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研究社會如何管理稀缺資源
擴展閱讀
中石油奧迪上班怎麼樣 2025-01-18 06:54:32

研究社會如何管理稀缺資源

發布時間: 2024-11-07 14:47:51

① 第一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經濟學研究社會如何管理它的稀缺資源 。所謂稀缺,就是說資源有限。如何分配決策是由每個家庭企業共同決定的。經濟學研究:

這些方面可用幾個中心思想統一起來,即本章的十大原理。

以下四個原理討論個人如何做出決策。

人們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常常要放棄另一種也喜歡的東西。 決策制定要求在不同目標中權衡取捨。
人們組成了社會時也面臨如:大炮和黃油、環境與GDP以及效率和平等 等取捨。 效率指社會從它的稀缺資源中獲得最大收益。平等指這些收益在社會成員之間平均分配。 換句話,效率指經濟餡餅的大小,公平是指如何切餡餅。

決策時要比較所有可行方案的成本和收益。某東西的 機會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其他東西。

理性人在給定的可行選擇前提下,有條理且有目的地盡自己所能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生活中的決策往往是連續的,如吃飯是否多吃一口,是否多學一小時等。用 邊際變動表示對某個已存在方案的微小增量的調整。 理性人決策時通常要比較 邊際成本和邊際收益 。有時一些難以解釋的現象,用邊際決策則比較容易。人們對商品的支付意願取決於額外一單位該商品所產生的邊際收益,邊際收益又取決於人們已經擁有的該商品數量。當邊際收益大於邊際成本時理性人才會去做。

激勵在經濟學學習中佔有核心地位。 激勵指誘使或迫使人們做某事的東西。 激勵在分析市場如何運行時非常重要,如價格變化對供求關系的影響。很多公共政策的制定改變了人們面對的成本或收益,從而改變了他們的行為。 在分析任何政策時,不僅要考慮直接效應,還要考慮由於激勵引起的間接效應。

以下三個原理討論人們如何相互作用

經濟中的每個家庭都和所有其他家庭在競爭,國家也如此。但閉關鎖國並不好,因為 交易使得每個人專門從事自己最擅長的活動,通過與其他人交易,人們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購買到更多種類的商品。

市場經濟體系下,資源配置通過眾多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買賣商品時的分散化決策完成。 這些家庭和企業在市場中相互作用,價格和自利引導它們的決策。即彷彿有一隻「看不見得手」,它的工具之一是價格,價格不僅反映了商品對於社會的價值,而且反映了社會生產該商品的成本。 價格變動指引著眾多的買賣者達成交易,這樣的結果在很多情形下都可以使得社會整體的福利最大化。 每個人的行事目的是自己的利益,而很多事又需要互助,這種情況下被「看不見的手」引導著交換利益各取所需,往往能有效促進社會利益。

學習經濟學目的之一就是更好地理解政府政策的作用和適用范圍問題。市場看不見的手的效力需要政府制定維護相應制度。

政府制定政策的過程存在缺陷,學習經濟學可以學會判斷政府政策是否合理,判斷依據是 政策是否促進了效率或平等。

決策和相互作用一起構成了「經濟」,以下三個定理討論經濟整體如何運行。

世界各國生活水平存在差異,同一國家不同歷史時期生活水平也不同。生活水平的差異可歸因於國家間生產力的差異。 生產力指每單位勞動投入能生產的商品和服務數量。 生產力是生活水平的主要決定因素。在分析任何政策如何影響生活水平時,關鍵問題是該政策如何影響生產商品和服務的能力。
經濟學訓練可以幫助理解分辨錯誤觀點。如破窗理論,窗戶被打破的好處,如此謬論是因為 只看到了已發生的事情,看不到本來應該發生的事。 當某個項目帶來的好處不是其本身的價值而是它創造或維持的就業機會,就是破窗謬論。 真正的進步源於摧毀某些工作崗位。 不應該計算工作崗位的數量,而應該使每個工作發揮作用。

通貨膨脹指經濟中物價總體水平的上升。幾乎所有嚴重通貨膨脹或長期通貨膨脹都是由於貨幣數量增長引起的。

在長期,物價水平較高是由於貨幣數量增加引起的,但短期的升高原因更復雜。貨幣注入的短期效應:

這一推理過程得到經濟整體面臨的權衡: 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 這種短期權衡思想在分析商業周期中非常重要。 經濟周期指就業和生產等經濟活動的不規則難預測的波動。

② 經濟學十大原理/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經濟學是研究社會如何管理稀缺資源的學科。其中,四個核心原則涉及人們決策的考量。

原理一:人們在獲得喜愛之物時,必須犧牲另一些同樣喜愛之物。

例如,為國家防禦(槍械)支出更多,就需減少提高民眾生活標准(黃油)的消費。

原理二:某物的成本,是獲得它必須放棄的其他事物價值。

決策時需比較替代方案的成本和益處,包括機會成本。

例如,看電影的機會成本,不僅是票錢,還有在影院時間的價值。

原理三:理性人思考邊際變化,系統而有目的地做出最佳決策。

原理四:人們響應激勵,因理性人比較成本和效益作出決策。

例如,面團價格增加,消費者購買量減少,賣家生產量增加。

五個原則探討了人際互動。

原理五:貿易能使每個人境況更好。

貿易允許人們以較低成本購買更多種類的商品與服務。

國家通過貿易能專業化,享受更多種類的商品與服務。

原理六:市場通常是組織經濟活動的好方法。

市場通過分散化決策決定生產什麼、如何生產以及如何分配給最終用戶。

市場經濟通過價格引導個人和企業作出促進社會經濟福祉的決策。

政府有時能改善市場結果。

政府通過執行規則和維護關鍵市場經濟的機構,保護產權。

政府能提高效率,避免市場失敗,如外部性、市場權力。

政府還能促進公平,通過稅法或福利政策調整經濟「蛋糕」的分配。

八至十原則探討經濟整體運作。

原理八:一國生活水平取決於其生產物品與服務的能力。

生產率是決定生活水平的主要因素,依賴於工人可用的設備、技能和技術。

原理九:政府過度印製貨幣導致物價上漲。

過度貨幣增長引起通貨膨脹,長期影響下,經濟整體物價水平上漲。

原理十:社會面臨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交替關系。

短期內,政策往往使通貨膨脹與失業率反向變動。

③ 第1章 經濟學十大原理

由於資源是稀缺的 ,社會資源的 管理 就顯得尤為重要。

稀缺性: 社會資源的有限性 ,因此不能生產人們希望擁有的所有物品與勞務。

經濟學 研究社會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資源。

經濟學家做以下研究(經濟學十大原理分為一下三類):

關鍵詞: 資源 稀缺性 管理 決策 交易

由於一個經濟的行為反映了組成這個經濟的個人的行為,所以我們的經濟學研究就從個人做出決策的四個原理開始。

關鍵詞: 決策

為了得到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通常就不得不放棄另一件我們喜愛的東西。 做出決策就是要求我們在一個目標與另一個目標之間進行權衡取捨。

效率 :社會能從其稀缺資源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 :經濟成果在社會成員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人們只有了解他們面臨的選擇,才有可能做出良好的決策。因此,我們對經濟學的學習要從認識生活中的權衡取捨開始。

關鍵詞: 決策 取捨 效率 平等 蛋糕 大小

上大學的成本如果是學費書籍、住房和伙食的錢加起來的話就會存在兩個問題。

一種東西的 機會成本 是為了得到這種東西所放棄的東西。

關鍵詞: 機會成本 時間 放棄

理性人 :系統而有目的地盡最大努力去實現其目標的人。

理性人知道,生活中許多決策很少是黑與白的選擇,而往往是介於其間(灰色地帶)。

經濟學家用 邊際變動 這個術語來描述對現有行動計劃的 微小增量調整。 記住, 「邊際」指「邊緣」 ,因此,邊際變動是圍繞你 所做的事的邊緣的調整。 理性人通常通過 邊際利益 邊際成本 來做出決策。

由於某種原因,人們願意為鑽石支付的錢要遠遠高於水。原因是 任何一個人對任何一種物品的支付願望都基於其邊際利益,即物品產生的額外利益 。反過來,邊際利益又取決於一個人擁有多少這種物品。

當且僅當一種行為的邊際利益大於邊際成本時,一個理性決策者才會採取這種行為。

關鍵詞: 理性人 目標 邊際變動 邊際成本 邊際利潤

激勵 是引起一個人做出某種行為的某種東西,諸如 懲罰或獎勵 的預期。人們對激勵做出的反應,其餘內容都是對此的解釋。

市場上的高價格提供了買者少消費和賣者多生產的激勵。

政府決策者決不能忘記激勵,因為許多政策改變了人們面臨的成本或利益。

從汽車安全的分析看出在分析任何一種政策時,我們不僅應該考慮它的 直接影響 ,而且還應考慮通過激勵產生的不太明顯的間接影響。如果政策改變了激勵,那就會使人們改變自己的行為。

關鍵詞: 激勵 政策 行為

我們的許多決策不僅影響我們自己,而且還會影響其他人。

兩國之間的貿易可以使兩個國家的狀況變得更好。同時,經濟中每個家庭都在與所有其他家庭相競爭,但又不能隔離其他家庭,因為有些事物或物品,需要其他家庭提供,因此, 貿易使每個人都可以專門從事自己擅長的活動。通過與其他人的交易,人們可以按較低的成本獲得各種各樣的物品與勞務。

國家和家庭一樣,也能從相互交易中獲益,在世界經濟中即是我們的競爭對手,又是我們的夥伴。

關鍵詞: 貿易 競爭 擅長 對手 夥伴

在一個 市場經濟 中,中央計劃者的決策被千百萬企業和家庭的決策所取代。 企業決定僱傭誰和生產什麼;家庭決定為哪些家企業工作,以及用自己的收入購買什麼。這些企業和家庭在市場上相互交易, 價格和利己**引導著它們的決策。

市場經濟: 當許多企業和家庭在物品與勞務市場上相互交易時,通過它們的分散決策配製資源的經濟

自由市場包括大量物品與勞務的許多買者和賣者,而所有人 主要關心自己的福利 。盡管市場中存在的是分散的決策和千百萬利己的決策者,但事實已經證明, 市場經濟在以一種促進總體經濟股利的方式組織經濟活動方面非常成功。

本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解釋這只「無形的手」如何施展魔法。

價格 就是「看不見的手」用來指引經濟活動的工具。

在任何市場上,當買者(賣者)決定需要(供應)多少時,他們都緊盯價格。作為買賣者決策的結果, 市場價格既能反映了一種物品的社會價值,也反映了生產該物品的社會成本。

斯密的重點觀點是, 價格會自發調整,指引這些單個買者和賣者達到某種結果,該結果在大多數情況下會實現整個社會股利最大化。

斯密的觀點有一個重要的推論:當政府阻止價格根據供求情況自發調整時,它就 限制 了「看不見的手」對組成經濟的千百萬家庭和企業的決策進行協調能力。

1.2.3 原理七: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

學習經濟學的目的之一 是提高我們對政府政策的適當作用與范圍的認識。

我們為什麼需要政府的原因:

效率目標 ,有時看不見的手有時會 市場失靈 ,造成市場失靈的可能原因是:

平等目標 ,即使看不見的手帶來了有效率的產出,它也不能消除經濟福利上巨大的不對稱。市場經濟根據人們生產其他人願意購買的東西的能力來給予其報酬。

看不見的手並沒有保證每個人都有充足的食物、體面的衣服和充足的醫療。根據某種政治哲學,這種不平等要求政府進行干預。

我們說政府有時可以改善市場結果並不意味著它總能這樣。

關鍵詞: 產權 市場失靈 外部性 市場勢力 效率目標 平等目標

我們從 討論個人如何做出決策開始,然後考察人們如何相互交易。所有這些決策和相互交易共同組成了「經濟」。 最後三個原理涉及整體經濟的運行。

生產率即每一單位勞動投入所生產的物品與勞務數量的差別。同樣,一國的生產率的增長率決定了它的平均收入的增長率。

在考慮任何一項政策如何影響生活水平時,關鍵問題是這項政策如何影響我們生產物品與勞務的能力。

為了提高生活水平,決策者需要通過讓工人受到良好的教育擁有生產物品與勞務需要的工具,以及獲取最好的技術,來提高生產率。

通貨膨脹是指經濟中 物價總水平 的上升。

由於高通貨膨脹會讓社會付出各種代價,所以世界各國都把保持低通貨膨脹作為經濟政策的目標之一。

是什麼引起了通貨膨脹?在大多數嚴重或持續的通貨膨脹情況下,罪魁禍首是 貨幣量的增長。

貨幣注入的短期效應:

上述推理過程得出一種在整個經濟范圍內的最終的取捨: 通貨膨脹與失業之間的短期權衡取捨。

經濟周期 是用生產的物品與勞務量或僱用的人數來衡量的,經濟活動中無規律的、大部分無法預測的波動。

決策者在運用各種政策工具時可以利用通貨膨脹和失業之間的這種短期權衡取捨關系,如 通過改變政府支出量、稅收量和發行的貨幣量來影響對物品和勞務的總需求量。需求的變動反過來又影響經濟在短期中所經歷的通貨膨脹和失業的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