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
從廣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可以指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學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
從狹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後援系統。
(1)中小學實踐教育資源是什麼擴展閱讀:
教學資源的分類:
AECT』77定義曾經把教學資源分為兩大類:設計的資源和利用的資源。AECT』94定義對教學資源的界定有所修改,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支持系統.教學資源。
通俗的說,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比如教材,是學習中的物化了的資源。
教材只是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可資利用的一個材料,必須有教師的二次加工,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又如作為教學中的媒體要素,也是一個資源。
如何將計算機與新課程進行整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新課程的支持,不僅反映教師的認識問題,也反映了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能力。
學習情境則是要靠教師創造性地創設的教學組成要素。良好的學習情境,將有利於學生事半功倍的學習。
❷ 教育資源是什麼
問題一:教學資源是什麼意思。詳細點 用我自己的話來講,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的書本,材料,教學的佔用資源:如學習的桌子,課本等。這些都是教學的資源。教學資源拆來來說,也就是老師教你們知識的那些所有相關需要的資源。(我覺得我很聰明的,這么說你都不明白我也不知道怎麼說了阿。)
問題二:什麼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形式多樣。紀實片,比如,弘揚社會美德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人力資源豐富,有好的地理位置,比如周邊是大學城,科研院等;有實踐場地,比如體育館,實驗室,農場等;已經畢業的學生,捐助母校;
問題三:教育資源系統具體指什麼?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
從廣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可以指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學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從狹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後援系統。
傳統的圖書館、資料中心這些學習資源環境已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知識的日新月異的變化。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最為廣泛的教學資源。網上教育資源形式多樣、種類繁多,了解教育資源的分類及其特點,將有利於高效地獲取資源,也能更好的在實際教學中利用這些資源。
問題四:教育資源生均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一所學校有2000份圖書,有500個學生,生均圖書4冊。
問題五:教育教學資源指什麼 用我自己的話來講,教學資源包括教學的書本,材料,教學的佔用資源:如學習的桌子,課本等。這些都是教學的資源。教學資源憨了來說,也就是老師教你們知識的那些所有相關需要的資源。
問題六:什麼是優質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包括自有教育活動和教育歷史以來,在長期的文明進化和教育實踐中所創造積累的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教育技能、教育資產、教育費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設施以及教育領域內外人際關系的總和。
ke..co飢/view/846832?fr=ala0_1_1
優質:最好的
問題七:什麼是基礎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是指教育的生產資料的來源,教育的生產資料是指教育的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的總和。教育資源大致可分為人、物質資源和觀念資源三大類,包括師資、生源和自有教育活動與教育歷史以來,在長期的文明進化和教育實踐中所創造積累的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教育技能、教育資產、教育費用、教育制度、教育品牌、教育人格、教育理念、教育設施以及教育領域內外人際關系的總和(註:網路名片)。在教育資源中,人是最核心的資源。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有句教育名言說:「大學,大學,非大樓之謂也,乃大師之謂也。」說明師資是最重要的資源。儒學亞聖孟子認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之樂(《孟子盡心篇》)。說明生源也是極為重要的教育資源。
師資和生源作為教育最核心的資源,本無所謂輕重,但通常人們認為教師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注1)。從教育的本義出發,教師無疑是教育的第一資源。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其依據還在於:教育規律和教育發展歷史都證明: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一個好老師,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個好校長,可以成就一所好學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注2)。
教師作為基礎教育的第一資源,是與好的教育和教出好孩子有關的。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孩子?好的基礎教育就是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育,就是能促進每一個學生獨特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就是因材施教。好孩子就是在自己原有基礎上和在可能發展的條件下能獲得相對全面發展或最大發展的學生,是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學生,是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主動適應社會的學生,是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良好的道德品質,有責任心、有正義感、有奉獻精神的人(注3)。這樣的好教育以及好教育培養的好孩子理所當然的需要有好教師
對基礎教育而言,教師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還體現在有教無類上,正如捷克著名教育家美紐斯所指出的:「教育的藝術是把一切事物教給一切人類的藝術。」因此,基礎教育不應該選擇學生。雖然學生具有多樣化和差異性,但這不能成為基礎教育必須選擇學生的理由。正是由於學生具有多樣性和差異性,人們才應該為每一個或每一類學生提供包括特色教育、個性化教育在內的合適的教育。
但是,長期以來,基礎教育(具體說是學校)將學生作為教育的第一資源,主要表現在千方百計挖生源上,如初中挖小學的優質生源,高中挖初中的優質生源。連大學也在生源戰中樂此不疲,使用唬挖高考優質生源的手段層出不窮。基礎教育成了選擇學生的教育,而不是提供多樣而有特色的教育讓學生自主選擇。
基礎教育將學生作為第一資源是升學教育使然,是追求升學率使然。基礎教育從為學生人生打基礎的教育演變成為競爭升學率的教育,說明基礎教育已步入誤區或已遠離了基礎教育的本質。許多人曾質疑所謂好學校挖生源或按分數從高到低「掐尖」的做法,認為既然是好學校就應該好在有教無類上,就應該好在能為不同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上,就應該好在能把別的學校不能培養得那麼好的學生培養好;而挖生源或「掐尖」的做法,只能說明是因為學校首先佔有了大量的所謂優質生源才帶來了學校的高升學率,而高升學率並不是因為學校有優秀的師資和優質的教育。
簡言之,討論基礎教育第一資源的問題是一件很有價值的事,因為人們可以從學校所持有的基礎教育的第一資源觀中思考和了解什麼是真正的基礎教育,誰在真正實施基礎教育。
問題八:什麼叫教學資源 簡介
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資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 自從20世紀30年代視聽教育興起以來,媒體的種類越來越多,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教育觀念也正在發生變化。早期,教師被看成信息源,媒體只起單向傳遞作用,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學生處於被動學習狀態;到70年代,人們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媒體成為師生相互溝通的中介物,師生應該更多地交流;到了80年代,學習心理學的發展推動了教育技術的進步,媒體再也不僅僅是傳遞信息的「通道」,而是構成認知活動的實踐空間和實踐領域,人們更加註意和關心媒體環境了;到了90年代,人們認識到「教育技術是對與學習有關的過程和資源進行設計、開發、運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和實踐」,教學資源已經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關心教學資源建設,加強對教學資源的認識和研究是極其迫切的任務。 教學資源可以理解為一切可以利用於教育、教學的物質條件、自然條件、社會條件以及媒體條件,是教學材料與信息的來源。在教學資源構成的大環境下,學生的學習需求在教師的指導下,可以主動的利用資源來滿足。我們應該認識到,不僅教學媒體是教學資源,教師和學生也是教學資源,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為學生創造一個更完善的環境。
編輯本段分類
AECT』77定義曾經把教學資源分為兩大類:設計的資源和利用的資源。AECT』94定義對教學資源的界定有所修改,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支持系統。 教學資源,通俗的說,是指一切可以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物化了的顯性的或隱性的、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教學組成要素。比如教材,是學習中的物化了的資源。教材只是為教師指導學生學習可資利用的一個材料,必須有教師的二次加工,必須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科學合理的開發利用。又如作為教學中的媒體要素,也是一個資源,如何將計算機與新課程進行整合,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新課程的支持,不僅反映教師的認識問題,也反映了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的駕馭能力。學習情境則是要靠教師創造性地創設的教學組成要素。良好的學習情境,將有利於學生事半功倍的學習。 傳統的圖書館、資料中心這些學習資源環境已不能適應信息時代知識的日新月異的變化。網路技術的發展、網際網路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最為廣泛的教學資源。 網上教育資源形式多樣、種類繁多,了解教育資源的分類及其特點,將有利於高效地獲取資源,也能更好的在實際教學中利用這些資源。 教學資源還可以認為包括教學資料、支持系統、教學環境等組成部分。 教學資料為蘊含了大量的教育信息,以能創造出一定教育價值的各類信息資源。信息化教學資料指的是以數字形態存在的教學材料,包括學生和教師在學習與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各種數字化的素材、教學軟體、補充材料等等。 支持系統主要指支持學習者有效學習的內外部條件,包括學習能量的支持、設備的支持、信息的支持、人員的支持等等。支持系統作為資源的內容對象與學習者溝通的途徑,實現了媒介的功能,它與資源組成的構成相關聯,是我們認識學習資源概念的結構性視角。 教學環境不只是指教學過程發生的地點,更重要的是指學習者與教學材料、支持系統之間在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氛圍,其最主要的特徵在於交互方式以及由此帶來的交流效果。教學環境是學習者運用資源開展學習的具體情境,體現了資源組成諸要素之間的各類相互作用,是我們認識學習資源概念的關系性視角。
問題九:最好的教育資源站是什麼? 教師聯盟站,眾多的免費資源,包括了免費教案、論試題、課件、笑話、小游戲……還有情感江湖在線游戲,邊聊天邊感受江湖,實在是最佳選擇。
問題十:什麼是重要的教育資源 形式多樣。紀實片,比如,弘揚社會美德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人力資源豐富,有好的地理位置,比如周邊是大學城,科研院等;有實踐場地,比如體育館,實驗室,農場等;已經畢業的學生,捐助母校;
❸ 什麼叫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體系結構與應用模式
來源: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勝泉、朱凌雲 閱讀:470 2006-01-04 10:30:31
為了避免教育資源建設屬性標注混亂的情況,教育部於2000年組織了專門的研究小組起草制訂了指導我國教育資源建設的技術規范,現在已經第二次頒布了徵求意見稿,本文介紹了《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徵求意見稿)的主要內容,並對它可能的應用層次做了闡述。
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需要長期建設與維護的系統工程。由於教學資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人們對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會出現大量不同層次、不同屬性的教學資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為了更有效地建設好各級各類教學資源庫,促進不同資源庫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提高教育資源檢索的效率與准確度,保證資源建設的質量,制訂《教育資源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是十分必要的。
教學資源建設可以有四個層次的含義,一是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主要分八大類:媒體素材、試題、試卷、文獻資料、課件、案例、常見問題解答和資源目錄索引;二是網路課程建設;三是資源建設的評價;四是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在這四個層次中,網路課程和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是基礎,是需要規范的重點和核心;第三個層次是對資源的評價與篩選,需要對評價的標准進行必要的規范;第四個層次是工具層次的建設,網路課程和素材類資源的具體內容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對應的管理系統必須適應這種形式的變化,充分利用它們的特色。
一、《規范》的目標定位
《規范》的目的是為資源的開發者提供一致的標准,以統一開發者的行為,達到資源基本屬性結構的一致性,以實現資源在區域內的廣泛共享,並為學習者或教育者等對教育資源的查找、評估、獲取和使用能獲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同時也為不同資源庫系統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
《規范》提供強制的資源技術最低要求和推薦的資源評價指標,以保障教育資源的質量和使用價值。
《規范》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標准,主要側重點在於統一資源開發者的開發行為、開發資源的製作要求、管理系統的功能要求,而不是規定軟體系統的數據結構,主要從四個角度進行規定:一是從資源的技術開發的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術要求;二是從使用用戶的角度,為方便地使用這些素材,需要對素材標注哪些屬性,並從可操作性的角度,規范了屬性的數據類型及編寫類型,這一部分將主要參考國內頒布的元數據模型及IEEE的LOM模型,從製作素材簡便性,使用素材的方便性的角度上選取一些最為普通的元素,另外,根據不同教育資源的具體特色,設置一些特色屬性。資源的屬性可以作為資源庫管理系統數據結構的直接依據,也可以作為教育資源的XML編碼的標記;三是從資源評審者的角度,提出教學資源的評價標准,作為用戶篩選資源的直接依據。四是從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管理這些素材的管理系統的體系結構以及所應具備的一些基本功能
二、《規范》的范圍
《規范》適用於學習對象中與教育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有關的領域,對教育資源技術開發、屬性標注、資源管理系統開發、教育資源的質量控制等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規范》定義了一個概念上的數據模型,用於定義教育資源實例的結構。《規范》所界定的教育資源是指:以數字信號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的教育信息,它屬於學習對象的一個子集。
《規范》以學習對象元數據規范(LOM)為核心,並針對不同類型的教育資源的特性的建立了擴展屬性集。
《規范》中,教育資源的屬性用於描述該資源的相關特徵。各類資源的統一特徵使用學習對象元數據進行描述,資源的特色屬性主要根據資源特性分類描述。
《規范》可以被別的標准所引用,例如用於定義數據模型實現(即綁定)的標准。這樣,教育資源屬性實例就能被各種學習教育系統所使用,如管理、定位、評估和交換教育資源等等。
三、《規范》的主要內容
1.資源建設范圍的界定
《規范》從教育資源建設的實際出發,確定所面向的資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媒體素材: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可分為五大類: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
(2)題庫:題庫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某個學科題目的集合,是在數學模型基礎上建立的教育測量工具。
(3)試卷素材:用於進行多種類型測試的典型成套試題。
(4)課件與網路課件:課件與網路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用於教育、教學的軟體,根據運行平台劃分,可分為網路版的課件和單機運行的課件,網路版的課件需要能在標准瀏覽器中運行,並且能通過網路教學環境被大家共享。單機運行的課件可通過網路下載後在本地計算機上運行。
(5)案例:案例是指由各種媒體元素組合表現的有現實指導意義和教學意義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現象。
(6)文獻資料:文獻資料是指有關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條例、規章制度,對重大事件的記錄、重要文章、書籍等。
(7)常見問題解答:常見問題解答是針對某一具體領域最常出現的問題給出全面的解答。
(8)資源目錄索引:列出某一領域中相關的網路資源地址鏈接和非網路資源的索引。
(9)網路課程:網路課程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
2.資源開發的質量要求
教育資源是指蘊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創造出一定教育價值的各類信息資源,特別是能以數字信號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的教育信息。數字化和教育價值是它的核心特徵,它的開發,有相當高的技術要求和教育性要求,《規范》從資源開發的角度,定義了各類資源應符合的技術性要求與教育性要求,所有開發者都應以此為標准,以保證教育資源建設工程的質量。
3.資源屬性的標注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共包括三大部分,分別為嚴格遵守的必須數據元素、作為參考的可選數據元素和針對資源特色屬性的擴展數據元素。
(1)必需數據元素(LOM核心集)
這類數據元素與學習對象元數據規范中的必需數據元素一致。它是任何類型的資源都必須具備的屬性標注。開發者應嚴格遵循。
(2)可選數據元素(通用可選集)
這類數據元素是與教育資源密切相關、並對各類教育資源都適用的屬性集合。可根據用戶需求和開發者自身的工作過程作為參考屬性有選擇的使用,如果《規范》沒有推薦的屬性取值,要求與學習對象元數據規范的取值相一致。
(3)擴展數據元素(分類擴展集)
這類數據元素根據每類資源各自的特點,制定了與某類資源技術或教學等特徵密切相關的屬性。並補充了一些基本的、必要的特殊資源分類屬性。
圖1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基本結構
4.資源管理系統的功能要求
教育資源管理系統是對存儲於資源庫介質中的教育資源進行管理、維護和更新的功能性設施,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資源管理(媒體素材庫的管理、題庫管理、試卷庫管理、案例庫管理、課件庫管理、文獻庫管理、常見問題解答庫管理、資源目錄索引庫管理和網路課程的管理等);系統管理(安全管理、網路性能管理、計費管理、故障管理等),資源建設與使用交流(資源更新、郵件列表訂閱、資源定製、非同步交流、同步交流)。這三個子系統為三類用戶(管理員、審核員、一般用戶)提供資源檢索、資源發布、資源審核、許可權管理、計費、用戶信息交流等多個方面的服務。《規范》從這三個方面定義了資源庫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
5.教學資源的評價
教學資源的評價是對資源建設質量的把關,在資源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它們進行評價:(1)資源的教育性 :考慮所整合的資源的教育意義,看它是否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是否符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是否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習興趣;(2)資源的科學性:資源的整合是否客觀、科學,資源提供的知識性是否比較強,能否為日常的教學活動提供相關參考,是否有錯別字或使人產生歧義的科學性錯誤;(3)技術性:資源提供的清晰度與畫面結構以及課件、文本等運行的技術要求是否與現行瀏覽器相符;(4)藝術性:主要是針對多媒體素材而言,主要從表現手法的多樣性、情節的生動性、構圖的合理性以及畫面的靈活性等幾方面來考慮。
評價的方法必須採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原則,在資源的整合中我們既要注意資源整合過程的評價,也要注意資源在後期試用與使用中的評價。
6.教學資源的分類體系
良好的分類機制能高效地實現對教育資源的組織管理與使用,根據具體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通用分類(一級分類)和二級分類,甚至三級、四級分類等。《規范》針對教育資源建設的具體領域,建立了更為詳細的分類標准,既包括對每類資源都適用並與資源組織建設過程密切相關的通用分類,即一級分類,又根據不同資源的特殊屬性,提供了更細一級的分類。對於已有的國家標准分類法並適用於教育資源領域的,本規范直接將其引用進來,並納入編碼表中。在實際的開發建設工作中,每個分類都可作為教育資源的一個屬性,具體取值方法參見《規范》正文。
《規范》只列出了最具通用性的分類方法,對於有特殊用途的分類法,允許用戶按照預定義的格式自行擴展,必要時可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將該分類法納入本規范之中。下圖列出了本規范中所提供的分類體系,長方形代表分類方法,橢圓形代表具體的分類內容,對於每一個資源有三個主要分類屬性,即學科、適用對象和素材類型,這三種屬性是對資源進行組織的基本依據,將這三種屬性按先後順序進行排列組合,共產生六種基本的分類體系,如圖所示,可作為資源資源建設內容規劃和具體實施階段的組織建設方法。
圖1 分類組合示例
每一種分類組合代表了不同的資源組織線索,體現了資源組織方式的多樣性,適用於不同類型的資源庫建設。如:建立學科資源庫,則建設者可先以學科為總的分類依據,確定每個學科應含蓋的具體內容,在根據適用對象和素材類型進行詳細劃分。對於其它類型的資源建設模式,也可以適用對象或素材類型為優先分類依據。
7.數據編碼
編碼表主要具有兩個功能:(1)對於某些數據元素的取值,是一個有限元的枚舉類型值,即詞彙表類型,為了統一這些值的設定,特設立屬性值編碼表,此表是一個開放的結構,未能列入之中的值與編碼,請向標准制定機構提交,審定之後納入資源屬性編碼表中;(2)為分類(Classification)提供依據,主要包括兩種分類,通用分類(任何類型的資源都可用的分類方法)和二級分類(主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源提供特有的分類方法)。
為了保證編碼的唯一性、穩定性和可擴充性,《規范》採用對象編碼方式,即每一個屬性值,都由三個部分唯一確定:類、對象、屬性,編碼ID就是這三個組成部分的編碼(表中括弧部分)的組合。對於存在國家編碼的屬性值,同樣納入此體系,但編碼ID採用國家編碼。
四、應用模式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在對開發者的行為進行約束的同時,從可操作的角度為教育資源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方法,根據資源庫共享的水平,《規范》的應用模式可以劃分為基本的應用層次和擴展的應用層次。
1.《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基本的應用層次
基本的應用層次主要是資源的整合指導,資源庫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建設以及實現不同資源庫之間數據的互換,達到教育資源大范圍內的共享。它可以保證資源建設順利的實施,以及區域范圍內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1)《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提供的教育資源分類是進行內容規劃的依據。
資源建設的首要步驟就是要明確具體的建設內容,進行詳細的規劃,界定學科範圍,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目錄的順序來細化建設任務,並以教學的實際需求為依託確定合理的內容比例。附錄中的資源分類為這一步驟提供了確實的依據,不僅包括對學科的一級分類,並根據國家標准分類法細化到二級分類。為了使這一規范更具可操作性,每一分類都提供了具體的取值,即詞彙表,並從技術的角度進行編碼,便於實現資料庫存儲的規范性。
由於我國剛剛邁出教育資源建設標准化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該規范還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分類體系與編碼表,只提供了最基本的類別,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各個領域間彼此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所以在具體使用這個規范時往往需要開發者利用LOM模型的第九類信息——分類信息自行擴展分類體系。隨著反饋意見的吸收,《規范》將不斷擴充細化分類表及其編碼,以對具體教育領域的資源建設起到更有針對性的指導作用。
(2)《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定義的屬性標注是資源庫系統數據結構的基本依據、也是資源數據可管理的基本前提。
LOM模型的九類信息是一個龐大的元數據集合,面向的是任意一個數字的或非數字的、在技術支撐的學習中能使用的、可重復使用的或被引用的實體,教育資源可以看作學習對象的一個應用實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所定義的元數據信息映射到資源建設領域,是對教育資源各種屬性的標識。但過多的屬性會為資源庫的設計與實現帶來很大障礙,更會降低數據表的檢索效率和准確性。為此,《規范》吸收了LOM規范中必需的數據元素作為自己的核心集,在LOM規范的可選數據元素中抽取出了與教育資源密切相關、並對各類教育資源都適用的通用可選集,又針對九類資源的特性定義了分類擴展集。一旦資源屬性確定下來,資源庫的基本結構也隨之確定。教育資源庫大都採用關系型資料庫,關系模型中數據的邏輯結構是一張二維表,橫向為欄位,縱向是記錄。而教育資源的屬性標識就可作為關系表中欄位的名稱。
雖然資源的使用一般以學科和內容為劃分依據,但在物理存儲時,由於同類資源具有相同特性,所以分類擴展集可作為資源的分類存儲結構的依據。良好的存儲結構是資源管理系統的高效處理事務的前提,任何資源的管理都是基於對不同資源屬性的管理,包括上載、檢索、評審、發布等操作。
(3)資源製作的基本要求為資源建設提供了指南
由於教育資源有其特定的應用領域和目的,在技術上必定存在一些特殊要求,要考慮到不同學科和不同教育層次(如: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教育等)的特色,保證教育資源攜帶足夠的信息量,同時帶寬的限制也要求資源的技術品質和數據量支持遠程傳輸。《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根據不同資源的技術特性提出了最基本的技術要求,特別是各類媒體素材的製作者在進行開發工作時以技術要求作為開發工具的輸入參數,從而保證資源的可用性。
(4)資源庫系統的體系結構定義了各系統的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規范》中節定義了教育資源管理系統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結構,在以屬性標識為依據的數據結構基礎之上,為保障資源管理系統實現對資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這就為管理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和基本的系統框架。無論採用何種程序語言及其邏輯結構,所實現的功能應該是一致的,並可根據實際需求適當擴展。
(5)資源評價指標是篩選與驗收資源的基本依據。
教育資源庫不僅僅是資源在數量上的積累,更需要可靠的質量保證,才能真正為教育教學起到服務作用,這就要求在資源入庫時必須通過審核驗收的環節,確保資源的技術指標和教育價值。如果只依靠學科專家基於經驗的判斷,會因為人的主觀性產生一定的偏差,因此該規范中制定的教育資源評價指標目的在於實現客觀公正的評價,也為開發者的開發工作提供了參考,開發者可依據評價指標來製作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的評價指標在對實踐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同時,必須保持一定的高度和通用性。因而評價指標並沒有針對特定領域的評價對象,而是從一般通用的角度提出了建議性的總則。根據教育評價理論,評價工作必須圍繞評價的對象和評價目標展開,在具體應用時需要根據資源的應用領域制定更為專門的指標體系。如面向基礎教育領域時要著重強調在內容上必須與教學大綱密切相關,並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高等教育資源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為研究者提供廣闊的思路,並能產生學術上的爭議和思想碰撞;而成人教育,則應注重教學的規模和效益。
2.《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擴展的應用層次
《規范》的擴展應用層次,則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為教育資源實現跨區域共享以及高效的基於內容的檢索提供了指導。擴展應用層次主要基於XML標記語言而展開,用於對資源庫的高效使用和大規模的數據互換方面。對於常態形式的教育資源,通過資源屬性的XML綁定,可以:
(1)實現對資源進行基於內容的定向檢索,以提高在互聯網上搜索教育資源的效率。
規范提供了對教育資源屬性進行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標記的格式約束,提供編寫相應DTD文檔或Schema文檔的依據,用於實現對資源進行基於內容的定向檢索,以提高在互聯網上搜索所需教育資源的效率,並可根據要求細化到不同層次,如細化到某道試題或某幅圖片的粒度上。
教育資源屬性集以LOM為基本框架,同時針對每類資源不同的特點提供了擴展的屬性集合,這些屬性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用戶對資源進行檢索時提供依據。將教育資源屬性與XML標記一一對應,根據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編寫具有良好結構的XML文檔,以標記和標記中的內容准確表達該屬性所反映的教育資源某一方面的信息。由於XML語言沒有對平台的依賴性,並且在全球范圍內是公開的,因而使對資源的描述具有一套能與國際接軌、通用性廣的標准。
因為資源的屬性本身攜帶著關於該資源內容方面的信息,這樣用戶就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搜索引擎藉助XML文檔中標記和內容之間的依存關系對教育資源進行定向檢索。教育資源標注屬性的XML文檔不僅可用於文本類型的資源,也可利用標記和標記之間的文字描述多媒體資源的內容。樣例文檔如下表:檢索關於植物的視頻資源,搜索引擎會根據「< VIDEO >」和 「」標記進行定位,在根據「」和「」之間的信息確定視頻的內容。
植物
……
圖2 XML文檔樣例
(2)提供標準的文件互換格式,為不同系統之間互換數據提供標准介面。
從我國目前教育資源建設的現狀來看,造成重復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本數據結構上的差異使得各個資源庫系統之間難以實現資源數據的互通。雖然不同地區開發的教育資源在內容上是互補的,通過互換數據可以節省開發資本和人力,避免重復建設,但由於資源庫系統中存儲資源的屬性和屬性取值沒有遵循統一規范,造成資料庫基本結構存在差異,要實現共享和互換會存在很大障礙。如進行復雜的轉換工作,仍會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規范》為每類資源都定義了必需數據元素(即屬性),和可選與擴展的數據元素,資源庫的開發者可以此為基準,將資源的屬性作為資料庫的欄位,由於遵循了統一的規范,從而決定了資料庫中的欄位名、欄位的數據類型都是一致的,盡管不同地區所採用的開發程序和代碼各異,但由於底層的數據結構一致,不同應用程序都可實現對資源數據的調用。
在進行異地數據互換時,可以將資料庫中的信息以通用的XML文檔格式輸出,利用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檔對象模型),對其中的節點(元素)進行遍歷,每個節點的文本屬性值作為資源數據信息導入其它符合此標準的資料庫中,以實現不同資源庫中數據的互換、流通。具體流程如下圖:
圖3 數據互換流程圖
(3)為教育資源的多種加工處理方式和表現形式提供了可能
XML技術語義描述和格式描述是分離的,對於同一語義描述可以有多種格式描述,它只與被標記對象的內容有關,與顯示細節無關,由XSL(eXtensible Style Language 可擴展樣式語言)來描述數據的顯示格式,XSL是一種XML表達語言,與文檔的內容相對獨立,可以用來描述任意一個XML文檔或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同一套XML文檔可以由多種XSL定義顯示方式,這意味著利用XML技術、按照《規范》所定義的屬性對教育資源綁定後,教育資源在顯示時,對於同樣一個資源和同樣的屬性標注,定義不同情況下顯示格式文檔,就可以採用不同的顯示處理方式,在不同的環境下,則會有不同的顯示,比如在個人數字助理(PDA)和台式計算機上,對於同一條圖片數據,就可以有不同的顯示格式。
(4)為建立專業化、具有自擴充能力的開放教育資源庫系統提供了可能
隨著互聯網上數據的不斷膨脹,其中不乏大量有價值的教育信息。但是這類教育資源處於一種零散的分布狀態,且形式、內容各異,盡管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指向目標地址,但不利於用戶的直接檢索和使用。將常見的教學資源集中在一起形成集中式的教學資源庫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目前所有的教學資源庫系統都是一種封閉的系統,系統資源的更新都是通過人工錄入資料庫,並對資源屬性進行標記後,工作煩瑣,系統更新慢。現有的一些搜索引擎,由於技術的限制,無法提取沒有進行語義標注的資源信息,比如無法知道一副圖片的內容、一個試題的難度等,無法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檢索信息,因而無法形成有良好結構的資源庫。如果在將來所有以常態形式存在的資源(如網頁)都對教育資源按照《規范》進行XML語義綁定後,教育資源庫系統就可以通過搜索代理,自動在網路上搜索圍繞特定主題的教育資源,並提取教育資源的屬性標注,納入到資源資料庫中,供用戶檢索和提取,它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庫的針對性、開放性和更新速度。開放的教育資源庫不僅體現在能通過其搜索機制,將互聯網上的資源地址收錄到索引資料庫中,更能通過錄入介面,將零散、不規范的網路教育資源進行統一標識,納入到更為完整的資源體系之中,這將是教育資源庫的一大發展趨勢。
❹ 什麼是教學資源
家長可為學校提供圖書、電腦、教學用品、體育器材、實習實踐場地等資源。
家長中有豐富的教育資源,是指家長整個群體而言。具體到每個家庭、每個家長可以結合自身情況提供資源。比如管車隊的,就可以在學校搞外出活動的時候提供出行車輛上的方便服務;開工廠的,就有條件讓學校帶學生去工廠參加生產流程;管禮堂的,就可以在學校需要大型集會及演出場所的時候提供便利等。
教學資源的含義:
1、教學資源是為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種可被利用的條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視、圖片、課件等,也包括教師資源、教具、基礎設施等,廣義也應該涉及到教育政策等內容。
2、從廣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可以指在教學過程中被教學者利用的一切要素,包括支撐教學的、為教學服務的人、財、物、信息等。從狹義上來講,教學資源(學習資源)主要包括教學材料、教學環境及教學後援系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