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數學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分類有哪些
數學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分類有哪些
資源,顧名思義,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教學資源指的是在學校教學過程中,支持教與學的所有資源,即一切可以被師生開發和利用的來在教與學中使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包括各種學習材料、媒體設備、教學環境以及人力資源等,具體表現為教科書、練習冊、活動手冊和作業本,也包括實驗和課堂演示時所使用的實物,還包括錄像、軟體、CD-ROM、網站、電子郵件、在線學習管理系統、計算機模擬軟體、網上討論BBS、網路教室、電教室、教師、輔導員等大量可利用的資源。本模塊中討論的主要是信息化教學資源,而且是一種狹義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它主要是指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各種數字化素材、課件、數字化教學材料、網路課程和各種認知、情感和交流工具……嚴格來說,信息化教學資源與信息化學習資源在概念內涵與外延上都有一些不同,但在本書中對教學資源與學習資源不作嚴格區分,即將它們看成同一概念。
根據《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徵求意見稿)》,目前常見的信息化資源主要包括9類,分別是:媒體素材(又包括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和動畫)、試題、試卷、課件與網路課件、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目錄索引和網路課程。另外,還可根據實際需求,增加其它類型的資源,如:電子圖書、工具軟體、認知工具和影片等(轉引自:余勝泉等,2005)。當然分類並不一定以此為標准,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角度和視野來區分各種信息化教學資源,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1)媒體素材: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可分為五大類: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
(2)試題庫:試題庫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某個學科題目的集合,是在數學模型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教育測量工具。
(3)試卷:試卷是用於進行多種類型測試的典型成套試題,這里的試卷是數字化的試卷。
(4)課件與網路課件:課件與網路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用於教育、教學的軟體,根據運行平台劃分,可分為網路版的課件和單機運行的課件,網路版的課件需要能在標准瀏覽器中運行,並且能通過網路教學環境被大家共享。單機運行的課件可通過網路下載後在本地計算機上運行。
(5)案例:案例是指由各種媒體元素組合表現的有現實指導意義和教學意義的代表性事件或現象,這里的案例也是數字化的案例。
(6)文獻資料:文獻資料是指有關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條例、規章制度,對重大事件的記錄、重要文章、書籍等,這些都是數字化的資料。
(7)常見問題解答:常見問題解答是針對某一具體領域最常出現的問題給出全面的解答。
(8)資源目錄索引:列出某一領域中相關的網路資源地址鏈接和非網路資源的索引。
(9)網路課程:網路課程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
我國目前正在實行的新課程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作支持,課程結構和課程內容的變革擴大了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需求並為之提供更大的應用空間。如果沒有適用的信息化教學資源,信息技術的先進技術潛力就將難以被充分發掘,勢必影響人們對信息技術作用的認識,進而阻礙現代教學觀念形成,影響教學方式的改革,信息技術的普及和遠程教育也就失去了意義。
信息化教學資源獲取的途徑有哪些
信息技術作為學習對象
信息技術作為演示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交流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個別輔導工具
信息技術提供資源環境
信息技術作為情境探究和發現學習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信息加工與知識建構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協作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研發工具
信息技術作為評價工具
計算機作為教學管理工具
如何保證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有效性
如何保證信息化教學資源應用的有效性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和新的教育理論教學模式的出現,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有力支持,具有其他教學手段無法比較的優勢,充當著更多的教與學的中介和角色,對於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信息技術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可以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教師工作強度。
保證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有效性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我認為要保證其應用的有效性就必須明確其應用原則:1、目標控制原則,2、內容符合原則,3、對象適應原則,4、最小代價原則,5、最優化原則,6、因材施教原則,等等。信息化教學資源能夠為教學方式的變革提供比較理想的支持環境,但並不是說信息技術就可以替代其他類型的教學資源,因而我們要選擇適合教學內容的多媒體課件等信息化資源來輔助教學,切勿只為了單純的花哨好玩而用課件,而且課件的選擇與製作都要符合教學目標,脫離教學目標的資源我們決不採用,這樣才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確保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有效性。
數學教學資源有哪些?
推薦幾個資源網站,如「蓮山課件網」、「新課標第一網」、「21世紀教育網」、「教師之家」等網站都有比較豐富的各類資源,希望能幫到你。
如何應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非線性特點
教學資源的非線性特點
教學的「基本」的要素,大體有三:一是學生;二是教師;三是課程資源(或稱之為「教學資源」、「教學內容」)。以前人們往往重視教師的講授,或者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殊不知無論教師的講授,還是學生的自主學習,其最終的效果取決於課程資源。
教學資源有哪些
課外自主學習的網上資源,包括:教學大綱、電子教案、教學課件、教學視頻、答疑解惑(重點、難點、熱點問題解答)、知識之窗(人物、事件等背景知識介紹)、 .
如何運用信息化教學資源的非線性特點
我認為,信息化教學,是以現代教學理念為指導,以信息技術為支持,應用現代教學方法的教學。在信息化教學中,要求觀念、組織、內容、模式、技術、評價、環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
簡述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應用帶來課堂教學的變化
使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生學習情境,豐富學習資源。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將豐富的學習資源融入課堂之中,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在現代化的情境中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使知識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在形成技能的同時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教育信息化建設教學資源包括哪些
教育信息資源是用於教育和教學過程的各種信息資源。它的開發和利用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關繫到教育信息化建設成敗的關鍵。教育信息資源可分為以教育信息載體為核心的教育軟體資源和以管理信息系統的基礎數據為核心的教育管理信息資源兩大類。其中教育軟體資源主要包括以多媒體素材、各類CAI課件、網路課程等為主的多媒體教育信息資源,以文獻資料查閱和檢索服務為主的圖書情報信息資源,以教育信息資源的生成、分析、處理、傳遞和利用為主的各種工具類資源以及浩如煙海的Inter資源等;教育管理信息資源主要是指為實施現代教育管理而建立的以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對象、教育資源及其支持服務體系為主要內容的各類資料庫資源等。
中職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和共享管理軟體
院校通
❷ 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有沒有什麼標准
有的。
除了教育部已經頒布的
《國家示範校數字化資源開發技術規范》、《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課件資源開發標准》、《中等職業教育數字化資源共享管理規定》、《中等職業學校校園網建設標准》等一系列制度之外,還要出台國家級、省級、校級的《數字化資源平台建設技術規范》、《職業教育各類數字化資源技術開發指南》、《數字化資源入庫評價標准》、《數字化資源建設評價獎勵辦法》等一系列的保障制度與建設標准。
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是一項重大的系統工程,由於涵蓋多個專業領域,涉及多種現代信息化技術,任何一所中等職業學校也無法獨立完成一個完整的專業體系教學資源的建設。
❸ 高校教育資源中台怎麼建設
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需要以下步驟:
第一步:確定建設目標和需求
確定建設的目標,明確需要整合哪些教育資源,以及這些資源的種類和數量。同時要分析用戶群體的需求,以及他們對教育資源的使用習慣和使用場景。
第二步:建設平台架構和技術選型
根據需求和目標,確定平台的架構和技術選型,包括資料庫、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同時要考慮平台的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
第三步:整合教育資源
將各種教育資源整合到平台上,包括教學視頻、課件、試題、案例、教材等。同時要建立標准化的數據結構和元數據,方便用戶搜索和使用。
第四步:開發平台功能
根據需求和用戶習慣,開發平台的各種功能,包括搜索、推薦、在線學習、作業提交、評估等。同時要考慮用戶體驗和界面設計。
第五步:推廣和使用
推廣平台,讓更多的人知道平台的存在和功能,吸引用戶使用平台。同時要提供培訓和支持,幫助用戶更好地使用平台。
第六步:持續優化和更新
根據用戶反饋和數據分析,不斷優化和更新平台的功能和內容,提高平台的質量和用戶滿意度。同時要關注教育行業的發展趨勢,不斷更新和拓展平台的內容和功能。
第七步:建立合作和共享機制
建立合作和共享機制,與其他高校和教育機構合作,共享教育資源,擴大平台的影響力和使用范圍。同時要建立開放的API介面,方便其他應用程序和平台與教育資源中台進行交互和集成。
第八步:加強安全和保護措施
加強安全和保護措施,保護用戶隱私和教育資源的安全。同時要建立許可權管理和審計機制,防止未經授權的訪問和惡意操作。同時要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准,保證平台的合法性和規范性。
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需要從目標和需求出發,通過整合資源、開發功能、推廣使用、優化更新、建立合作和共享機制、加強安全保護等方面進行全面規劃和實施。這不僅是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必要手段,也是推動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發展的重要舉措。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需要跨學科、跨部門的合作和協同。需要教育、信息技術、管理等多個領域的專業人才進行協同創新和共同推進。同時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項目管理和質量保障機制,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和高質量完成。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是高校教育信息化和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高校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必要手段。
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從目標和需求出發,通過整合資源、開發功能、毀衫推廣使用、優化更新、建立合作和共享機制、加強安全保護等方面進行全面規劃和實施,需要跨學科、跨部門的合作和協同,需要持續投入和維護。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有效運營,並為高校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提供堅實的技術基礎和支撐。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也需要考慮到未來的發展趨勢和變化,比如新興技術的應用、數字化教育的不斷創新等。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具備創新意識和應變能力,不斷更新和拓展平台的內容和功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教育行業和用戶需求。
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也需要充分考慮用戶體驗和用戶需求。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不僅僅是資源的整合和技術的應用,更重要的是要為用戶提供優質、方便、實用的服務和體驗。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關注用戶反饋和需求,通過數據分析和用戶研究等手段,不斷優化和改進平台的功能和體驗,提高用戶滿意度和使用效果。輪滾
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也需要注重開放性和共享性。在建設過程中,需要和其他高校和教育機構建立合作和共享機制,共同分享教育資源和技術成果,促進資源共享和開放式創新。同時,也需要注重知識臘余余產權和版權的保護,
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建設需要兼顧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技術、用戶體驗、合作共享等方面。只有在全面規劃、精細實施、持續投入和不斷創新的基礎上,才能實現高校教育資源中台的有效運營和優質服務,為高校教育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
❹ 規范化幼兒園建設實施方案
規范化幼兒園建設實施方案1
園本教研的制度建設是幼兒園教育改革的需要。園本教研製度建設項目是為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協調發展,推進《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實施而確立的。建立和完善以園本教研製度,是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提高教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舉措。我園將本著因地制宜、有效合作、共同研究的組織方式展開我園的園本教研製度建設活動。具體實施方案如下:
一、成立園本教研領導小組,確定教研班級和教研人員。
我園現有幼兒教學班7個,200餘名幼兒;在崗教職工13人。其中,幼教專業教師4人。為了確保教研活動的順利開展和活動質量,首先成立園本教研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組員:
教研班級:全園各班級
教研人員:全園教職工
二、統一和提高認識。
召集全園教師召開啟動會議,認真學習和思考有關園本教研活動的內容和要求,幫助大家進一步理清思緒,理解項目的意義、背景和開展的思路,明確作為行動研究的本項目的特點。使大家認識到:園本教研製度建設和建設將通過解決園長、教師關心的共同性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改善,並推動幼兒園向著學習型組織的方向發展。項目的重點是在於幫助幼兒園建立一個幫助教師解決問題的教研機制,而不是要搞教研評估制度,把教研系統進行調整,把教研與項目對立起來。同時,以園為本的教研製度建設也不是幼兒園搞園本課程,也不是把幼兒園建成特色園或是開發幼兒園園本課程或者支持幼兒園搞課題和科研。
讓每位教師將「了解幼兒」作為專業素質的基本,認識到「了解幼兒」是幼兒教育每一個環節的基礎;讓每位教師將「與幼兒有效互動」作為專業素質的核心,認識到提高師幼互動的質量是創造高質量幼兒教育最本質的環節;讓每位教師將「教學研究」作為專業素質的重要內容,認識到「教學研究」是提高幼兒園教學質量和教師教學能力、發揮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的重要環節;引導每位教師將終身學習作為自身專業發展和自我人生發展的途徑,讓教師明確自身專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了解教師專業發展的階段、特點,途徑與方法,學會符合自身實際的發展規劃,正確處理工作、生活中的問題和困難。
通過開展園本教研,可以進一步鞏固教師的職業道德,鞏固教師專業思想,使教師掌握必備的教育技能,樹立現代教育觀念,熟悉有關教育法規,不斷提高科學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研究能力,更新知識,提高執教水平。使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兒童觀、游戲觀,不斷完善幼兒教師的知識、能力結構,提高其實施幼兒教育教學能力,以促進教專業成長。
三、研定園本教研項目
要求教師在平時的保教工作中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討論研究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同時,幫助各班級教師根據本班實際確定園本教研課題項目進行深層次研究,找出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四、完善教研製度,定期召開教研活動,保證教研效果。
教研組長要定期開展教研活動,定期交流總結教研工作,讓各教師認真制定教研工作計劃,明確研究什麼、誰來組織、誰來開展,並定期總結一段時間的教研成果及其存在的問題,要做好教研記錄。項目的研究要結合教師的教學、進修、研究去做、學、研一體化。同時制定一系列教研製度,督促和指導全園教師通過自己創造性和研究性的工作,來保證教研效果,促進教師發展、兒童發展和幼兒園發展。
另外,指導和鼓勵理論聯系實際形成書面文字,並通過網路、與其他幼兒園教師的相互交流、研討等活動來提高教研效果。
五、聘請本縣具有專業化水平的人員來園指導教研工作,保證園本教研的主導方向。
園本教研小組要保證堅持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精神開展園本教研,要按照幼兒的需要和發展規律來開展園本教研。我園根據本園教研項目選具有專業化水平的人員來指導具體的園本教研活動,從而提高教研質量和理論性的指導。
六 、搞好師資培訓。
利用節假日對教職工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
規范化幼兒園建設實施方案2
為深入貫徹全國、全省及阜陽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精神,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和全國教育信息化電視電話會議工作部署,加快推進太和縣教育信息化建設,結合省、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以及關集鎮中心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規劃,加快推進信息化建設,結合我園,特製訂《關集幼兒園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進程。整體推進素質教育,為幼兒的綜合素質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為我園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二、總體目標
使我園共享優質數字教育資源,促進幼兒教育的發展;培養幼兒初步感知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快農村幼兒適應並融入現代化社會的腳步,拉近農村兒童與城市兒童之間的物質領域與精神領域之間的距離。到20xx年,我園教育信息化整體建設水平將邁進全鎮前列,充分體現教育信息化對我園幼兒教育發展的支撐與引領作用。
1、加快「三通兩平台」(三通: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兩平台: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基本建成網路、資源和服務全覆蓋的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務體系。
2、加強幼兒園信息化應用與管理,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個學科的深度融合。建設為教育信息化試點校和示範校,促進信息化教學應用能力全面提升。
三、教育信息化建設目標
(一)教育信息化建設階段性目標及任務
為了穩步推進我園教育信息化建設,按照前瞻性、實用性、可擴展性、規范性和我園實際情況,對教育信息化逐年進行分級建設。
1、工程建設進度
為使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在「教育強縣」創建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從20xx年秋季開學起,到20xx年暑假間,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目標作如下分解。
從本方案制定至20xx年暑期是工程第一階段,為實施探索階段。結合我園實際情況,目標達到或接近C級學校標准。
20xx年秋季開學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二階段,努力實現B級教育信息化學校標准。
20xx年秋季開學至20xx年暑假是工程第三階段,為完善升級階段。根據我園具體情況,進一步升級,把幼兒管理、教師考勤、資源管理等全方位納入教育信息化建設范疇,打造智能化校園。根據幼兒園的發展情況,向高一級教育信息化標准升級。
(二)加快優質教育資源庫和共享平台建設
加強教育資源庫和關集幼兒園教育資源共享平台建設,積極完善幼兒園配置急需的教學資源;積極開發具有幼兒園特色的優質教學資源。
目標:
1、配合中心校教育資源平台建設,參與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2、每年要開發我園優質教學資源,完成3節以上課例的學科審查、拍攝、製作和向中心校推薦上報工作。
具體措施:
1、我園積極配合中心校建立優質教育資源庫(資源網)。
2、教師製作的課件要及時上傳到中心校信息處。
(三)、網路工程建設
目標:到20xx年底完成我園互聯網寬頻升級。
四、信息化人力資源的培訓
建立教育信息化人才隊伍的培養機制。加大引進與培訓的力度,
建立具有信息化素養的領導班子隊伍、專業能力強的技術骨幹隊伍。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學科帶頭人的培養,調動我園信息技術教師和網路管理員的積極性。
(一)信息化的領導班子隊伍培訓
目標: 積極參與中心校組織的信息化管理及辦公自動化培訓。
(二)教育技術能力骨幹隊伍培訓
積極參加中心校開展的各級各類信息化培訓。通過三年培訓,我園達到縣、鎮級教育技術能力骨幹教師1人。
(三)電教管理員隊伍培訓
每年參與一期電教管理員培訓,使我園電教管理員達到1人。
(四)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根據皖教秘〔20xx〕489號《安徽省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施方案》要求,實現我園教師現代信息技術「人人會」的目標。建立幼兒園信息技術教師包園的技術支持服務體系。
具體措施:
1、培訓任務。20xx年培訓1人以上的學科教師,培訓合格率達95%以上(下同);20xx年培訓學科教師人數達4人以上;20xx年達5人以上;20xx年完成全部培訓任務。
2、培訓年度計劃。20xx年1人,20xx年4,20xx年4,20xx年3人,總計12人。
3、校本學科教師培訓。按照《安徽省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施方案》要求,制定校本培訓計劃,合理規劃培訓安排。
五、信息化應用推進
(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幼兒園進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形成新技術、新媒體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案例,推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成功經驗。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觀課評課、專題討論、專題報告等研修活動,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說課標、說教材、說課、評選應用新星等研修活動。
(三)學校管理信息化
實現無紙化辦公,提高工作效率,樹立學校形象。
六、推進策略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推進原則
在推進過程中,要堅持「以班帶園、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開展幼兒園的各項應用實驗。幼兒園則要遵循「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進一步制定推進工作計劃。
規范化幼兒園建設實施方案3
一、課題的提出。
新課程以素質教育為導向,其中對未來人才的創新精神培養已提到了一個重要的位置。《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綜合利用各種環境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綱要》同時指出:「教師的態度和管理方式應有助於形成安全、溫馨的心理環境;言行舉止應成為幼兒學習的良好榜樣」,教師應「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為使《綱要》精神真正貫徹落實到我們的幼教工作中,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我園已將環境教育整合在幼兒活動中,班級更是以環境創設為主,開展了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經驗提升,能力養成為主的區域活動。但我在觀察了整個幼兒園環境創設和區域活動特色時發現整個環境缺少整合性。
主要體現在:
1、班級環境整體布局不夠協調,體現在各區域活動環境建設的布局和協調美及空間布局上。
2、年齡段的銜接差,班級都注意了自己班級孩子特點,想到適合本班年齡特點的活動,但在實施時教師耗費精力較大,一是環境布置上,二是幼兒能力上,主要原因我覺得是積累差。
3、資源的可持續性差,作為幼兒區域活動教師選用的活動都是源於幼兒生活,以游戲活動為主幫助幼兒形成豐富的生活經驗,提升幼兒多方面能力為主的。但教師在開展活動時多以一次性活動投入為主,忽略了幼兒思維空間的開創和資源的可持續性利用。個人認為區域活動的環境建設應該在教師和幼兒的共同探究中不斷創新填充的,不能一次累壞了,下次沒了激情。
4、幼兒集體游戲環境空間開創少。看到這些狀況為了能讓幼兒園環境建設更有效合理的.對幼兒發揮作用,並能合理利舊利廢節約資源,為幼兒開設快樂游戲,豐富知識,提升能力的環境建設特提出此課題。
二、課題實施的目標:
1、結合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幫助教師了解環境建設的內容選擇與布置方法。
2、形成幾個區域環境建設體系,讓環境建設有利於幾個年齡段的同時開展,解決資源的消耗問題及幼兒能力養成問題。
3、合理利用幼兒園空間,利舊利廢構建幼兒園環境,讓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提升能力,快樂游戲的樂園。
4、打造獨特可行的幼兒園環境建設模式,並成體系,推廣實用,為幼兒園環境建設提供可行性的成功經驗做參考。
三、實施方法:
成立課題小組,確立研究主題方向,以班級為單位探究實施,記錄研究內容、過程再進行整合選擇,在實踐中探究。
四、探究的內容:
1、走廊文化:走廊區域的合理利用和建設、家園聯系區域的合理布置、幼兒作品的藝術再現、低高空作品的合理布局搭配等。
2、室內區域活動的選擇、設置、建設。
3、幼兒園室外環境建設的空間利用、材料利用及對幼兒能力發展的幫助。
規范化幼兒園建設實施方案4
為進一步加強我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廣大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增強教師的使命感,以縣教育局開展的「回歸責任,增強教師使命感」為主題的師德教育活動為主旋律,切實做好師德師風建設工作,現將我園的有關活動安排如下:
一、 指導思想
以「辦人民滿意幼兒園、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宗旨,深入開展「回歸責任,增強使命」師德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弘揚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水平,著力解決師德建設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二、 目標任務
認真學習貫徹《教師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貫徹落實望都縣教育局關於開展「回歸責任,增強使命」師德主題教育活動的意見精神,進一步增強教師熱愛教育,熱愛幼兒園,熱愛幼兒,依法執教,自覺履行教書育人的神聖職責。
三、實施步驟
(一)全面啟動階段(8月27日——9月30日)
1、健全組織機構,幼兒園成立以園長為組長的師德師風建設領導小組,召開動員大會。
2、組織教職工學習《教師法》、《義務教育法》、《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等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
3、進行專題講座,學習先進事跡。
4、組織教職工進行師德師風大討論,開展自查自糾整改活動。
附:教職工反思整改內容及標准
①思想方面有沒有違背教育方針、政策,散布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言論;有沒有隻顧個人得失,不顧全大局,或只教書不育人的思想。
②工作方面有沒有敷衍塞責、馬虎從教,不備課,不批改作業,上班炒股,從事第二職業等行為;有沒有拒不接受學校正常工作安排,消極怠工,甚至擅自脫崗行為;有沒有不愛學習,不鑽研業務,將他人的成果據為己有用於晉職晉級的行為;有沒有諷刺、挖苦學生,歧視差生,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行為。
③行為方面有沒有家教,向學生、家長推銷教輔資料,接受或索要學生、家長財物等以教謀私的行為。
④學校要認真查找是否有強制學生收費補課,利用學校食堂、小賣部謀取小集體利益等辦學行為不規范的問題。
(二)貫徹落實階段(10月1日——11月31日)
1、開展師德承諾活動。與教師簽訂《教師師德師風承諾書》,進一步提升教師依法治教的責任意識。
2、圍繞「回歸責任,增強教師使命感」這個主題,開展演講比賽和徵文活動。
3、關注教師心理健康,提高教師「幸福」指數。
4、繼續開展教師師德考核工作,建立和完善師德建設的長效機制。
(三)總結評價階段(12月1日——12月20日)
1、結合學習新八德和有關文件,開展學習交流活動。
2、按要求及時開展自查自糾和自評。
四、活動要求
1、組織教師集中學習和大討論等各項活動,要有學習、有講座、有記錄、有體會。
2、集中學習至少要安排4次以上,每個教職工讀書筆記不少於4篇,學習心得不少於2篇。
規范化幼兒園建設實施方案5
一、背景
如果把班級比作容器的話,那麼學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會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樣。把班級還給學生,讓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構建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是本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舉措。班級文化自覺或不自覺地通過一定的形式融會到班級集體同學的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形成一種良好的自覺的行為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行為。一直以來我校秉承著區里小班化建設的精神,版班級文化建設作為其中一項主要內容,來營造濃厚的班級人文氣氛,努力創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既能體現時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級文化體系,建設富有特色的和諧班級。
二、總體目標
班級文化建設的目標是讓班集體成為具有鮮明文化特色、濃郁文化氛圍、優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組織。以優秀的班級文化凝聚人心、規范言行、引導成長、促進發展。讓班級充滿青春活力,充滿人情味,充滿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文化氛圍,讓班級成為每一個學生溫暖的家是我們班一個努力方向。
三、班級文化建設基本條件
1、班級整體面貌好。比如大課間的廣播操的集隊、進場、做操、退場的精神面貌。學生平時上課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
2、班級日常管理較好。班級每個小朋友都能自己約束自己,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衛生整潔,無人亂丟垃圾;桌椅、講台、牆壁無亂畫跡象。
3、班級有讀書角和一定量的書刊,學生讀書氣氛濃;
4、班級文化主題鮮明有特色,受大多數學生喜歡,可持續發展。
四、基本原則
室內布置應本著清新、簡潔、明快、教育性強的原則進行,學生課余文化活動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根據學校實際,結合時代特點和形勢需要,發揮班級文化建設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和整體素質。創新班級文化建設的途徑和方法,豐富班級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在傳統中挖掘新意,使班級文化融合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體現出集體個性,為班集體注入生機和活力,避免形式主義,避免應付了事。
五、班級建設工作歷程以及未來設想
(一)准備與設想
1、選擇班級文化特色
新生入學後,要根據班內學生的特長、興趣、愛好、經歷,班主任的優勢等,師生討論,確定本班文化特色。本班這些學生剛剛從學前班升入一年級,在行為習慣方面的約束力還不強。而且有少數學生在行為習慣方面是一片空白。第一學期中最大的任務是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方面的養成教育,從平時的點點滴滴做起,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班級中少數學生的行為習慣較差,需要及時糾正,使其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
2、制定班級文化建設目標
圍繞班級文化特色,師生共同制定一個目標作為指導日後開展各項活動的依據,使班級文化建設能按照一定的方式循序漸進地進行。由於我們的學生構成是城市和外來務工子女各半,「多動、懶散、自私」的特徵明顯,於是,「提升和完善學生的風度氣質」作為班級文化建設的特色,制定了這樣的活動目標:始終把「學會學習,學會做人」作為班級活動的主線,著重培養了學生尊重人、關心人、與人為伴、和睦共處的優秀品質,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充分醞釀,精心設計團體活動。
通過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從中不斷顯現特定的文化價值,使班級成員在參與活動中受到陶冶和熏染,才能促使其在認識、情感和行動上逐漸趨同於班級文化的預定文化價值,從而達到形成穩定的團體文化的目標。因此在設計班級文化團體活動時要注意全員性和活潑性,即全體同學都樂於參加,勤於參加。既提高了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有利地推動了班級品質的形成。
(二)實施細則
1、靜態文化建設。
幽雅的班級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包括桌椅的擺放,牆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實際上就是一種靜態文化。學生觸景生情,因美生愛,提高班級凝聚力。建設健康高雅的班級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生活的興趣,從而熱愛生活、熱愛文化學習,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
主要措施:
①布置好教室衛生角。要求:用具歸類擺放,整齊,垃圾分類存放,貼環保標語。
②用好「班務公開欄」,主要用於張貼學生守則、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等內容。
③清理學生課桌,盡量做到統一、整齊、整潔。
④在課桌指定位置貼上「自我激勵卡」,內容包括:姓名,愛好,理想,喜歡的名言,班主任寄語。
⑤教室門口設計好本班展示牌。要能夠體現班級特色、個性。由學生設計班名、班訓、班風,定期徵集作文、美術、書法作品,在班上展示。
⑥後牆設計黑板。板報作為班級內部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既得到知識的熏陶,又培養實踐能力。板報的內容要富有新意,定期更換,並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形式上力求簡潔、明快、富有時代感,並注意與學科及生活相結合。板報下面懸掛具有本班特色的好習慣存摺。
⑦教室後黑板的左邊可以貼些學生的自創「名言」,理想宣示,或貼些鼓勵性或關切性話語等,力求內容豐富,風格活潑,展示個性,定期更換。
⑧教室後黑板的右邊牆壁可貼學生的書法和美術作品,鼓勵學生,也能增添班級文化氣息。
⑨在班級後面設立「讀書角」,放置一些小學生讀物和報紙、雜志等。來源可以自訂、班訂、教師提供、學生捐獻等方式。
⑩教室的東面牆設置心願牆、快樂的成長欄目。
2、動態文化建設
與靜態文化相對應,動態文化是指緊緊圍繞教育教學工作而適時開展的各項主題活動。措施主要有:
① 課堂文化是班級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首先必須讓學生熱愛文化學習,經常參與文化活動。
②上好每周的班會課。完成學校的要求,然後根據班級實際情況安排班會主題。如:「我的人生設計」、「文明與素質」、「勤學與巧學」、「我贊賞,我希望」、「健康心理,美好人生」、「讓友誼之樹茁壯成長」等。
③上好「校本科」,養成讀書習慣,學會與他人交流,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能力。
④分組學習,互相促進,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⑤每周利用一節自習課搞好兩個活動,可以這樣設計:單周是「炫出自我」才藝展示活動;雙周是「讀書會」活動。
⑥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文藝、美術等課外興趣小組活動,活躍班級氛圍,促使學生全面發展。
⑦編輯班級學生優秀作品集,爭取一學期一本。
(三)操作說明
①讓學生自己動手。各班學生自己參與設計與布置,如黑板報的主題誕生於班級學生集體的智慧;板報的題材來自於學生關心的話題。參與的形式也多種多樣,如與班級小崗位結合進行包崗到位的,將學生自由組合形成幾組進行輪換。
②讓學生自己講解。讓每一個設計都會說話,讓學生懂得所說之話的含義,引導學生自主介紹。隨後,我們將進一步明確講解的要求,如明確欄目內容所包含的內容、作用;能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概括介紹;知道作品來歷與作者意圖;通過介紹,提高自己的觀察能力與表達能力,增進對集體的熱愛與同學的友愛。
③讓學生自己評比。一個優秀的班集體,離不開良好班級文化氛圍的熏陶。班級在布置過程中組織本班學生進行評比,鼓勵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班級工作中。我們還將組織各班參觀交流,研討借鑒各班的經驗。使班級管理和活動始終沿著既定的方向前進,持之以恆,就會強化管理效果,良好的班風、學風的形成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六、預期達到的效果
俗話說:「環境造就人。」一個班級的文化環境對於學生的熏陶是潛移默化的,對學生的成長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實踐證明,生動、活潑富有人文氣息的班級文化氛圍能使師生心情愉快;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主動、健康地成長。加強「立體化」班級文化建設,把教育思想滲透於整個文化環境,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使學生在良好的班級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
新課程「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的教育理念要求構建適合課程改革的個性化的班級文化。相信在新課程時代的班級管理中,構建個性化的班級文化,集體本身一定可以成為一種最有效的德育課程資源,讓集體的能量溫馨地輻射每一個個體,最終走上「教是為了不教」的良性循環。
❺ 遠程網路教育課程學習都提供哪些資源如何獲取
網路遠程教育的教育資源包含電子媒介教育資源和紙介教材內容兩類。電子媒介教育資源能通過通訊衛星、電信網和互聯網或是光碟等傳送,主要以聲頻、視頻和計算機多媒體、網頁頁面等形式展現。通過網路老師可以隨時填補和升級教學內容和教育資源。在網路實踐教學中,老師學生在網路上互動的教學資源網路資源是師生交流PK、共同創造的一種在網上教學中行之有效的電子媒介教育資源。
並可通過共享網路世界各國別的大學的優質資源,實行多種多樣新聞媒體技術相結合、多種多樣教學方式如遠程式控制制與面授班、獨立學習與協作學習等相結合的復合型學習方式。我國十分重視和支持這類具備明顯優勢的教育模式。網路遠程教育已成為人們接納繼續再教育和開展終身學習的關鍵方式,變成搭建終身教育體系和學習型社會的基礎導量。
❻ 網路教育資源管理的建設
網路教育資源管理的建設
論文關鍵詞: 教育資源管理建設;教育信息化;教育網;教學信息資源
論文摘滑余要: 伴隨網路教育的發展,教育資源管理建設方面的研究越來越成為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設計步驟、制度保證等五方面對教育資源管理建設提出一些具體實施的思路與建議。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路已深入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對於推動經濟增長、促進社會進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教育信息化的飛速發展,更是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網路在各級教育系統的廣泛建立,為教學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硬體基礎,然而許多單位建立起來的教育網由於缺乏教學信息資源,而難以發揮在教學與科研中應有的作用與效益,造成設備的大量閑置與浪費。教育資源管理具有網際網路上資源管理無法替代的作用,建設適合教育教學實際需要的資源管理是教育系統網建的一個重要內容。在商品化的資源管理無法提供個性的教育資源的情況下,資源管理建設在教育系統網建中是一乎搜個重要的教育資源工程。本文試就教育系統網建資源管理的分類內容、技術要求、設計步驟、建設方案、制度保證等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討。
1 教育資源管理建設的分類
根據我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教育資源管理建設可以分為八類:媒體素材、試題庫、課件與網路課件、案例、文獻資料、常見問題解答、資源目錄索引、網路課程。
媒體素材包括文本素材、圖形素材、音頻素材、視頻素材、動畫素材5種,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
試題庫是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某個學科題目的集合,遵循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
課件與網路課件是根據運行平台劃分的,可分為單機運行與網路版的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用於教育、教學的軟體。
案例是指由各種媒體元素組合表現的,有教學意義與現實指導意義的代表性現象及事件。
文獻資料是有關對重大事件的記錄,以及政策、法規、條例、規章制度等方面的記錄。
就某一具體領域最常出現的問題給出全面的解答,稱為常見問題解答。
排列出某一領域中相關的非網路資源的索引與網路資源地址鏈接,稱為資源目錄索引。
以網路表現的某些門科的教學內容,稱為網路課程,包括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
2 教育資源管理建設的要求
以知識點為基礎的,按一定檢索和分類規則組織的素材資料,稱為素材資料庫,包括圖形、表格、文字、聲音、動畫、視頻等多維信息的集合。從公開發行的網路教育資源站點與素材庫光碟中,整理和篩選出教學中需要的素材,直接將它們收集到素材資源庫。並且通過一些軟體處理,把現成的教學軟體、數字視頻等光碟材料中有用的部分,還原成可以再使用的獨立積件,收集到素材資源庫。
1)媒體素材的要求有文本素材要求、圖形/圖像的要求、音頻素材的要求、視頻素材的要求和動畫素材的要求。
2)試題庫要求可以和遠程教學管理系統通訊,可以在不同的遠程教學管理系統中運行,應具備對試題的歲讓歷自動屬性值校正、刪除、修改查詢、組卷、批量錄入、統計、分析等功能。
3)課件要求可以和遠程教學管理系統通訊,可以在不同的遠程教學管理系統中運行。課件中的有關媒體素材,必須符合媒體素材的要求。
4)案例必須以HTML網頁出現。
5)文獻資料要求適合文本素材的技術要求,也可是由某個機構正式發布的文件,但必須有實際的參考價值。
6)常見問題解答要求必須符合媒體素材庫的要求。問題要具有典型性、普遍性和實際參考價值。
7)資料目錄索引要求所提供的網址鏈接應沒有中斷,而且被索引的資源具有確實的來源。
8)網路課程要求正確鏈接,而且能進行適時的更新。
3 教育資源管理建設的設計
教育資源管理不是資源的簡單集合,依據信息資源自身的性質,需以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通過周密的設計而開發出的復雜性系統。教育資源管理應該具備以下功能:能夠進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檢索;教育工作者可以自行添加資源;資源種類齊全、科學;要有一定的`許可權設置;系統維護簡單。以本單位擬建的資源管理為例,主要包括下面一些模塊。
3.1 資源管理模塊
這一模塊具備的功能主要包括:1)允許在線教育工作人員進行單個或多個資源的上載;2)注冊用戶可以下載免費的資源;3)審核管理員評審,確定上載的資源是否發布;4)用戶輸入關鍵字查詢相應的資源。
3.2 系統管理模塊
1)資源庫系統的初始化;2)用戶訪問本資源管理系統的數量的控制;3)使用防火牆等措施以保證系統不受病毒的攻擊;4)提供可擴展的介面,順利實現系統的自身完善和功能升級。
3.3 用戶管理模塊
不同用戶賦予各自的許可權,教育資源庫有其特定的用戶群,一般可以包括學生、教師、資源審核員、系統管理員和遊客,如有特殊的需求,還可視具體情況而變動。
1)對於資源審核員來說,可根據管理員分配的許可權,負責對相應學科下的資源進行管理與審核。
2)對於教師來說,主要負責對某一特定學科的資源進行管理,包括查詢、使用、上載、瀏覽和審核該學科的資源。
3)對於學生來說,他們可以任意查詢、瀏覽、下載與上載信息庫中的資源。
4)對於遊客來說,可以瀏覽、查詢和上載資源。
由於資源管理建設是一個資料庫結構不斷完善和各種資源逐漸增加的過程,那麼必然要經常對資源庫進行維護與修改,所以選擇一個合適的伺服器平台和資料庫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
4 教育資源管理建設的來源
教育資源管理建設中的教育資源主要來源於網際網路、各類教育光碟、電教資料和教育軟體等幾個方面。
1)網上眾多的教育網站是教育資源管理建設中重要的資源來源。尤其是有些教學學科類的教師個人網站,在某一門學科的資料方面收集得比較全面,教案、教學資源與課件都有。這些網站對教學資源都進行了整理和分類,將這些資源導入資源庫比較方便。可以將這些網站的有關資源下載,然後加入資源庫中。
2)各出版社出版的各類教育光碟屬於正式電子出版物,品種較多,比如教育論文、多媒體課件等多有涉及,而且比較權威。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學校實際情況的教育光碟,將其中的資源導入資源庫。
3)教學管理軟體與輔助教學軟體,這兩大類構成教育軟體,至於其中的一些資料性軟體可以將它們的教育資料導入資源管理建設之中。比如,有一個英漢詞典類的教育軟體,其數據是保存在文本文件中的,那麼,將文本文件轉換成資源庫的資料庫格式,這樣就可以導入資源庫了。
5 教育資源管理建設的保證
1)教育資源管理建設必須有專門的管理班子。管理人員要分類管理資源並按一定的規則進行,還要進行資料的電子化轉換工作,定期定時更新與維護,從網上搜索和下載更新的信息資源。
2)按專題建立網站,以Web教材形式對專題研究方法進行指導。
3)建立起一個以教育網網站搜索為主的參考資料查詢與收集系統,提高信息的加工收集能力,有效地整合網路資源,形成快速高效的專題資料庫。
4)網羅各種人才,包括美術設計、程序開發以及各學科的專家骨幹,成立一個開發小組,共同研究、探討網路教育資源管理的建設,這樣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完善、幫助和要求教育者認識到網路信息資源的特點和組織方式,依靠網路來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的方法與途徑等,讓他們踴躍參與到這一進程中來。
以上僅是筆者對教育系統網路資源管理建設的思考,有關技術問題還希望能和大家一起研究、交流。
參考文獻
[1]郜雲雁.第五代教育資源浮出水面[N].中國教育報,2001-12-2(4)
[2]沙勇忠.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J].情報資料工作,2002(1):6-9
[3]謝維和.辦網路教育需要新的人才觀教學觀管理觀[J].中國高等教育,2000(12):23-24
請繼續閱讀相關推薦: 畢業論文 應屆生求職
畢業論文範文查看下載 查看的論文開題報告 查閱參考論文提綱
查閱更多的畢業論文致謝 相關畢業論文格式 查閱更多論文答辯 ;
❼ 試論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探析
試論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探析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或網路環境下運行的,可以實現共享的多媒體學習材料。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層出不窮,那麼,作為大學生的你們又該如何探究相關內容呢?就跟隨我來看看吧!
摘要: 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原則、建設途徑及其建設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教育信息化,數字化教學資源,資源共享
陳至立同志曾在1998年撰文指出:「現代教育技術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制高點與突破口。要實現教育的現代化,要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關鍵因素。占據了這個制高點,就可以打開通向教育改革發展的現代化之門。」教育信息化的最大特點就是教學資源的數字化、網路化,及資源的開放、共享。因此,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成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追求。
1.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定義及類型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及網路環境下運行的多媒體教學材料。一般包括以下幾種類型:一是教學資源庫,包括題庫、教材庫、課件庫、案例庫等。二是網路課程,即在網路上開設的課程,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共享性、協作性和自主性,可供人們直接在網上學習的一門完整的課程。三是教學網站,主要指為教師或教學小組開設的網路空間,供他們存放自已平時收集、加工或製作的教學資源、課件、講義、論文等。
2.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原則
2.1教學性原則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應該遵循教學的基本規律,牢牢把握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注意分析學習者的特徵,教學內容的結構設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不斷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2.2科學性原則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首先必須保證內容的准確無誤,其次資源的組織要符合知識的內在邏輯體系和學生的認知結構。這樣不但可以方便教師的教學,而且有利於學生掌握新知識。
2.3系統性原則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它既需要黨和國家及教育主管部門制定一系列推進教育信息化的政策,還需要制定教育信息化的中、長期發展規劃。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作為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內容,也需要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既要統籌規劃,又要合理分工、協調發展,保證資源建設穩步推進。
2.4層次性原則
人們對教學資源的需求千差萬別,因此,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應體現人們的不同層次需求,建立涵蓋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師范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級各類教育的教學資源體系,形成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庫,以最大限度地發揮資源的利用價值。
2.5共享性原則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應悟守共享性原則,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的浪費。
3.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途徑
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充分發揮作為信息資源中心的圖書館的重要作用,同時還要不斷鼓勵廣大教師及有關單位的積極參與,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共同投身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事業。
3.1精品課程建設
陳至立在第五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頒獎大會上說:「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當前,優質教育資源不足仍然是制約教學質量的突出問題。要高質量完成1 500門國家精品課程建設任務,大力推進校、省、國家三級精品課程體系建設,形成多學科、多課程的網路體系平台。要建設儀器設備共享系統和數字化圖書館等,加快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的進展。」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等學校要重視精品課程建設,繼續加大經費投人並給予政策支持,推進優質資源的建設與共享。學校要充分利用國家精品課程的優質資源和建設經驗,推進本校課程改革,不斷提高教學質量。現在許多學校都陸續開展了精品課程的建設,並開設了網路課程,加速了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
3.2圖書館信息資源數字化建設
圖書館作為知識信息的集散地,擁有大量的文獻信息資源。這些資源可以經過一定的技術處理,使其數字化並通過網路就能獲取。
3.2.1文摘或全文資料庫建設
對圖書館的館藏資源進行加工處理形成文摘資料庫或全文資料庫,就可以通過網路查詢館藏資源,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由於作品全文數字化會涉及到版權問題,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已經超過版權保護期進人公有領域的作品,可以直接進行數字化;對於仍在保護期的作品則需要經過版權人許可。
3.2.2特色資料庫建設
(I)館藏特色資源建設。各個圖書館都有其特色資源,一般都具有較高的教學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可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資料庫。如國家圖書館向全國讀者免費開放8 000餘萬頁的電子文獻,主要為無版權的數字資源,包括國家圖書館自建數字資源中最具特色的金石拓片2.5萬幅、館藏西夏書籍5000多拍、墩煌文獻10萬余拍、民國期刊600萬拍,以及2000多種、125萬個雙頁面的地方文獻等。圖書館對這些特色資源的數字化處理使人們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通過網路就能夠享受圖書館的資源服務,更為便捷地獲取所需的知識信息。然而,圖書館不僅可以直接提供數字化的文獻信息資源,也可以提供通過對資源的整合所形成的關於某一學科或某一主題的系統化的知識信息,此類信息資源更加便於人們查詢與利用。
(2)教師的科研成果資料庫建設。教師除了教學,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科研成果。如何把這些科研成果進行數字化處理,建成資料庫使其發揮更大的價值非常重要。科研成果資料庫可以極大地方便教師對科研情況的查詢與利用,同時還可以方便同學了解教師的研究領域,增強對教師的了解,激勵自己不斷努力學習。如南開大學知名學者電子文庫(暫定名,正在建設中)優先收錄南開大學各學科領域有突出學術成就的專家學者(如院士、長江學者、獲獎學者、學科帶頭人等)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學術著作、期刊論文等,以此展示南開大學的學術成果,提高南開大學學術聲譽,促進本校教學科研發展;方便校內外及國內外同行學者之間的學術交流、知識共享。
(3)教學參考資源服務系統建設。要搞好教學工作,僅僅局限在課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參考書目資料。圖書館可以整合教學參考資料,提供一些教學參考的書目信息,有的也可以提供參考書的電子版全文,供校內師生瀏覽,這樣既可以方便教師的教學,也可以方便學生的學習。圖書館可以提供上傳教參資料平台,誰有好的參考書目信息都可以通過此平台進行上傳。南開大學、清華大學等圖書館的教學參考資源服務系統便是很好的證明。
(4)學生畢業論文資料庫建設。學校每年都會有大批學生面臨畢業,需要寫畢業論文,如何了解某學科以往寫作的方向、確定文章的題目,怎樣把握論文的結構,掌握寫作的思路,成為每位即將畢業的學生探索非常關心的問題。圖書館可以把原來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整合在一起形成畢業論文資料庫以供臨近畢業的學生參考。根據不同層次可分為本科畢業論文資料庫、碩博畢業論文資料庫等。這可以為學生的論文寫作提供指導,方便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現在高校圖書館基本都建有畢業論文資料庫,一方面可以了解本校學生的畢業論文寫作情況,另一方面也為寫畢業論文的學生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3.3鼓勵教師參與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
處於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有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他們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生力軍。精品課程建設離不開廣大教師的參與,要鼓勵他們不斷開發網路精品課程;還要鼓勵教師共享精品課程等優質教育資源,按照教育規律和課程特點,推動多媒體輔助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廣大教師應該大力開發網路課件並將其放到網上,使人們可以共享優質的網路教育教學資源,進而有力地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使教育信息化不斷邁向新的台階。
為此,應給教師一定的許可權,為他們提供特定的網路空間,使他們能及時把自已的優秀課件、教案、講義等放到網上,供學生學習之用。如中國高等學校教學資源網就為教師提供了一個網路平台,教師不僅可以將自己的優秀課件、教案等上傳,還可以對自己所需資源進行下載。學校網站或圖書館主頁也可以為教師提供這樣的網路平台,使其可以把完整的一門課程放到網上,這樣有利於學生系統學習某門學科知識,可以開闊眼界、拓展思維,利於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氛圍。
3.4鼓勵專業人員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
目前,市場上出售的一些教育資源類軟體產品是由專業人員開發設計的。一些教學軟體開發公司就是專門從事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工作的。這些網站涵蓋了各學科優質的教學資源,極大地豐富了學校的教學資源庫,受到學校師生的一致好評。應該鼓勵更多的專業人士投身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事業,使高質量的教學產品源源不斷地充實教學資源庫。
4.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應注意的問題
4.1資源標准化
規范化、標准化是實現資源共享的前提。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准,人們開發的數字化資源就有可能不能共享,也就達不到真正意義上的信息化。所以,筆者認為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的標准問題非常關鍵。然而,目前仍然存在一種現象,即人們開發數字化教學資源時各自為政,沒有遵循統一的規范,造成資源的重復建設,嚴重影響了信息資源的共享。如資料庫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構成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但目前我國各系統圖書館的信息資源資料庫缺乏統一的.規范和標准,這些間題給資源共享帶來了很大阻力,也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教育信息化的進程。為此,教育部在2002年頒布了(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元數據規范》,這為資源建設提供了統一的標准[7]。所以,在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時必須遵循一定的標准,這樣才能達到真正意義的信息資源共享。
4.2知識產權保護
數字教學資源建設過程中會涉及到許多版權問題。大量教學資源中凝結著作者的智力勞動成果,具有獨創性,理應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所以在對教學資源進行數字化時要對資源作具體分析,看其作品是已進人公有領域還是仍在保護期內。對已進人公有領域的作品進行數字化轉換時,不要侵犯作者的人身權(即版權人的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對仍在保護期內的教學資源數字化時,要經過作者同意並且要向作者付酬,以免出現侵權行為。
4.3資源的管理與維護
對數字化教學資源要經常進行管理與維護,防止資源的損壞和流失。其中數字化資源的長期保存成為人們日益關注的話題。隨著知識的海量增長、教學資源的日益豐富,還應及時更新教學資源庫,這樣才能使資源建設始終處於時代的前沿,使教育信息化水平不斷得到提高。
總之,數字化教學資源建設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該以國家為主導,統籌規劃,合理分工,充分發揮圖書館文獻信息中心的職能;要調動廣大教師的參與的積極性,鼓勵專業人員開發研究,建立起實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並將其充分利用和不斷發展,加快教育信息化的前進步伐。
【拓展閱讀】
一、數字化教學資源介紹
數字化教學資源是指經過數字化處理,可以在多媒體計算機上或網路環境下運行的,可以實現共享的多媒體學習材料。它具有多樣性、共享性、擴展性、工具性等特點。數字化教學資源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有多媒體課件庫、多媒體素材庫、視頻資源庫、網路課程、數字化圖書館、教師教學網站群、專業課程資源庫等多方面。
二、數字化教學資源特點
1.獲取的便捷性
利用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學生可以不受時空和傳遞呈現方式的限制,通過多種設備,使用各種學習平台獲得高質量課程相關信息,可以實現隨意的信息的傳送、接收、共享、組織和儲存。
2.形式的多樣性
數字化教學資源以電子數據的形式表現信息內容,其主要的媒體呈現形式有文本、圖像、聲音、動畫、視頻等,極大地豐富了信息內容的表現力。除此之外,其友好的交互界面、超文本結構極大地方便了學習者的學習,虛擬模擬的應用也更有助於學習者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
3.資源的共享性
利用電子讀物或網路課程實現的資源共享傳播面要比普通信息資源共享的傳播面大。
4.平台的互動性
數字化教學資源與以往傳統的教學資源相比較,其最大的優勢在於其互動性,無論是通過網路媒介進行的學習方式,還是通過光碟等進行的學習方式,其雙向交流的方式得到越來越多學習者的喜愛,一方面學習者可以通過網路上的交流工具,實現與老師或學生之間的交互;另一方面學習者還可以從學習軟體的資料庫中尋求問題的答案,同時也可將軟體資料庫自行更新。
5.內容的擴展性
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擴展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可操作性和可再生性。
(1)可操作性:數字化學習過程,既把課程內容進行數字化處理,同時又利用共享的數字化資源融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這些數字化學習內容能夠被評價、被修改和再生產,它允許學生和教師用多種先進的數字信息處理方式對它進行運用和再創造。
(2)可再生性:經數字化處理的課程學習內容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採用新穎熟練的數字化加工方法,進行知識的整合、再創造並作為學習者的學習成果。數字化學習的可再生性,不僅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創造力,而且能為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提供更大的可能。
;❽ 中學<信息技術>課程網路教學資源主要可以分為那幾種
一、語言的通俗、幽默化
二、結合現實生活,適當運用比喻
三、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
四、教學中的德育滲透
五、學科「邊緣材料」的合理使用
六、對教材信息卡和拓展部分的重視
推薦一個免費初中教育資源分享網站,學習口袋網。網站擁有豐富的試題、課件、教案等初中教學資源,而且所有的資源均可免費下載。
分享下免費的初中在線教育資源:網路網盤鏈接: https://pan..com/s/1V5gDa-VsrKWmb0DX36KO_A
❾ 什麼叫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體系結構與應用模式
來源:北京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 余勝泉、朱凌雲 閱讀:470 2006-01-04 10:30:31
為了避免教育資源建設屬性標注混亂的情況,教育部於2000年組織了專門的研究小組起草制訂了指導我國教育資源建設的技術規范,現在已經第二次頒布了徵求意見稿,本文介紹了《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徵求意見稿)的主要內容,並對它可能的應用層次做了闡述。
教學資源建設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礎,是需要長期建設與維護的系統工程。由於教學資源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使得人們對它的理解各不相同,便會出現大量不同層次、不同屬性的教學資源,因而不易管理和利用。為了更有效地建設好各級各類教學資源庫,促進不同資源庫系統之間的數據共享,提高教育資源檢索的效率與准確度,保證資源建設的質量,制訂《教育資源建設規范》(以下簡稱規范)是十分必要的。
教學資源建設可以有四個層次的含義,一是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主要分八大類:媒體素材、試題、試卷、文獻資料、課件、案例、常見問題解答和資源目錄索引;二是網路課程建設;三是資源建設的評價;四是教育資源管理系統的開發;在這四個層次中,網路課程和素材類教學資源建設是基礎,是需要規范的重點和核心;第三個層次是對資源的評價與篩選,需要對評價的標准進行必要的規范;第四個層次是工具層次的建設,網路課程和素材類資源的具體內容千變萬化,各具特色,對應的管理系統必須適應這種形式的變化,充分利用它們的特色。
一、《規范》的目標定位
《規范》的目的是為資源的開發者提供一致的標准,以統一開發者的行為,達到資源基本屬性結構的一致性,以實現資源在區域內的廣泛共享,並為學習者或教育者等對教育資源的查找、評估、獲取和使用能獲得最大效率而提供支持。同時也為不同資源庫系統實現數據的共享和互操作提供支持。
《規范》提供強制的資源技術最低要求和推薦的資源評價指標,以保障教育資源的質量和使用價值。
《規范》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標准,主要側重點在於統一資源開發者的開發行為、開發資源的製作要求、管理系統的功能要求,而不是規定軟體系統的數據結構,主要從四個角度進行規定:一是從資源的技術開發的角度,提出一些最低的技術要求;二是從使用用戶的角度,為方便地使用這些素材,需要對素材標注哪些屬性,並從可操作性的角度,規范了屬性的數據類型及編寫類型,這一部分將主要參考國內頒布的元數據模型及IEEE的LOM模型,從製作素材簡便性,使用素材的方便性的角度上選取一些最為普通的元素,另外,根據不同教育資源的具體特色,設置一些特色屬性。資源的屬性可以作為資源庫管理系統數據結構的直接依據,也可以作為教育資源的XML編碼的標記;三是從資源評審者的角度,提出教學資源的評價標准,作為用戶篩選資源的直接依據。四是從管理者的角度,提出了管理這些素材的管理系統的體系結構以及所應具備的一些基本功能
二、《規范》的范圍
《規范》適用於學習對象中與教育資源開發、應用和管理有關的領域,對教育資源技術開發、屬性標注、資源管理系統開發、教育資源的質量控制等有直接的指導意義。
《規范》定義了一個概念上的數據模型,用於定義教育資源實例的結構。《規范》所界定的教育資源是指:以數字信號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的教育信息,它屬於學習對象的一個子集。
《規范》以學習對象元數據規范(LOM)為核心,並針對不同類型的教育資源的特性的建立了擴展屬性集。
《規范》中,教育資源的屬性用於描述該資源的相關特徵。各類資源的統一特徵使用學習對象元數據進行描述,資源的特色屬性主要根據資源特性分類描述。
《規范》可以被別的標准所引用,例如用於定義數據模型實現(即綁定)的標准。這樣,教育資源屬性實例就能被各種學習教育系統所使用,如管理、定位、評估和交換教育資源等等。
三、《規范》的主要內容
1.資源建設范圍的界定
《規范》從教育資源建設的實際出發,確定所面向的資源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1)媒體素材:媒體素材是傳播教學信息的基本材料單元,可分為五大類:文本類素材、圖形(圖像)類素材、音頻類素材、視頻類素材、動畫類素材。
(2)題庫:題庫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測量理論,在計算機系統中實現的某個學科題目的集合,是在數學模型基礎上建立的教育測量工具。
(3)試卷素材:用於進行多種類型測試的典型成套試題。
(4)課件與網路課件:課件與網路課件是對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實施相對完整教學的用於教育、教學的軟體,根據運行平台劃分,可分為網路版的課件和單機運行的課件,網路版的課件需要能在標准瀏覽器中運行,並且能通過網路教學環境被大家共享。單機運行的課件可通過網路下載後在本地計算機上運行。
(5)案例:案例是指由各種媒體元素組合表現的有現實指導意義和教學意義的代表性的事件或現象。
(6)文獻資料:文獻資料是指有關教育方面的政策、法規、條例、規章制度,對重大事件的記錄、重要文章、書籍等。
(7)常見問題解答:常見問題解答是針對某一具體領域最常出現的問題給出全面的解答。
(8)資源目錄索引:列出某一領域中相關的網路資源地址鏈接和非網路資源的索引。
(9)網路課程:網路課程是通過網路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路教學支撐環境。
2.資源開發的質量要求
教育資源是指蘊涵了特定的教育信息,能創造出一定教育價值的各類信息資源,特別是能以數字信號在互聯網上進行傳輸的教育信息。數字化和教育價值是它的核心特徵,它的開發,有相當高的技術要求和教育性要求,《規范》從資源開發的角度,定義了各類資源應符合的技術性要求與教育性要求,所有開發者都應以此為標准,以保證教育資源建設工程的質量。
3.資源屬性的標注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的基本結構如圖1所示,共包括三大部分,分別為嚴格遵守的必須數據元素、作為參考的可選數據元素和針對資源特色屬性的擴展數據元素。
(1)必需數據元素(LOM核心集)
這類數據元素與學習對象元數據規范中的必需數據元素一致。它是任何類型的資源都必須具備的屬性標注。開發者應嚴格遵循。
(2)可選數據元素(通用可選集)
這類數據元素是與教育資源密切相關、並對各類教育資源都適用的屬性集合。可根據用戶需求和開發者自身的工作過程作為參考屬性有選擇的使用,如果《規范》沒有推薦的屬性取值,要求與學習對象元數據規范的取值相一致。
(3)擴展數據元素(分類擴展集)
這類數據元素根據每類資源各自的特點,制定了與某類資源技術或教學等特徵密切相關的屬性。並補充了一些基本的、必要的特殊資源分類屬性。
圖1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基本結構
4.資源管理系統的功能要求
教育資源管理系統是對存儲於資源庫介質中的教育資源進行管理、維護和更新的功能性設施,主要包括三個子系統:資源管理(媒體素材庫的管理、題庫管理、試卷庫管理、案例庫管理、課件庫管理、文獻庫管理、常見問題解答庫管理、資源目錄索引庫管理和網路課程的管理等);系統管理(安全管理、網路性能管理、計費管理、故障管理等),資源建設與使用交流(資源更新、郵件列表訂閱、資源定製、非同步交流、同步交流)。這三個子系統為三類用戶(管理員、審核員、一般用戶)提供資源檢索、資源發布、資源審核、許可權管理、計費、用戶信息交流等多個方面的服務。《規范》從這三個方面定義了資源庫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
5.教學資源的評價
教學資源的評價是對資源建設質量的把關,在資源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它們進行評價:(1)資源的教育性 :考慮所整合的資源的教育意義,看它是否對學生的身心發展起到正面的促進作用,是否符合教學大綱和課程標准,是否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提高學習興趣;(2)資源的科學性:資源的整合是否客觀、科學,資源提供的知識性是否比較強,能否為日常的教學活動提供相關參考,是否有錯別字或使人產生歧義的科學性錯誤;(3)技術性:資源提供的清晰度與畫面結構以及課件、文本等運行的技術要求是否與現行瀏覽器相符;(4)藝術性:主要是針對多媒體素材而言,主要從表現手法的多樣性、情節的生動性、構圖的合理性以及畫面的靈活性等幾方面來考慮。
評價的方法必須採取多種方法相結合的原則,在資源的整合中我們既要注意資源整合過程的評價,也要注意資源在後期試用與使用中的評價。
6.教學資源的分類體系
良好的分類機制能高效地實現對教育資源的組織管理與使用,根據具體程度的不同,可以分為通用分類(一級分類)和二級分類,甚至三級、四級分類等。《規范》針對教育資源建設的具體領域,建立了更為詳細的分類標准,既包括對每類資源都適用並與資源組織建設過程密切相關的通用分類,即一級分類,又根據不同資源的特殊屬性,提供了更細一級的分類。對於已有的國家標准分類法並適用於教育資源領域的,本規范直接將其引用進來,並納入編碼表中。在實際的開發建設工作中,每個分類都可作為教育資源的一個屬性,具體取值方法參見《規范》正文。
《規范》只列出了最具通用性的分類方法,對於有特殊用途的分類法,允許用戶按照預定義的格式自行擴展,必要時可向有關部門提出申請,將該分類法納入本規范之中。下圖列出了本規范中所提供的分類體系,長方形代表分類方法,橢圓形代表具體的分類內容,對於每一個資源有三個主要分類屬性,即學科、適用對象和素材類型,這三種屬性是對資源進行組織的基本依據,將這三種屬性按先後順序進行排列組合,共產生六種基本的分類體系,如圖所示,可作為資源資源建設內容規劃和具體實施階段的組織建設方法。
圖1 分類組合示例
每一種分類組合代表了不同的資源組織線索,體現了資源組織方式的多樣性,適用於不同類型的資源庫建設。如:建立學科資源庫,則建設者可先以學科為總的分類依據,確定每個學科應含蓋的具體內容,在根據適用對象和素材類型進行詳細劃分。對於其它類型的資源建設模式,也可以適用對象或素材類型為優先分類依據。
7.數據編碼
編碼表主要具有兩個功能:(1)對於某些數據元素的取值,是一個有限元的枚舉類型值,即詞彙表類型,為了統一這些值的設定,特設立屬性值編碼表,此表是一個開放的結構,未能列入之中的值與編碼,請向標准制定機構提交,審定之後納入資源屬性編碼表中;(2)為分類(Classification)提供依據,主要包括兩種分類,通用分類(任何類型的資源都可用的分類方法)和二級分類(主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資源提供特有的分類方法)。
為了保證編碼的唯一性、穩定性和可擴充性,《規范》採用對象編碼方式,即每一個屬性值,都由三個部分唯一確定:類、對象、屬性,編碼ID就是這三個組成部分的編碼(表中括弧部分)的組合。對於存在國家編碼的屬性值,同樣納入此體系,但編碼ID採用國家編碼。
四、應用模式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在對開發者的行為進行約束的同時,從可操作的角度為教育資源的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指導和方法,根據資源庫共享的水平,《規范》的應用模式可以劃分為基本的應用層次和擴展的應用層次。
1.《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基本的應用層次
基本的應用層次主要是資源的整合指導,資源庫管理系統的開發與建設以及實現不同資源庫之間數據的互換,達到教育資源大范圍內的共享。它可以保證資源建設順利的實施,以及區域范圍內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
(1)《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提供的教育資源分類是進行內容規劃的依據。
資源建設的首要步驟就是要明確具體的建設內容,進行詳細的規劃,界定學科範圍,按照教學大綱和課程目錄的順序來細化建設任務,並以教學的實際需求為依託確定合理的內容比例。附錄中的資源分類為這一步驟提供了確實的依據,不僅包括對學科的一級分類,並根據國家標准分類法細化到二級分類。為了使這一規范更具可操作性,每一分類都提供了具體的取值,即詞彙表,並從技術的角度進行編碼,便於實現資料庫存儲的規范性。
由於我國剛剛邁出教育資源建設標准化與國際接軌的第一步,該規范還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特別是分類體系與編碼表,只提供了最基本的類別,但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各個領域間彼此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所以在具體使用這個規范時往往需要開發者利用LOM模型的第九類信息——分類信息自行擴展分類體系。隨著反饋意見的吸收,《規范》將不斷擴充細化分類表及其編碼,以對具體教育領域的資源建設起到更有針對性的指導作用。
(2)《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定義的屬性標注是資源庫系統數據結構的基本依據、也是資源數據可管理的基本前提。
LOM模型的九類信息是一個龐大的元數據集合,面向的是任意一個數字的或非數字的、在技術支撐的學習中能使用的、可重復使用的或被引用的實體,教育資源可以看作學習對象的一個應用實例。《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所定義的元數據信息映射到資源建設領域,是對教育資源各種屬性的標識。但過多的屬性會為資源庫的設計與實現帶來很大障礙,更會降低數據表的檢索效率和准確性。為此,《規范》吸收了LOM規范中必需的數據元素作為自己的核心集,在LOM規范的可選數據元素中抽取出了與教育資源密切相關、並對各類教育資源都適用的通用可選集,又針對九類資源的特性定義了分類擴展集。一旦資源屬性確定下來,資源庫的基本結構也隨之確定。教育資源庫大都採用關系型資料庫,關系模型中數據的邏輯結構是一張二維表,橫向為欄位,縱向是記錄。而教育資源的屬性標識就可作為關系表中欄位的名稱。
雖然資源的使用一般以學科和內容為劃分依據,但在物理存儲時,由於同類資源具有相同特性,所以分類擴展集可作為資源的分類存儲結構的依據。良好的存儲結構是資源管理系統的高效處理事務的前提,任何資源的管理都是基於對不同資源屬性的管理,包括上載、檢索、評審、發布等操作。
(3)資源製作的基本要求為資源建設提供了指南
由於教育資源有其特定的應用領域和目的,在技術上必定存在一些特殊要求,要考慮到不同學科和不同教育層次(如:基礎教育、高等教育或職業教育等)的特色,保證教育資源攜帶足夠的信息量,同時帶寬的限制也要求資源的技術品質和數據量支持遠程傳輸。《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根據不同資源的技術特性提出了最基本的技術要求,特別是各類媒體素材的製作者在進行開發工作時以技術要求作為開發工具的輸入參數,從而保證資源的可用性。
(4)資源庫系統的體系結構定義了各系統的必須具備的基本功能。
《規范》中節定義了教育資源管理系統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功能結構,在以屬性標識為依據的數據結構基礎之上,為保障資源管理系統實現對資源的高效管理和利用,提出了一些最基本的結構和功能,這就為管理系統的設計和開發提供了明確的思路和基本的系統框架。無論採用何種程序語言及其邏輯結構,所實現的功能應該是一致的,並可根據實際需求適當擴展。
(5)資源評價指標是篩選與驗收資源的基本依據。
教育資源庫不僅僅是資源在數量上的積累,更需要可靠的質量保證,才能真正為教育教學起到服務作用,這就要求在資源入庫時必須通過審核驗收的環節,確保資源的技術指標和教育價值。如果只依靠學科專家基於經驗的判斷,會因為人的主觀性產生一定的偏差,因此該規范中制定的教育資源評價指標目的在於實現客觀公正的評價,也為開發者的開發工作提供了參考,開發者可依據評價指標來製作高質量的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中的評價指標在對實踐工作具有指導意義的同時,必須保持一定的高度和通用性。因而評價指標並沒有針對特定領域的評價對象,而是從一般通用的角度提出了建議性的總則。根據教育評價理論,評價工作必須圍繞評價的對象和評價目標展開,在具體應用時需要根據資源的應用領域制定更為專門的指標體系。如面向基礎教育領域時要著重強調在內容上必須與教學大綱密切相關,並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高等教育資源應具有一定的開放性,能為研究者提供廣闊的思路,並能產生學術上的爭議和思想碰撞;而成人教育,則應注重教學的規模和效益。
2.《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擴展的應用層次
《規范》的擴展應用層次,則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它為教育資源實現跨區域共享以及高效的基於內容的檢索提供了指導。擴展應用層次主要基於XML標記語言而展開,用於對資源庫的高效使用和大規模的數據互換方面。對於常態形式的教育資源,通過資源屬性的XML綁定,可以:
(1)實現對資源進行基於內容的定向檢索,以提高在互聯網上搜索教育資源的效率。
規范提供了對教育資源屬性進行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擴展標記語言)標記的格式約束,提供編寫相應DTD文檔或Schema文檔的依據,用於實現對資源進行基於內容的定向檢索,以提高在互聯網上搜索所需教育資源的效率,並可根據要求細化到不同層次,如細化到某道試題或某幅圖片的粒度上。
教育資源屬性集以LOM為基本框架,同時針對每類資源不同的特點提供了擴展的屬性集合,這些屬性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為用戶對資源進行檢索時提供依據。將教育資源屬性與XML標記一一對應,根據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范編寫具有良好結構的XML文檔,以標記和標記中的內容准確表達該屬性所反映的教育資源某一方面的信息。由於XML語言沒有對平台的依賴性,並且在全球范圍內是公開的,因而使對資源的描述具有一套能與國際接軌、通用性廣的標准。
因為資源的屬性本身攜帶著關於該資源內容方面的信息,這樣用戶就可根據自己的需求,使用搜索引擎藉助XML文檔中標記和內容之間的依存關系對教育資源進行定向檢索。教育資源標注屬性的XML文檔不僅可用於文本類型的資源,也可利用標記和標記之間的文字描述多媒體資源的內容。樣例文檔如下表:檢索關於植物的視頻資源,搜索引擎會根據「< VIDEO >」和 「」標記進行定位,在根據「」和「」之間的信息確定視頻的內容。
植物
……
圖2 XML文檔樣例
(2)提供標準的文件互換格式,為不同系統之間互換數據提供標准介面。
從我國目前教育資源建設的現狀來看,造成重復建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本數據結構上的差異使得各個資源庫系統之間難以實現資源數據的互通。雖然不同地區開發的教育資源在內容上是互補的,通過互換數據可以節省開發資本和人力,避免重復建設,但由於資源庫系統中存儲資源的屬性和屬性取值沒有遵循統一規范,造成資料庫基本結構存在差異,要實現共享和互換會存在很大障礙。如進行復雜的轉換工作,仍會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消耗。《規范》為每類資源都定義了必需數據元素(即屬性),和可選與擴展的數據元素,資源庫的開發者可以此為基準,將資源的屬性作為資料庫的欄位,由於遵循了統一的規范,從而決定了資料庫中的欄位名、欄位的數據類型都是一致的,盡管不同地區所採用的開發程序和代碼各異,但由於底層的數據結構一致,不同應用程序都可實現對資源數據的調用。
在進行異地數據互換時,可以將資料庫中的信息以通用的XML文檔格式輸出,利用DOM(Document Object Model,文檔對象模型),對其中的節點(元素)進行遍歷,每個節點的文本屬性值作為資源數據信息導入其它符合此標準的資料庫中,以實現不同資源庫中數據的互換、流通。具體流程如下圖:
圖3 數據互換流程圖
(3)為教育資源的多種加工處理方式和表現形式提供了可能
XML技術語義描述和格式描述是分離的,對於同一語義描述可以有多種格式描述,它只與被標記對象的內容有關,與顯示細節無關,由XSL(eXtensible Style Language 可擴展樣式語言)來描述數據的顯示格式,XSL是一種XML表達語言,與文檔的內容相對獨立,可以用來描述任意一個XML文檔或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同一套XML文檔可以由多種XSL定義顯示方式,這意味著利用XML技術、按照《規范》所定義的屬性對教育資源綁定後,教育資源在顯示時,對於同樣一個資源和同樣的屬性標注,定義不同情況下顯示格式文檔,就可以採用不同的顯示處理方式,在不同的環境下,則會有不同的顯示,比如在個人數字助理(PDA)和台式計算機上,對於同一條圖片數據,就可以有不同的顯示格式。
(4)為建立專業化、具有自擴充能力的開放教育資源庫系統提供了可能
隨著互聯網上數據的不斷膨脹,其中不乏大量有價值的教育信息。但是這類教育資源處於一種零散的分布狀態,且形式、內容各異,盡管可以通過搜索引擎指向目標地址,但不利於用戶的直接檢索和使用。將常見的教學資源集中在一起形成集中式的教學資源庫是比較好的解決辦法。目前所有的教學資源庫系統都是一種封閉的系統,系統資源的更新都是通過人工錄入資料庫,並對資源屬性進行標記後,工作煩瑣,系統更新慢。現有的一些搜索引擎,由於技術的限制,無法提取沒有進行語義標注的資源信息,比如無法知道一副圖片的內容、一個試題的難度等,無法為用戶提供有價值的檢索信息,因而無法形成有良好結構的資源庫。如果在將來所有以常態形式存在的資源(如網頁)都對教育資源按照《規范》進行XML語義綁定後,教育資源庫系統就可以通過搜索代理,自動在網路上搜索圍繞特定主題的教育資源,並提取教育資源的屬性標注,納入到資源資料庫中,供用戶檢索和提取,它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庫的針對性、開放性和更新速度。開放的教育資源庫不僅體現在能通過其搜索機制,將互聯網上的資源地址收錄到索引資料庫中,更能通過錄入介面,將零散、不規范的網路教育資源進行統一標識,納入到更為完整的資源體系之中,這將是教育資源庫的一大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