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礦石資源怎麼做
擴展閱讀
現金工資如何做進成本 2025-01-19 02:21:57
資源利用是解決什麼問題 2025-01-19 01:52:28

礦石資源怎麼做

發布時間: 2024-06-12 19:36:01

『壹』 如何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全省礦業要通過對資源空間要素和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實行分區管理,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
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切入點,以產業升級為核心,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資源開發規模化和集約高效利用;
要按照控制開采總量、減少礦山數量、遵守礦山准入、提高利用水平的要求,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礦產資源。
一、礦業區域布局構建礦業新格局在滬寧沿線優化開發區域,加大限制開山採石力度,建設生態示範礦區。
禁采區內嚴禁開山採石,科學布局規劃開采區或集中開采區,壓縮露采范圍,減少露采礦山數量,控制開采規模,堅決制止分散零星開采。
新建和延續開採的開山採石礦山規模必須達到中型以上。
在重點開采區內,積極引導企業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設立徐州銅山、賈汪、南京芝山和溧陽宜興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水泥企業提供資源保障。
設立金壇石鹽重點開采區,合理開發石鹽,發展鹽化工,支持國家儲氣儲油工程建設。
設立南京梅山鐵礦和棲霞山鉛鋅礦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重點開采區,穩定鐵礦和鉛鋅的開采規模,保障供給。
在沿運河、沿東隴海線等重點開發區域,加強優勢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深度加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合理開發利用淮安石鹽、芒硝和凹凸棒石粘土資源,大力發展礦產品深加工業,開發系列中高檔產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發揮徐州煤炭生產基地和轉運通道的優勢,科學合理利用徐州的煤、石鹽、石膏和水泥用灰岩資源,保障礦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資源枯竭城市的產業升級;
扶持連雲港磷礦資源的開發,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在禁止開發區和生態功能保護重點區域,禁止或嚴格限制對環境有影響的礦產資源開采活動。
建設礦業經濟區全省設立7個礦業經濟區,圍繞重點開采區礦產資源開發,發展支柱產業,建設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環境友好型生態礦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在徐州礦業經濟區,壯大礦業經濟規模,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鼓勵發展煤電一體化產業、石膏開采與深加工業、鐵礦開采與加工業、鹽化工產業、石膏開采與深加工業、水泥灰岩開采加工業。
在連雲港磷化工礦業經濟區,充分利用磷礦資源,發展磷化工產業。
在淮安石鹽芒硝化工礦業經濟區,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的轉變,發展鹽化工產業,逐步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鹽化工產業基地。
在淮安盱眙凹凸棒石粘土礦業經濟區,發展凹凸棒石加工產業,促進盱眙縣的凹凸棒石粘土產業盡快躋身於世界先進之列,同時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在南京礦業經濟區,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通過科技創新,發揮技術優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金壇鹽盆鹽化工礦業經濟區,科學利用礦產資源和地下空間資源,發展鹽化工產業,建設油氣儲備基地。
在溧陽宜興水泥礦業經濟區,採用先進生產工藝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建設全國一流的水泥生產基地。
培育要素市場,開拓省際和國際礦業市場大力發展礦產品流通市場,壯大礦產品交易市場等有形礦產品市場,探索建立礦產品期貨市場等要素市場。
利用連雲港港口、長江沿岸、徐州市交通樞紐的有利條件,加快建設煤炭、鐵礦石等省內緊缺和短缺資源的貿易市場和貿易基地。
在宜溧地區,培育以建材礦產品為主的交易市場。
鼓勵發展南京礦產品物流業、建材交易市場、礦產品期貨市場。
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以政府為指導的省際、國際合作,充分利用省外和國外資源。
通過投資、合資等方式,在省外尤其是西部地區的資源富集區建立能源等礦產的供應、開發基地。
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力求在境外資源勘查和開發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區禁止開采區
1、開山採石禁采區全省劃定開山採石禁采區81個,禁采帶33條。
在禁采區(帶)內,不得新設開山採石礦山。
2、其他礦產禁采區在全省19個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區、資源保護功能區和重要城鎮及基礎設施保護功能區內禁止開采礦產資源。
在蘇錫常地下水超采區,對深層地下水繼續實行禁采。
對特殊行業必須開采地下水的活動,應在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實行嚴格的審批和限量開采控制。
蘇南、蘇中煤炭資源分布區在規劃期內不得採用傳統方法開采。
開采磚瓦用粘土資源不得佔用破壞耕地。
限制開采區
1、開山採石限采區開山採石禁采區外的區域劃定為限采區。
開山採石限采區內的開山採石活動要科學規劃,控制總量,集中開采。
以南京市為試點,在宜興、溧陽、金壇、句容、溧水、高淳、江寧、六合、盱眙、銅山、東海、贛榆等縣(市、區)規劃設定12個建築石料集中開采區。
在集中開采區內的建築石料采礦權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實行總量控制,嚴格礦山准入,按照生態礦山要求建設開發。
2、地下水限采區徐州市七里溝水源地、鹽城市區、大豐和沛縣縣城、大屯等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為地下水限采區。
地下水限采區內嚴禁新增開采井,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和水位埋深。
保護礦區列入省礦產資源儲量表中的目前還不能比較經濟地開發利用的大中型及重要小型、低品位或難選冶的34個礦區,劃定為保護礦區。
在礦產資源利用水平達到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之前,不得破壞性開采保護礦區的礦產資源。
建設項目不得壓覆規劃保護礦區。
重點開采區劃定徐州地區煤炭重點開采區、豐縣鹽化工重點開采區、銅山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賈汪區水泥用灰岩岩開采區、邳州石膏重點開采區、連雲港地區磷礦重點開采加工區、淮安鹽硝化工重點開采區、淮安盱眙凹土重點開采區、南京棲霞山鉛鋅礦重點開采區、南京梅山鐵礦重點開采區、溧水芝山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鎮江——常州金壇鹽盆岩鹽重點開采區、溧陽周城—平橋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溧陽上黃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和宜興新芳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等15個重點開采區,鼓勵和引導投資人按規劃要求投資開采重點開采區內的礦產資源。
以金壇鹽盆為示範,積極推進開發利用功能區劃,優化礦產資源和礦山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
按照規劃功能合理安排勘查開采活動,促進重點開采區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開采規劃區塊對煤、鐵、鉛鋅、金礦、鍶礦、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熔劑用蛇紋岩、硫鐵礦、芒硝、鹽礦、磷礦、石膏、水泥用灰岩、高嶺土、凹凸棒石粘土等開采礦種,在重點開采區、礦產資源開發整合重點地區、重點礦區、大中型礦產地劃定開采規劃區塊。
開采規劃區塊是礦業權設置和整合的重要依據,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原則上配置一個開采主體,新設置的采礦權原則上應位於規劃確定的開采規劃區塊內。
全省共劃分開采規劃區塊65個。
四、礦山准入條件新建、改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除按規定應具備資質條件、提交包括有水土保持方案的開發利用方案外,還必須符合以下准入條件。
環境保護准入新建礦山必須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制度,單獨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並作為采礦權審批的必備要件;
對開采活動將造成重大環境影響且難以恢復治理的,實行一票否決。
生產礦山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書面承諾和保證金繳納列入年檢的必備內容。
安全生產准入新建、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必須符合礦山安全生產規定,進行安全預評價,並具有相應的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必須與采礦主體工程做到「三同時」。
開采空間區域准入除經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外,不得進入規劃劃定的禁止開采區進行采礦活動,不得在禁止開采區內新建礦山。
規劃禁采區內的已有礦山企業必須在限定時間內予以關閉。
在規劃開采區內的礦山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的采礦活動。
礦山規模年限准入新建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山佔用儲量規模相適應,限定礦山最小開采規模和礦山服務年限。
服務年限大型礦山一般不低於20年,中型礦山一般不低於10年,小型礦山不低於2——3年。
不得大礦小開、一礦多開。
資源利用准入新建、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必須滿足和達到批準的礦山設計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出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廢棄物回收利用的要求。
生產礦山要限期達到規定的資源利用率水平。
礦山開采方式必須符合相應的規范要求和批準的礦山設計方案。
露采礦山,應採用台階式開采方式,禁止採用落後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方法。
資質准入嚴格按照《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要求,根據其《分類目錄》進行采礦權的出讓。
保護正當合法競爭,參與采礦權交易活動的市場主體,應具有相應資質並符合投標要求。
對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3年內不得參與交易活動。
五、礦業結構調整調整礦山規模結構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整合各類礦山,鼓勵和引導礦山企業規模化開采,提高大中型礦山企業在全省礦山中的比重,壓縮礦山數量,對小礦山加大改造整合力度,淘汰技術落後的礦山,關停資源浪費嚴重、礦區環境問題突出、安全無保障礦山。
全省礦山平均規模2010年達到10.6萬噸,2015年達到11.9萬噸,2020年達到13.2萬噸。
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2010年達到22%,2015年達到25%,2020年進一步提高;
其中非磚瓦用粘土礦山大中型礦山比例2010年達到50%,2015年達到60%,2020年達到70%。
省內18種主要礦產新建礦山必須達到規劃確定的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要求,其他礦產新建礦山必須達到《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的相關要求。
改進礦產品結構控制原煤生產規模,鼓勵實施煤電一體化工程,著力發展坑口電廠和煤矸石發電等煤電聯營和綜合利用項目。
形成合理的「鐵礦石采選冶→煉鋼→鋼材」產業鏈,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鼓勵發展精深加工業,控制膨潤土、凹凸棒石粘土初級產品加工;
嚴格控制在全省范圍內新上水泥生產線和擴大水泥生產能力,控制發展低強度等級水泥,積極發展高強度等級水泥和特種水泥產品;
嚴格控制磚瓦用粘土開采量,加快「禁實限粘」進程,鼓勵以非粘土資源或以工、礦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生產新牆材產品。
提升礦山生產技術結構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礦山采選技術和工藝,提高礦產品產量和質量。
鼓勵礦山企業通過科技攻關、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努力降低能耗,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或破壞。
重點發展煤層氣開采技術、保水開采技術,鼓勵發展煤炭洗、選項、加工和配煤、水煤漿等技術,加快推動潔凈煤技術產業化;
鼓勵發展礦區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積極研發共伴生礦和低品位、復雜難處理礦的選礦與綜合利用技術。
鼓勵磚瓦用粘土企業發展燒結粉煤灰磚、煤矸石磚、江(河)湖泊淤泥磚及泥質尾礦磚,開發模數空心磚、微孔磚等生產技術,引導空心磚生產向自保溫、大型化發展。
倡導邊開采邊治理、濕法開采等生產工藝,落實水土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采礦引發的環境污染或破壞。
發展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建築材料生產技術,鼓勵和扶持節能、環保型建築材料的生產。
推廣礦山無尾礦生產技術,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的規模化發展。
調整礦山企業組織結構培育、扶植礦產品加工基地和龍頭企業。
鼓勵發展大型礦業集團,構建和完善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產業化協作的產業組織體系。
對礦山企業依法開採的礦產資源及礦山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高效利用礦產資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實現礦山企業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效益進一步提高,數量進一步下降,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向生態礦業發展,增強礦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施省政府批準的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
對整合對象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合理布局開采礦山,高效利用礦產資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
六、開采總量控制為實現開采總量調控目標,規劃期間,全省重點控制煤、鐵、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芒硝、鹽礦、石膏、凹凸棒石粘土、水泥灰岩、建築石料、磚瓦用粘土礦產的開采規模。
「十一五」期間,建築石料開采量配置向連雲港市適度傾斜,以滿足港口建設需要。
七、磚瓦用粘土開發利用加強指導,編制專項規劃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市縣級磚瓦用粘土資源合理利用專項規劃,嚴格市場准入,保護耕地,科學布局,注重整合,優化產品結構,推廣節地、節能、利廢、環保方法和技術,做到「邊開采、邊復墾」。
強化開發利用管理,加大監管力度對粘土磚生產企業的取土范圍和規模進行嚴格控制,嚴禁佔用耕地建窯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
按照規劃確定的開采區域,對取土范圍實施「一勘六定」制度,即現場勘察與定界址、定取土時間、定取土深度、定取土數量、定復墾計劃、定補償標准,保證粘土資源管理到位。
除保留生產復古材料的小土窯外,對小土窯、小立窯和無土源的18門以下輪窯實行平毀復墾。
加快「禁實限粘」進程,大力發展新牆材產品繼續推進「禁實限粘」,大力發展新牆材,基本淘汰粘土實心磚,進一步壓縮以粘土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空心粘土製品。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鹽城6個省轄市,以非粘土或以利廢為主要原料的新牆材生產比例達55%以上,鄉鎮以上實現「禁實」目標,禁止生產或基本淘汰實心粘土磚,禁止或限制生產實心粘土磚。
其他地區以非粘土或以利廢為主要原料的新牆材生產比例達50%以上,80%的鄉鎮實現「禁實」目標,大部分地區禁止生產或基本淘汰實心粘土磚,限制生產實心粘土磚。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廣節地、節能、利廢環保技術因地制宜,推廣泰州和揚州市廢地開發取土、南通市江河淤泥空心燒結磚、蘇州和無錫工業污泥制磚、徐州市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磚及隧道窯燒制、宿遷坯場綠化、常州金壇邊開采邊綠化等資源利用方法、產品生產技術和環境保護措施。
八、主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堅持「一轉二有三綜合四循環五節約」的原則,加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力度和應用廣度,加強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測,大力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共伴生元素綜合利用率,推進全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到2010年,全省煤、鐵、鉛、鋅、鍶、硫、磷、石鹽、芒硝和高嶺土等主要開采礦種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繼續保持在全國先進水平,到2015年基本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對重大采選技術、礦產綜合利用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等進行先導性和示範性研究與開發,積極開展新能源、新材料礦產等非傳統礦產資源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因技術不成熟,尚不能綜合利用的多金屬共生的采、選固體廢棄物等,可暫不利用,並妥善保護,防止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企業投資為主體、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目標,在全省18個具有較好開采條件的重要資源礦區(田)中,推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礦山和工程建設,樹立礦業循環經濟先進典型,全面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貳』 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

1)繼續合理開發利用國內礦產資源,加強地質勘查,探明急需礦種儲量。

2)適當利用國外礦產,提高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護國內特殊礦種儲量。

3)努力減少礦產資源所造成的環境代價。必須加強礦產資源管理,有效抑制對礦產資源的亂挖濫采,執行地勘成果有償使用,做好礦山風險評估。堅持「誰開發誰保護,誰閉坑誰復墾,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發展循環經濟,管理和處理好尾礦、廢石、廢水、廢氣,綜合利用尾礦,廢水處理後才排放或循環使用等,做好復墾(包括工作面、采剝區、廢渣堆場、尾砂池等的復墾)。

思考題

1.舉例說明我國自然資源開發存在的問題。

2.分析我國北方水資源開發利用造成的自然災害。

3.科學利用森林資源對防災減災有何實際意義?

4.不合理的礦產資源開發會引起哪些災害?

『叄』 人類是如何將礦產資源從地下開采出來的

地質勘探——確定礦體
采礦——根據礦體性質,選用合適方法
選礦
冶煉

『肆』 我們應該怎麼保護寶貴的礦物資源

1、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礦產資源的最優耗竭;

2、限制或禁止不合理的亂采濫挖, 防止礦產資源的損失,浪費或破壞;

3、對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進行全過程式控制制, 將環境代價減小到最低限度;

4、保護礦區生態環境,防止礦山壽命終結時淪為荒蕪不毛之地。

(4)礦石資源怎麼做擴展閱讀:

相關延伸:節約資源的必要點

第一,要確立節約資源的重要戰略地位,將節約資源提升到基本國策的高度,將「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作為我國新時期的基本國策。並以此為依據建立綜合反映經濟發展、社會進步、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等因素和體現科學發展觀的指標體系,徹底改變片面追求GDP增長的行為。

第二,要盡快扭轉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建立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要通過技術進步改造傳統產業和推動結構升級,盡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工藝。逐步形成有利於資源持續利用和環境保護的、合理的國際產業分工格局。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和升級。

第三,要倡導資源節約型的消費方式,以資源節約型的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在滿足群眾物質文化需求的同時,倡導適度、節儉、公平和綠色的可持續消費模式,盡可能減少對資源的依賴和生態的破壞。

『伍』 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供應的對策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現階段,我國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來源於礦產資源,30%以上的農業用水和飲用水來自屬於礦產資源范疇的地下水。可以說,沒有礦產資源持續穩定的供應,就沒有現代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

那麼,如何實現礦產資源的可持續供應呢?筆者認為,應實施「利用『兩個市場』,開發『兩種資源』」的礦產資源發展戰略。

一、健全、完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礦業新體制及新機制

從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與建立我國經濟安全的需求上來看,國家要加強對礦業部門的管理,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礦業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首先,要制定礦產資源的中、長期規劃。考慮到資源利用和經濟可行性兩方面,應從需求關繫上明確各種礦產品在「兩個市場」中的份額,並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以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其次,健全、完善各種礦業政策、法規,政企(事)分開,保證國家政策法規在宏觀上強有力的調控作用,保證市場機制對礦產資源進行合理配置。

第三,加快培育礦業權市場的步伐,改善政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吸收境內外資本、民間資本進入礦業市場。

第四,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體運行。公益性地質工作包括基礎地質工作、國土地質工作(區域地質、區域地球物理、區域地球化學、區域環境地質、區域水文地質、區域工程地質)、礦產態勢系統調查及地質環境態勢調查研究等。公益性地質工作非常重要,它關繫到我國地球科學水平的提高和國家資源、環境的戰略安全,國家應制定有關規劃,組織專門隊伍實施,促進地質成果社會共享。商業性地質工作包括礦產地質工作和廣義的應用環境地質工作等,它是按市場機制運作的。

目前,我國礦業市場包括礦產勘查市場尚未形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於政策法規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國內外資本尤其是境外資本與民間資本不能進入礦業市場。另一方面,由於礦產資源勘查工作風險很大,在前期地質工作程度偏低的情況下,更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在我國礦產品需求快速增加,礦業體制包括地勘體制處於改革轉型階段的特定時期,國家可以在改善政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礦業市場的同時,加大投入,提高礦產勘查前期地質工作程度,以減少投資者的風險,進而促進礦業的發展。

二、加大投入,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擴大礦產資源儲備

快速而准確地發掘礦產資源潛力,科學地制定礦產資源規劃,既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迫切需要,又是澤及子孫後代的長遠大計。

從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深度上講,目前我國固體礦產勘查深度一般為300~500米、開采深度一般在300米以內,流體礦產勘查開發多在5000米以內,而1000米以內的固體礦產和10000米以內的流體礦產至少有一半以上還未發現。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較差,探礦經費投入較少,地質調查特別是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程度還很低,這與西部地區良好的成礦背景和條件很不相配。另外,新礦床類型的發展,新成礦概念的建立,新的技術方法的突破,采、選、冶技術方法的進步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改變對礦產資源的認識。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礦產資源評價程度較低。我國西部地區雖然地域廣闊,但地質工作程度較低,資源潛力尚未查清,東部地區勘查和開發深度也不夠。由於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性和隱性特點,決定了其需要耗費大量勘查勞動才能被發現和控制。經驗表明,礦產勘查投資與可利用儲量之間的關系是非常不確定的,它受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勘查投入、科學技術進步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盡管我國陸續發現了大慶油田、金川銅鎳礦、金堆城鉬礦、玉龍銅礦等大批大型礦床,但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地質工作程度還比較低、成礦規律不清楚,深部、覆蓋區,尤其是面積廣闊的西部地區地質工作程度更低。鑒於礦產資源從評價、勘查到資源開發利用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的周期,因此,國家必須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西部礦產資源評價,加大東部地區挖掘潛力,為未來10年可能出現的某些重要礦產資源嚴重匱乏和資源基地由東部向西部戰略性轉移做好資源接續准備。

三、最大限度用好國外礦產資源

不論從我國10年來礦產資源的消耗趨勢(儲產比),還是未來人口與經濟發展的判斷或者按不同種類消費模式預測,未來30年我國對主要礦產資源的需求總量將數倍於現有探明儲量,像石油、銅這樣重要的資源儲量甚至難於滿足未來10年的需求。面臨這樣的形勢,貫徹「走出去」的戰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外礦產資源成為必然選擇。其一,我國目前的地質研究水平表明,有些礦產難以找到或者未形成規模;其二,有些礦產探明需要一個過程,經濟發展「等米下鍋」;其三,目前國外能夠較為經濟地(與國內開發成本相比)提供我國所需要的礦產;其四,作為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應該細水長流,澤及子孫後代。

中國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需要通過國外資源開發和市場兩個渠道補足。無論是出於經濟、安全還是方便、快捷的目的,周邊國家無疑都是中國走出去開發利用全球礦產資源的最佳地域,周邊國家是構築中國礦產資源安全配置體系的內置層。

顯然,在具體做法上,國家制定政策,鼓勵中國礦業「走出去」開發境外礦產資源,國家應該設立「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基金」,扶持礦業(包括勘查業)「走出去」,並把境外找礦前期的地質工作列入國家計劃之中,以促進「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方略的實施。同時,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經濟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後的新情況,對礦產資源進出口比例要有恰當的把握,逐漸擺脫為發達國家提供原材料的角色。對有些優勢礦產,如鎢、稀土,甚至一些「假優勢」礦產,如鋅的出口要審時度勢,從經濟觀點,從國家安全觀點,從可持續發展觀點從長計議。

四、調整我國的能源與礦產資源消費結構

面對我國石油和許多重要礦產資源嚴重短缺、潛力有限和未來30年經濟建設所需能源與礦產資源劇增、缺口巨大的情況,面對我國目前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生活資料消費滯後於生產資料消費所帶來的對能源及礦產資源消費新需求,積極探索並科學調整適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消費結構已刻不容緩。

科學地調整我國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消費結構,需要從我國人口基數大、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比較客觀和准確地預測未來二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和進入工業化高峰,以及社會全面進步,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對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化石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儲量、潛力、實際開發條件等現狀,綜合考慮化石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儲量的增長率以及境內外獲得的比例,新能源的發現和多種替代品研製及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等多種因素,來科學地提出我國能源和礦產資源消費結構調整意見和建議。

五、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強化礦產資源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

首先,加強科學研究,進行理論創新,成礦理論的突破往往使礦床批量發現,開拓新領域,發現新礦種,利用非傳統礦;其次,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技術進步顯得更為迫切。

開發引進應用航天、航空對地觀測、監測與探測技術,地面快速勘查技術,深部探測技術,非傳統礦床的勘查、選冶技術,高精度測試分析技術以及信息處理、集成、提取技術和替代品製造技術等,既可提高勘查、開發水平,又可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深刻地影響著礦產資源領域的方方面面,直至改變世界某種資源的配置,改變一個國家的資源和礦業地位。

六、科學開發資源,振興我國礦業

礦業是連接礦產資源與礦產品的紐帶,礦業的振興是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礦業不太景氣。90年代我國礦業也舉步維艱。表面看二者境況相似,但實際上原因大不相同,世界礦業的不景氣是因為資源及其生產供應相對過剩造成的。而90年代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下的礦業不景氣則與世界礦業背景相反,一方面由於礦產資源稟賦不佳;二是由於管理水平低、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綜合利用能力差等,使得礦產品生產成本高,缺乏競爭力,經濟效益差。此外,受經濟利益和局部利益驅動,七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礦山企業數量急劇膨脹,數以萬計的集體和個體礦山在生產和資源利用效益十分低下情況下無序地開采著本來就不多的礦產資源,結果造成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浪費愈演愈烈。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進入WTO的挑戰,國家要主動加大礦業改革力度,就像紡織行業「限產壓錠」那樣,大力度整頓,淘汰落後、分散和小規模的礦業生產,控制非理性的礦產開發。要花大力氣通過關、停、並、轉等方式重組,建立高起點、高技術、規模化、集團化的現代礦業企業,大幅度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振興中國礦業。

七、加強管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依法治礦,形成良性循環

制定嚴格的政策法規,依法治礦,從嚴管理,宏觀調控,加強監督,整頓礦業秩序。要進一步提高礦產品的科技含量,控制初級原料輸出,擴大內需,拓展用途,保護礦業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從資源角度、經濟角度研究決定「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中的勘查、生產、銷售,做到資源利用與經濟效益雙贏。

廢舊金屬的回收再利用已經被許多發達國家政府高度重視。1999年美國回收金屬在消費量中所佔的比例和數量為:銅45%(135萬噸)、鋁23%(170萬噸)、鋅29%(43萬噸)、鎳38%(6.9萬噸),美、德、意、日的銅鋁回收一般占消費量或產量的30%—50%。我國銅的再生利用率在1992年、1994年和1996年分別達到23.95萬噸、26.74萬噸和42.75萬噸,分別占當年精煉銅產量的36%、35.8%和61%,與發達國家相近。鋁的平均回收率不足3%,鋅的回收率不足5%。隨著我國金屬用量的不斷增加,再生利用廢舊金屬對於緩解資源短缺具有重要作用。從政策上對廢舊金屬的回收再利用予以支持意義深遠。

八、建立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

和平、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然而,不安定因素一直存在。為確保國家獨立自主和經濟安全,建立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已是當務之急。

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應該包括下列內容:

①尋求多元、穩定、豐富的礦產資源來源。②確立科學、合理的礦產資源的儲備。③構築安全可靠的礦產資源運輸通道。④制定應付突變事件的有效機制。⑤組建起點高、技術新、規模大的現代化礦業企業集團。⑥建立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機構。建立集資源、環境、經濟、外交、投資環境和政策法規等多元信息於一體,具有信息快速處理、集成、提取和能夠全方位跟蹤、快速反應並對未來事件具有預測功能的全球礦產資源戰略決策系統,是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的支撐。

(原載《中國礦業報》2003年3月4日)

『陸』 礦產資源是有限的我們應該怎麼做

第一,礦產、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強化資源管理意識,政府要當好理財人;第二,搞好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規劃,先要搞清楚「家底」,用權威規劃來制止亂采濫挖行為;第三,必須堅持資源有償使用的原則,不能把土地、礦山、水等資源拱手讓人;第四,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現階段沒有能力提高開采率的開發,寧可不要也不能亂采致資源浪費;第五,使用土地要有理有節,地方政府不能製造大量失地農民,對已失去土地的農民要為其生存提供出路,補償款要足額發放;第六,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加大監察力度,對非法佔有土地和礦產資源的行為要嚴肅查處,不允許個人非法攫取國家資源,包括領導幹部拿資源去做人情交易

『柒』 保護礦物資源有什麼意義我們應該怎麼做

為了合理地利用和保護礦物資源,必須

(一)對其基本特點有正確的認識.從地學的角度來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點:

1)礦物資源的數量是有限的.礦床是地球演化的幾十億年中經過各種地質作用富集而成的.但是,這些成礦過程用人類歷史的標准來衡量是如此之慢,其自然補充的速度與人類消費的速度相比又是差之甚遠.這些礦床在短期內是不可能得到更新的,所以在數量上是有限的.尤其是那些優質,易探,易採的礦床,目前在世界上已是屈指可數了.如果我們探明了某種礦物資源的儲量,便可預測出其使用的年限.

2)礦物資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由於地殼內物質分布的不均一性和各地史時期有利於成礦作用的范圍不同,因此各種有意義的礦床都是在一定的時空范圍內出現,在獨特的條件下發生,特殊的地質作用中形成,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例如,在岩漿岩和前寒武紀的結晶岩體中,不可能指望生成油田和煤田;在沒有岩漿侵入體的地區也不可能有岩漿作用生成的礦床.所以,一個國家或地區不可能所有礦物資源都很豐富,達到品種齊全和自給自足.

3)礦物資源在地殼中的賦存狀態復雜多樣,而且多隱蔽於地下不同深度的各種地質條件中.從地殼的物質組成,構造和演變過程的復雜性可知,自然界不存在各方面都完全一樣的礦床,局部條件的差異性很大.因此,對它的發現,勘測以至開采都必須進行不斷的探索和研究,而且總是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尤其在目前,品位高和易探易採的礦床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風險程度將不斷增加,投資也愈來愈大.

4)礦物資源通常具有多種組分共生或伴生的特點.在自然界純一組分的礦床是沒有的,都是多種組分構成的集合體.如方鉛礦和閃鋅礦共生,輝銻礦和辰砂共生,等等.因此要使有限的資源達到物盡其用,就必須注意綜合利用.如果只取其主要的一種而丟掉其他,就會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

(二)礦物資源的儲量及開采利用概況
在現代的工業高度發達的社會中,對礦物資源的消耗量是很大的.據估計,美國在近30年中所消費的金屬總量,約等於整個歷史時期所使用量的總和.從全球來看,佔世界人口1/4的工業化國家消費了全世界非燃料礦物總產量的3/4,而佔世界人口3/4的發展中國家只消費了世界總產量的1/4.燃料礦物(石油,煤,天然氣和放射性礦物)的消費量,發達的工業化國家所佔的比重就更大了.這種不均衡的消費情況,將會繼續存在下去.隨著生產力的提高和世界人口的增長,人們對礦物資源的需求量和消費量將不斷增加.因此目前已知礦物儲量的使用年限也將會縮短,某些礦物資
源在較短時間內可能會出現短缺.即使有些金屬能重復利用,但也不能補充新增加的人口的需要量,還必須開采新的礦床,所以其儲量還是會加速減少的.能源礦物的開采利用亦隨工業化的發展而迅速地增加.如1870年煤的世界產量僅為2.5×108t,在1970年增至30×108t.即在100年內增加了12倍.據世界能源會議(1977)估計,世界煤的總儲量有107×1011t,其中探明儲量的不到20×1011t.亞洲煤的儲量相當於其他大陸的總和.石油不僅
是現代最重要的能源,而且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據1980年統計,世界石油儲量約882×108t,其中中東地區便占總儲量的一半以上.按上述已知儲量估計,煤的使用年限能維持200年,石油能維持在100年之內.此外,在油頁岩和瀝青砂中估計有305×1012桶沒有運移的石油(美國地質調查局,1965),目前開采和利用率都很低.天然氣和放射性礦物能源的開采利用近來卻有大量增加.雖然它們的儲量和開采情況沒有公布或難於統計,但與其他礦物資源一樣,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資源.

(三)礦物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
礦物資源是有限的自然資源,所以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這些資源是世界當前普遍關注的問題.近20年來,由於探礦,采礦,選礦和冶煉技術的進步和綜合利用的發展,使一些短缺礦物的緊張程度有所緩和,一般來說,大多數礦物資源的潛力還是很大的.目前,礦物資源的開發利用主要有如下一些特點和趨向:

1)開采低品位的礦石.近20年來許多礦種的平均開采品位在逐漸降低.以銅為例,從1960—1969年世界平均開采品位從1.5%下降到1.25%,目前已降至0.5%.

2)綜合利用組分復雜的礦石.隨著選礦,冶煉技術和綜合利用的發展,使許多過去認為工業上不能利用的或只能提取某種組分而丟棄大量其他組的礦石,現在已得到了較好的利用.如釩鈦磁鐵礦,過去認為鐵的品位不高並難於選冶使用,但現在它不僅成為釩的主要來源(約佔世界釩產量的75%),而且也是鈦和鐵的重要來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