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對愛車人來說,賣車是件無比難受的事情
希望你的下一任主人能繼續對你好吧。
-----------------------------------------------------------
已經有數十萬愛車的夥伴集聚在此想懂車就加入我們吧更多精彩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車轍(直接輸入車轍或長按復制微信號cartracks)等你!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個人出售二手車如何賣最合算
個人出售二手車有很多渠道,各個渠道各有利弊,看看怎麼賣是最合算的。
網上自行發帖賣車
網路的發達令許多車主對網上賣車贊不絕口,雖然網路上求購個人客戶很多,但商家更多,車主公布電話後往往一天能接到很多電話,耗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由於網上找買家,買賣雙方都不是十分了解二手車交易流程,以及辦理二手車交易手續,往往丟三落四,為後續問題埋下隱患。
到市場賣給二手車商
到二手車市場里把車賣給車商也是一個很常見的賣車方式,但是這種賣車方式也有著其弊端,相對於其他方式來說,出售價格相當的低,而且時間上也無法得到保障。
到4S店置換新車
對於新車有目標的客戶來說,直接置換可以幫助車主省去了中間很多環節,從舊車出售到新車上牌,全程辦理。選擇這種方式賣車最好是到有二手車銷售渠道的正規4S店,小型門店沒有二手車渠道,需要依附於二手車公司來處理舊車,所以舊車價格一般比較低。
二手車寄賣
二手車寄賣是目前最適合個人消費者的賣車方式。首先是價格上,寄賣的價格是根據車主的心裡價格進行出售,選擇權在於車主本人。賣出去收取3%的傭金,賣不出去則不收取任何費用。其次是時間上,基本上1個星期之內就能幫助車主把車售出,並幫助車主更新指標,不用自己在東奔西跑。
正常來講消費者出售車輛要抱有一個正常的心態,科學地處理車輛。
㈢ 談判中如何進行讓價
.價格解釋技巧詳細表
印象第一技巧 解釋人的態度要坦盪誠懇,做到有問必答。盡管心裡不想講,但嘴裡可能說「貴方聽明白了嗎?」「是否要我重復?」滿臉笑容,一副自信坦然的樣子,給對手的感覺是「我沒有隱瞞。」這個印象技巧有盾牌的作用,可以減緩對方情緒上的額外壓力,談判中對己有利。
明暗相間技巧 解釋的問題若明若暗,大看是那麼回事,小看又非如此。猶如一張照片黑白相間,頭像全在裡面,無透視力就辯認不出。這里,效果在解釋人「誠實可信」,而聽者是否識出真相,則要看其透視能力了。這種理解水平給談判帶來了機動性,增加了雙方的餘地。
聰明不透頂技巧 解釋人應是明白人、有能力的人,可以應答提問人的問題,但又不讓對手從自己嘴中得到每一提問的答案,即便知道也不說。這種做法為聰明不透頂技巧。它的作用在於實現明暗相間技巧,也給自己留有餘地,留有運用策略的縫隙機會。
多嘴調不雜技巧 解釋中涉及面廣或問題敏感時,讓不同的助手按統一調子做不同問題解釋的做法。多嘴是為了讓不同風格、不同層次、不同問題等多種信息同時沖擊對手的做法,為的從「信息流」中沖淡對手注意力、減輕主要解釋人的壓力,以更好地駕馭談判。
避重就輕技巧 解釋中對價值大、利潤高的部分少涉及或涉及時不透徹,而對價值不大的部分介紹詳盡周到的做法。這時的情況是:能少講的則不多講,能推遲的則不馬上講,能從側面應付的絕不把正面攤給對方。
談判中所可能產生的結果范圍或潛在交易區域,取決於談判雙方所受到的限制,即談判尺度。確定談判尺度實際上是確定談判底價的過程。那麼,應該如何確定自己的談判底價呢?
從情感的角度考慮,底價是由「是否公平」或者「是否現實」這樣一些模糊的觀念所決定的,而底價往往是由類似商品以前的價格或對手的表現(例如談判時的態度是否和氣等)所決定。
理性的底價應該是通過科學計算所得到的盈虧平衡點:一個客觀的決策者覺得,在此價格下成交或與決定不接受交易沒什麼區別。真正的談判尺度應當是通過科學計算得到的結果,但是在實際的具體談判過程中,往往會為個人情緒和情感因素所左右。如果不能理性的確定底價會帶來什麼錯誤結果呢?有可能覺得對方出價「不可理喻」,從而錯過了一項實際上有利可圖的交易;也有可能為了得到一項表面上看似積極的結果,而不得不在談判中修改最後的底價;有可能過於樂觀地估計帶有不確定性的無交易替代方案;可能將不確定性等同於危險,而放棄嘗試那些不確定性選擇方案。
2.談判策略
我們在談判中如何運用這個策略呢?在古代有這樣一個典故: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假如當一個姓魏的客戶(把魏國當客戶),和我們談論價格(把趙國當作價格),我們(這里的我們就是齊國)應不應該給客戶爭論價格,在孫子兵法九地篇中說:我得則利,彼得也利者為爭地,爭地則無攻。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在戰略上的確是要保住這個價格,在戰術卻不給客戶來直接競爭價格,而是與他討論大梁也就是項目中的另外一個條件,這個時候會出現兩個情況。
第一種情況:姓魏的客戶因此就範,為了保護大梁的這個條件,而放棄了價格這個條件。3. 案例:
在二手車市場,客戶說,你這輛二手車子要價十萬元太高,如果是八萬元的話,我就買下它,這個時候賣車的說,八萬元你開走可以,不過,這輛車子我當初收購的時候,是四個基本報廢的輪胎,現在車上裝的是我新換的輪胎,我還把它換成原來的就行了。客戶這個時候當然不答應,因為那就需要自己更換輪胎,要花費不少錢且費工費時,可能得不償失,所以只好放棄價格的 直接沖突,進行適當的讓步或調整。
第二種情況:在同樣的情形下,如果客戶同意了賣方的要求也就是說八萬元這個價格,可以換成原來的快要報廢的輪胎,這筆業務能否成交呢?這里就出現圍魏救趙的兩種用法,一種是圍魏可以救趙,一種是圍魏不救趙,第二種結果其實是圍魏救趙的第二種用法,假如以八萬元的價格可以成交,你馬上就同意了客戶的要求,對客戶說:「交錢吧,八萬元你現在開走!」客戶一聽先驚喜,接著就有些懊悔,即便簽了合同也不好好履約,或者履約後,一想起來就覺得有一點酸楚。
所以這時候我們使用圍魏不救趙策略,就可以實現雙贏談判,讓客戶在心理上有一種贏的感覺。使用這個策略的關鍵因素在於,看這四隻輪胎是不是象魏國的大梁那樣,是魏國不可割捨的籌碼。這個籌碼可以在客戶心理實現「圍魏救趙」,也可以「圍魏不救趙」。
4.消費者剩餘價值
在談判的過程中,產品的實際售價與客戶認知價之間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的正向越大,創造的剩餘價值越大,客戶滿意度越高。那麼什麼是消費者剩餘價值:北京的每年11月初,都會有很多的遊人去香山看紅葉。在香山腳下,遊人可以花二元錢買一瓶純凈水,然後開始爬山,對於不經常鍛煉的人來說,香山即使並不算高,爬到一半也足夠他汗流浹背、人困馬乏。這時候遊人看到有人扛著整箱的水往山上運,他就會想,這水到山上去賣,一定很貴,他按照自己的價值觀估計,在山頂上一瓶定價四元是可以接受的。當遊人喝乾了瓶中水,步伐蹣跚地爬到山上,准備拿四元錢去買水時,發現每瓶水只賣三元,這時,找回的一元,就是消費者剩餘價值。
這里的縱坐標是服務,橫坐標為數量,假如我們把橫坐標變為價格,縱坐標變為服務時,這個價值圖剛好是國內著名企業海爾的卓越價值的體現。海爾客服有這樣的案例:
有一個老太太買了一台冰箱,用了很多年從來沒有壞過,最後她把舊冰箱送給了親戚,自己又買了一台新的海爾冰箱,但是用了不到一年就出了點問題,於是,老太太接通了海爾售後服務的電話,熱線小姐說,馬上會派人來上門維修,不久就有一個穿戴整齊的小夥子上門服務。只見他先套上鞋套後再走進門,不抽煙也不喝水,他把冰箱斜放在他帶來的襯布上,沒多久就修好了冰箱。他又把維修的地方打掃干凈,才禮貌告辭了。從海爾的這次服務中,老太太感受到了當上帝的幸福感。很自然,如果這個老太太需要買第三台冰箱,她肯定會優先選擇海爾這個牌子。果然從此以後,每當她知道別人要買電器的時候,就極力推薦海爾這個品牌。
還有一個海爾優質服務的案例:一個年輕小姐的家住在北京順義,一年夏天晚上9點半,突然發現家裡的冰箱忽然壞了,看了看冰箱里邊也沒有什麼東西,也不著急修,就隨意打通了海爾的維修電話。沒有想到的是,15分鍾後維修人員就來敲門,他很快檢查完冰箱,發現冰箱沒問題,是電插板壞了,維修人員就取了一個新插板,拆了封裝上,冰箱就正常工作了。最後他告知這位小姐,新插板就作為海爾送給她的。自然從此之後,這位小姐的家電一定要海爾牌的。
所以,我們在談判當中如果能找到客戶重視的價值點,就能創造出更多消費者剩餘價值。
5. 如何不談而勝
擁有對方想要的資源,可以使我們在銷售和談判當中實現不談而勝。在談判中讓對方願意與你合作,那一定是利益的一個合理交換,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自然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給予與付出。談判本身就是雙方利益的交換,但是如果我們佔有資源多,並且對方想要我們的資源,這談判就自然對我們有利。而在現實銷售中,很多銷售人員除了銷售的產品之外沒有其他資源可用,所以也就只剩下赤裸裸的討價還價了。
擁有對方想要的資源,我們首先看擁有,這里的擁有分為,真擁有和假擁有,擁有的目的是讓對方達到相信的程度即可,在名著《三國演義》里有一段諸葛亮演的空城計,對手司馬懿帶大軍來的城下,看到諸葛孔明在城樓上撫琴,司馬懿這時候並沒有和諸葛孔明談判,而是率軍而走,因為司馬懿相信諸葛孔明擁有千軍萬馬,盡管事實上裡面只是一座空城而已。在生活當中很多片子能夠得手,不就是因為他的演技、偽裝,使對方相信了這種事實存在嗎?
我們再看資源,資源在這里分為:金錢、物質、時空、資訊、專業、人力、人脈、通路、能力、行為,實際上這里的資源還有很多,只有是人,只要有慾望,就會有成千上萬的資源存在,比方說時空,不同的時空,一個人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地位也是不同的。
例如,你是一位銷售教育產品的Sales,當你來的杭州市教委,該教委的主任剛好在杭州市教委大廈20層,他正坐在一個寬敞的辦公室一張老闆桌的後面,身子埋在老闆椅上,而你坐在門口旁邊,向他介紹你,介紹你的公司,這個時候說最具有談判優勢?自然是這個教委主任,但是,霸主地位是隨著時空,慾望的變化而不斷轉化的,下了班,教委主任開車時,他的身份就是司機,老大就是交警了,當教委主任參加孩子的家長會,這個時候他的身份是學身家長,老大是班主任老師,當教委主任來清華大學參加教育行業的管理層培訓,這個時候他的身份是學生,老大是老師。當教委主任生病就醫時,北京著名醫院的知名醫師就是老大了,當這個教務主任參加一個旅行社,走了一天又累又餓,導游這個時候就是老大,可以支配他此時的身份需求。
總之,一個人的身份、需求、地位,是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的,因為變化,就有銷售機會的存在。一個在籃球場生龍活虎的人,對於來人壽保險的推銷原,可能沒有任何感覺;但一個躺在醫院病床上的人,如果推銷員講人壽保險,他的感觸肯定不同。我們如何利用時空給予我們的有利資源呢?在上一個案例中,如果我們直接對教委主任進行攻,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我們能否間接攻關,曲徑通幽處?也許間接走的難度就遠遠的小於直接攻關了,中國文化中的「以正合,以奇勝」也是這個道理。然後就看如何引導對方需要了。假如說當你擁有一個資源的時候,你的談判對手並不知道,或者並不想要,這個時候你的資源對他來講,就夠不上談判的籌碼了。只有使對方想得到,並且達到一定的程度,朝思暮想,甚至不惜代價的想得到,那就真正的實現了不談而勝了。要實現這一點,首先是要了解對方,就是全面收集對這個大客戶情報,如我們前面信息情報那一章提到的一樣。如果真的向哈維麥克那樣收集了詳細的情報後,那有怎麼會有不成功的道理呢?
在情報的基礎上,我們再通過溝通和說服,從而使對方想要我們擁有的資源。在現實生活中,到處充滿了這種公式:甲單位招聘公關部經理,錄用了乙,原因不是因為乙本身,而是因為乙的父親擁有甲單位想要的資源。這個案例之所以皆大歡喜,是因為甲單位知道乙的父親擁有(或者說乙)擁有他們想要的資源,假如在信息充分的情況下,甲單位沒有錄用乙,或者錄用了丙,因為丙這個人(產品)本身性價比要優與乙。可當甲知道了乙擁有的資源後,乙與其他人或產品已經具有一種無可比擬性,就佔了絕對優勢,自然可以不談而勝了。
談判當中對方的所思所想,對方的談判底線,對於我方來說是重要的情報,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我們如何了解對方的這些情況呢?這里談一下關於「形敵術」的使用:你可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公交車上,你正沉思於某事,忽然聽到有人叫一聲小偷,於是你第一個反應是馬上檢查自己裝有財物的那隻口袋,當你用手按著那隻口袋的時候,這一切都已經被小偷盡收眼底了,因為喊小偷的人就是小偷的同夥或小偷自己,此所謂小偷所作的投石問路,也就是形敵術,不僅在生活當中,就算在生死攸關的戰爭當中此術也不乏使用。
小故事一:
二戰中,當美國轟炸了日本東京,美國情報人員獲悉日本將集結大量兵力准備對美國本土進行攻擊,1942年4月和5月期間,在美軍截獲的日軍通訊中,有一個「AF」名稱出現的頻率和次數明顯增多,羅奇福特少校領導的情報小組絞盡腦汁,終於在堆積如山的偵抄電文中找到一份日軍偷襲珍珠港時的電報,電文曾提到「AF」,說一架日軍水上飛機需要在「AF」附近的一個小珊瑚島上加油。因此羅奇福特推斷,「AF」只能是指中途島。為進一步證實這一推斷的准確性,駐中途島上美軍奉命用淺顯的明碼拍發了一份作為誘餌的無線電報,謊稱中途島上的淡水設備發生了故障。果然不久,美軍截獲一份日軍密電,電文中說:AF可能缺少淡水。一切立時真相大白了。羅奇福特小組以此為突破口,一舉破譯了反映日軍艦隊作戰計劃的所有通訊文件。這樣,尼米茲清楚掌握了日軍奪取中途島的戰略企圖。並由此情報最終取得了中途島的勝利。
小故事二:
有一個新東方的案例:新東方董事長余敏洪被北京大學開除,並被趕出宿舍,只好在北大附近的六郎庄找房子租住。他們夫妻看了一所房子,還算滿意,余敏洪就該談判了,說這房子我租了,可是不給你錢。房東一聽就暈了,問為什麼?余敏洪問:你孩子學習怎麼樣?房東:倒數第五名。余敏洪:那樣,我讓你孩子學習成績正數前五名,你不收我房租怎麼樣?一年後,雙方都實現了自己的承諾。後來余敏洪要搬家,這家人死活不肯,原意讓余敏洪夫婦搬到他們住的大房子,他們夫婦住到小房子去。