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實現礦產資源就地轉化
擴展閱讀
什麼成本付現成本 2025-01-18 18:30:49
鑽石藍和黃綠哪個好看 2025-01-18 18:22:18

如何實現礦產資源就地轉化

發布時間: 2024-06-17 20:59:50

㈠ 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

礦產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在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繁榮和發展經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礦產品的需要量也越來越大,礦產資源的消耗速度也越來越快,預計幾十年後,有些礦產資源將變得極為短缺,甚至枯竭。據有關專家預測,目前我國已探明儲量的45種主要礦產到2010年只有23種可以保證需求,到2020 年下降為6種。隨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確立,我國礦產資源必須要有新的發展戰略。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我國人口、資源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措施,是我國礦產資源新戰略的理想選擇。

一、循環經濟概述

循環經濟是指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規律,重構經濟系統,使其和諧地納入自然生態系統物質能量循環利用過程,以產品清潔生產、資源循環利用和廢物高效回收為特徵的生態經濟發展形態。

循環經濟具有三大操作原則,即「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又稱「3R」原則。減量化屬於輸入端方法,旨在減少進入生產和消費過程中物質和能源流量;再利用屬於過程性方法,目的是延長產品和服務的時間強度;再循環屬於輸出端方法,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後重新變成再生資源

循環經濟與傳統經濟相比有以下區別:

(1)運動方式為封閉型物質能量循環的網狀經濟(資源利用———綠色工業———資源再生);

(2)資源循環利用,科學經營管理,低開采、高利用;

(3)廢物零排放或低排放,對環境友好;

(4)追求經濟利益、環境利益與社會持續發展利益的統一;

(5)經濟增長方式為內涵型發展;

(6)環境治理方式以預防為主,全過程式控制制。

循環經濟及其特徵表明其是一種先進的經濟形態和發展模式,是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必由之路。

二、目前我國礦產資源利用方面存在的問題

礦產資源的開發,一方面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也相當嚴重,長期以來礦業沿用的是大量消耗資源和粗放式經營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重速度、數量,輕效益和質量;重外延擴大再生產,輕內涵挖潛;對礦產資源重開發、輕保護,造成了資源的過度消耗破壞和巨大浪費,資源面臨枯竭,礦業的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的挑戰。目前,我國礦業在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1)礦產資源枯竭,後備資源儲量不足。

我國20 世紀50~60 年代建設的礦山有2/3 進入中老年期,經過幾十年的強化開采,資源逐漸枯竭,有440 多座礦山即將閉坑或面臨閉坑的威脅。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我國進入經濟高速增長階段,使得許多礦產資源耗費增速;另一方面,由於我國礦業秩序混亂,投資環境差,地質勘探投入嚴重不足,使得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由以往的「先行官」變成了現在的「收容隊」,礦產資源探明儲量呈下降趨勢,後備儲量的增長速度已經滯後於消耗速度,礦產資源對社會經濟的支持力度不斷減弱。未來幾十年,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礦產資源消費需求還將有數倍的增長。前面提到據有關專家預測,我國45 種主要礦產的現有儲量,到2010 年能夠保證需要的只有23 種,到2020 年能夠滿足需要的僅有6 種。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礦產資源供需形式十分嚴峻,後備資源嚴重不足。

(2)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法律法規不健全,礦產綜合利用優惠政策不到位。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無論與國與民都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但在目前我國礦業經濟由計劃經濟模式轉入市場經濟模式的轉換時期,由於以往礦業開采中重產量,輕管理,輕效益,轉軌過程中還必須國家出台相應的法律法規作為指導,鼓勵指導和引導甚至約束。而在這方面國家也相繼出台了以礦產資源法為主體的各項法律法規和政策,但是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的鼓勵、約束政策法規不太明確。例如貧富兼采利用的低品位礦石、開展綜合利用回收的共伴生有用組分,由於這部分資源的回收生產工藝相對復雜,生產成本高利潤很低甚至還需資金補貼,稅費收取按量不按質,按開采量計收,加大了利用成本,搞綜合利用反而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綜合利用資源的積極性不高,甚至導致采富棄貧。關於礦業「三廢」等二次資源的收集、回收等相關政策尚缺乏相關法律法規的界定。

(3)對礦床中共(伴)生組分綜合勘查、綜合評價不夠,工業部門利用礦物有用組分單一。

目前我國礦產綜合利用的科研力量還很薄弱,礦產綜合利用研究的深度和廣度也很不夠。由於工業部門分散,因此,地礦的科研人員不集中,力量分散,儀器、設備、裝備落後,形不成拳頭。另一方面,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基礎研究力量嚴重不足。在部署地質找礦工作時,沒有同時部署與綜合評價、綜合利用研究的試驗研究工作。

(4)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礦山比例低,眾多中小礦山綜合利用水平很低。

我國金屬礦共、伴生元素資源相當豐富,但總體上綜合利用程度低。中、小型礦山企業綜合利用程度比較差,大部分小型礦山企業和小礦山根本不進行綜合利用,不能做到貧富兼采,綜合利用率達到70%的有色金屬礦山僅佔2%、綜合利用率達50%的礦山不到15%,75%的綜合型礦產企業綜合利用率不到25%,國內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比國外先進水平低20%~30%。

(5)共生、伴生有用組分綜合利用指數低,有用組分回收少。

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低,礦產資源經營粗放,有用礦物的回收率低。我國的共、伴生礦多,在已開發的礦產中,共伴生礦佔87 種,對共、伴生礦進行綜合開發的只佔1/3,綜合回收率不及20%。同時,由於我國選礦工藝裝備落後,技術水平低,使得許多有用礦物的回收率低。由於選冶水平與國外有差距,我國礦產資源總回收率只有30%~40%,比國際水平低10%~20%。

(6)礦業廢渣、廢氣、廢水的治理與利用,尤其是大量的尾礦及固體廢棄物的開發利用尚處於起步階段。

由於綜合利用率低,尾礦中大量的有價元素及可利用的非金屬礦遺留在固體廢棄物中。目前我國粉煤灰和煤矸石的利用還不到其產量的一半;全國各類礦山每年排放廢水30億噸,其中選礦廠回水利用率僅達到65%~70%,尚未達到國內要求回水利用率80%的水平;綜合利用率程度最差的是產生量最大的尾礦。礦冶生產加工過程排放的大量粉塵和含有硫、砷和氮氧化物的廢氣,對環境也造成很大影響。礦業「三廢」的治理與利用,尤其是大量的尾礦及固體廢棄物的開發利用亟待加強。

(7)適應於我國資源特點的綜合利用技術欠缺。

復雜多元素共生礦、貧礦、難處理礦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已經迫在眉睫,傳統礦產加工生產工藝復雜,流程長,成本高,產品缺乏國際競爭力。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國內選冶過程的自動控制水平大約落後15 年。缺乏與之適應的、高效經濟的選礦冶金加工工藝技術,嚴重製約了這些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我國大型高效低耗選冶加工裝備的研究落後;缺少對尾礦、廢渣等固體廢棄物進行綜合回收利用的裝備。這些問題都制約了礦產綜合利用的效益以及貧、雜、微細復合礦石的綜合利用。

三、南陽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形勢

南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南部,礦產資源豐富。石油、金、銀、金紅石、天然鹼、高鋁耐火材料、石墨、建材類等礦產資源儲量大,在省內名列前茅;近年來,依靠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建立了石油、多金屬、建材、化工工業、玉石加工業基地,這些以礦產資源為基礎的產業現已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同時,在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及其管理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礦產資源勘查投入下降,增儲難度大。在國家出資勘查投入下降的同時,商業性勘查投入增幅不大;勘查登記區多達140處,但實際勘查資金投入有限,勘查效果差;深部找礦既缺乏資金投入,又缺乏先進可行的勘查技術手段,與今後以勘查深部隱伏礦為重點的找礦方向不相適應。

(2)資源形勢相當嚴峻。支柱性礦產石油、天然氣已采出可采儲量的近80%,剩餘可采儲量約2236萬噸,資源保證程度低,開采難度大,增儲潛力有限。金、銀、銅等效益顯著型礦產新增資源量遠低於開采消耗資源量。大河銅礦處於礦山閉坑階段;西部各縣多數金礦山因資源枯竭處於半停產狀態。有色金屬鉛、鋅、鎢、鉬、銻及黑色金屬鐵、錳、鉻鐵礦等多為小型礦點,且多數礦點資源已開采殆盡。

(3)部分礦種選礦技術難題久攻不破,制約了資源開發。金紅石、高鋁三石資源儲量大,但是選礦技術難題久攻不破,嚴重製約著資源的開發利用。

(4)礦山企業結構不盡合理。突出表現在非金屬礦山數量多、規模小、布局散。水泥灰岩、大理石、建築石材等非金屬礦產大礦小開、一礦多開的現象嚴重。水泥廠等部分大型非金屬礦產品加工企業無自建礦山,是造成大礦小開、優礦劣用的主要原因。

(5)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和深加工能力較低。部分礦山企業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與礦山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情況較差;礦產品科技含量較低,深加工能力弱;非金屬礦產品缺乏精加工產品、高檔產品,高標號水泥和特種水泥在產品中所佔比例低。

(6)礦山生態環境問題較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礦產開發破壞土地總面積達1454公頃,土壤污染面積140.5公頃,水體污染面積118.3公頃,石油勘探開發造成的生態破壞面積達1471 公頃;尾礦和固體廢料堆存量1576.39萬立方米,占壓耕地1673.37公頃;采礦活動誘發的地面塌陷、泥石流、地裂縫、崩塌、滑坡等次生地質災害危險區多達8處;植被、地貌的破壞誘發水土流失、植被退化等,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四、礦產資源領域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一)礦產資源領域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1.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利用需要發展循環經濟

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如何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乃至永續利用,保障資源安全。目前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低,采富棄貧造成礦產資源的極大浪費和破壞。循環經濟要求在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減少資源的投入和損耗,利用科學技術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延長產業鏈,深化加工礦產和其副產品,減少廢棄物排放。循環經濟的這種要求和結果是徹底解決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低、資源浪費嚴重的最好方法。

2.解決資源開發利用引起的環境問題需要發展循環經濟

礦產資源的開發,對礦山及其周圍環境造成污染並誘發多種地質災害,破壞了生態環境。循環經濟要求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進行清潔化生產,力求物質能量的循環利用,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並重,尊重生態規律,注重對礦區生態環境的恢復治理和保護,是一種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只有發展循環經濟,從源頭上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降低污染物排放強度,才能將經濟發展建立在環境可承受的基礎之上,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

3.傳統資源產業改造需要發展循環經濟

傳統的資源開發產業是粗放型的,是以「高資本投入、高資源消耗、高污染排放」為代價的,不具有可持續性。傳統的資源產業必須與科學技術相結合,走循環經濟的路子。

(二)我國礦產資源領域發展循環經濟的可行性

經過數年的實踐,我國在發展循環經濟上已經積累了一定的基礎,具備了發展循環經濟的可行性。

1.政府重視

中央提出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和「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把節約放在首位」的方針;國家對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給予減免稅收的優惠政策,有力地促進資源節約綜合利用;國家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工業污染預防。在2005年7月20日發布的《國務院加快發展循環經濟若干意見》中將「推行清潔生產,大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工作之一,把「推廣先進適用的開采技術、工藝和設備,提高采礦回採率、選礦和冶煉回收率,大力推進尾礦、廢礦綜合利用,大力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作為發展循環經濟的重點環節之一。省政府也把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作為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工作重點。國務院和省政府的這種積極態度為發展礦業循環經濟提供了政策引導和支持。

2.企業歡迎

對企業而言,發展循環經濟,是對資源綜合利用的深化和完善,有助於企業經營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有助於企業實現環境與效益目標的「互促雙贏」;順應了自然生態運行規律,有助於礦產開采企業實現利潤最大化經營目標實現;有助於可持續發展思路的有效拓寬。

3.技術保障

循環經濟理論和應用研究的不斷深入和資源開發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為發展循環經濟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並且隨著社會的進步,文明的提高,我國公民的資源意識、環保意識已有明顯增強,為循環經濟在全社會的普及推廣奠定了基礎。

五、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對策建議

發展礦業循環經濟要堅持以可持續發展和科學發展觀為理論指導,堅持開發與保護、利用與節約並重的思想。具體到實踐中,要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應當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

循環經濟是一種新的經濟發展模式,現階段社會對其認識不足,循環經濟的推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各級政府、各類企業和廣大公民的積極配合,共同努力。現有的管理理念和工作方式還不能適應循環經濟的發展要求。特別是一些領導幹部循環經濟的認識還存在偏差,政府部門和礦山企業片面強調經濟增長而忽視人與自然生態的相互協調;有些領導也講循環經濟,但對循環經濟的內涵及其建設機制與保障政策等還有待進一步把握。因此,發展礦業循環經濟首先必須要提高對循環經濟的深刻認識,轉變傳統觀念。具體要實現三個轉變。

(1)由保護計劃管理向環保多元經營轉變。在這一轉變中,政府的角色要定位於提供製度和標准、規則、政策和法律法規。環境保護要在政府主導下努力向社會化、產業化、專業化、企業化方向發展,嚴格社會、企業,特別是礦山企業的環保責任。

(2)由傳統的單向思維向新型的多向思維轉變。各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項目都必須綜合考慮資源開發、污染預防與治理、清潔生產、環境保護等環節,以循環經濟理念為指導,實現資源的合理、高效開發、利用和環境的有效保護。

(3)由單一經濟運營向環境、經濟共同發展轉變。礦山企業不僅要創造財富,更要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減少成本,努力實現綠色礦山戰略,實現環境與經濟工業共同發展。

(二)積極開展試點工作

循環經濟在全國范圍內尚處於試點階段,在礦產資源開發領域更是沒有實踐經驗,因此必須在實踐中摸索,在推進試點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試點單位和典型企業的成功經驗與教訓都是其他單位和企業推廣循環經濟的寶貴財富,要根據地區和礦產資源種類不同,選擇不同的試點企業,通過試點,不斷積累經驗,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同時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合作共同搞好試點工作。

(三)提高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延長產業鏈

我國礦產資源總的特點是:礦產種類很多,但共生礦多,單一礦少;貧礦多,富礦少,礦產綜合利用大有前途。目前,我國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低,不少礦產資源白白丟掉,關鍵在於工藝技術水平的低下。因此,我們必須加強礦產循環利用技術的基礎理論研究,不斷創新,尤其要開發新技術、新工藝,並使其滲透到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的各個領域,延長產業鏈。通過採用新技術,對礦山廢渣、副產品等進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延長產業鏈,既可以實現經濟效益,又可以減少廢棄物排放,減輕環境污染,達到經濟和環境的雙贏。

(四)努力完善礦產資源廢棄物資源化管理體制

礦產資源廢棄物概括起來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尾礦,即在選礦加工過程中排放的固體廢棄物;另一類是廢石,即在采礦過程中剝離出來的岩土物料。這些礦產資源廢棄物由於處理、處置不當,給社會、經濟、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危害,導致工程災害加劇、資源浪費、水體污染、植被破壞等一系列問題。礦產資源廢棄物具有危害性的同時,也有可利用的特性,是一種寶貴的二次資源。礦產資源廢棄物資源化大有文章可做,要加強有關資源回收與利用的法律法規及配套措施的制定,解決資源回收與利用的技術問題,同時使用必要的經濟手段,按照循環經濟理念,提高選冶技術,對尾礦資源進行勘查、評價和物質分選,加快轉變粗放式、掠奪式生產方式,積極推進礦業循環經濟,狠抓尾礦的采選回收率和采選後副產資源的循環利用,搞好尾礦治理和再利用,對於提高礦產資源產量,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程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五)進行礦區生態環境的恢復和治理

一些礦區由於長期以來礦山環境治理投入不足,礦山遺留的環境問題較多;部分礦山企業只開采不治理現象比較突出,礦渣隨意堆放現象普遍。因此而產生的礦區水土流失嚴重,泥石流、地面塌陷、滑坡等災害時有發生,礦區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這不僅威脅到礦區的生態安全,而且嚴重影響了周邊礦產資源的安全開發,且造成大量土地資源的破壞和被佔用。循環經濟模式追求礦業經濟效益和礦區生態效益的雙重提高。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不僅在於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率的提高、礦產資源的循環和節約利用,更在於礦區乃至整體環境質量的普遍保持和提高。良好的礦區生態環境是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的前提和保證。要使循環經濟真正在礦產資源領域實現「循環」,必須把自然生態系統恢復到良性循環狀態。這方面需要做大量的工作,應該發揮各級政府與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共同努力攻堅。

(六)制訂發展循環經濟相關立法和政策,加強礦產資源行政管理

礦業循環經濟必須要有立法和政策支撐其發展。不僅要有一套法律法規來規范人們的礦產開發利用行為,使發展循環經濟有法可依,還要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來鼓勵、促進和引導礦業循環經濟的健康發展。同時要建立健全礦產資源管理體制,提高監管執法人員的素質,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要理順省市縣各級政府之間和政府部門之間在礦產資源管理中的權屬關系,做到權責明確,保證地質礦產部門能夠真正按照國家所賦予的職責對其所轄區域的礦產資源做到依法管理和保護,科學合理的開發和利用。當前要盡快完善涉及國土資源安全的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各種單項資源和環境保護法,修改、補充《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等相關法律,強化對礦產資源的保護和再利用。另外,礦產資源循環經濟的建設還牽涉到許多政策的建設與完善,如國家對資源綜合利用的優惠政策,支持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的財政、稅收、投資、技術的政策體系等。

各地礦山企業要實現礦產資源的循環利用,必須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具體的對策和措施,依靠技術創新和理論突破,有效開發和利用礦產資源,採用新的工藝技術、新型設備,加強對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的研究。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礦山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㈡ 你的家鄉有哪些礦產資源人們對礦產是如何開采,利用和保護的

網路知道
你的家鄉有哪些礦產資源人們是如何開採的你應該怎樣保護家鄉的礦產資源
你的家鄉有哪些礦產資源?人們對礦產是如何開采,利用和保護的?寫回答有獎勵
你的家鄉有哪些礦產資源?人們對礦產是如何開采,利用和保護的?
我來答有獎勵共3條回答
zhy3123819LV.112019-06-16
我的家鄉礦產資源豐富,有鉬、鎢、銅、鉛鋅、鐵、金、銀等金屬礦和大理石、石灰石、花崗岩等非金屬礦產。
有採用露天礦開採的,也有地下開採的,具體採用那種方式,主要是根據礦體的產出形態和賦存狀態等由設計單位根據實際情況設計確定。一般都是開采後就近進行選冶加工,綜合利用有價元素;廢碴與尾礦盡量用作建材,不能作建材利用時要選擇固定的場所堆存,並採取加固防護措施;廢水要盡可能循環利用,確需外排的需處理達標後排放。堅持有證有序開采、加強綠色礦山建設、促進地企和諧發展!堅決取締無證礦,嚴厲打擊非法礦,確保合法有效開采!

㈢ 浜轟滑鏄濡備綍寮閲囧埄鐢ㄥ拰淇濇姢鐭誇駭璧勬簮鐨

鐭誇駭璧勬簮鏄鍥藉舵墍鏈夛紝鎵浠ュ綋鏈夊紑閲囦環鍊肩殑鐭誇駭鏃訛紝鍥藉朵竴鑸閮戒細鍋氬墠鏈熷嫎嫻嬨佽瘎浼幫紝杈懼埌寮閲囪佹眰鐨勬墠浼氬仛鐭誇駭寮閲囪捐;騫朵笖鍧氭寔鏈夎瘉鏈夊簭寮閲囥佸姞寮虹豢鑹茬熆灞卞緩璁俱傜熆浜ц祫婧愭槸閲嶈佺殑鑷鐒惰祫婧愶紝鏄紺句細鐢熶駭鍙戝睍鐨勯噸瑕佺墿璐ㄥ熀紜錛岀幇浠gぞ浼氫漢浠鐨勭敓浜у拰鐢熸椿閮界諱笉寮鐭誇駭璧勬簮銆

鐭誇駭璧勬簮鎸囩粡榪囧湴璐ㄦ垚鐭誇綔鐢錛屼嬌鍩嬭棌浜庡湴涓嬫垨鍑洪湶浜庡湴琛ㄣ佸苟鍏鋒湁寮鍙戝埄鐢ㄤ環鍊肩殑鐭跨墿鎴栨湁鐢ㄥ厓緔犵殑鍚閲忚揪鍒板叿鏈夊伐涓氬埄鐢ㄤ環鍊肩殑闆嗗悎浣撱
鐭誇駭璧勬簮鍏蜂綋閲囩敤鍝縐嶆柟寮忓紑閲囷紝涓昏佹槸鏍規嵁鐭誇綋鐨勪駭鍑哄艦鎬佸拰璧嬪瓨鐘舵佺瓑鐢辮捐″崟浣嶆牴鎹瀹為檯鎯呭喌璁捐$『瀹氥
鐭誇駭璧勬簮鐨勫搧縐嶃佸垎甯冦佸偍閲忓喅瀹氱潃閲囩熆宸ヤ笟鍙鑳藉彂灞曠殑閮ㄩ棬銆佸湴鍖哄強瑙勬ā;鍏惰川閲忋佸紑閲囨潯浠跺強鍦扮悊浣嶇疆鐩存帴褰卞搷鐭誇駭璧勬簮鐨勫埄鐢ㄤ環鍊礆紝閲囩熆宸ヤ笟鐨勫緩璁炬姇璧勩佸姵鍔ㄧ敓浜х巼銆佺敓浜ф垚鏈鍙婂伐鑹鴻礬綰跨瓑錛屽苟瀵逛互鐭誇駭璧勬簮涓哄師鏂欑殑鍒濆姞宸ュ伐涓(濡傞挗閾併佹湁鑹查噾灞炪佸熀鏈鍖栧伐鍜屽緩鏉愮瓑)浠ヨ嚦鏁翠釜閲嶅伐涓氱殑鍙戝睍鍜屽竷灞鏈夐噸瑕佸獎鍝嶃
鐢變簬鐭誇駭璧勬簮灞炰簬闈炲彲鍐嶇敓璧勬簮錛屽叾鍌ㄩ噺鏄鏈夐檺鐨勶紝鎵浠ヨ佸潥鎸佸仛鍒板悎鐞嗗紑鍙戝埄鐢ㄧ熆浜ц祫婧愶紝浼樺寲璧勬簮閰嶇疆錛屽疄鐜扮熆浜ц祫婧愮殑鏈浼樿楃;闄愬埗鎴栫佹涓嶅悎鐞嗙殑涔遍噰婊ユ寲錛岄槻姝㈢熆浜ц祫婧愮殑鎹熷け錛屾氮璐規垨鐮村潖;瀵圭熆浜ц祫婧愮殑寮鍙戝埄鐢ㄨ繘琛屽叏榪囩▼鎺у埗;灝嗙幆澧冧唬浠峰噺灝忓埌鏈浣庨檺搴︼紝淇濇姢鐭垮尯鐢熸佺幆澧冿紝闃叉㈢熆灞卞垮懡緇堢粨鏃舵撥涓鴻崚鑺滀笉姣涗箣鍦般

㈣ 如何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全省礦業要通過對資源空間要素和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實行分區管理,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
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切入點,以產業升級為核心,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資源開發規模化和集約高效利用;
要按照控制開采總量、減少礦山數量、遵守礦山准入、提高利用水平的要求,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礦產資源。
一、礦業區域布局構建礦業新格局在滬寧沿線優化開發區域,加大限制開山採石力度,建設生態示範礦區。
禁采區內嚴禁開山採石,科學布局規劃開采區或集中開采區,壓縮露采范圍,減少露采礦山數量,控制開采規模,堅決制止分散零星開采。
新建和延續開採的開山採石礦山規模必須達到中型以上。
在重點開采區內,積極引導企業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設立徐州銅山、賈汪、南京芝山和溧陽宜興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水泥企業提供資源保障。
設立金壇石鹽重點開采區,合理開發石鹽,發展鹽化工,支持國家儲氣儲油工程建設。
設立南京梅山鐵礦和棲霞山鉛鋅礦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重點開采區,穩定鐵礦和鉛鋅的開采規模,保障供給。
在沿運河、沿東隴海線等重點開發區域,加強優勢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深度加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合理開發利用淮安石鹽、芒硝和凹凸棒石粘土資源,大力發展礦產品深加工業,開發系列中高檔產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發揮徐州煤炭生產基地和轉運通道的優勢,科學合理利用徐州的煤、石鹽、石膏和水泥用灰岩資源,保障礦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資源枯竭城市的產業升級;
扶持連雲港磷礦資源的開發,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在禁止開發區和生態功能保護重點區域,禁止或嚴格限制對環境有影響的礦產資源開采活動。
建設礦業經濟區全省設立7個礦業經濟區,圍繞重點開采區礦產資源開發,發展支柱產業,建設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環境友好型生態礦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在徐州礦業經濟區,壯大礦業經濟規模,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鼓勵發展煤電一體化產業、石膏開采與深加工業、鐵礦開采與加工業、鹽化工產業、石膏開采與深加工業、水泥灰岩開采加工業。
在連雲港磷化工礦業經濟區,充分利用磷礦資源,發展磷化工產業。
在淮安石鹽芒硝化工礦業經濟區,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的轉變,發展鹽化工產業,逐步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鹽化工產業基地。
在淮安盱眙凹凸棒石粘土礦業經濟區,發展凹凸棒石加工產業,促進盱眙縣的凹凸棒石粘土產業盡快躋身於世界先進之列,同時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在南京礦業經濟區,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通過科技創新,發揮技術優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金壇鹽盆鹽化工礦業經濟區,科學利用礦產資源和地下空間資源,發展鹽化工產業,建設油氣儲備基地。
在溧陽宜興水泥礦業經濟區,採用先進生產工藝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建設全國一流的水泥生產基地。
培育要素市場,開拓省際和國際礦業市場大力發展礦產品流通市場,壯大礦產品交易市場等有形礦產品市場,探索建立礦產品期貨市場等要素市場。
利用連雲港港口、長江沿岸、徐州市交通樞紐的有利條件,加快建設煤炭、鐵礦石等省內緊缺和短缺資源的貿易市場和貿易基地。
在宜溧地區,培育以建材礦產品為主的交易市場。
鼓勵發展南京礦產品物流業、建材交易市場、礦產品期貨市場。
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以政府為指導的省際、國際合作,充分利用省外和國外資源。
通過投資、合資等方式,在省外尤其是西部地區的資源富集區建立能源等礦產的供應、開發基地。
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力求在境外資源勘查和開發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區禁止開采區
1、開山採石禁采區全省劃定開山採石禁采區81個,禁采帶33條。
在禁采區(帶)內,不得新設開山採石礦山。
2、其他礦產禁采區在全省19個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區、資源保護功能區和重要城鎮及基礎設施保護功能區內禁止開采礦產資源。
在蘇錫常地下水超采區,對深層地下水繼續實行禁采。
對特殊行業必須開采地下水的活動,應在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實行嚴格的審批和限量開采控制。
蘇南、蘇中煤炭資源分布區在規劃期內不得採用傳統方法開采。
開采磚瓦用粘土資源不得佔用破壞耕地。
限制開采區
1、開山採石限采區開山採石禁采區外的區域劃定為限采區。
開山採石限采區內的開山採石活動要科學規劃,控制總量,集中開采。
以南京市為試點,在宜興、溧陽、金壇、句容、溧水、高淳、江寧、六合、盱眙、銅山、東海、贛榆等縣(市、區)規劃設定12個建築石料集中開采區。
在集中開采區內的建築石料采礦權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實行總量控制,嚴格礦山准入,按照生態礦山要求建設開發。
2、地下水限采區徐州市七里溝水源地、鹽城市區、大豐和沛縣縣城、大屯等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為地下水限采區。
地下水限采區內嚴禁新增開采井,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和水位埋深。
保護礦區列入省礦產資源儲量表中的目前還不能比較經濟地開發利用的大中型及重要小型、低品位或難選冶的34個礦區,劃定為保護礦區。
在礦產資源利用水平達到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之前,不得破壞性開采保護礦區的礦產資源。
建設項目不得壓覆規劃保護礦區。
重點開采區劃定徐州地區煤炭重點開采區、豐縣鹽化工重點開采區、銅山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賈汪區水泥用灰岩岩開采區、邳州石膏重點開采區、連雲港地區磷礦重點開采加工區、淮安鹽硝化工重點開采區、淮安盱眙凹土重點開采區、南京棲霞山鉛鋅礦重點開采區、南京梅山鐵礦重點開采區、溧水芝山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鎮江——常州金壇鹽盆岩鹽重點開采區、溧陽周城—平橋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溧陽上黃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和宜興新芳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等15個重點開采區,鼓勵和引導投資人按規劃要求投資開采重點開采區內的礦產資源。
以金壇鹽盆為示範,積極推進開發利用功能區劃,優化礦產資源和礦山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
按照規劃功能合理安排勘查開采活動,促進重點開采區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開采規劃區塊對煤、鐵、鉛鋅、金礦、鍶礦、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熔劑用蛇紋岩、硫鐵礦、芒硝、鹽礦、磷礦、石膏、水泥用灰岩、高嶺土、凹凸棒石粘土等開采礦種,在重點開采區、礦產資源開發整合重點地區、重點礦區、大中型礦產地劃定開采規劃區塊。
開采規劃區塊是礦業權設置和整合的重要依據,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原則上配置一個開采主體,新設置的采礦權原則上應位於規劃確定的開采規劃區塊內。
全省共劃分開采規劃區塊65個。
四、礦山准入條件新建、改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除按規定應具備資質條件、提交包括有水土保持方案的開發利用方案外,還必須符合以下准入條件。
環境保護准入新建礦山必須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制度,單獨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並作為采礦權審批的必備要件;
對開采活動將造成重大環境影響且難以恢復治理的,實行一票否決。
生產礦山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書面承諾和保證金繳納列入年檢的必備內容。
安全生產准入新建、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必須符合礦山安全生產規定,進行安全預評價,並具有相應的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必須與采礦主體工程做到「三同時」。
開采空間區域准入除經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外,不得進入規劃劃定的禁止開采區進行采礦活動,不得在禁止開采區內新建礦山。
規劃禁采區內的已有礦山企業必須在限定時間內予以關閉。
在規劃開采區內的礦山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的采礦活動。
礦山規模年限准入新建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山佔用儲量規模相適應,限定礦山最小開采規模和礦山服務年限。
服務年限大型礦山一般不低於20年,中型礦山一般不低於10年,小型礦山不低於2——3年。
不得大礦小開、一礦多開。
資源利用准入新建、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必須滿足和達到批準的礦山設計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出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廢棄物回收利用的要求。
生產礦山要限期達到規定的資源利用率水平。
礦山開采方式必須符合相應的規范要求和批準的礦山設計方案。
露采礦山,應採用台階式開采方式,禁止採用落後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方法。
資質准入嚴格按照《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要求,根據其《分類目錄》進行采礦權的出讓。
保護正當合法競爭,參與采礦權交易活動的市場主體,應具有相應資質並符合投標要求。
對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3年內不得參與交易活動。
五、礦業結構調整調整礦山規模結構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整合各類礦山,鼓勵和引導礦山企業規模化開采,提高大中型礦山企業在全省礦山中的比重,壓縮礦山數量,對小礦山加大改造整合力度,淘汰技術落後的礦山,關停資源浪費嚴重、礦區環境問題突出、安全無保障礦山。
全省礦山平均規模2010年達到10.6萬噸,2015年達到11.9萬噸,2020年達到13.2萬噸。
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2010年達到22%,2015年達到25%,2020年進一步提高;
其中非磚瓦用粘土礦山大中型礦山比例2010年達到50%,2015年達到60%,2020年達到70%。
省內18種主要礦產新建礦山必須達到規劃確定的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要求,其他礦產新建礦山必須達到《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的相關要求。
改進礦產品結構控制原煤生產規模,鼓勵實施煤電一體化工程,著力發展坑口電廠和煤矸石發電等煤電聯營和綜合利用項目。
形成合理的「鐵礦石采選冶→煉鋼→鋼材」產業鏈,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鼓勵發展精深加工業,控制膨潤土、凹凸棒石粘土初級產品加工;
嚴格控制在全省范圍內新上水泥生產線和擴大水泥生產能力,控制發展低強度等級水泥,積極發展高強度等級水泥和特種水泥產品;
嚴格控制磚瓦用粘土開采量,加快「禁實限粘」進程,鼓勵以非粘土資源或以工、礦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生產新牆材產品。
提升礦山生產技術結構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礦山采選技術和工藝,提高礦產品產量和質量。
鼓勵礦山企業通過科技攻關、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努力降低能耗,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或破壞。
重點發展煤層氣開采技術、保水開采技術,鼓勵發展煤炭洗、選項、加工和配煤、水煤漿等技術,加快推動潔凈煤技術產業化;
鼓勵發展礦區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積極研發共伴生礦和低品位、復雜難處理礦的選礦與綜合利用技術。
鼓勵磚瓦用粘土企業發展燒結粉煤灰磚、煤矸石磚、江(河)湖泊淤泥磚及泥質尾礦磚,開發模數空心磚、微孔磚等生產技術,引導空心磚生產向自保溫、大型化發展。
倡導邊開采邊治理、濕法開采等生產工藝,落實水土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采礦引發的環境污染或破壞。
發展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建築材料生產技術,鼓勵和扶持節能、環保型建築材料的生產。
推廣礦山無尾礦生產技術,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的規模化發展。
調整礦山企業組織結構培育、扶植礦產品加工基地和龍頭企業。
鼓勵發展大型礦業集團,構建和完善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產業化協作的產業組織體系。
對礦山企業依法開採的礦產資源及礦山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高效利用礦產資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實現礦山企業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效益進一步提高,數量進一步下降,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向生態礦業發展,增強礦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施省政府批準的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
對整合對象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合理布局開采礦山,高效利用礦產資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
六、開采總量控制為實現開采總量調控目標,規劃期間,全省重點控制煤、鐵、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芒硝、鹽礦、石膏、凹凸棒石粘土、水泥灰岩、建築石料、磚瓦用粘土礦產的開采規模。
「十一五」期間,建築石料開采量配置向連雲港市適度傾斜,以滿足港口建設需要。
七、磚瓦用粘土開發利用加強指導,編制專項規劃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市縣級磚瓦用粘土資源合理利用專項規劃,嚴格市場准入,保護耕地,科學布局,注重整合,優化產品結構,推廣節地、節能、利廢、環保方法和技術,做到「邊開采、邊復墾」。
強化開發利用管理,加大監管力度對粘土磚生產企業的取土范圍和規模進行嚴格控制,嚴禁佔用耕地建窯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
按照規劃確定的開采區域,對取土范圍實施「一勘六定」制度,即現場勘察與定界址、定取土時間、定取土深度、定取土數量、定復墾計劃、定補償標准,保證粘土資源管理到位。
除保留生產復古材料的小土窯外,對小土窯、小立窯和無土源的18門以下輪窯實行平毀復墾。
加快「禁實限粘」進程,大力發展新牆材產品繼續推進「禁實限粘」,大力發展新牆材,基本淘汰粘土實心磚,進一步壓縮以粘土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空心粘土製品。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鹽城6個省轄市,以非粘土或以利廢為主要原料的新牆材生產比例達55%以上,鄉鎮以上實現「禁實」目標,禁止生產或基本淘汰實心粘土磚,禁止或限制生產實心粘土磚。
其他地區以非粘土或以利廢為主要原料的新牆材生產比例達50%以上,80%的鄉鎮實現「禁實」目標,大部分地區禁止生產或基本淘汰實心粘土磚,限制生產實心粘土磚。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廣節地、節能、利廢環保技術因地制宜,推廣泰州和揚州市廢地開發取土、南通市江河淤泥空心燒結磚、蘇州和無錫工業污泥制磚、徐州市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磚及隧道窯燒制、宿遷坯場綠化、常州金壇邊開采邊綠化等資源利用方法、產品生產技術和環境保護措施。
八、主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堅持「一轉二有三綜合四循環五節約」的原則,加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力度和應用廣度,加強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測,大力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共伴生元素綜合利用率,推進全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到2010年,全省煤、鐵、鉛、鋅、鍶、硫、磷、石鹽、芒硝和高嶺土等主要開采礦種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繼續保持在全國先進水平,到2015年基本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對重大采選技術、礦產綜合利用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等進行先導性和示範性研究與開發,積極開展新能源、新材料礦產等非傳統礦產資源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因技術不成熟,尚不能綜合利用的多金屬共生的采、選固體廢棄物等,可暫不利用,並妥善保護,防止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企業投資為主體、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目標,在全省18個具有較好開采條件的重要資源礦區(田)中,推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礦山和工程建設,樹立礦業循環經濟先進典型,全面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㈤ 如何全面推進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

一、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資源,資源問題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子孫萬代利益,礦山企業要把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於企業的一切經濟活動中,不斷強化節約集約利用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將節約光榮、浪費可恥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持之以恆,常抓不懈,為子孫後代留下可持續發展的廣闊空間。
二、堅持履行好主體責任。節約集約利用礦產資源是我們礦山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礦山企業作為社會公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落實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切實履行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主力軍和第一責任人的主體責任,以身作則,將珍惜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變成我們自覺的行動,不斷提高礦產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水平。
三、堅持技術創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是提高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水平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選擇。我們要依靠科技進步,強化自主創新,採用先進適用技術、工藝和設備,做研發、推廣先進技術的倡導者、實踐者和志願者,積極促進礦業發展方式加快轉變。

㈥ 實現礦產資源可持續供應的對策

礦產資源是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現階段,我國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業原料、70%以上的農業生產資料都來源於礦產資源,30%以上的農業用水和飲用水來自屬於礦產資源范疇的地下水。可以說,沒有礦產資源持續穩定的供應,就沒有現代經濟與社會的健康發展。

那麼,如何實現礦產資源的可持續供應呢?筆者認為,應實施「利用『兩個市場』,開發『兩種資源』」的礦產資源發展戰略。

一、健全、完善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礦業新體制及新機制

從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與建立我國經濟安全的需求上來看,國家要加強對礦業部門的管理,建立、健全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礦業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首先,要制定礦產資源的中、長期規劃。考慮到資源利用和經濟可行性兩方面,應從需求關繫上明確各種礦產品在「兩個市場」中的份額,並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以保證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其次,健全、完善各種礦業政策、法規,政企(事)分開,保證國家政策法規在宏觀上強有力的調控作用,保證市場機制對礦產資源進行合理配置。

第三,加快培育礦業權市場的步伐,改善政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吸收境內外資本、民間資本進入礦業市場。

第四,公益性地質工作與商業性地質工作分體運行。公益性地質工作包括基礎地質工作、國土地質工作(區域地質、區域地球物理、區域地球化學、區域環境地質、區域水文地質、區域工程地質)、礦產態勢系統調查及地質環境態勢調查研究等。公益性地質工作非常重要,它關繫到我國地球科學水平的提高和國家資源、環境的戰略安全,國家應制定有關規劃,組織專門隊伍實施,促進地質成果社會共享。商業性地質工作包括礦產地質工作和廣義的應用環境地質工作等,它是按市場機制運作的。

目前,我國礦業市場包括礦產勘查市場尚未形成,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於政策法規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完善,國內外資本尤其是境外資本與民間資本不能進入礦業市場。另一方面,由於礦產資源勘查工作風險很大,在前期地質工作程度偏低的情況下,更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在我國礦產品需求快速增加,礦業體制包括地勘體制處於改革轉型階段的特定時期,國家可以在改善政策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培育礦業市場的同時,加大投入,提高礦產勘查前期地質工作程度,以減少投資者的風險,進而促進礦業的發展。

二、加大投入,加強礦產資源調查評價,擴大礦產資源儲備

快速而准確地發掘礦產資源潛力,科學地制定礦產資源規劃,既是保障國家經濟安全的迫切需要,又是澤及子孫後代的長遠大計。

從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深度上講,目前我國固體礦產勘查深度一般為300~500米、開采深度一般在300米以內,流體礦產勘查開發多在5000米以內,而1000米以內的固體礦產和10000米以內的流體礦產至少有一半以上還未發現。與東部地區相比,我國西部地區由於自然條件較差,探礦經費投入較少,地質調查特別是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程度還很低,這與西部地區良好的成礦背景和條件很不相配。另外,新礦床類型的發展,新成礦概念的建立,新的技術方法的突破,采、選、冶技術方法的進步都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改變對礦產資源的認識。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礦產資源評價程度較低。我國西部地區雖然地域廣闊,但地質工作程度較低,資源潛力尚未查清,東部地區勘查和開發深度也不夠。由於礦產資源分布的不均勻性和隱性特點,決定了其需要耗費大量勘查勞動才能被發現和控制。經驗表明,礦產勘查投資與可利用儲量之間的關系是非常不確定的,它受基礎地質工作程度、勘查投入、科學技術進步等各種因素的影響。新中國成立以來,盡管我國陸續發現了大慶油田、金川銅鎳礦、金堆城鉬礦、玉龍銅礦等大批大型礦床,但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地質工作程度還比較低、成礦規律不清楚,深部、覆蓋區,尤其是面積廣闊的西部地區地質工作程度更低。鑒於礦產資源從評價、勘查到資源開發利用一般需要10年至15年的周期,因此,國家必須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西部礦產資源評價,加大東部地區挖掘潛力,為未來10年可能出現的某些重要礦產資源嚴重匱乏和資源基地由東部向西部戰略性轉移做好資源接續准備。

三、最大限度用好國外礦產資源

不論從我國10年來礦產資源的消耗趨勢(儲產比),還是未來人口與經濟發展的判斷或者按不同種類消費模式預測,未來30年我國對主要礦產資源的需求總量將數倍於現有探明儲量,像石油、銅這樣重要的資源儲量甚至難於滿足未來10年的需求。面臨這樣的形勢,貫徹「走出去」的戰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國外礦產資源成為必然選擇。其一,我國目前的地質研究水平表明,有些礦產難以找到或者未形成規模;其二,有些礦產探明需要一個過程,經濟發展「等米下鍋」;其三,目前國外能夠較為經濟地(與國內開發成本相比)提供我國所需要的礦產;其四,作為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應該細水長流,澤及子孫後代。

中國緊缺的重要礦產資源需要通過國外資源開發和市場兩個渠道補足。無論是出於經濟、安全還是方便、快捷的目的,周邊國家無疑都是中國走出去開發利用全球礦產資源的最佳地域,周邊國家是構築中國礦產資源安全配置體系的內置層。

顯然,在具體做法上,國家制定政策,鼓勵中國礦業「走出去」開發境外礦產資源,國家應該設立「境外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基金」,扶持礦業(包括勘查業)「走出去」,並把境外找礦前期的地質工作列入國家計劃之中,以促進「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方略的實施。同時,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經濟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後的新情況,對礦產資源進出口比例要有恰當的把握,逐漸擺脫為發達國家提供原材料的角色。對有些優勢礦產,如鎢、稀土,甚至一些「假優勢」礦產,如鋅的出口要審時度勢,從經濟觀點,從國家安全觀點,從可持續發展觀點從長計議。

四、調整我國的能源與礦產資源消費結構

面對我國石油和許多重要礦產資源嚴重短缺、潛力有限和未來30年經濟建設所需能源與礦產資源劇增、缺口巨大的情況,面對我國目前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生活資料消費滯後於生產資料消費所帶來的對能源及礦產資源消費新需求,積極探索並科學調整適合我國國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消費結構已刻不容緩。

科學地調整我國能源與重要礦產資源消費結構,需要從我國人口基數大、基礎設施薄弱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比較客觀和准確地預測未來二三十年經濟高速發展和進入工業化高峰,以及社會全面進步,消費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對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化石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儲量、潛力、實際開發條件等現狀,綜合考慮化石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儲量的增長率以及境內外獲得的比例,新能源的發現和多種替代品研製及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環境問題、社會問題等多種因素,來科學地提出我國能源和礦產資源消費結構調整意見和建議。

五、依靠科學技術進步,強化礦產資源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

首先,加強科學研究,進行理論創新,成礦理論的突破往往使礦床批量發現,開拓新領域,發現新礦種,利用非傳統礦;其次,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技術進步顯得更為迫切。

開發引進應用航天、航空對地觀測、監測與探測技術,地面快速勘查技術,深部探測技術,非傳統礦床的勘查、選冶技術,高精度測試分析技術以及信息處理、集成、提取技術和替代品製造技術等,既可提高勘查、開發水平,又可提高綜合利用水平。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深刻地影響著礦產資源領域的方方面面,直至改變世界某種資源的配置,改變一個國家的資源和礦業地位。

六、科學開發資源,振興我國礦業

礦業是連接礦產資源與礦產品的紐帶,礦業的振興是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礦業不太景氣。90年代我國礦業也舉步維艱。表面看二者境況相似,但實際上原因大不相同,世界礦業的不景氣是因為資源及其生產供應相對過剩造成的。而90年代我國經濟高速發展下的礦業不景氣則與世界礦業背景相反,一方面由於礦產資源稟賦不佳;二是由於管理水平低、設備陳舊、技術落後、綜合利用能力差等,使得礦產品生產成本高,缺乏競爭力,經濟效益差。此外,受經濟利益和局部利益驅動,七八十年代以來,我國礦山企業數量急劇膨脹,數以萬計的集體和個體礦山在生產和資源利用效益十分低下情況下無序地開采著本來就不多的礦產資源,結果造成生態破壞、環境污染,資源浪費愈演愈烈。

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進入WTO的挑戰,國家要主動加大礦業改革力度,就像紡織行業「限產壓錠」那樣,大力度整頓,淘汰落後、分散和小規模的礦業生產,控制非理性的礦產開發。要花大力氣通過關、停、並、轉等方式重組,建立高起點、高技術、規模化、集團化的現代礦業企業,大幅度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振興中國礦業。

七、加強管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依法治礦,形成良性循環

制定嚴格的政策法規,依法治礦,從嚴管理,宏觀調控,加強監督,整頓礦業秩序。要進一步提高礦產品的科技含量,控制初級原料輸出,擴大內需,拓展用途,保護礦業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從資源角度、經濟角度研究決定「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中的勘查、生產、銷售,做到資源利用與經濟效益雙贏。

廢舊金屬的回收再利用已經被許多發達國家政府高度重視。1999年美國回收金屬在消費量中所佔的比例和數量為:銅45%(135萬噸)、鋁23%(170萬噸)、鋅29%(43萬噸)、鎳38%(6.9萬噸),美、德、意、日的銅鋁回收一般占消費量或產量的30%—50%。我國銅的再生利用率在1992年、1994年和1996年分別達到23.95萬噸、26.74萬噸和42.75萬噸,分別占當年精煉銅產量的36%、35.8%和61%,與發達國家相近。鋁的平均回收率不足3%,鋅的回收率不足5%。隨著我國金屬用量的不斷增加,再生利用廢舊金屬對於緩解資源短缺具有重要作用。從政策上對廢舊金屬的回收再利用予以支持意義深遠。

八、建立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

和平、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流。然而,不安定因素一直存在。為確保國家獨立自主和經濟安全,建立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已是當務之急。

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應該包括下列內容:

①尋求多元、穩定、豐富的礦產資源來源。②確立科學、合理的礦產資源的儲備。③構築安全可靠的礦產資源運輸通道。④制定應付突變事件的有效機制。⑤組建起點高、技術新、規模大的現代化礦業企業集團。⑥建立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機構。建立集資源、環境、經濟、外交、投資環境和政策法規等多元信息於一體,具有信息快速處理、集成、提取和能夠全方位跟蹤、快速反應並對未來事件具有預測功能的全球礦產資源戰略決策系統,是國家礦產資源安全供應保障體系的支撐。

(原載《中國礦業報》2003年3月4日)

㈦ 對如何保護和合理開發礦產資源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保護和合理開發礦產資源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

1、需要規范的監督機制。

2、需要全球在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最先進的技術。

3、專業的團隊人才的幫助。

4、規范的計劃與開采。

5、合理的利用與發掘。

礦山廢棄物利用

礦山固體廢棄物具有危害性的同時,也有可利用的特性,是一種寶貴的二次資源。開展礦山固體廢棄物處置與處理,進行無尾工藝或無廢工藝的研究實現礦山固體廢棄物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化害為例,變廢為寶,從根本上改善和提高礦區生態環境質量,提高礦山經濟效益促進我國礦產資源的合理配置,實現礦產資源的循環利用,是我國礦業所面臨的主要任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礦產資源開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