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油氣資源評價理論有哪些
擴展閱讀

油氣資源評價理論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4-11-19 05:34:54

『壹』 資源評價

1.排聚系數分析

(1)國外油氣排聚系數

油氣排聚系數是通過對高勘探程度地區已發現的油氣資源量和已生成的油氣總量研究後得出的,對於勘探程度較低的地區具有參考意義。表4-4-9是世界主要含油氣盆地天然氣排聚系數研究結果。不難看出,世界14個主要氣田的天然氣排聚系數介於0.001~0.095之間,差別達95倍,反映了天然氣地質條件差異大。排除前蘇聯下凡爾托爾、塔佐夫、烏連戈伊和中瓦休干4個氣田,其他10個氣田的排聚系數大都介於1‰~10‰之間,平均為4‰~5‰。這與一些學者從理論上得到的結論類同,而天然氣排聚系數超過10‰,甚至高達95‰的情況是少見的。獲得這樣的高值除實際地區天然氣生氣量大、排氣效率高和運聚過程中耗損小以及成藏後保存條件極佳外,可能還與天然氣運聚單元的劃分有關。天然氣流動性強,能夠發生大規模的長距離運移聚集,如果劃分的天然氣運聚單元較實際的小,或沒有較遠源岩和較深源岩實際供運氣量的貢獻考慮進去,則計算出來的天然氣排聚系數偏大。在我國傳統上,以正向構造為區帶評價目標的油氣地質研究中,油氣生成量的計算往往忽略了凹陷中心部位源岩的貢獻作用,因而最終獲得的排聚系數值(已發現的資源量比生油氣總量的比值)偏大。

(2)國內油氣排聚系數

四川盆地是我國天然氣生產基地,四川石油管理局長期以來對四川盆地天然氣資源進行評價研究,獲得了不同地區不同層系的天然氣排聚系數,詳細結果參見表4-4-10所示。可以看出,四川盆地不同層位不同地理位置的天然氣排聚系數不同,介於0.001~0.0081之間,一般為2‰~4‰之間。

華北前古近系油氣資源戰略調查與評價

圖版4-2-3 1,3,5,7.孔古4井2.1/8 O2f團塊狀灰岩的泥質條紋中包含的似G.prisca algal mate「atromatolitic」和藻屑,落射熒光。2,4,6,8.孔古4井2.1/8 O2f團塊狀灰岩的泥質條紋中包含的似G.prisca algal mate「atromatolitic」和藻屑,反射光。

『貳』 油氣資源評價定義、主要內容、目的

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的企業行為。所謂高投入,就是勘探開發成本很高,特別是其中地震勘探成本、鑽井(包括勘探井、評價井、開發井)成本、地面建設成本和操作成本都需花費大量資金和人力物力。所謂高風險,主要是由於油氣資源是在地下深部(一般1000 m以下)經長期(一般以數百萬年計)生成、排出與運移聚集而成,其現今分布規律很難完全掌握,加之物探對油氣資源分布的反映能力的局限性和資料解釋的多解性,鑽井的「一孔之見」及其他技術原因,所以油氣勘探不易得手,探井油氣發現率低(一般預探井油氣發現率低於30%),即勘探不成功的風險很大。因此,在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中,從業者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進行油氣資源評價。

油氣資源評價系指計算或分析某一特定區域(小到圈閉,大及全球)地下油氣富集量的過程,主要回答該區域有無油氣?有多少?空間分布狀況?能否勘探開發?是否值得勘探開發和如何進行勘探開發等一系列問題。因此,油氣資源評價是石油地質、勘探開發地質綜合研究與系統工程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應用科學,是油氣勘探理論主要組成部分,其目的就是為油氣勘探開發規劃部署提供科學依據。現代油氣資源評價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其涉及的學科除現代油氣地質理論與油氣勘探開發理論及技術外,還有數學、地球化學、經濟學、決策科學、系統論、預測學、人工智慧及計算機技術等。

一般而言,油氣資源評價所涉及的問題較多,研究的內容較豐富,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地質背景研究:區域地質背景、盆地演化、地層發育及構造特徵。

(2)成藏地質條件研究:生儲蓋層及組合特徵,圈閉類型,油氣運聚過程及其與圈閉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配置關系。

(3)評價方法研究(選擇)和參數確定。

(4)預測油氣資源存在的可能性(即評價目標含油氣性),資源總量,研究油氣資源空間分布。

(5)分析評價目標的勘探風險性及其主要控制因素。

(6)評價勘探開發技術可行性和經濟效益,開展不同勘探開發方案的決策分析。

(7)提出勘探開發部署建議。

從上述可見,油氣資源評價的目的主要是明確研究區油氣資源分布狀況和其勘探開發可行性、效益,優選勘探開發目標和部署方案,盡可能減少勘探開發風險,提高勘探開發效益。

因此,油氣資源評價在油氣勘探開發系統工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世界上許多國家和石油公司都十分重視此項工作。美國大體上每隔四五年就由聯邦地質調查局發表一次全國待發現的資源預測報告。前蘇聯在油氣勘探上作出重大決策前,通常都要進行一次認真的油氣資源評價工作。許多石油公司不僅設置專門機構負責對即將進行勘探開發的區域進行系統的油氣資源預測工作,而且不惜重金收集全世界各含油氣盆地的地質資料,並進行深入分析,評價有利地區,作為開辟新區和進行投資決策時的依據。

我國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起,即開始較正規的油氣資源評價,當時對松遼等盆地油氣資源進行了初步定量預測。1979年對中國東部主要盆地的油氣資源量進行了匯總,同年開展了我國海域對外招標前的系統評價工作。1980~1985年開展了第一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1992~1994年開展了第二次全國油氣資源評價。1999~2000年中石化開展了所屬探區第三次油氣資源評價,而中石油和中海油現在正在開展其所屬探區第三次油氣資源評價。2004年以來,國家設立專項,由國土資源部牽頭,組織各大石油公司和有關院校,分別對常規油氣、煤層氣、油砂、油頁岩進行第三次全國資源評價,現已進入攻關和匯總階段。

當前我國石油工業部門已公司化且已上市,其油氣勘探開發工作面臨兩大問題:一是如何把有限的財力、物力投到最有利的勘探方向上去,以盡快獲得最佳經濟效益;二是如何安排好今後的石油工業發展速度、規模和布局。無論是從近中期還是從長遠的角度看,定期或不定期開展各種規模、各種層次和各種形式的油氣資源評價工作是十分必要、無比重要的。另外,作為國家層面,為了有效地調配國內資源和充分利用國外資源,制定合理的能源政策和策略,促進國民經濟快速地、協調地、可持續性地發展,也有必要在每個「五年」計劃制定之前組織開展一次全國的油氣資源評價,為「五年」計劃制定提供可靠依據,為油氣資源的管理和開發利用提供技術支持。

『叄』 油氣資源投資環境綜合評價

按照出現的早晚,國外跨國投資經營理論有如下理論:比較優勢理論、壟斷優勢理論、內部優勢論、區位優勢論和國際生產折衷理論。

1969年美國學者伯特提出用等級尺度法評價投資環境,東道國對外商投資的限制和鼓勵政策是這種方法的出發點,影響投資環境的因素在等級尺度法中被分為8類,其中每一類又被分成若干個不相關的因素,之後分層打分求和。Talukdar et al.( 1984 ) 研究了油氣資源儲備發展在變化環境下的投資決策,從經濟學的角度,通過現金流出模型、經濟分析、油氣儲備風險分析,探索油氣資源儲備的投資開發戰略。Donald Davis,Robert Baumann (2001) 分析了路易斯安那州河口環境的石油發展模式,從生態環境的角度考慮石油資源的開發和發展。Bo Qi-Liang,Zhang Ying-Hong et al.(2005) 認為跨國石油公司在研究和制定其全球戰略時會重點關注和評估國外的政治經濟環境,並分析了目標規劃和投資規模這兩個變數的制約因素、經濟吸引力和投資風險,按照利潤平衡曲線估計經濟吸引力指數,然後分析風險指數,最後對各油氣資源國家的投資環境進行評價和排名。S.Nelskamp et al.(2008) 在對荷蘭沉積盆地選井過程中綜合比較了油氣資源埋藏歷史、成熟度、歷史溫度。

進入21世紀後,國內的油氣資源投資環境研究逐步增加和深化。朱偉和劉益超(2000) 使用現金流量模型與蒙特卡洛仿演算法,分析了石油建設項目的前期風險。郝洪(2001) 研究了油氣投資項目中的經濟評價折舊方法、所得稅計算以及目標收益率的估計問題,認為:油氣投資項目中的折舊應該採用稅法允許的折舊方法而不是企業會計報告的折舊方法;所得稅的計算應該以企業為主體而不是以項目為主體;目標收益率應該根據不同的評價要求來制定。邢雲 ( 2003 ) 採用專家咨詢和調研的方式,整理了國際油氣投資環境的影響因素及各自的相對重要程度,將國外的油氣投資環境分為硬環境和軟環境,依據各自的重要性,主要投資影響因素可概括為「油氣資源豐富程度、自然地理條件、語言與文化背景、石油法規完善程度及利潤分配模式、政治穩定性、經濟富裕程度、與投資國的友好及被開放程度、基礎設施健全程度、油氣市場成熟程度」。葛艾繼和郭鵬(2003) 分析了利比亞的油氣勘探生產、石油政策、油氣對外經濟合同等油氣投資環境影響因素。李玉順等 (2003) 研究了土庫曼油氣投資環境概況,從土庫曼的國家概況、政治環境、民族宗教、對外貿易狀況、宏觀經濟發展狀況、油氣資源及勘探開發狀況、油氣開發基礎設施及油氣外運管線狀況等方面全面地評估了土庫曼的投資環境。李友俊和徐可達 (2005) 認為目前的投資經濟評價指標、評價體系在理論和實踐運用上都存在缺陷,影響了項目投資經濟效益評估的客觀性。目前的評價體系以動態性經濟評價為主,靜態性經濟評價為輔。通過編制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計算項目凈現值、現值指數、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和基準折現率等動態評價指標,同時,輔以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等靜態評價指標的估計,從而全面衡量項目的盈利能力和經濟可行性。通過分析國外油氣開發項目的經濟評價指標,提出了國外油氣開發項目經濟評價中應該注意的問題。薄啟亮等 ( 2005 ) 分析了跨國油氣資源投資環境的「經濟吸引力」和「投資風險」,研究了油氣資源國「經濟吸引力」的成本特徵、外資管理、油氣市場環境、財稅制度和「投資風險」的政治、法律、人文環境。徐小傑等 ( 2005 ) 對中東、非洲、中亞和俄羅斯、中南美洲國家、東南亞/南亞太地區油氣資源投資環境的特點和變化趨勢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可利用的油氣資源」的概念,並指出影響「可利用的油氣資源」的主要因素包括「資源立法和對外開放政策、基礎設施、競爭狀況、合同條款、國際政治、外交、經濟、文化」等。劉增潔 (2005) 分析了非洲的油氣資源潛力、油氣生產及貿易,重點分析了非洲的投資政策,並介紹了中國在非洲的投資情況。彭新媛 ( 2006 )從哈薩克的政治局勢、經濟發展、油氣工業發展概況、投資優惠政策、石油合同的主要條款等方面,分析了哈薩克的油氣投資環境,並且分析了中哈的合作投資情況。尹賜舜 (2006) 從國家概況、油氣資源概況、石油管理體制、對外招標與合作、政治體制、外交關系、經濟環境、外國投資,分析了烏茲別克的油氣投資環境。安海忠等(2007) 從國家和公司兩個角度構建了國際能源合作環境的指標體系,認為國家層面的能源合作評價指標包括資源潛力、資源體制、政治環境、財稅政策、經濟技術水平、市場和運輸條件、與中國關系、地緣政治,公司層面上的能源合作評價指標包括資源潛力、資源體制、政治環境、財稅政策、經營環境 (作業環境、銷售環境)、收益回報 (承包商收益比、利潤標准)、成本風險 (市場和運輸條件、勘探開發成本)、社會風險和商業機會。李鴻飛和李寧 (2007) 探討了目前國內外跨國投資環境評價的方法及不足,根據風險最小化、獲得原油供應、最低成本原油供應獲取等投資目標的不同,設計了石油企業的跨國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並基於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對各國的投資環境進行評估。李敏傑 (2007) 基於投資評估理論,將風險理論、線性規劃、社會成本效益等投資理論引入石油投資的經濟評價體系,創建了石油投資母公司標准收益率這一新的理論,對現行評價體系進行了改進。

王越 (2008,2009) 對非洲地區的油氣資源及投資環境進行了研究,為中非的合作提供了依據。宋勇 (2008) 研究了中國石油企業海外投資項目評價體系。蘇永強 (2010)評價了中亞——裏海地區的油氣資源投資環境。蘇文等 ( 2010 ) 整體評價了委內瑞拉油氣資源的投資環境。屈耀明等 ( 2010 ) 分析了境外油氣勘探開發投資環境系統,並設計出相應的投資環境評價指標體系。Fan Ying et al.( 2010 ) 通過實物期權理論構建模型對石油資源的投資環境進行了評價。曾金芳 ( 2011 ) 應用熵權法研究了油氣資源投資環境綜合評價問題。安海忠教授團隊成員分別對亞太地區 (何波等,2012 )、南美地區 (陳玉蓉等,2013 ) 及全球 (何波等,2013 ) 油氣資源投資環境進行了綜合評價。

『肆』 油氣資源評價原理及方法

1.研究思路

應用承接盆地與目標區帶研究的含油氣系統理論,根據動態分析、重點解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研究油氣從生成到成藏的整個過程,力圖提供更准確更可信的資源評價結果(圖4-4-1)。

。當地下流體存在有勢差時,流體總是自發地由高勢區流向低勢區。含油氣盆地中的孔隙流,除水以外還有油和氣,因此除具有水勢外還有油勢和氣勢,水和油可以認為是不可壓縮的流體,其密度不隨壓力變化,在壓力變化不大的范圍內,氣密度也可視為不變。這樣水勢、油勢和氣勢可分別表示如下:

φw=gz+P/ew (4-4-15)

φo=gz+P/eo (4-4-16)

φg=gz+P/eg (4-4-17)

油氣在親水介質中運移還受毛細管力(2б/r)的影響,因此油勢和氣勢應寫為:

φo=gz+P/eo±2б/r,此處б為油水界的張力; (4-4-18)

φg=gz+P/eg±2б/r,此處б為氣水界的張力。 (4-4-19)

式中:毛細管力+號代表流體由細孔隙進入粗孔隙時毛細管力為附加動力;-號代表流體由粗孔隙進入細孔隙時毛細管力為阻力。但流體勢分析主要是判斷流體(油、氣、水)運移的方向,如流動中各質點都不考慮毛細管力,定性上說並不影響流體運移的大方向。為簡化流體勢分析,目前仍按式(4-4-15)、(4-4-16)和(4-4-17)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