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花茂村是什麼資源
擴展閱讀
索鎮哪裡有賣大工具包的 2025-01-04 14:29:14
石油職工房怎麼買賣 2025-01-04 14:28:26
哪裡能下載2k資源的電影 2025-01-04 14:06:12

花茂村是什麼資源

發布時間: 2024-12-07 07:40:29

A. 花茂村位於哪個省


花茂村,地處名城遵義西部。距中心城區50公里。東接樂山鎮新華村,西靠楓元村,南鄰土壩村,北抵苟壩村。楓香至花茂公路,鴨溪電廠環線運煤公路橫貫全村,全村總面積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1畝,轄26個村民組1188戶5146人。有黨小組2個,正式黨員89名,流動黨員10名,女黨員9名,村集體經濟積累115000元,固定資產107000元。
辦公樓510平方米。全村交通方便,戶居集中,通訊暢通。電話普及率70%以上,主要經濟來源有聞名遐邇的陶瓷業及運輸業、種養殖業、全村人均收入5500元,人均佔有糧食600公斤,是縣級綜合示範村。
--人口總數:5146人農業人口:5109人非農業人口:37人
--行政區面積:13.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1.0畝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辦公所在地:花茂村
--所轄村:生產總值:4178.0萬元
--主要經濟產業:烤煙,辣椒,鄉村旅遊,交通運輸名特產品:陶瓷,鄉村旅遊
花茂村與青坑村、苟壩村、張村村、土壩村、楓元社區、紙房村、楓勝社區、龍王村、保海村相鄰。
2021年2月,司法部、民政部公布花茂村為第八批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社區)。
2019年7月28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名單,花茂村榜上有名。
2017年9月,住建部公布了2017年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示範村名單,花茂村入選美麗鄉村示範村。
2016年10月21日,農業部將花茂村推介為2016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花茂村附近有遵義市楓香溫泉旅遊景區、遵義龍岩洞、苟壩會議舊址、雲門囤景區、水上大天門旅遊景區等旅遊景點,有白果貢米、鴨溪窖酒、核桃箐核桃、遵義朝天椒、遵義杜仲等特產。

B. 編導手記丨花茂村:黔北小村 陶韻悠然

編導簡介

呂妍
代表作品:《嘉興——紅船自此揚帆起》《天水古城——羲皇故里 一畫開天》等。

周瀟瀟
代表作品:《遵義——革命轉折地 千古忠義城》《化屋村——懸崖之下 苗歌悠揚》等。

黔北小村 陶韻悠然

當我們初到花茂村時,一場瑞雪給初春的黔北大地穿上了一件雪白外衣。晶瑩的雪鋪在青色的瓦片上,落在翠綠的菜園里,堆在剛露出春芽的枝頭上,讓村莊呈現出不同於北方的秀美雪景。據村裡的大哥說,當地並不常下這樣的大雪,所以村裡的男女老少臉上都掛著興奮的表情出來欣賞雪景,場面十分熱鬧。但很快,一過午後,太陽出來,村子褪去白色外衣,萬物宛如新生,處處春意盎然,讓我們真正見識了貴州的天氣,一日可見四季。

走進村口,就是一條古樸的陶藝文化一條街。起初我們以為這和許多鄉村 旅遊 打造的景觀街一樣,只是一條 娛樂 休閑的街道,可是當我們逐步地了解這座村莊發展的 歷史 ,才知道村莊的興衰、走過的歷程,都與制陶業息息相關。

村裡的劉大叔說,這個村幾乎人人都會製作陶器,這看似簡單的手藝,實際上需要很深的功夫,這讓我們對村子的 歷史 與制陶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個村和制陶業有著怎樣的聯系?

順著這條線索,我們拜訪了村裡一位退休的制陶手藝人曹平。曹大叔已經年過六十,但手上制陶的功夫依然熟練從容。在聊天中我們得知,村裡的制陶手藝就是曹平的祖父曹廷海在130多年前從四川帶到花茂村的。花茂村有著天生的制陶優勢,腳下的土都是上好的陶土,周邊有各種紅陶、白泥,這些製作陶器的好材料,為這個村發展制陶業提供了先機。

在此之前,村裡的人都是靠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種點糧食吃,自從曹廷海在花茂村開起第一家陶作坊,制陶產業開始為村民帶來副業收入。慢慢地,花茂村成了當時能夠製作新穎陶器的地方,由於貴州遵義一帶盛產名酒,花茂村也因此成了酒器的重要產地之一。

曹平告訴我們,製作酒瓶,其實在工藝要求上更加的嚴格,尤其是煅燒的過程,溫度要控制在1300度,才能確保陶土燒得足夠堅硬,不會發生滲漏。但是在 歷史 上卻有一些學徒因為酗酒等陋習,耽誤了燒制酒瓶,產生了次品。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受到了啟發,各個環節必須齊心合作,才能成功。但故事到這里並沒有結束,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才讓我們真正觸摸到了這個村莊發展的文化之根。曹廷海作為當時的領頭人,發現當地人有打牌、抽煙、喝酒等不好的風氣,就自己掏錢給村裡建起了第一座戲台,又買了許多鑼鼓樂器,教大家唱戲。這樣一來,就能慢慢地幫助大家改掉陋習,形成良好的鄉風文明。這個看似簡單的行動,或許正是最初村莊治理的一種方式。

村子發展的第二個重要節點,是20世紀90年代制陶業遭到工業製品的嚴重沖擊。在那之後,村子也因此逐漸陷入蕭條。此後二三十年的時光中,村莊都面臨著如何轉型、如何從貧困的泥潭裡走出來的難題。2014年左右,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政府投入人力、物力、資金,對村莊進行統一的規劃,村莊發展迎來了重要轉機。

在陶藝文化街開設陶藝館的母先才就見證了村莊命運的轉變。回憶起以前賣陶罐的情景,說話一向溫和的母先才大哥也突然激動了起來。以前村裡的環境差、路難行,母先才要把燒出來的陶罐用車拉到縣城裡去賣,賣不賣得出去先不說,一路顛簸就先折耗了四成。一家人靠著賣陶罐,只能維持基本的開銷。現在,寬敞的道路貫通整個村莊,前來 旅遊 的遊客越來越多,母先才和村裡重新做陶器生意的村民,根本不用走出村子,就能過上很好的日子。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村子農業發展的故事,村莊發展的根基始終在於農業。花茂村是以村集體合作社的形式來推動農業轉型的。和其它合作社僱用村民為員工不同,花茂村的合作社,將村民流轉的土地納入統一管理後,由村集體保障農資和技術,村民反租大棚進行耕種。種什麼,怎麼種,怎麼防治,施什麼肥,幾月移栽,幾月除蟲等,都由合作社統一制定計劃和管理,村民只要干,就能豐產。最後,合作社還會收購村民種出來的作物,這樣一來,不管是村裡的農業資源還是生產效率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這樣的生產方式,讓村集體短短幾年間就增加了400多萬的收入。

我們拍攝的時間剛剛進入初春,天氣不算暖和,但村莊 旅遊 的態勢已經蓄勢待發,不時就有遊客來打卡。我們走在整潔的村間小道上,風和日麗,田園清新,村民在自家小院兒里修盆景、做手工,房舍明亮,庭院寬敞。大家都忍不住感嘆,這不就是許多人想像中的田園生活嗎。

這期節目快製作結束的時候,我讀到《神奇村莊在哪裡》的文章,發現咱們拍攝的村莊都在鄉村振興之路上「各顯神通」,但當你真正走近它,卻發現,它不需要很神奇,僅僅是滿足我們對於田園生活的一種想像,就已經足夠令人嚮往。

編輯 | 酈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