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戰爭搶奪什麼資源
擴展閱讀
中石油多少人進面 2024-11-27 11:26:50
房子賣了還要買哪些費用 2024-11-27 11:23:58
報考石油專業需要多少分 2024-11-27 11:09:28

戰爭搶奪什麼資源

發布時間: 2024-06-02 12:56:24

『壹』 近現代以來,某國發動戰爭,侵佔某地方,是為了為掠奪其資源。請試列舉。

伊拉克侵佔科威特為了石油。
美國侵佔伊拉克為了石油。

『貳』 極其珍貴的戰略資源都在爭奪,誘發了幾場血腥的戰爭

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幾十年前曾說“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整個世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石油是等同糧食和貨幣的戰略資源,甚至還要重要。

『叄』 和戰爭相關稀缺資源有什麼 比如金屬之類

1,稀土金屬與鎢、錫、銻向來被稱為「四大戰略資源」。稀土金屬,由於具有許多優異的光、電、磁等物理特性,可廣泛應用於電子信息、生物、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海洋、醫療、機械製造等當前主要尖端科技領域,被稱為「現代工業的維生素」和神奇的「新材料寶庫」。
2,被科學界稱為「太空金屬」的鈦雖然不屬於稀有金屬,但因其早已無可置疑的重大戰略價值,自然亦應該被列為戰略礦產資源。
3,銦主要作為包復層或與其它金屬製成合金,以增強耐腐蝕性;銦合金可作核反應堆控制棒;銦及銦的化合物在無線電和半導體技術中具有重要用途,包括電腦、電視、手機乃至飛機等平面顯示器(液晶和等離子)的面板都需要用到銦。
4,鉬則主要用於鋼鐵工業,用作生產各種合金鋼的添加劑,並能與鎢、鎳、鈷、鋯、鈦、釩、錸等製成高級合金,尤其在軍工製造方面具有廣泛的用途,是一種極其重要的軍事戰略資源。
5,焦炭(專指高爐焦、鑄造焦、鐵合金焦等冶金用焦炭)是冶煉鋼鐵不可或缺的關鍵性原材料,沒有焦炭也就不可能生產優質鋼材。其在工業生產及發展經濟方面顯而易見的重要作用,也同樣應該被列為戰略礦產資源。
6,石油、煤炭、天然氣也屬於戰略礦產資源。
7,橡膠這樣的可再生資源也屬於戰略資源,和石墨等類似。
以上是礦產戰略資源,最重要的除了鋼鐵意外,還有鈾等核武器資源,除非是常規戰爭,否則必須用到。
比較稀缺的資源是鈾、稀土、鎢、鎳、鈦、釩、錸、銦、焦炭等,因為這些資源屬於不可再生,並且全球儲量比較稀少,而我國擁有以上這些資源,儲量也不是十分豐富。(相對戰爭而言)

『肆』 二戰時期,日本發動戰爭的資源都是哪來的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貧瘠的島國,主要的戰爭資源石油、鋼鐵、橡膠、煤炭、稀土、銅礦、黃金乃至於民生息息相關的糧食日本都比較稀缺,那麼日本是如何獲得龐大的戰爭資源使他的戰爭車輪保持轉動的呢?

石油資源

先說石油,石油是戰爭中最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里航行的全都趴窩。甚至可以說太平洋戰爭的導火索就是源於美國對日本的石油禁運。

而日本是著名的貧油國家,日本國內石油生產只佔石油消耗的7%,那日本二戰中的石油是那來的呢?

先看一組數據:

1940年日本進口:石油2205萬桶,成品油1511萬桶
1940年底剩餘石油儲備:石油2086萬桶,成品油2804萬桶
1941年日本進口:石油313萬桶,成品油524.2萬桶
1941年底剩餘石油儲備:石油1235萬桶,成品油2588萬桶
1942年日本進口:石油814.6萬桶,成品油237.8萬桶
1942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684萬桶,成品油1849萬桶
1943年日本進口:石油984.8萬桶,成品油465.2萬桶
1943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235萬桶,成品油1146萬桶
1944年日本進口:石油164.1萬桶,成品油333.4萬桶
1944年底日本剩餘儲備:石油20萬桶,成品油475萬桶

(1)1941年美國禁運前的石油來源

從數據表中我們可以看出1940年的石油進口和石油儲備是日本的巔峰,而這些石油進口大部分來自美國(美國提供了80%),另外一部分來源於荷屬東印度群島。所以在美國禁運日本前,日本的石油是主要來自於進口和日本之前的石油儲備。

(2)1941年美國禁運後日本進口斷崖式下跌

1941年6月日本佔領越南後,美國宣布對日本禁運,英國和荷蘭效仿,切斷了對日石油供應,因此日本在1941年石油進口出現了斷崖式的下降只有313萬桶,只佔1940年14.2%。

所以禁運後的日本石油儲備急劇減少,不得不做出了偷襲珍珠港冒險的抉擇。

日本還大肆掠奪東南亞的特產橡膠和錫錠

『伍』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分別採用了哪些方式搜刮我國經濟資源

以東北為例。
關東軍在東北推行「日滿經濟一體化」和統治經濟的政策,其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掠奪東北的人力、物力、財力,使其為法西斯主義的侵略戰爭服務。
推行所謂「產業開發」,並不是為東北人民創造財富,而是利用日本的資本和技術掠奪東北的礦產和農業資源,滿足軍工的需要。而這種「開發」越深入,就意味著東北的資源被掠奪和中國人民遭受的壓迫更為嚴重。從表面上看,淪陷時期日本對東北進行了投資,「產業開發」也取得了某些成果,如果從這種表面現象就得出「日本對滿洲做出了巨大貢獻」的結論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這種為保證侵略戰爭需要的投入和成果,反而說明了日本法西斯對東北經濟的壟斷,以及對東北進行掠奪的瘋狂性。舉一個例子,東北淪陷時期,農業生產始終沒有達到1930年的水平,重工業與輕工業的發展也極不平衡,其原因就是日本所採取的殖民地掠奪政策,導致東北經濟發展形成了畸形膨脹和嚴重失調的特徵。
在掠奪農產品方面,日本侵略者推行「糧谷出荷」(即強制農民交售糧食)政策,搶奪中國農民的勞動果實。其征購價格僅為市價的1/10~1/20。農民在被迫將生產糧一半「出荷」後,還要交租,所剩種子、飼料和口糧微不足道,遇到災年,甚至連種子和口糧也要交出去。而日本殖民者將搜刮來的糧食大量運往日本和各殖民地,如1942年運往日本的糧食為260萬噸,1943年為320萬噸,1944年為390萬噸。
由此可知,日本法西斯實行戰爭經濟統制政策,給東北人民特別是廣大農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使農業經濟嚴重衰退。日本侵略者對工業、農業、能源、林業、漁業等各經濟部門進行了掠奪,給東北的經濟發展造成了極大破壞,呈現出畸形發展的狀態和不斷被破壞而走向衰退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