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幼兒園鄉土資源材料運用有哪些
擴展閱讀
綠松石油漬怎麼去掉 2024-10-18 11:04:20
211元兌換多少鑽石 2024-10-18 10:55:49

幼兒園鄉土資源材料運用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10-18 09:00:33

❶ 如何利用農村資源開展幼兒活動

一、利用鄉土材料,創設本土化的環境
心理學家皮亞傑強調:"兒童是在周圍環境的影響下,通過主客體的交互作用而獲得心理上的發展的。"蒙台梭利認為:"在教育上,環境所扮演的角色相當重要,因為孩子從環境中吸取所有的東西,並將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印象。"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促進幼兒的發展。而且,環境是幼兒最好的啟蒙老師,它不僅滿足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的參與意識,還能極大地引起幼兒的探索慾望。
我們組織幼兒到園內外尋找各種鄉土自然素材,並利用收集回來的鄉土自然素材創設環境,以滿足幼兒的需要。另外,在環境的創設中,我們還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幼兒與環境對話,寓教於環境之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
1)主題牆
主題牆是主題活動預設與生成的刺激物。主題牆應是動態的,隨著幼兒的學習、活動的需要而變化;主題牆應是互動的,是"幼幼互動"、"師幼互動"、"家園互動"的有機結合,最終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良好的發展。
2)自然角
自然角屬於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供幼兒飼養小動物、栽培植物、陳列幼兒收集的無生物及實驗用品所用的場地,是幼兒開展非正規科學活動的場所。它可使幼兒進行細致地觀察,也為幼兒帶來自由操作、探索的可能。彌補集體活動時觀察探索的不足,開闊幼兒的眼界。
農村幼兒園設置自然角,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養著一些從家鄉江邊捉來的小動物(江蟹、海螄、泥土鱉)及在廢舊物品上種些植物(土豆、番薯、綠豆、赤豆、蔥),供幼兒學習、探索。在大家的呵護下,我們的自然角一片生機勃勃:江蟹悠閑地吐著泡泡,泥土鱉不安分地爬著,不時摔個大朝天;土豆苗探出嫩綠的小腦袋,蔥兒青翠欲滴,油菜花黃燦燦,桃花紅艷艷。不知不覺中讓幼兒更加喜歡家鄉的動植物,願意親近大自然,關心自己生活周圍的環境。
二、挖掘鄉土資源,開展本土化的活動
主題活動是一種以幼兒的經驗、能力、興趣、需要為出發點,用整合的方法將各領域的學習聯系起來,有效地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活動。我們將周圍的自然資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事物搬進課堂,融入主題活動中。
1)利用葉子可以開展:分類、沾貼、拓印、數數、比較、排序等
2)利用種子可以開展:沾貼、種植、排序、分類(種類、大小、形態、顏色等)
3)結合季節特徵,開展主題活動
例如:主題《春之田野》
春季,鄉村田野的溝溝岸岸上長滿了野草、野花、野菜,紅一叢、黃一片,吸引了孩子們的眼球。於是,我們生成了《春之田野》這一主題,將教育融進了大自然這個露天大課堂,帶幼兒們去拔野草、摘野花、挖野菜等。幼兒們用野草、野花製作插花、小掛件、賀卡、項鏈、手鐲,用夾子夾住野花做頭飾,用針穿過野花做胸飾,還有把花夾在書中當書簽等。在挖野菜活動中孩子們認識了薺菜、馬頭蘭、艾青,知道薺菜剁碎和豬肉可以做餃子餡,馬頭蘭可以做涼拌菜,艾青可以做清明團子等。在看、聞、嘗中,領略鄉村田野的無窮魅力,品嘗著濃濃的"鄉味"!
4)利用青蛙、小動物、家畜等可以進行:語言、美工(畫、折、剪)音樂、故事、科學、觀察(蝌蚪)記錄、可以區分它們泊不同點、總結共同點。
5)利用地方劇可以開展表演(欣賞)看、聽、了解劇情、認識劇中人物、畫臉譜、了解方言等等
6)利用特色產業可以開展:樂平桃酥的味道、原材料、生產過程等等
7)利用民間游戲可以開展打彈珠、踢踺子、跳皮筋等
三、重視幼兒教育的規律原則,充分發揮本土化園本教學的作用
1)匹配性原則:教師在充分利用農村本土資源時要以幼兒的興趣、以幼兒的心理健康發展水平相適宜、活動的內容與教育資源及教育目標相匹配時才能更好的構建園本課程。
例如"豐收"這個主題要根據不同班級幼兒的年齡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
2)體驗實踐性原則:必須讓幼兒在開放性、真實性環境中充分實踐和體驗中獲得豐富的經驗、嘗試與人交流、合作。
3)適宜指導性原則:教師在活動中要成為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發展評價性原則:活動結束時要對活動進行評價。(以前是結果式評價),現在要用過程性的評價(例如:比以前好、態度認真、明天會比今天更好等)
本土文化課題的研究給我們幼兒園帶來了特色,帶來了活力,也帶來了新的希望。本土特色區域活動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它能讓幼兒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情感、想法、意願,做一個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的主人。對於這個新游戲領域的組織、開展與引導需要我們長時間地去研究和探索。

❷ 如何充分利用本地鄉土教育資源更好地開展教學

陳鶴琴先生提到「當地民情民俗以及自然景物的學習,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幼兒園應該充分利用周圍的鄉土資源,開展本土化的主題教育活動,將周圍的自然資源、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人文資源搬進課堂,融進鄉情主題教育活動中,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幼兒潛能,使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又為優化幼兒園鄉情主題教育、推進園本課程建設作出積極的貢獻。如何依託鄉土資源,有效地對幼兒開展愛家鄉教育呢?我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確立了「家鄉物產」、「家鄉風俗」、「傳統游戲」、「家鄉文脈」等主題,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動。
一、收集鄉土自然資源,貼近鄉情主題活動實境
家鄉的山水草木、物產等自然資源是極好的教育媒介。我組織幼兒到園內外收集各種鄉土自然素材,並利用它們創設活動環境,以主題牆的形式展示孩子們收集的圖片、照片、畫、門票、景點宣傳冊、地圖等資料,滿足幼兒的需要,充分體現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讓幼兒與鄉土資源對話,並開展相關的主題教育。比如:
(一)家鄉風光。圍繞幼兒收集的有關圖片、VCR等,開展「濱海——玉蒼山」等主題活動,讓幼兒知道蒼南「濱海——玉蒼山」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分為濱海、玉蒼山兩大部分,由漁寮、炎亭、玉龍湖、玉蒼山、莒溪5個景區和矴步頭組成,另有石聚堂市級風景名勝區和燕窠硐、鯨頭兩個縣級風景名勝區。通過語言活動「講講玉蒼山」,我配合放一段相關的VCR給幼兒欣賞,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玉蒼山美麗的風光。這些特有的景色激發了幼兒內心深處美的感受,幼兒講述的語言非常生動、豐富。我還利用美術活動畫「美麗的漁寮沙灘」,讓幼兒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用手中的畫筆描繪出灘平、沙軟、海闊、浪緩、水清的漁寮沙灘風情以及在沙灘快樂嬉戲的情景。大自然不僅使幼兒開闊了眼界,也開闊了幼兒的思維和心靈,他們在認識和適應自然的同時也陶冶了情操,培養了美感,豐富了想像象,使其萌生出對大自然、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二)家鄉物產。蒼南地理環境非常獨特,既依山又傍海,所以物產極其豐富,山珍海味數不勝數,蔬菜水果品種繁多。我根據孩子們收集的有關材料,在動物角飼養各種海生動物供幼兒觀察,並精心設計各種科學探索活動,如「認識家鄉的魚」、「認識海螺」、「寄居蟹和招潮蟹」等;認識海帶、紫菜、羊棲菜等藻類海洋植物,讓幼兒在飼養和探索的途徑中主動獲得各種海產品的相關知識。開展「美食節活動」,認識家鄉特色小吃,幼兒在看看、聞聞、嘗嘗中領略鄉村食品的無窮魅力,品嘗著濃濃的「鄉味」。通過「採摘一日游」活動,讓幼兒在看看、摘摘、吃吃、講講中認識家鄉的各種水果,更讓孩子們體會家鄉物產的豐富。
孩子們在收集資料和參與活動過程中完成對家鄉的初步了解,並在環境創設和主題活動的過程中得到互動、交流和展示,增強了自信心,滿足了好奇心,激發了參與意識,還極大地激發了探索慾望。總之,收集鄉土自然資源,對提高鄉情主題活動的實效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
二、挖掘鄉土文化資源,豐富鄉情主題教育內涵
鄉情教育的內容是豐富多彩的,人文風貌在幼兒的成長中,特別是精神成長中有著特殊意義。充分利用家鄉環境中富有文化底蘊、具有教育意義的自然和人文景觀開展活動,會使教育內容更加豐富和深化。經過反復研究,我並把鄉情教育內容劃分為三大主題,有計劃逐步的加以實施。
(一)家鄉風俗。充分利用有關的資料,向幼兒介紹蒼南的地方習俗、蒼南的各地廟會活動,讓幼兒了解濱海之城的風俗習慣。例如,向幼兒介紹蒲城正月十五的拔五更、畲族風俗對歌會、正月十五舞獅表演等,使幼兒了解在風俗習慣活動中所蘊含的精神:勤勞、善良、勇敢、智慧、團結向上及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等。
(二)家鄉名人。通過看錄像專題片《抗倭故事》,了解明代抗倭遺址、國家一級文物保護單位——蒲壯所城、明代抗倭重鎮——金鄉衛城,認識護城(瓮城),城垛,敵台,窩鋪,南堡烽火墩等建築,掌握相關的名人傳說。通過組織幼兒看望烈軍屬、英雄人物、邊防軍人及掃烈士陵園活動,了解蒼南是如何解放的,知道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跡,激發幼兒對他們的濃厚情感,讓幼兒懂得現在的幸福生活是用先輩的生命和鮮血換來的,教育幼兒懂得珍惜現在的一切。
(三)家鄉文脈。開展「家鄉文脈」主題活動,提高幼兒融入鄉土文化歸屬本地文化的能力,如組織幼兒欣賞提線木偶戲、布袋戲、漁鼓演出等優秀的民間藝術;帶領幼兒參觀蒼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碗窯瓷文化展、點色剪紙展銷、夾纈印染技藝展示等等,了解悠久的傳統文化……通過「家鄉文脈」主題活動,好比從小給孩子注入了必備的民間傳統文化血液,這樣在他們長大後才可能擔當起繼承、弘揚鄉土文化的重任。
總之,充分利用豐富的本土資源開展主題性傳統文化教育,不但培養幼兒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而且還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園本課程」,讓優秀的傳統文化浸潤孩子幼小的心靈。
三、鏈接家長資源,拓寬鄉情主題教育渠道
(一)身懷絕技——嘉賓老師進園執教。幼兒園的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家長的職業、閱歷與專長等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我們經常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有特長的家長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請他們進班級當「老師」,展示其各自的特長和風采,使幼兒獲得更直接的經驗。
(二)快樂之旅——把幼兒帶出幼兒園。要培養幼兒愛家鄉的情懷,家園配合是必不可少的,而鄉土文化教育更是與家庭、社會密切聯系的,有了家長的配合,教育才會事半功倍。在家長陪伴下參觀五洞橋、白灣寶、打鐵宮等也是我園一項有效的資源利用措施。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請文物保護單位的家長為孩子們做向導,向幼兒講述五洞橋的建築特點、建造年代、建造的時代背景,讓孩子們在參觀中獲得初步的鄉土歷史知識,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的情感和對勞動的熱愛。
四、借力鄉土傳統游戲,滋潤鄉情主題教育童趣
民間游戲是經過千百年的生活實踐、廣大人民聰明智慧的結晶,具有深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勤勞朴實的蒼南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勞動與生活實踐中創作了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以口頭相承的形式,在民間經久流傳。首先,整理鄉土益智游戲,豐富園本課程。我們收集適合3—6歲幼兒玩的鄉土益智游戲,就地取材、合理利用,嘗試著將古樸有趣的民間益智游戲有機地滲透到幼兒園日常活動中,通過傳統益智游戲的規范化整理,豐富幼兒園的園本建設,拓寬幼兒教育形式的空間。其次,開展「民間體育游戲」活動,滋生鄉情。為了加深幼兒對家鄉的風土民情的認識和了解,使他們由鄉土游戲滋生鄉情,我開展了「民間體育游戲」專題活動。孩子們玩著父輩曾經樂此不疲的民間體育游戲,被這些「新鮮」有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住了。老師們在參與活動中重拾童趣,與孩子共同享受了傳承民間游戲的快樂。在游戲活動中,讓孩子們從小就埋下愛家鄉的種子,潛移默化地加深對家鄉的了解和熱愛。
總之,鄉情教育需要幼兒教師運用智慧,不斷地去發現、挖掘、拓展本地特有的教育資源,形成以鄉土資源為依託,集趣味性、活動性、游戲性為一體的主題式教育活動,使孩子們獲得更系統、更直接、更形象的教育,讓他們在體驗鄉情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豐富、互動、有效的活動也把大自然和社會融合到鄉情主題教育中去,使孩子們有所悟、有所獲,提高了他們對家鄉的認識,激發了幼兒愛家鄉的情感,優化了幼兒園的教育模式。

❸ 如何利用鄉土資源開展游戲化活動

我國教育學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我園地處農村,利用農村自然物對幼兒進行教育是我們的有利條件,因為農村自然物為幼兒常見的,由於它的直觀性,可取性和神秘性更加受到我們農村幼兒的喜愛,因此利用農村自然物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的同時利用農村自然物開展各類美工活動,更能發揮農村自然物的教育功能,體現其獨特的教育價值。
一、有效利用鄉土資源,開展美工活動
1.走出教室,接近自然,感受自然美。
陳鶴琴先生說:「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教材,不用死的書本。」農村千姿百態、紛繁變換的自然資源,決定了幼兒園美術教育盡可追求教育內容和形式上的「活」。 蠡口中心幼兒園位於元和公園內,這里有秀美的自然景觀,我積極引導幼兒觀察自己身邊的景物,到熟悉的環境中尋找美,欣賞美,在繪畫中創造美。
春天,萬物復甦,小草開始探出了腦袋,樹枝上長出了嫩芽,花兒們也爭相開放,在這春意盎然的季節里,我們領著孩子們走到林間,去尋找發芽的小草,觀察花苞的綻放,呼吸春天的氣息,讓幼兒用手中的畫筆描繪生命的喜悅;夏天,到處唯答搜充滿了旺盛的生命力。看,小樹在一天天長高,蠶寶寶出來了,大蒜已開始長出了蒜苗。我們就鼓勵他們用圖畫將這些變化記錄下來;秋天,意味著豐收。我們領著孩子到果園里去,去看那掛滿了枝頭,又圓又大的水果。讓他們去採摘,去品嘗,去感受勞動的快樂,豐收的喜悅。從而激發他們創作的慾望,畫出一幅幅真實而又生動的作品。冬天,當西北風呼呼刮來的時侯,孩子們尋找冬爺爺。而他們找到的冬爺爺有的在雪花里,有的在結著冰的小河裡,有的在落滿了霜的大地里等等。一年四季的變化,一年四季的樂趣,啟發出了幼兒無窮的想像,無盡的創作,大自然中處處皆教材,它不僅能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而且使幼兒的學習有了直接感知和理解、內化的環境,更主要是能培養幼兒對大自然美好事物的追求,加深對美的理解,同時得到美的熏陶。
2.鄉土材料在各種美工活動中的運用。
(1)開展各種色彩類美工活動
幼兒有強烈的好奇心,自然界的一花一草,青山綠水,他們無不喜歡,而且幼兒對色彩的敏感性特別高,他們用色大膽,顏色明快鮮艷,特別是小班的孩子們,喜歡歡快明朗的色彩游戲,因此尊重幼兒的個性,開展各類色彩活動,培養幼兒對色彩的感知能力與創造能力。
①染色活動
在對農村自然物的染色活動中,我們利用顏料對自然界中的樹枝、樹葉、白色花瓣等等用畫、浸、染的方法進行染色,然後將幾種材料組合、扦插,幼兒在染色活動中,參與性高,並充分發揮了想像力,鍛煉了動手能力。
②石頭畫
石頭是自然界中常見的,我們利用撿來的石頭讓孩子們在大膽塗色,在這一過程中孩子們充分發揮想像有的說畫的是人,有的說是機器人、有的說是餅干、有的說是麵包……幼兒就在不同的色彩游戲中大膽的發揮自己的想像力,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情緒。
③拓印
拓印利用自然物的自然紋理,大膽利用色彩進行拓印,在活動中,幼兒利用各種蔬菜切面等進行大膽的拓印,不僅感受到了玩色游戲的樂趣,還在玩的過程中通過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充分發揮了幼兒的無限創造力與想像力。
④噴畫
花開花落,我們可以把花瓣撿來(花瓣要大小合適,如:月季花瓣、玉蘭花瓣等),在紙上拼擺出花的形狀,噴畫後,一朵朦朧的花躍然紙上;零星地散放幾瓣,噴色後則是一幅更具詩意和想像力的作品。秋葉飄落,我們又可以把落葉撿來,拼擺出各種圖案,供幼兒進行噴畫操作。如:柳葉擺成蜻蜓;楓葉擺成金魚;還可以用各種樹葉搭配拼擺出形態各異的小動物。秋季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我們可以收集花生殼、舉前絲瓜種子等等用於噴畫。
(2)利用自然材料,開展拼貼類美工活動
在自然界中有許多神奇的資源,不僅色彩斑斕,而且有其獨特的造型。因此,我們充分分析研究這些自然物的自然特點,開展了拼貼活動。如在「樹葉粘貼」、「種子粘貼」裝飾畫中,我們將各種各樣的玉米粒、豆子、小麥、花生、麥桿、狗尾草、樹葉等運用到裝飾中去指歷,通過貼貼、畫畫、剪鍵、撕撕等形式,將它們作成漂亮的衣服、小包、頭飾等,將各種蔬菜、農作物裝飾成各種小動物、小玩具,泥土替代橡皮泥製作成小鳥、杯子等各種造型,晾乾後,用五彩顏色進行裝飾。山芋葉柄製作的耳環、手鏈等等著一切的一切無不蘊藏著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孩子們的在操作中學會了剪、團、粘、貼、撕、畫等技能,不但提高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創造力、表現力和手指的靈活性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3.奇思妙想,開展造型類美工活動
「對於兒童來說,藝術是一種游戲,只有兒童從中獲得歡樂和愉快的體驗時,藝術才能真正成為兒童的需要。」自然物造型活動是幼兒所喜歡的活動,他們在切、刻、劃、綁、插、擺弄等看似笨拙、尋尋覓覓的過程中,對自己動作產生的「痕跡」發生興趣,從而在不斷擺弄不斷調整中獲得快樂獲得發展。我們利用各種「貝殼」,組織孩子充分發揮想像,用靈巧的小手在貝殼進行裝飾畫,還將裝飾好的貝殼拼成一隻只漂亮的蝴蝶。在主題活動《香香的蔬菜》中,我們組織孩子收集、購買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在相互交流、分享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蔬菜不僅名稱不一樣,顏色不一樣,形狀也不一樣,有的像彎彎的月亮,有的像小棒,有的像小豬……真的很有趣,我們就開展了美工「蔬菜造型」的活動,孩子們在打扮蔬菜時,很興奮,有許多的創意,如把黃瓜用刀片切開挖掉些就成了張大嘴巴的鱷魚,在蘿卜上裝上兩只大耳朵變成了一隻可愛的胖小豬,把老薑變成了小鳥,把一個個茄子變成了一隻只活潑可愛的小企鵝,給洋蔥扎個蝴蝶結就變成了小姑娘……等真有趣。山芋葉柄製作的耳環、手鏈等等這一切的一切無不蘊藏著孩子們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孩子們的在操作中學會了剪、團、粘、貼、撕、畫等技能,不但提高了孩子們的觀察力、創造力、表現力和手指的靈活性也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
4.充分利用本土特色,開展美工活動。
《綱要》指出: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或廢舊材料製作玩具、手工藝品等來美化自己的生活或開展其他活動。蠡口是著名的傢具城,在這里最多的就是傢具,孩子們見的最多的也是傢具,從傢具加工廠淘來的剩餘邊角料,木屑、沙皮等在我們幼兒園教師的眼裡成了「寶貝」,我們利用邊角料製作皮影畫,裝飾我們的長廊;利用木屑,通過染色,創作木屑畫;用粉筆在沙皮上畫畫等等,孩子們利用收集來的各種大小的盒子製作不同的傢具,並用彩紙、畫筆、膠水、毛根等對其裝飾,這樣由孩子們自己設計的傢具城就形成了。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孩子們各方面都的能力得到了發展,也體驗了成功的樂趣,對於有蠡口特色的傢具城也有了一些了解。
二、 有效利用鄉土材料注意的問題。
1.材料的收集
材料不是在需要的時候才臨時收集,我們在班級的門口設立一個「鄉土材料收集箱」,對箱內的材料教師和孩子們一起定期地給予整理、歸類、收藏,以便需要時可以隨時提供,同時也能為教師開展主題教學等活動提供極大的方便。
2.在活動中注重尊重幼兒
綱要指出:藝術活動是幼兒自我表達的重要方式。在活動中我們不難發現幼兒的創作作品是千奇百怪的,有時甚至看上去和主題不著邊際的,但孩子在創作過程卻能快樂的表述「這是什麼」 「那是什麼」。因此教師一方面要足夠的「寬容」,能允許幼兒的自由發揮與「出錯」,另外一方面也要及時和幼兒溝通了解幼兒的想法,積極引發幼兒自我表現。
3.材料選擇應注意安全性適宜性原則
(1)材料的選擇要注意安全性,要進行一定的篩選,如,幼兒採集來了各種形狀與色彩的葉子,其中有種植物葉子帶刺容易將幼兒手割破,所以對材料也要有選擇性。
(2)農村鄉土材料季節性較強,因此在收集之餘應收藏;收藏之前建議先清洗干凈並進行嚴格的消毒,然後將各材料分類擺放,如:種子歸一類、貝殼歸一類、乾果歸一類等,以便下次需要時可以及時取出使用。
(3)教師應經常檢查、更換鄉土材料,特別是蔬菜、水果類的,以便出現腐爛現象。
4.按需投放。
在材料的投放上,教師應注意按幼兒的實際水平,分層次投放材料,如粘貼活動中按照年齡特點小班幼兒注重做蔬菜和水果的娃娃等大點的材料;大班小朋友則選擇編織、種子粘貼等精細又難度較高的活動,還要求幼兒與他人合作到獨立完成一件作品來體驗成功的喜悅。
5.材料與環境的同步
在活動中我們不僅要注重支撐幼兒的活動,也要為幼兒創作創設同步的環境空間。如幼兒作品的展示空間、幼兒操作的區角環境、教室環境等,使幼兒身臨其境,獲得創作靈感,並能展示自己獲得滿足感。
具有鄉土特色的美工活動中蘊藏著許多智慧和活力,它的材料來自於幼兒的生活。通過鄉土資源在美工活動中的合理利用,不但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求知慾,同時,使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得到了發展,同時也拓寬了我們的教學思路,培養了孩子們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使我園的美工活動更具時效性,也更具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