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開採油氣資源會遇到什麼困難
擴展閱讀
拉絲鈦金條一般什麼價格 2024-12-19 22:55:39
搭乘交通工具怎麼說 2024-12-19 22:55:06

開採油氣資源會遇到什麼困難

發布時間: 2024-12-19 20:19:15

㈠ 中國石油天然氣安全面臨嚴峻形勢的特點

一、石油供需矛盾加劇

石油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時期,石油供需缺口將越來越大,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石油石化產品消費量將大幅度增長,對產品質量和品種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目前,成品油市場需求旺盛,煉廠開工率已達到90%,但供應仍然趨緊。預計到2020年,國內汽油、煤油、柴油需求量將達到2.6億噸,乙烯需求量將達到2300萬噸,三大合成材料需求量將達到9200萬噸,均比2003年增長一倍以上。屆時,乙烯等化工產品將有40%左右需從國外進口。

二、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增高

據美國能源部預測,2010年和2020年,中國對外石油依存度分別高達50%和60%;而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的數字更高,分別為65%和76%。根據國內有關分析和預測,21世紀前半葉,中國油氣特別是天然氣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日本綜合能源調查會下屬的國際能源小組委員會則預測,2010年中國的石油消費量將超過日本居亞洲第一位。曾以《石油風雲》力作聞名於世、現為美國劍橋能源研究會主席、美國戰略能源研究與開發特別研究組主席的丹尼爾·耶金也十分關注亞洲新的能源消費大國特別是中國的石油需求增長態勢。他說:「世界總體石油生產能力的增長,必須滿足來自發展中國家需求的增長,這主要是由中國和印度主導的需求增長。」盡管國內外有關的預測數據有一定的出入,但對中國石油安全變化趨勢的估計卻是一致的:國內原油自給率不斷下降,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

石油對外依賴程度越高,表明石油供應安全越可能具有脆弱性。有人說,中國未來石油安全問題的出路在「海外」。從發展的眼光看,這種觀點似乎有些危言聳聽。但它卻道出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中國石油安全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國際石油市場和國際經濟政治環境;中國的石油安全戰略,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石油對外戰略或石油國際戰略。

三、受國際能源市場變化影響大,石油進口渠道存在風險和隱患

中國對海外能源運輸安全保障的能力嚴重不足。能源安全,說到底是國家能源的對外依存度與國家對國際事務的政治、軍事參與和控制能力之間的比例關系。一國能源對外依存度越大,而對外軍事外交參與能力越小,則該國石油安全系數就越低,不安全的風險就越大。對於現代國家而言,國家參與和控制世界事務能力的核心部分,是海軍在世界范圍自由行動的能力。目前在世界各大國中,中國海上政治軍事參與控制能力相應也較弱。

2006年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地如圖2-4所示。

圖2-4 2006年中國原油進口來源地(資料來源:中俄哈石油論壇論文集,2007)

圖2-5 我國原油主要進口來源地(資源來源:中俄哈石油論壇論文集,2007)

我國石油進口主要集中在中東、非洲(圖2-5),2004年從中東和非洲的石油進口量分別占總進口量的46%和29%。除此之外,從俄羅斯和中亞及東南亞地區也分別有10%左右的進口量。其中,中東、非洲是目前國際政治經濟局勢動盪的主要地區,局部沖突持續不斷,恐怖事件頻頻發生。兩次伊拉克戰爭之後,隨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中國在中東地區的石油進口更易受制於人。2004年,中國進口的原油有超過七成是途經霍爾木茲海峽、蘇伊士運河和馬六甲海峽運抵國內,有90%的進口原油經海上運輸,一旦出現國際關系緊張的局面,我國的海上石油運輸通道將受到嚴峻威脅。

四、缺乏良好的石油戰略儲備保障

石油戰略儲備體系包括石油儲備基地的建設和通過參與國際原油市場操作,達到套期保值的儲備。美國、日本等能源消費大國,石油基地儲備量約是本國3個月的消費量。按照這樣的標准,作為第二大能源消費國,我國目前應儲備3750萬噸,10年後應儲備7500萬噸。而目前我國才剛剛著手建立國家石油儲備體系。

五、由於能源利用效率低和人為原因而造成的浪費,是威脅我國石油安全的首要因素

以單位產值能耗來衡量,中國能源利用效率不但遠遠低於發達國家水平,甚至遠遠低於同等發展程度國家。2000年,以當時的名義匯率計算,中國是單位產值能耗最高的國家之一,達到1274噸標煤,是美國(364噸標煤)的3.5倍、歐盟(214噸標煤)的6倍、日本(131噸標煤)的9.7倍。我們的能耗指標甚至高於印度(889噸標煤)。除了由於技術水平低導致能源利用效率低而造成浪費之外,人為原因造成的浪費尤為讓人痛心。

六、國際政治、軍事因素威脅石油安全

我國的台灣問題、與周邊國家的領土爭端問題,可能使所處的國際政治、軍事環境在一定時期惡化,會直接影響我國的石油安全。從國際戰略和地緣政治戰略來看,美國供養著龐大的進攻性軍事力量,控制著全球16條最主要的海上航線,其主要目標就是控制石油資源。對超級大國利用石油資源遏制中國的企圖不能掉以輕心。今後世界石油供需的矛盾錯綜復雜,引發政治、軍事、外交矛盾和沖突的不確定因素增加,直接對世界或區域石油市場造成重要影響。國際環境雖然有利於我國利用兩種資源、兩種資金加快發展,但必須抓住有利時機,明確石油安全的戰略方針,並加以全面實施。

七、海外投資難度大

中國石油海外投資難度大,主要體現在海外投資政策性保險體制不完善,資金不足,投資成本過高,海外投資管理體制限制等幾個方面。

1.海外投資政策性保險體制不完善

由於我國很多石油項目投資於一些政治風險較高的國家,石油海外投資面臨戰爭、動亂、財產沒收、國有化、外匯管制等造成的風險,如中東戰爭。然而到目前為止,尚未出台有關海外投資保險的政策。為了防範這些政治風險,許多發達國家制定了海外投資政策性風險政策;一些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也開展了擔保業務。

2.資金不足制約海外投資發展

中國企業在海外開發的油田規模一般都不太大。即使像蘇丹這樣比較成規模的油田,也是由多方共同投資,因而獲得的份額油和收益也比較少。同時,由於缺少資金,融資渠道狹窄,企業在承包海外石油工程貸款及開具保函等方面存在困難,有時不得不放棄一些很好的項目。

3.投資成本過高

近年來,中國企業為了中標海外石油項目,普遍報價偏低,個別企業甚至以低於成本的價格投標,似乎一旦中標就意味著一切都成功了。但當他們履行完若干合同後,才發現經過激烈價格競爭到手的項目利潤實在太少,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油田的案例。1997年中石油出資35億美元,購買哈薩克某石油公司的部分原油儲量,並計劃建設一條長3000千米的輸油管線,直通中國西部。公司中標以後,才發現項目投入資金太大,而依靠開采當地原油的收入,根本無法彌補巨額的支出,最後終因成本過高而被迫擱淺,使企業蒙受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4.海外投資管理體制制約海外石油投資事業的發展

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是對海外投資項目實行審批制度。在審批限額上,其主要內容是中方投資在100萬美元及以上的海外投資項目,以及3000萬美元以上的海外再投資項目,需經過國家審批。在審批程序上,規定了項目建議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審批兩道程序。上述審批制度是20世紀90年代初制定的。目前,已經不適應海外投資項目時效性強和投資強度高的特點。從投資限額看,100萬美元的項目多採用公開招投標的方式,招標的突出特點是時效性強,如果因為審批來不及參與招投標,可能會貽誤時機。

另外,在外匯管理方面,由於中國尚未實行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海外投資企業的用匯額度仍受到一定限制。

八、定價機制缺乏靈活性

國際油價高漲,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我國石油定價機制缺乏靈活性,使得我國石油安全在國際油價的變化中遭受極大風險。

1.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宏觀經濟的影響

國際油價上漲會抑制經濟增速,加大通貨膨脹壓力。國際油價上漲,對我國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高油價將會增加外匯支出,加大企業成本,增加居民消費支出,抑制經濟活力,加劇潛在通貨膨脹壓力,因而將會增大國家宏觀調控的難度。

國際油價上漲,會增加居民消費支出。個人消費者將直接成為高油價的承受者。2009年,由於國際油價不斷上漲,我國5次上調成品油價格,明顯增加了部分消費者在這方面的支出,並導致部分消費緊縮或消費轉移行為的產生。隨著住宅、轎車以及高檔家電等為主的消費結構升級,生活消費石油的增長幅度加大。因此,未來石油與生活消費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對居民生活的影響越來越大。

國際油價上漲會加大相關企業生產成本。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擴張期,近兩年石油消費增長速度超過10%以上,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明顯上升,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已達到43.3,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必將給國民經濟各行業帶來很大沖擊。石油是交通運輸業的主要成本,近年來交通運輸業耗油快速上升,因而交通運輸業首當其沖受到高油價的影響;同時,化肥、農葯、農用薄膜,以及農用機械等,也因石油價格上漲使生產成本上升。

2.我國石油定價機制給石油安全帶來風險

我國當前的油價雖然採用國際油價,但接軌的時機仍由政府有關部門調控,尤其是成品油是否與國際油價接軌,要通過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這說明價格的決定權掌握在政府手中。由於國際油價波動有時並不能反映國內的供求關系,因而政府沒有明確規定原油與成品油的價差和調整標准,只是含糊地說油價波動到「一定幅度」「適當調整」。這是我國目前油價機制不夠靈活的表現。由於我國石油定價機制不夠靈活,導致我國在國際油價出現大的波動時極為被動,不能很好地規避風險,給我國石油安全帶來很大風險。

九、天然氣工業已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國外能源研究機構預測,未來20~30年內,世界天然氣消費總量有可能超過石油,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到2020年,我國天然氣產量將由目前的340億立方米增長到1200億立方米,天然氣需求量將由300多億立方米增長到2000億立方米左右,供給缺口大約為800億立方米。屆時,一次能源消費結構中天然氣的比重將由3%上升到10%左右,成為我國僅次於煤炭和石油的第三大能源。

十、世界石油天然氣資源潛力很大,但分布不均衡

目前,全世界石油天然氣資源探明率分別為60%和40%,待探明的油氣儲存量分別為1700億噸和225萬億立方米,資源潛力仍然很大,世界油氣勘探仍然處於比較活躍的時期。世界剩餘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中東、東亞、俄羅斯等少數地區和國家。目前,這些地區積極實施對外開放政策,國外大型公司正在進行新一輪的調整和重組,為我國利用國外資源,利用地緣政治優勢和外交政策優勢進行國外資源開發提供了機遇。此外,石油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政治外交和軍事形勢相關度越來越高。盡管世界石油生產總體將保持持續增長,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的態勢,但在多種因素影響下,不可預見性更加明顯,國際油價仍將起伏跌宕。

十一、我國石油運輸的能力與需求有較大差距

中國船東協會僅承運了10%的海上石油進口,特別是在中東東行和西非東行航線上,中國船東協會所承運的份額更少。究其原因,首先是與中國船東協會的承載能力不足相關。相對於集裝箱和散貨船航運,中國的油輪運輸規模不大。目前,由中國船東控制的大型油輪VLCC20萬~30萬載重噸和AFRAMAX8萬~12萬載重噸分別只有10條左右。即使全部服務於中國的原油進口,充其量每年的承運能力也只有3000萬~4000萬噸。

其次,中國船東協會所承運的進口石油份額偏低,也是與石油公司和油輪公司缺乏合作,沒有建立起長期的策略夥伴關系相關的。以招商局為例,自從1990年開始經營油輪船隊,其一直以服務國際油輪運輸市場為主。2002年招商局油輪船隊共為世界各國客戶承運了3106.8萬噸石油,其中承運中國進口石油僅為227.3萬噸,占船隊總運量的7.32%。換言之,招商局油輪船隊總運力的92.68%是服務於國際市場的。

目前,中國從事進口原油海運業務的,主要有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招商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航運集團和中國對外貿易運輸集團總公司等國有企業,以及河北遠洋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和大連海昌集團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隨著我國原油進口量的增加,海運企業呈現快速發展之勢。截至2006年,我國海運企業油運能力已超過1200萬載重噸,但我國進口原油大部分由國際油輪運輸企業承運,國內企業的承運比例只有10%~20%。其主要原因是中國油輪數量有限,難以與我國進口原油的航期匹配。而且中國油輪總體裝備水平較低,船隊結構不合理,管理相對落後,在國際市場上認知度較低。此外,我國尚未加入《73/78MARPOL公約1997年議定書》,因而無權給入中國籍的船舶簽發有關證書,同時中國籍的船舶進入97締約國港口時要受到嚴格的檢查,甚至有被拒絕入港或者被滯留的可能。上述情況表明,中國的石油公司與中國的油輪船東之間,缺乏長期的策略合作,在能力和需求上出現嚴重的「錯配」:一方面,中國90%的石油進口是由外國船東承運的;另一方面,中國船東以招商局為例,90%的運力卻是為國際市場提供服務的。這種狀況使得我國原油運輸受制於人,一旦國際社會政治動盪,資源國(地區)政局不穩或突發事件,我國的石油運輸安全將面臨極大的挑戰

㈡ 深海油氣的開采難度和淺海油氣的開采難度的主要差別在哪

難度在於更復雜的環境影響,這直接導致技術門檻和資金門檻比淺海要高很多。雖然中國已經開始具備深海採油的能力,但現在還處於消化吸收西方各種設計和技術的階段。樂觀的是,依託便宜的船廠收費和國家對海洋資源的長遠需求,中國正在吸收大量的建造訂單,從Jackup到FPSO都有不少中國企業在做(感謝@小石子@ZG Holiday糾正)。而且幾乎所有外國主流石油公司都和國內的企業有各種各樣的技術合作,應該在不久的將來中國企業就可以在技術上迎頭趕上。考慮到現在的深海開采成本還非常高,中國未來完全有空間設計出新的開采設施來壓縮成本。國外知名公司有Schlumberger、Halliburton、Subsea7等等。

㈢ 卡達大規模開採石油的弊端

卡達大規模開採石油的弊端:
1、開採石油是非常昂貴的,對環境帶來破壞。
2、自然資源開采完畢,散型那麼卡達將陷沖棗猜入危機。
3、大規模開採石油,導致自然資源枯竭。岩畢

㈣ 面臨的主要問題

要實現「十一五」目標,我國油氣勘探開發主要面臨以下問題:

2.6.1 原油進口逐年增加

近10年來,國民經濟年均增長率超過9.0%,2007年石油消費的同比增長率為4.1%,而同期國內石油生產年均增長率僅為1.1%;天然氣消費的同比增長率為19.9%,而同期國內天然氣生產年均增長率僅為18.4%。未來20年,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翻兩番目標,國民經濟以年均不低於7.0%的速度發展,如果石油需求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長,石油需求總量同國內石油生產總量的差距將越來越大,對進口的依存度越來越高,我國石油資源的長期短缺已成定局。

2.6.2 基礎地質調查投入不足

新區、新領域基礎性石油地質調查評價力度不夠,缺少地球物理、科探井等前期勘查投入;跨學科、跨部門的重大油氣基礎理論聯合攻關少;尚沒有建立完善的基礎性石油地質調查和風險勘探投入機制,難以促進新區、新領域商業性勘探的良性循環。

2.6.3 勘探開發難度逐漸加大

截至2007年,我國石油可采資源探明率為35%,尚有65%的剩餘可采資源有待探明。世界主要產油國140年來的石油發展歷史表明,當資源探明率達到40%~60%這個階段的時候,儲量增長處在一個相對較長的穩定時期。目前,我國石油儲量呈現高基值穩定增長的特徵,年均新增石油可采儲量1.5億噸左右。但我國待探明石油資源60.0%以上主要分布在沙漠、黃土塬、山地等,勘探開發難度加大,技術要求和成本費用越來越高。隨著勘探程度的不斷提高,以往地理條件較好地區的油氣開采難度加大,常規油氣田的發現也在逐漸減少,新發現油田的規模總體呈變小趨勢,而新增儲量越來越多地來自深水、高地等勘探程度幾乎為零的開采難度更大的地區。同時,隨著勘探開發的突破越來越依靠技術進步,許多領域依靠新技術取得了顯著的勘探開發成果,而且依賴的程度還將提高,進行新技術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的資金呈上升趨勢,這也是勘探開發成本增加一個主要因素。

總體上,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程度不均,石油高於天然氣,東部高於西部,陸上高於海上。勘探難度逐漸增大,東部隱蔽、復雜油氣藏已成為勘探主要對象,西部地表及地質條件復雜的地區正成為勘探的重點目標區,海域深水勘探開發技術亟待發展。開發技術要求越來越高,老油田已進入高含水、高采出階段,新探明儲量中,深層、低滲透比例增大,部分盆地石油產量進入遞減階段,開發難度不斷加大。

2.6.4 勘探開發理論技術亟待突破

盡管我國在陸相生油、滾動勘探開發及大型非均質砂岩油田開采技術等方面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但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總體科技水平還不能適應當前增儲上產的需要。海相地層油氣地質理論不成熟,難以指導油氣勘探;主要高新技術和設備屬模仿跟蹤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成果少;關鍵技術和裝備研發能力弱,國際競爭能力不足。隨著油氣資源勘探開發難度的加大,對科技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一系列關鍵理論和技術,如海相碳酸鹽岩成藏理論和深水鑽探、山地地震、難動用儲量開發技術等亟待突破。

2.6.5 天然氣上、中、下游發展不協調

天然氣工業是一項系統工程,上游勘探的突破推動了中、下游管道建設與天然氣消費的發展,反過來沒有中游和下游的發展,上游投入的勘探資金就長期得不到回報,會影響上游勘探的持續發展。國家對天然氣主幹管網和基礎設施缺乏投資,管輸能力有限;城市間天然氣管網建設不足;井口氣價偏低,城市用氣壟斷,市場監管乏力。煤層氣產業發展滯後。因此,在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下游發展滯後的情況下,應加快管網等基礎建設的步伐,加大開拓市場的力度,積極落實下游用戶,保證天然氣上、中、下游同步統籌規劃、協調發展,以改善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逐步提高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例。

2.6.6 境外油氣資源投資合作難度大

境外主要油氣資源被西方跨國石油公司壟斷,我國境外投資合作空間受限;石油公司境外投資協調配合不夠,不能形成合力;國家缺乏境外風險勘探投資機制,權益油氣總量偏小;境外投資結構不合理,周邊油氣資源國投入少,權益油氣資源難以運回國內。但主要原因是西方國家害怕我國經濟崛起,在國際能源領域設置種種障礙圍堵我國石油公司,進而達到鉗制我國經濟發展的目的。

2.6.7 油田治安秩序和管輸安全問題嚴峻

油氣開發利益分配機制不合理,地方受益偏小,導致開采秩序問題突出。大多數油田治安形勢嚴峻,盜搶原油、占壓破壞輸油氣管線、破壞油田基礎設施等違法犯罪活動頻繁發生;違法在他人礦業權區鑽採石油問題時有發生;部分地區勘探開發征地困難。

2.6.8 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亟待加強

中國非常規油氣資源尚缺乏總體勘探開發規劃,勘探程度整體偏低,部分資源浪費嚴重,開發利用還處於起步階段,勘探開發和利用技術水平不高,自主創新的技術體系亟待建立,需要進一步規范引導並加強監督管理。

㈤ 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獲突破!開采超深油氣到底有多難

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開發獲得了突破,是一個讓人覺得十分驚喜的消息。塔里木盆地已經落實4億噸級油氣區,每一次都在試圖獲取高產工業油氣。有限公司一共分為4個廠,每一個廠都有副經理去勘察地質。不僅要進行常規測試,而且還要把工業油氣流的探井突破新的層次。相信只要看看好一些,開發地油氣是10分不錯的選擇。只要把技術方面的工作做到位,相信肯定能夠啃下一個大骨頭。

總的來說不管底層有多深,肯定是能夠把油氣全部都弄出來的。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開採到更多的游戲,不會保證出現問題。技術方面肯定會讓有關人員一直提升,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會努力去克服。相信用專家的意志,能夠讓更多的人看到開采超深油氣是怎麼做到的。每個人都不要去害怕困難,一定要敢於戰勝才行。

㈥ 北冰洋油氣資源為啥難開采

其主要原因是溫度太低,一方面不太適合人類工作生產和生活,二來對油氣資源開採的設備也有很高要求。

㈦ 「深地工程」獲得重大突破,為何要向地底要油氣工程需要克服哪些困難

我國的“深地工程”獲得重大突破,這一個好消息確實振奮人心。因為這一個“深地工程”折算日產244.3噸原油、 97萬立方米天然氣、油氣當量高達到1017噸,這還是我國最深的油氣田,乃至是全球是最深的油氣田,這一個“深地工程”的重大成功,是一個難得且極具意義的發現。

首先,哪一塊地方有石油、天然氣這些“油氣”資源並不是在地面上“明碼標注”,而是需要眾多的科研人員經過無數次測算,利用超深層儲層立體成像技術、縫洞體精細雕刻技術來進行勘測,經過無數次測試、勘驗,才能確認了這邊有沒有油氣資源。其次,就是如何開采,要怎麼樣開采、使用哪一項技術,才能完成開采,過程要保證高效、安全和實用,我國創新的超深層油氣優快鑽進技術,成功攻克難關,完成了開采。最後,就是怎麼樣才能實現工程的標准、規范、體系化生產。

㈧ 油氣資源開發

油氣資源開發是一種大規模的生產活動,在其開發過程中,要建立龐大的生產設施,以及與其配套的各種設置。在勘探、開發、輸運、加工等整個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對生態地質環境造成各種影響。

黃河三角洲是中國重要的石油工業生產基地,是勝利油田所在地。其石油開發始於20世紀60年代,伴隨著油田的發展,對三角洲地區的影響也滲透到了各個方面,油田開發與生態地質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也成為影響黃河三角洲區域經濟、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1)石油開發產生的環境影響主要是污染,且污染十分廣泛,因此而導致的環境問題相當嚴重。石油的生產及其排放物,對大氣、土壤、水體均有污染,尤其以對水體的污染為重;水體作為油污染的載體和受體,容易使污染物輸送、擴散。石油開采運輸過程中的落地原油對土壤的污染也十分普遍,對植被的生長造成很大影響。石油污染主要集中在主要的油田開采區,如孤東油田、孤島油田及東城區附近;尤其以孤東油田的地下水石油污染最為嚴重,含量可達0.6mg/L以上,且石油分布范圍也較廣,這與孤東油田石油產量較高有一定聯系;開發較早的飛雁灘油田附近,土壤石油含量最高可達14mg/kg,開發較晚並注重環境保護的採油區,污染程度相對較輕。

2)油田開采對地表結構和生態景觀產生一定的影響。勘探開發過程建立的一系列基礎設施,要佔用一定的土地;這些設施和生產過程改變了原有的地貌形態和地表結構,毀壞了原有的地面植被,自然生態過程中斷或停止,而代之以人為活動過程,自然景觀由人工景觀所替代。勝利油田部分油氣資源區與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在地域上存在交叉,自然保護區界內現有油氣井700多口,涉及油田11個;有些開采井建於保護區之前,有些則是在保護區建立之後擴建新建的,這使得自然保護區內的生態環境遭到較大破壞。

3)油田開發在改變地表環境的同時,也改變了生物的棲息環境,甚至摧毀其棲息地。即使未改變原有地表景觀,在油田生產過程中,也會干擾周圍生物的正常活動,特別是鳥類。而油田污染更使濕地生物遭受毒害而死亡,物種數量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黃河口水域生物體內石油烴含量的檢測結果顯示,受試的生物體內均檢出石油烴;而不同海洋生物體內石油烴含量的差異,反映了它們積累和代謝石油烴能力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