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貝殼網中有哪些好的語文教學資源
擴展閱讀
農副產品批發一般在哪裡 2024-11-23 17:40:09

貝殼網中有哪些好的語文教學資源

發布時間: 2024-11-21 18:47:06

㈠ 初一的課文<<蟬>><<貝殼>>誰能幫忙講解一下

《貝殼》是蘇教版初中語文的一篇自讀課文,在這篇課文的教學過程中,我按照新課程標准去引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人生,現將上課情況簡介如下並略做評述。
一、課堂教學主要步驟:
1、教師向學生簡介作者席慕容,飽含感情的朗讀兩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詩,引起學生心靈的共鳴,導入《貝殼》一文的教學。
2、教師范讀課文,多媒體配樂(葫蘆絲)和畫面(碧藍的大海、金黃的沙灘、貝殼特寫)要求學生體會文章表達的感情。
3、學生齊讀課文,發現自己最喜愛的句子。要求:注意朗讀速度(舒緩),配樂。
4、師生共同品讀1、2兩節,學生體會貝殼的外形特點,學生結合課文描述自己所看過的貝殼的外形;教師提出討論題:你看到貝殼時,你想到了什麼?(此時,學生展開熱烈討論,向身邊的同學談自己的想法,教師提2-3名學生回答。)
5、分別抽學生美讀3、4、5節,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情來(找6--8名學生站起來讀,其他學生先後對上述學生的朗讀做出評價)
6、啟發學生找感受最深的語句,教師和學生一起反復朗讀這幾個句子。經過學生品賞,一致認為以下兩句最感人:
(1)貝殼中生命所留下來的痕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為了這樣一個短暫而細小的生命,為了這樣一個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蒼給他製作的居所卻有多精緻、多仔細、多麼地一絲不苟啊!
(2)比起貝殼里的生命來,我在這世間能停留的時間和空間是不是更長和更多一點呢?
7、圍繞上述兩句學生暢所欲言,感悟人生,升華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8、配樂齊讀課文,從整體上揣摩課文結構、思想,感悟席慕容的人生情懷和哲理思考。
二、對本節課的一些思考
第一,課文要好好地讀,在朗讀中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語文課堂教學必須遵循學科的特點,在閱讀教學中,師生應共同解讀教材,解讀人文,讓學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學生的閱讀心理規律,把學生的體驗感受放在首位。在《貝殼》一課的教學中,我把學生的體驗感受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內容,讓學生在閱讀中感悟人生,體會人生的意義,應當說,席慕容的這篇散文給培養學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載體,在朗讀過程中,隨著朗讀次數的增多,在老師的點撥和學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體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讀中,我明顯地感覺到學生們的感情變化,在賞讀一些段落和句子時,許多學生都動了真情,有的學生眼眶都濕潤了。
第二、師生關系有了新的定位,特別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程標准著重強調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特別張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在本課的設計中,有意識的強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比如,以學生的朗讀感悟為教學的主線貫穿全課;把學生之間討論作為解決讀文疑難的重要手段;用「找最喜愛的句子」的方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感受文章的美;課堂小結是讓學生暢所欲言,談對人生的思考,啟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活躍學生的思維。韓愈曾說,教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今天看來,這只能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形象了,在信息化的21世紀的今天,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因此,教師應當是教學流程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習興趣的激發者、學習過程的評價者」,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已經落後於時代的要求。
第三、應注意構建語文課堂教學的多元,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課堂絕不是教師的獨角戲、一言堂,而是師生對話的平台。就文學作品而言,「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在文學欣賞中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那麼,在語文的閱讀教學中,為什麼非要學生對作品(課文)只能按教參或者老師的一種理解去記憶呢?讓「一千個讀者,有一個哈姆雷特」是違背人的審美心理規律的。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感悟課文,老師只是拿出自己的觀點與學生交流。例如:在前文所述的兩個最喜愛的句子欣賞中,有的學生贊嘆貝殼的堅韌不拔,有的感慨生命的短暫,有的贊美平凡的偉大,不一而足,我對他們的回答一一肯定,也許教參給定的答案很完美,但對培養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卻是弊大於利。
通過《貝殼》的教學,使我對新課程標准又有了新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張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構建課堂教學的多元,把師生的平等的關系展示出來,走出技術設計的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