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神農架的水能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價格貴怎麼回答 2024-11-26 06:31:49
日常工具如何切翡翠 2024-11-26 06:27:01

神農架的水能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07-29 01:57:47

Ⅰ 長江流域什麼資源豐富

1、水土資源。全流域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佔全國總水量的36%。2、能源資源。長江流域水能資源居世界大河之首。3、礦產資源。長江流域礦產資源保有儲量佔全國儲量50%以上的有約30種。4、森林資源。全流域有林地約7億畝。5、旅遊資源。長江流域山河壯麗、文化古跡眾多,還有馳名中外風景旅遊區和大面積的自然保護區。

長江流域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755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長江因其資源豐富,支流和湖泊眾多,它橫貫哺育著華夏的南國大地,形成了我國承東啟西的現代重要經濟紐帶。

生物資源

林木蓄積量佔全國的1/4。主要林區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僅次於東北林區;經濟林則居全國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樹、柑桔、竹林等最為著稱。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群落、物種和數量在中國七大流域中多佔首位。

流域內已建立了約100處多保護目標的自然保護區,最著名的保護區位於湖北神農架。古老珍稀的孑遺植物如水杉、銀杉、珙桐;碩果僅存的珍禽異獸-如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鍔、朱繯等馳名中外,多屬長江流域特有。

礦產資源

在全國已探明的130種礦產中,長江流域有110餘種,佔全國的80%。各類礦產中儲量80%以上的有釩、鈦、汞、磷、螢石、芒硝、石棉等;佔50%以上的有銅、鎢、銻、鉍、錳、高嶺土、天然氣等。全國11個大型錳礦、8大銅礦,長江流域分別佔有5處、3處;湖南、江西的鎢礦,湖南的銻礦,湖北的磷礦,均居全國之首。流域內煤礦儲量少,僅佔全國的7.7%,主要集中於黔、川、滇三省,其中黔北六盤水煤礦居全國第三位。

Ⅱ 貴州省、湖北省、上海市的自然條件與自然資源狀況

貴州
一、自然地理

貴州省簡稱「黔」或「貴」,是一個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富集、民族眾多的內陸山區省。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介於東經103°36′~109°35′、北緯24°37′~29°13′之間,東靠湖南,南鄰廣西,西毗雲南,北連四川和重慶,東西長約595千米,南北相距約509千米。全省國土總面積176167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1.8%。

貴州地貌屬於中國西部高原山地,境內地勢西高東低,自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傾斜,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貴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全省地貌可概括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種基本類型,其中92.5%的面積為山地和丘陵。境內山脈眾多,重巒疊峰,綿延縱橫,山高谷深。北部有大婁山,自西向東北斜貫北境,川黔要隘婁山關高 1444米;中南部苗嶺橫亘,主峰雷公山高2178米;東北境有武陵山,由湘蜿蜒入黔,主峰梵凈山高2572米;西部高聳烏蒙山,屬此山脈的赫章縣珠市鄉韭菜坪海拔2900.6米,為貴州境 內最高點。而黔東南州的黎平縣地坪鄉水口河出省界處,海拔為147.8米,為境內最低點。貴州岩溶地貌發育非常典型。喀斯特(出露)面積109084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61.9 %,境內岩溶分布范圍廣泛,形態類型齊全,地域分異明顯,構成一種特殊的岩溶生態系統 。

貴州的氣候溫暖濕潤,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溫變化小,冬暖夏涼,氣候宜人。2002 年,省會貴陽市年平均氣溫為14.8℃,比上年提高0.3℃。從全省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氣溫多在3℃~6℃,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一般是22℃~25℃,為典型夏涼地區。降水較多,雨季明顯,陰天多,日照少。2002年,9個市州地所在城市中,降水量最多是興義市,為1480毫米;最少的是畢節市,為687.9毫米。受季風影響降水多集中於夏季。境內各地陰天日數一般超過150天,常年相對濕度在70%以上。受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影響,貴州氣候呈多樣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氣候不穩定,災害性天氣種類較多,乾旱、秋風、凌凍、冰雹等頻度大,對農業生產危害嚴重。

貴州土壤面積共159100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面積的90.4%,土壤的地帶性屬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紅壤—黃壤地帶。中部及東部廣大地區為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帶,以黃壤為主;西南部為偏乾性常綠闊葉林帶,以紅壤為主;西北部為具北亞熱成分的常綠闊葉林帶,多為黃棕壤 。此外,還有受母岩制約的石灰土和紫色土、粗骨土、水稻土、棕壤、潮土、泥炭土、沼澤土、石炭土、石質土、山地草甸土、紅粘土、新積土等土類。對於農業生產而言,貴州土壤 資源數量明顯不足,可用於農、林、牧業的土壤僅佔全省總面積的83.7%。

貴州植被豐厚,具有明顯的亞熱帶性質,組成種類繁多,區系成分復雜。全省維管束植物( 不含苔蘚植物)共有269科、1655屬、6255種(變種)。植物區系以熱帶及亞熱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佔明顯優勢,如泛熱帶分布、熱帶亞洲分布、舊世界熱帶分布等地理成分佔較大比重,溫帶性質的地理成分也不同程度存在。此外,還有較多的中國特有成分。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貴州植被類型多樣,既有中國亞熱帶型的地帶性植被常綠闊葉林,又有近熱帶性質的溝谷季雨林、山地季雨林;既有寒溫性亞高山針葉林,又有暖性同地針葉林;既有大面積次生的 落葉闊葉林,又有分布極為局限的珍貴落葉林。植被在空間分布上又表現出明顯的過渡性,從而使各種植被類型在地理分布上相互重疊、錯綜,各種植被類型組合變得復雜多樣。

貴州河流處在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繫上游交錯地帶,有69個縣屬長江防護林保護區范圍,是長江、珠江上游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全省水系順地勢由西部、中部向北、東、南三面分流。 苗嶺是長江和珠江兩流域的分水嶺,以北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15747平方千米,佔全省國土面積的65.7%,主要河流有烏江、赤水河、清水江、洪州河、舞陽河、錦江、松桃河、松坎河、牛欄江、橫江等。苗嶺以南屬珠江流域,流域面 積60420平方千米 ,佔全省國土面積的34.3%,主要河流有南盤江、北盤江、紅水河、都柳江、打狗河等。大體上,貴州河流數量較多,處處川流不息,長度在10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4條,2002年,全省河川涇流量達到1145.2億立方米。貴州河流的山區性特徵明顯,大多數的河流上游,河谷開闊,水流平緩,水量小;中遊河谷束放相間,水流湍急;下遊河谷深切狹窄,水量大,水力資源豐富。

由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形地貌,使貴州的氣候和生態條件復雜多樣,立體農業特徵明顯,農業生產的地域性、區域性較強,適宜於進行農業的整體綜合開發,適宜於發展特色農業。

二、自然資源

貴州是國內自然資源豐富的省區之一,有著極為突出的資源優勢,尤以能源、礦產、生物、旅遊資源得天獨厚,最具特色。

全省土地資源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壩地較少。山地面積為108740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61.7%,丘陵面積為54197平方千米,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0.8%;山間平壩區面積為1 3230平方千米,僅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7.5%。這種地理特點,使得可用於農業開發的土地資源不多,特別是近年來,由於人口增多,非農業用地增多,耕地面積不斷縮小。2002年底, 全省實有耕地面積176.94萬公頃,比上年減少6.29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不到0.05�公頃,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貴州耕地不僅面積小,且質量也不高。土層較厚、肥力較高、水利條件好的耕地所佔比重低。

貴州能源資源富集。水、電、煤多種能源兼備,水能與煤炭優勢並存,水火互濟。水能資源蘊藏量為1874.5萬千瓦,居全國第六位,其中可開發量達1683.3萬千瓦,佔全國總量的4.4% ,特別是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開發條件優越。全省發電裝機容量逐年擴大,到2002年,發電量達到547.12億千瓦小時,在全國各省區市中居第十二位,在西部地區居第二位。

貴州礦產資源豐富。境內礦產資源種類繁多,分布廣泛,門類齊全,儲量豐富,且成礦地質條件好,是著名的礦產資源大省。截至2002年底,全省已發現礦產110多種,其中有76種探 明了儲量,有多種保有儲量排在全國前列,排在第一位的有汞、重晶石、化肥用砂岩、冶金 用砂岩、飾面用輝綠岩、磚瓦用砂岩等,排在第二位的有磷、鋁土礦、稀土等;排在第三位的有鎂、錳、鎵等;此外,煤、銻、金、硫鐵礦等也具有一定優勢,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煤炭不僅儲量大,且煤種齊全、煤質優良,素有「江南煤海」之稱,2002年末保有儲量為49 2.27億噸;鋁土礦質佳量大,保有儲量為4.24億噸;磷礦儲量26.95億噸,佔全國總量的40% 以上;重晶石甲冠中華,儲量為全國的三分之一;金礦儲量居全國第十二位,是中國新崛起的黃金生產基地。

貴州生物種類繁多。全省有野生動物資源1000餘種,其中黔金絲猴、黑葉猴、華南虎、雲豹、豹、白顴、黑鶴、黑頸鶴、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白尾海雕、白頭鶴、蟒等14種列 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佔全國同類動物總數的13%;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69種,主要有:穿山甲、黑熊、水獺、大靈貓、小靈貓、林麝、紅腹雨雉、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等,佔全國同類動物總數的25.7%。植物資源有森林、草地、農作物品種、葯用植物、野生經濟植物和珍稀植物等六類。全省森林覆蓋率已達30.8%,人均森林面積0.14公頃,活立木總蓄積量達2 .1億立方米;有70種珍稀植物列入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名錄,銀杉、珙桐、禿杉、桫欏等4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50%;有二級保護植物27種,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18.9%;有三級保護植物39種,佔全國同類植物總數的19.2%。全省有野生 植物資源3800餘種,其中葯用植物資源有3700餘種,佔全國中草葯品種的80%,是全國四大中葯材產區之一。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品質優良的珍稀名貴植物有珠子參、三尖杉、扇 蕨、冬蟲夏草、雞土從、艾納香(天然冰片)等6種 。此外,天麻、石斛、杜仲、厚朴、吳萸、黃柏、黔黨參、何首烏、膽草、天冬、銀花、桔梗、 五倍子、半夏、雷丸、南沙參、冰球子、黃精、靈芝、艾粉等有地道葯材之美稱。野生經濟 植物資源中,工業用植物約600餘種,以纖維、鞣料、芳香油、油脂植物資源為主;食用植 物約500餘種,以維生素、蛋白質、澱粉、油脂植物為主;可供綠化、美化環境及有觀賞價 值的園林植物約200餘種;具有抗污能力的環保植物40餘種。貴州農作物植物品種豐富,栽 培的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纖維植物和其他經濟作物近600個品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 、小麥、薯類為主,經濟作物以烤煙、油菜籽為主要品種。經濟林木主要有油桐、油茶、烏 桕、漆樹、核桃等,「大方生漆」、「六馬桐油」為貴州名優土特產品。全省飼養的主要畜品種有30多種,優良牧草資源2500餘種,發展畜牧業具有良好條件。

貴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園」。境內自然風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態,溶洞景觀絢麗多彩,野生動物奇妙無窮,文化和革命遺跡聞名遐邇;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聞名世界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峽谷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銅仁梵凈山,茂蘭喀斯特森林、赤水桫欏、威寧草海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猶如一串串璀璨的寶石,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以遵義會址和紅軍四渡赤水遺跡為代表的舉世聞名的紅軍長徵文化,更讓人駐足憑吊,追思緬懷。多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濃郁神秘的民族 風情,以及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宜人氣候,使貴州成為理想的旅遊觀光和避暑勝地。
http://ke..com/view/9862.htm

湖北
【自然地理】

湖北省簡稱鄂,位於中國的中部,因地處長江中游的洞庭湖以北,故稱為湖北。湖北全省設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十堰、荊州、宜昌、襄樊、鄂州、荊門、孝感、黃岡、咸寧、隨州),3個省直管市(仙桃、天門、潛江)、恩施自治州和神農架林區,還有市轄區(縣級)35個,市轄縣(市)63個,省會設在武漢市。

湖北省正處於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過渡地帶,地貌類型多樣,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山地約佔全省總面積55.5%,丘陵和崗地佔24.5%,平原湖區佔20%。地勢高低相差懸殊,西部號稱「華中屋脊」的神農架最高峰神農頂,海拔達3105米;東部平原的監利縣譚家淵附近,地面高程為零。全省西、北、東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當山、桐柏山、大別山、幕阜山等山地環繞,山前丘陵崗地廣布,中南部為江漢平原,與湖南省洞庭湖平原連成一片。全省地勢呈三面高起、中間低平、向南敞開、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氣候】

湖北省地理位置為北緯29°05′~33°20′、東經108°21′~116°07′之間,主要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從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的特徵。光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利於農業生產,有「湖廣熟,天下足」的民諺。全省年均溫15~17℃,7月均溫為27~29℃,江漢平原最高溫在40℃以上,為中國酷熱地區之一。由於受地形影響,大神農架南部等地為全省多雨中心,江漢平原在梅雨期長的年份常發生洪澇災害。

【自然資源】

省境沉積地層完備,地質構造復雜,岩漿活動頻繁,並有經區域變質而大面積分布的變質岩系,成礦條件優越,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礦產礦產131種,其中磷、紅金石、硅灰石、石榴石、泥灰岩居全國首位;鐵、銅、石膏、岩鹽、重晶石、螢石、石墨、金、汞、錳、釩、鎳等儲量亦很豐富。在礦床的組成成分上,一般伴生或共生有多種有益成分,如大冶鐵礦,除鐵礦外,還伴生有銅、鈷、金、銀等,可供綜合利用。煤炭資源較少,質量較差。江漢平原一帶已發現儲油構造數十個。

水力資源居中國第4位,地表水體積佔中國第10位。長江由西向東橫貫全省。漢江全長的3/4流經省境,與源出邊境山地的眾多河流,共同匯注長江。省內中小河流共有1193條,總長度達3.5萬多公里。此外,全省過境容水量約有6338億立方米,因而有豐富徑流量可供調蓄利用。水力資源豐富,可開發水能達3308.1萬千瓦。省境淡水湖泊眾多,有「千湖省」之稱,多分布在江漢平原上,洪湖、梁子湖面積均在200平方公里以上。 省內淺層地下水儲藏量豐富,估計為2650億立方米,可開采儲量約每年為355.7億立方米,略等於全省多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的36%。地下水水質清潔,儲量穩定。

植被具南北過渡特徵,既有大量北方種類的落葉闊葉樹,也有多種南方種類的常綠闊葉樹,同時又處在中國東西植物區系的過渡地區,便於鄰近地區的植物成分侵入,是中國生物資源較豐富省份之一。全省樹種有1300餘種,其中用材林約佔一半。主要有馬尾松、櫟類、杉木、樺、楠竹等,經濟林甚多,有油桐、油茶、 烏桕、漆樹、 核桃、板栗和果樹等。此外有野生動物570餘種,其中20多種列為國家保護對象,主要為金絲猴、閩中羊、蘇門羚、金錢豹、毛冠鹿等;葯用植物1300多種,以黨參、黃連、天麻、貝母等產量最大,並產名貴葯材,是馳名中外的天然動植物園。

上海
上海簡稱滬或申。市人民政府駐黃浦區人民大道200號,郵政編碼:200000,長途區號:021。上海位於北緯31°14』,東經121°29』。地處太平洋西岸,亞洲大陸東沿,長江三角洲前緣,東瀕東海,南臨杭州灣,西接江蘇、浙江兩省,北界長江入海口。上海正當我國南北弧形海岸線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廣闊,地理位置優越,是一個良好的江海港口。平均海拔高度為4米左右。全市面積6340.5平方千米,佔全國總面積的0.06%,南北長約120千米,東西寬約100千米。其中區域面積5299.29平方千米,縣域面積1041.21平方千米。境內轄有崇明、長興、橫沙三個島嶼,其中崇明島面積1041.21平方千米,是我國的第三大島。

2004年年末,全市戶籍人口1352.39萬人。上海散居著39個少數民族及少數未識別的民族,約有5.3萬人,佔全市人口的0.4%。人口最多的是回族,其次是滿族,最少的是佤族、拉祜族、毛南族、普米族、京族。
2005年末,本市公安戶籍登記人口1360.26萬人,比上年增加7.87萬人,增長0.6%。
而按照「十一五」規劃綱要,上海到2010年常住人口預計達到1900萬,這意味著上海常住人口容量還有120萬左右的增長空間,平均每年約24萬左右。

上海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春秋較短,冬夏較長,日照充分,雨量充沛。2005年,上海全年平均氣溫17.5℃,日照1778.3小時,降雨量1254.9毫米。
http://ke..com/view/1735.htm

Ⅲ 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情況是什麼

我國的自然資源:
1、自然資源的總量和人均佔有量
①自然資源大國:土地面積、礦產世界第三、耕地世界第四、河流徑流、森林面積世界第六
②人均資源不足:人均土地、耕地佔世界人均量的1/3、徑流量佔1/4、森林佔1/5、礦產佔3/5
2、水資源和水能資源
水資源特點
①總量豐富(年江河徑流量世界第六)
②水資源分布不均(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夏秋兩季多,冬春兩季少,各年之間的變率大)
水能資源特點
①蘊藏量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②地區分布不均。實際開發水能從多到少:西南、中南、西北、華東、東北、華北。
70%分布在西南三省一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長江水系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目前,已開發的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3、生物資源
(1)森林資源
①森林資源特點:
宜林地區廣,樹種豐富
森林覆蓋率低,林木蓄積量少
②森林資源分布不均:
三大林區: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最大天然林區
橫斷山區、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地區和喜馬拉雅山南坡、武夷山、台灣山脈、南嶺等東南林區——人工林和次生林為主,我國人工造林面積世界首位。
③森林資源破壞嚴重:重採伐,輕撫育;濫伐森林、毀林開荒;森林火災和蟲害。
④主要林業生態工程
「三北」防護林體系:「世界生態工程之最」: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降低旱澇災害發生頻率,改善生態環境,改變社會經濟狀況。
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
沿海防護林體系:緩解台風、海嘯、暴雨的侵襲。
太行山綠化工程:增加植被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涵養水源,緩解華北水資源短缺。
平原綠化工程:保護農田。
(2)、草場資源
我國陸地上面積最大的生態系統,面積3億公頃為耕地的3倍。
主要牧場:內蒙古牧區、新疆牧區、青海牧區、西藏牧區、寧夏牧區、南方草山草坡。
(3)動物資源
我國珍稀水生動物:白鰭豚、揚子鱷、文昌魚等。
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化和各種生態系統。
13個加入全球人與生物圈計劃:長白山、錫林郭勒、博格達峰、鹽城、神農架、卧龍、九寨溝、天目山、武夷山、梵凈山、茂蘭、鼎湖山、西雙版納。
4、土地資源
(1)特點:
①土地資源豐富,類型多樣;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難利用土地比重大,後備土地資源不足;(印度耕地面積超過國土30%,我國10%多一點(0.08公頃/人),加拿大耕地1.69公頃/人。
③農業用地絕對數量多,人均較少;
④各類土地資源分布不均,土地生產力地區差異顯著。
(2)分布:
耕地:東部季風區的平原、盆地。北方以旱地南方以水田為主
草地:非季風區的高原和山地,南方的山坡。
林地:東北(大、小興安嶺、長白山)、西南山區(橫斷山、雅魯藏布江谷地)及東南部山地。
5、礦產資源
分布廣泛,相對集中。煤、鐵、石油北方居多;有色金屬礦、磷礦南方居多。有利於在資源集中地區大規模開采,但加重運輸負擔。
煤:華北、西北、東北、西南石油:東北、華北、西北
天然氣:西南、西北鐵礦:遼寧、河北、四川
磷礦:湖南、湖北、貴州、四川、雲南
能源礦產,煤居首位,煤炭產量世界第一位,石油產量和發電量居世界第四位。
鐵礦:鋼鐵工業的「糧食」鋼鐵工業又是衡量國家工業發展水平的標志。我國鐵礦物質資源豐富,其中以河北、遼寧、四川三省最多。
有色金屬礦產基地—湖南、江西、廣東、廣西;稀土工業基地—內蒙古;磷礦基地——湖北、雲南、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