管理。世界各國大多都強調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據聯合國亞太經社理事會第13次自然資源委員會資料,在22個成員國中,已有13個國家設立了水資源統一管理和綜合管理機構,另有6個國家正在籌建這種機構。從各國實踐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水量和水質、工農業用水和城鄉用水等各個方面,並通過立法予以明確的規定。
最後是實行水權登記和用水許可制度。世界各國大多以用水許可制度和水權等級制度為切入點,規定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並對用水量進行管理。各國實施的水權登記和用水許可制度,通常包括下列內容:實施水權登記和用水許可的程序、范圍;許可用水的條件、期限,用水權的等級及用水權喪失、廢止或轉讓的規定,以及有關獎勵和處罰的原則等。
3 科學利用水資源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
首先是堅持人水和諧,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人水和諧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要求,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核心理念。必須尊重自然、尊重科學,既要滿足人類的合理需求,也要維護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更加註重節水型社會建設,更加註重水資源開發、配置、調度中的生態問題,加強需水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強生態治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與資源環境協調發展。要形成「人水和諧」的社會風尚,就必須站在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用地上水置換地下水。要用「量水而行」的原則指導社會和經濟的發展,不能用損害水資源環境來換取經濟和社會指標的增長。
其次是堅持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把節約保護水資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節約水資源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基本要求。必須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建設節水型社會,通過對水資源的合理開發、高效利用、綜合治理、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滿足飲水安全、防洪安全、經濟發展用水安全、生態用水安全要求。同時,要加大宣傳力度,牢固樹立起「沒有充足的水資源,就沒有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充足的水資源,就沒有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充足的水資源,就不可能實現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思想。要拿出抓經濟工作的力度去抓水資源保護,把經濟發展與水資源保護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樹立水資源憂患意識,絕不能以犧牲水資源、嚴重破壞水環境為代價,換取暫時性的經濟繁榮。要以對子孫後代負責的態度,抓好管理保護,切實處理好水資源持續利用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關系。
最後是堅持統籌兼顧,把推進水利協調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是重要的水利工作方針,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根本方法。必須堅持地表水地下水統籌,水量水質共管,水體水域兼顧,開源節流保護並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實現水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首先要考慮本地區水的利用不能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水資源能夠支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能維系良好的生態系統,做到量水而行、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發展。同時,在用水秩序上應以人為本,先生活後生產。通過水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保證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綜上所述,要加快改革水資源的合理利用以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發展管理體制和機制,實行水資源一體化統一管理,依法管理,科學管理,開源節流並舉,節水與防污並重,建立完善用水節水保護水的責任目標體系,層層落實責任。要不斷破除制約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各種障礙推進水資源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管理創新,使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經濟發展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

❷ 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邵景力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的生命線,也是農業和整個經濟建設的生命線;是基礎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是戰略性經濟資源,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有機組成部分。

聯合國《世界水資源綜合評估報告》指出:水問題將嚴重製約21世紀全球經濟與社會發展,並可能導致國家間的沖突。探討21世紀水資源的國家戰略及其相關科學問題,是世紀之交各國政府的重點論題之一。

中國的水問題歷來為黨和國家以及全社會所共同關注。在21世紀開始之際,人們更加關心中國的水資源能否支持將來16億人口的食物供應,能否支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如何解決洪水、缺水和水污染,如何實現南水北調工程等。本文包括下述內容:我國水資源基本特點及演變趨勢;水資源開發利用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持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八個方面;我國西北地區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循環經濟。

1 我國水資源基本特徵及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發展戰略

八個方面的戰略性轉變,包括:

(1)防洪減災——人與洪水協調共處的防洪減災戰略。

(2)農業用水——以建設節水高效的現代灌溉農業和現代旱地農業為目標的農業用水戰略。

(3)城市水資源——節流優先、治污為本、多渠道開源的城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

(4)綜合防污——以源頭控制為主的綜合防污減災戰略。

(5)水資源配置——保證生態環境用水的水資源配置戰略。

(6)水資源供需——以需水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供需平衡戰略。

(7)南水北旅簡調——解決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南水北調戰略措施。

(8)西部地區水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的西部地區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

為了實現以上戰略轉變,必須進行三項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的改革、水資源投資機制的改革、水價政策的改革。

盡管21世紀我國水資源的形勢十分嚴峻,但只要我們調整思路,統一認識,我國就有條件在人與環境協調共處的基礎上,建成節水防污型的社會,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在研究我國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總體戰略中,尤以對我國西北地區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研究具有更緊迫的科學意義和經濟價值。這一方面由於西北地區地域遼闊、資源豐富、民族眾多,在我國經濟建設實現小康及西部開發戰略中具重要地位,同時,也由於其地處乾旱、半乾旱、半濕潤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人均的80%,生態環境脆弱,近幾十年開發建設中已引發了許多生態環境問題,如土地荒漠化、沙塵暴加劇等。因此,中國工程院自2001年5月啟動了《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的咨詢項目,集中了35位院士、300位院外專家,覆蓋了地理、地質、氣象、水文等20多個學科,就此項目提出了具有重大科學意義、有針對性及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2 我國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

西北地區水生態環境特徵及其演化;西北地區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生態環境需水量計算及生態環境建設區劃配置;西北地區土地沙漠化與土地資源利用等。

3 循環經濟

21世紀,人類社會有兩大發展趨勢——知識經濟和循環經濟。循環經濟要求以環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轉向。

循環經濟的生態學原理;循環經濟的概念內涵和評價原則;循環經濟的三二原則;國外循環經濟成功實踐及我國當前循環經濟發巧鎮則展概況;水資源循環利用;循環經濟催生新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綠色GDP)。

參考文獻

傅正英,張芝斗主編.2001.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及各支題報告.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中國工程院.2003.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項目綜合報告,第4期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2000.2000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組.2003.2003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北京:科學出版社

張宏仁.2001.中國的水孝棚資源問題.國土資源通訊,4

柯存丹.2001.全國總用水量向零增長過渡的水資源對策研究-兼論南水北調工程的規劃基礎.地下水,3

籍傳茂,王兆馨著.1997.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北京:地質出版社

❸ 水資源開發與調控技術

如前所述本類型岩溶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為一個不可分割的系統,開發利用地下水應上下統籌考慮,地表水與地下水合理安排,才能做到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水資源,提高防旱抗旱能力。根據調查研究結果,要保障水資源利用持續、有效,在示範開發規劃與項目實施中,重點開展如下方面的研究與技術示範。

(一)增加地表蓄水能力

水系統的物質循環,最重要的是水的循環,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三者之間在一定尺度空間下產生水量的交換和運移。在一個系統內,地下儲水介質空間是有限的,降水補給量超過其儲集能力時,地下水溢出地表,通過地表徑流排出系統。如黎塘東南部非碳酸鹽岩分布區的面積達136km2,多年平均降水資源量達2.15×108m3/a,年平均徑流量可達1.05×108m3。目前,在該區修建水庫攔蓄地表徑流的總有效庫容為617.18×104m3,攔蓄庫容僅為總徑流量的6%,而且每年都有多次溢洪,沒有充分發揮年或多年調蓄功能。據初步測算,通過庫壩加固、加高,進行多庫聯合,增設集水引水渠,攔蓄徑流的效率可成倍增加。如果地表徑流水資源的利用率提高到30%,相當於每年增加水資源約2 500×104m3。將可為該區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提供資源保障。

表3-13 甘蔗種植旱地土壤改良土壤質量分析結果表Tab.3-13 Soil quality of improved soil in dry lands with sugarcane planted

(二)發揮岩溶含水層調蓄功能

新埠江岩溶地下水系統,總體上地形平坦,地下水埋深較淺,天然露頭較少。地下水分布的基本特徵是東北部峰林谷地區地下水埋深較大,多在10~15 m。天然露頭以溶洞、豎井為主,在和吉一帶向峰林平原過渡區,地下水天然露頭以溶井、溶潭(凌塘)為主。黎塘一帶為孤峰平原,地形平坦開闊,除見到一些溶潭外,河流兩岸可見到岩溶泉、地下河出口,地下水埋藏淺,多在2~8 m,地下水的基本運動規律是以峰叢山區為補給區,峰林平原為徑流區,孤殘峰平原為溢出帶。如前所述,受區域排泄基準面控制,鑽孔揭露的岩溶含水層厚度可達90m,較強岩溶帶發育深度達50~60m,而自然條件下,隨季節變化從含水層中排出地下水而形成的調蓄空間只在地面以下的8~10m之內,可見對於整個岩溶含水層來說,含水層的調蓄功能只發揮約20%的作用。

根據本區鑽孔抽水試驗結果分析,淺層岩溶帶和中層岩溶帶平均給水度分別為:0.022、0.015。對淺層岩溶帶而言,相當於每米厚度有22 mm水柱的調蓄能力;20m厚的淺層岩溶帶整體調蓄能力相應為440mm,相當於當地年平均降水量(1584 mm)的27.8%。如果地下水位多下降1 m,形成的調蓄空間達2.2×104m3/km2,本地下水系統內岩溶平原區面積約115km2,地下水開采增加1 m的降深,可以多取水253×104m3,相當於增加2個小(一)型水庫。而所需補充的水量僅為本區徑流資源量的8‰或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的3.7%。

根據地下水環境地質條件分析,岩溶塌陷的高發區主要是集中型、大強度抽水引起,造成災害性影響的主要是工礦企業、交通干線和居民區。因此,在農業耕作區,為解決農田乾旱,採用分散,小規模的開采,可以避免岩溶塌陷產生所造成的危害。即使發生塌陷,也易於治理,且損失小。通過一定的開采周期,形成穩定的取水井網,激發地下含水層的調蓄能力。

(三)地表、地下水聯合開發,強化地下水防旱抗旱功能

在枯水季節,大氣降水急劇減少,區內新埠江地表水均由地下水排泄所補給,上游支流隨著地下水位下降河道乾枯、斷流。這段時間是該區旱情高發季節,地表水資源不足,地下水資源是農業生產的惟一供水水源。在此條件下,開展地表、地下水聯合開發,地表水採取泵站提水,地下水則興建與灌渠或耕地配套的淺井群網,建立水田-旱地復合灌區。在旱象發生時或枯水季節,採用淺井抽取地下水,保障農田和旱作蔬菜、瓜果生產供水。

(四)推廣節水技術,提高水利利用率

岩溶平原區耕地面積廣、人口密度大,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農業用水量占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的三分之二,現有農田水利工程大部分於20世紀50~60年代修建,設計標准低,運行時間長,輸水渠道年久失修,田間配套斗、支渠不全或破損、滲漏嚴重,水利有效利用率低,實際灌溉面積不足水利設計面積的60%,平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率僅在40%左右。因此,必須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的原則,在重視興建新水源工程的同時,加強節流、節水水利工程建設,推廣節水農業技術,提高抗旱能力。主要包括:①灌區節水灌溉渠道網路配套工程,健全灌區斗、支渠防滲渠道系統,提高供水利用率,增加有效灌溉面積;②旱地節水灌溉工程,採用噴灌、管灌、滴灌技術,解決甘蔗、蔬菜、果園灌溉,旱地分布區往往是地表水利工程的水尾區,灌溉水源多採取地下水,其供水成本較高,通過旱地種植園區建設,引進高效優質作物品種,採用節水灌溉,提高單井灌溉面積和供水增值率,以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③農藝節水技術推廣,採用地膜種植技術,解決春、秋季節降水不足,防止強烈蒸發,保水保肥,保障作物生長;引進耐旱新品種,針對本區秋旱頻率高、旱象嚴重的特點,選育或引進成熟早或生長期短、適應性強的優質作物品種,避免旱象影響的同時獲得好的生產效益;調整種植結構,改兩季水田種植為水旱交替種植,緩解秋季耕作需水與供水資源的矛盾,水稻種植安排在雨季,降水資源豐富,引進高產優質品種,保障糧食生產;旱作種植蔬菜、瓜果等生長過程中不需要短時間大量供水的作物,可充分利用地下水含水層的調蓄供水功能,從時間上調整水土資源配置,達到防旱抗旱效果。

(五)淺井井群灌溉技術應用

岩溶平原區發育地表和地下水網同時並存的雙層水文網。因旱期盆地抬升與後期排泄基面下移,岩溶水向下切蝕形成地下河道,與地表面地表河網構成雙層排泄系統。雨季河水位頂托,盆地地下水位上漲,埋深僅0.5~1 m,甚至溢出地面與地表河相連。平水季,地下水回落,地表尚有一定降雨徑流,形成間隔5~8m的雙層排泄。最枯季節,地表河斷流乾涸。地下水沿岩溶管道、裂隙運移排泄。該區NE斷裂構造和NW向挽近期構造裂隙十分發育及岩溶化也較為強烈,為地下水的賦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間;受排泄基準面控制水力梯度很小,徑流緩慢。地下水埋層淺、回補快、水質優,開發條件優越,近期年開采量不足總量的5%,應加大開發力度。

採用淺井、大口井等開發方式,屬微型水利,群眾有建設能力,地下水開發具有規模小、投資省、見效快等特點。在乾旱區建設供水系統,按照地下含水層的管道-裂隙網路興建淺井灌溉體系,解決旱片灌溉用水,供水保證率和利用率高。可以通過行之有效的「以獎代補」政策等刺激措施,實行「誰建設、誰擁有、誰管理、誰受益」的優惠政策發動群眾興建,以降低投資風險和管理風險,形成規模化效益。但地下水開發應適度進行,原則上控制在可采資源量的75%,即年開采規模0.52×108m3以內,可大大緩解農業灌溉、中小型企業生產用水和農村生活用水的矛盾。從該區水文地質環境條件看,不宜過分集中開采地下水,避免出現降落漏斗,發生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問題。

❹ 如何有效利用水資源

1、大力發展綠化,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森林有涵養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2、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在同一空間是有綜合利用的特點。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

3、城市開發利用污水資源,發展中水處理,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4、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當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等。

(4)水利資源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水資源開發利用,是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一個方面,其目的是發展社會經濟。最初開發利用目標比較單一,以需定供。隨著工農業不斷發展,逐漸變為多目的、綜合、以供定用、有計劃有控制地開發利用。

在地球上,人類可直接或間接利用的水,是自然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天然水資源包括河川徑流、地下水、積雪和冰川、湖泊水、沼澤水、海水。按水質劃分為淡水和鹹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被人類所利用的水增多,例如海水淡化,人工催化降水,南極大陸冰的利用等。

❺ 水資源持續利用的措施(從開源和節流方面分析)

針對上述主要的制約因素或矛盾,結合水資源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特殊作用、水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可持續發展的本質要求,提出如下基本對策。

(一) 強化節約意識,建設節水型社會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不多、缺水嚴重的國家,人均佔有量隨人口增加逐漸減少,目前只有世界人口的1/4,被列為世界人均水資源13個貧水國家之一。而人口的持續增長、經濟的快速建設、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離不開沒有可替代資源的水。

因此,在水資源總量有限的條件下,不實行保護性和持續性的開源節流措施,是無論如何也解決和滿足不了供需矛盾和日益增長的用水需求的。節約用水不是權宜之計,而是持續性策略,並逐漸形成節水型社會。

節約用水,建立節水型社會不可能自發的形成,需要政府重視並大量的艱苦工作。這里既有認識的問題,也有政策和管理的問題,還有科學技術和經費投入等問題。但是,只要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水資源市場化與公益性相結合,堅持政策引導和目標導向,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是可以預期的。

(二) 合理開發水資源,適度增強供水能力

2011年底我國供水總量6107億m3,約占水資源總量22%,總的開發利用率並不算高,還有較大潛力提高供水能力。但是,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和理用情況極不均衡,需要大力增加供水能力的北方缺水地區,當地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經較高,其地表水的利用率已達43%~68%,地下水開發程度達40%~81%。

據國外研究經驗指出:當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少於500 m3,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達到70%時,如不採取復雜高效用水措施和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必將造成嚴重的社會與生態問題。目前華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500 m3,按水資源開發控制現狀已屬於水資源超載區。

因此,再增加當地供水量是相當困難的。如採用南水北調引水工程,增加北方用水,無論東線和中線,開發難度和資金投入都越來越大。至於開發西線調水工程解決西北乾旱地區的供水缺水問題將更困難。

現在的水資源開發必須與保護水資源、防止水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和地區經濟發展同步規劃,有計劃的實施,以維持地區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協調關系。

因此,必須做好綜合規劃,包括流域或地區的水資源評價、水環境容量及水的承載能力分析,以及從宏觀到微觀的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和防洪減災的全面規劃等,以最小的代價取得水資源對持續發展的最大支持和效益。

(三) 保護水環境,防止水污染,改善水生態環境

我國目前水環境污染是相當嚴重的。徹底解決已經污染了的水資源,使污水資源化,必須採取各種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我國制定的經濟、城鄉和環境建設「三同步」(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方針、超標罰款等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認,這些方針和政策並未扼制住環境惡化的勢頭,局部改善而整體惡化的趨勢仍在繼續。

工業是我國水環境的最大污染源,對工業污染源的治理應作為水污染防治的重點。防治水污染的最好途徑是加速建立環境保護產業和推行清潔生產技術。環保保護產業是指其產品和勞務用於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保護自然資源等方面的產業部門,其中包括環保機械和環保用品的製造業。

清潔生產技術是包括節省原材料、消除有毒原材料和削減一切排放和廢物數量與毒性,將污染盡量消滅與生產過程之中的生產方式與技術。如改革原料路線和產品種類,採用高效低耗的生產工藝及設備,使原料、材料、能源的消耗減至最少,使生產的廢物量減至最小,並使廢料、廢物盡可能的「變廢為寶」。

(四) 綜合治理洪澇災害,保障生產與社會安全

為了提高現有防洪能力,盡量減少洪災損失,需要採取工程與非工程相結合的防洪措施。用工程手段控制一定防洪標準的洪水,用非工程措施(包括行政、法制、經濟、管理等)減緩工程措施不能防禦的洪水而帶來的洪災損失。

洪水是自然環境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過分強度對洪水的控制,甚至從政績等方面考慮萬無一失,無論在從經濟上還是技術上,都是不可取的。

洪水防治應樹立疏而非堵的理念。此外,洪水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生態平衡和物質循環的反映,沒有也不可能完全控制。因此,需要制定有關防洪政策、防洪法、洪水保險和防洪基金等制度,把工程的和非工程的措施結合起來,共同對付洪水災害和保障社會發展。

治減緩水旱災害損失,還應與水土資源綜合開發、保持水土、植樹造林等結合起來,共同支持再生資源的恢復能力,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總之,防治災害必須是開發性的防治,開發資源必須是與防治不利影響結合起來,貫徹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五) 加強水資源管理,保證水資源持續利用

目前,我國的水資源管理,隨著國家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正在進行管理體制的改革。但總的來說,還跟不上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步伐,顯得遲緩不力。譬如,水資源管理部門要求節約用水、保護水質、減少污染,而各行業的生產部門為追求產值卻依舊我行我素,不惜浪費水資源,甚至污染水體。

類似現象,不僅城市、農村存在,個別的水利部門也存在。因此,加強管理不但現在要強凋、要行動,就是將來隨著情況變化、科技進步,管理制度的安排和制度變遷也是存在的和需要的。

水資源管理內容繁多,重點要加強水資源產權管理、全國水資源總體開發利用、保護、防治規劃和合理配置水資源等管理,研究制定有關水資源政策、法律、協調機制和水資源產業行業管理等。管理的手段,除行政、法律、宣教外,經濟和科技手段的結合將越來越重要。

(六) 建立水資源核算體系,提高水資源綜合效益

加強水資源開發力度,強化水資源科學管理,是提高水資源供水能力的重要措施,但完全依賴國家資金投入,既有實際困難,也影響國力的全面發展。因此,隨著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要加強和建立基於市場機制和宏觀調控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系,轉變水資源產業運行機制,提高水資源綜合效益。

建立水資源核算體系,明確水資源所有者、使用者和開發者的權利和義務,並逐漸將水資源核算納入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使水資源的儲蓄控制和消耗減少在國民經濟核算中得到具體表現且水資源的投入產出關系得到有效反映。

通過這樣,可以明晰水資源的盈虧、供水與用水的輕重緩急、節水與浪費水的效益差異,並可指導協調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

(5)水利資源如何發展擴展閱讀

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機理包括:

(一) 水的循環規律是水資源得以循環利用的保證

水資源優越於大多數其他自然資源在於其可通過太陽能的作用使陸地上的水源不斷得到更新和補充,從而使維持一切生命活動的水源不斷更新。

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前進和人口的增長,人類對水資源開發利用和治理的廣度和深度越來越大,對水的需要不斷增加,而自然界所能提供的可以得到更新和補充的新鮮水量卻有一定限度,因而在一些地區出現了水資源的供需失衡。

有些地區因過度開發和污染破壞了當地的水源,直接威脅人類生存的環境、,因而人們要求保持水資源的持續利用並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從而引出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概念,相應而言,各個地區均需擁有水資源承載能力所能維持的承載水量,該水量必須能在水循環的條件下得以持續維持。

(二) 水量守恆原理是水資源得以持續利用的客觀現實

水量守恆原理,就是指一定量的水在其循環運動過程中,可以變換形態和存在空間,但其數量不變。具體來說,在循環中,能夠在一年或多年之間可以得到恢復的水量,該部分水量可以由人類控制、調節並能按照需要供應,並以它作為分析水供需關系的依據。

作為該部分水量應具有以下特徵:

1、能按照社會的需要提供或可能提供的水量;

2、該水量擁有可靠的來源,且該來源通過水循環不斷能得到更新和補充;

3、該水量可由人工加以控制;

4、該水量和水質能夠適應用水要求;

5、該水量主要功能系供水,兼具生態功能。

❻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對策

6.3.1 水資源開發利用

(一)開發利用現狀

據統計,全省國民經濟各部門(河道外)用水量為316.2億m3,其中地表徑流295.73億m3,佔93.55%;地下水利用量僅20.39億m3,佔6.45%。從部門分類統計看:市鎮生活用水11.06億m3,佔3.5%;工業用水42.49億m3,佔13.44%;農村生活用水19.06億m3,佔6.0%;農業用水243.5億m3,佔77.06%。農業用水量大約50%~40%產生滲漏,一部分滲漏至下游田地中,大部分再輾轉流入江河中,可供重復利用;工業及城鄉生活用水,約85%的水量回歸河流。因此,河道外實際耗水約153億m3,其中城鎮生活耗水1.89億m3,工業耗水9.57億m3,農業耗水(含農村生活耗水2.86億m3)141.65億m3。全省興建各類水利工程200多處,共建成大型水庫12座,中型水庫230座,小(Ⅰ)型水庫1822座,小(Ⅱ)型水庫11291座,水輪泵站3557處,排灌機械38.5萬台,327.30萬 kw。設計供水能力388.48億m3,現狀供水能力347.16億m3。實際供水量為328.29億m3,其中農業供水(生產及生活供水)273.19億m3,佔83.2%;市鎮供水(工業城鎮生活供水)55.10億m3,佔16.8%。實際供水量中地表水303.2億m3,佔92.36%;地下水21.38億m3,佔6.5%。

全省現有水利工程在50%保證率的可供水量369.44億m3,在75%保證率的可供水量347.39億m3,在95%保證率下的可供水量286億m3

根據資料統計,全省現狀農業需水量50%保證率下為288.53億m3,75%保證率下為325.25億m3,95%保證率下為360.20億m3。現狀工業需水量為42.74億m3,市鎮生活需水量為11.7億m3,農村生活需水量為21.59億m3

根據現狀供水需水狀況,在保證率為50%條件下,全省可供水量369.44億m3,需水量342.97億m3,余水量為38.14億m3。受水工程分布不均影響,局部地區仍缺水11.66億m3。在75%保證率條件下,全省可供水量347.56億m3,需水量379.69億m3,余水量3.05億m3,缺水32.13億m3。在95%保證率條件下,全省可供水量286.01億m3,需水量414.63億m3,余水量0.19億m3,但缺水達到128.62億m3。由此,供需矛盾可見一斑。

(二)社會經濟發展與需水量、可供水量預測

隨著我省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對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實,需加大水工程建設投入的力度,以保證增加可供水量,使中等乾旱年(P=75%)基本達到供需平衡;平水年(P=50%)中,除少數水工程薄弱地區,供水問題不大。但要使特枯年(P=95%)達到供需基本平衡,則困難很大。

通過對全省各水平年城市生活、工業、農業灌溉需水總量及地表供水工程、地下供水工程、跨流域調水工程、污水處理回用以及節水工程等項目可供水量預測,得出我省不同水平年不同保證率條件下的需水、可供水總量(表6-4)。

表6-4 湖南省不同水平年供需分析成果表(單位:億 m3

(三)供需平衡綜合分析

在現狀基準年(1993年)的基礎上,平水年份(P=50%)除少數區域因水工程設施缺乏外,其它大部分地區不缺水,總缺水量11.66億m3,余水38.14億m3;在中等乾旱年份(P=75%),我省在衡陽、郴州、邵陽、婁底、懷化、株洲、長沙等地的部分縣市區域,有不同程度缺水,缺水量達34.33億m3;在特枯年份(P=95%),缺水較為嚴重,缺水量達128.82億m3。這些缺水主要表現在農業灌溉缺水,其次是少量的工業及人畜飲水的缺水,說明我省現有水工程對抗禦特枯年份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

我省水資源雖然豐富,但由於降水時、空分布不均,水工程分布不平衡,以及現有水工程不足等多種原因,造成我省在各個保證率條件下,均有不同程度的缺水。我省缺水情況基本上屬於工程型,即由於水工程不足造成的缺水,也有部分地區屬於水資源型,即由於當地水資源貧乏而引起缺水。

針對現狀年和目前缺水狀況以及產生缺水的原因,我省計劃在2000~2010年,續建配套大中型水庫14座,新建大型水庫4座,新增加庫容103.3億m3,新增有效灌溉面積226.93萬畝,電站裝機75.17萬kW,年發電量31.57億kW·h,總投資77.14億元。這些水工程在不同水平年分別實施後,工業用水、城鎮生活和公共用水、農村生活用水,在平水年份和中等乾旱年份均能得到滿足,在特枯年份,除少數水工程分布弱地區,基本上也可達到滿足。農業灌溉用水在平水年和中等乾旱年可以滿足,在特枯年份,用水缺口則較大,缺水量達到23.8%。此外,可解決全省46萬人和2萬頭牲畜的飲水困難,並可平均每年減少因乾旱而造成約2億元的經濟損失,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和顯著的社會效益。

6.3.2 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策

(一)加強管理、依法治水

水是國民經濟發展和人類生活以及地球萬物必不可少的自然資源。為順利貫徹實施《水法》,國務院明確了水利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統一管理和保護,統籌城鄉水資源,歸口管理全國節約用水等工作,建設部歸口管理城區地下水的開發利用,而城市地下水的資源管理仍由水利部負責。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各級水利部門是同級人民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水資源的管理已經納入了法制化的良性發展軌道。

(二)珍惜資源、節約用水

從資料統計看,目前工業節水潛力很大,萬元產值耗水量偏高,水的重復利用率低,一般還不到20%。到2010年,若將水的重復利用率提高到35%~45%,便可節約用水12.20億~39.29億m3,相當於新建6~20座日產50萬噸水廠。農業用水的浪費主要在渠道滲漏,渠水利用系數低,中型以上灌區一般只有0.40~0.45,若將系數提高0.1,便可節約用水 24.35億m3(現狀年),相當於新建20個庫容1.0億m3以上的大型水庫。到2010年,預計我省工業總產值將突破5800億元(90年不變價),農田有效灌溉面積將達到4800萬畝,城鎮人口面臨突破1600萬。因此,供水需求將越來越大,水資源及供水工程不足等矛盾將進一步激化,節水將成為全社會的重要問題。

(三)完善「十五」供水工程計劃,落實2015年供水工程規劃

我省「十五」供水工程計劃的總體布局是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出發,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為原則,開發新水源、發展節水灌溉、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改善水環境質量、扶持湘西部地區開發為重點,解決洞庭湖區的洪澇災害及湘南、婁邵、湘西地區的乾旱問題。

農田水利建設方面:重點解決湘南、婁邵和湘西三大片的水利灌溉問題。搞好雙牌、黃材、酒埠江、韶山、歐陽海、大圳、鐵山、王家廠、青山水輪泵、黃石、青山壠、六都寨等大型灌區的配套挖潛工作,提高灌區調度、管理水平。

水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方面:對水資源實行統一規劃,開源節流,保護並舉。建立完善水利法制體系及水利管理信息系統,實施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合理分配和有償使用,做到水量和水質、地表水和地下水統一管理,控制由污染引起的生態環境惡化,提高重點城市和河段水環境質量,逐步使水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協調。「十五」期間,對我省河流、大中型水庫、洞庭湖等水域的污染源進行一次全面調查和評價。在編審水源規劃的基礎上發展城市、鄉鎮供水,加快缺水地區人畜飲水工程的建設。

落實2015年供水工程規劃,為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水的需求,須在繼續抓好現有工程的續建配套更新改造的同時,適當新建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增加灌溉面積280萬畝;進一步提高城鎮供水能力,達到供水總規模480萬m3/d,其中城市供水213萬m3/d,鄉鎮供水180萬m3/d,以適應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並滿足城鎮生活及工業用水的需要。

(四)調整農業結構、合理調配利用水資源

從合理利用水資源的角度出發,除採取前述一系列措施對策外,應根據水土資源條件,因地制宜,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調整農業結構;根據光、熱、水、氣等多種因素,選擇種植作物,改變現有的耕作制度,實行輪作,對於宜淹宜澇的洞庭湖平原區中的低窪垸,有計劃科學地退垸還湖,山丘區坡度在25°以上的宜退耕還林等。通過農業布局的合理調整,減少水資源遠距離、高揚程的不合理調配,同時改良土壤,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經濟效益。

(五)加強水資源保護、防止水質污染

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人口不斷增加,城鎮工業廢水、生活污水、農葯化肥過量施用、礦山開采等均對水體構成了污染影響。據四水流域的常年水質監測,四水流域已有31.2%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有5.7%河段污染比較嚴重,Ⅰ類污染佔2.3%,Ⅱ類佔66.5%,Ⅲ類為25.5%,Ⅳ類為4.3%,Ⅴ類為1.4%。因此,對水資源的保護應引起高度重視。

(六)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地下水資源

我省地下水開發利用受地質構造、地貌等條件制約,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且隨地下水類型不同而異,在制定開發利用地下水時,要充分考慮其特有的條件及制約因素。在湘西北地區,地下水開發對象主要是岩溶水;湘西雪峰山地區,雖然廣泛分布的是貧乏的基岩類裂隙水,但在構造復合部位及充水斷裂帶仍可形成較為豐富的地下水源;在湘中、湘南低山丘陵區,岩溶水水位多較淺,水量豐富,是當地良好的水源地;在湘東低山丘陵區,地下水一般較貧乏,但局部富含灰質礫岩溶洞水,該層位地下水的尋找與開發,是這些地區的主要方向;洞庭湖平原及四水流域兩岸低階地分布區,含豐富—中等的鬆散岩類孔隙水,此類地下水位埋藏淺,宜鑿井取水,是當地工農業以及生活用水的良好水源。

各地區開發地下水時,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即根據含水層的分布、埋藏條件以及富水性特徵等條件,制訂科學的開發方案,選擇合理的井位布局,以期達到開源、節流、興利、除害之目的。在開發地下水同時,首先要做好環境質量評價工作,提出相應的水源保護措施。特別是在岩溶發育地區開發地下水,且淺部岩溶發育程度強或較強時,應充分考慮開采地下水對地質環境的影響,切不可盲目過量開采,以免導致岩溶塌陷危及人民生命財產。同時,應全面系統地進行地下水動態監測,及時預測預報地下水動態,防止地下水遭受污染和破壞地質環境的現象發生。

❼ 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戰略措施

一、空間布局

新疆阿勒泰地區水資源豐富,但由於水資源在新疆境內配置,阿勒泰地區可利用的水資源相對較少。

阿勒泰地區的水利建設要堅持開源節流並舉、防汛抗旱並重、興利除害相結合的方針,促進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把「節水、增水、增地」作為重中之重。

按照阿勒泰地區水資源的分布和水資源的需求分析,確定了水資源區劃:

(1)水資源豐沛區:額爾齊斯河流域,烏倫古河流域。

(2)水資源基本平衡區:布爾津河、哈巴河、布列則克河、阿拉克別河、大小青河。

(3)水資源短缺區:阿勒泰地區西部的吉木乃及南部地區。

阿勒泰地區水資源存在結構性和區域性矛盾,加之乾旱等極端氣候存在。因此,在空間布局合理劃定後,要合理配置水資源。

二、戰略措施

阿勒泰地區水資源區域分布不均,季節性變化大,水資源利用程度低。加之水利配套工程式控制制能力相對薄弱,長期嚴重製約著阿勒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應採取如下水資源開發利用戰略措施:

(一)編制和實施阿勒泰地區水資源綜合規劃、水利發展規劃

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阿勒泰地區水資源調查評價、勘查開發利用等實際,編制阿勒泰地區水資源綜合規劃、水利發展規劃。

通過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情況調查評價,摸清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現狀,並預測未來的可能變化趨勢,阿勒泰地區主要對工礦業、畜牧業、旅遊業等產業對水資源未來的需求進行預測,並在考慮節約、保護的前提下,分析水資源的承載能力。規劃要提出水資源宏觀調配的指標,制定水資源合理配置方案,統籌協調生活、生產、生態環境用水。根據水資源合理配置,為阿勒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生產力布局、經濟結構調整以及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等提出政策建議。

通過編制實施阿勒泰地區水資源綜合規劃、水利發展規劃,為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優化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護,優化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空間布局,促進阿勒泰地區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二)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調查評價

《新疆阿勒泰地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10~2015年)》中確定2010~2020年間,將地下水作為重點調查評價礦種,重點評價區域為地表水不足地區,以及今後礦業、旅遊業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用水的地區,劃定了哈巴河縣城-錫伯渡、吉木乃縣城一帶、福海縣城-扎河壩一帶、恰庫爾特-老鴉泉4個地下水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通過地下水資源重點調查評價區內地下水資源評價,摸清地下水資源量、質量、分布規律等,為阿勒泰地區地下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奠定基礎。

(三)利用水價形成機制,提高農業、工業等各行各業及生活用水的水資源利用率

加快完善水價形成機制,充分發揮水價對的調控作用,促進各行各業節約用水和產業結構調整。根據阿勒泰地區水資源狀況和用水規模,制定完善農業、工業、礦業、畜牧業、旅遊業等用水定額體系。

農業方面。抓住國家實施節水灌溉項目的機遇,完成主要大型灌區骨幹工程的節水改造,加快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面推廣以噴灌為主的田間高效節水技術,實現高效節水灌溉面積100萬畝,平均灌溉定額降到700立方米/畝以下。按照促進節約用水、降低農牧民水費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運行的原則,繼續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農業排灌工程運行管理費用由財政適當補助,探索實行農牧民定額內用水享受優惠水價、節約轉讓、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的辦法。

工業方面。支持地區優先發展產業用水需要,對高耗水的特種行業用水實行高水價政策,鼓勵企業中水回用。2010年阿勒泰地區工業用水總量為2071.8萬立方米,其中新鮮水量1899.49萬立方米,重復用水量2172.32萬立方米,工業重復用水率53.34%,遠低於國家對節水型社會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75%的基本要求。阿勒泰地區工業重復用水仍有挖掘潛力。地區、各縣市和有關部門,要從政策上引導,經濟上扶持鼓勵工業企業開展節水設備、工藝和技術的科技創新,大力促進循環用水系統、冷凝水回收再利用、廢水回用技術和「零排放」等節水技術等推廣實施,不斷擴大工業企業重復用水的普及面,切實提高工業企業循環用水利用率水平。強化工業計劃用水管理和定額管理制度,對達到一定取用水規模以上的工業用水企業實行重點監管,實行超計劃、超定額累進加價。

生活用水方面。穩步推進階梯水價制度。有報道稱新疆2015年全面實施階梯水價,涉及居民生活用水,這樣就可以通過經濟手段,提高阿勒泰地區居民生活用水重復利用率,提高用水資源經濟效益,最終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標。

(四)加強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設

在全力支持新疆實施跨流域調水工程建設的同時,確保克孜加爾水利樞紐工程等7項控制性水利工程的建設。通過水利工程建設促進工業用水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逐步實施阿勒泰地區「九大工業片區、23個供水點」的水資源配置。近年來,重點抓好富蘊縣城南工業園、廣匯煤制氣工業園和吉木乃縣城區供水工程建設,為工業項目落地提供水資源保障。

工程計劃總體投資額30.7億元,擬建成時間2012~2020年(表7-8)。通過控制性水利工程建設,切實提高水源的調蓄能力和水力開發水平。

表7-8 阿勒泰地區規劃建設控制性水利工程基本概況

此外,阿勒泰地區加快實施生態補水工程。推進「西水東引」工程建設,2013年實現調水9.5億立方米;2010年內完成吉力湖生態引水工程可研,開工建設烏倫古河河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年補給量達到5000萬立方米。

(五)建立水生態補償機制,採取切實可行的節水措施

建議阿勒泰地區與使用其水資源的而受益的地區之間協調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要強化節水措施,建立節水型社會;一是節水優先。這主要體現在控制需求,創建節水型社會。在阿勒泰地區發展過程中,選擇適當的發展項目,建立「有多少水辦多少事」的理念,杜絕水資源浪費。同時需要採用良好的管理和技術手段,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積極發展節水的工業、農業技術,大力推廣應用節水器具,發現並杜絕水的漏泄,包括用水器具及輸水管網中的漏泄,有效節約水資源。

實行水產品認證和市場准入,開展用水產品用水效率標示管理。制定並公布落後的、耗水量高的用水工藝、設備和產品目錄,逐步淘汰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用水設備及產品。

❽ 如何更好地利用水資源的建議和思考

水資源是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發展不可缺少而又無法替代的物質資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對經濟社會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然而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年用水量逐年增加,水污染也逐步加劇,生態環境趨向惡化,水資源大幅度減少,水資源供需矛盾日趨突出。如何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結合十年來從事水利工作的經驗,淺談自己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的辦法。
1 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
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更好地考慮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保護好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絕不能破壞生態環境。為此必須要增強思想意識,調整工作思路,合理規劃,實施管理,真正把水資源作為寶貴的經濟財富和經濟資本,在政策制定、發展經濟、開發項目等多方面工作中,把保護水資源放在首要位置,維護好自然界的生態平衡,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實現可長久發展的目標,既發展經濟建設又與生態、環境、資源相協調,進一步發展生產、使我們的生活富裕、而且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這樣才能真正得到發展,真正得到進步,人類文明與財富的進步。
2 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實現全社會節水
不僅要讓人意識到節水只是節約日常用水,還要意識到工業、農業、各個方面進行全方位節水:
2.1 工業方面
在工業方面,根據企業實行用水所需量進行定量,為他們安裝磁卡水表,提倡廢水再利用,把用水指標、保護水質等各項指標納入年終考核,該獎就獎,該罰就罰,並且獎罰力度要大。
2.2 農業方面
在農業方面更要加強節水理念。採用先進的思路,採取先進的辦法進行多方位的節水工程建設:(1)在灌溉方面,修渠道,減少水在灌溉途中的損失,過去農民澆地,好多的水都滲到水渠里,修好渠道,減少半路滲水可以大大地節約水,並且農民也減少了經濟損失;(2)在科學栽培方面,減少水在地里的蒸發量,如可以進行大盆種植,既可以提高產量,又可以減少水份蒸發;另外也可以發展抗旱農業,選育高產耐旱優良品種,減少地下水的作用量;(3)在蓄水方面,有條件的地區要因地制宜修建水池,水窖等,利用大自然的降水,把水積蓄起來用於農業灌溉。
2.3 生活用水
在生活用水方面,城鎮供水方面多實行了統一管理,但在農村用水方面也應實行用水制度,進行統一管理,進行合理收費,使農民也加強節水意識,在廣大農村多數用水是不收費的,這樣在很多人的思想意識中沒有節水意識,所以這是一個應該重視的問題。
3 堅持統籌兼顧,把推進水利協調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是重要的水利工作方針,也是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的根本方法。必須堅持地表水、地下水統籌,水量、水質共管,水體、水域兼顧,開源節流保護並舉,建設管理改革齊抓,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結合,實現水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發展。在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首先要考慮本地區水的利用不能超過水資源承載能力,使其依靠自身的水資源能夠支撐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並能維系良好的生態系統,做到量水而行、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發展。同時,在用水秩序上應以人為本,先生活後生產。通過水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保證工農業生產、生活用水,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堅持改革創新,把水資源管理體制改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4 建立以節約用水,防止水污染的水價體制
利用水價杠桿,合理配置水資源,防止過度開發浪費,達到階段性水資源供需平衡,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5 搞好工程建設,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恢復植被,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運用市場經濟思維模式,從實際情況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深入研究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資源有償使用的長效機制和全民節水機制,以轉變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方式,減少對生態資源的索取,鞏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促進水生態環境良性循環。
6 要強化管理的意識
「重建設輕管理」一直是水利事業上存在的老大難題,雖然曾經也有過很多有識之士呼籲要改變這個局面,但始終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對此,要通過加強對水資源的管理,以達到水利為人類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的目標,水利管理的內容不僅是水利本系統的水利工程的運行管理,更要著重於管理和協調整個社會經濟同水的關系,要通過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治理、配置、節約和保護等工作,科學地發揮水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7 做好長期規劃
規劃是任何事業發展的重要環節,如何科學地發揮水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應從本流域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同水資源的密切聯系出發,協調好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與水資源供給的關系,協調好社會各經濟部門的用水關系,處理好供水與排水的關系,防禦洪澇災害與保障水資源供給的關系,並制訂出符合這些要求的工程建設布局、管理運行規劃及社會管理法則(包括水管理機制、機構、法規制度等)。
8 結語
水資源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不可替代的自然資源,水資源危機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水資源正在取代石油成為地區引起危機和爭端的潛在因素,我們要從思想上真正認識到水資源匱乏的危機,在觀念上將傳統的大搞水利工程建設,以改造自然、汲取水源為人類服務,轉化為實行人與自然界和諧共存、相互協調,維護好水資源和水生態的可持續利用和生態平衡。科學地發揮水資源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