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有哪些
人力資源部門可以說是一個公司里制度最多的部門了,而且這些制度基本上與員工的利益息息相關,作為一名員工,了解公司可以從了解公司的人力資源制度開始。
一、招聘管理制度。
每個新人進來都會涉及到招聘管理制度,對於公司員工來說,如果想推薦朋友進公司,或者自己進公司會還有哪些發展,在招聘管理制度里都能找到答案。
七、員工檔案管理制度。
公司應該為每一名員工建立公司檔案,那麼關於檔案的管理,就得有相應制度支撐了。
八、員工調配晉升制度。
在公司工作,都會涉及到跨部門之間流動以及在本崗位上的晉升管理,怎麼流動,有哪些晉升渠道,有什麼流程,就得靠員工調配晉升制度來解釋了。
以上主要是人力資源的一些大的制度,還有一些其他的制度,歡迎各位繼續補充。
㈡ 什麼是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又稱勞動力資源或勞動力,是指能夠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總和。
人力資源的最基本方面,包括體力和智力。如果從現實的應用形態來看,則包括體質、智力、知識和技能四個方面。
具有勞動能力的人,不是泛指一切具有一定的腦力和體力的人,而是指能獨立參加社會勞動、推動整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人。所以,人力資源既包括勞動年齡內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口,也包括勞動年齡外參加社會勞動的人口。
關於勞動年齡,由於各國的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勞動年齡的規定不盡相同。一般國家把勞動年齡的下限規定為15歲,上限規定為64歲。我國招收員工規定一般要年滿16周歲,員工退休年齡規定男性為60周歲(到60歲退休,不包括60歲),女性為55周歲(不包括55歲),所以我國勞動年齡區間應該為男性16—59歲,女性16—54歲。
從宏觀意義上來看,人力資源是以國家或地區為單位進行劃分和計量的;從微觀意義上來看,人力資源則是以部門或企事業單位進行劃分和計量的。
具體說來,人力資源的數量構成包括8個方面:
1.處於勞動年齡之內、正在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它占據人力資源的大部分,可稱為「適齡就業人口」。
2.尚未達到勞動年齡、已經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即「未成年勞動者」或「未成年就業人口」。
3.已經超過勞動年齡、繼續從事社會勞動的人口,即「老年勞動者」或「老年就業人口」。
以上三部分人口,構成就業人口的總體。
4.處於勞動年齡之內、具有勞動能力並要求參加社會勞動的人口,這部分可以稱作「求業人口」或「待業人口」,它與前三部分一起構成經濟活動人口。
5.處於勞動年齡之內、正在從事學習的人口,即「就學人口」。
6.處於勞動年齡之內、正在從事家務勞動的人口。
7.處於勞動年齡之內、正在軍隊服役的人口。
8.處於勞動年齡之內的其他人口。
二、人力資源的特點
由於人本身所具有的生物性、能動性、智力性和社會性,決定了人力資源具有以下特點:
1.人力資源是主體性資源或能動性資源。主體性或能動性是人力資源的首要特徵,是與其他一切資源最根本的區別。所謂主體性,就是說人力資源在經濟活動中起著主導作用。一切經濟活動都首先是人的活動,由人的活動才引發、控制、帶動了其他資源的活動。另外,在經濟活動中人力資源是唯一起創造作用的因素。經濟活動的生命是發展、是進取、是創新,而只有人力資源才能擔負起這種發展、進取和創新的任務,其他任何生產要素都不具有這樣的能力。
2.人力資源是特殊的資本性資源。人力資源作為一種經濟性資源,它具有資本屬性,與一般的物質資本有共同之處。即:(1)人力資源是公共社會、企業等集團和個人投資的產物,其質量高低主要取決於投資程度。從根本上說,人力資源的這個特點起因於人的能力獲得的後天性。因為任何人的能力都不可能是先天就有的,為了形成能力,必須接受教育和培訓,必須投入財富和時間。(2)人力資源也是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源源不斷地帶來收益的資源,它一旦形成,一定能夠在適當的時期內為投資者帶來收益。(3)人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出現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例如勞動者自身的衰老就是有形磨損,勞動者知識和技能的老化就是無形磨損。
但是,人力資源又不同於一般資本,對一般實物資本普遍適用的收益遞減規律,不完全適用於人力資源。在現代社會的經濟發展中,呈現的是人力資本收益遞增規律,這使得當代經濟的增長主要應當歸因於人力資源。
3.人力資源是高增值性資源。目前在國民經濟中,人力資源收益的份額正在迅速超過自然資源和資本資源。在現代市場經濟國家,勞動力的市場價格不斷上升,人力資源投資收益率不斷上升,同時勞動者的可支配收入也不斷上升。與此同時出現的還有一種變動,就是高質量人力資源與低質量人力資源的收入差距也在擴大。
人力資源的經濟作用日益強化,不僅僅是人力資源質量提高的結果,同時也是人力資源的使用過程是一個不斷自我補償、更新、發展和豐富化的過程所決定的。
4.人力資源是再生性資源。人力資源的再生性,主要基於人口的再生產和勞動力的再生產,通過人口總體內個體的不斷更替和「勞動力耗費→勞動力生產→勞動力再次耗費→勞動力再次生產」的過程得以實現。當然,人力資源的再生性不同於一般生物資源的再生性,除了遵守一般生物學規律外,它還受人類意識的支配和人類活動的影響。
㈢ 人力資源管理 需要掌握哪些法律知識
需要掌握的其實有很多,但是最直接、最需要吃透的是三個:公司法、勞動法、勞動合同法。
另外,可以分類了解,比如:
1、勞動合同類: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勞動關系促進法、仲裁法……
2、工資福利及社會保險類:工資總額規定、社會保險法、五險一金保險法、職工休假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3、其他類: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4、地方政策法規。
凡是涉及就業、社保、個稅、工資、職工安全、工會方面的法律,人力資源工作者都得了解,可以在需要的時候進行查閱(可以參考《人力資源管理適用法律法規全案(弗布克人力資源管理操作實務系列)》)。前三個是要爛熟於心並靈活運用的。
㈣ 人力資源部門的檔案管理主要有哪些檔案
主要分為行政檔案和業務檔案兩類
行政檔案包括:
1、上級收文檔案
2、本級發文檔案
3、科室職能考評、效能建設檔案
4、成本核算與管理檔案
5、月、季、年報表檔案
6、勞動爭議案件檔案
7、人力資源常用勞動法律法規、政策檔案
業務檔案包括:
1、人員招聘、選拔檔案
2、人員勞動用工登記檔案(勞動合同、花名冊、社保登記冊等)
3、人員教育培訓檔案
4、人員工作績效、考評、獎懲檔案
5、人員薪酬、福利檔案
6、人員職業發展設計、儲備幹部檔案
㈤ 如何進行人力資源調研
人力資源調調查的步驟:
1.成立人力資源調查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由公司總經理和各部門主管、人力資源規劃專職人員組成,總經理擔任組長,人力資源部經理任執行副組長。
2.制定人力資源調查計劃。要樹立預算管理意識,做好人力資源調查預算,在保證工作質量的前提下,低成本高效率地完成人力資源調查工作。
3.收集、整理資料信息。在進行正式的人力資源調查前,必須全面收集、整理相關的資料信息,力求全面認識組織人力資源現狀。
4.統計分析相關資料。人力資源部負責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分析,並且將以上獲取的數據整理為數據、模型、圖表或其他電子資料庫形式,直觀、清晰地描述組織人力資源狀況。
5.撰寫分析報告。
人力資源調查標准: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標准」,關鍵在於這個標準的可操作性,人力資源調查的「標准」絕不是崗位說明書。職位(崗位)說明書只能是一個基本的要求,無法清楚地落實於行為表現,它只能作為建立素質模型的參考依據。
人力資源調查的標准一定是「素質模型」,或者叫崗位勝任力模型,是驅動員工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各種個性特徵的集合。反映的是可以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的行為、個性、技能、知識、內驅力等。「素質」是判斷一個人是否能夠勝任某項工作的基準和標准,是決定並區分工作績效好壞、差異原因的個人特徵總和。
通常來講,企業素質模型的構架包括兩方面,一是核心能力,一是專業崗位所須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所謂「能力」,又是指企業經營管理上對某個職級、崗位所需的知識、技巧和行為綜合定義。企業能力模型通常包括四大模塊:中間的部分是行為、心理傾向,即任職者的性格、價值觀、行為模式、風格、愛好等;基於此的企業核心行為能力,則包括為使企業成功實現戰略目標,每個員工都必須具備的能力,核心能力反映了企業的核心價值和文化;另外還有領導能力,是指不同職位和級別的人所需要的領導能力,是領導者帶領團隊組織走向卓越的能力,包括處理事務的技能與觀點,可以從過去的成功與失敗中不斷的提煉與完善;還有就是專業能力,是指某一個崗位所需要的特定的專業能力。
人力資源調查的內容:
為全面掌握企業人力資源現狀,依據調查工作側重點的不同,可以將人力資源調查分為人事信息調查、人力資源能力調查、人力資源政策調查、人力資源心理狀態調查。
1.人事信息調查。人事信息調查是人力資源調查的基礎工作。按照部門和職位分別對任職者的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工作年限等因素進行統計,製作《職位結構分析表》、《年齡結構分析表》、《人力資源數量分析表》、《教育程度與人力資源成本分析工具》等,並用圖表的形式表示出來,同時進一步探索它們與晉升、離職率等之間的關系。比如,考察員工在不同年齡階段業績和離職率的分布特徵,受教育程度與離職率之間的關系等,為組織進行科學的人力資源規劃提供參考。
2.人力資源能力調查。人事信息調查主要是對員工年齡、學歷、職稱、專業等人事信息的統計分析,有助於直觀認識企業人力資源的結構,但是並不能完全反映企業人力資源現狀。能力是衡量企業人力資源實力的一個具有說服力的指標。因此,業務能力分析、人際關系能力分析、成就能力分析等反映人力資源現實性和發展性的能力調查比單純學歷、職稱調查更重要。
員工的個體能力素質剖析數據,可以對員工職業定位與發展方向進行分析,並對其進一步接受個性化培訓提出指導和建議。企業員工的總體素質剖析數據,對企業員工群體的能力優勢和差距進行分析,可以為企業制定人力資源戰略規劃提供決策依據。
找出企業目前擁有以及未來需要的關鍵技術與關鍵能力,並建立追蹤員工能力現狀及其發展性的管理系統,製作《人力資源能力分析表》,並將技術與能力調查與招募、培訓、晉升等人力資源系統結合。需要注意的是技術與能力調查不是一次即可的解決方案,而是持續的過程,能力調查要及時更新,才能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
3.人力資源政策調查。只有解決了政策和機制問題,人力資源調查才會為人力資源管理奠定堅實的基礎。對公司現有人力資源管理政策進行梳理,判斷人力資源管理政策的系統性和有效性,分析相關政策是否有助於現有人力資源的保留和開發,是否能夠支持組織戰略目標的實現。依據組織發展戰略,對現有人力資源政策進行梳理和修正。
4.人力資源心理狀態調查。個性測試、心理測驗是人力資源調查的一項重要內容。對員工的行為進行預測,不但有利於做好人力資源規劃工作,也可為組織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提供參考。企業應該逐步建立員工心理檔案系統,用科學的手段了解企業員工的個性特徵、行為偏好等情況,通過觀察和研究員工個性與離職率以及其他管理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制定合理的人力資源規劃,有的放矢地制定各項管理制度,引導員工行為導向符合組織期望的行為方向。
人力資源調查方法:
1.資料查閱法。人力資源部負責查閱公司整體戰略規劃數據、企業組織結構數據、財務預算數據、各部門年度規劃數據等相關資料。由人力資源規劃專職人員負責整理企業人力資源政策、薪酬福利、培訓開發、績效考核、人力資源變動等方面的數據資料,從以上數據中提煉出所有與人力資源規劃和調查有關的數據信息,並整理編報。
2.問卷調查法。人力資源部根據公司經營戰略計劃和目標要求以及人力資源調查工作進度計劃,下發相關調查表,在限定工作日內由各部門填寫後收回。在人力資源調查工作進行期間,各部門應該根據業務需要和實際情況,及時、全面地向人力資源部提供有關的信息數據,人力資源部工作人員應該認真吸收接納各部門傳遞的信息。
3.潛能測評法。潛能測評關注的是員工比較穩定的個性和能力特徵,而個性和能力是影響個人業績的重要因素,也是影響企業核心能力是否持久並不斷創新的基礎因素。進行潛能測評的主要工具有:結構化面談、心理測驗和情景測驗等。
4.業績調查法。通過業績調查,除了分析關鍵人才的綜合能力與表現外,還能夠發現業績不佳背後的根源,為改進人力資源政策提供第一手的資料。進行業績調查,不僅要查閱員工的業績檔案,還可以對其上級主管進行深度訪談。此外,為了更准確地把握員工能力,還可以運用360度反饋技術,征詢同事或客戶的反饋,獲得大量有價值的信息。
人力資源調研分析:
人力資源調研分析報告是基於對收集到的各種信息的充分分析得出的,這些包括企業的內外部信息、問卷信息、訪談信息和相關資料等。從人力資源的職能模塊上來看,調研分析報告可以包括人力資源職能分析、企業文化分析、組織結構分析、人員素質結構分析、人力資源規劃與招聘錄用分析、培訓分析、目標績效分析、薪酬分析、員工激勵分析、制度建設分析、員工滿意度分析和員工期望值分析等。
人力資源調研後的分析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其核心是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為企業提出完善的解決方案。調研分析報告的編寫是一項非常艱苦的工作,一方面大量的數據和資料需要計算機系統處理,另一方面調研工作人員還要做出客觀的評價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整體解決方案。如果分析透徹合理,提出的解決方案就能有效地解決企業人力資源問題並極大地促進企業的進步,反之則很難實施並對企業毫無幫助。所以,絕大數企業在開展人力資源管理現狀調研和分析時樂意尋求獨立的咨詢顧問機構合作或提供幫助,正是利用該機構一些內在的信息和優勢,如調研項目運作的規范性、研究人員的專業化、分析能力、行業經驗、計算機輔助功能和調研水平評價標准等。目的是保證整個調研結果客觀、真實而有效。
作為一家企業的人力資源部經理,如何進行有效的調研與分析,從中獲取人力資源規劃與設計的切入點,這是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礎與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