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與生態環境講了什麼
擴展閱讀
超級艦隊鑽石怎麼花好 2024-12-16 11:30:25
鑽石證書都是什麼意思 2024-12-16 11:30:24
鑽石怎麼分出多少分 2024-12-16 11:23:43

資源與生態環境講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4-12-16 08:01:33

『壹』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課程

一、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課程有哪些 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土地資源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農業環境學、農業氣象學、生態學、水土保持學
二、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簡介
農業資源是農業自然資源和農業經濟資源的總稱。農業自然資源含農業生產可以利用的自然環境要素,如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和生物資源等。農業經濟資源是指直接或間接對農業生產發揮作用的社會經濟因素和社會生產成果,如農業人口和勞動力的數量和質量、農業技術裝備、包括交通運輸、通訊、文教和衛生等農業基礎設施等。
三、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就業方向和前景
1.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就業前景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學生畢業後可在農業、土地、環保、農資等部門或單位從事農業資源管理及利用、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

2.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就業方向有哪些

就整體來講,這個專業是非常有前景的。畢業生主要到農業、土地、環保、農業資源等部門或單肆喊棚位從事農業資源管理及利用、農業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什麼 附學習科目和課程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就業前景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學什麼 附學習科目和課程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課程有哪裂則些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就業方向及就業前景分析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開設課程和未來就業方向分析()

高考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代碼及開設大學名單排名()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大學排名及分數線【統滲信計表】

全國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大學排名(10篇)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未來就業前景就業方向薪資待遇分析【】 ;

『貳』 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平衡演講稿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能源嚴重緊缺、資源供應不足、環境壓力加大,已經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人類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資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資源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能源嚴重緊缺、資源供應不足、環境壓力加大已經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構建和諧社會為環境資源工作創造了良好機遇

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環境資源工作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但也正處於大發展的黃金階段,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國務院頒發了《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對今後5年和15年我國環境保護的目標、方針和任務進行了規劃,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是新時期環境資源工作的重要指南,標志著環境資源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以保護和節約為主要特徵的環境資源法制體系日趨完善,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在,我國已經有9部環保法律,50多項行政法規,200多件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500多項環境標准,基本上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環境保護法》為基本法,以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和以我國締結參加的有關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條約、公約、協定為輔的較為完備的環境與資源法的法律體系,為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礎。

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已初見雛形,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已建立9個生態省、528個生態示範區、79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50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或城區、17個各種類型的生態工業示範園區、32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488所國家級「綠色學校」和2300個省市級「綠色社區」。我國已經開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正在一步一步地邁向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具體實踐,也為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價值觀的環境資源觀已形成共識,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價值觀的環境資源觀已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共識。特別是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的逐漸建立完善,創造了向新的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條件,建立健全了有利於環境資源保護的決策體系,這些都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難得的良好環境。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的環境資源工作趨勢展望

如何保障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維護,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十一五」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的環境資源工作發展趨勢。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必然要求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統一。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看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增強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物質基礎。但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絕不能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盲目發展,否則,資源將難以為繼,環境將不堪重負,人與自然的嚴重失調必將危及社會穩定和諧,甚至影響文明的進程。從總體上看,經濟增長和環境資源保護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但是這對矛盾並不是不可調和,是完全可能協調的,我們既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競爭力,又可以使生態環境的質量逐步好轉。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環境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要在發展中解決環境資源問題,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決不能採取耗竭資源、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方式,而應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及時修復由於人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嚴格防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努力實現資源的集約、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資源環境基礎。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環境資源保護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統一。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加快社會進步,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改善生態環境,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黨中央、國務院面臨新形勢實施的偉大戰略工程。加強環境保護,合理利用資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就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堅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和諧發展,堅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強環境資源保護的重要時期。在新的形勢下,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資源保護工作,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統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小康目標,關鍵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最繁重的任務也在農村地區。當前,城市和工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已經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產生了十分嚴重惡劣的影響,農業、農村和農民也正在產生大量污染影響環境、破壞生態。因此,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問題將是對今後我國農業發展的嚴峻挑戰。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的戰略任務,我們必須廓清解決「三農」問題的實施路徑,突出生態效益、注重經濟效益、兼顧社會效益,從實際出發,著眼於生態,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把著力點放在解決群眾關心的生產生活問題、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上,堅持改善生態環境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相結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有限的農業自然資源能夠永續利用,促進大范圍的生態恢復和保護,更加註重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找到出路,為他們的長遠發展找到依靠,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治理積極性,使環境資源保護步入良性持續發展的軌道。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環境資源生態文明與「三個文明」建設和諧統一。人類文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方面。社會主義社會是「三個文明」有機統一、全面發展的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以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來換取一時經濟繁榮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文明備受關注。生態文明與「三個文明」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態文明創造的生態環境必然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態基礎,反過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又分別體現著生態文明的物質、精神、制度成果。因此,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我們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在全社會樹立起新的生態觀,大力倡揚「天人一體」的思想,弘揚生態文明觀和文明發展觀,大力建設生態文化,提高人們的生態文明素養,引導人們深刻認識到人類生存資料的有限性和地球的唯一性,強力推進綠色科技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科學、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以資源節約型、科技先導型、質量效益型為基礎的可持續的文明發展觀,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保持和改善生態平衡,保護好地球這個今日唯一可供生息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