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麼去自然資源的豐富
在環繞地球的近地表,存在一個自然資源集中分布帶,我們可以稱之為自然資源圈。
按照目前的認識,自然資源圈的范圍上限以對流層頂層為界,下限以莫霍面(地殼和地幔的分界面)為限。其間包含了一系列不同物化性質的物質圈層——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等。自然資源圈的核心要素是自然資源。
對自然資源這一概念,有很多種定義。如自然資源是「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類加工製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資源、礦藏資源、水利資源、生物資源和海洋資源等。是生產的原料來源和布局場所」(《辭海》);「所謂自然資源是指一定時空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72年的定義);「自然資源是人類可以利用的自然形成物以及生成這些成分的環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氣、岩石、礦物及其群聚體森林、草地、礦產和海洋等,後者則指太陽能、生態系統的環境功能、地球物理化學的循環機能等」(《英國大網路全書》)。
從這些表述和一些國家的實際使用中可以看出3點:(1)自然資源是可供人類利用並帶來利益的物質和能量。(2)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自然資源的范疇正在不斷擴大。(3)自然資源與環境的關系密切,有人主張資源包括環境,有人主張環境包括資源,也有人主張資源與環境是互為關聯的兩個概念。
我們認為,就自然資源這個概念來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狹義的自然資源只包括實物性資源,即在一定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產生生態價悶旅值或經濟價值,從而提高人類當前或可預見未來生存質量的天然物質和自然能量的總和。廣義的自然資源則包括實物性自然資源和舒適性自然資源的總和。為了敘述的方便,本書取環境和自然資源分屬兩個概念的觀點,在這個意義上來展開論述。
自然資源種類繁多,體系龐雜。從不同的角度可以對自然資源進行若干不同的分類。比如:
按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屬性,可劃分為地面資源、地下礦產資源和海洋資源3個部分;按自然資源的物理特性,可劃分為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兩大類;按自然資源的再生性特徵,可分為再生資源與非再生資源兩大類;按自然資源的限制特徵,可分為流量資源和存量資源兩大類,前者如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等,後者如納蠢礦產資源等;按自然資源在不同產業部門中所佔的主導地位,可分為農業資源、工業資源、能螞茄凳源、旅遊資源、醫葯衛生資源、水產資源等;各類型之下可進一步細分,如農業資源可再分為土地資源、水資源、牧地及飼料資源、森林資源、野生動物資源及遺傳種質資源等;按自然資源賦存和活動的空間,可分為空間資源、地面資源、海洋資源、地下資源等;
按自然資源的屬性,可分為土地資源、水利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按自然資源能夠被人類利用的時間長短,可分為有限資源和無限資源兩大類,這里的無限資源是指用之不竭的資源,如太陽能、空氣、潮汐能、風能、海水等,因此,這種分類也可以用耗竭性資源和非耗竭性資源來表示。
這些分類各有優點,簡明實用,但往往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尚無一個統一的自然資源分類系統。我們認為其中幾種主要的自然資源可以分類如下:
土地資源,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水面、城鎮用地和其他土地(如荒山荒地、海塗、冰川、永久積雪地、沙漠戈壁、冰山和石骨地、珊瑚礁等)。
淡水資源,可分為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水資源總量是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總補給量。
礦產資源,可分為能源礦產、黑色金屬礦產、有色金屬及貴金屬礦產,稀有金屬、稀土和分散元素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特種非金屬礦產、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產、地下水和地熱等。
海洋資源,可分為海洋生物資源、海底礦產資源、海水化學資源、海洋動力資源等。
植物資源,可分為森林資源、草場資源、栽培作物、中草葯資源等。
動物資源,可分為野生動物、家畜家禽、魚類資源等。
自然資源一般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自然屬性:
『貳』 自然資源包括哪幾大類
問題一:自然資源包括哪幾個方面? 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凡是自然物質見過人類的發現,被輸入生產過程,或直接進入消耗過程,變成有用途的,或能給人以舒適感,從而產生有價值的東西。 自然資源的分類 自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尺喚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自然資源可劃分為: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1)環境資源,如太陽光,地熱,空氣和天然水等。這類資源比較穩定,的利用而明顯減少。如能合理開采發展,精心保護,就能水續為人類利用。
2)生物資源,如動物、森林、草場等。這類資源人類使用之後可以通過本身的生產繁殖再生產出來,如能合理開發利用,科學經營管理,也能為人類水續利用。
3)土地資源,包括農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4)礦藏資源,包括能源、各種礦物等。它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其儲量有限,開發利用之後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從自然資源數量變化的角度分類:
1.耗竭性自然資源。它以一定量蘊藏在一定的地點,並且隨著人們的使用漸減少,直至最後消耗殆盡。礦藏資源就是一種典型的耗竭性自然資源。
2.穩定性自然資源。它具有固定性和數量穩定性的特徵。如土地資源。
3.流動性自然資源,也含困伏稱再生性資源。這種資源總是以一定的速率不斷再生,同時又以 一定的速率不斷消失,如陽光、水(水域資源除外)、森林等。
流動性自然資源又可以分為兩小類:一是恆定的流動性自然資源。它們在萊一時點的資源總員總是保持不變,如陽光資源和 水能資源等。二是變動的流動性自然資源。它們在某一時點的資源總星會由於人們的開發使 用而發生變化,如森林資源和水體資源等。
問題二:自然資源分為哪兩類? 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分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問題三:自然資源有哪些類型 自然資源可分為可再生資源和不可再生資源。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 自然資源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
自然資源可劃分為: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1)環境資源,如太陽光,地熱,空氣和天然水等。這類資源比較穩定,但利用而明顯減少。如能合理開采發展,精心保護,就能水續為人類利用。
2)生物資源,如動物、森林、草場等。這類資源人類使用之後可以通過本身的生產繁殖再生產出來,如能合理開發利用,科學經營管理,也能為人類水續利用。
3)土地資源,包括農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4)礦產資源,包括能源、各種礦物等。它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其儲量有限,開發利用之後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望採納~~~(*^__^*) 嘻嘻……
問題四:自然資源包括哪兩種類型 土地資源 中國土地資源有四個基本特點: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地區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一)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資源論,在面積位居世界前12位的國家中,中國居第11位。按利用類型區分的中國各類土地資源也都具有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 (二)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 中國地形、氣候十分復雜談攜,土地類型復雜多樣,為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0%多些。 (三)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 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由於中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各地歷史發展過程的特殊性,中國土地資源利用的情況極為復雜。例如,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漢民族多利用耕地種植高粱、玉米等雜糧,而朝鮮族則多種植水稻。山東的農民種植花生經驗豐富,產量較高,河南、湖北的農民則種植芝麻且收益較好。在相近的自然條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區就形成了全國性的桑蠶飼養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資源開發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土地的生產力水平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在同樣的亞熱帶山區,經營茶園、果園、經濟林木會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任憑林木自然生長,無計劃地加以砍伐,不僅經濟效益較低,而且還會使土地資源遭受破壞。 (四)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這里所說的分布不均,主要指兩個方面:其一,具體土地資源類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地區,草原資源多分布在內蒙古高原的東部等。其二,人均佔有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中國林地少,森林資源不足。可是,在東北林區力爭采育平衡的同時,西南林區卻面臨過熟林比重大、林木資源浪費的問題。中國廣闊的草原資源利用不充分,畜牧業生產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臨過度放牧、草場退化的問題。 水資源 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中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資源最多,人均徑流量約4000立方米。長江流域稍高於全國平均數,約為2300~2500立方米。海灤河流域是全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人均徑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的40%,而水資源只佔全國的6%左右。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狀況,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程度。 中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 *** 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中國幅員廣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植被種類豐富,分布錯綜復雜。在東部季風區,有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中、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亞熱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
問題五:自然資源包括哪幾種? 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撫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問題六:自然資源可分為哪三大類 生物資源(森林草原等)
礦產資源(金銀銅鐵礦)
水資源(這個不用舉例了吧)
但是不同的教科書略有不同~
問題七:自然資源可分為哪三大類,舉例 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資源和非可再生資源。
可再生資源主要有水資源、森林和草地資源、土地資源等。非可再生資源主要指礦產資源。
問題八:什麼叫自然資源,包括哪幾類,有何重要意義 可以按可更新資源和不可更新資源來分類。
意義:體現了資源的稀缺性,為保護資源提供了很大的支持。
問題九: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為哪兩大類? 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與不可再生兩大類。
『叄』 自然資源條件
一、地理位置與交通
研究區位於山東省東部,突出於渤海與黃海之中,北臨渤海,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遙相對峙,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隔海相望,南與江蘇省接壤(圖21)。地理坐標跨及東經118°30′~122°42′,北緯35°00′~38°00′。東西橫距364km,南北縱距368km,總面積54 370km2,佔全省國土總面積的33.77%,包括青島、煙台、威海、日照及濰坊、臨沂市人口密集區,共46個縣市(區)、1198個鄉鎮。該區為山東省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在山東省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圖2-1 研究區交通位置圖
區內交通便捷,現已形成以鐵路、公路為主體,海運、航空運輸為輔助的立體交通網路。鐵路干線主要有膠濟、蘭煙、膠新線等。青蘭(G22)、榮烏(G18)、瀋海(G15)、青銀(G20)、威青(S68)、煙海(S11)、榮濰(S16)等一大批高速公路現已建成通車,區內大部分國道與省道也已得到全面改造升級,基本實現所有鄉鎮通公路和發達地區村村通公路的交通建設目標。海運依託煙台港、青島港等重點大型港口,輔以一批小型港口的沿海港口群,架起連接全國主要港口和國際重要口岸的運輸橋梁。航空運輸以青島流亭機場、煙台萊山機場為中心,輔助威海大水泊機場、臨沂沐埠嶺機場等,構成航空運輸體系,航運可直達國內主要城市和日、韓等國。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路體系加快了本區城市化進程,有力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
二、地形與地貌
(一)地形地勢
本區地形復雜,中低山和丘陵佔65%,平原和盆地佔33%,河流和湖泊佔2%,地勢東高西低,南北兩側隆起,中間低凹。中低山主要分布在沂沭斷裂帶以西地區,海拔在500m以下,山地中散布著丘陵性盆地。丘陵主要分布在沂沭斷裂帶以東地區,地質構造上屬魯東隆起和膠南-威海造山帶,地貌上分三部分,北部和南部是丘陵,中部是平原。北部丘陵區東西向分布的個別山峰海拔700~800m,大部分丘陵海拔低於300m,被南北向河流切割,呈現寬谷緩丘的地貌特點;南部丘陵區在膠州灣以南,除五蓮山、小朱山、馬耳山、九仙山海拔在700m左右外,海拔500m以下的山峰大都集中於此,丘陵東西兩側受源短流急的河流切割,地形破碎。膠州灣以東為嶗山山地,山勢陡峻,河谷切割強烈,青島境內的嶗頂,海拔1133m,為本區最高峰。中部坳陷盆地上發育成以膠萊河流域為主體的平原,包括沉積層較薄的河流沖積平原、湖沼沉積平原和剝蝕準平原,北接萊州灣,南毗黃海,海拔高度在50m以下。
研究區三面環海,大陸海岸線北起膠萊河河口,南至日照市的綉針河口,全長約2200km,約佔全國海岸線的1/7。可分為岬灣相間的基岩海岸,泥質粉砂質海岸和基岩砂質海岸3種基本類型,其中以泥質、粉砂質海岸最為廣闊;淺海海底則有水下淺灘、現代水下三角洲及海沖蝕平原等。海岸線曲折,港灣眾多,灘塗廣闊,水質肥沃,沿海灘塗面積約2500km2,15m等深線以內水域面積約13 300km2,是多種水生物繁衍生息的場所。近海海域中散布著299個島嶼,岸線總長668.6km,總面積147km2,其中最大的是廟島群島中的南長山島,面積12km2。這些海島絕大多數距離大陸不超過20km,最遠的北隍城島,距陸地約65km。
(二)地貌類型
地貌是地殼表層長期遭受地質內營力構造運動和外營力風化剝蝕搬動沉積作用的結果,影響地貌形成的主導因素為新構造運動、岩石結構和外營力的物理、化學以及生物作用。按照地貌形態類型和成因特徵,調查區地貌可分為中山、低山、丘陵、山間平原、山前傾斜平原和微傾斜低平原6種形態組合類型(圖2-2)。
1.中山
中山分布於嶗山、沂山、昆嵛山區,面積約占調查區面積的1%,海拔大於900m,相對高度>500m,地面坡度一般在25°以上,地形切割強烈,切割深度100~200m。山體主要由鹼長花崗岩、正長花崗岩和古老變質岩組成,該區山高谷深,大部分為森林覆蓋,少部分基岩;並有燦爛的古文化遺跡,嶗山素有道教、佛教名山之稱,昆嵛山歷來有「仙山之祖」之稱,是全真教的發祥地。
圖2-2 地貌類型分布圖
2.低山
低山占研究區總面積的6%,主要分布於嶗山西、大澤山、大朱山、小朱山、五蓮山、煙台牙山、艾山,海拔500~1000m,相對高度200~500m,地面坡度為20°~25°,山嶺低緩、寬谷淺切,切割深度50~100m。山體主要由二長花崗岩、花崗質片麻岩、石英二長岩、閃長質片麻岩組成。低山區面積雖然較小,但仍然沒有很好的開發,適宜發展林業。
3.丘陵
丘陵為研究區主要地貌類型,占研究區面積的35%,主要分布在青島-五蓮斷裂帶以南,煙台、威海大部分地區,地形連綿起伏,山勢低緩,成土母岩主要為花崗岩、花崗質片麻岩、砂岩、礫岩、少量灰岩等。海拔200~500m,相對高度<200m,地面坡度一般在20°以下。丘陵區是金、銀、銅、鐵、大理岩、花崗岩等礦產資源的分布區,部分丘陵地帶含有較為豐富的地下水。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的地區,切割破碎,水土難以保持,一般不利於農作物種植,宜作為林地;而在丘陵區地勢緩和,殘坡積發育的地區,有機質N,P 等元素明顯不足,但Fe,Mn,Cu,Zn等微量元素豐富,適宜種植經濟類果木如蘋果、桃、梨、板栗、杏、花生等特色農作物;在低平地帶已耕作為土壤,種植了多種旱作物,如薯類、豆類、黃煙、玉米、小麥等。
4.山間平原
山間平原是研究區分布最廣泛的地貌類型,占研究區面積的36%。分布於莒縣南部、濰坊—高密及五龍河、大沽夾河、黃壘河、乳山河等河谷兩側的山間平原,海拔<300m,相對高度<100m,地面坡度<8°,剝蝕基岩以碎屑岩為主,表層有極薄的堆積物,多有1~2m的風化殘積物。分布在膠萊盆地大部分地區及大沽河、沂沭斷裂帶和大沽河、五龍河等河谷兩側的山間平原,地勢低窪,海拔一般在50m以下,土壤層較厚、土質肥沃,河渠交錯,灌溉便利,是小麥、玉米、豆類的主要產區。
5.山前傾斜平原
主要分布在臨朐—昌邑一帶,另外在萊州、招遠北部零星分布,占研究區面積的5%。它是由一系列山前洪積扇聯群而成,海拔<50m,相對高度<20m,地面坡度<5°。地勢低窪,潛水埋深較淺,又受窪地汛期積水的影響,土壤鹽漬化比較嚴重。
6.微傾斜低平原
總體呈條帶狀分布在沿海地帶,占研究區面積的17%。根據成因類型不同進一步分為剝蝕-海蝕平原、沖積-海積平原和海積平原3個二級地貌單元。剝蝕-海蝕平原主要分布在南部和東部沿海丘陵與海積平原之間,為丘陵與海積平原的過渡地帶,標高一般<10m,以堆積、風積砂層為主,生態環境脆弱,宜建海岸防護林。沖積-海積平原呈條帶狀分布在日照沿海地帶和昌邑北部,是沖積洪積平原和海積平原過渡地帶,地層結構為海陸交互相,標高一般<10m,以海積、風積砂層為主,農作物生長受到限制。海積平原分布在沿海一帶,地形平坦,地面標高在6m以下,微地貌形態主要有濱海低地、潮間帶,普遍形成鹽漬化或沼澤化,已有一部分圍墾養殖海產品,或闢建鹽場,從長遠看,是研究區待開發利用的地貌類型。
三、氣候與水文資源
(一)氣候資源
研究區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大氣環境的影響,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研究區延伸入海,又具有海洋氣候特點:空氣濕潤,雨量適中,溫度適宜,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1~14℃,1月份平均氣溫-4.5~-1.0℃,7月份氣溫多在24℃以上。春旱秋澇,晚秋多雨,年平均降水量為650~800mm,由東向西遞減,夏季佔全年降水量的60%~70%。全年無霜期為180~190 d。季風以東南風為主導風向,年平均風速為3.5~5.3m/s。沿海多霧,年平均有霧天氣160 d,主要集中在3~7月份,偶有寒潮、暴雨、台風等災害性天氣。研究區農業氣候資源豐富,光熱水組合條件較好,氣候地帶性差異較大,小氣候類型多樣,對農業發展具有多宜性、多熟性、多層性和多類型特點,從而為全省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有利的氣候條件。
(二)水資源
1.地下水資源
以地質、地貌、水文地質條件為基礎,結合地下水開采利用和農業有關水文地質問題,研究區水文地質區劃可劃分為4種類型。
1)鬆散岩類孔隙水:主要分布於山間沖積-洪積平原、山前沖積-洪積平原及濱海平原,含水層岩性主要以第四系河流相、砂礫石、礫卵石、砂為主,呈多層結構,總厚度一般<50m。地下水水化學類型一般為重碳酸-鈣、鎂水、重碳酸-鈣水為主,pH為6.5~8.5,礦化度一般<2500mg/L。區內主要存在承壓淡水局部過量開采、農業生產上的澇漬和局部缺水等問題。
2)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於低山丘陵區,按其地下水賦存條件、地層岩性及結構可細分為層狀岩類裂隙水和塊狀岩類裂隙水。層狀岩類裂隙水含水層岩性主要為板岩、千枚岩、石英砂岩、硅質岩、頁岩等,地下水主要賦存於風化裂隙帶及構造斷裂帶中,其富水性一般為中等至貧乏。水化學類型多為重碳酸鈣、重碳酸鎂、重碳酸鈉型,pH為6.4~8.4,礦化度一般為150~500mg/L。塊狀岩類裂隙水含水層岩性主要為花崗岩和二長花崗岩等,地下水賦存於風化裂隙及斷裂構造中,其富水性一般較差,水化學類型多為重碳酸鈉、重碳酸鈣、重碳酸鈉鎂型,pH為5.5~7.7,礦化度一般為50~1000mg/L。
3)碳酸鹽岩類裂隙岩溶水:主要分布於安丘—莒縣一帶。含水層岩性主要為寒武系、奧陶系灰岩、白雲岩。地下水主要賦存於岩溶裂隙中,其富水性一般為中等至豐富。水化學類型為重碳酸鈣或重碳酸鈣鎂型,pH為7.2~8.2,礦化度一般為200~1000mg/L。
4)碎屑岩類裂隙孔隙水:主要分布於沂沭斷裂帶、研究區南部山前地帶。含水層岩性主要為白堊系及侏羅系紫紅、磚紅色砂礫岩、礫岩。地下水主要賦存於裂隙、孔隙中,其富水性一般較差,局部受地質構造作用,富水性稍強。水化學類型多為重碳酸鈣鎂型,pH為6.9~8.3,礦化度一般為200~1500mg/L。
區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補給及農田灌溉用水入滲補給,排泄方式以人工開采及泉水排泄為主。地下水賦存與運移規律主要受地形地貌、地層岩性及構造控制。
2.地表水系及水資源
研究區河流眾多,河網發育,全區平均河網密度約0.47km/km2。全區共有大小河流約2000條,長度在100~500km之間的河流有7條,均為季風區雨源型,多為獨立入海的山溪性小河。徑流資源缺乏且分布不均,人均徑流量約370m3,分別為全國和世界人均佔有徑流量的13.7%和3.36%,沂沭河流域徑流量可達10.9L/s,少數河流僅3.25L/s。按水系分為沂沭河水系、膠萊河水系及沿海諸河水系。
3.水資源開采利用現狀及對策
研究區水庫、池塘等蓄水設施星羅棋布,與水利工程配套的灌溉工程也初具規模,地表水得到較充分合理的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也已進行了廣泛的開發利用。近年來,由於工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特別是位於沿海地帶的青島、煙台、威海對水資源的需求量將不斷增加,水資源供需矛盾日漸突出。今後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開發應統一管理,合理開發並注重開源節流,涵養水源,為子孫後代保護好珍貴有限的水資源。隨著我國引黃濟青和西水東調工程的實施,跨流域引水補源已成事實,對緩解本區水資源供需矛盾將發揮重要作用。
四、土地資源
(一)農業布局及發展現狀
研究區農產品資源種類繁多。一是資源種類多,僅植物資源就有100餘科,1000餘種,其中農作物20餘科,40餘種。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地瓜、大豆、穀子、高粱、小雜糧等;經濟作物主要有花生、棉花、黃煙、芝麻等;蔬菜主要有辣椒、大姜、大蒜、芋頭、大蔥等;干鮮果主要有蘋果、葡萄、桃、山楂、大棗、板栗、甜柿、櫻桃、草莓等。就動物資源而言,陸生動物主要有肉雞、蛋雞、肉牛、豬、羊、兔等。本區港灣眾多,灘塗廣闊,土質肥沃,餌料豐富,有多種水生物棲息繁衍,如鯛魚、黃魚、鱸魚、鮑魚、牡蠣、寨魚及對蝦、干貝、海參、螃蟹、海螺等。二是總量多,2009年,糧食總產達到1348.5萬t,蔬菜1992.5萬t,果品709.1萬t,與2006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三是名特優產品多,以眾多的地方名特優產品最負盛名,如煙台蘋果、萊陽梨、大澤山葡萄、日照茶等,都有較高的對外知名度,具備了一定的商品優勢。
區內6個地級市區域優勢農作物種類,面積和產量分別見表2-1。從表2-1可以看出,糧食作物是調查區農業種植中面積最大、分布最廣、產值最高的作物,主要為小麥和玉米,其次是花生。各地區農作物種植種類、種植面積及產量不同,小麥畝產濰坊市最高達398.13公斤/畝,其餘青島、煙台、日照、威海、臨沂分別為385.09,348.64,342.94,338.99,304.89公斤/畝;玉米畝產煙台市最高達475.77公斤/畝,其餘日照、青島、威海、濰坊、臨沂分別為447,439.77,436.11,407.01,405.69公斤/畝;煙台市蘋果種植面積最大(200.52萬畝),是其他地級市的5~11倍。
表2-1 研究區不同區域農作物種植面積及產量統計表
續表
(二)土地資源利用現狀
研究區土地總面積 54 370km2,但人均佔有面積僅 0.181hm2,略高於全省平均水平(0.17hm2/人),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78hm2)的1/4,遠低於全世界平均水平(2.24hm2/人),土地資源不足。人均土地佔有量的地區性差異和各類土地區域分布的不均一性,是本區土地利用現狀的主要特徵。
區內土地利用類型齊全,可分8個一級地類,23個二級地類。以一級類計,6個地級市土地利用現狀見表2-2。
表2-2 土地利用現狀表
耕地和林地是魯東地區土地利用的兩個主要類型,分別佔6個地級市土地總面積的80.43%與9.09%。耕地主要分布在河流的沖洪積平原、山前平原及廣大低丘陵地帶,調查區人多地少,耕地總面積8329.23萬hm2,人均佔有耕地面積1.24hm2,略高於山東人均耕地面積(1.21hm2,2010年),低於全國1.38hm2的平均水平,臨沂市人均耕地面積(0.98hm2)已逼近或低於聯合國糧農組織確定的0.8hm2警戒線,土地供需矛盾日趨尖銳。林地主要分布於低山區、高丘陵區及河漫灘地區的煙台、海陽-威海、平度北部、青島嶗山及五蓮一帶,主要是天然森林,沿海主要是人工種植的海堤防風林,丘陵區還有面積不大的苗圃,主要培育銀杏、楊、柳等。居民用地及工礦用地居第三,佔2.76%。研究區人口密度大,村莊眾多,城鎮規模大,另外位於低山丘陵區的金礦、鐵礦、石墨等多種礦山,也佔用大量的土地。園地居第四,佔2.50%,主要分布在煙台、平度北部、臨朐南部及青島嶗山的低丘陵坡地和河流中上游沖洪積平原區,主要以果園為主,種植蘋果、梨、桃、葡萄、櫻桃、山楂等。其餘交通建設用地、草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等4類土地僅占土地總面積的5.22%。
五、礦產資源
區內礦產資源豐富,已發現各類礦產(含亞礦種)89 余種,約佔全省已發現礦種的60%,其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24種,非金屬礦產57種,水氣礦產2種。已探明儲量(資源量)的礦產70餘種,佔全省已探明儲量礦產的86%,大、中、小型礦床及礦點947處,其中能源礦產25處,金屬礦產479處,非金屬礦產400處,水氣礦產43處,這些礦產多已被開采利用或正在開發中。主要能源礦產:煤、油頁岩、石油、地熱;黑色金屬:鐵、錳、鈦(金紅石);有色金屬:銅、鉛、鋅、鎢、鉬、鈷、鎳、鎂;貴金屬:金、銀;稀有金屬:稀土、鈹、鈮、釷鈾、銻;冶金輔助原料:石英砂岩、螢石、鑄型砂、熔劑白雲岩;化工原料礦產:磷、黃鐵礦、重晶石、紅柱石、硅石、蛇紋石、含鉀岩石、天然鹵水;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石墨、滑石、水泥石灰岩、水泥大理岩、水泥粘土、磚瓦粘土、膨潤土、鉀長石、透輝岩、飾面花崗岩、飾面大理岩、膨潤土、高嶺土、天然鹵水、沸石、珍珠岩、黑曜岩、蛭石、雲母、麥飯石、冰洲石;工藝美術礦產:硯石、水晶、藍寶石、木魚石;水氣礦產:飲用礦泉水、地熱溫泉等。
探明儲量位於全國前列的優勢礦產有:岩金、藍寶石和鋯英石保有資源儲量佔全國首位,菱鎂礦保有資源儲量佔全國第二位,鋁居全國第四位,滑石居全國第五位等。礦床成因類型多樣,主要有岩漿熱液型、火山岩型、接觸交代(矽卡岩)型、熱液(充填、交代)型、變質型、沉積型、偉晶岩型等。成礦時代主要為前寒武紀、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馬拉雅期。
『肆』 佛山街道辦和自然資源局哪個清閑
佛山街道辦清閑。
1、人流上。佛山街道辦的人流量很少,基本上很清閑。自然資源段行局的人流量很大,非常的繁忙。
2、工飢備作上。佛山街道辦的工作非常簡單,輕松處理。自然資源握肢嘩局的工作比較復雜,比較繁忙。
『伍』 自然資源的內含
自然資源的內含,隨時代而變化,隨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擴展。按自然資源的增殖性能,可分為: 生物資源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生物,包括動植物資源和微生物資源等。生物資源具有再生機能,如利用合理,並進行科學的撫育管理,不僅能生長不已,而且能按人類意志,進行繁殖更生;若不合理利用,不僅會引起其數量和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導致滅種。在生物資源信息欄目中,設有動物資源信息,植物資源信息,微生物資源信息,自然保護區與生物多樣性信息等子欄目。
植物資源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植物,包括陸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植物和一些珍稀頻危植物。植物資源既是人類所需的食物的主要來源,還能為人類提供各種纖維素和葯品、在人類生活、工業、農業和醫葯上具有廣泛的用途。
中國幅員廣闊,地形復雜,氣候多樣,植被種類豐富,分布錯綜復雜。在東部季風區,有熱帶雨林,熱帶季雨林,中、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亞熱帶落葉闊葉常綠闊葉混交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以及亞高山針葉林、溫帶森林草原等植被類型。在西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區,有乾草原、半荒漠草原灌叢、干荒漠草原灌叢、高原寒漠、高山草原草甸灌叢等植被類型。植物種類多,據統計,有種子植物300科、2980個屬、24600個種。其中被子植物2946屬(佔世界被子植物總屬的23.6%)。比較古老的植物,約佔世界總屬的62%。有些植物,如水杉、銀杏等,世界上其他地區現代已經絕滅,都是殘存於中國的「活化石」。種子植物兼有寒、溫、熱三帶的植物,種類比全歐洲多得多。此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栽培植物。從用途來說,有用材林木1000多種,葯用植物4000多種,果品植物300多種,纖維植物500多種,澱粉植物300多種,油脂植物600多種,蔬菜植物也不下80餘種,成為世界上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動物資源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動物,包括陸地、湖泊、海洋中的一般動物和一些珍稀頻危動物。動物資源既是人類所需的優良蛋白質的來源,還能為人類提供皮毛、畜力、纖維素和特種葯品、在人類生活、工業、農業和醫葯上具有廣泛的用途。
中國是世界上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據統計,全國陸棲脊椎動物約有2070種,佔世界陸棲脊椎動物的9.8%。其中鳥類1170多種、獸類400多種、兩棲類184種,分別佔世界同類動物的13.5%、11.3%和7.3%。在西起喜馬拉雅山—橫斷山北部—秦嶺山脈—伏牛山—淮河與長江間一線以北地區,以溫帶、寒溫帶動物群為主,屬古北界,線南地區以熱帶性動物為主,屬東洋界。其實,由於東部地區地勢平坦,西部橫斷山南北走向,兩界動物相互滲透混雜的現象比較明顯。
微生物資源是在當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人類可以利用與可能利用的以菌類為主的微生物,所提供的物質,在人類生活和工業、農業、醫葯諸方面能發揮特殊的作用。
★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國土資源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管轄的含領土、領海、領空、大陸架及專屬經濟區在內的資源(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其它社會經濟資源)的總稱;狹義國土資源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管轄范圍內的自然資源。國土資源具有整體性、區域性、有限性和變動性等特點。國土資源一般包含土地資源和礦產資源兩個方面。
土地資源是在目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被人類利用的土地,是一個由地形、氣候、土壤、植被、岩石和水文等因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也是人類過去和現在生產勞動的產物。因此,土地資源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是「財富之母」。土地資源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在我國較普遍的是採用地形分類和土地利用類型分類:
(1)按地形,土地資源可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這種分類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礎。一般而言,山地宜發展林牧業,平原、盆地宜發展耕作業。
(2)按土地利用類型,土地資源可分為已利用土地棗耕地、林地、草地、工礦交通居民點用地等;宜開發利用土地棗宜墾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澤灘塗水域等;暫時難利用土地棗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這種分類著眼於土地的開發、利用,著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評價已利用土地資源的方式、生產潛力,調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以及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方向途徑,查明目前暫不能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分布,探討今後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對深入挖掘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合理安排生產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學依據。
中國土地資源有四個基本特點 :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地區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一)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少
中國國土面積960萬平方公里,海域面積473萬平方公里。國土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按人均占土地資源論,在面積位居世界前12位的國家中,中國居第11位。按利用類型區分的中國各類土地資源也都具有絕對數量大、人均佔有量少的特點。
(二)類型復雜多樣,耕地比重小
中國地形、氣候十分復雜,土地類型復雜多樣,為農、林、牧、副、漁多種經營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但也要看到,有些土地類型難以開發利用。例如,中國沙質荒漠、戈壁合占國土總面積的12%以上,改造、利用的難度很大。而對中國農業生產至關重要的耕地,所佔的比重僅10%多些。
(三)利用情況復雜,生產力地區差異明顯
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由於中國自然條件的復雜性和各地歷史發展過程的特殊性,中國土地資源利用的情況極為復雜。例如,在廣闊的東北平原上,漢民族多利用耕地種植高粱、玉米等雜糧,而朝鮮族則多種植水稻。山東的農民種植花生經驗豐富,產量較高,河南、湖北的農民則種植芝麻且收益較好。在相近的自然條件下,太湖流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的部分地區就形成了全國性的桑蠶飼養中心等等。
不同的利用方式,土地資源開發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土地的生產力水平會有明顯差別。例如,在同樣的亞熱帶山區,經營茶園、果園、經濟林木會有較高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而任憑林木自然生長,無計劃地加以砍伐,不僅經濟效益較低,而且還會使土地資源遭受破壞。
(四)分布不均,保護和開發問題突出
這里所說的分布不均,主要指兩個方面:其一,具體土地資源類型分布不均。如有限的耕地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季風區的平原地區,草原資源多分布在內蒙古高原的東部等。其二,人均佔有土地資源分布不均。
不同地區的土地資源,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中國林地少,森林資源不足。可是,在東北林區力爭采育平衡的同時,西南林區卻面臨重大、林木資源浪費的問題。中國廣闊的草原資源利用不充分,畜牧業生產水平不高,然而,在局部草原又面臨過度放牧、草場退化的問題 。
礦產資源指經過地質成礦作用而形成的,埋藏於地下或出露於地表,並具有開發利用價值的礦物或有用元素的集合體。礦產資源屬於非可再生資源,其儲量是有限的。目前世界已知的礦產有160多種,其中80多種應用較廣泛。按其特點和用途,通常分為金屬礦產、非金屬礦產和能源礦產三大類。
中國幅員廣大,地質條件多樣,礦產資源豐富,礦產17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157種。其中鎢、銻、稀土、鉬、釩和鈦等的探明儲量居世界首位。煤、鐵、鉛鋅、銅、銀、汞、錫、鎳、磷灰石、石棉等的儲量均居世界前列。
中國礦產資源分布的主要特點是,地區分布不均勻。如鐵主要分布於遼寧、冀東和川西,西北很少;煤主要分布在華北、西北、東北和西南區,其中山西、內蒙古、新疆等省區最集中,而東南沿海各省則很少。這種分布不均勻的狀況,使一些礦產具有相當的集中,如鎢礦,在19個省區均有分布,儲量主要集中在湘東南、贛南、粵北、閩西和桂東—桂中,雖有利於大規模開采,但也給運輸帶來了很大壓力。為使分布不均的資源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使用,就需要加強交通運輸建設。 能源資源是在目前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可為人類提供的大量能量的物質和自然過程,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氣、風、流水、海流、波浪、草木燃料及太陽輻射、電力等。能源資源,不僅是人類的生產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也是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可持續發展關系極其密切。
1、按其形成和來源分類:
(1)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如:太陽能、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生物能等。
(2)來自地球內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熱能。
(3)天體引力能, 如:潮汐能。
2、按開發利用狀況分類:
(1)常規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
(2)新能源, 如:核能、地熱、海洋能、太陽能、早期、風能。
3、按屬性分類:
(1)可再生能源, 如:太陽能、地熱、水能、風能、生物能、海洋能。
(2)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核能。
4、按轉換傳遞過程分類:
(1)一次能源,直接來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氣、水能、風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氣、汽油、柴油、焦炭、煤氣、蒸汽、火電、水電、核電、太陽能發電、潮汐發電、波浪發電等。 水資源是自然界中可以流態、固態、氣態三態同時共存的一種資源,為在目前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可為人類利用和可能利用的的一部分水源,如淺層地下水、湖泊水、土壤水、大氣水和河川水等。
河流和湖泊是中國主要的淡水資源,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是中國的五大淡水湖。因此,河湖的分布、水量的大小,直接影響著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產。中國人均徑流量為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徑流量的24.7%。各大河的流域中,以珠江流域人均水資源最多,人均徑流量約4000立方米。長江流域稍高於全國平均數,約為2300~2500立方米。海灤河流域是全國水資源最緊張的地區,人均徑流量不足250立方米。
中國水資源的分布情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的分布卻是南少北多。比如,中國小麥、棉花的集中產區——華北平原,耕地面積約佔全國的40%,而水資源只佔全國的6%左右。水、土資源配合欠佳的狀況,進一步加劇了中國北方地區缺水的程度。
中國水能資源蘊藏量達6.8億千瓦,居世界第一位。70%分布在西南四省、市和西藏自治區,其中以長江水系為最多,其次為雅魯藏布江水系。黃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有較大的水能蘊藏量。目前,已開發利用的地區,集中在長江、黃河和珠江的上游。
『陸』 根據我國憲法的規定,礦藏,水流只能屬於國家所有對嗎
根據憲法規定,礦藏,水流等自然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可以依法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有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這些自然資源所有權屬於國家,私人只能有使用權。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遠遠低於保證精確度的最小流量,將導致無輸出(如渦街流量計)或輸出信號被當作小信號予以切除(如差壓式流量計),這對供方來說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對於一套具體的熱能計量設備,供需雙方往往根據流量測量范圍和能夠達到的范圍度,約定某一流量值為「約定下限流量」,而且約定若實際流量小於該約定值,按照下限收費流量收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計量檢定機構,或者授權其他單位的計量檢定機構,執行強制檢定和其他檢定、測試任務。執行前款規定的檢定、測試任務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顯示儀表中實現。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根據本地區的需要,建立社會公用計量標准器具,經上級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企業、事業單位根據需要,可以建立本單位使用的計量標准器具,其各項最高計量標准器具經有關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主持考核合格後使用。計量檢定工作應當按照經濟合理的原則,就地就近進行。計量檢定必須按照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進行。國家計量檢定系統表由國務院計量行政部門制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第九條 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自然資源,都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森林和山嶺、草原、荒地、灘塗除外。國家保障自然資源的合理利用,保護珍貴的動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用任何手段侵佔或者破壞自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