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獲取和整合英語數字資源

如何獲取和整合英語數字資源

發布時間: 2024-09-19 02:02:38

❶ 如何開發和利用英語課程資源

現代教育十分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英語教學也不例外。由於學生的學習需求存在差異,他們的學習風格﹑學習策略也各不相同,單一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不僅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不利於他們充分發揮各自的潛力。解決問題的途徑之一是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渠道,使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需求和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渠道進行選擇性地學習。學生可以自主決定學什麼﹑怎麼學﹑什麼應該學﹑在什麼地方學等等。因此,開發和利用豐富多樣的課程資源是實現自主學習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就此觀點,談談本人在教學過程中一些淺嘗輒止的認識,以期拋磚引玉。
有的放矢地開發與利用課本內外的資源,別出心裁創設各種有利於學生學習英語的語言環境,不惜為一項本地資源「再」利用的有效方式。無論是學生,或者是成年人,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初學英語的人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有時候想要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但不知道如何表達,在聽別人說了或看了別人的文字表達後,才恍然大悟:原來那麼簡單!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情況,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接觸英語的機會太少,涉獵英語的面太窄,在非英語國家裡這種現象相當普遍。人們往往用很籠統的用一句話對此作出解釋——「缺乏語言環境」。至於說如何去改變,好像除了出國留學這一途徑之外就沒有別的辦法了。這種想當然的「歸罪法」,雖然有其堂皇冠冕的托詞,但卻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起碼可以說,是一種消極的遁詞。因為,可想而知,就目前的現狀看,有多少學生能走出國門進入真正的英語語言環境?更何妨,小學生?因此,如何改變這種局面?作為老師就必須充分有效地運用課本資源,別出心裁創設語言環境;並在此基礎上,好好地發展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師除了教好﹑教活教材以外,還應盡可能地為學生開發相應的教學資源,為他們拓展英語學用渠道。這也是新課程實踐中英語教師要面對的新的工作方式之一。
其一,課內外延伸穿插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除了利用學校提供的教科書﹑錄音機﹑圖片﹑掛圖等。我還不時地穿插了其他。 比如:在教三年極的《新標准英語3A》中的Do you like chocolate? 這一課時,雖說教具中有圖片,可我還是拿來了食物:巧克力、芒果、梨子等。當我拿起巧克力傳授這單詞時,學生們看了甭提有多高興,他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很快地接授了這個多音節的單詞。接著我拿著巧克力(是由數塊小的巧克力粘在一起構成)掰成數塊小巧克力,一直掰到小塊巧克力多得很難數時,我問:「大家能具體數出有幾塊巧克力嗎?」學生們看了我剛才的表演,都喊起來:「不能」我呢?順著他們的意思說:「所以,英語中把巧克力歸為不可數名詞,也就是說它沒有復數形式,只有單數形式」。至於芒果、梨子等我拿小刀切,然後問:「這能算一個完整的芒果﹑梨子嗎?」學生們回答:「不行」。「那芒果、梨子……能一個一個數嗎?」 「可以」「所以芒果 ﹑梨子……是可數名詞,它們有復數形式和單數形式。」學生們在我又演又說中很快地掌握了本課中哪些單詞是可數名詞,哪些是不可數名詞。然後,我讓學生們拿實物兩人一組進行表演「Do you like chocolate?」Yes, I do. No, I don』t. 」 這個句型,沒想到學生們在一節課里竟然都學會了,並表演得很逼真。
其二,調動興趣快樂識記法。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興趣。」愛因斯坦說:「教育應使提供的東西讓學生作為一種寶貴的禮物來享受,而不是作為一種艱苦的任務要他們負擔。」蘇霍姆林斯基的話:「成功的快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可激發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在教hat﹑head﹑arm﹑hand﹑blouse﹑shirt. 時,我就把學生們帶到多媒體教室去看「迪士尼快樂英語」VCD。學生們被裡面的生動有趣,節奏感突出的故事吸引了。在故事中,他們又碰到.聽到教師教過的那些單詞,又一次的音﹑影結合記憶。學生們看了VCD後,心情特別愉快。記得有一位學生碰到我時說:「老師,英語很有趣,我很喜歡,什麼時候再看英語VCD呢?」聽了這話,我猶如喝了一杯蜂蜜水似的,心裡甜滋滋的。教育心理學中指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一門學科產生興趣,它所產生的效果遠比老師以強制的方式要求學生讀好得多。 張思中老師指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心理優勢』是學生學好英語的保證。」
其三,活用資源隨時識記法。除了書本內,我還讓學生們作英語學習的有心人,應用家庭、社會等身邊一切可以得到的資源,應用到學習上。啟發學生應多聽廣播電台﹑多看電視。比如:CCTV1的大風車內的英語,CCTV7的《藍貓啟蒙英語》,教育台的小學英語等。因為這些節目充分利用多種媒體的優勢,把文字﹑聲音﹑圖像結合起來,提供真實的英語運用場景,十分有利於英語學習。我還鼓勵學生們多注意身邊跟英語有關的東西。比如:學習數字的時候,讓學生收集自己身邊的數字,(電話號碼﹑手機號碼﹑摩托車牌﹑郵政編碼﹑家人的身高﹑衣服的尺碼、自己的零用錢﹑一個月用電的度數;去商場調查賣出貨物)。學習月份的時候,讓學生去看家裡的掛歷﹑台歷等。在這氛圍里,學生們把他們身邊的英語拿來問我,有時都把我問倒了,我就如實地告訴他們:「待老師去查字典後再告訴你們,好嗎?」回答不出學生的問題並不是什麼丟丑的事,這證明「學海無涯」可老師如果不能承認自己不知道,或不能啟發學生該運用什麼方式﹑以什麼途徑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可悲的。學生們被我的誠懇所感染了。他們中再也沒有因為不懂英語怕丟臉而不敢問老師了。
英語教學的特點之一是要使學生盡可能地從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觸、學習和使用英語,親身感受和直接體驗英語及英語的運用,對提高學生英語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英語的熱情都有極好的促進與激發作用。反過來,對英語教學的效果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書以外,還應積極地利用其他課程資源,特別是廣播影視節目,錄音錄象資料,直觀教具和實物,多媒體光碟資料及其他英語實踐活動。

❷ 如何有效整合英語課程資源

一、要正確理解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基本含義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教與學融為一體,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課程整合的目的是減少知識的分割和學科間的隔離,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知識統一聯結起來。課程整合的一個重要理由就是必須減少因知識劇增對課程量的影響,防止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這種整合思想是把英語學科作為教學系統的一個要素,而不是把某一門課程的內容強加在另一門課程上,而是在考慮到學科特點的基礎上,使英語學科相互協調、相互滲透,使教學系統發揮最大的教學效益。
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要實現兩個目標:第一,要突破單一的教學模式,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認知和探究的手段及解決問題的工具;第二,要利用信息技術構建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自由獲取信息和加工、整理、運用信息的能力。
從教和學兩個方面出發,信息技術和英語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模式主要有兩種: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和以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針對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實際情況,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教學的整合主要以教師的演示型教學模式為主,逐步引導學生建立自主型學習模式。二、在英語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新英語課程標准》提出要積極開發課程資源,拓展學用渠道,英語課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積極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網路信息技術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渠道,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可見,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已經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同時,多媒體輔助教學走進英語課堂中,又為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使課堂教學更加亮麗多彩。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初中生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尤其強烈。」這就是創新意識,創新意識不是天生就有,而是通過後天有目的的培養獲得的。英語本身就是創新的產物,在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這正是我們素質教育的責任所在。一個情景交融,形象逼真的課件,它將使學生接受知識時會更便捷,獲得知識更迅速並能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在教學中我注意用實物演示情境,用圖畫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把學生帶入所學情境之中,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學語言內容。我還藉助錄音、錄像、電視、電腦、語言、實物、幻燈等多種媒體進行教學,以便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興趣,使我的學生個個精神飽滿,興趣盎然,有利於他們創新思維的開發。比如在教「up與down」這一對反義詞時,我在多媒體屏幕上展示了一片美麗的草地,太陽在慢慢升起,小男孩在放著風箏,一會兒太陽落山了,可小男孩的風箏斷了線,掉了下來,但是旁邊的一個小女孩的一隻氣球突然松開了手飛上了天。學生充分想像,造出了許多句子:The sun is up. The red sun is up….為了更形象地讓學生理解「up與down」,我利用情景自然地教學生們唱英文歌曲《Fly your kite>>,學生們在歡快的氛圍中就很自然地學會這首英文歌曲。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經常播放一些配圖的原版的英文歌曲、英文兒歌,它們的特點是旋律活潑優美,唱詞簡單,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們會不由自主地歌唱。這樣不僅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能力,而且極大提高了他們的語感。我也充分利用多媒體設計圖畫,讓它們產生強烈的動態效果,創設自然的情境環境,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們的興趣。如在教字母時我又提供了M 麥當勞、KFC肯德基、WC 廁所、P停車場等錄像場景,這樣使學生們能得到優美的視覺享受,感受英語的實用價值。
三、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有效地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
把信息技術作為英語教學的認知工具和知識載體,採用任務驅動學習、研究學習、自主探究學習、協作交流學習等策略,圍繞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特點,有效地將教學內容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通過課程的整合,學生在學科知識、主體意識、實踐動手能力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提高。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可以使用的方法有:通過發送E-mail ,應用FLASH、PowerPoint等軟體進行整合。例如: 1、發送E-mail。新目標Go for it 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Lesson 10課Part 1 ,講述了露茜發給她在美國的朋友喬的一封電子郵件,主要介紹了中秋節(Mid-autumn Day)。在學習了這封電子郵件後,我讓全體同學模仿喬給露茜回一封電子郵件,介紹一下感恩節(Thanks giving Day)。這樣不僅幫助學生掌握了課本學習要點,了解了美國的習俗,還鍛煉了學生發電子郵件的技能。 2、利用PowerPoint製作名片。新目標Go for it 英語教科書(試用修訂本)第一冊正文篇 Unit2 Part 4 Look, ask and write,要求學生仿照課本例子製作名片(ID Card)。我讓全體同學用PowerPoint製作自己的名片。這樣結合生活實際訓練學生,不但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和興趣,培養了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而且還促進了學生對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與應用。3、利用FLASH製作動畫。在講解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英語教科書第二冊(上)第六單元Find the right place時,為了簡潔明了地引導學生做好指路人,我特地用FLASH製做了一個教學軟體「賽車(Racing Car)」。我把車子的兩側設計增加了左右手。這樣無論車子往哪兒拐,左手指左方,右手指右方,學生一目瞭然,站起來口頭表達去某個地方,自然也就條條有理了。 其次,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策略的有效整合,帶動了教育教學的改革,促進了教學策略的轉化。把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與信息技術結合起來,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新途徑,同樣是課程整合的有機組成部分。具體的整合教學策略有以下幾種:(1)、直觀演示策略。(2)、主體參與式教學策略。(3)、探究性教學策略。具體的整合模式有:(1)、輔助式學習。在這種學習模式中,學生可以利用網路資源進行查詢信息,或者處理個別文字操作。譬如,在學習新目標Go for it英語教科書七年級(下)Unit 2時,我就讓學生從網路上查詢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英語表達的動物的名稱,像老鷹hawk,駱駝camel,斑馬zebra,長頸鹿giraffe等。 (2)、互動式學習。在這種學習模式中,教師應根據英語教學內容有創意的布置學生感興趣的任務,運用多媒體和網路技術,提供信息平台;學生全身心的參與,促進學生的認知和情感發展;通過每次任務的完成,使學生擁有不斷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學生持久產生對英語的興趣,使外語學習真正成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途徑,同時使學生積極的情感發展促進外語學習。
四、有效、輕松、愉快的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創設一種使學生主動參與、興趣濃厚的課堂教學學習氛圍是喚起學生主體參與的前提和保證。學生在愉快而輕松的學習氛圍中容易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並且能激發其內在的學習要求。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往往離不開生動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術與英語課程整合進行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眼、耳、嘴、手的積極性,將抽象的語言符號和具體的形象動作結合起來,使學生耳聞其聲,目睹其人、其事,其景,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以快樂的方式去學。
課堂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學空間。教師准確合理地處理教材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將教材重點突出,難點突破是關鍵點。而多媒體就是教師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手段之一。使學生更加易於接受,使復雜的知識變的通俗易懂。比如,在進行語音教學時,使用多媒體可以保證學生發音的准確率,而且也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畫面上聲音和口形的變化學生可以一目瞭然,通過反復的聽和讀,學生得到充分的練習,而且非常感興趣。有的學生愛看動畫片,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動畫,並配以對話,創造真實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知道在什麼樣的情境中用什麼樣的語言來交際,這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知識,加深了對語言點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模擬真實情景實際應用,這樣既突破了教學重點,又將難點化難為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簡單地將信息技術應用於教學,而是高層次的融合與主動適應。我們必須改變傳統的單一輔助教學的觀點,從課程的整體觀考慮信息技術的功能與作用。創造數字化的學習環境,創設主動學習情景,創設條件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接觸信息技術,讓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強大的認知工具,最終達到改善學習的目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其主體是課程,而非信息技術,切勿為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甚至不惜以犧牲課程目標的實現為代價。在課程的有效整合時應以課程目標為最根本的出發點,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避免為了在使用傳統教學手段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時候,生硬地使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一項龐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強調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而應該倡導一種觀念。引用台灣學者徐新逸教授的一段話作為結束語:「信息科技可以是一個工具、一位助手,卻不能取代教師的地位而成為教學的全部。只要教師能抓住課程內容的重點,以最適當最有效的方式傳達出來,其實最簡單常見的Word和PowerPoint,就可以做出很有效的教材,達到所需的學習效果。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同樣的教材,不同背景和特質的教師與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切入與互動,就可以賦予教學與學習不同的生命力,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這也是教育可稱為一門創造性藝術的迷人之處。」總而言之,媒體技術也給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合理適當的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教學整合英語教學資源,在教學中,要更多的關注教材,關注學生,關注教法和學法,這才是提高自身教學質量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