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森林濕地資源動態監測是什麼意思
擴展閱讀
國外施工工具哪個好 2024-11-23 10:58:07
看黴菌性陰炎多少費用 2024-11-23 10:58:01
開模具廠成本多少錢 2024-11-23 10:41:42

森林濕地資源動態監測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4-11-03 22:29:37

A. 林業局主要負責什麼工作

市林業局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林業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按照省委、茂名市委和信宜市委工作要求,在履行職責過程中堅持和加強黨對林業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其主要職責是:

(一)負責林業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監督管理。擬訂林業及其生態保護修復的政策、規劃並組織實施,擬定林業管理有關規范性文件。組織開展森林、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動態監測與評價。

(二)組織林業生態保護修復和造林綠化工作。組織實施林業重點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和荒漠化、石漠化防治重點生態工程。組織實施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培育,指導、監督全民義務植樹、城鄉綠化工作。組織開展退耕還林,負責天然林保護工作。負責監督管理石漠化沙化防治工作。承擔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工作。

(三)負責森林資源的監督管理。組織落實森林採伐限額並監督執行,監督檢查林木憑證釆伐、運輸。負責林地管理,擬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生態公益林劃定相關工作和公益林保護管理工作。組織實施國有森林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負責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檢疫工作。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市森林資源安全工作。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森林防火、林業行政執法和林業違法案件查處等工作。

(四)負責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監督管理。組織實施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調查,研究提出主管的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名錄的調整意見。負責陸生野生動植物的救護繁育、棲息地恢復發展、疫源疫病監測。監督管理陸生野生動植物獵捕或採集、馴養繁殖或培植、經營利用,按分工監督管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

(五)負責濕地資源的監督管理。擬訂濕地保護規劃和相關標准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指導國家、省、茂名市和信宜市重要濕地保護工作,負責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統籌推進濕地公園建設,監督管理濕地的開發利用。

(六)負責監督管理各類自然保護地。擬訂各類自然資源保護地規劃和相關標准並組織實施。負責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自然遺產、地質公園、森林公園的設立申報、規劃、建設和特許經營等相關工作。負責市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權的國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提出新建、調整各類自然保護地的審核建議並按程序報批。組織審核世界自然遺產的申報,會同有關部門審核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的申報。負責生物多樣性保護相關工作。

(七)負責推進林業改革相關工作。擬訂集體林權制度、重大改革意見並組織實施。擬訂農村林業發展、維護林業經營者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指導農村林地承包經營工作。擬訂林業資源優化配置及木材利用政策,擬訂林業產業發展規劃並監督實施。指導協調開發森林體驗、森林康養和生態教育等生態服務產品。組織實施林產品質量監督。協助推進生態扶貧相關工作。

(八)負責林木種苗、草種管理。組織林木種子、草種種質資源調查,組織建立種質資源庫。負責良種選育推廣監督管理林木種苗、草種質量及其生產經營行為。監督管理林業生物種質資源、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

(九)指導全市森林公安工作,監督管理森林公安隊伍。指導、組織或參與全市林業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依法行使相關行政執法監管工作。指導林區社會治安治理工作。

(十)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森林火災防治規劃並組織實施。組織開展防火巡護、火源管理、防火設施建設等工作。依法負責林業行業安全生產工作。必要時,可以提請市應急管理局,以市應急指揮機構名義部署相關防治工作。

(十一)監督管理林業資金和國有資產,提出林業預算內投資、財政性資金安排建議,按市政府規定許可權,審核市規劃內和年度計劃內投資項目。組織實施林業生態補償工作。監督指導林區公路建設和管理。

(十二)負責林業科技、宣傳教育、交流與合作工作。組織指導全市林業人才隊伍建設。組織開展林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承擔濕地、防治荒漠化、瀕危野生動植物等國際公約履約相關工作。

(十三)完成市委、市政府及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交辦的其他任務。

(十四)職能轉變。市林業局應當切實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加強森林、濕地監督管理的統籌協調,大力推進國土綠化,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統一推進各類自然保護地的清理規范和歸並整合。

B. 自然資源局是什麼單位

您好,自然資源管理局承擔組織編制自然資源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工作。開展重大問題調查研究,負責起草部重要文件文稿,協調自然資源領域綜合改革有關工作。承擔自然資源領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工作。承擔綜合統計和部內專業統計歸口管理。擬訂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的指標體系和統計標准,建立自然資源定期調查監測評價制度。定期組織實施全國性自然資源基礎調查、變更調查、動態監測和分析評價。
3、開展水、森林、草原、濕地資源和地理國情等專項調查監測評價工作。承擔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成果的匯交、管理、維護、發布、共享和利用監督。
自然資源局的職能是:1、負責自然資源的調查、監測和評價;2、負責自然資源的登記工作;3、負責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工作;4、負責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5、建立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6、統籌國土空間的生態修復;7、組織實施耕地保護制度;8、管理地質勘查行業和全國地質工作;9、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的相關要求,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准並指導實施;10、負責礦產資源管理工作;11、監督實施海洋戰略規劃,並發展海洋經濟。縣應急管理局負責牽頭組織編制全縣綜合應急防災減災預案和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項預案,承擔應急預案銜接工作,組織開展預案演練並落實。承擔災害指揮部工作,負責組織災害應急救援和應急處置工作。組織編制全縣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指導、協調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同縣自然資源局、縣水利局、縣農業農村局、縣林草局、縣防震減災局、縣氣象局等有關部門建立統一的應急管理信息平台,建立監測預警和災情報告制度,健全自然災害信息資源獲取和共享機制,依法統一發布災情。組織開展多災種和災害鏈綜合監測預警,承擔自然災害綜合風險評估工作。
2.縣自然資源局負責落實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並實施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指導、協調和監督地質災害調查評價及隱患的普查、詳查、排查;組織、指導開展群測群防、專業監測和預報預警等工作,組織、指導開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工作;承擔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保障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C. 林業局是干什麼的

林業局是國家和省、市、縣等各級政府林業主管部門,擔負著各自所轄區域內的林業生態規劃建設、林業產業指導與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病蟲害防治和森林資源保護等重任。

職責
一、負責全國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監督管理。擬訂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方針政策、發展戰略、中長期規劃和起草相關法律法規並監督實施。制定部門規章、參與擬訂有關國家標准和規程並指導實施。組織開展森林資源、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濕地和荒漠的調查、動態監測和評估,並統一發布相關信息。承擔林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有關工作。
二、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國造林綠化工作。制定全國造林綠化的指導性計劃,擬訂相關國家標准和規程並監督執行,指導各類公益林和商品林的培育,指導植樹造林、封山育林和以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防治水土流失工作,指導、監督全民義務植樹、造林綠化工作。承擔林業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工作。承擔全國綠化委員會的具體工作。
三、承擔森林資源保護發展監督管理的責任。組織編制並監督執行全國森林採伐限額,監督檢查林木憑證採伐、運輸,組織、指導林地、林權管理,組織實施林權登記、發證工作,擬訂林地保護利用規劃並指導實施,依法承擔應由國務院批準的林地徵用、佔用的初審工作,管理重點國有林區的國有森林資源,承擔重點國有林區的國有森林資源資產產權變動的審批工作。
四、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國濕地保護工作。擬訂全國性、區域性濕地保護規劃,擬訂濕地保護的有關國家標准和規定,組織實施建立濕地保護小區、濕地公園等保護管理工作,監督濕地的合理利用,組織、協調有關國際濕地公約的履約工作。
五、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全國荒漠化防治工作。組織擬訂全國防沙治沙、石漠化防治及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區建設規劃,參與擬訂相關國家標准和規定並監督實施,監督沙化土地的合理利用,組織、指導建設項目對土地沙化影響的審核,組織、指導沙塵暴災害預測預報和應急處置,組織、協調有關國際荒漠化公約的履約工作。
六、組織、指導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擬訂及調整國家重點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植物名錄,報國務院批准後發布,依法組織、指導陸生野生動植物的救護繁育、棲息地恢復發展、疫源疫病監測,監督管理全國陸生野生動植物獵捕或採集、馴養繁殖或培植、經營利用,監督管理野生動植物進出口。承擔瀕危物種進出口和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珍稀樹種、珍稀野生植物及其產品出口的審批工作。 七、負責林業系統自然保護區的監督管理。在國家自然保護區區劃、規劃原則的指導下,依法指導森林、濕地、荒漠化和陸生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的建設和管理,監督管理林業生物種質資源、轉基因生物安全、植物新品種保護,組織協調有關國際公約的履約工作。按分工負責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關工作。 八、承擔推進林業改革,維護農民經營林業合法權益的責任。擬訂集體林權制度、重點國有林區、國有林場等重大林業改革意見並指導監督實施。擬訂農村林業發展、維護農民經營林業合法權益的政策措施,指導、監督農村林地承包經營和林權流轉,指導林權糾紛調處和林地承包合同糾紛仲裁。依法負責退耕還林工作。指導國有林場(苗圃)、森林公園和基層林業工作機構的建設和管理。
七、監督檢查各產業對森林、濕地、荒漠和陸生野生動植物資源的開發利用。制定林業資源優化配置政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擬訂林業產業國家標准並監督實施,組織指導林產品質量監督,指導赴境外森林資源開發的有關工作。指導山區綜合開發。
八、承擔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全國森林防火工作的責任,組織、協調、指導武裝森林警察部隊和專業森林撲火隊伍的防撲火工作,承擔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的具體工作。承擔林業行政執法監管的責任,指導全國森林公安工作,監督管理森林公安隊伍,指導全國林業重大違法案件的查處。指導林業有害生物的防治、檢疫工作。
九、參與擬訂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財政、金融、價格、貿易等經濟調節政策,組織、指導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生態補償制度的建立和實施。編制部門預算並組織實施,提出中央財政林業專項轉移支付資金的預算建議,管理監督中央級林業資金,管理中央級林業國有資產,負責提出林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方向、國家財政性資金安排意見,按國務院規定許可權,審批、核准國家規劃內和年度計劃內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編制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年度生產計劃。
十、組織指導林業及其生態建設的科技、教育和外事工作,指導全國林業隊伍的建設。
十一、承辦國務院交辦的其他事項。

D.  生態資源及其動態變化分析

1.河南省植被群落

河南省地處暖溫帶與亞熱帶之交,植物資源豐富,僅高等植物(維管束植物)即有231(或247)科,1210屬,4195餘種。其中,草本植物佔三分之二,木本植物佔三分之一。從伏牛山南坡坡麓(標高500 m)至淮河幹流一線是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以北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以南為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林帶。

(1)暖溫帶山地丘陵區植被垂直分帶

海拔500~600 m以下基帶

該地帶為小麥、玉米一年兩作或煙草、紅薯、穀子一年一作的栽培植被;以蘋果為主的果園;野皂莢、胡枝子、酸棗、荊條、白羊草、黃背草灌草叢植被;其間有少量側柏林與竹林。

海拔1000 m以下為低山區

該區以栓皮櫟林為主,間有油松林或栓皮櫟、油松混交林;溝谷區多為坡耕地、蘋果園與灌草叢。

海拔1000~1500 m為中山區

該區為栓皮櫟、短柄枹林、油松林或其混交林;太行山區分布有少量遼東櫟、蒙古櫟林。

海拔1500~1800 m以上為高中山區

該區為銳齒櫟-短柄枹林,間有少量華山松、鐵杉林;1800 m以上的亞高山區主要為華山松林及少量太白冷杉、雲杉。

海拔2000~2200 m以上為亞高山區

該區分布有華西銀臘梅、黃花柳、綉線菊、天目瓊花、太白杜鵑、河南杜鵑等灌草叢。

(2)暖溫帶平原地區植被

暖溫帶平原區以栽培植被為主。草本植被以小麥、玉米、油菜、大豆、棉花、煙草、紅薯等一年二作或二年三作植被為主。沿黃河地帶有小麥-水稻一年兩作或一年一作植被。沙土分布區有以花生為主的一年一作或二年三作植被。河灘及沙丘區有假拂子茅、沙蓬、蟲實、白茅、狗牙根草甸草叢,在少量鹽鹼荒地生長有灰藜、隱花草、豬毛菜等耐鹽植被。木本植被以村鎮雜木林、桐糧間作、棗糧間作、柿糧間作植被為主。主要木本樹種為刺槐、楊樹、柳樹、泡桐等落葉闊葉樹及棗、蘋果、柿、桃、梨、葡萄等果樹;沙丘地帶有旱柳、白蠟條、桑樹等構成的農田林網。

(3)涼亞熱帶山地丘陵區植被垂直分帶

因海拔較低,省內涼亞熱帶山地植被垂直分帶不如暖溫帶明顯。

海拔200~500 m的丘陵區

該區分布有栓皮櫟-麻櫟林、栓皮櫟-楓香林,暖性針葉林(馬尾松、杉木),針闊混交林;各種林中多混有常綠青岡、苦儲栲等喬木。谷地多植水稻,谷坡有茶、油茶、板栗、油桐、柑橘、桂竹等經濟林;荒坡為含常綠成分的馬桑、胡枝子、連翹、鹽膚木灌叢或龍須草、芒草、白羊草、黃背草草叢。

海拔500 m以上的低山區

該區以含常綠青岡的栓皮櫟-短柄枹林、杉木林、毛竹林和含映山紅、白鵑梅等常綠成分的灌草叢為主。

海拔700 m以上的低中山

該區為栓皮櫟-短柄枹林及少量黃山松林。

海拔1300 m以上的山地

該區為山地矮林與灌草叢,僅見於商城金剛台。

(4)涼亞熱帶平原植被

涼亞熱帶的草本栽培植被在大別山北麓崗地與洪澇平原上以一年兩作水稻為主,混有桂竹林及馬尾松、杉木林;南陽盆地則以小麥秋雜與經濟作物一年兩作植被為主,水稻比例較小。

(5)濕地水生植被群落

河南省濕地植被主要分布於池沼、湖庫與河流、灘地等處。沼澤植被以蘆葦為主。黃河灘地有小香蒲植被;淮南窪地有薰草、水藜、水蜈蚣、牛毛氈植被;水生植被以蓮藕為主(栽培),亦有野菱、狐尾藻、眼子草、茨菜等。

河南省植被與土地被覆類型詳見表10.4.1。

2.河南省的綠地與生態用地

(1)綠地資源

綠地資源包括林地(郁閉度≥0.2)、疏林地(郁閉度0.1~0.2)、灌木林地(蓋度≥0.3)、發育良好的草地(蓋度≥0.3)與濕地、園藝用地(花圃、苗圃)。綠地資源具水土保持、水源涵養、調節氣候、防風固沙、固定二氧化碳、生氧、空氣與水體凈化等重要功能,對保護人類生存環境至關重要。依1998年第四次林業資源清查,全省有林地2090100 hm2,佔全省面積的12.52%;灌木林地577800 hm2,佔全省3.46%;四旁樹摺合637800 hm2,佔3.85%。全省森林面積3311000 hm2,全省森林覆蓋率為19.83%。如果再加上疏林地134000hm2,未成林地65000 hm2,苗圃地11000 hm2,則全省林地總面積達3520000 hm2。我省森林覆蓋率略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6.55%),但距國際公認和我國森林法規定的保持良好生態環境所需的30%覆蓋率相差還甚遠。

表10.4.1河南省植被與土地被覆類型表

續表

(2)林地資源

林地依林種劃分為用材林、防護林、特種林、薪炭林、經濟林和竹林。用材林面積為1004000 hm2,佔48%;防護林面積為358000 hm2,佔17.6%;特種林面積為39000 hm2,佔1.8%;薪炭林面積為87000 hm2,佔4.2%;經濟林面積為573000 hm2,佔27.4%;竹林面積為19000 hm2,佔1%。全省活立木總蓄積13167.55×104 m3,其中林地蓄積52585000 m3,佔39.9%;疏林蓄積1021000 m3,佔0.8%;散生林蓄積3420000 m3,佔2.6%;四旁樹蓄積74649000 m3,佔56.7%。

(3)草場資源

全省草場資源達4400000 hm2,但其中相當大一部分與林地重合。非林地山地草場有1200000 hm2,平原邊角荒地有400000 hm2,但這些草場多為覆蓋度與產草量均為低(畝產鮮草量小於200 kg)的劣質草地,只有人工草地(147000 hm2)與河湖灘塗的濕地草甸、葦叢等55000 hm2)可計入綠地資源。由此計算,我省綠地資源總量為3723000 hm2,佔用土地面積的22.39%,若依1998年以前口徑計算,應為21%左右。

(4)濕地資源

依1996年土地變更調查資料,省內水域面積為1209000 hm2,佔地面積7.3%,尚有7005 hm2沼澤未計入在內。而依1996年濕地調查資料,濕地資料總量1109000hm2,占國土總面積的6.64%,扣除稻田則餘665000 hm2,占國土總面積的3.98%。

(5)生態用地總面積

省內生態用地約6106000 hm2,占國土總面積36.56%,其中綠地3723000 hm2,水域與濕地665000 hm2,荒山荒地1773000 hm2。全省耕地、建設用地與生態用地之比為0.486:0.149:0.365。若僅從森林覆蓋率看,商城、新縣、西峽、內鄉、南召、盧氏、欒川、嵩縣、魯山9縣達30%以上,屬綠化較好縣;安陽、鶴壁、焦作、新鄉、許昌、漯河、開封、駐馬店8市森林覆蓋率小於11%,屬綠化較差市。

3.河南省綠地與生態用地變化趨勢

(1)森林覆蓋率

對比1949、1963、1976、1980、1988、1993、1998年7次全國林業清查或計算面積,我省林地變化有以下特點。

A.林地的消長與國家經濟及農業政策密切相關

受國家經濟及農業政策影響全省森林資源呈波浪上升趨勢。1993年比1949年森林覆蓋率增加5.38個百分點,活立木總蓄積量增長96.9%(表10.4.2)。但大躍進與三年困難時期和改革開放初期均出現過林地面積大幅度下降。如1963年比1949年有林地面積下降了1個百分點;1980年比1976年有林地面積下降了2.2個百分點。原洛陽地區1958年至80年代初森林面積由80000 hm2降至40000 hm2;森林覆蓋率由30%降至13%。除毀林開荒外,礦業發展也是毀林的重要因素,如小秦嶺、熊耳山金礦區與豫中鋁土礦區破壞尤為嚴重。

表10.4.2河南省林分各齡組面積蓄積及比重情況表

B.成熟林比例下降,可采資源貧乏

成熟林比例下降,幼齡林比例增加,林分生產力下降,可采資源貧乏。1949年幼齡林、中齡林、成熟林的面積比為48.52%:42.28%:9.20%(表10.4.3);1993年該比例變為67.65%∶25.60%∶6.75%;幼齡林所佔面積比增加19.07%。1949年幼齡林、中齡林與成熟林木材蓄積比為19.17%:52.83%:28.45%;1993年該比例變為45.01%:41.07%:13.92%;中齡林與成熟林蓄積所佔比例下降25.84%。林分單位面積蓄積量由1949年的37.3 m3/hm2降至1998的35.1 m3/hm2。成熟林蓄積量僅9390000 m3,人均0.1 m3。在山區,因生態保護需要,實際上已無木材可伐。

表10.4.3河南省1949~1998年各時期森林資源消長變化情況表

C.近年來農田林網破壞嚴重

森林覆蓋率的提高主要得益於平原區農田林網的建設,但近年農田林網破壞嚴重,應引起重視。全省四旁樹摺合的覆蓋率由1949年的0.95%提高至1993年的4.75%,占同期森林覆蓋率提高值的71%,活立木蓄積量已佔全面總蓄積量的56.7%,這得益於40餘年不懈的農田林網建設。但80年代後期以來有些地方錯誤理解國家土地政策,大搞平地造田,將大面積黃泛區沙丘沙地的林地破壞,26800 hm2的防風固沙林被毀,活動性沙地由1988年的3600 hm2增至1995年的40900 hm2。中牟縣林木覆蓋率已由1988年的23.1%下降至1 1.6%,開封縣沙區木林也遭嚴重破壞,沙丘地表土風蝕達30 cm。

D.高度警惕毀林現象

1988年至1998年內全省共毀林140000 hm2。從林業清查資料對比,1998年四旁樹摺合覆蓋率比1976年下降2.75個百分點。應引起高度警惕。林業清查1998年森林覆蓋率比1993年提高2.48個百分點,此數據應慎重看待。1998年林業清查時因統計所依據的重要標准林木郁閉度有較大變化(有林地由0.3降至0.2,疏林地由0.2降至0.1,灌木林由0.4降至0.3),因此所計算出的森林覆蓋率與前幾次清查數據是不可比的。1998年有林地和疏林地面積和比1993年下降27500 hm2,灌木林則猛增393800 hm2。這說明山地的森林覆蓋率的提高主要因計算標准變化所致,而平原四旁樹覆蓋率還下降了近1個百分點。因此,1998年的實際森林覆蓋率比1993年並無明顯提高。而1998年以後國家實行「退耕還林」政策和貫徹16字方針,林地面積才扼止住下降趨勢。這就是我省林業的實際形勢。本次遙感解譯1:250000森林動態變化趨勢圖,1997年判讀林地面積比1984年增長2.82個百分點,比1993年清查數據增長1.16個百分點,應較符合實際情況。

(2)生態用地

對比20世紀50年代初、80年代初、90年代初和90年代末四個時期耕地、建設用地、綠地、水域和濕地與未利用荒山荒地所佔比例變化情況(表10.4.5),可看出以下規律:A.新中國成立50年耕地面積持續下降

從1954年歷史耕地面積的最大值9060000 hm2下降至1999年的8080000 hm2;佔全省土地比例從50年代初的58%降至90年代末的48%;耕地面積年平均減少30000 hm2,改革開放以來20年間年平均減少40000 hm2。耕地減少的主要因素是建設佔地。如據遙感監測1991~1997年六年中全省縣以上城市面積擴大16%,佔用耕地27000 hm2,占擴大面積的93%。全省建設用地比例從50年代初的6%上升至90年代末的15%。與全國情況相比,我省耕地減幅與建設用地增幅均要大得多。

B.綠地面積如前所述是波浪狀上升

1949年至1976年28年內綠地面積增加近6個百分點。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綠地增長呈停滯狀態,1976年至1998年22年間綠地面積增加不到2個百分點。山區林地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破壞嚴重,經小流域治理等措施後漸有恢復,至90年代末基本與1976年持平,而蘋果、板栗、油桐、茶等經濟園林面積增長較大。平原農田林網幾經破壞,至今未恢復至1976年水平,但蘋果、棗、葡萄、花卉等經濟園林面積有所增長。

C.水域與濕地面積持續下降

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初因眾多水庫的建設,下降趨勢尚不明顯。80年代以來因持續乾旱與抽取過量地下水,加上濕地圍墾等因素,平原水域與濕地面積急劇下降,世紀末比建國初所佔比例下降5個百分點。降幅遠大於全國平均水平(表10.4.4)。

表10.4.4河南省生態用地情況表(1998)

D.未利用荒山荒地面積先降後升

20世紀的50年代至70年代是綠化荒山荒地成果顯著的年代,尤以黃河沖積平原沙鹼荒地綠化成績斐然。20世紀80年代以來因平原農田林網的破壞(尤其是沙區林網的破壞)、山區伐林與毀林造田拋荒、平原區水域濕地的萎縮、建設工程(城市、村鎮、交通、礦山、工廠、開發區、磚瓦廠)對耕地或林地的破壞和建設佔地後長期不開發而拋荒等因系,全省荒山荒地面積有所增加。1991~1996年全省清查出閑置土地1.11萬宗,總面積2000 hm2。其中,有800 hm2是廢耕地,占總面積的39.7%。推算目前我省城市閑置地佔土地面積5%,總面積達5000 hm2

E.總的趨勢

河南省生態用地與非生態用地總比例大體保持均衡,而地類結構發生重大變化。非生態用地中以犧牲耕地為代價換取了眾多建設項目的實施。生態用地中綠地稍有增加,水域濕地大幅度萎縮,仍有大面積荒山荒地可用於生態建設(表10.4.5,表10.4.6,表10.4.7)。

表10.4.5全國與河南省建國以來生態用地比例變化對比表(%)

表10.4.6河南省典型市、縣1976~1993年林木覆蓋率變化簡表

表10.4.7林業清查與遙感動態監測森林資源變化對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