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自然資源三早三實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為什麼要在海里開採石油 2024-11-24 21:06:46
煤氣入戶費用怎麼收 2024-11-24 20:41:02

自然資源三早三實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09-28 05:05:59

『壹』 公園年度工作總結

公園年度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總結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公園年度工作總結,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公園年度工作總結1

20xx年來,公園管理所在局黨組班子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局中心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各項規定和政策。認真參與開展「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求真務實,完善機制,做好植物管養、設施維護等各項工作,按要求完成了各項任務,現將上半年工作總結如下:

一、20xx年所做的工作

(一)主要指標和重點工作完成良好。20xx年預計縣城建成區綠地率增加1個百分點,達36%,綠化覆蓋率增加0.8個百分點,達38.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增加1平方米,達12平方米。年底達到了預期目標。棚戶區改造項目完成所有前期准備工作,11月28日開始進入全面實施階段,年底已完成測繪評估392戶,城西安置區已開工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2億元。

(二)開展好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嚴格按照局黨組的安排部署,積極做好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各項工作,認真參加集中學習和專題討論,扎實開展個人自學,做好讀書筆記,按要求撰寫心得體會,通過扎實的教育,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責任意識、轉變了作風態度。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業務素質。堅持以人為本,建立健全規章制度,落實崗位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進一步認識學習的重要性,把學習作為工作和事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為契機,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認真學習了黨的理論和方針、路線,組織學習公園管理風景名勝區管理法律法規和政策等,以多種形式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四)積極參與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緊緊圍繞創建「省級文明縣城」目標,按照級領導班子的安排部署,以善洲志願服務行動等為抓手,積極參與創建工作,突出公園管理重點,著眼解決公園管理問題,以創建促工作,以創建促發展,「創建」工作扎實有效。

(五)公園園容管護提升工作。堅持每月組織對茶韻公園進行一次園容管護考評,主要對各公園園容園貌、綠化修剪、安全生產、環境衛生、游樂設施等內容進行檢查考核,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及時責成管理單位整改,進一步促進了公園園容園貌的改善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年來,月檢查制度和督查制度的不斷完善,極大地促進了茶韻公園管理和服務質量的提升。

(六)防護林日常管理工作。在局領導班子的領導下,2名管護工人分別負責右甸河防護林南北兩段的日常巡護和環境衛生工作,隨時清掃垃圾和清除雜物,及時處理亂丟亂倒和蓄意毀壞行為,保持防護林范圍干凈整潔,根據季節變化適時通知各責任單位做好日常管護工作;將城南片區景觀農田防護林管護責任劃分到個人,實行包片包干,各負其責。一年來,有效處理了到防護林內堆放渣土雜物、隨意放牧、搭建工棚等問題,通過精心管護,防護林生長良好,設施運行完好,景觀效果和防護作用逐漸顯現。

(七)安全生產工作。今年以來,公園管理所嚴抓安全生產工作,在每個重大節假日提前做好節假日值班安排和工作預案,落實責任到人。今年春節、清明節、五一、十一等重大節假日期間工作人員認真做好節假日的值班。根據全局安全生產的工作部署,對茶韻公園、龍潭公園開展了一次全面排查,共發現和處理安全生產隱患6處,有效保障了公園和防護林的安全有序,沒有一起安全事故發生。

(八)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結合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擋但專題教育的開展,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學習了相關法規法紀、參加警示教育等活動,多形式多角度地進行黨風廉政教育,增強了黨性修養和政治敏銳性,促進了職工隊伍作風的有效改進,做到了廉潔自律。

二、存在困難和不足

(一)養護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現在工人對管護技術了解和掌握不多,管護過程中一些技術措施處理不到位,導致部分植物生長不良,影響景觀效果,特別是右甸河防護林草坪和茶韻公園植物管護方面技術措施不到位現象比較突出。

(二)人員力量不足。公園管理所人員調配尚未最終確定,導致管理人員力量嚴重不足,監管缺失比較突出。右甸河防護林只有2名管護人員,除日常巡查與衛生保潔,其他日常管護工作不能正常開展,管護質量受到影響。

三、20xx年年工作計劃

(一)繼續抓好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根據上級的安排,繼續深入地開展好三嚴三實忠誠干凈擔當專題教育,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黨性鍛煉,進一步增強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做到專題教育和業務工作兩促進。

(二)強化養護管理水平提升。深入謀劃管理方法措施,提升工作效能和質量,切實抓好公園和防護林綠化日常管護工作,提升綠化景觀效果。做好20xx年春節等重大節假日值班工作,大力推進茶韻公園規范化管理工作。嚴抓安全生產和汛期防汛工作,確保茶韻公園安全運行。

(三)強化制度建設和管理。探索全縣公園管理制度建設,起草制定管理實施細則和技術措施,為全縣推進公園管理工作提供參考。完善公園管理月檢查制度及督查制度,推進規范化管理,努力改善公園園容園貌。

(四)進一步抓好技術培訓。採取現場講解和集中學習等多種方式,加大茶韻公園承包單位及其他管護工人的技術培訓力度,努力提高他們的技術水平,切實改善日常管護效果。

公園年度工作總結2

20xx年,我中心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按照「顯山露水、疏密有致」的總體布局要求,堅定信心,重點突破,圍繞法治建設、大物業管理、聯防聯控機制、園區基礎設施完善、優化標識系統、提升門戶景觀配置、共建共治活動等x個方面開展工作,具體情況如下:

一、20xx年工作完成情況

(一)以法治建設為主導,制定並印發規范性文件。

20xx年x月,我中心制定內地首部xx管理規范性文件——《x市xx區xxxx管理暫行規定》(以下簡稱「《管理規定》」),以區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並向社會公布。同時,我中心根據《管理規定》制定配套車輛管理辦法,對入園社會車輛實施管控,上山車輛同比減少近xx%,進一步保障飲用水一級水源保護區的生態及遊客人身安全。

(二)以整合資源為手段,開啟大物業管理模式。

自20xx年x月起,園區實行大物業管理模式,全面整合園區安保、綠地養護、保潔、有害生物防治、手作步道建設維護等多項服務內容,探索基層治理與專業化運營機構有機結合的模式。新物業管理公司入駐以來,園區管理在安全生產、應急處置、綠化保潔、便民服務方面改善顯著,受到遊客好評。

(三)以部門聯動為抓手,形成聯防聯控機制。

為提高管理效率,加強部門聯動,我中心一是聯合xx公園管理處、xx市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所、轄區街道及派出所,多次召開協調會議,在安全生產、違法行為查處、車輛管控、疫情防控等方面形成聯防聯控機制。二是落實區主要領導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聯合執法部門對xx市級自然保護區進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積極協調xx區有關部門,針對從xx入口進入xx的不法行為,實施入口管控措施,有效阻止運輸活禽入園等不法行為,切實保護xx生態環境。三是加強日常訓練,提高作戰能力。邀請x市森林防火、應急處置等領域專家為我中心進行森林消防培訓。在x市第四屆森林消防業務技能大比武中,我中心森林巡防隊作為xx區半專業隊伍代表,取得了半專業組團體第二名、xxx米水帶接力賽第一名、理論知識考核第三名的好成績。

(四)以便民服務為宗旨,完善園區基礎設施。

通過完善園區道路,改造停車場,設置自動售賣機、休息凳等服務設施,全面提高便民服務水平。一是積極協調相關職能部門開展坪馬線道路改造系列工程。對園區主要道路坪馬線進行拓寬路面、增設路燈、路面平整等改造工程,進一步提高行車順暢和安全程度。二是推進停車場改造工程,推動xx入口南坪快速路(xxx號-x號隧道口段)橋底空間及碧嶺入口南坪三期x立交橋下空間項目立項工作,xx入口停車場項目已完成概算編制等工作,預計明年初進入施工階段;碧嶺入口停車場項目已過區政府常務會納入今年計劃外新增立項項目。三是在碧嶺入口人流量較多處增設x台自動售賣機,平價銷售飲料、零食及橙汁,並增設石制桌椅,以滿足遊客能量補給及休息需求,受到遊客一致好評。

(五)以提升園區形象為目標,全面優化標識系統。

針對xx多家管理主體設置的標識牌風格、款式不統一的現狀,全面優化標識系統,補足設施短板。一是結合文明城市創建、森林防火、三防和手作步道等工作需求,制定園區標識系統設計指引,打造風格、款式統一,指向清晰、科學的標識系統,並對現有標識系統進行逐步替代、完善。二是在園區主要入口設置風格古樸自然、定位明確、辨識度高的導覽地圖,滿足遊客定位、導覽需求,進一步提高安全保障水平。

(六)立足小投入辦好事,提升門戶景觀配置。

在預算緊張的條件下,對xx、碧嶺兩個主要入口進行局部景觀提升,成效顯著。一是對新接管的碧嶺入口公園進行景觀提升,在部分危險邊坡種植簕杜鵑等開花植物,提升景觀效果,同時有效防止了滑草等不安全行為。二是開展xx入口景觀微改造提升工程,打造景石景觀小品,秉承小投入、見成效的理念,結合xx特點,運用植物與景石搭配造景,通過種植櫻花風鈴木、小葉紫薇、紅葉狼尾草等苗木,搭配原色景石,突出公園自然、郊野特色,增添野趣。三是打造桃花谷景點,在xx片區xxx果場附近區域,大面積種植色彩艷麗的開花植物,預計明年春季將形成桃花爛漫的詩意景觀,切實提升園區景觀效果。

(七)開展環保志願活動及攝影大賽活動,打造「xx環保日」等特色品牌文化。

一是持續開展環保志願服務及手作步道志願建設活動。採取中心自建和招募志願者共建相結合的方式,在碧嶺片區湯坑段累計建設步道x公里,並對現有手作步道進行定期保潔及維護,沿途增加了標識牌為徒步遊客提供通行便利。

二是持續開展環保志願服務活動。20xx年共計開展xx期活動,參與人員超過xxx人,共計拾取垃圾百餘袋,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體系貢獻xx力量。

三是設立「xx環保日」。我中心將每年xx月份第一個周六定為「xx環保日」。xx月x日,成功舉辦首屆主題為「攜手共護xx,共享共賞xx生態綠」的「xx環保日」啟動儀式,並以此為契機,將志願服務打造為xx的特有品牌文化,讓xx環保志願服務及手作步道志願建設活動成為xx開展自然教育、培養文明意識的平台,成為xx特色文化的載體。

四是開展xx攝影大賽。x-x月份,我中心組織開展「攝見之美·xx色」xxxx攝影大賽,活動得到廣大市民的積極響應,共徵集到xxx名選手的xxx余幅作品,總投票數達xx余萬票,經過專業評委老師的嚴格篩選,分別評選出手機組和單反組的金、銀、銅獎作品各一幅,另外,在全部優秀作品中評選出最佳構圖獎、最美視覺獎各一幅,最具人氣喜愛獎三幅。

二、20xx年工作計劃

20xx年,我中心計劃在保護優先的前提下,著力探索開展廢棄石場生態修復試驗,推動森林康養等生態旅遊產業開發,進一步開展門戶景觀改造及園區景點開發工作,全面提升園區生態保護及管理水平,具體如下:

(一)生態資源管理方面

1.探索景觀復綠模式,開展廢棄石場生態修復試驗。

針對園區內x處廢棄石場,本著「因地制宜,因害設防」的治理原則,結合園區總體規劃,探索垂直區域的復綠模式,宜綠則綠,宜景則景,試驗種植藤類植物,利用其生長力強、易攀援的習性,逐漸形成石場裸露區域復綠的景觀效果。

2.改善林分結構,提高森林質量。

針對園區內桉樹、相思樹等速生豐產林較多,影響林分結構、森林質量的情況,遵循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理念,聯合林業部門科學推動實施低效林改造、中幼齡林撫育等森林精準提升工程,補植補造本土樹種,促進林分天然更新,優化林分齡組結構。推動實施林相改造工程,豐富植被的種類、色彩、層次和季相,並結合功能布局,有針對性地營造、補植具有康養功能的本土樹種、花卉。著力打造生態優良、林相優美、景緻宜人、功效明顯的森林康養環境,形成生長穩定、物種豐富、效益顯著、具有南亞熱帶森林景觀特色的森林群落。

3.開展野生動物本底調查及監測,為保護管理工作奠定基礎。

對於園區內珍稀保護野生動物,通過設置紅外攝像頭,監測、記錄野生動物種群行為,並開展動物本底調查,積累第一手資料,為科學保護、管理野生動物提供數據支撐。

4.優化機構設置,深入開展生態資源監測、研究工作。

參照梧桐山風景區管理處、仙湖植物園管理處等兄弟單位的機構設置方式,優化機構設置,增設科級單位,聘請相關領域的退休專家組成專家組,負責園區內生態資源的監測、科學研究及保護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生態資源的科研價值。

(二)景觀提升及景點開發方面

1.提升門戶景觀,開展主要入口系列改建工程。

一是開展xx、xx入口停車場改造項目,充分利用立交橋下方空間改建停車場,設置停車位xxxx個(xx口xxx個,碧嶺口xxx個),以解決停車難的問題,滿足遊客停車需求。二是建設景色優美、設施齊備、功能完善的遊客服務中心,滿足遊客的休憩、餐飲、咨詢、科普、宣傳等多方面需求,為遊客提供便民、惠民服務。

2.科學開發景點,豐富遊客旅遊體驗。

一是開展親子徑建設項目。在xx入口平緩區域,沿礦山水庫段改造提升x.x公里的道路,以「無痕山林」理念打造親子徑,使之成為適合各年齡段群體徒步、休閑、健身的健康徑、綠色徑;二是推進龍潭瀑布親水平台改造項目,在遊客較為集中的戲水區域,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建設親水平台,提高遊客親水體驗感。

3.串聯互通,打通xx全域手作步道。

結合xx山形山勢,以防火巡查路線為基底,打造聯通xx各片區的手作步道,規劃為五期建設,總長度約xx.xx公里,以中心自建及志願者共建相結合的模式,不斷深化「共建」內涵,將志願服務打造成為xx的特有文化品牌,賦予xx新的文化軟實力。

4.探索xx森林康養發展模式,推動康養產品可持續發展和康養產業健康成長。

全面整合林間步道、瀑布棧道、護林防火道和生產性道路等道路資源,著力構建以鄉土樹種為主體的森林康養步道體系,完善康養步道周邊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群眾多元化的`體育健身、休憩、科普及遊玩需求,為xx區吸引高端人才、留住高端人才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三)特色文化挖掘及品牌打造方面

1.挖掘特色文化,將禾雀花打造為特色旅遊品牌。

在對xx禾雀花的分布狀況、習性特點等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充分發掘禾雀花的文化價值及科研價值,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禾雀花節」推廣活動,並考慮建設禾雀花種苗基地,將禾雀花打造為xx特色旅遊品牌,努力使之成為x賞花旅遊的新亮點。

2.深入挖掘xx紅色文化,保護傳承歷史文化資源。

一是聯合相關部門,推動開展xx紅色文化研究記載傳播工作,通過采訪xx原居民,梳理歷史資料,踏訪舊址,形成xx紅色文化系列記錄宣傳資料,開發紅色文化旅遊路線。二是挖掘、保護xx聯通大鵬、鹽田、橫崗的古道,對沿路基礎設施進行修復,並挖掘古道的來源、歷史、演變,記錄xx故事,進一步保護傳承xx珍貴的歷史文化。

3.構建高端民宿綜合體,完善配套服務系統。

充分利用現有舊民居資源,以保護原生態人文歷史為原則,突出xx特色、客家風情、歷史底蘊,在適當區域,將房屋質量、保存狀況良好的舊民居,在保留原汁原味客家鄉村風格的基礎上,改建成集餐飲、住宿、調適機能、修身養性、康體健身等於一體的高端民宿綜合體,提供森林浴、森林氧吧等特色服務設施,滿足遊客多元需求。全面整合xx片區x個村落資源,以花為媒,以花會友,每個村落構建別具特色的花卉主題民宿板塊,形成一花一世界、一村一主題的特色民宿樣板,塑造xx特色旅遊文化。

公園年度工作總結3

今年,人民公園在河管處的領導下,圍繞市政府制定的打造「哈密綠色宜居城市」的目標要求。以建設哈密河國家濕地公園為契機,把公園建設為「城市綠肺、自然勝景、休閑樂園」於一體的生態公園。我園有效的開展工作,開拓創新,提高公園的管理能力,進一步強化公園的各項管理規定,落實「長效管理」機制,促進了公園的建設發展。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給市民提供休閑娛樂、健身休憩的優美生活空間,使公園整體形象上檔升級,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現將今年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公園管理

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內部人事管理,加強園容園貌管理維護。因我園地理位置特殊,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環境建設的一個窗口,特別是經過近年來的建設和發展,我園愈來愈受到各方面的重視,隨著知名度不斷提高,游園人數日漸增多。

(1)綠化方面;

1、完成了園內喬木灌木的種植,種植左公柳380餘株、種植灌木水臘8萬余株。另開春,在健身公園參加突擊植樹,栽種喬木2300餘株,栽種灌木8萬余株。

2、完成了園內草坪的種植工作,平整綠化用地4000餘平方米,新栽種草坪4000餘平方米。

3、完成了人民公園草花的育苗任務。其中,地雷花1000餘株,扦插爬山虎3000餘株。

4、完成了園內各種草花的種植栽培工作。栽植、地雷花1000餘株、萬壽菊1000餘株、紫羅蘭20xx余株。

5、維修綠化灌溉設施100餘處,完善了綠化灌溉設施,新鋪設綠化管線1200餘米,更換綠化噴頭5000個。

6、完成了園內各種樹木的修剪工作。即左公柳、垂柳、側柏、榆樹、國槐等大冠樹約300餘棵,路邊的綠籬1500米。到現在以修剪20多次。

7、嫁接大葉榆150餘株。

(二)衛生方面;

為給市民一個清潔、舒適的公園環境,我園對園內衛生進行全面清掃巡查和保潔。

1、因環衛處環衛工人減少,無法對我園進行衛生清掃,我園投入全園職工,幫助環衛處,對公園進行衛生清掃,現已形成每個星期五定期對公園進行全園清掃,全天保潔,已成了人民公園的衛生清掃的工作,使園內環境衛生整潔。

2、由於今年大風天氣多,我園左公柳、及其他柳樹和樹木被風吹斷嚴重,造成倒伏影響了環境衛生,我園及時的清理了倒伏樹木,7車有餘。

3、安排人員定期對廁所進行清掃,每星期清掃兩次,保持廁所衛生。

首頁12尾頁

(三)園內改造;

今年公園改造主要是對主河道的橋梁進行建設,其中主河道新建橋梁4座,輔助河道新建橋2座。拆除主河道舊橋2座。輔助河道舊橋梁2座。到目前為止、橋梁建設主體已基本完工。

(四)安全方面;

抓好安全生產、做好防治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為提高職工的安全意識,採取會議、宣傳、講座等多種形式,學習安全知識,使職工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安全思想。

1、對園內路燈進行更換,更換節能路燈168個,更換投光燈管16個,亮化了環境,進一步消除了夜間不安全隱患。

2,、對存在倒伏危險樹木進行清除,避免造成倒伏危害遊客安全,清除倒伏樹木十餘株。

3、『六一』期間,認真組織安排,對攤主進行了安全知識的教育,提高了安全防範意識,順利的度過了六一兒童節,確保游樂人員與兒童的安全。

4、強化人民公園的安全保衛工作。安排職工輪流值班,對全園進行24小時值班制,隨時巡查,做到「三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

5、做好「三防」工作。即防火、防盜、,堅持長效管理機制。

今年來無安全事故發生。確保了人民公園的安全。

二、思想工作;

在政治學習方面,認真學習黨代會和黨的十八大報告及會議精神。通過深入學習解放思想、提高我園職工的政治思想覺悟和理解政策的水平,使大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一步提高政治覺悟。

;

『貳』 什麼是三級預防

所謂三級預防,即在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
I級預防是針對易染人群特別是青少年和其他易染人群進行教育,他們尚未吸毒,但接觸毒品的可能性最大,在一定的環境和條件下,容易發展為吸毒者。I級預防的工作主要是對他們進行禁毒有關知識的宣傳和教育,以達到讓他們不去錯用、誤用、試用毒品,讓他們了解吸毒的危害,主動地避開毒品,以減少吸毒現象的發生。
Ⅱ級預防主要是對已經處於吸毒的初期階段,但還未產生依賴性的人群有針對性加強教育。他們的生活及行為模式已向葯物濫用和依賴方面發生了較大的偏離,這些人很快就會發展為癮君子。該期的預防主要是通過各種媒介宣傳吸毒的危害和嚴重後果的教育,提高他們對吸毒的認識和戒毒的信心,使他們認識到,就此止步才是光明之路,繼續吸毒後果不堪設想。當然,還需設立一些臨床服務機構、心理咨詢和輔導機構以及相關的機構,為他們早日擺脫吸毒提供條件,從而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早期控制,以制止他們進一步發展為成癮者。
Ⅲ級預防的對象是成癮者,他們對毒品產生了強烈的精神和軀體依賴性,即已成癮。他們的情感、意志和行為已被葯品所控制,已偏離正常人。他們的行為對家人、他人和社會構成了危害。對這些人必須有組織地進行脫癮治療和康復,以幫助他們擺脫對葯物的依賴,恢復正常的心理社會功能,向昨天告別,重新回到社會。自然,這還需要社會向他們提供脫癮治療和康復的機構。這些成癮者也一定要付出很大的代價,積極配合才會成功。

『叄』 一標三實主要查什麼

「一標」是指「標准地址」。「三實」是指「本地實際居住的人口、實際存在的房屋、實際經營並有從業人員的單位」。

「一標三實」是由公安部統一部署的基礎信息採集工作。在我市,市委政府已將「一標三實」基礎信息採集工作上升為政府工程,由政府牽頭、公安機關主導,其他相關部門參與配合,在全市范圍內統籌推進。

(3)自然資源三早三實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1、標准地址登記的內容:城區包括實有房屋所在的街、路、巷、門、樓、牌、號,農村包括實有房屋所在的鄉(鎮、辦、開發區)、村、組、門牌號。

2、實有人口登記的內容:包括常住人口、流動人口、人戶分離人員、流入居住人員以及長期在恩施州本地居住的無戶口人員等實有人員信息。

3、實有房屋登記的內容:包括房屋產權人信息、房屋結構、用途、面積、房間數、實有人口數、聯系方式等信息。

4、實有單位登記的內容:包括機關、團體、法人、企業、事業等非自然人實體及其下屬部門,以及社會群體單位、個體工商戶的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營業執照、注冊地址、注冊資金、有效期、單位從業人員及從業人員等信息。

『肆』 為什麼說淡水是一種非常有限的自然資源

全球淡水資源狀況分析

全球淡水資源狀況不容樂觀,水資源短缺,水質惡化,人類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水資源危機,國際社會越來越認識到其嚴重性,全球范圍內保護水資源的浪潮已經掀起,並取得了重大成就,雖然對水資源的保護並不盡如人意,但有理由相信通過國際社會、各個國家不懈的努力,通過國際合作,人類會解決好淡水資源問題。在水資源全球保護的背景下,同樣面臨水危機的中國,惟有加強水資源保護的立法,形成有效的水法體系,才能有效應對面臨的問題。
關鍵詞:淡水資源 全球保護 水法體系

地球擁有豐富的淡水資源,但它們遠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其分布也不均勻。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人口增長、工業發展和灌溉農業的擴張引起對淡水需求的大幅增長。淡水資源短缺和水質惡化嚴重困擾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在其千年報告中指出:「要減少發展中國家的疾病,拯救生命,任何措施都比不上使所有人得到安全的水和合格的衛生條件。」 無論從淡水資源的數量來看,還是其質量來看,全球淡水資源堪憂,因而必須提高全人類的認識,達成國際共識,通過全球范圍內的合作,來解決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本文將在闡述世界水資源現狀及其全球范圍內保護的基礎上,對我國的淡水資源保護法律制度建設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全球淡水資源現狀——人類面臨嚴峻的挑戰
(一)淡水資源的應然狀態
地球上總的水體積大約為14億立方千米,其中只有2.5%是淡水,或者說只有0.35億立方千米的淡水。大部分的淡水以永久性冰或雪的形式封存於南極洲和格陵蘭島,或成為埋藏很深的地下水。能被人類所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是湖泊、河流、土壤濕氣和埋藏相對較淺的地下水盆地。這些水資源中可用的部分僅有20萬立方千米――不足淡水總量的1%,僅為地球上水資源總量的0.01%。這些能夠利用的水很多都位於遠離人類的地方,進而為水利用帶來了復雜的問題。
淡水補給依賴於海洋表面的蒸發。每年海洋要蒸發掉50.5萬立方千米的海水,即1.4米厚的水層。此外,陸地表面還要蒸發7.2萬立方千米。所有降水中有80%降落到海洋中,即45.8萬立方千米/a,其餘11.9萬立方千米降落於陸地。地表降水量和蒸發量之差(每年約11.9萬立方千米減去7.2萬立方千米的差額)就形成了地表徑流和地下水的補給——大約4.7萬立方千米/a。所有徑流中,半數以上發生在亞洲和南美洲,很大一部分發生在同一條河中,即亞馬孫河,這條河每年要帶走6000立方千米的水。
(二)淡水資源實際現狀
1、水量缺乏
全世界約有1/3的人生活在中度和高度缺水的地區,在這些地區的淡水消費量超過可更新水資源總量的10%。大約有80個國家,40%的世界人口在1990年代中期嚴重缺水(CSD 1997b)。根據1997年9月聯合國秘書長關於淡水綜合估計的報告,人類現在直接或間接利用著世界水供應量的一半以上,全球人均淡水可用量從1950年的17000立方米下降到1995年的7000立方米。到2020年,水的使用量將會提高40%,其中17%以上的水將要用於滿足人口增長說引起的食品生長。(世界水聯合會2000a)。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人口增長、工業發展和灌溉農業的擴張是引起水需求增長的三個主要因素。而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不能不視為水資源需求增長的重要因素。過去的20年中,農業消耗了經濟發展中的大部分淡水。規劃者一直認為通過增加更多的基礎設施來控制水文循環,這樣就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水量。
從傳統上,修築河壩是保障灌溉用水、水力發電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手段。世界上最大的227條河流中,已經有大約60%被堤壩、引流、運河等強烈地或者中等程度地切割,同時對淡水生態系統也造成了影響(WCD 2000)。從增加糧食產量和水力發電等方面來看,這些基礎設施的確帶來了很大的好處。同時,這些基礎設施的造價也非常之大。在過去的50年裡,堤壩改變了世界河流的形狀,使得不同地區約4000萬-8000萬人口遷移(WCD 2000),導致臨近的生態系統發生了不可逆轉的變化。
2、水質下降
窮國與富國,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都同樣存在水污染問題。水污染有其自然來源,如含有有毒物質的泉、滲漏的油和由侵蝕產生的沉積物,但大部分關於水污染的討論集中於影響到水質或其可用性的由人為引起的變化。城市和工業排出的有毒化學製品、污水、致病物、油、重金屬、熱污染、和放射性廢物污染著河流和地下水。農業開發在解決世界食物問題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它也造成了水污染,由於大量使用肥料和農葯水源受到污染。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說,發展中國家的水污染相對比較嚴重。馬來西亞的50條主要河流中,有42條正面臨著「生態災難」。在菲律賓,家用污水量占馬尼拉的帕西格河總量的60%—70%,成千上萬人不僅用這些水洗澡、洗衣服,還作為飲用水的來源。在中國,水污染問題也相當嚴峻。中國的44個主要城市中,有41個城市使用「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水源。
(三)水資源現狀的影響
水資源枯竭,水質惡化帶來了嚴重的後果。當一個國家每人每年用水量低於1000立方米「基線」以下時,該國被認為可能要長期缺水,而許多地區已經存在著長期水缺乏;許多大河的流量和水流時間幾乎全部為人類控制,這對水族生物非常不利,導致魚量的減少和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全世界有十一億人口,相當於世界人口的六分之一得不到衛生的水,有24億人,即世界人口的40%得不到合格的清潔服務;每天大約有6 000名兒童死於不衛生的水和不合格的衛生和清潔條件所引起的疾病——相當於每天有20架大型客機墜毀;不衛生的水和不清潔的環境估計造成了發展中國家所有疾病的80%;婦女和女孩由於缺乏衛生設施往往受害最重;
(四)人類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1972年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指出:「石油危機之後,下一個危機是水。」 1977年聯合國水事會議又進一步強調:「水,不久將成為一個深刻的社會危機。」 淡水資源危機嚴重製約了可持續發展,許多國家的用水速度已經超過了水的再生速度;人類過渡用水、水污染和引進外來物種造成湖泊、河流、濕地和地下含水層的淡水系統被破壞或消失;很多國家的的淡水管理政策與當地實際情況脫節等問題導致水資源的日益匱乏。人類面臨著嚴峻的危機和挑戰。
2000年3月大約有120個水方面的部長參加了在海牙召開的「第二屆世界水論壇」,採納了旨在取得世界水安全的宣言。宣言中體提出本世紀重要挑戰如下:
滿足基本需要:認識到獲得安全的、足量的水和衛生設施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並且對於健康和幸福來說這也是十分重要的,通過特殊的水管理過程使得人們有權獲得這些,尤其是婦女;保證食物供給:通過更有效的移動和使用水及糧食產品,以及水和糧食產品更公平的分配,來加強食品安全,尤其是對於貧窮和脆弱的人來說;保護生態系統:通過可持續水資源管理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分享水資源:通過可持續的河流流域管理或者其他正確的方法,在任何可能的時候,提高不同水使用者之間各水平上的和平協作和發展合作,這種合作可以在一個國家內部進行,如果是國界上的水資源或者是跨越國界的水資源,這種合作也可以在相關國家之間進行;風險管理:針對洪水、乾旱、污染以及其它與水相關的災害提供安全措施;水評價:以一種能夠反映水對其所有使用者的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價值的方式來管理水,逐漸為水服務標價,以反應他們供給的價值。這一方法應該考慮到窮人和脆弱群體的基本需求和質量;精明的管理水:確保好的管理,以便在水資源的管理中涵蓋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和公眾參與。
當今淡水資源問題已經不僅僅限於一國范圍之內,面對挑戰,應對的應是整個國際社會,包括各個國家、各個地區、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公司企業還有個人等等。要減輕甚至消除淡水資源的危機就必須進行國際合作、通過全球努力來解決當代以至子孫後代的淡水資源問題。
二、淡水資源的全球保護
20世紀以來,國際社會逐漸認識到淡水問題的嚴重性。這段時間內,淡水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被廣為關注,更加強調水的高效分配,兼顧淡水的公平分配與代際分配,認識到流域管理是有效管理淡水資源的關鍵,認識到所有利益有關的團體在水管理中的作用。全球范圍內的淡水資源保護已經開始,聯合國及其成員國為此付出了極大的努力,通過召開國際會議,提出國際宣言,訂立國際條約調整各國在利用淡水資源中的關系,規定各國保護全球淡水資源的義務,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各個國家之間也為有效公平的利用與其有關的淡水資源,簽訂了諸多多邊或是雙邊的條約或協定。但是因為缺乏一個真正的國際淡水資源管理實體,以及國家資源主權的負面影響,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現狀
1、淡水資源的國際保護
1966年國際法協會通過的「赫爾辛基規則」是最早的和最經常被援引的關於淡水的國際文件之一。其中第4條提出的基本原則承認,國際流域內的每個國家有權利合理公平地利用流域內的水。在公平利用原則之外,第10條還規定,各國不應對國際流域內的水造成任何新形式的污染或加重現有的污染程度,從而可能對流域內另一個國家的境內造成嚴重損害。國家應為減少各種現有的污染採取一切合理的措施,以便不在流域內另一國家的境內造成損害。但是由於這一規則沒有明確界定如何利用和消費水資源的問題,而沒有約束力,所以一直受到批評。盡管如此,「赫爾辛基規則」還是被廣為參照,並在其他的國際會議上得到發展。
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上提出的宣言中,原則2——「為了這一代和將來的世世代代的利益,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其中包括空氣、水、土地、植物和動物,特別是自然生態類中具有代表性的標本,必須通過周密計劃或適當管理加以保護」以及原則3——「地球水資源等的保護要加強國際合作,里約宣言更是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解決全球資源短缺問題。這一方面說明國際社會對淡水資源危機認識的進一步加深,同時也說明人類面臨的淡水資源危機越來越嚴重了。
1977年在阿根廷馬德普拉塔召開了聯合國第一屆水資源大會,並採納了「馬德普拉塔行動計劃」(Mardel Plata Action Plan)。大會建議研究可以用來管理共享水資源的方法,制定共同的規劃,實施協調水資源利用所必需的機制,並提出「關於共享的水資源的使用、管理和發展,各國應考慮每個國家的權利……以能平等的利用這些權利。」
1972年斯德哥爾摩宣言指出「地球生產非常重要的再生資源的能力必須得到保持,而且在實際可能的情況下加以恢復或改善」,這為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提供了方向,而大會的行動計劃則呼籲為防止淡水污染和保護整個水資源進行國際合作合作(建議51-55)。此後,1982年內羅畢宣言和1992年的里約宣言也都重申對對淡水資源的保護。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通過了影響深遠的《二十一世紀議程》。《二十一世紀議程》在其第18章「保護淡水資源的質量和供應:對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和利用採用綜合性辦法」中專門就水資源的綜合開發與管理,水資源評價,水資源、水質和水生生態系統的保護等做了詳盡的建議和規定,以期達到滿足所有各國在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方面對淡水的需求。《二十一世紀議程》規定必須對水資源進行統籌規劃和管理,這種統籌規劃必須覆蓋所有各類的相關淡水水體,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同時需要適當考慮到水的量與質方面。而水資源綜合管理的依據構想是,水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水是一種自然資源,也是一種社會物品和有價物品,水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決定了它的用途性質。
對國際河流生態系統保護最為有力的當為《國際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律公約》。負責發展和編纂國際法的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於1981年開始制定關於國際水道非航行利用的法律。1990年它通過了關於國際水環境保護的條款。1997年5月5日,根據國際法委員會的條款,聯合國大會通過《國際水道非航行利用法律公約》。這個框架公約包括四類條款:適用於所有國際水道的一般規則(第5-10條),實施這些規則的程序規則(第11-19條和第29-32條),關於淡水保護、保持和管理的實質條款(第20-28條),關於水道國締結協定的條款(第3-4條)。公約規定,水道國應在其各自的領土內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利用國際水道,以使國際水道得到最適宜的和持續的利用,從而充分保護國際水道。此外,水道國應參與以公平合理的方式利用、開發和保護國際水道,並有義務在保護和開發國際水道方面進行合作。各國有義務採取一切適當的措施防止對其他水道國造成重大損害。任何造成這種損害的國家應與受影響的國家進行協商,排除或減少這種損害,並在必要時,討論賠償損失問題。公約要求水道國保護、保全和管理國際水道及其水質,特別是保護水道的生態系統。公約倡導的措施包括:a. 確定共同的水質目標和排放標准,針對集中和分散的污染源採取適當的技術和方法,確定應被禁止、限制或監控引入水道的物質的清單。b.保護水道的生物資源,應當是防治污染的目標。c.關於水道的管理,公約要求,建立共同管理機制。
國際淡水資源保護的高潮是2003年的國際淡水年。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召開了第三屆世界水論壇大會,165個國家和地區、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共1萬多餘人出席會議。根據《二十一世紀議程》有關條款規定大會決定2003年為國際淡水年。會議就水危機的嚴峻性與積極採取行動加以抑制的迫切性進行了廣泛的探討。討論議題包括水供應、水與氣候、水與運輸、水與文化的多元性、水與衛生設施、水污染與衛生、水與能源、水與食物、水與男女平等、水與環境、水信息與管理、水與扶貧等問題,其目的是讓更多的人能夠得到足夠的水和可飲用的水。
2、淡水資源的區域保護
20世紀60年代末開始,區域國際組織如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或歐洲理事會制定了一些關於國際河流的文件,一般沒有拘束力。90年代,這些文件中提出的原則轉成條約。
歐洲作為一體化比較發達的地區,走在區域淡水保護的前列。早在1968年5月6日,歐洲理事會就通過了《歐洲水憲章》,今天看來,其中提出的大多數原則都是公認的事實。此後不久,1968年9月16日,歐洲理事會又主持通過了《在洗滌產品中限制使用某些去污劑的歐洲協定》。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也發出了好幾個保護水資源的建議,其中包括1970年關於保護地表水和地下水免受石油和石油產品污染的建議。1980年-1990年十年間,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的水問題小組起草了一系列關於在界水方面進行合作的文件。總之,歐洲及政治、經濟文化高度一體化的歐盟在淡水資源的區域保護方面為世界做出了榜樣。
1、水資源缺乏的現狀並未得到根本性的改變。目前淡水資源的實際現狀遠遠落後於其應然狀態,可利用和可飲用的淡水正在減少,全球發展和增進福利遠遠重要於水的切實保護,各國不會為了保護水資源而限制本國發展,可持續發展作為一個先進理念,其實踐比大肆宣傳少的多,而往往成為破壞水資源的借口,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和最不發達國家。
2、沒有一部統一的保護全球水資源的國際公約。雖然歷次人類環境會議通過的宣言都關注淡水資源的保護,《二十一世紀議程》還專門將淡水保護設為章,但保護力度是遠遠不夠的。就像解決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和解決海洋問題的《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樣,國際社會需要一部統一的國際水法,國際水域立法應走向法典化和全球化,用其協調各國的行動,指導各國在保護和利用全球水資源上進行合作,同時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和責任。
3、國家的環境資源主權往往對全球淡水資源的保護產生負面影響。國際社會早已確立了「國家環境主權和不損害國外環境責任原則」,但事實是強調國家環境資源主權成了其替身。很多國家出於本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在淡水資源的全球和區域保護上顯得相當保守。比如一體化程度相當高的歐盟,曾試圖通過一個綜合全面的文件以便對成員國淡水質量控制採取更有力的措施,但這個努力最終沒有成功。加拿大也曾以國家環境資源主權的名頭,完全禁止能有效解決水資源地區分配不平衡的水貿易。
4、涉及淡水資源的水公平問題仍然沒有解決。伴隨著河流流域水資源危機而出現的「水難民」在1998年達到2500萬人,第一次超過「戰爭難民」的人數。據預測,在2025年之前,因為水的原因而成為難民者將多達1億人(聯合國秘書長千年報告)。這一方面是因為水資源短缺引起的,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全球水資源分配的不公正。一個歐洲人每年消費約800立方米的水,大約是一個迦納人的70倍,而一個美國人每年對水的消費量超過3000立方米。水資源是一種公共物品,屬於全人類共同所有,不僅要在當代人之間實現公平用水,還要為後代人著想,實現代內和代際兩個公平。
5、各國對水資源危機的認識仍有不同。聯合國在2003年3月在日本京都召開了第三屆世界水論壇大會會前公布的水資源報告中批評說,政治領袖沒有採取行動,一些人甚至否認危機的存在。水遠沒有石油和股票那麼重要,因此各個國家的領導人對石油和股票的關注要遠遠高於對水的關心。
6、區域淡水保護僅局限於政治、經濟一體化程度高的歐洲和北美地區,亞洲、非洲等其他大洲缺乏區域合作制度,因此有必要建立、發展和完善各大洲的區域淡水保護機制。
三、我國淡水資源保護的立法研究
(一)我國淡水資源簡況
1、水資源嚴重短缺,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據統計,我國有2000萬人飲水困難;400多座城市嚴重缺水。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可能發生旱災,松遼平原、黃淮海平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東部和北部、雲貴高原至廣東湛江一帶旱災比較嚴重。華北平原工農業比較發達,人口稠密,河流經流量小,供水情況相當緊張。造成水資源供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水資源分部不均和水資源開發利用率低,而用水量卻隨國民經濟發展迅速增長。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預計2010年我國將出現嚴重缺水問題,2030年我國將會出現缺水高峰。
2、水域污染嚴重,淡水水質惡化。目前我國大部分城市和地區的淡水資源已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

『伍』 論述自然資源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

一、我國環境保護法律體系

中國的環境立法源遠流長。現代意義上的環境法起步於2O世紀70年代末,發展很快。 1979年。中國通過了第一部環境保護法律一一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截至1998年,中國共頒布了環境保護法律6部、與環境相關的資源法律9部、環境保護行政法規34件、環境保護部門規章90多件、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900餘件、環境保護軍事法規6件,締結和參加了國際環境公約37項,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環境保護法律體系,成為中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為適應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客觀需要,1995年和1996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分別通過了關於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和《水污染防治法》的決定。1997年3月,修訂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增加了有關"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罪"的規定。

環境標準是環境保護法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保護執法和管理工作的技術依據。中國的第一個環境標准——《工業"三廢"排放試行標准》誕生於1973年。隨著環境執法和管理工作的深入和發展,環境標準的內容日趨豐富,已經形成既符合國情又能與國際接軌的環境標准體系。截至1998年底,中國歷年來共發布國家環境標准412項,現行的有361項,其中環境質量標准10項,污染物排放標准80項,環境監測方法標准230項,環境標准樣品標准29項,環境基礎標准12項,歷年共發布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標准(即環境行業標准)34項。

相關材料:《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基本法》

◇◇◇二、我國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

環境保護法的基本原則,是環境保護方針、政策在法律上的體現,是調整環境保護方面社會關系的指導規范,也是環境保護立法、司法、執法、守法必須遵循的准則,它反映了環保法的本質,並貫穿環境保護法制建設的全過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經濟建設與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原則

根據經濟規律和生態規律的要求,環境保護法必須認真貫徹"經濟建設、城市建設、環境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的三同步方針" 和"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三統一方針"。

2. 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預防為主的原則,就是"防患於未然"的原則。環境保護中預防污染不僅可以盡可能地提高原材料、能源的利用率,而且可以大大地減少污染物的產生量和排放量,減少二次污染的風險,減少末端治理負荷,節省環保投資和運行費用。"預防"是環境保護第一位的工作。然而,根據目前的技術、經濟條件,工業企業做到"零排放"也是很困難的,所以還必須與治理相結合。

3. 污染者付費的原則

污染者付費的原則,通常也稱為"誰污染,誰治理"、"誰開發,誰保護"原則,其基本思想是明確治理污染、保護環境的經濟責任。

4. 政府對環境質量負責的原則

環境保護是一項涉及政治、經濟、技術、社會各個方面的復雜又艱巨的任務,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關繫到國家和人民的長遠利益,解決這種關系全局、綜合性 很強的問題,是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

5. 依靠群眾保護環境的原則

環境質量的好壞關繫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因此保護環境,不僅是公民的義務,也是公民的權利。

◇◇◇三、我國的環境保護基本法律制度◇◇◇

《環境保護法》第四章對我國長期以來實行的行之有效的環境管理制度進行了總結,並做出了11條規定。目前我國環境管理的制度措施主要有八項,即:(1)環境影響評價制度;(2)"三同時"制度;(3)排污 收費制度;(4)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5)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 制度; (6)排污許可證制度;(7)污染集中控制制度;(8)污染源限期治理制度。

下面重點介紹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三同時"制度、排污收費制度、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和排污許可證制度五項,其餘的略述。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該制度規定凡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開發、建設項目,必須首先進行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明確項目對環境可能的影響及提出針對這些影響的對策,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並報環境主管門審批後才能進行建設施工的制度。

同時,具體規定了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要求、審批許可權,以及對從事環境影響評價的單位實施資格審查的制度。

這項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規定了環境影響評價的適用范圍,即對環境有影響的新建、改建 、擴建、技術改造項目以及一切引進項目,包括區域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 環境影響報告書審批制度。

2)規定了評價的時機,即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 必須在項目的可行性研究階段完成。

3)規定了負責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的主體,即開發建設單位。

4)規定了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和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的基本內容。

5)規定了環境影響評價的程序,包括填寫環境影響報告表或編報環 境影響報告書的項目篩選程序;環境影響評價的工作程序和環境影響報告 書的審批程序。

6)規定了承擔評價工作單位和資格審查制度。

7)規定了環境影響評價的資金來源和工作費用的收取。

8)規定了其他配套措施。如"三同時"制度等。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為項目的決策、項目的選址、產品方向、建設計劃 和規模以及建成後的環境監測和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2002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頒布,並自2003年9月1日起實施,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從過去的單一項目的孤立評價開始逐漸轉向區域性的綜合性評價,對項目進行全程的環境影響評價。適應了我國區域性經濟開發的需要,而且為環境污染的區域性防治,尤其是為推行區 域總量控制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同時"制度

所謂"三同時"是指新擴改項目和技術改造項目的環保設施要與主體 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

"三同時"制度是我國早期一項環境管理制度,它來自20世紀70年代初防治污染工作的實踐。這項制度的誕生標志 著我國在控制新污染的道路上邁上了新的台階。在全面總結實踐經驗和教 訓的基礎上,1986年又對其進行了修改和完善,並由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 會、國家計委、國家經委聯合頒布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具體規定了「三同時」內容。

排污收費制度

徵收排污費制度是對於向環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過國家排放標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種類、數量和濃度,根據規定徵收一定的費用。

《環境保護法》第28條規定:"排放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排放標準的企業事業單位,依照國家繳納超標准排污費並負責治理",徵收的超標排污費必須用於污染的防治,不得挪做他用。《水污染防治法》第15 條又進一步規定:"企業事業單位向水體排放污染物(不超標的污水)的 ,按照國家規定繳納排污費。"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不寒而定量考核制度

所謂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就是把城市環境作為一個系統。一個整體, 運用系統工程的理論和方法,採取多功能、多目標、多層次的綜合的戰略 、手段和措施,對城市環境進行綜合規劃、綜合管理、綜合控制,以較小 的投入,換取城市環境質量最優化,做到"經濟建設、城鄉建設,環境建 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展",以使復雜的城市環境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

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核是由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實際需要而產生的,它不僅使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定量化、規范化,而且增強了透明度 ,引入了社會監督機制。因此,這項制度的實施使環保工作切實納入了政府的議事日程。

根據市長要對城市的環境質量負責的原則,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定量考 核的主要對象是城市政府。考核范圍分為二級:(1)國家級考核。 是國家直接對部分城市政府在組織開展城市環境 綜合整治、保護城市環境方面的工作情況進行的考核。目前,國家直接考 核的城市有32個,包括北京、天津、上海、重慶4個直轄市、省會及自治區 首府(除拉薩市和台灣省外)25個,此外還有桂林、蘇州、大連3個城市。(2)省(自治區)級考核。各省、自治區考核的城市由省、 自治區 人民政府自行確定。據不完全統計,1990年,省、自治區考核的城市達242 個。

定量考核的內容:環境質量、污染控制、環境建設和環境管理四方面 ,共27項指標,總計100分。 其中,(1)考核城市環境質量的指標有7項,計30分。包括:大氣總 懸浮微粒年日平均值、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氮氧化物年日平均值、飲用 水質達標率、城市地面水水質達標率、區域環境雜訊平均值和城市交通干線雜訊平均值。 (2)考核城市污染控制能力的指標有9項,計34分。包括: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率、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削減率、煙塵控制區覆蓋率、環境 雜訊達標區覆蓋率、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汽車尾氣達標率、民用型煤普 及率、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危險廢物處置率。 (3)考核城市環境基礎設施水平的指標有6項,計20分。包括:城市 污水處理率、城市集中供熱率、城市氣化率、生活垃圾處理率、建成區綠 化覆蓋率、自然保護區覆蓋率。 (4)環境管理的指標有4大項6小項,計15分。包括:城市環境保護 投資指數、環境保護機構建設、"三同時"合格執行率、排污費徵收面、 排污費徵收率、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率。

排污許可證制度

排污許可證制度是以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以污染物總量控制為基礎 ,對排污的種類、數量、性質、去向、方式等的具體規定,是一項具有法 律含義的行政管理制度。

該制度主要首先需進行排污申報登記,一般要求申報如 下內容:(1)排污單位的基本情況;(2)生產工藝、產品和材料消耗情 況(包括用水量、用煤量);(3)污染排放狀況(包括排種類、排放去向 、排放強度);(4)污染處理設施建設、運行情況;(5)排污單位的地 理位置和平面示意圖。 各單位的申報登記表報齊後,環保部門組織匯總建檔。匯總的主要內 容應有:(1)各類污染物日排放量;(2)各類污染物年排放總量;(3) 按污染物排放量大小對申報單位排序編號;(4)繪制區域性污染物排放狀 況示意圖,提出各排污口位置、排放污染物種類、數量、濃度等;(5)對 各申報單位的排污情況進行系統分析,確定重點污染物控制對象;(6)建 立污染申報登記檔案庫。

其次,要進行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標的規劃分配 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後,分配污染物總量削減指標是發放和 管理排污許可證最核心的工作。一個地區要想科學地確定污染物排放總量 控制指標,並合理地分配污染物削減指標,就必須對當地的環境目標、經 濟發展,財政實力、治理技術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和分析。大氣污染總 量控制主要考慮能源結構、能源消耗量及燃燒方式等因素;水污染物總量 控制主要考慮流域、區域水量水質等狀況,總用水量和總排水量等因素;固體廢棄物控制主要考慮固體廢棄物排放種類和總量,以及運輸等因素。

最後,由主管機構審核發證。 排污許可證的審批,主要是對排污量、排放方式、排放去向、排放口 位置、排放時間加以限制。每伸污染源分配的排污量之和必須與問題控制 指標相一致,並留有一定的餘地。在這一階段的工作中,需要確定排污許可證的類型(臨時或正式兩種),與領取排污許可證的企業協商對話,最後頒發許可證。頒發許可證可以採取公開、公證形式,賦予其嚴肅性。排污許可證的審核頒發工作,應由專人管理,從申請、審核、批准到變更均 應建立完整的工作程序。

◇◇◇四、我國自然資源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

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

(1)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的概念和作用

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是指國家採取強制手段使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單位或個人支付一定費用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是在地球人口日益膨脹、自然資源日益緊缺情況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一種管理制度,是自然資源價值在法律上的體現和確認。

長期以來,自然資源一直被人們作為沒有價值的東西而無償地佔有、開發和利用,甚至在一些權威理論上也認為無人類勞動凝結的自然資源是無價值的,從而導致了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和浪費。隨著地球人口的增加,地球上的自然資源越來越顯得短缺。在20世紀60—70年代甚至出現了資源危機。目前,在世界的許多地方,淡水資源、森林資源的短缺已成為不爭的事實,野生動植物資源的短缺,更使一些野生動植物處於滅絕或瀕危狀態。由此便引起人們對「資源無價」理論的反思,並提出和建立了自然資源的價值觀和價值理論。現在,自然資源具有價值的觀念已為絕大多數經濟學家所接受,並在許多國家的經濟政策和立法中得以體現。集中體現自然資源價值的法律制度就是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這一制度的建立,具有多方面的意義和作用。一是它有利於促進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二是它有利於為開發新的資源籌集資金,並有利於自然資源的保護和恢復;三是它有利於保障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並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自然資源有償使用的形式

自然資源的有償使用,因各個國家和地區具體情況的不同,其採用的形式也有所不同。綜合起來基本上是兩種形式,一是收稅,二是收費。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通常是採取收稅的形式,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型國家一般是採取收費的形式。但大多數國家則是既收稅,又收費。在收稅方面,有的是對開發者收稅,例如,哥斯大黎加徵收的木材採伐稅;有的是對經營者收稅,例如,木材貿易稅、野生生物及其製品貿易稅;有的是對能造成資源破壞的重大開發項目徵收環境資源維護稅;有的是徵收自然資源建設稅。

自然資源檔案制度

自然資源檔案是對自然資源調查所獲資料、成果按一定方式進行匯集、整理、立卷歸檔,並集中保管的各種文件材料的總稱。建立自然資源檔案的目的是為了掌握自然資源的現狀和變化,評定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管理效果,為編制自然資源規劃,確定開發利用目標和保護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據。

自然資源檔案制度則是法律對自然資源檔案的種類、級別、適用對象、內容、范圍、資料更新時間、查閱和借閱方法、保管技術和設施與設備、保管機構及其管理要求等所作的規定。它是自然資源檔案的法律化。我國的一些自然資源法律、法規明確規定了檔案制度。例如,《森林法》規定了森林資源檔案制度,《野生動物保護法》規定了野生動物資源檔案制度,《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規定了野生植物資源檔案制度。《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土地管理信息系統,是更加全面的土地資源檔案。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一項統一的自然資源檔案立法,因此各類自然資源檔案制度的要求極不一致。

自然資源許可制度

自然資源許可制度,又稱自然資源許可證制度,它是指在從事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活動之前,必須向有關管理機關提出申請,經審查批准,發給許可證後,方可進行該活動的一整套管理措施。它是自然資源行政許可的法律化,是自然資源保護管理機關進行自然資源保護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採用自然資源許可制度,可以把各種自然資源開發利用的活動納入國家統一管理的軌道,並將其嚴格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它有利於對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的各種活動進行事先審查和控制,對不符合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活動不予批准。同時它還有利於根據客觀情況的變化和需要,對持證人規定限制條件和特殊要求,便於發證機關對持證人實行有效的監督和管理。

自然資源許可證,從其性質看,可分為三大類:一是資源開發許可證。例如,林木採伐許可證、采礦許可證、捕撈許可證、採集證等;二是資源利用許可證。例如,土地使用證、草原使用證、養殖使用證等;三是資源進出口許可證。例如,野生動植物進出口許可證等。從表現形式看,有的叫許可證,有的叫證書或證明書等。

我國在自然資源保護管理中普遍實行了許可制度。在土地資源方面,有「土地使用權證」;在草原資源方面,有「草原使用權證」;在森林資源方面,有林木採伐許可證、木材運輸證件;在礦產資源方面,有采礦許可證、勘查許可證;在漁業資源方面,有養殖使用證、捕撈許可證;在野生動物資源方面,有特許獵捕證、狩獵證、馴養繁殖許可證、允許進出口證明書;在水資源方面,有取水許可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