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節約公共資源有利於什麼
擴展閱讀
靜態和動態成本如何計算 2024-11-27 04:16:17
轉轉能發多少個產品 2024-11-27 04:09:42

節約公共資源有利於什麼

發布時間: 2024-06-14 15:02:30

① 從政治生活的角度說明公民為什麼應該節約公共資源

一、從政治生活的角度說明公民應該節約公共資源: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國家保護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公民履行維護國家利益的義務。

2、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公民行使權利時,必須履行相應義務。公民在充分享受公共資源的同時也應該履行節約公共資源的義務。

3、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必須堅持三者利益相結合的原則。當個人利益與國家和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必須服從國家和集體的利益。只考慮個人利益,忽視國家和集體利益,浪費公共資源是錯誤的。

二、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

2016年6月28日,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印發《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十三五」規劃》。該《規劃》分工作回顧和面臨的形勢,「十三五」時期節能工作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開展綠色行動,實施節能工程,完善保障措施5部分。開展綠色行動的主要內容是:開展綠色建築行動、綠色辦公行動、綠色出行行動、綠色食堂行動、綠色信息行動、綠色文化行動。

「十三五」公共機構節約能源資源的主要量化目標是:實施能源和水資源總量與強度雙控,公共機構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2.25億噸標准煤以內,用水總量控制在140億立方米以內。以2015年能源資源消費為基數,2020年人均綜合能耗下降11%、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下降10%,人均用水量下降15%。

② 節約資源有好處嗎 為什麼

資源是增加社會生產和改善居民生活的重要支撐,節約資源的目的並不是減少生產和降低居民消費水平,而是使生產相同數量的產品能夠消耗更少的資源,或者用相同數量的資源能夠生產更多的產品、創造更高的價值,使有限資源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只有通過資源的高效利用,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因此,轉變資源利用方式,推動資源高效利用,是節約利用資源的根本途徑。要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深入挖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升,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資源消耗強度,真正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努力用最小的資源消耗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發展循環經濟是節約資源的有效形式和重要途徑。要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注重從源頭上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的物質量以及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後重新變成再生資源,加強資源循環利用的技術研發,大力推進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加快形成覆蓋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③ 節約資源基本國策的意義和要求是什麼急!!!!!!!!!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1、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必要性

(1)這是由我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我國人口眾多、資源相對不足、環境承載能力較弱,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這種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必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2)這是由我國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的現狀決定的。目前,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尚未得到根本轉變,經濟增長要相當程度上仍然是靠資源的高投入來實現的,資源消耗高、浪費大、環境污染嚴重,直接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意義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緩解供求矛盾,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有利於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經濟效益;有利於貫徹科學發展觀,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有利於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保障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是關繫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

要求和舉措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和重大舉措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行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途徑。

2、大力推進以節能降耗為主要目標的技術改造。

3、進一步健全促進能源資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規,嚴格執行節能降耗的管理制度。

4、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綜合運用財稅、價格等政策手段,促進能源資源的節約和有效利用,形成全社會自覺節約資源的體制機制。

5、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循環利用和保護環境、生態的技術,積極發展新能源和再生能源。

6、倡導健康文明的消費模式,形成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環境的良好風尚。

7、要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