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麼是QC七大手法和5大工具
品管七大手法是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又稱為初級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因果圖、相關圖、排列圖、統計分析表、資料分層法、散布圖等所謂的QC七工具其實,品質管制的方法可以分為兩大類:一是建立在全面品質管制思想之上的品質管制;二是以數理統計方法為基礎的質量控制。組織性的品質管制方法是指從組織結構,業務流程和人員工作方式的角度的方法,它建立在全員品質管制的思想之上,主要內容有制定質量方針,建立體系,開展QC小組活動,各部門質量責任的分擔,進行質量診斷等。
統計質量控制是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1924出的控制圖為起點,半個多世紀以來有了很大發展,現在這些方法可大致分為幾類。
(1) 初級統計管理方法:又稱為常用的統計管理方法。它主要包括控制圖相關圖、排列圖、統計分析表、資料分層法、散布圖等所謂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運用這些工具,可以從經常變化的生產過程中,系統地收集與產品各種資料,並用統計方法對資料進行整理,加工和分析,進而畫出各種圖表資料指標,從中找出質量變化的規律,實現對質量的控制。日本著名的品質川馨曾說過:企業內95%的品質管制問題,可通過企業上上下下全體人員活用而得到解決。全面品質管制的推行,也離不開企業各級、各部門人員對這些工具的掌握與靈活應用。
(2) 中級統計管理方法:包括抽樣調查方法、抽樣檢驗方法、功能檢查畫法、方法研究等。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業全體人員都掌握,主要是有關技質管制部門的人使用。
(3) 高級統計管理方法:包括高級實驗計畫法、多變數解析法。這些方法主要用於雜的工程解析和質量解析,而且要藉助於電腦手段,通常只是專業人員使用這就概要介紹常用的初級統計品質管制七大手法即所謂的「QC七工具」。
(一) 統計分析表
統計分析表是利用統計表對資料進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種工具,其格式可多樣,這種方法雖然較單,但實用有效。
(二) 數據分層法
資料分層法就是性質相同的,在同一條件下收集的資料歸納在一起,以便進析。因為在實際生產中,影響質量變動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這些困素區別開出變化的規律。資料分層可根據實際情況按多種方式進行。例如,按不同時間次進行分層,按使用設備的種類進行分層,按原材料的進料時間,原材料成分層,按檢查手段,使用條件進行分層,按不同缺陷項目進行分層,等等。資常與上述的統計分析表結合使用。資料分層法的應用,主要是一種系統概念,即在於要想把相當復雜的資料進得懂得如何把這些資料加以有系統有目的加以分門別類的歸納及統計。科學管理強調的是以管理的技法來弭補以往靠經驗靠視覺判斷的管理的不足技法,除了建立正確的理念外,更需要有資料的運用,才有辦法進行工作解析及採取正確的措施。如何建立原始的資料及將這些資料依據所需要的目的進行集計,也是諸多品管手法的最基礎工作。
舉個例子:我國航空市場近幾年隨著開放而競爭日趨激烈,航空公司為了爭加強各種措施外,也在服務品質方面下功夫。我們也可以經常在航機上看到客的調查。此調查是通過調查表來進行的。調查表的設計通常分為地面的服務上的服務品質。地面又分為訂票,候機;航機又分為空服態度,餐飲,衛生等些調查,將這些資料予以集計,就可得到從何處加強服務品質了。
(三)排列圖(柏拉圖)
排列圖又稱為柏拉圖,由此圖的發明者19世紀義大利經濟學家柏拉圖(Pareto)而得名。柏拉圖最早用排列圖分析社會財富分布的狀況,他發現當時義大利在20%的人手,後來人們發現很多場合都服從這一規律,於是稱之為Pareto。美國品質管制專家朱蘭博士運用柏拉圖的統計圖加以延伸將其用於品質管制分析和尋找影響質量主原因素的一種工具,其形式用雙直角坐標圖,左邊縱數(如件數金額等),右邊縱坐標表示頻率(如百分比表示)。分折線表示累橫坐標表示影響質量的各項因素,按影響程度的大小(即出現頻數多少)從列。通過對排列圖的觀察分析可抓住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這種方法實際上不管制中,在其他許多管理工作中,例如在庫存管理中,都有是十分有用的。在品質管制過程中,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往往不知從哪裡著手,但事實上大部分的問題,只要能找出幾個影響較大的原因,並加以處置及控制,就可解決問題的。柏拉圖是根據歸集的資料,以不良原因,不良狀況發生的現象,有系統地加以識別分類,計算出各專案別所產生的資料(如不良率,損失金額)及所佔的比例,按照大小順序排列,再加上累積值的圖形。在工廠或辦公室,把低效率,缺損,製品不良等損失按其原因別或現象損失金額的80%以上的專案加以追究處理,這就是所謂的柏拉圖分析。柏拉圖的使用要以層別法的專案別(現象別)為前提,依經順位調整過後的畫製成柏拉圖。
柏拉圖分析的步驟;
(1) 將要處置的事,以狀況(現象)或原因加以層別。
(2) 縱軸雖可以表示件數,但最好以金額表示比較強烈。
(3) 決定搜集資料的期間,自何時至何時,作為柏拉圖資料的依據,期限期。
(4) 各專案依照合半之大小順位左至右排列在橫軸上。
(5) 繪上柱狀圖。
(6) 連接累積曲線。
柏拉圖法(重點管製法),提供了我們在沒法面面俱到的狀況下,去抓重要的事情鍵的事情,而這些重要的事情又不是靠直覺判斷得來的,而是有資料依據的來加強表示。也就是層別法提供了統計的基礎,柏拉圖法則可幫助我們抓住重要事情。
(四)因果分析圖
因果分析圖是以結果作為特性,以原因作為因素,在它們之間用箭頭聯系表示因果關系。因果分析圖是一種充分發動員工動腦筋,查原因,集思廣益的好辦法,於工作小組中實行質量的民主管理。當出現了某種質量問題,未搞清楚原因問題。發動大家尋找可能的原因,使每個人都暢所欲言,把所有可能的原因都列出稱所謂因果分析圖,就是將造成某項結果的眾多原因,以系統的方式圖解,即以結果(特性)與原因(因素)之間的關系。其形狀像魚骨,又稱魚骨圖。某項結果之形成,必定有原因,應設法利用圖解法找出其因。首先提出了這個方法的是日本品管權威石川馨博士,所以特性原因圖又稱[石川圖]。因果分析圖,可使用在一般管理及工作改善的各種階段,特別是樹立意識的初期,易於使問題的原因明朗化設計步驟解決問題。
(1) 果分析圖使用步驟
步驟1:集合有關人員。召集與此問題相關的,有經驗的人員,人數最好4-10人。
步驟2:掛一張大白紙,准備2-3支色筆。
步驟3:由集合的人員就影響問題的原因發言,發言內容記入圖上,中途不可批問。(腦力激盪法)
步驟4:時間大約1個小時,搜集20-30個原因則可結束。
步驟5:就所搜集的原因,何者影響最大,再由大輪流發言,經大家磋商後大予圈上紅色圈。
步驟6:與步驟5一樣,針對已圈上一個紅圈的,若認為最重要的可以再圈上圈。
步驟7:重新畫一張原因圖,未上圈的予於去除,圈數愈多的列為最優先處。因果分析圖提供的是抓取重要原因的工具,所以參加的人員應包含對此項工作具有者,才易秦效。
(2)因果分析圖與柏拉圖之使用
建立柏拉圖須先以層別建立要求目的之統計表。建立柏拉圖之目的,在於掌握影
較大的重要少數項目。再利用特性原因圖針對這些項目形成的原因逐予於探
改善對策。所以因果分析圖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連接柏拉圖使用。
(3) 因果分析圖再分析
要對問題形成的原因追根究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形成問題之主要原因找出後,再以實驗設計的方法進行實驗分析,擬具體實驗方法,找出最佳工作方法或許能得以徹底解決,這是解決問題,更是預防問題。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企業均有它追求的目標,但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總多有形與無形的障礙,而這些障礙是什麽,這些障礙何於形成,這些障礙如何破解等,就是原因分析圖法主要的概念。一個管理人員,在他的管理工作范圍內所追求的目標,假如加以具體的歸納知從項目來說不是很多。然而就每個追求的項目來說,都有會有影響其達成目的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這些原因就是阻礙你達成工作的變數。如何將追求的項目一一地羅列出來,並將影響每個項目達成的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也整理出來,並使用因果分析圖來表示,並針對這些原因有計劃地加以強化,將會使工作更加得心應手。同樣地,有了這些原因分析圖,即使發生問題,在解析問題的過程中,也能更快速可靠。
(五)直方圖
直方圖又稱柱狀圖,它是表示資料變化情況的一種主要工具。用直方圖可以的資料,解析出規則性,比較直觀地看出產品質量特性的分布狀態,對於資分布狀況一目瞭然,便於判斷其總體質量分布情況。在製作直方圖時,牽涉科學的概念,首先要對資料進行分組,因此如何合理分組是其中的關鍵問題。按組距相等的原則進行的兩個關鍵數位是分組數和組距。
(六)散布圖
散布圖又叫相關圖,它是將兩個可能相關的變數資料用點畫在座標圖上,用成對的資料之間是否有相關性。這種成對的資料或許是特性一原因,特性一特性一原因的關系。通過對其觀察分析,來判斷兩個變數之間的相關關系。這種生產中也是常見的,例如熱處理時淬火溫度與工件硬度之間的關系,某種元素在材料中的含量與材料強度的關系等。這種關系雖然存在,但又難以用精確的公式或函示,在這種情況下用相關圖來分析就是很方便的。假定有一對變數x 和y,x影響因素,y 表示某一質量特徵值,通過實驗或收集到的x 和y 的資料,上用點表示出來,根據點的分布特點,就可以判斷x和y 的相關情況。在我們的生活及工作中,許多現象和原因,有些呈規則的關連,有些呈不規則連。我們要了解它,就可藉助散布圖統計手法來判斷它們之間的相關關系。
(七)控制圖
控制圖又稱為管制圖。由美國的貝爾電話實驗所的休哈特(W.A.Shewhart)博士在首先提出管制圖使用後,管制圖就一直成為科學管理的一個重要工具,特別方面成了一個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它是一種有控制界限的圖,用來區分引起的原因是偶然的還是系統的,可以提供系統原因存在的資訊,從而判斷生產過於受控狀態。控制圖按其用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供分析用的控制圖,用控制生產過程中有關質量特性值的變化情況,看工序是否處於穩定受控狀;再一類的控制圖,主要用於發現生產過程是否出現了異常情況,以預防產生不合格品。統計管理方法是進行質量控制的有效工具,但在應用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否則就得不到應有的效果。
這些問題主要是:
1 )數據有誤。資料有誤可能是成的,一是人為的使用有誤資料,二是由於未真正掌握統計方法;2 )資料的採集方法不正確。如果抽樣方法本身有誤則其後的分析方法再正確也是無用的;
3 )記錄抄寫有誤;
4 )異常值的處理。通常在生產過程取得的資料中總是含有一些的,它們會導致分析結果有誤。
以上概要介紹了七種常用初級統計品質管制七大手法即所謂的「QC七工具」,集中體現了品質管制的「以事實和資料為基礎進行判斷和管理」的特點。最後要說明的是,這些方法看起來都比較簡單,但能夠在實際工作中正確靈活地應用並不是簡單的事。
㈡ 機械設備維修與保養中常用的五種工具是哪些
一、製作工具:1、劃線工具2、銼削工具3、據割工具4、鏟刮工具5、研磨工具6、校直及折彎工具
二、拆裝工具:1、扳具2、起具3、鉗具
三、夾具:1、專用夾具、2、非專用夾具
四、量具:1、普通量具、2、精密量具、3、專用量具
五、輔助工具:1、千斤頂2、焊接設備3、各種車床等
㈢ 人力資源管理工具有哪些
一、SWOT分析法
SWOT(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y Threats)分析法,又稱態勢分析法或優劣勢分析法,用來確定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strength)、競爭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從而將公司的戰略與公司內部資源、外部環境有機地結合起來。
優勢,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有利的競爭態勢;充足的財政來源;良好的企業形象;技術力量;規模經濟;產品質量;市場份額;成本優勢;廣告攻勢等。
劣勢,也是組織機構的內部因素,具體包括:設備老化;管理混亂;缺少關鍵技術;研究開發落後;資金短缺;經營不善;產品積壓;競爭力差等。
機會,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產品;新市場;新需求;外國市場壁壘解除;競爭對手失誤等。
威脅,也是組織機構的外部因素,具體包括:新的競爭對手;替代產品增多;市場緊縮;行業政策變化;經濟衰退;客戶偏好改變;突發事件等。
二、PDCA循環
P (計劃 PLAN) :明確問題並對可能的原因及解決方案進行假設。
D (實施 DO) :實施行動計劃。
C (檢查 CHECK) :評估結果。
A (處理 ACT) :如果對結果不滿意就返回到計劃階段,或者如果結果滿意就對解決方案進行標准化。
八個步驟
步驟一:分析現狀,找出題目︰強調的是對現狀的把握和發現題目的意識、能力,發掘題目是解決題目的第一步,是分析題目的條件。
步驟二:分析產生題目的原因︰找准題目後分析產生題目的原因至關重要,運用頭腦風暴法等多種集思廣益的科學方法,
把導致題目產生的所有原因統統找出來。
步驟三:要因確認︰區分主因和次因是最有效解決題目的關鍵。
步驟四:擬定措施、制定計劃(5W1H)即:為什麼制定該措施(Why)?達到什麼目標(What)?在何處執行(Where)?由誰負責完成(Who)?什麼時間完成(when)?如何完成(How)?措施和計劃是執行力的基礎,盡可能使其具有可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