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戈壁怎麼找水資源
擴展閱讀
工資一般會扣除哪些費用 2025-01-11 07:21:07

戈壁怎麼找水資源

發布時間: 2024-11-21 21:32:03

⑴ 新疆水資源不足解決方法

新疆廣袤的土地大部分是荒漠和戈壁灘,由於缺水,這些地區無法種植農作物,也無法進行綠化。我深感痛心,因為缺水問題使得如此多的土地無法創造價值。然而,缺水問題是可以解決的。我們可以建造人工河流,引入淡水,或者引進海水並利用蒸餾法淡化海水,或者建立海水淡化場進行海水淡化。此外,我們可以利用虹吸原理,通過管線代替河流自動輸送水,從而降低對沿線環境的影響,並降低水資源輸送成本。這種原理類似於利用水管給魚缸換水,只要管子灌滿水,一頭接水缸,一頭放低,就可以將水抽出。吐魯番就是在海平面之下。只不過當規模放大後,會有水壓變化延遲,灌水會比較麻煩。
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注意以下要點:
1. 在入水口建立多級多層過濾器,以便於更換和維護。
2. 水管分段建立水閥,以便於更換和維護。
3. 在每個U型管處建立排氣閥,以便水管完全充滿水,避免水壓不足。
4. 在最高U型管處連接灌水管,以便整個水管充分灌滿水。
5. 在進出水口一定距離建立水壓感測器,以便於把握進水口打開的時機。
6. 在出水口建立多個出口與閥門,根據水壓變化打開閥門以增強水壓,加快管內水流速度。
7. 及時排空出水口的水,以保證虹吸狀態。
8. 如果是海水,可以利用陽光蒸餾海水進行淡化,或者建立海水淡化場。
希望這些問題能夠早日得到解決,讓新疆變得綠意盎然,讓土地充分發揮其價值。

⑵ 新疆戈壁地區可以農墾嗎水源是什麼

從石河子沿著烏伊公路西行,在卡子灣的北面,曾經有一片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蘆葦叢生的荒灘,當地百姓稱它為西戈壁。這里受每年春夏季從天山上沖下來的洪水侵襲,所以土壤異常肥沃,牧民們把這里作為臨時牧場。二十三兵團(現八師一四三團)進駐瑪納斯河西岸的沙灣縣烏蘭烏蘇後,就擬定了開發西戈壁的計劃,但因為沒有水源,這片肥沃的土地仍然是一片荒野。

1952年春天,一場轟轟烈烈的增產增收運動在部隊中展開了。從團指揮員到連隊戰士,無不想著如何擴大耕地面積,提高農作物的產量。這時,人們很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了西戈壁上。因為這里的土地便於機耕,只要有水,就可以種植糧食作物和棉花。

在團黨委擴大會議上,政治處主任傅穎提出引水到西戈壁的思路。當時有人同意先勘測一下試試看,也有人搖頭說,西戈壁地勢較高,根本不可能把水引進去。可是,這位身經百戰的團政治處主任卻不這樣想,他從自己的半生經歷中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要立場堅定、意志堅強、依靠群眾,就可以想方設法克服困難。

天還沒亮,傅穎就叫上團機關生產辦公室的尹鳳翔和一營營長石整基,一起到上二工實地考察去了。那時正值3月,積雪初化,寒氣襲人,道路泥濘難行。傅穎三人滿腳泥一身汗地跑遍了上二工的所有山包,在荒野里測量地形和地勢的高差。沒有水平儀和標桿,就用人來當標桿,用雙眼當水平儀,用麻繩量地形高差。

他們白天工作,晚上就在附近連隊住下,找連里的文化教員,請他幫忙計算白天測量的數據。文化教員對著密麻麻的一堆數字愣了許久,難以下手,只好紅著臉說:「傅主任,公式套不上,沒辦法算出結果呀。」傅穎聽後笑了笑說:「我們走的就是沒有公式的路,但我們要創造新公式啊!」

最後,還是傅穎、尹鳳翔和石整基三人湊一起,反復演算,總算得出了結論:西戈壁的海拔低於水源地,可以從瑪納斯河向西戈壁引水。結論得出了,可是怎樣設計引水渠的路線,怎樣讓水越過山包?這都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精細計算。

回來後,傅穎將調查結果向團黨委作了匯報。團黨委很重視他們的結論,並從石河子請來了水利工程師,決定再用儀器測量一下。可是當工程師測量了3個點以後,就停了工,說:「不行,水根本不可能過來。」

這時已是4月中旬,眼看就要播種了,人們的心裡都很急。水,水,怎樣讓水翻過山包進入西戈壁的念頭,無時無刻不在傅穎的腦海中反復思量著。

為了能開發西戈壁,團黨委又一次召開會議,表示堅決支持傅穎的意見,並繼續發動群眾,一定要讓水往西流,實現開發西戈壁的願望。

團黨委的支持給了傅穎很大的信心和勇氣。他再次找到石整基和尹鳳翔商議,確定引水渠路線。傅穎說:「重機槍上不是有瞄準器嗎?咱們依靠它,精準射擊,打敗了敵人。現在,我們能不能也用它,為和平建設服務呢?瞄準器的原理和測繪儀相似,我們不妨用瞄準器代替測繪儀,用它來幫助設計引水渠的路線。」這個大膽的設想,使他們的信心更堅定。於是,他們把從水利專家那裡學來的站測、卧測和機槍瞄準的方法結合起來,校正了以前的標高、曲線、高差,沿著天山腳下,自東向西,打上了樁號。根據他們的設計,引水渠經過了縱橫交錯的地穴,還要翻越3個山包和無數個洪溝。這真是一個大膽的計劃!

團黨委再一次研究了傅穎三人設計的引水渠圖紙,認為他們的設計可行,便挑選了120名身強力壯的戰士,成立了以傅穎為首的修渠指揮部。

一場修渠的激烈戰鬥打響了。戰士們在烈日炎炎下、風沙彌漫的荒原上,風餐露宿,挖山填溝。炊事員要從三四公里外挑來開水,每人每次只能喝半缸子水。出汗多,喝水少,大家的嘴都裂了血口子,很多人的眼睛布滿了血絲。但戰士們卻個個精神抖擻,干勁十足,一邊勞動,一邊聽傅穎講他曾經戰斗的故事。

⑶ 如何利用戈壁

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我們主要採取了以下的措施。一是以治水為中心,合理開發水資源,加快實施黑河正義峽三項水利樞紐工程、黑河下游額濟納灌區水利工程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項目。科學合理利用好現有河水資源,積極開發地下水資源。到2005年,農田有效灌溉面積達到2.8萬畝,節水灌溉2.6萬畝,新增飼草料地灌溉面積五萬畝,天然草場灌溉恢復到70萬畝。第二項措施是以實施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工程為重點,在爭取澳援項目上有新的突破。另一項措施是以生態治理為重點,抓好牧區示範、農業綜合開發、農田節水灌溉等重點項目建設,增強農牧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到2005年,全旗草原建設規模達到225萬畝,建設配套草庫倫200處。
目前,在土地開發利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一是土地開發利用程度不高。全旗可利用土地面積3755706公頃,占總土地面積的32.86%,大片土地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尚難以利用。二是,雖然地域廣闊,但是受特定自然條件的制約,如水資源短缺、牧草資源的低替代性等因素的限制,土地開發利用的後備資源是有限的。最關鍵的是,水資源短缺是土地開發利用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額濟納河經常處於無水狀態。因此,要想充分利用這片廣闊的土地資源,必須首先解決水資源的問題。

課題組:剛才你介紹時談到草田輪作,在額濟納旗,草田輪作的具體形式是怎麼樣的?

額濟納旗:剛才所說的草田輪作,並不是嚴格的耕作方式上的草田輪作。我們這里情況是這樣的:有一些耕地,原來有水可以耕作,但後來沒水了,就自然撂荒,野草就生長了起來;等條件適合了,又將這部分撂荒地拿出來繼續耕作。實際上草田輪作是一種耕作方式,你種草的話還要考慮種什麼草,豆科草呀或者其他。我們這里並不是這種情況,就讓野草自然生長。這主要是指我們的農場這一塊。50年代我們這里建設了農場,這個農場建的時候有四萬多畝地,特別是文革期間,牧區也要學大寨,那時候開墾的土地比較多,達到五萬多畝,文革後期就不讓種了。時間一長,紅柳就長起來了,其他草也就長起來了,退耕還草。從目前看,棉花和蜜瓜這些產業的效益都很好,原來退耕的一部分就又恢復了。所以,不是嚴格科學意義上的草田輪作。

課題組:這里牧草地差不多有320萬公頃,這些牧草地的生產力狀況是怎麼樣的?比如多少畝牧草地能承載一隻羊單位?

額濟納旗:一會農牧業局會具體介紹農牧業的基本情況。額濟納旗的草場主要是東西河兩岸、綠洲的這個范圍,我們叫綠洲草場;另外,有戈壁草場、山區草場,還有湖區草場,基本上是這么分的。湖區草場基本上都是蘆葦,原來在50~60年代蘆葦長的相當好,長的也比較高,但現在都退化了,成了雞爪子蘆葦,原來騎駱駝進去都看不見,現在野兔子跑都看得一清二楚。山區草場主要集中在馬鬃山地區,主要是養駱駝,還有一些羊,山羊比較多。山區草場主要靠降雨,一年裡面若是能夠降兩場雨的話,山區的草長的還是很好的,一般能吃兩年,畢竟牲畜的密度不是太大。戈壁草場主要分布在中、東、西三個戈壁,一般來說,中戈壁草場要好一些。中戈壁大約是一萬多平方公里,中戈壁的覆蓋度要好一些。西戈壁草場是指馬鬃山和西河之間的這一塊。這幾種草場中比較好的、牲畜密度比較大的是綠洲草場,主要集中在東西河兩岸和達鎮周圍,它主要是以喬灌木為主,如胡楊、檉柳。胡楊主要是靠落葉,到秋季樹葉落下,冬天羊就靠這些落葉過日子。紅柳一般是駱駝吃新鮮的,駱駝喜歡紅柳,我們這里有六種紅柳,有的種類駱駝特別愛吃,羊主要是在冬天沒其它食物時吃檉柳的落葉。另外,還有苦豆子,新鮮的時候它特別苦,羊和駱駝都不吃,只有等霜打了以後,味有些變化,羊和駱駝才吃。從甘草來說,情況還不一樣。東河兩岸苦豆子比較多,西河兩岸甘草比較多,主要是上游,有明顯的地域性。額濟納旗的草原主要是分這四類。
要說載畜量是多少,情況在變化。50~60年代綠洲比較好的時候,平均大約是160畝草場一個羊單位,現在要差很多。
下面我們就具體談談額濟納旗草原的情況。
根據2004年內蒙古自治區草原勘察設計院草普調查表明,全旗草地總面積8.26萬平方公里,佔全旗總面積的72.08%,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積3.62萬平方公里,佔全旗草地面積的43.83%,屬荒漠化草原。氣候屬極度乾旱地區,年均降水量20~30毫米,蒸發量是3700~4000毫米。
前面已經提到,草場植被按區域劃分為戈壁、沿河、沙漠、湖盆四類草場,其中:戈壁草場自然環境最為乾旱,植物種類貧乏,亞洲中部荒漠成分佔絕對優勢;全旗最好的草場集中分布於額濟納河沿岸,主要群落是檉柳、蘆葦、苦豆子、甘草等,但面積僅為1060萬畝,佔全旗草場總面積的8.5%。
全旗各類草場按氣候、土壤、地形、植被等諸多生物因素和相互作用分為四大類七個亞類:溫性草原荒漠類、溫性荒漠類、低地草地類和低地草甸類。其中溫性荒漠類面積最大,總面積11331萬畝,可利用面積4532萬畝,分別佔全旗草地總面積和可利用面積的91.4%和83.4%;單位面積產草量卻列居四類草場之末,僅為每畝4.71公斤,全年羊單位需草地面積為167畝。
全旗四類草場根據牧草的適口性、營養價值、利用率和草群地上部生物產量劃分為五等八級。現在全旗沒有一等和二等草場,只有三等三級,即畝產鮮草300~400公斤以及畝產50~100公斤的四級和七級草場,而且也已逐步被畝產鮮草50公斤以下的八級草場所替代。截至目前,八級草場的面積已佔到全旗草地總面積的91.4%。
進入80年代以來,由於大氣降水逐年減少,地下水位銳減,植被嚴重缺水、超載過牧、人為破壞等不利因素的累加,導致草原大面積嚴重退化,草地沙化、退化、荒漠化日益嚴重。全旗植物種類由原來的200多種銳減到現在的134種,許多地方特有瀕危物種都在大面積退化,100平方米植物種類由原來的五種降至1~2種,畝均生物量不足20公斤,草場載畜量下降54%。
在建設和保護方面,80年代以來,旗政府加大了建設和保護的力度。開始時鼓勵農民、牧民對草原進行圍封,鼓勵他們將自己承包的草原進行圍封,當時是對圍封草原每畝補助七元錢。後來是允許農牧民在自己的草原上開墾一部分草庫倫,種植補充草場牧草不足的問題,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保護措施。到2002年以後,結合國家退牧還草項目,全旗大面積實行了禁牧的措施,到現在為止,禁牧面積達到了380萬畝。在項目區以內的農牧民要全部往外搬遷。一方面,國家在這方面有所補貼,退出一畝草場,補助4.95元,連續補助五年;再就是結合其他項目,讓這些農牧民永久退出,退出後就不讓再進去了,把這些草場進行永久性的禁牧。這些農牧民的安置呢,是分配給一定數量的飼草料地,對年紀大的,56歲以上的,在農村推行社會養老制度,56歲以上的農牧民可以領養老金,不用放牧,也更不用回到原來的草地上了。青壯年牧民要轉變思想方式,由原來的草原畜牧向舍飼和半舍飼的方向發展。結合項目的實施,我們建立了移民住房,配套了青貯窖、棚圈等設施,建立了舍飼的基礎。通過這些措施,使牧民從天然草原上轉移出來,讓草原有一個修養生息的機會,實行永久性的禁牧。

課題組:在380萬畝禁牧草原中,永久性禁牧的佔多少比例?

額濟納旗:凡是退出來的,都是永久性的,退出來就不讓再進去了。當然,從目前看都是永久性的,但恢復到一定程度後,困難可能就比較大了。主要還是梭梭,兩湖沿岸的梭梭林。梭梭林的面積比較大。梭梭在西部乾旱地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樹種,它耐乾旱,從另一個方面說,它有經濟價值,可以接種蓯蓉,蓯蓉是梭梭根部的寄生物。實行退牧還草,包括林業部門的一部分項目,主要還是保護梭梭林,剛才所說的380萬畝,有很大一部分是梭梭林。我們的兩湖地區是梭梭林的主要地區,通過撤鄉並鎮,已經將兩湖地區的兩個蘇木撤了,目的也是讓這里的牧民搬出來。下一步就是將駱駝集中到馬鬃山。駱駝的危害比較大,它吃的多,而且比較高,小胡楊樹一露頭,它就給吃了。所以我們駱駝的數量也在減少,過去阿盟號稱駱駝之鄉,我們額旗最多時駱駝有2~3萬頭,現在也就是1.1萬頭左右。但作為一個物種,我們這里特有的駱駝是要保護的,現在馬鬃山駱駝養殖已經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駱駝實驗基地進行保護。
另外,搬出來的羊群就在農場進行舍飼,劃出一部分飼草基地。馬上全部進行舍飼也有問題,只能是半舍飼、舍飼逐步過渡。這裡面有一個壓縮牲畜頭數、提高牲畜質量的問題。還有,要提高個體絨毛的產量。
也就是說,禁牧的380萬畝,經過幾年的封禁,對比檢查表明,項目區內植被覆蓋度由禁牧前的8~15%提高到現在的20%以上,草群各項指標明顯增加,牧草產量每畝提高了十公斤左右。這說明雖然草場在退化,但是只要我們採用一定的措施,還是很有效果的,效益還是十分明顯的。胡楊林的封育效果也很明顯,一方面是覆蓋度在增加,另一方面生物的多樣性也在增加。但這也從一方面說明,過牧確實是草場退化的一個重要因素。像封育的梭梭林長勢就很好,因為封育前,駱駝把新枝都給吃了;特別是臨近右旗的駱駝,由於那裡更貧瘠,他們那裡的駱駝來到我們的梭梭林時,可以把梭梭的枝條都吃光,第二年都不能返青,破壞還是相當大的。
總的來說,禁牧是一個主要的措施,效果也很明顯。但不可能一下就全部禁掉,在沒有實行禁牧的地方,一定要推行草畜平衡,達到草原的一個良性循環。再一個就是加大草原的執法力度,減少人為的對草原的破壞。第三個還要輔助推廣一些新的技術,等等。
順便說一下,人為的破壞主要是挖蓯蓉,如果合理的採挖,破壞不是很大。所謂合理採挖,就是挖完之後要回補填埋,不要讓梭梭的根暴露出來,我們這里的常年從事採挖蓯蓉的人都是採用這種方式,一般來講對梭梭的生長沒什麼影響;但一些從外面來的人就不是這樣,竭澤而漁、殺雞取卵,他挖了以後,將大、小蓯蓉統統取走,而且也不回填,這樣梭梭的根也暴露在外,梭梭很快就死了。另外一個破壞就是挖甘草,這個破壞比挖蓯蓉的破壞更大,因為挖甘草是將根挖走了,很難恢復。再有就是樵採梭梭。現在這三種行為都被禁止了。

⑷ 伊朗和阿富汗邊境都是乾旱之地,怎麼會在伊朗一側形成三個湖泊呢

我們都知道,西亞地區由於氣候,人口等原因水資源向來都是十分的匱乏,大片的戈壁荒漠占據了其大部分的陸地面積,只有在水資源相對充足的河谷沿岸或者沙漠綠洲處才有大量的植被,森林更是少的可憐,西亞地區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伊朗北部的厄爾布爾士山脈靠近裏海的北坡地帶,其他地區幾乎少有大面積的森林分布。但是我們通過衛星雲圖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伊朗和阿富汗邊境線中部的地帶分布著幾個從太空就能看到的大型湖泊。在乾旱的沙漠戈壁地帶這些湖泊的水從何而來呢?

原來這些湖泊的所在地名為錫斯坦盆地,是周圍幾百公里的凹地,也就是說周圍水系的水資源都會順著地勢流入這里。其中流入這里的兩條主要的河流就是赫爾曼德河、法拉河。而這兩條河流的流域幾乎都在阿富汗境內(比較阿富汗東部是著名的瓦罕走廊,海拔高,分布著大量的冰川。每當夏季來臨,大量的雪山融水就會順著地勢自東向西流入阿富汗西部的乾旱地區,這就造就了這兩條河流兩岸自古以來都是阿富汗的農業區)。我們也可以這么說,是阿富汗的河水使得這幾個湖泊得以生存。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條河流的具體情況。赫爾曼德河發源於塞爾塞勒庫巴巴山,長度約1150公里,由於水資源相對豐富,其是阿富汗水利開發最多的河流之一。法拉河發源於興都庫什山中部,長度645公里,是一條以雪山融水為補充的季節性河流,是阿富汗和伊朗邊境大型湖泊的主要補給水源。

那麼伊朗和阿富汗邊境的湖泊究竟有多大呢?畢竟從太空都能看得見。湖泊群主要有巴里湖,赫爾曼德湖和普扎克湖組成,在春季漲水期三個湖泊連成一片,形成的湖泊面積可達3.5萬平方公里,但是其水體深度只有2-5米。在五月份之後,上游來水減少,湖面迅速的萎縮成一個個互相分開的小湖泊(總面積不超過1000平方公里),不過受人工的干預,目前旱季每個湖泊之間都開挖了渠道,使得湖泊間的水系是相通的。

但是現在由於阿富汗對於流域水資源的開發越來越多,流入到湖區的水流是越來越少,目前從衛星地圖上看,主要的湖區都是位於伊朗一側,在阿富汗一側是一片的土黃色,湖泊都乾涸了。說到這里不禁有人會問,如此缺水的兩個國家就沒有因為水資源分配不均衡而產生沖突嗎?

原來早在1973年,阿富汗和伊朗兩個國家就簽訂了用水條約,而條約的主要點就在於赫爾曼德河水的分配問題,條約中寫道:伊朗每年可用赫爾曼德河的水量為8.2億立方米。但是由於阿富汗政局的混亂,導致伊朗每年都超標使用了赫爾曼德河的河水(2014年大約使用了30億立方米),加上阿富汗對於自身水資源的不重視,導致了伊朗一側的湖泊碧波盪漾,而阿富汗一側湖泊卻逐漸乾枯(可是說是第二個消失的鹹海)。在未來隨著阿富汗政局穩定,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一定會合理化,到時候錫斯坦盆地一定會重現當年水草豐美,湖泊連群的景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